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上一章:第 91 章
  •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下一章:第 93 章

这人是那爆竹作坊的一个小伙计,按理说,这年头的伙计们,工人福利工资待遇都不太好,根本就没有多少随意出门放松的自由,更别说,一个小小的伙计,哪里会有一大包银子来赌场。

昨夜发生火灾,爆竹作坊一家人全都炸死了,还死了几个伙计,大火还祸害了那整条街,这伙计原本众人都以为他也跟其他人一样死在大火中了,现在却冒了出来,怎么觉得都很是可疑。

如果说这点可疑也就罢了,最可疑的是,这伙计刚被抓回来,还没来得及审问,就在半路突然暴毙了。

经过查证,显示是被毒死的,在这伙计身上遗留的东西中,倒是没有发现什么,一是断了线索,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叶问将秦韵叫来,就是为了征询秦韵的意见。

虽说这伙计死了,线索断了,可这伙计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什么的还要继续追查一番。

可等他们查到那伙计的家中时,却发现家中有被翻检过的痕迹,那伙计的娘亲也死在了家里。

可大概是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对附近街坊的一些调查,还真查出一条新的线索来,说是前一段时日,这伙计家中曾有道人出没,最后,还真是将矛头对准了白莲一教。

正当秦韵决定是继续追查下去呢,还是想个法子将这幕后人引出来时,烟花胡同的白白百户派人禀报,说是抓住了一个纵火的贼人。

☆、146,纵火犯

也不是秦韵多疑,前世她经历过许多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做特工这一行的,最清楚许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相互之间并无什么联系,可有时转上一个圈,才能发觉真正的目的。

他们以前在做任务时,很少粗暴地直接找上门去做什么这背后都拐了许多弯,就算是事发后,对手也查不到他们的身上去。

如果这放火的事情,最终幕后主使也是项庄舞剑,意在她这个沛公的话,那她就决不能粗心大意,反而要小心应对。

自从心中有这个怀疑之后,秦韵就吩咐手下的百户们将手底下的人手全都散出去,并承诺,只要能找到失火案的线索,就有重伤,如果是普通的校尉可以升两级,也就是一个锦衣卫总旗了,手底下也能管那么几号人。

除此之外,还有赏金五百两。就大明朝的工资水平来说,锦衣校尉的月银每月也不过三两,这五百两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秦韵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早地找出背后的纵火者。

再者,就是为了防备内西城继续有火灾发生。

不管那纵火之人是针对谁,可将许多无辜的人牵连入内,丢了性命,这点都让秦韵下决心要查明这纵火案的真相。

虽说这两起火灾,都有人为纵火的嫌疑,地点都在内西城,现场都发现了引燃物的痕迹,可仔细排查两起火灾死者的相互人际关系,并没有发现什么关联在里面,想将两起纵火案并案侦查,这两天,她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这时代,法医鉴定技术又是相当落后,再说救火现场,不是被烧的一干二净,就算现场留下再多的蛛丝马迹,也被无序救火的行为给破坏了。京城一连两夜都发生这么严重的火灾,怎么都是个牵动人心的事情。且不说顺天府还有五城兵马司是什么动静,反正锦衣卫都指挥使牟斌是坐不住了。

这不,就将秦韵召唤到锦衣卫南镇抚司见面了。

“属下见过指挥使大人。”由于她现在的身份比较独特,所以,到南镇抚司让坐堂的百户给向内通报了一声,并没等待太久,就被传唤进去了。

“秦千户不必多礼,坐吧。”说起来这是秦韵第二次,在锦衣卫的地盘面见自家这位最高上级。

上一次,还是世袭了秦家老爹的千户职位,前来述职的时候,那时候的牟指挥使人,虽然态度也不错,可上级的威严的还是很明显的。

可这一次,指挥使大人明显要比上次客气多了。秦韵也知道,这是得力于她还有东宫待诏这样一个身份,是太子殿下的红人。

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业的最大局限性就在于,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坐到这个位置的人,都是深得皇上信任的心腹。所以,在明一朝,没有哪一任指挥使可以在几朝长盛不衰的,甚至有些下场还挺悲惨。

牟斌现在的职位虽然被秦韵高,可他还是要为将来太子登基留下后路的,虽然不会红果果地讨好秦韵这个太子师父,但结个善缘还是会的。

不过,这次内西城失火案,这两日由于那位赵御史上的弹劾折子,闹的纷纷扬扬的,顺便还拉上了锦衣卫内西城千户所,这让他不得不把秦韵这位内西城千户所千户请来询问一番。

不管怎么着,对这纵火案心里总要有个谱才是,要不然皇上问起来,一问三不知,那不是觉得锦衣卫无能吗?

“谢大人。”秦韵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就算她现在入了弘治帝父子的眼,可对自己的直接上级,那该有的恭敬还是一点都不会少。

道谢过后她就在下方的一张椅子上落座。

牟斌见到秦韵这样的态度,也觉得很满意。

在心中思谋片刻后,牟斌就直接开口了:“秦千户,你们内西城发生的火灾,本指挥使也得到了线报,现在可查明纵火缘由?”

“回大人的话,属下已经在尽力查证,只是时日过短,一时还没什么眉目。”

“哦,今日,听说白莲妖匪潜入京中,你看是否与他们有关?”

“这个,属下想着还真有几分可能。”秦韵闻言愣了一下,她顿时明白了指挥使大人的意思,如果实在查不出真凶来,就不妨把罪名推到白莲妖匪的身上去,反正在朝廷重臣以及圣上眼中,那些白莲妖匪,本就是破坏大明江山安定,破坏人民幸福生活的破坏分子,更别说,以前白一莲一教做出的事情,杀人放火,杀官劫财,进行恐怖一袭击的事情,从来就没少做过,他们不背黑锅,谁来背这个黑锅。

就算有人对这结果,存有异议,可满朝大臣谁敢为白莲妖匪讲情,不怕御史们参他们一个同流合污,意图谋反的罪名吗?

如果实在被逼得急,让锦衣卫弄出几个嫌犯来,没有抓到嫌犯,可以制造几个嫌犯出来吗?

反正锦衣卫诏狱里面关的人不少,随便抓出几个,屈打成招,就可以先应付差事了,就算以后再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反正白莲妖匪很多,冒出新的来也不奇怪。

秦韵刚进锦衣卫,了解一些锦衣卫办案的内幕后,心中就道,无怪乎,锦衣卫的名声越来越臭,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她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这牟斌的言外之意,不但是为锦衣卫好,而且也是为她好,是存了提点的心思。

她甚至想,如果真的过上几天,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为了维护自己内西城千户所千户的官声,她是不是也要采用这种手段自保。

可在现在,她还不想认输,只要有可能,她还会继续追查下去,不过,在努力追查的同时,她也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不过,牟斌的话倒是提醒了她,如果这两起纵火案真的不是因为什么私怨的话,那么,向白莲一教这个方向查,也是一个查询方向。

首先,一件连环纵火案,总是有动机的,如果不是什么民事动机的话,那么,就只有政治一动机了。

京城,是大明朝的政治中心,如果发生个大一点的事情,那引发的后果往往是连环反应。

白莲一教徒弄这么一出,也不是没可能。

更别说,她还没忘记,自己先前为了给秦家老爹找解药,还假扮成村姑,戏耍了白莲一教那位大师兄一番,结果,对方咽不下这口气,先是给柳折眉下药,差点要了柳折眉的小命。

后来,恰好误打误撞地带回了小鱼儿,柳折眉身上的毒被解了,就这样,那位白莲一教大师兄也在自己假扮柳折眉考上状元,参加传胪大典时,当街拦人,闹出一场风波来,最后也是对方的武力值太高,没有将对方抓住。

说起来,这一段时日,事情太多,忙的厉害,是真的将这人先忘在脑后了,莫非,这次的火灾,真的是这位大师兄的手笔?

他这样,就是为了找自己的麻烦,如果这前两起火灾,自己无动于衷的话,或者没有达到目的,如果那纵火的主谋真的与这些教匪有关,特别是与这位大师兄有关的话,依照那家伙的尿性,应该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是不是今夜也有一场火灾。

“既然想明白了,那就尽快找出证据来,需要什么人的话,本指挥使手下也有几个得力的人,可以暂借去内西城。”牟斌一听秦韵的回答,又看对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知道对方领会了自己的意思。

心中却道,就算自己的这位属下的资料,锦衣卫已经收集的够全了,可他还是看不透面前这个女子。

就算这位秦千户她爹,也是锦衣卫中一等一的人才,可也没到如此妖孽的地步。看不透呀看不透呀,不过有这样的属下,要论起圣眷来,他们锦衣卫也绝不会被东厂那一群阉人少。

“多谢大人,还请大人派几个善于追踪气味的给属下。”秦韵闻言,站起身来,拜谢道。

“行,出门右转,找王同知要让你吧,对了,东厂那边秦千户也需多多留意,千万不要让他们抢了先,要是真的查到了什么,那结果,你是明白的。”刚才想到东厂那群人,牟斌又再提醒了一句,本朝厂卫矛盾是由来已久的,要是皇上将来问起来,东厂和锦衣卫对这火灾的结果却是两种结论,要是锦衣卫还找不到真凭实据,到时锦衣卫的脸就丢光了,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属下明白,这就告退了。”提到东厂,秦韵也不敢小觑,她也知道,东厂的番子,在许多方面,跟锦衣卫的职能是重合的,要是那边真的有什么消息,自己也可以拿来借鉴。顺便提防对方给自己下绊子。

秦韵从南镇抚司借了三个在追踪方面特别厉害的专门人才,直接将这三人散发到了内西城的几条街道上,让这三人留意可疑之人。

之所以选了追踪气味方面有特长的人,是因为她知道,这年头被用来纵火的火油也是有气味的。

这些气味,普通人也许不是很关注,可是对鼻子很灵的人来说,如果一个人接触过大量的火油,他身上必然会留下相应的气味。

这也是一个查找的方向。

另外,今晚内西城有什么地方起火的话,被她散发出的人手,不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也能在起火的最初就发现状况,有利于她排查嫌疑人。

其实,自从内西城连起两次大火,尤其是爆竹作坊的爆炸,引起的轰动实在太强了,京城锦衣卫其他卫所,也领了上面的命令,查验可疑情况。

叶问作为东城千户所的千户,这两日也在尽力帮助自己的小师妹,锦衣卫也动了暗地里一些暗线,就是为了尽快查明情况。

秦韵刚回到内西城千户所,又布置了一番,下了死命令,让名下的几个百户,今晚在自己的辖区内务必小心留意,发现可疑人先抓起来,等她亲自审问过后再说,她就不信,下了这么大的力气,还会一无所获。

等这些百户们纷纷离去,门外的校尉就进来禀告,说是叶问有事情找她,请她去一趟东城千户所。

秦韵想到这个时候,叶问找自己,说不定还真找到了什么线索,当即没有迟疑,去了东城千户所,到了地方才知道还真有了点线索。

原来,昨夜,锦衣卫东城千户所治下的一处赌坊,有个参与赌博的人,与昨夜第二起失火案有关。

这人是那爆竹作坊的一个小伙计,按理说,这年头的伙计们,工人福利工资待遇都不太好,根本就没有多少随意出门放松的自由,更别说,一个小小的伙计,哪里会有一大包银子来赌场。

昨夜发生火灾,爆竹作坊一家人全都炸死了,还死了几个伙计,大火还祸害了那整条街,这伙计原本众人都以为他也跟其他人一样死在大火中了,现在却冒了出来,怎么觉得都很是可疑。

如果说这点可疑也就罢了,最可疑的是,这伙计刚被抓回来,还没来得及审问,就在半路突然暴毙了。

经过查证,显示是被毒死的,在这伙计身上遗留的东西中,倒是没有发现什么,一是断了线索,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叶问将秦韵叫来,就是为了征询秦韵的意见。

虽说这伙计死了,线索断了,可这伙计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什么的还要继续追查一番。

可等他们查到那伙计的家中时,却发现家中有被翻检过的痕迹,那伙计的娘亲也死在了家里。

可大概是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对附近街坊的一些调查,还真查出一条新的线索来,说是前一段时日,这伙计家中曾有道人出没,最后,还真是将矛头对准了白莲一教。

正当秦韵决定是继续追查下去呢,还是想个法子将这幕后人引出来时,烟花胡同的白白百户派人禀报,说是抓住了一个纵火的贼人。

☆、147,别后情形,倒卖官粮

正当秦韵决定是继续追查下去呢,还是想个法子将这幕后人引出来时,烟花胡同的白白百户派人禀报,说是抓住了一个纵火的贼人。

不过,虽说抓住了贼人,可那贼人也不过是被人收买的街面上的小混混,被人下了毒药,如果不按照命令放火的话,就会毒发身亡。

唯一庆幸的是,在这小混混还没点火时,就抓到了他,才在内西城没有引发新的火灾。

这个小混混既然是被收买的,可想而知,所知道的东西实在不多,秦韵只见了这小混混一面,就知道,就算使出千万种手段,也从这小混混口中榨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

小混混这种人,只能说是最低级的棋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废了就废了。

就算要继续探查,也根本没什么探查的价值来。

不过,虽然没从这小混混身上探出新的线索来,但从这一点上,秦韵也探出,这些火灾都是人为纵火,而不是为了仇杀,那么,用排除法来选择的话,最后最有可能的只有那些通过纵火达成其他目的的人。

秦韵用排除法选了又选,最后还是觉得,锦衣卫指挥使大人牟斌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打算将纵火的名头安置到白莲一教身上还是很有道理的。

对白莲一教的人,秦韵最早也许还有几分同情,觉得那些教一匪们最早都是过不下去日子的穷苦百姓,才逼得行出那样的事来,可如果这些穷苦愚昧的百姓被那些别有用心有野心没底线的人蛊惑,做出杀人放火无底线的事情来,她就深恶痛绝了。

更别说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和草原上的鞑子勾结,差点害了秦家老爹的性命,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世,秦韵自认接受过的爱国主义信仰已经无法动摇,对那些不热爱自己民族国家的人,往往都想除之而后快。

这次连环火灾,虽然没有明确的线索指向白莲一教,可蛛丝马迹还是很指向了白莲一教。

虽然她知道白莲一教的京城分坛所在地,可因为她现阶段的能力有限,根本无法执行那么庞大的剿灭任务,才暂时缓上一缓,等到时机成熟后,才一举发动,可这连环纵火案逼得,她不得不提前跟那些人对上。

看来,从现在起,除了秦家老爹手下的人对白莲一教匪的关注外,自个也要暗地里再增加对白莲一教匪的关注。

用间是特工们最擅长的技能,说白了就是潜伏卧底在敌人的内部,秦韵在这方面是经过专业训练,有相当厉害的实践经验的。

一个堡垒的瓦解,最终还是要从内部开始,她已经决定用自己的方式选派一些人手无声无息地先行渗透到对方中间去。

可这选用的人手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挑选,绝对不能出现纰漏。

但明面上,锦衣卫还是在京城进行了一场严厉的街面严一打运动,更是严查户籍,并贴出告示,痛斥了白莲教匪在京城所实行的连环纵火案,造成了无辜百姓的死亡,当即先让朝廷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这年头,百姓们也许很讨厌贪官污吏,可大多数人还是顺民,他们更讨厌的是,平日还算过的平顺的日子,突然遭受无妄之灾。

所以,这些告示一出,虽然有些人对这告示所说的内容有所怀疑,可京城大多数百姓生活在皇城下,他们自然有一种荣誉感,对白莲一教匪这种组织的认同感并不强烈。更别说这些匪贼还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种种不便。

一时之间,反而同仇敌忾起来,为了维护京城的安宁,大家对一些可疑人等,都积极暗中举报,如果举报有根有据,还会得到内西城千户所下发的一些赏钱。

可如果不举报,自己所在的地方出了事,在这法制不完善的时代,极有可能让自己遭受池鱼之殃。

原本秦韵提出这个建议来,朝中有些大臣都很非议,觉得公布京城有白莲教匪作乱,不是弄得人心惶惶,影响京城治安吗?甚至还不利于朝廷的脸面,皇上的脸面。

可弘治帝最终还是采纳了秦韵献给牟斌的治匪方略,然后在京城中别有用心的人都陷入了人民一监督的海洋。

秦韵被任何人都知道,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一来,经过这种严打,京城街面上的小混混,乞丐,地痞,也几乎绝迹了,有恶行地都被扔到牢房去了,没恶行胆子小的,在这种敏感的时刻,为了活命,也纷纷躲了起来,有些干脆就离开了京城。

结果,锦衣卫上下,热情太高,抓的人太多,牢房都关不下了。

秦韵一句话,就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去处。

与其将这些人流放杀头什么的,还不如送到矿上去做矿工,这样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还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毕竟,大明朝的矿产什么,多半还是属于国有的,确切地说,皇家内库一部分收入就来自这些地方的出产。

在这个严打过程中,也有意外惊喜,还真的查到了第一起纵火案的线索,最后,确认为,内西城的这连环纵火案真的是白莲一教匪潜入京城所为。

这下,有了确切的证据,那些原本上跳下蹿,对锦衣卫近来的严打工作有所不满的大臣们,勋贵们顿时哑火了。

谁让这次严打中,查出的一些肮脏事,背后本就有这些大臣勋贵们的影子呢,严打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能不上蹿下跳吗,反正他们觉得放火烧死的都是那些百姓什么的,又没烧死过自家人自家房子。

这次大明朝京城严打治理运动,有不高兴的,自然就有高兴的,虽说,在此过程中也波及了一些百姓的利益,可因为联手负责执行这项严打运动的秦韵,在此之前,制定了很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明了锦衣卫的纪律,这些下面办事的锦衣卫校尉,力士,还算尽心尽责,有几起为自个谋私利的事情,被秦韵知道后,有官身的直接被剥夺了官身,没有官身的直接也被送到矿上做矿工了。

经过杀鸡儆猴的宣示,锦衣卫中奸猾的那些人也暂时藏起了自己的尾巴,不敢再胡作非为,这样倒是对锦衣卫的名声起到了一些正面的作用。

这次,打击的对象,不仅仅是白莲一教匪,还有大明律不允许的行为,所以,持续了一个月的严打行为,也不是没有收获。

其中,抄家就有四五处,还不包括那些走关系的什么的灰色收入,在这一点上,秦韵也是很知道变通的。

她懂得,既要让马儿跑,不能不给马儿吃草的道理,这些灰色收入她截留了一部分,上交了一部分。

截留的那部分,自己只留下了两成,剩下的八成按照品级,当做奖金发了下去。

就算最低级的锦衣力士,只要参与行动的,都有五两纹银,更别说在本次参与行动中立功人员的奖励了,那可是五倍的奖励呀。

总之这次,参与的人,最终都算皆大欢喜,既在百姓心中难得留下除良安暴的正义形象,又得到了朝廷的嘉勉,还得到了上级的奖赏,一举三得,总被整日探人*要痛快的多。

这场轰轰烈烈的严打运动,前后一共持续了一月的时间,在这一月内,秦韵也忙的要死,主意是她出的,具体的执行人也是她。

因为这次严打行动,并不是只在内西城范围的,而是全京城范围的,其他卫所的锦衣卫们碍于秦韵是东宫近臣,太子的老师,也没有人明面上特意跳出来找她的麻烦,可就算如此,还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也出现过一些小的不太严重的摩擦。

经过张次专项行动,朝中知事的人,再一次将目光投到了秦韵这个女身的东宫近臣身上,她的能力和才华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

就连弘治帝回到后宫,私下里对张皇后说,秦韵要不是女子,将来也是宰辅之才,只可惜,她只是个女子,五年后成亲,极有可能回归闺阁中,不过锦衣卫倒是可以分出一部分权利交给她掌管。

倒是朱厚照那熊孩子,在此次严打活动中,为了培养这个徒弟的出事见识,秦韵从头到尾,都将他带在身边,扮成随身的一个护卫,跟着秦韵一起议事,一起参与行动。

这让这熊孩子兴奋不已,谁让这熊孩子的志向不是当个明君,而是当个大将军呢,严打行动,虽然和正儿八经的打仗比不上,可多少也有其很强的刺激性,这熊孩子玩的不亦乐乎,还在严打过程中立了一功,等严打结束后,还意犹未尽,问何时还有这等机会,换秦韵一个白眼。

虽说她带着这个地址观摩学习,可同时也清楚,里面有无法避免的风险性,要是这熊孩子出个什么事,那自己头上的脑袋就长不牢了,好在一切还算顺利,她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此次,锦衣卫所知的白莲一教,在京城的人员几乎被一网打尽,只有个别少数的去向不明。

在此过程中,秦韵还通过下面人的回报,得知那白莲教大师兄曾在京城出没,可惜,对方不是草包,不知是早早得到风声,或者还是别的缘故,就是没抓到人。

更何况,秦韵清楚,锦衣卫中虽然也有一些武力值比较高的人,可正要论起来,能不能超过那位白莲教的大师兄,很难说,如果没办法抓住人,就算将人堵住了,反而是种麻烦。

而以锦衣卫的名头,又无法堂而皇之地动用神机营的火器。

秦韵也没想着,通过短短一个月还是有范围的专项治理活动,就能消灭了一个蔓延几百年的组织。

她能保证的只是将京城中的那些人清除掉,并顺便威慑那些专门针对自己的人,让他们短时间,无法轻举妄动。这就足够了。

白莲一教,还是要从长计议的,要彻底消灭对方,只要在自个的有生之年,能达到这个目的,都很不错了。秦韵在这一个月内,虽说手底下的重要事情,是这次严打活动,可并不是说她手底下没有别的事情。

要办大明皇家报的事情,终于得到了弘治帝父子的认同,可在经过内阁时,三位阁臣大学士,都是有眼光的人,他们一下子就看出了这报纸一出来的利与弊,可对报纸的定位,还是意见不同。

他们很清楚,大明朝的文人地位之所以很超脱,是因为读书人掌握了这时代的话语权。

而报纸一出,不仅是开启民智,教化百姓什么的,更是让一部分人通过这种舆论武器也掌握了话语权。

而且他们更担心,一旦让民众知道更多的国家大事,会不会动摇大明统治的根基,所以争执不下。

最终还是确定了办报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自然是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三个基本点,也无非是官面上的几个理由,教化百姓,开启民智什么的。

于是,不过为了以后不出现麻烦,弘治帝和内阁最后还是确定了几个新的职位,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大明出版审查总署的相关负责人员,是从吏部文选司选调了三人,一正两负,还有从翰林院抽调了两人,主要是负责报纸内容的审查工作。

虽说这几人有审查的职能,可秦韵还是建议,每一期在出版之前,就算经过这几人的审查,样稿必须先要送到弘治帝的龙案上,经过弘治帝的允可方可发行。

秦韵已经预见到,随着自己将来在大明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多,对大明朝的改变越来越多,将来必然要与内阁或者朝堂上一批守旧的老头子对立,报纸这个舆论工具,绝对不能将审查职能交到内阁手中。她要防患于未然。

自古以来,君权和臣权本身在许多时候,就是对立又统一的,弘治帝是个聪明人,自然也不想将这份权利交到臣子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