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份上,桃华已经骑虎难下,暗恨自己不该多事。早知道文氏的丫鬟如此混账,就不该同情文氏。可是眼看文氏好端端一个女子,只因为没有生育就落到如此地步,又忍不住有些义愤。最重要的是,文氏很有可能——若是如她所想,文氏现在应该马上躺下来休息才对。

心里骂着,桃华脚下已经走进了殿去,对南华郡主行了一礼:”不敢说会,只是家父日常也为家母诊脉,民女也学了一点儿。虽不曾去外头行过医,但看少夫人这样子,跟家母有些相似,该立刻休息,所以大胆多嘴,请郡主恕罪。”

南华郡主冷笑了一声:”你这般关心本郡主的儿媳,本郡主该谢你才是,何罪之有啊?那就请蒋姑娘给少夫人诊诊脉,看少夫人究竟是哪里不适,若是诊得清楚,本郡主有重赏。”

文氏听南华郡主阴阳怪气的声音,不由得狠狠瞪了一眼刚才说话的丫鬟,转身就要向南华郡主请罪:”只是儿媳自己不当心,昨夜睡得不好,今日才有些气虚,母亲恕罪。蒋姑娘医药传家,医者父母心,见人晕倒难免不忍罢了。”

文氏方才在马车上听了南华郡主问桃华的话,自然知道桃华要为她诊脉是一片好心,且是背负压力的,全是自己身边这个丫鬟把事情搞砸了。说起来这个丫鬟碧秋是自小跟着她的,当初出嫁时母亲曾说这丫鬟行事莽撞不顾大局,不宜带到江家去。但因碧秋家中继母不慈,日子难过,她禁不住碧秋苦求,又有打小伺候的情份,看着她忠心,还是带了她。

到了江家之后,她特意叮嘱过碧秋不要多言,平日里去南华郡主处请安也带着另一个机灵些丫鬟碧春,只让碧秋在屋中管着自己的首饰衣物。还是这次出门,碧春一个人不够,才将碧秋带了来。没想到这一路上都还好,这会儿却捅出了纰漏。

若是换了别人,文氏这样替桃华解释也就过去了,可惜南华郡主并不是个肯听人解释的人。更何况她来时路上还在看桃华不顺眼,这会儿更不愿意轻轻放过,依旧冷笑道:”医者父母心,敢是我这婆母不如个外人了。闲话少说,既然身子不适,快请蒋姑娘来诊脉,别耽搁了少夫人的病情!”

文氏听了便知不好,正挣扎着要跪下,桃华已经走了过来,一手托住她手臂,低声道:”少夫人别动了,容我先诊一诊脉。”

碍于南华郡主在旁,文氏只能歉意地看了桃华一眼,不再活动了。桃华诊过她一只手,又换了另一只手来诊,满殿的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她。等她诊完了文氏两只手,南华郡主便冷冷道:”蒋姑娘,我儿媳是哪里不适?”

桃华放开文氏的手,含笑转身:”恐怕要恭喜郡主了。”

”恭喜?”南华郡主倒怔了一怔,”何事恭喜?”

”少夫人有喜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殿的人都惊讶起来,南华郡主更是追问个不停:”真的?可是真的?”

”的确有喜。”桃华屈膝行了一礼,笑道,”民女别的不懂,家母有孕时却是亲手摸过脉的,如今少夫人的脉象与家母当时一模一样,脉如走珠,定是有喜。不过少夫人脉象有些弱,不知是不是胎气不稳之故。郡主若是不放心,不妨再请有经验的郎中来诊一诊脉。”

南华郡主还没听完就叫了起来:”快扶着你们少夫人到后头禅院去歇着。着人快马立刻请郎中去!”又埋怨文氏,”你自己竟然不知,怎的这样不小心?”

文氏也是呆了,半晌才道:”儿媳小日子本是不准,未想到——”才说了一半,猛然看见江恒在侧,这癸水之事如何能让小叔子听得,连忙闭了口。

不过南华郡主也只是习惯性地埋怨几句罢了,文氏是否回答她都不在意,一迭声只叫丫鬟们问寺中僧人借个竹轿来抬人。她再不喜文氏,这肚子里却是她的长孙,那可是如珠似宝,一万个小心都不为过。

寺院里还真没有轿子,最后文氏还是在两个丫鬟搀扶之下,小心翼翼地进了后头的禅院歇息。丫鬟们都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只留下琥珀还跪在蒲团上。她刚刚执香跪下去,头还没磕呢,文氏就先是晕倒,继而被诊出有孕,所有的人都顾着文氏去了,将她忘得干干净净。

惠山寺香火旺盛,周边居民亦多,下人飞马下山,果然不一时就请了个郎中过来。这郎中听说是郡主,不由得战战兢兢,给文氏左手右手地细细诊脉,末了才笑道:”恭喜郡主,少夫人有喜已近两月了。”

这下南华郡主彻底放了心,笑得合不拢嘴,直嚷着叫人拿银子来打赏郎中。还是碧春问道:”我家少夫人方才晕了过去,可有什么不妥?”

这样尊贵人家的女眷有喜,便没事郎中也要说出一堆注意事项来,以免万一有什么不对连累了自身,何况文氏身子本弱,这些日子一路奔波,又要侍奉南华郡主,方才在大殿上又急又恼,的确已经动了胎气。

碧春一问,郎中急忙道:”老朽正要说,少夫人身子弱,又太过疲劳,胎象不稳。老朽这就开个方子,先吃上一服,歇息两个时辰才能走动。至少半个月内要按时服药,并卧床休息,饮食进温补之物,不可掉以轻心…”林林总总,说了半天才罢休。

南华郡主拿了方子,立时叫人再下山去抓药,就在寺里煎了来服。又喜滋滋道:”才拜了菩萨,就得了这样好消息,我现在便去再给菩萨上香,若一举得男,必给菩萨重修金身。”

寺中迎客僧惯是能说会道的,何况这样明摆着的好事,奉了南华郡主出去,一路上不停地夸说南华郡主虔诚,菩萨送子,将来必成大器云云。说得南华郡主喜不自胜,看来少不得要捐一大笔香油钱了。

此刻静室之中只有文氏及桃华和苏夫人等人,文氏靠在竹榻上,见房中再无他人,便沉下脸向碧秋道:”跪下。给蒋姑娘赔罪。”

碧秋还怔怔的,碧春已经连忙跪下给桃华磕了个头:”碧秋这丫头直愣愣的,什么事都不懂,给姑娘招了麻烦来。只求姑娘看在她为主忠心的份上,饶过她一回。”说着,按着碧秋给桃华磕头,”还不快磕头呢,你今日险些闯祸了!”她是个机灵的,知道若是刚才诊出的不是喜脉,桃华这一片好心就反给自己惹了麻烦,到时叫文氏如何自处?

文氏不单让碧秋赔罪,自己也撑着身子半坐起来:”都是我约束不力,让这丫头闯了祸。本该我给蒋姑娘赔礼的,只是此时不方便起身,就请姑娘先受我半礼。这孩子日后平安降生,都是承姑娘的恩。”

桃华本来的确是不大痛快——哪来的傻丫头如此不懂事,文氏居然还带在身边。不过此刻文氏言词恳切,桃华心里有些气也消了,忙拦住文氏道:”少夫人千万不可,才说有些动了胎气,快躺着不要动。好在郡主也不曾怪罪我不是么。”

文氏叹道:”这也幸好是——”说到这里她才想起来,”蒋姑娘怎么知道我是有孕呢?”她自己都不知道,桃华一个未婚女儿家又怎么知道的?

桃华笑了笑:”方才不是说了。家母有孕时,看起来与少夫人情况极其相似。在马车上少夫人就有些胸闷欲呕吧?且我想少夫人脸色看起来并不好,即使不是有孕,也该休息。若真是有孕,万一因为不知情有什么伤损,那就糟了。”

这话前半截完全胡说。曹氏怀孕的时候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完全不是文氏这样脸儿黄黄的模样。后半段却是真的——桃华还没到只看脸色就能百分百断定是否有孕的地步,只是这种时候最妥当的办法就是叫文氏休息,否则万一见了红,在寺庙里没医没药,说不准就会小产。这也是她为什么悄悄叫文氏出来的原因,谁知道会被碧秋一口就喊了出来。

碧春碧秋还在地上跪着,桃华看了一眼,对文氏道:”少夫人让她们起来吧,毕竟是一片忠心,以后再不要如此莽撞就行了。”

文氏这才瞪了碧秋一眼道:”蒋姑娘大人大量,还不快些道谢。日后再这样鲁莽行事,就休怪我不讲情面了。”一面说,一面心里暗想,果然母亲的话是对的,平日里自己实在有些太过宽纵碧秋,这次回去一定要狠狠约束她,再不能有今日之事了。

南华郡主去外头又拜了菩萨,且捐了一大笔香油钱,这才乐颠颠地回来。施主身份贵重出手大方,寺院自然也恭敬殷勤,中午上了精心烹制的素斋,并送了整整一坛惠泉酒来,显然是让人喝不完留着带回去的。

文氏一朝有孕,身子虽不舒服,心里却是极高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竟也开了胃口,吃了不少素菜。南华郡主看得高兴,随手又赏了一笔银子。

饭后文氏服了安胎药,按医嘱是要卧床再休息一时才好下山。南华郡主此刻看桃华无比顺眼,拉了她的手笑道:”走走,听说这惠山寺里的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酒喝过了,该去烹茶才是。”

她这会儿倒体贴了,看见苏夫人又想起来:”夫人也是有孕的,也该歇歇去了,有蒋姑娘陪我足够。”

苏夫人虽然身子好,折腾这半天也累了,便顺水推舟告了罪,自去禅房里休息。这里南华郡主拉了桃华去泉眼边坐着,边看丫鬟烹茶,边笑道:”你叫桃华,我倒记得宫里有个婕妤,名字与你极相似的,也是姓蒋。”

”郡主说的大约是民女的堂姐,名叫梅华的。”

”对对对!”南华郡主顿时记了起来,”是叫这个名儿。记得本宫出京的时候,她已是有了身孕的。本宫瞧着,跟你仿佛生得不像啊。”

桃华无意提蒋梅华已小产的事,只道:”是隔房的堂姐,且民女生得像母亲,所以与婕妤娘娘就无甚相似之处了。”

南华郡主对蒋梅华的相貌没甚兴趣,实际上若不是因着后宫有孕的嫔妃太少,她说不定连蒋梅华是谁都不记得,不过是随口聊天罢了。当即撇下蒋梅华,问起桃华为何会看出文氏有孕之事。

桃华拿方才回答文氏的话稍稍加以改变又应付了过去,只说是曹氏有孕时相似,她怕万一文氏有孕而不自知,所以才多嘴说了一句云云。

这倒引起了南华郡主的共鸣,叹道:”可不是。这孩子别的倒也好,只是这上头不懂事,自己有无身孕都不知道。身边的丫头也不懂,还得我来替她操心。”

桃华含笑道:”这正是少夫人的福气呢。有郡主替她操心,少夫人只管养胎就是了。再过几个月生一个大胖小子,郡主就等着抱孙儿了。”

说到孙子,南华郡主便眉开眼笑,也好说话了起来,跟桃华东拉西扯了一阵子,喝了两杯茶,这才歇午去了。桃华终于得了清闲,毫无睡意,转身去院子里看桂花了。

南华郡主这次来上香,住的可不是寺后那种紧巴巴格子一般的小禅院,而是惠山寺里特意为贵客专门留出来的大禅院,院中甚至还有几块湖石和自山上引来的一弯清水,临水种着一株紫薇,枝干蟠龙般伸开,淡紫色的团花开得正繁盛,一阵风吹来便有些花瓣飘飘摇摇落下来,顺着清水又流出了院子。

秋高气爽,头顶的天和脚下的水是一个颜色,上头是花朵衬着蓝天,下头是倒影点缀着碧水,桃华正觉得心旷神怡,后边脚步声响,江恒的声音带笑响了起来:”蒋姑娘在看什么呢?”

☆、第24章 赏赐

如果是刚进惠山寺的时候,桃华或许会跟江恒多说几句话。江恒相貌生得既好,气质又清贵,说起话来也不是俗不可耐的纨绔公子哥儿,谁不愿意跟这样的少年人说说话呢?

可惜经过了碧秋那件事之后,桃华只想离南华郡主这一家子都远远的最好。南华郡主这脾气喜怒无常,翻脸翻得也太快了。文氏那是因为面有病容,她这职业病发作,不能眼睁睁看着,江恒可不是,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江二公子。”桃华打定主意,转身行了个礼,”只是随意走走,见这花开得好,多看了两眼罢了。”

”这花的确开得不错。”江恒瞄了一眼紫薇花树,没有在意。南华郡主爱花,京城江宅里移植了许多名贵花木,四时长芳,紫薇这样常见的花树根本排不上名号。江恒过来,也不是为了谈花,而是另有兴趣所在。

”方才在殿中,多谢蒋姑娘诊出我大嫂的喜脉。蒋姑娘未诊脉就能看出有孕,真是医术高明。”

怎么又来个医术高明,都是碧秋惹的麻烦。桃华心里暗暗嘀咕,嘴上把应付文氏和南华郡主的那番话又扯出来说了一遍。可惜江恒看起来并不相信,反而笑了:”我在京城的时候,太医院有一位老太医,说是无须诊脉,仅看病人面相身形就能看出大半病情,蒋姑娘莫不是也有这个本领吧?”

”江二公子说笑了。”桃华面无表情地回答,”公子刚才也说了,那是一位老太医,平生为人诊脉看病不知凡几,才能练出如此非凡本领。民女今年未满十三,自懂事以来,家中便遵先帝之命,只卖药,不诊脉。民女连脉象都未见过几例,想要有这般本领,除非白日做梦。今日贸然开口,不过是见少夫人面色不佳,想起家中祖训医者父母心,所以大胆多嘴罢了。”看来好人真是当不得,一句话招来多少麻烦了。

江恒倒是真没想起蒋家二房曾经被先帝定过不许再行医,他只是单纯地想起当初太医院那位太医,所以对桃华好奇了起来而已。现在桃华突然提起什么先帝之命,他倒愣了一下。桃华趁机对他又行了一礼:”民女刚才侍奉郡主饮茶,现在还有些小事要收拾,二公子请自便,民女告退。”

江恒看着她的背影,摸了摸下巴:”我记起来了,那位老太医跟我说过,他这本领其实就是四诊中的望诊法,当年还得过蒋大太医的指点。他说的蒋大太医,指的就是如今宫里那位蒋婕妤的祖父吧?蒋家二房那位,当年是被称为蒋小太医。这位蒋姑娘有这样的本事,原来是家学渊源啊。”他原觉得蒋家二房在此地开药堂也是仗着宫中有人,现在看来,倒未必是如此呢。如果这位蒋姑娘十三四岁就有这样的本事,那蒋家医术只怕真的不凡。

青盏倒觉得有些难以相信:”公子,这不大可能吧?听说蒋家二房返乡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这位蒋姑娘也就是三四岁的样子,之后他们也没回过京城,就算蒋大太医有这本事,她也无从学起啊。再说蒋姑娘刚才还说了,那望诊的本事是行医多少年练出来的,她才多大年纪,又没人给人看过病,怎么可能学到呢?”

”这倒也是…”江恒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想法太过离奇,”那大概真的是凑巧。又或者她天资聪颖,无师自通了?”

倘若桃华能听见这番话,肯定在心里把江恒啐得一脸花。哪有什么无师自通的好事,想当年她为了把堂兄弟们全部压下去,从六岁开始就放弃了所有游戏玩耍的时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去家里的药堂,看爷爷给病人诊脉,想尽各种借口自己也给病人摸一摸脉。后来爷爷开始重点培养她,那就更没有一丝一毫的休息时间了。从来梅花香自苦寒来,哪有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的东西?

不过桃华并没听见江恒的话,自然也就没这等想法了。她回了禅院里的静室,略养了一会儿神,南华郡主那边便起身,一行人离开惠山寺,返回了无锡城。

有蒋方回的前车之鉴,蒋锡自然知道贵人不是好相与的,今日早早就从药堂回来,一见桃华便问:”怎样?今日上香可有什么事?”边说边上下打量桃华,见女儿衣着整齐,并无丝毫异样,这才松了口气。

蒋燕华眼尖,一眼就看见了桃华头上新多了一支玉钗:”姐姐这支钗子是郡主赏的吗?”

”不是。是苏夫人所赠。”桃华简单回答了一句,便借口回房更衣,拉了蒋锡到自己院中,将今日给文氏诊脉一事细细说了,”…原本只想请江少夫人出来悄悄地把一把脉,没想到闹成这个样子。”

蒋锡皱了皱眉,叹了口气:”你也没有做错什么。医者父母心,一直是我蒋家家训。你若是觉得江少夫人可能有孕却不说,万一真的伤损了胎儿,才会遗恨终生。”

”只是——万一传出去可能会给家里招祸…”桃华当时冲动了一下,这会儿虽然说不上后悔,可是也有点担心。

蒋锡摇了摇头:”你那般说并无什么不妥。就如那日你在药堂阻止给病儿抓药一般,只是加以提醒,诊脉开方均由别的郎中来做,并不算违背了先帝之言。何况江少夫人若不是你提醒,可能便会小产,这是喜事,郡主应该感激你,不会捉你的错处的。”

”嗯,幸好是喜事。”桃华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桃华你几时学的望诊之法?”蒋锡也有些好奇了,”我听宋先生说了,那日你也是看了看就确定那孩子不是风寒而是风热,否则再吃几副药,孩子的病就真要耽搁了。”

”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把握——”桃华抱着蒋锡的手臂扯谎,”咱们家那些医书和行医笔记我都读了,有时在药堂见了病人,我也会照着望诊之法看一看,其实大半时候都看不出来的。只是风寒风热之症,在病发出来之后会有好些不同之处,比诊脉还要明显些,所以我才觉得不对。当时只是想,若是看错了,无非是晚一会儿服药,可万一那方子真的错了,必然要出人命的,所以才大胆说出来试一试。幸好是没错,不然就要折了我们药堂的名声了。”

”你做得对。”蒋锡颇为欣慰,”人命至贵,若为了顾惜羽毛而耽搁病情,于医者便是杀人了。咱们蒋家自开始挂牌行医,就要先学人命至贵,医者父母心的道理。没想到你从没正经学过医术,却学到了医德,老祖宗地下有知,当以你为荣。”

”看爹说的…”桃华低下头拱在蒋锡肩上,觉得有点儿惭愧。老实说,上辈子她开始是把医术当成争胜的手段和肯定自我的砝码,后来则是一份工作,与其说是医德,不如说是职业道德。就是今日在惠山寺给文氏诊脉,更多的也是因为同情文氏,跟医者父母心还差着一截,实在有点当不起蒋锡的夸奖。

蒋锡却很有些自豪:”你单是自己看医生,就能悟出一些望诊的道理,比爹强太多了。可惜啊,要是你跟在你伯祖父身边,现在一定能学到更多。哎,爹当年也由你祖父和伯祖父教导过,虽然现在不能行医,可以前学的还记得,要不要爹教教你?”

虽然同为太医,但蒋家两兄弟各有所长,现在蒋家医术无人相传,蒋锡心里一直很是遗憾。他自己在诊脉上天赋平平,若是后代也都平庸倒也罢了,偏偏女儿看着很有资质的样子,让他心里顿时痒痒的,有些忍不住了。

”好呀。”有了蒋锡的教导,至少日后不会引起人怀疑了,”不过教归教,爹咱们家可还是不能行医。我悄悄的跟着您学,不告诉别人。”

”好,不告诉别人。”蒋锡伸出手来跟女儿击掌,父女两个相对而笑,跟两个孩子似的。

”姑娘——”父女两个正对着傻乐,薄荷在门外探了探头,”老爷,郡主那边赏了好些东西来,说是今日姑娘陪着去惠山寺辛苦了,特地送来的。”

桃华顿时松了口气。南华郡主没提文氏的事,显然是如蒋锡所说,到底还是感激她的,并不会把这件事捅出去:”爹,咱们去看看郡主赏了什么好东西!”

南华郡主只要愿意,行事还是会礼数周全的。赏下来的东西蒋家人人有份,当然,桃华那一份是最重的。

蒋锡得了文房四宝,其中一块澄泥砚色如婴儿肌肤,是件好东西。蒋柏华得了一个金镶玉的长命锁,沉甸甸的有好几两重。

曹氏得了两匹宫缎和一对白玉镯,蒋燕华则得了一对缕金钗,上头的金丝蝴蝶翅膀颤悠悠的,还镶了小粒的红蓝宝石。

曹氏拿着那对玉镯爱不释手:”真是好玉。”蒋锡也给过她一对玉镯,可没这么好质地。这等白如羊脂的美玉,一对少说也值百来两银子,蒋家买不起。

蒋燕华瞄了一眼桃华得的匣子:”姐姐快看看,郡主送了你些什么?”桃华得的匣子明显比其余人的大。

桃华看穿她那点小心思,随手就把匣子掀开了,顿时蒋燕华就失声说了一句:”好漂亮!”

匣子里是一对镶红宝的耳坠,一对象牙簪子,以及一枝珍珠华胜。耳坠和簪子也就罢了,华胜以细细的金丝编成牡丹花形,缀以十数颗粉红色小珠,明丽照眼。蒋燕华看得眼睛都拿不下来,曹氏也不由得咋舌:”郡主可真是大手笔,陪着去上一次香,就赏这许多东西…”若是苏夫人当时也叫了蒋燕华同去…

蒋锡轻咳了一声:”桃华一路上照顾郡主有孕的儿媳,郡主满意,才赏了这些。”换了从前他是不会说这话的,但自从出了玉雕水仙的事之后,他也是打定主意不能再让继妻生出什么不安分的想法了。一家子得的东西都是桃华挣来的,这话还是说明白点好。

曹氏不敢吭声了。玉雕水仙的事发之后,她是提心吊胆。虽然蒋锡回来并没对她提起这事,但态度是有些冷淡了,曹氏自觉心虚,时时处处都要窥探蒋锡的脸色。这种事她在陈家倒是做惯的,此刻一见蒋锡神色,立时便识相地闭了口。

不管怎样,能得着这些东西,曹氏已然心满意足了。回了房中便将玉镯套在手上看了又看,又向蒋燕华道:”明年咱们就要跟你爹爹回京城去,我正愁着你没什么好首饰压得住,得了这对金钗倒正合适。”

蒋燕华也极喜欢这对金钗,闻言便有些不大情愿:”要等到明年?还想着今年过年正好戴上呢。”

曹氏捏着一枝金钗转了转,钗头上的蝴蝶翅膀便微微扇了扇:”真是好东西。我上回在天巧阁看见这么一对,还没镶这些个宝石,就要五十两银子。你大伯父是做官的,又有女儿在宫里当娘娘,你回去了若没个压得住场面的好东西,岂不让他们看轻了?你瞧着吧,桃姐儿得的那支华胜,也必是要等着回京才戴的。”

蒋燕华低声道:”姐姐得了三样呢。还有苏夫人给的。过年都有得戴,自然能留着…”

曹氏叹道:”那也是她去伺候人赚来的。那些贵人可不好伺候呢。”

蒋燕华抿了抿嘴唇,心想她在陈家从六岁就学着伺候父亲和祖母了,来了蒋家之后,还学着为蒋锡做药膳呢,若是今日她也能去,伺候一个有孕在身的妇人有什么难的,说不得也能得一支那样的华胜。只可惜苏夫人不论如何讨好,始终都只把桃华看在眼里。

”这也没办法…”曹氏如何不眼馋那几样东西?她早就仔细看过了,那耳坠上镶的红宝石有黄豆粒大小,象牙簪子洁白无瑕,雕着精致的兰花花样,华胜更是…

”她救过苏老夫人呢。”这份儿恩情可是她们母女没有的,怎么拍马也追不上。

”那是爹爹救的,她不过是遇上了而已…”蒋燕华将金钗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低声嘀咕了一句,”都是娘不让我去药庄上…”

这件事,曹氏也后悔过好几次:”那庄子上又脏又累,我,我也是舍不得你。再说,你那时不是也怕晒黑,我才不让你去的。”

那时候她刚带着蒋燕华嫁进蒋家,蒋燕华又黑又瘦,跟桃华站在一起矮了大半头之多,被比得像个小乞丐一般,看得曹氏心酸不已,还是蒋锡给了个家传的方儿,每日用调配好的药粉敷脸,足敷了半年,才渐渐白皙。

曹氏离了陈家那个地方,仿佛逃出生天,一听说药庄,就想到陈家那几亩田地,想到自己在陈家过的苦日子,怎么肯去?当即与蒋燕华一起装了个病,由蒋锡带着桃华去了。哪里想得到桃华就在那一次帮了苏老夫人,就此与苏家交往起来。

事已如此,后悔也后悔不来。蒋燕华抿着嘴唇不再说话。倒是曹氏有些怔怔的,半晌道:”罢了,如今她得了郡主的欢心,你多跟着她往郡主面前走走,说不得还有机会。”

蒋燕华低了头,轻轻哼了一声:”我看,姐姐不会带我去的。”

”这怎么会。”曹氏在这一点上还是相信桃华的,”她就是跟我怄气罢了。苏老夫人生辰那次,她不还是带你一起去了么?陆家姑娘来的时候,也总叫你过去不是。”

蒋燕华手指摩挲着装金钗的匣子,半晌才道:”上回姐姐还跟我说过,那些高门大户的姑娘,叫我离她们远些。那还只是主簿家的姑娘,如今这是郡主,不更得叫我离得远些了么。”

”不会吧…”曹氏迟疑起来,”咱们跟苏家,这不还是有来有往的么…”

蒋燕华又沉默了一会儿,问:”舅舅在京里,真能当官?”

”自然。”说起兄长,曹氏不由得高兴起来,”你舅舅信上不是都说了?他现在进了那个什么尚宝局,是个好地方。若是当差当得好,自然能再往上升的。”

”可是舅舅都没说,现在是几品官。”

”这个——”曹氏也闹不清楚,”总归是个官,应该比县丞大吧?你再给你舅母写封信问问就是。哎,若是他熬出了头,你也能沾光,出去说着也好听,到了相看亲事的时候——”

”娘!”蒋燕华脸上一红,打断了曹氏的话,抱起匣子扭身出去了。

曹氏看着女儿窈窕的背影,已经慢慢显出线条的腰身,眉梢眼角都浮起了欢喜。她的女儿也大了,出落得有模有样,若是兄长真有出息,说不定将来还能在京里找门亲事,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第25章 女医

南华郡主自从那天赏了一堆东西之后,就再没了消息,让曹氏颇为失望,还在桃华面前吞吞吐吐地问了一次,被桃华淡淡地应付过去了。

”奴婢看,太太真是心有点大了,莫不是还想着跟郡主来往呢?”薄荷一边帮着桃华分线,一边闲聊。

”由她说吧,横竖她也只是说说而已。”桃华埋头刺绣,并不十分在意。曹氏的脾气她是已经摸透了,要说让她自己到南华郡主面前去钻营,她是根本不敢的,只盼着别人出头,再拉她一把就最好了。这样的人倒也有一样好处,至少没人撺掇的时候,她闯不出什么大祸来:”二姑娘在做什么?”

”二姑娘听说是在绣一幅百寿帐子,这几天正在搜寻各种寿字的写法。”

这是要送给蒋老太爷的寿礼,桃华现在绣的座屏也是一样。女孩儿家,送给长辈的礼物自然是以针线为宜。

”百寿帐子不好绣,跟萱草说一声,如果二姑娘夜里要赶绣,就多点两盏灯,回头到账上支灯油,别坏了眼。”

”姑娘这么体贴,只怕…”薄荷说了半句,把后头的话咽回去了。

”不过是为了家里和睦,让爹爹过点舒心日子罢了。只要她们不惹麻烦,这些都是小事。”

薄荷想起那玉雕水仙来,仍旧觉得意难平。

”爹爹现在已经知道这事,也敲打过太太了,谅来她也不敢再这么着了。何况这件事,说起来还是曹五太太撺掇的,太太不过是个糊涂人。”桃华这话既是向薄荷解释,也算是自我安慰,其实她也时时会想起那玉雕水仙,要不然至今见了曹氏都是淡淡叫一声太太,再也不可能如从前那般了。

薄荷也叹了口气:”奴婢知道,就是这心里——”

”我何尝不是呢。”桃华停下针,活动了一下有点僵的脖颈,向窗外点了点头,”可这不是还有柏哥儿么。我将来总归要出门子的,将来能陪着爹爹的,还不是只有太太。”

蒋柏华正在花园里跟桔梗玩耍,咯咯的笑声一直传进屋里来,薄荷往外头看了看,也只能不说话了。可不是,曹氏有一千桩一万桩不是,却是给蒋锡生了唯一的儿子,将来蒋家二房都要交到蒋柏华手上,就冲着这一点,桃华也不能对曹氏做些什么。

”姐姐!”蒋柏华一头汗地跑进来,就往桃华怀里扎,”柏哥儿,想喝酸梅汤。”他已经快两岁,说话很流利了,腿脚更是结实,跟个小炮弹似的。

桃华连忙把绣架挪开,免得针扎着了他:”酸梅汤可以喝,但是不能喝太凉的。”

桔梗在后头拿着干净的帕子跑进来:”我的小爷,先擦了汗哪。”

桃华把干帕子塞进蒋柏华的衣服里,垫在后背上:”等汗干一干,给他拿热水擦身,仔细别着凉。薄荷去做碗酸梅汤来,不要做得太多。”

蒋柏华扭着小身子撒娇:”喝两碗。”

”不成。”桃华点点他的小鼻子,”那个东西喝多了伤胃。你小人儿,身子娇贵着呢。”

”娇贵…”蒋柏华睁着大眼睛鹦鹉学舌,一脸不解。

”就是喝多了肚肚痛。”桃华吓唬他。

蒋柏华马上捂住小肚子:”不痛!”

”痛了可是要喝药的哦,苦的。”

蒋柏华今年六月里生那一场病,吃了好些天苦药汤子,至今记忆犹新,听见说要吃药,顿时老实了,乖乖在桃华身边坐下来,指着绣架上的图案:”蜀葵。”

”哟,我们柏哥儿连蜀葵都认识了?真聪明。”桃华捏他的小胖脸,觉得手感真好。

蒋柏华嘻嘻地笑:”清热解毒。”

桃华一阵惊喜:”连这个也知道?柏哥儿太棒了!”

”爹爹说的。”蒋柏华仰起小胖脸,,很得意地向姐姐得瑟,”柏哥儿记住了。”

”聪明!”桃华用力亲了他一口,”那认不认识这是什么?”

她打算绣一扇四折屏风,每折一尺高,半尺宽,属于放在桌上的小桌屏,既能拆开来单用,又能合起来用。一般这样的屏风绣的都是四季花卉,以梅兰菊竹最多,或者也有桃荷桂梅的花样。不过桃华打算,全部绣成药草。

”玉兰。”蒋柏华指着已经绣好的一扇屏风大声说。

”入药就要叫辛荑啦,可以散风寒。”桃华摸着他的小脸。春辛荑,夏蜀葵,秋丁香,冬蜡梅,都是能入药的花。

蒋柏华很有兴趣地跟着复述了一遍。桃华索性把几种常见的花卉药性都讲给他听,姐弟两个一说一学,讲得正有兴致,就听院子里有人笑道:”哟,这是在讲学哪。”随即薄荷打起帘子,陆盈笑嘻嘻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先张手要抱柏哥儿,”柏哥儿又在学什么呢?”

”学药。”蒋柏华认得她,乖乖张了手让陆盈抱。陆盈才掂了一下就赶紧放了下来:”又重了,我抱不动了,可别摔了他。”

两人逗着蒋柏华玩了片刻,桔梗那边烧好了热水,将蒋柏华抱去厢房里擦身喝酸梅汤去了,桃华才问:”你怎么忽然过来了?”

陆盈罕见地踌躇了一下,桃华不禁有些稀奇:”有什么话说就是,在我这儿还吞吞吐吐的做什么。”

”桃华——”陆盈向前倾了倾身,小声道,”你家世代都是行医的,能不能帮我找一个女医来?”

”女医?”桃华皱起眉头,”你要女医做什么?是你身子哪里不舒服?”

”不是我——”陆盈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是我舅母家三房的侄女儿,我要叫表姐的,她,她被休回家来了。”

”为什么?”

”她——”陆盈脸红了红,”说是生不出,生不出孩子来。”这样的话,她一个未婚女孩儿说出来,话犹未了耳根子都红透了。

不过陆盈是个藏不住话的,话匣子既已打开,便停都停不下来了。

她说的这位表姐叫谭香罗,是谭家三房的女儿,五年前嫁给一个秀才为妻。

谭家三房没甚出息,家业远比不得谭太太所在的大房,偏偏又连生了三个女儿才得一个儿子,因此儿子成了宝,女儿就成了草。

谭香罗上头两个姐姐,都是嫁出去换了大笔的聘礼,留下来补贴家用。

长姐嫁了个商人做平妻,如今那商人回了乡,便把平妻也带了回去。说是平妻,人在外头还能叫个两头大,带回家那就是个妾,日子过得怎样,谭家三老爷三太太根本不过问。

二姐倒是嫁人做了正房,前两年却一病没了,也照样不见谭三老爷夫妻掉过一滴眼泪。

外人都说谭香罗在姐妹三人中要算运气最好的,嫁了个姓刘的秀才,只是秀才家穷,下不起什么聘礼,谭香罗的嫁妆也就少得可怜,还是谭大太太看不过眼,给凑了两抬嫁妆,才勉强像个样子。

谁知这秀才读书倒是有本事,前年秋闱去年春闱,竟然一路过关斩将,中了二甲第十八名进士,光宗耀祖。人人都说谭三姐儿熬出头了。

哪知道阔易交,富易妻,刘秀才变成了刘进士,又得授官成了刘知事,这小门小户的妻子就不中意了。更何况谭三老爷听说女婿得了官,恨不得一家子都能扒上去沾点光辉,一封封的信写过去,却只得了个女儿被休的结果。

”说香罗表姐无子,又顶撞婆母,且还有恶疾,就给休回来了。”陆盈气得满脸通红,”香罗表姐出嫁前,我也见过几次,说话细声细气的,最是个好脾气,怎会顶撞婆母?可恨三房,香罗表姐被休回来,竟然不让她进门。还是我姨母看不过,把人接回来的。可怜都瘦成一把骨头了,说话还是那么瑟瑟缩缩的。就这样的软性子,说她顶撞婆母,鬼都不会信!”

”无子,不孝,有恶疾?”桃华冷笑了一下,”七出之条占了三条了!所以你想要替她延医?究竟是什么病?”

”香罗姐她不说,只是哭…”陆盈脸红了一下,看看房里只有自己和桃华的心腹丫鬟在,便摆手示意她们都退到门外,趴到桃华耳朵上小声说,”姨母一直问香罗姐,可她只是哭。姨母不让我听,后来她跟身边的妈妈说话,我听了一耳朵,说是什么妇人病。”

陆盈活泼爽朗,爱说爱笑,可并不是个没心眼的傻大姐。谭大太太跟自己的陪嫁心腹说话,都是已婚妇人,说话便放肆些,陆盈听到她们说这事怎么好跟男人开口,就想到了女医。

她在陆家的时候,听到过祖母讲古,说从前宫中有过女医,给嫔妃们瞧病更方便,只是女医医术不精,后来渐渐便不再用,还是用太医们云云。故而谭太太说妇人病见不得人,她便想到了祖母说过的话。只是既然连宫里都不再有女医,民间自然更难寻了,谭家是找不到的,或许蒋家这样世代行医的人家,能知道谁家有精通医术的女眷。

”妇人病…”桃华暗暗叹了口气。自来妇人与小儿两科最为疑难,有极大一部分是因着病情不清。小儿患病是自己难以表达,妇人患病则是羞于讲述,尤其是向身为男子的医生讲述。再说什么医者患者无分男女,这男女之别也还是有的。后世可以多培养女医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这个时候,学医的女子少之又少,连皇宫那样的地方都难求一个女医,更何况是平民呢?

”要是她愿意的话,我去替她看看吧。”

”你能吗?”陆盈眼睛顿时一亮,”我听说那天你在药堂里,看出一张药方开错了,原来是真的吗?你真能替人看病了?”

桃华笑了笑:”我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治好,但女医难寻,或许至少我可以听听她是什么病,然后转述给别的郎中,不叫人知道是她求医就是。不过,这事儿可不能对外人说,我家的事,你是知道的。”

”哎,我知道!”陆盈点头如小鸡啄米,”我这就回去跟我表姐说!不过,总得告诉我姨母一声…”谭大太太是当家人,请医熬药总绕不过她去,不说别的,谭香罗现在身无分文,哪有钱自己抓药呢。

陆盈上午回去,下午谭家就递了帖子过来,说是谭家要开个桂花宴,请曹氏带着两个女儿后日去赏早开的桂花。

曹氏接了帖子自是欢喜。算算她在家里憋了小半年不曾出门,谭家的宴饮又素来是极好的,列席均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家,让蒋燕华多在这样的场合露露脸大有好处,因此一接到帖子,立时就翻箱倒柜地准备起来。

”幸好针线坊那边手快,秋衣已经送了两套上来,正好穿了去。”曹氏喜滋滋地拿着新衣在女儿身上比量了一下,”这个藕合色正衬你的肤色,就戴了郡主赏的金钗去罢。转年你就十三了,也不要再梳那双螺髻,娘给你梳个垂鬟髻,瞧着也是大姑娘了。说不准谭家会请了郡主,也让郡主看看赏你的东西戴着是什么样儿。”

”娘,还是问问姐姐穿戴些什么吧…”蒋燕华虽然也高兴,到底还是比曹氏清醒些。

曹氏手一停,看了一眼站在门边的茯苓:”你去问问大姑娘,明儿打算怎么穿戴。”

茯苓自从来了曹氏的院子,虽说拿的是一等大丫鬟的月例,干的却是小丫鬟们的杂活。曹氏看她不顺眼,也不要她贴身伺候,更不要她管自己的东西。她回家去哭诉过,被爹娘一起骂了,说她不知好歹,在太太院子里做大丫鬟说出去名声也好听,将来嫁人都容易些。

茯苓不敢说自己是因为库房的事被桃华贬了。一则父母都是蒋家世仆,最是忠心蒋锡不过,若知道她私自开了大姑娘的库房,致使前头太太的陪嫁被偷梁换柱,恐怕她就得先挨一顿好打。二则她丢了大姑娘的东西,大姑娘却并未将她发卖或贬出院子做杂活,而是让她继续拿着一等丫鬟的月例,家里父母弟弟的差事也都不受影响。这都是恩典,无论说到哪里去,人都得说一声桃华仁厚,她若再有什么不满,只会被人说是不知好歹。

茯苓有苦说不出。她性子懒惰,当初管着桃华的库房,月例银子不少拿,活计又清闲,时不时还有点心帕子之类的零碎赏赐。如今进了曹氏院子里,什么活计都要做。曹氏这边走了青果和宋妈妈,只补了她一个,少不得要做的事就多了。白果要贴身伺候,那些眼睛看不见的粗活,自然都交给了她。曹氏看她不顺眼,手又紧,额外的赏赐是根本没有的。茯苓如今只觉得自己仿佛从天到地,后悔不迭。

桃华的院子还是原来的样子,茯苓一进门,就看见桔梗带着蒋柏华在石榴树下数那结的小石榴果玩。几个月不见,桔梗儿身量又长了一截儿,不再穿小丫鬟们的青布衣裤,而是穿上了一等大丫鬟的檀色褙子,有些稀疏的头发都规规矩矩梳了起来,全不是从前的模样了。

茯苓心里酸得跟打翻了厨房的醋坛子一样,脸上却只得堆了笑容道:”桔梗妹妹,姑娘可在屋里?”

从前她见了桔梗都是眼睛朝天,何曾带过妹妹两个字,桔梗都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道:”姑娘在屋里做针线呢。姐姐过来,是太太那边有什么事?”

”是。”茯苓陪着笑往屋里走,见桃华正伏在绣架上,忙上前行了礼,将曹氏的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