从连通前后堂的门进去,桃华才发现这一会儿又进来了别的客人,乃是两男两女,都站在门边上看着那老妇人抱着孩子跪在地上磕头。

一名年长的伙计已经在抓药,另一名年轻的伙计好容易将老妇人扶起来到一边椅子上坐下,转头看见桃华,连忙过来行礼,小声道:”姑娘,这药钱…”虽然知道药堂里有这规矩,也已经在抓药了,然而桃华过来,那是仍旧要询问一声的。

这年轻伙计就是茯苓的弟弟,取名叫三七,今年才到药堂里来的。因经验还浅,只卖些成药,并不敢叫他抓药,只怕一时不慎抓错了药,又或是药量上错了数,那是可能要出人命的。

桃华对他点了点头。茯苓虽不好,但她爹娘弟弟都是老实人,也是为着这个她才没将茯苓撵出去,只调到曹氏院子里头继续当她的大丫鬟。

老妇人见一个美貌少女从后头出来,虽然身上穿的是半旧衣裳,但看伙计这般模样就知道是能做得主的人,连忙抱着孩子又要起身,被桃华抬手拦了回去:”大娘且坐。”

桃华一边说,一边低头看了一眼那孩子。

小孩子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病中消瘦,小脸儿看起来只有巴掌大,烧得通红。因为被用小被子包着,额头上全是细汗,眼睛半睁半闭,毫无精神。

桃华眉头一皱,转头对正在抓药的伙计道:”淮山,且不要抓药。”

老妇人一惊,猛地站了起来:”姑娘,姑娘——”她不知道再说什么才好,索性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求姑娘舍药救我孙子这条命。我儿子死了,媳妇回了娘家,只剩下这一条根了。姑娘救了我孙子,我下辈子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姑娘…”说着就磕起头来,声音嘶哑,闻之心酸。

”大娘不要着急。”桃华急忙拉住了老妇人,”不是我不舍这药,只是这药方——大娘还是去回春堂请坐堂医看看的好。”

正说着,小孩子已经咳嗽了起来,咳得小脸儿似乎红得能滴出血来才罢,还半闭着眼睛哭了几声,声音也细弱得跟小猫儿似的。老妇更急了,低头又要磕头:”姑娘,家里实在没有钱了,还求姑娘发发善心——”回春堂的坐堂医,单是诊脉就要一百文,她连抓一副药的钱都凑不出来,如何还能再去求诊呢?

”嗤,还说不是不舍药钱——”门边的四个人中,有一个粉衫女子已经开了口,”把人打发到别的药堂去,是想叫那什么回春堂舍药喽?”

”蝶衣——”另一个绿衫女子轻轻拦了一句,自袖子里取了一小锭银子上前搁在柜台上,”这位伙计,药钱我们来付,孩子烧成这样,还是快些抓药吧。”

”哼,外头还说蒋家有祖训,舍医舍药,如今看来,只怕全是假的!”蝶衣立在一边只是冷笑,”卖的药毫无用处,沽名钓誉,难怪被先帝爷——”话犹未了,旁边人轻轻咳嗽一声,将她的后半句话打断了。

”公子——”蝶衣咬着嘴唇一脸不忿,还是把头低了下去。也罢,并不急在这一时,横竖他们今天也是来兴师问罪的,且等前头人抓完药走了也不晚。

搁在柜台上的银子并没人看,淮山只看着桃华等她示下。虽然他也不解桃华为什么不让他抓药,但知道这位大姑娘并不是那等见死不救的人,只怕里头有什么缘故。再说他端的是蒋家的饭碗,无论什么时候,总该先听听东家的。

”你怎么还不抓药!”蝶衣见淮山不动,顿时又竖起了眉毛,”莫非真要等人死了——”

”闭嘴!”桃华正在低头细看那孩子,听蝶衣又要教训人,提高声音就呵斥了一声。那老妇还想往地下跪,桃华两臂一用力,将她整个人都提了起来按到椅子上,”大娘也安静些!”伸手轻轻捏着那孩子脸颊,让他张开嘴巴,仔细去看他喉咙。

老妇料不到这看起来娇滴滴的姑娘居然力气不小,被按倒在椅子上一时起不来。桃华看了几眼便直起腰来,对淮山一摆手:”药不要抓了。”

”你——”这下连蝉衣脸色也变了,”姑娘,药钱我们来出,这样你也不肯抓药?罢了,大娘,我们带你去别家抓药便是。未必只有这家药堂有药,别家的药就救不得命了?”说着,伸手去取柜台上的银子,却被桃华抢先把银锭抓在手里。

宋账房本在后头看着,这会也忍不住走了出来:”姑娘——”不抓药也就罢了,怎么连别人代出的银子也抢在手里,这可就不大好看了。

”你们是把这银子舍给这位大娘了?”桃华把银锭在手里掂了掂,足有二两。果然这一行人财大气粗,身上的衣裳瞧着不扎眼,料子却都是极好的,尤其中间那个被称为公子的,衣料的纹样仿佛是前几年织造了往京里贡的那种什么暗丝宝相花纹,多半是京城的官家子弟,且家里官职应该还不小呢。

”是。”蝉衣也有些恼火,看了一眼自家公子,见他仍旧负手立着,并没做什么表示,只得忍着气点了点头,”想来几副药还抓得起吧?只不知蒋家这药堂药价如何。”

桃华并不理睬后头这句话,只是干脆利落地点头:”那我代这位大娘多谢姑娘了。三七!”

三七连忙上前一步:”在。”

”你拿着银子,领这位大娘去回春堂,就说蒋家送过来的人,请吴老郎中立刻给孩子诊脉,看究竟是风寒还是风热。待拟了方子,就在那边抓药,请人当场熬了先给孩子喝一服。”

风寒与风热在表象上颇有相似之处,然而区别也是不少。桃华知道历史上曾经将这两种病混为一谈很久,后来才区分开来的。刚才她仔细看过孩子的喉咙,一片红肿,应是风热无疑了。老妇之前去求诊的郎中想来不是什么高明之辈,又或者那时候孩子的病刚刚发作,许多症状都还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误诊。

回春堂有数名坐堂医,各有所长。吴老郎中不是回春堂最有名的郎中,但在风寒风热上头辨症是极明白的。现下孩子症状已现,吴老郎中是绝不会弄错的。

老妇还有些懵懂,三七却已经啊了一声:”原来方子开错了!大娘,快跟我走吧。这方子开错了可用不得,不是救人是杀人了。”

老妇这才明白过来,连忙抱起孩子,因既想给桃华磕头,又急着要走,整个身体都呈现出双膝半弯上半身却扭转的姿态,险些站不稳当。桃华伸手架了她一下:”三七抱着孩子。大娘快去吧,有这几位出的银子,孩子必然无事。”

”哎,哎!”老妇一脸的感激涕零,不忘给蝉衣等人又跪下磕了个头,这才急急跟着三七去了。

”行了,把药材放回去吧。”桃华看看淮山只抓了一味药,并没有药材之间的相互沾染,便摆了摆手,转身就往里头走。

”你等等!”蝶衣冲口而出。方才数落了这丫头一番,结果到最后却是方子错了用不得,反是自己这边好心办了错事。刚才数落得有多痛快,这会儿脸上便有多过不去。若是桃华转头便来反讽,蝶衣倒准备好了一箩筐的话反击,然而桃华连看都不看他们便要进去,却是比冷言冷语更叫蝶衣恼火了。

”若是要抓药,请找伙计。”桃华不打算跟这个丫头多说。这几人一瞧衣饰便知是一主三仆,自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尤其这个蝶衣瞧着就不是省油的灯。

若方才这一行人只是因着误会她不肯舍药,桃华倒并不计较。无论本心是真想助人,还是只为着挤兑蒋氏药堂,毕竟人家是实打实的拿了银子出来。然而这个叫蝶衣的,居然把二房获罪的事都拿出来说,桃华却真是恼了。

蒋方回的罪名是医术不精,治死了先帝的贤妃娘娘。然而这个时代妇人生产本就是过鬼门关,贤妃当时难产,全赖蒋方回医术高超才生下儿子。桃华隐约也在蒋锡那里听到过几句,贤妃当时虽有流血,经蒋方回针灸之后已是止住了,之后又发生血崩,这里头究竟有什么变化谁也说不清。

当时先帝后宫里的情况颇有些复杂。先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曾生过一子,排行第二,却是未满周岁就夭折,因此将宫妃所生的大皇子养在膝下。而贤妃所生的则是四皇子。

大皇子虽养在中宫,但其母不过是皇后宫中一个宫女,论出身远不及贤妃之子。再加上三皇子之母出身也不高,所以若立太子,还真可能是一场乱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贤妃生产后在情况已稳定的时候又发生血崩,里头的猫腻外人或者不知,可蒋老太爷身为御医,又怎会不明白呢?且他最知道自己弟弟的医术,十之八九,蒋方回是给人顶了缸了。

可是就算知道,他也救不了弟弟的命,唯一能做的就是趁机辞官,远离开后宫那片危险之地。

无辜获罪,蒋家本来就够倒霉了,这个蝶衣还要拿出来说嘴,不由得桃华不恼火。她可不是软和性子,因此老妇人一走便转身,就是存心要将蝶衣一行人晾在那儿了。

☆、第10章 重症

桃华这个硬脾气,实实在在是上辈子养成的。

那时候她姓陶,名华,同样出生于中医世家。爷爷陶一帖盛名远播,却是同样的重男轻女。因儿子们没个有学医天赋的,一心只想着在孙子中间挑个好的承继家业,对注定要嫁给外人的孙女算得上视而不见。

陶华从小就没少受堂兄弟们欺负。父亲当然是不注意这些事的,就连母亲也整天只忙着”生儿子”,对她多有疏忽。陶华五岁上起就挤在堂兄弟们中间跟着爷爷学医,直到十二岁,她已经把所有的堂兄弟都远远抛在身后,令更重视家传医术的老爷子不得不开始正视她。

如今回想起来,陶华都觉得那简直是噩梦一样的日子。除了学校里的功课之外,她还要跟着爷爷背医书,写毛笔字,看他给人诊脉,抄方…时间不够,她一点一滴地挤出来。小孩子都是爱玩爱闹的,她却从来不跟同学出去玩耍,小小的女孩儿一心想的就是证明自己不比兄弟们差,让母亲不用再在妯娌们中间抬不起头。

很可惜,这个愿望到最后都没有实现。倒不是陶华自己不争气,事实上她十八岁那年,爷爷就已经确定了,等她大学毕业,就把家里的药堂交给她继承。

这一决定在几个伯父叔父们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闹过之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所有的堂兄弟们没有一个在医术上能比得过陶华,有些甚至根本不是那块料。学得最好的是陶华的大堂哥,但是这个长房长孙在上了高中之后就因为学习压力太重,承担不起同时学习医术的辛苦,自己放弃了。

然而陶华的一切努力,最后都没有抵得过她母亲”生儿子”的心愿。五年医科快毕业的时候,陶华的母亲终于生了个儿子。

高龄产妇,又是多年精神抑郁,儿子生下来身体也要垮了,孩子也是又瘦又弱。然而全家狂喜,就连爷爷都欣慰起来,背后说将来这药堂可以交给这个孙子,就不必让孙女带到别人家去了。母亲甚至已经开始计算二十年后这药堂能值多少钱了。

陶华看见弟弟的喜悦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荡然无存。她一句话也没说,只等到大学毕业爷爷宣布要让她也来药堂坐堂的时候,才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在外地找到了工作。至于那个药堂么,现在就可以留给他们亲爱的孙子,免得将来被她带到外人家去。

虽然已经穿越过来七年,但现在想起爷爷当时的表情,桃华都觉得五味杂陈。

在陶家,子弟成为坐堂医,就意味着不久便会正式承继药堂。而陶华明确地拒绝,就等于拒绝了整个药堂。

然而那时候已经没有第二个承继人了。堂兄弟里最有天赋的大堂哥已经抛下医术八年,而爷爷已经年近八十,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教导一个儿孙了。更何况,即使他有这个精力,也没有一个孙儿比陶华学得更好。

陶华当时是带着痛快的感觉离开家的。那时候她觉得痛快这个词儿真是太精确了,不痛不快,只有你把自己受到的伤痛全部反拍在对方脸上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痛快。

那之后陶华再也没有回家,除了每年给家里寄一笔钱之外,唯一的一次联系,是爷爷去世之后。妈妈给她打了个电话,说爷爷把所有的行医手记都留给了她。

那个是陶家数代人留下来的行医记录,上头记载了许多各有特色的脉案。陶华虽然从八岁起就能旁观爷爷给人看病,然而仍旧有许多病例是她根本没有遇见过的。

这东西一向只留给药堂的承继人,这次却破例留给了她。爷爷没有要求陶华回家,只是让人把整整一大箱子的笔记寄给了她。

那箱笔记就是陶华与家里最后一次联络了。直到三十五岁那年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她都再没有回家一次。等她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蒋桃华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居然是——怎么又到了医药世家!

不过此家终究非彼家。桃华觉得自己在这里简直得到了一切。虽然生身母亲李氏没能见到,但父亲蒋锡身兼两职,一个人就给了她上一辈子在那个大家庭里都没有得到过的爱。对她而言,过去的一生唯一值得回忆的,大概也就是那整整一大箱的行医笔记了。

在家乡的人看来,桃华可算是心硬如铁,竟然连将她从小教育到大的爷爷的葬礼都不回来参加;也不探望父母弟弟,竟好像跟这个家一刀两断了似的。

其实桃华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到外地工作之后,随着看过的事情越来越多,她偶尔也会想想自己或许是对爷爷太过苛刻了。然而幼年之时就打在身上的烙印是不可能轻易去掉的,一直到死,桃华也还是那个脾气——决定了不再付出的感情,就绝无迟疑。

虽然穿越了过来,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女子温婉柔和,但桃华知道,她或许可以在外表上蒙一层柔软的装饰,却改不了芯子里的冷和硬。

不提桃华一瞬间的回忆,那边蝶衣挨了硬梆梆的一句,刚才因为误会而产生的一丝丝内疚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不是来抓药的!”随手把一个小瓶子往柜台上一扔,”你家卖的什么跌打酒,根本没有用!”

砰一声瓷瓶口被磕碎了一块,药酒从缺口处流了出来,带起一股略有些刺鼻的味道。蝶衣冷笑着一指门边那个始终没有说话的男子:”买的时候跟我们说,三天包起效。结果我们的人用了这药酒,不但没好,反而更糟了!今天要不给我们个交待,你家这药堂也别开了!”

淮山顿时吃了一惊。他虽然没看出来那位公子身上的衣料是织造进贡的纹样,但也看得出来是上好的料子。且那人虽然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但拇指上戴着的一个玉扳指却是润白如脂,乃是贵重的羊脂玉。现在这丫鬟打扮的蝶衣又夸下这样的海口来,恐怕今天真是遇上了贵人。

宋账房也有些着急。他是知道东家大姑娘的脾气素来吃软不吃硬,然而蒋家现在却是不能轻易得罪人的。大房虽有官身却远在京城,且一个五品官在京城之中根本算不得什么;二房蒋锡却是只有个秀才功名在身上,随便来个官家子弟都惹不起。

然而要让桃华去说软话,宋账房却也有些舍不得。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且又没有做错什么。宋账房略一权衡,便上前一步道:”不知这位小哥是什么伤?”

蝶衣怒冲冲道:”本是在下马车的时候扭了一下,不过略有些疼痛。回去用你们的药酒擦了三天,如今反而一步都不能走了!十五,让他们看看!”

一步都不能走是有些夸张,不过刚才淮山确实看见这个叫十五的小厮是扶着门挪进来的,一条右腿看起来的确行动不便。

十五犹豫了一下,将裤管挽了起来。一股子跌打酒的味道立刻散开来,证明他腿上没少擦药酒。

腿看起来有些肿胀,膝盖处有一大块青紫,颜色浓重,旁边还有淡紫色条纹,看着颇为可怖。宋账房看不出什么,只好道:”不知小哥是否涂擦药酒之后又搓揉过?可是顺着筋络搓的?”

蝶衣立刻竖起了眉毛:”怎么,是要说我们搓药酒的手法不对?告诉你,他是习武的,扭伤之后如何治疗再清楚不过了!”

真要是这么明白,世上倒不需要郎中了…宋账房心里暗呼倒楣,正想再说句什么,桃华忽然将手一拦,眼睛盯着十五腿上的青紫问道:”这伤是怎么来的?”

十五虽然在军中呆过不少时日,兵士们之间不讲究,露胳膊露腿都是家常便饭。然而当着几个女子,尤其还有个陌生少女直勾勾盯着,却有些不自在起来,一面回答,一面就要将裤腿放下:”是磕在车上了。”

桃华却上前一步拦住了他:”让我看看。”说着伸手就捏。

”哎——”十五不防这姑娘说上手就上手,连忙往旁边一闪,”你别——”然而他此刻一条腿都有些发僵,才一动就站立不稳,只得靠在墙上,哪里躲得开桃华的手,只能由着她在腿上连按了几下。

”你在扭伤之前,是否已经常觉双腿易疲劳?有时久立之后,脚踝小腿微有肿胀,休息之后可消失?”桃华盯着十五的腿,眉毛已经紧紧皱了起来。

”怎么,又要说这病是我们自己拖得久了——”蝶衣两道细细的眉毛夸张地扬了起来,然而话犹未了,已经被桃华暴喝了一声:”你闭嘴!”

这是进门以来蝶衣第二次被斥责了。她虽卖身为奴,但伺候的主子身份贵重,旁人见了少不得笑眯眯叫一声蝶衣姑娘,哪里敢这般毫不客气地大声喝斥?正要发作,只听旁边的公子又轻咳了一声,只得闭上嘴巴,悻悻退到一边。

桃华可管不了别人,只盯着十五追问:”是不是我说的这样?你好好想想。还有这块青紫,是磕到之后才有的,还是之前就有?”

十五被她问得有些犹疑起来,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人,顿时药堂里一干人等,目光也都跟着转了过去。

沈数抬手以拳压了压唇,干咳一声:”十五,你仔细想想,好生回答。”他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之前那孩子看起来烧得十分厉害,这姑娘都没对蝶衣这般疾颜厉色,难道说十五这扭伤竟比那个还更要紧不成?

稍稍往后退了一步,沈数默然打量着眼前的女孩儿。听伙计的称呼,就知道这是蒋家二房的女儿。听说蒋锡当初也跟着父亲和伯父学医,莫非还将医术教给女儿了?他可是注意过,刚才这女孩儿辨出药方有误,可还没有给那孩子诊脉呢。分辨风寒风热倒也不算什么太过困难的事,然而不诊脉就能判断,这个…怕是只有行医经验丰富的医者才能做到吧。

十五得了这一句话,便低头细想了一会儿,才对桃华点了点头:”的确前些日子总觉得腿上有些乏力。这青紫仿佛也…”之前他们从西北一路过来,本拟直达京城,公子却又要绕到无锡来走一遭,故而路上赶得有些急。这般一来,若有什么疲累也无人在意。何况有时候还要露宿在外,连脚都不得洗,谁还会仔细看腿上有无颜色呢?

不过要是这么一想,这位姑娘说的似乎都对。至少他记得当时从马车上跳下来扭到的时候,只是膝盖在车辕上轻轻碰了一下,按理来说也不该有这么一大块青紫才对。

桃华眉头皱得更紧,抬头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你之前被烧伤过?”

这下十五大吃了一惊:”姑娘怎么知道!”去年冬天北狄来犯,派人偷袭粮草大营,没有得手就放火焚烧。当时他为了救火,后背上被大面积烧伤,整整在床上趴了两个月,险些没扛过来。

”这就对了。”桃华叹了口气,”你出门往左,过三座桥,打听一下苏老郎中的住处,去那儿诊脉吧。”这根本不是什么扭伤,而是下肢静脉血栓。

”我这是——”十五自觉并不算什么大病,但看桃华神色严肃,心里也有些忐忑起来。

”立刻就去,你这不是小病。”静脉血栓最怕的是血栓脱落移动,万一走到肺部或脑部,现在可没有手术条件。

”你别危言耸听!”蝶衣急了,”不就是扭伤了吗?”

沈数摆摆手示意她不要说话,上前一步举手一揖:”我这小厮究竟是什么病,还请姑娘告知。”

”这是腿上血管之内血液凝结成块,堵住了经络。”桃华看沈数一脸不解,只得想办法解释,”或者公子可以认为,这是特殊的中风之症。”

血液凝结成块沈数无法理解,但中风却是人人都知道乃是重症,沈数也不由得有些吃惊:”有这般严重?可十五他年纪轻轻——”中风之症,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的不是吗?

”的确严重。”桃华点点头,”如果这凝结的血块沿的经络上行至肺,便会令人窒息而死。”

这下子沈数一行四人都变了脸色。蝶衣失声道:”会,会窒息?中风好像也,并非如此啊…”

”所以才说是特殊。”桃华看她当真是担忧着急,态度便缓和许多,”此病乃是因为这位小哥被烧伤过,体内血液比之常人要粘稠许多,。加之长期卧床养病,血液流动缓慢,便在腿部结成栓块。初时症状较轻,只要休息便会恢复——小哥现在这样,病症已经很重了,若不小心让血块脱落上行…”

”那,那要如何治疗?”蝶衣惊慌地问。

”只能试着用药化去血块。”静脉栓塞很是麻烦,现在可没有她从前生活的那个时代里的种种药物,更不能静脉滴注,中药就是活血化淤,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实在不好说。

”苏老郎中从前曾经治过此类病症,但那人症状极重,虽有缓解,最后还是…小哥这种情况,郎中也只能尽力而为。这病若是运气好,一生无事,若是——总之不仅要用药,小哥自己也要多加注意,平日饮食要清淡,鸡蛋之类不可食;要多活动,却又不能太过剧烈,谨防血块脱落。”

桃华实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她也不想吓唬十五,可是万一他不放在心上随便活动导致血栓脱落,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那个病人没救过来?”蝶衣急了,”那不是说什么苏郎中根本治不了?你还叫我们去找他,有什么用处!”

桃华对她的观感立刻又下降了些:”药医不死病,便是药王转世,也不敢说包治百病。我推荐苏老郎中,一者因为他从前见过此类病症,多少有些经验;二者是这位小哥的病不能耽搁,必要现在立刻治起来。拖得越久,越是麻烦,即使血栓不脱落,腿也会肿胀起来,乃至经络皮肉一应坏死。若是姑娘另有高明,自然请便。”

”你——”蝶衣气结,却也无话可说,噎了一会儿才道,”你既这般明白,你便写个方子来!”

”这是蒋家药堂。”桃华淡淡地说,”姑娘连蒋家在宫中获罪都知道,怎么不知道先帝有旨,蒋家不得再行医?要开方子,还请别处去吧。”

这下蝶衣真的无话可说了。先帝当时说蒋家不配行医,这话她自然知道,纵然蒋家不算什么,有了先帝的话,却是根本不可能逼这小丫头开什么方子的。

”蝶衣。”沈数看了桃华一眼,转过身去,”走吧,先去访访那位苏老郎中。”

宋账房看着这一行四人走了,才长出了口气:”姑娘,这几位恐怕是京城里头来的,我们得罪不起啊…”姑娘这脾气有利有弊,利者是遇事能撑得起来,弊者——就怕过刚易折。

”我知道。”桃华微微低头,”我今日有些莽撞了。”

☆、第11章 动气

说起来,桃华今天是带着气来的。虽然发落了青果和宋妈妈母女两个,可是亡母留下的那块玉雕却也追不回来了。本来还想曹氏或许会拿那玉雕来换下青果母女,可直到把人卖了曹氏都没动静,可见那东西也不是她能做主的了。

那块玉雕桃华固然喜欢,但更重要的是那东西是李氏的爱物。对蒋锡来说,亡妻的心爱之物系着他太多的回忆,现在东西一下子就没了,桃华都不知道等蒋锡回来该怎么跟他说。

带着情绪来上班是医务工作者的大忌。桃华暗暗检讨了一下,这是穿过来几年过得太舒服,已经把职业纪律都给疏忽了。何况这个时空跟她上辈子还不一样,如果真惹到了高官显贵,人家可能有一百种手段让蒋家破门。他们可不跟你讲究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啊。

宋账房看她神色,也不好再说什么。倒是淮山好奇地问:”姑娘,那年轻人得的什么静脉什么栓的病症,小的从未听过呢。只知道中风是头颅内的病症,倒不知腿上也能中风?”

桃华摆摆手:”其实那不是中风,只是若不这样说,怕他们也听不明白。我也是听苏老郎中讲过病发之时的症状才知晓有这等怪病,一时却讲不清楚。横竖他们若去了苏老郎中处,自有苏老郎中为他们讲解了。”

蒋家行医多年,与无锡一带的名医多有相识。从前还有个同行相忌,自从蒋方回在京中获罪之后,倒多了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更亲近起来了。前头桃华提到的两位郎中都是与蒋锡有些交情的,苏老郎中那里,桃华十岁之前还时常跟着蒋锡去玩过呢。

淮山也是知道苏老郎中与东家的交情的,当即只是佩服得直点头:”姑娘真是聪慧。”

宋账房却有些疑惑。他是知道东家这位大姑娘有些医术的。毕竟是医药之家,单是家里的行医手记就装了一屋子,大姑娘对这些东西若有兴趣也是正常的。

然而这辨症之事,可不是仅仅看几本医书就能学得会的,倘若如此,岂不人人都能做郎中了?那些老郎中,哪个不是行医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积累了无数经验,才能在辩症上做到精准无误?而蒋家因不能再行医,大姑娘就算立心要学,也只能在家里十几二十个人身上试手,怎么可能辨得出那许多病症?

风寒风热,有些行医数年的郎中都还会混淆,大姑娘却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方子开错了。再说刚才那个什么血脉栓塞血液凝结的病,单凭在苏老郎中处见过相似的病例,就能判断出来了?

宋账房毕竟是在药堂做过几十年的人,从前看坐堂郎中们诊脉也见得多了。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走路,大姑娘今年才十三岁,哪里来的这等医术呢?

虽是有些疑惑,但宋账房本人毕竟没有见过苏老郎中治疗的那个病例,心想或许此病症状典型,一见即知也说不定,便暂时将这些抛开,又跟桃华谈起账房的银钱调动来。

桃华也无意多说。她虽然常来药堂,但极少插手柜面上的事。倘若今日不是看着孩子烧得厉害,药方又是错的,也不会开口了。至于后头那个十五的病症,因是重症,说明也是为了对得起良心罢了。宋账房不提,她自然不会再说。

一上午闹了这两件事之后,一切便又重回正轨,两个伙计按部就班地招呼着上门的客人,桃华看平安无事,便辞了宋账房,带着薄荷回了家。

一进门,就见桔梗儿在那儿等着,一见桃华便道:”姑娘,太太病了,说胁下疼得很。二姑娘正张罗着要请郎中呢。”

”是吗?”桃华微一皱眉,”去瞧瞧。”不管真病假病,既然曹氏把事闹到她面前来,为了礼数也要过去看看才是。

曹氏这倒不是假装了。她早晨起来便觉得有些头晕目眩,又听白果说桃华去药堂了,顿时又憋了口气。虽说她是装病,又不让丫头们去告诉桃华,但桃华肯定是知道她院子里的动静,居然并不主动过来侍疾!

她这口气憋得难受,到了中午胁下和两边太阳穴便隐隐作痛,且越痛越重了。燕华过来替她揉了好一会也毫无用处,只得叫丫鬟去请郎中。

”太太这是怎么了?”桃华一进门就看见曹氏脸黄黄的,一只手按着自己胁下,白果正替她轻轻揉着太阳穴。

”娘说胁下胀得疼,两太阳也疼痛不止…”蒋燕华急得团团转,”还是快些请郎中来吧。”

桃华皱了皱眉,走过去拉起曹氏的手腕诊了诊脉:”太太是被青果和宋妈妈气着了。薄荷,去咱们东窗底下,把那钩藤摘几枝来,去了叶子,熬一碗药先给太太用着。再去咱们药堂里抓几服天麻钩藤饮,吃几天便好。”

薄荷转身就走,蒋燕华怔怔看着桃华的手道:”姐姐会诊脉?”

”略知一二。”桃华淡淡道,”太太这是肝气上逆,服些清肝祛火的药物便好。只是也要自己保养,若为了几个不懂事的下人伤了自己身子,那却不值。”

曹氏张了张嘴,最后也没说出什么来。她就不信桃华不知道她究竟是为了什么动气,可恨这丫头拿住了把柄,只管把罪名往青果和宋妈妈头上栽,她却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

蒋燕华在旁边幽幽地道:”姐姐不知,宋妈妈到底是娘的乳娘,从小就跟着的人,如今就这样打发出去,让娘脸上如何过得去。”

”妹妹这样想便岔了。”桃华面色淡然,仿佛根本没听出蒋燕华的意思,”虽说是太太身边的人,可她们偷盗又不是太太教的,很不必有什么过不去的。”

曹氏一张脸胀得通红。将玉雕水仙偷梁换柱这事儿,可不就是她让青果去做的吗?

”哎哟——”曹氏有口难言,一股子气无处发泄,胁下顿时更疼痛了起来。蒋燕华见势不好,不觉也有些恼火:”姐姐如今说这些也无用,难道是不想给母亲请郎中么?不是我大胆,父亲也常说诊脉用药要慎之又慎,姐姐从不曾给人看过病,还是不要胡乱开药的好。”

”我说了太太用天麻钩藤饮便可。妹妹既然不信,让人去请郎中就是了。”

正说着,薄荷已经捧了煎好的汤药进来,曹氏哪里肯喝,只是哼哼。桃华也不再劝,只让薄荷把药放下,便一边立着去了。

兵荒马乱闹了片刻,便听茯苓在外头道:”太太,姑娘,苏老郎中来了。”

苏老郎中虽与蒋家旧识,但住处离蒋家远些,若是去请他,这时候断然来不了的。桃华不禁有些惊讶:”是苏爷爷?”

茯苓究竟是跟了她几年的,闻言连忙道:”小厮们刚出门就见着了。苏老郎中说是有事来寻姑娘。”正好走到蒋家门前,遇着门上的奉命去请郎中。他识得苏老郎中的轿子,顺势就将人请进来了。

苏老郎中今年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倒也不用再避讳什么,直接就请到曹氏屋里来,略一见礼便坐下诊脉,片刻之后收回手道:”只是肝气上逆,可是为着什么事动了气?这气最伤肝,日常还要仔细保养才是,有什么大事小情,且不要往心上去。”

蒋燕华忙捧了纸笔上来:”还请苏爷爷开方。”

苏老郎中摆了摆手:”用钩藤天麻饮也就是了。这方子你们药堂里人人皆知——”他说到这里,忽然抽了抽鼻子,向旁边的桌子看了过去,”这是什么?钩藤汤?既熬出来了怎么不用?”

苏老郎中问这个问题纯粹是无心之语。曹氏这不算什么大病,只是既然胁下疼得厉害,能立刻用些药缓解一下自是好的。他闻到屋子里有汤药的气味,还当是曹氏时常发这病,因此知道先熬了来。但转头一瞧汤碗是满的,且已经有些凉了,因此才有这一问,也不过是顺口而已。

可这话一说出来,曹氏还未曾怎样,蒋燕华的脸却胀红了,支吾道:”这,这是园里摘来的鲜钩藤…”

”鲜钩藤也可用得。”苏老郎中知道蒋家的习惯,园子里种的花草都是可入药的,日常若有什么小病痛不及抓药的,倒可就地取材。

这下蒋燕华无话可说。曹氏见女儿一脸窘色,忙道:”是我嫌太烫了,才放在那里晾一晾…”

苏老郎中此次过来本是有事找桃华的,既已诊过脉定了方剂,便无心再关注此事,起身示意一下,便跟着桃华去了前头的花厅。

”今日我那里去了个病人,说是从蒋氏药堂得了指点过去的。”苏老郎中开门见山,”又是那个病症。”

桃华对宋账房的说法,是她在苏老郎中那里见过相似的病症,因此才能辨识出十五的病。其实只有苏老郎中知道,当初他那个病人的病症,还是跟着蒋锡去串门的桃华给了提示,他才诊断的。

”是。不过我瞧着,比从前那个要轻得多。”花厅里再无第三人,连薄荷都给打发出去了,桃华说话也就不必藏着掖着了。

”可也已经是显症…”苏老郎中有些发愁,”我问了几句,病人说是在军中效力。军中平日操练,战时对阵,舞刀弄枪的,只怕不好。”军士们几乎每天都是大量运动,血栓脱落的危险简直是成十倍百倍的增加。

”苏爷爷把话对他说明白便是了。倘若他要保性命,还是解甲归田才好。”

苏老郎中摇了摇头:”丫头,你还是太年轻了,不知世事险恶。这些人,我瞧着不是常人。那病人显然是小厮打扮,与其说是在军中效力,不如说是侍卫。”军中都是军户,也属平民,并没有卖身的仆役能参军的。

衣着富贵,又能用得起侍卫,这样的人身份必定贵重。要知道就算是朝廷的大员,也是没有侍卫只有家丁的。

”是——勋贵?”

苏老郎中点头:”丫头,这些人可不管病情如何,若是治不好,就是郎中的罪…”跟这些高高在上的人讲道理,那是讲不起的。

”对不起,苏爷爷——”桃华低了头,”我不该叫他们去寻您的…”

”我不是这意思。”苏老郎中连忙摆手,”医者父母心,你指点他求医有何错处?若是不说,或许他一个不当心就出了事,心下又如何能安?只是这药方要如何拟,我想着还是来与你商量商量。”

若是被外人听见,怕不要笑死。年近七旬的苏老郎中,正式挂牌行医已经四十余年,手下不知治了多少病症,居然要与一个年未及笄的女孩子商议药方?可只苏老郎中知道,蒋家这姑娘的医术出众,且她显露出来的,恐怕还不及本身所有的十分之一呢。

不过这是个秘密。苏老郎中自然是知道先帝那番话的。且不说桃华是个女孩子不宜为医,单是先帝发话,就断了蒋家这条路。他除了私下里感慨几声浪费了桃华的天赋之外,却是断不会向外人透露的。

”恐怕也只有活血化瘀的方子可用。”桃华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再辅以饮食吧。须得清淡,少食油腻。说到底,还是要他自己保养…”年纪轻轻的就得上这个病,若是治不好,就等于头顶始终悬着一把剑,随时都会落下来。

苏老郎中也是这般想的。两人商议了一会儿,拟出几张方子;桃华又罗列了好些饮食上头的禁忌及日常行动要格外当心之处,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张纸,苏老郎中才带着这些回了自己家中。

进门之时天已黑透,下人上来接着,低声道:”老爷,那蝶衣姑娘等不得了,在屋中抱怨了好几句…”

苏老郎中只摆摆手,并不在意:”可奉饭了?”他饱经世事,知道勋贵人家的婢仆脾气也大,幸而那位沈公子看起来还是个明理的,只盼他真如看上去这般明理便好了。

蝶衣的确有颇多不满。自来了苏宅之后,苏老郎中给十五诊过脉就出门了,这半日还没有回来。虽然苏宅下人按时上了饭菜,但并不怎么合沈数等人的口味。

”这饭菜连点滋味都没有…”蝶衣自己也是吃惯了浓油赤酱之味的,自到了无锡一带就觉得饭菜不合口,连吃了几日早就有些不耐烦,此刻对苏宅的清淡饭菜更是没了食欲。不过她更心疼的是沈数:”一路过来,公子都不曾吃好…”

他们本是要回京城的,现在绕了这么一个大圈赶路,时间上不足,自然也就顾不上好吃好喝了。

沈数倒是不怎么在意:”罢了。若是在西北时,到了冬日想这些菜蔬都没有呢。”江南一带不比西北贫瘠,尤其春夏之交,各种鲜菜应有尽有,若是到了西北冬日,随便拿出一样来都是千金难换的。

苏老郎中一进门便先道歉:”只因要与人商议一下药方,劳几位久等了。”

蝶衣撇了撇嘴,低声道:”不说是名医么,居然还要找人商议药方,可见盛名难副…”

苏老郎中只当没有听见,将方子给沈数看了,又将桃华写的那一大张纸展开:”此病除服药之外,日常保养最为重要,务必按着纸上所列一一注意,万不可大意了。”

沈数微微皱眉:”这张纸是何人所写?”纸上的小字秀美整齐,倒像出自女子之手,有筋有骨,又颇见功力。不知怎的,他忽然就想起了今日在蒋氏药堂见的那个少女。

☆、第12章 身份

蒋家是什么情况,沈数早已打听得清清楚楚。知晓蒋锡虽有二女,但次女是继室带来的,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今日他所见到的,定然就是长女蒋桃华了。只是并未听说这蒋桃华有什么医术,却不想竟然能见她连辨两症。

”可是蒋家姑娘?”

苏老郎中微微一怔,随即打了个哈哈:”公子莫开玩笑。蒋家如今已经不行医开方了。这是先帝的旨意,蒋家难道还敢抗旨不成?若传出去,那就是杀头的罪过啊,还请公子慎言。”

沈数略一思忖,就想起今日桃华虽然辨症,却不曾开过一个方子,全是推给了别家郎中。尤其是头一个风寒风热,她甚至未下断言,只说让郎中再诊脉。虽然人人都听得出来她的意思,却并不能据此便说她是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