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时,众人俱心中喝彩,只觉李景珑当真是连消带打,出了一口恶气。鸿俊更隐隐察觉,现在的李景珑,较之第一次得到心灯的他,再较之失去心灯的他…仿佛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若说初识时的李景珑犹如坚硬的利剑,那么刚极易折,极难说通;而后则圆融旷达得有点儿不近人情;再后来,更是自怨自艾,难以解脱。现如今,面前的他竟是隐隐有了刚柔并济、不卑不亢的气质。

郭子仪闻言禁不住放声大笑。

“久仰雅丹侯大名。”郭子仪道,“今日总算得见连天家亦管不动的驱魔司了。”

“驱魔司成立的初衷,便是守护天子与天家人。”李景珑道,“守护百姓免遭妖邪所侵、魔气所惑。但守护的方式,则由我们自己决定,素来如此。”

李景珑早料到驱魔司留下守长安,最后折腾成这样,定多有议论,外加李亨原想趁着送李隆基离开时将杨贵妃等人一并诛戮,连高力士也不想放过。鸿俊却横加阻拦,自然不会给他们半点好脸色。

但驱魔司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鱼朝恩不过是个宦官,素无军功,只懂弄权,现在竟是出言责备李景珑,简直是在侮辱驱魔司。李景珑身后部下们脸色一时极其难看,鸿俊却突然道:“咦,你不是那个太监么?我记得你提前跑了,怎么活下来的?”

鸿俊曾经在宫里见过鱼朝恩,一时觉得他面熟,众人当即尴尬无比,鱼朝恩顿时被这句话给噎住,一张脸涨得青紫。

“鸿俊。”李景珑眼中带着笑意,示意他先别说话。

李亨忍无可忍道:“孔鸿俊!你休要太嚣张了!”

鸿俊眉头一皱正要还击,看在李景珑面上终于忍住。李景珑只当听不见,又交代了目前所得知的情况,认真道:“就是这样了。”

朝云传递回来的情报乃是鸟儿们带来,飞鸟无处不在,所获信息比唐军斥候甚至还要详细些,史思明军队布置、安禄山余党去向,许多行军布置,就连李亨也不知道。郭子仪皱眉判断,自知都在情理之中。

“再一段时日。”李景珑说,“我将率领部下,前去探寻克敌制胜的法宝,届时须离开成都。”

郭子仪说:“彻底消灭安禄山,需多少时候?”

李景珑回身望众人。

“一年可以么?”李景珑朝一众部下问道。

李亨:“李景珑,你…”

李景珑竟还在厅内当场商量起来,简直是不将李亨放在眼中。众人想了想,纷纷都道可以。

李景珑便朝郭子仪说:“一年为限。”

李景珑也是到了被问时才想起未征求部下们意见,但他决定先不将不动明王的吩咐剖开来说,以免令众人肩负太大压力。

郭子仪道:“一年之内,我将剪除史思明河东、函谷关、河北等地兵马,收复洛阳。”

“一言为定。”李景珑道。

看来看去,一众大臣与太子中,唯郭子仪尚属靠谱些,李景珑显然也不打算再留下来讨嫌了,喝过茶后便即告辞。

“李白呢?”临走时鸿俊忍不住问李景珑,他十分担心李白的情况,虽知道他安然无恙,却还需去拜访才能安心。

郭子仪听见了,便答道:“河西尉杜子美,是个诗人,在成都东边有一草堂,李太白时常前去,想必这些日子也常在。”

鸿俊谢过郭子仪,驱魔司众人便即告辞。

一时厅内各大臣讷讷,李亨被李景珑连消带打外加毫不留情地嘲讽了一顿,当即一口气憋在胸口处,先前所议更提不起劲来,吩咐众臣便散了。郭子仪得到最新的军报,须得马上回去,针对史思明军队做筹备。

第187章 故人之子

李亨独自回到庭院中,越想越是愤怒, 全军撤出长安时, 李亨早已筹划清楚,计议详密,父亲在位之日, 奸佞把持朝政, 导致国家沦亡, 万民倒悬。马槐坡自己发动布置, 本已一举成功,迁都之后, 大可放手施为, 开创全新的大唐。这些日子里, 群臣尤其鱼朝恩之辈,无不大肆鼓吹李亨乃是天定的中兴之主, 必将一扫大唐颓势, 令他颇有些飘飘然。

昔时尾大不掉的旧臣哥舒翰、高仙芝之流又皆已丧生,稳住了郭子仪, 李亨治下的唐廷, 自然以他为唯一的权力意志。没想到居然还有一个李景珑!

李亨早已忘了这件事,李景珑这刺头乃是他最不喜欢的, 从前他尚是纨绔时李亨见他一表人才,起意招揽,没想到这厮太没眼色,对太子军务指指点点, 仗着自己是将门世家便口不择言,李亨才打消了念头。而后听说李景珑被扔到了龙武军中去当仪仗队的花瓶,便不再在意此人。

没想到驱魔司成立后,李景珑的身份俨然已非昔比,更麻烦的是,昔时父亲更对他言听计从,君臣虽常有摩擦,却仍基本互相信任。而更要命的是,李景珑虽然年轻,资历却算得上是“老臣”。

老臣对太子而言,总是麻烦的。

“殿下,李景珑、莫日根、孔鸿俊、陆许及驱魔司朝云求见。”太监低声道。

李亨皱眉道:“又来?朝云又是什么?传罢。”

太监凑近李亨耳畔,又说了句,李亨顿时大怒。

“什么意思?”李亨道,“以国君之礼待之?你听错了罢?”

太监惶恐点头。

“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已得到过李景珑的答复,鸿俊却仍忍不住又问了一次。

“是个武人。”李景珑的回答已与第一次不一样了。

鸿俊说:“还是你来吧。”

李景珑说:“这次的见面,意义至关重要,我不能‘来’。”

“你答应过我的。”鸿俊有点不安。

李景珑笑了起来,说:“有些话由你说出口,比我说出口更有用。”

众人站在锦宫外等候,莫日根道:“我觉得他不会。”

“他会。”李景珑道,“因为他不知道咱们想做什么。”

众人等了片刻,太监出来通传,说:“侯爷,殿下吩咐…”

“不照我所请。”李景珑说,“我们便回了。”

这话将那太监堵了个准,太监只得又回去通传,最后等了足足半个时辰,众人在外头台阶上各自坐着,闲聊片刻,太监再次出来,打量五人,说:“侯爷请。”

大唐接待外国使臣有规格,接待属国君主又有特别的规格,但古往今来,极少有一国之君亲自前来拜访李家天子,大多是使臣。国都西迁之地乃是灵武,成都城内并无准备复杂仪仗,李亨只得召来六军,各出十人护队,自己面南而坐,留一尊客位,照礼制将一应案几、用器列上,传李景珑入厅。

他实在不明白李景珑之意,先是归来时毫不留情地将自己奚落一顿,再通传有别国天子来访,然则此事可大可小,大唐新败,外交事务确实马虎不得。万一真是别国天子,李亨是绝不敢造次的。

礼部大臣恰好就在锦宫中,击鼓声内,鸿俊一身驱魔司官服,走在最前,礼仗满脸诧异,一时停了下来。

鸿俊进入厅内,与李亨打了个照面,李亨一脸茫然,再度怒起,黑着脸问:“李景珑!外国国君呢?你当真要消遣本座了?!”

“我就是。”鸿俊答道。

刹那厅内所有人屏住呼吸,李亨也意识到了,目光扫过李景珑等人。

李景珑反而在这时候离开了鸿俊,坐到李亨身后,余下朝云、莫日根与陆许,跟随鸿俊,来到厅中尊客位。

“方才外人面前,不便多说。”鸿俊朝李亨道,“本来想去灵武见你一面,恰好在成都碰上了,咱们就聊聊罢。把门关了,大臣们都出去。”

李亨:“…”

李亨瞠目结舌,注视鸿俊,他见过这小子的次数已记不清了,一时尚在梦中,未回过神来。

“慢着。”李亨道,“你们…认真的?”

李亨总觉得这伙人听了李景珑的话来消遣自己,莫日根说:“鸿俊乃是吾王。”

李亨刹那傻眼,从前李景珑不在时,莫日根统领驱魔司,李亨对他反而还更熟悉些,知道这高瘦青年一板一眼,从不撒谎。

“你是哪一国的天子?”李亨道。

“让他们出去再说。”鸿俊催促道。

“殿下千金之体!”鱼朝恩道,“岂能与你们独处一室?”

“我真想做点什么。”鸿俊道,“你们拦得住么?”

李亨从六军胡升处听了不少撤出长安时的战况,裘永思又是召蛟,鸿俊又是四处斩杀,寻常凡人根本就不是对手,闻言便吩咐众人下去,又说:“鱼朝恩留下,传唤胡升与陈玄礼。”

末了,侍卫关上大门,李景珑方道:“殿下,这位是人间妖王,黑蛟獬狱伏诛后,天下妖族一统,奉其为尊。”

这话一出,胡升、鱼朝恩、陈玄礼三人顿时面如土色。李亨蓦然想起了许久前,驱魔司方成立时,杨国忠的离间之言,当时杨国忠便警告李隆基,驱魔司中有人拥有妖族血统,来日兴许将酿成大患。

而后李景珑以行动证实并说服了李隆基,更以圣明天子在位,万国来朝为例,皇帝才从此不提此事。

“人间天子,”鸿俊说,“得知你将继位,成为下一任天子,本王特来向你道贺。”

李亨尚未从这震撼中清醒过来,只怔怔注视鸿俊,喃喃道:“孔鸿俊,你…来头不小呐。”

“家父曾是太行山曜金宫之主。”鸿俊如是答道,“临终前,将王位传到我手中,愿你大唐承启天德,生生不息。”

说着,鸿俊祭出五色神光,手中神光笼罩,幻化为一只飞翔的孔雀,飞向众人,胡升不禁惊呼,发光的小孔雀飞向李亨时,砰然碎为光粉消散。

李亨一时竟是昏了头,说:“你身为妖王,来我大唐,究竟有何意图?”

“那时候,鸿俊还是王子。”李景珑替鸿俊朝李亨解释道,“下凡间历练,且肩负着将分裂已久的妖族重归一统的使命。”

“人妖殊途。”李亨喃喃道,“你我是友非敌,你身后的三人,都是妖怪?”

莫日根与陆许身具变化之力,严格说来“非人”,两人虽从不承认自己是妖怪,但归根到底,在无法分类的情况下仍需划入妖族中。朝云则是正统了,当即答道:“是啊,我们都是,变个原形给你看看?”

李景珑正要阻拦,突然转念一想,这么做也未尝不可,紧接着朝云突然变作化蛇,腾飞而起,众人瞬间大惊,惊慌喊叫,李亨朝后一退。朝云变化神通可大可小,只是在厅内一绕,便即回落坐下。

“苍狼、白鹿与化蛇。”鸿俊如是说,“俱与我妖族深有渊源。”

案几上杯盘狼藉,李亨震惊更甚,说道:“纵是你妖王亲来,我身为人间天子,有紫微星护体,也…”

“你没有。”朝云突然说。

李景珑瞬间色变,朝云却认真道:“你不是皇帝嫡长子,身无紫微星芒,只有在你祭天登基为帝后,才能获紫微星力,并得天地庇护。”

朝云这话倒是实话,听在李亨耳中,却无比地刺耳。

“你们想做什么?”李亨沉声道,“说罢,世间终究邪不胜正,想要趁人之危,哪怕我大唐举国赴死,也绝不屈服!”

“没那么严重。”鸿俊哭笑不得道,“不过是来和你道贺。”

李景珑道:“殿下,鸿俊的娘亲是人,对人族素有旧情,昔时游历长安,更眷恋我人间繁华,此次天魔降世,您也知道…”

“妖族出了不少力。”李亨淡淡道。

“愿与人族缔结千秋万世之约。”鸿俊端起茶碗,说,“永不交战。”

李亨苦笑道:“你们驱魔司与妖怪早就成了一伙,你说我能不答应么?”

“我们的敌人从来就不是整个妖族。”李景珑说。

“人是万物之灵。”鸿俊解释道,“与我们同为神州大地的住民,愿以驱魔司为桥梁,辅佐人间天子,实现大唐中兴,更不愿看到人、妖两族再彼此杀戮。”

这么一说,反倒是李亨失了气度,李亨沉吟片刻,而后说:“待我仔细想想。”

李亨无法当场回答鸿俊,这早在李景珑意料之中,鸿俊便点头道:“如是便告辞。”

李亨:“那你…”

“安禄山伏诛前,我仍然是驱魔司的一员。”鸿俊答道,“待人间太平后,我将另觅去处。”

末了,李景珑与鸿俊等人出来,鸿俊背后全是汗,朝李景珑问道:“我说得怎么样?”

李亨面前一席话,自然是两人提前就商量好,李景珑笑了起来,朝他比了个大拇指,陆许与莫日根靠在宫墙前,打量李景珑。

莫日根突然道:“长史。”

李景珑:“接下来,大伙儿自由行动,三天后咱们再一同出发,往若尔盖去。”

“了不起。”莫日根说。

“了不起。”陆许笑道。

莫日根与陆许并肩离开,前去逛逛这成都城,鸿俊一头雾水,李景珑则不好意思地笑笑。

“什么意思?”鸿俊诧异道。

“夸你呢。”李景珑道。

“明明是夸你。”鸿俊一脸迷茫,未知一个新的时代,已在李景珑与他的手中被徐徐拉开。当天午后,两人前往成都草堂,那处乃是近郊的一个简陋茅屋,连草也未盖全,李白与杜甫在草屋内对坐饮酒,杜甫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鸿俊进得去,当即欢呼一声。

“你还活着呢!”李白醉醺醺道,“来来来!喝酒!”

李景珑刚坐下笑着聊了几句,便有侍卫找来,言道太子有请,李景珑便道:“当真一刻也不让人闲着。”

李白随口道:“殿下这些日子里常念叨你,亲近些也是寻常。”

李景珑道:“只怕是骂我罢。”但两王会面后,太子会召他也是人之常情,只得将鸿俊交给李白照料,办完事再来接。

另一面,阿泰刚回到驱魔司落脚处,大伙儿都已出去成都城内各处闲逛,唯独特兰朵在房内等着,小孩儿又在吃奶。

“怎么又在吃?”阿泰说,“一天要吃这么多顿,奶水够不?”

特兰朵说:“小孩儿都是这样。”

阿泰正逗儿子玩,不意却有侍卫上门来,言道郭子仪大将军有请。特兰朵一怔道:“你认识他?”

阿泰白日间已隐约有所察觉,对方显然查了自己底细,连特兰朵也一并请去,阿泰便带着老婆孩子动身,前往郭子仪在成都的府邸。果然郭子仪一见阿泰便道:“伊思艾?”

阿泰骤见故人,笑道:“您是…”

“当年你爹带着你来见我时,你尚在襁褓中。”郭子仪笑呵呵说,“今日也是给你个面子,便不劾李景珑了。”

“长史是好人。”特兰朵忍不住说,“你们全都怪他,要不是他,长安城里头早就全死光了。”

郭子仪又一阵大笑,较之脾气刚硬火爆的哥舒翰,这名老将明显要圆融得多,脾气也更随和,当即设下筵席,与阿泰叙旧。原来昔年泰格拉之父伊思艾前来中原,朝那时的李隆基借兵,于洛阳盘桓过一段时日,便结识了郭子仪。伊思艾落魄,郭子仪正春风得意,两人却意外地投缘。

伊思艾之妻在洛阳生下泰格拉后,与郭子仪道别,怀抱幼子离去。后眨眼间多年逝去,故人之子已成家,更回到大唐,成为了一名驱魔师,令郭子仪唏嘘不胜。

阿泰略有些伤感地谈及过往,郭子仪早知伊思艾身死,却未知其父死得如此惨烈,以二百萨珊骑士血战三万大食黑衣军,萨珊王朝就此覆灭。

“当年骑士长的儿子。”阿泰朝郭子仪解释道,“‘王朝之剑’,名字叫阿史那琼,今天正好出去替我们采买下…下奶的…呃…食物,不在家中。”

郭子仪双目发红,连连点头,说:“你在洛阳出生,可见你与大唐早有缘分注定,来日便留在此地立业罢,我看李景珑也是明辨是非之将,有大胆识、大谋略,你又何必将如此重担,压在自己身上?”

阿泰只是沉默不语,末了,只是忧伤地笑了笑。

特兰朵笑着说:“我是劝泰格拉留在大唐…”

阿泰道:“我是一定会回去的。”

特兰朵便默不作声,郭子仪说:“届时再与太子殿下说说。”

阿泰忙朝郭子仪道谢,然则如今的大唐,早已与大食渐缔结关系,数代过去,中土皇朝,何曾会在乎一个失势七十余年,未能复国的萨珊?最无奈之事,便是明知毫无希望,却仍无法放下。

阿泰突然想起一事,朝郭子仪问道:“郭老将军,当年您既与家父相识,只不知,家父生前,是否有一件金色的法器?”

“法器?”郭子仪思考片刻,说,“所指何物?”

阿泰也不知道自己老爹拿走的是金刚箭、降魔杵还是大日轮,甚至根本就没有拿到任何东西,只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问了句。郭子仪便沉思片刻,似在回想。想了一会儿,阿泰不敢开口打断,郭子仪便吩咐开饭,招待阿泰与特兰朵先用饭。

正用饭时,郭子仪又朝阿泰问起来长安后之事,半是套话,半是关切,阿泰知道多半是李亨让他来问,以确认李景珑是否有不臣之心,毕竟朝野之上,对驱魔司多多少少都抱着忌惮,洛阳、潼关、长安接连三战后,民间更将李景珑奉若神祇,传闻四起。

他没有含糊其辞,而是一一认真作答,与郭子仪所勘查基本上都能对上,说着说着,郭子仪突然想起来了,说道:“似乎是有这么一件。”

阿泰:“!!!”

“是什么?”阿泰皱眉问。

“是一个金环。”郭子仪以手比画,说,“如同手镯大小,上刻九字真言…”

阿泰马上请来纸笔,请郭子仪描绘,问:“可曾交给谁了?”

郭子仪说:“你爹第一次见我时,未有这金环,而后不知哪天起,便戴在了手上,临行前朝我告别仍戴着,想必是带回西域去了。”

第188章 三议后世

暮色沉降,李景珑来到锦宫外的玉栏桥上, 李亨正在喂河中锦鲤。

众多锦鲤中, 现出一条土黄鳞色的长鱼,趁着李亨不注意,抬头吃了点鱼食, 复又沉了下去, 翻下水时现出一毛腿蹬了几下, 正是自家鲤鱼妖。

李景珑:“…”

鲤鱼妖游走了, 李景珑心想它怎么游到这儿来了。

“他的要求是什么?”李亨道。

李景珑猜也猜得到太子用意,说:“希望驱魔司能成为一座桥, 令人、妖二族太平相处, 人间不再启战事。”

李亨道:“我不能接受, 此事归根到底,因妖魔而起, 安禄山若不是魔, 獬狱若不是妖,何尝会有今日之患?”

“殿下。”李景珑道, “都道天魔之患, 乃是妖族作祟,但归根结底, 此事恰恰是因人族而起。”

李景珑从妖族说起,说到天地戾气,再说到历朝历代的大战,李亨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最终李景珑淡然道:“都说妖族残忍无情,然而妖族所斗,俱是为了自身存亡,何曾像人一般,在权力、欲望前流血不止?”

最后,李景珑又道:“妖族希望在蜀中觅一块地,不大,可以是山里,将安史之乱中被驱策的妖召集到一处,从此安居乐业,由驱魔司进行监管。以免再被天魔利用。”

“我再想想。”李亨始终无法就这么答应李景珑,一来此事不得声张,这就限制了他朝智囊团征集意见,且涉及妖魔鬼怪,智囊团也不可能给他多少有用的意见,李景珑就是他唯一倚仗的智囊。

二来让妖族在大唐境内“立国”此事非同小可,万一传出去,千秋万世的史书,可要将这笔账算在他的头上。

“不要想了。”李景珑再进一步道,“殿下!”

“你让我如何朝全天下的百姓交代?!”

“妖族若不据土。”李景珑压低声音道,“他们就不存在了么?獬狱就是前车之鉴,今日大唐之患,全因当年那黑蛟祸乱长安而起!这还不够明白?”

李亨道:“若我不答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