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来赵生,又把田文也叫来。草图和诸事一一交待清楚给他们两个,拿了些钱让他们去处理。

我总算能松口气,这一年多来,又是做肥皂又是开店的,又要考虑田庄的事,脑子不停地转动,精神也绷紧,现在总算能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了。

又到了去洛府上课的时间了,依旧穿着男装带着桃儿杏儿和田武(田文去处理田庄的事了。)坐在马车去洛府。路过自己家店铺的时候,让田武下去拿了一盒点心。一到洛府,洛玮已经在后门口等候了。迎了我们一路过去。“洛玮哥,今天有什么事吗?”

“今天叔叔有点事要找你谈,所以不上课了。”

找我有事?最近好像没有什么事啊!

一进了上房,洛叔洛婶都在,上前见过礼后。我送上点心,“洛叔洛婶,您们尝尝我家点心铺的点心。”

是一碟红豆酥,一碟云片糕,一碟杏仁糖,一碟绿豆糕。尝了尝,佐着茉莉茶味道还不错。

“玉儿,你说如果我们家做生意的话开什么铺子好。”洛婶开口问道。

“您们家不是把铺子借出去了吗?”

“前段时间是借出去了,不过总归不太方便,所以想收回来自己开。听说你家的铺子开的还不错。”洛叔说道。

“马马虎虎了,刚刚开始也只够自己开销罢了。洛叔洛婶您们想开什么铺子啊?”

“我们家以前没开过铺子,一时间也想不到好点子,玉儿,你点子多,帮洛叔洛婶想想。”

我低头沉思了一下,抬头笑道“洛婶绣活不是好吗,可以开家绣庄啊,多招几个手艺好的绣娘,也可以让人寄卖。”

“这个主意好,我们开绣庄。我对刺绣方面比较熟悉。”洛婶笑道。

“除了这个,还开什么?”洛叔问道。

“多了,可以开成衣铺、绸缎铺、首饰铺啊,都可以啊。对了,洛叔,还可以开个木工作坊。”

洛叔的手艺我还是知道的,我以前因为不习惯老是蹲坐,让他帮我做了个摇椅,堪成工艺品。“ 这个点子好,我以前对作木工有兴趣,只是父亲不允许。”洛叔眼睛一亮。苏州的家具和服饰都是举世闻名的,他们做这个应该比较拿手。

“前段时间我买了块地,不如我们种桑树吧,可以养蚕,做生丝。”洛叔突然说道。

啊,养蚕挺赚钱。“这个您也会啊?!”

“我们老家人人都会养蚕,做生丝。玮儿都会的。”对啊,苏州的丝绸多有名啊,丝绸之乡嘛,那里的人肯定都会做生丝。

“人手够吗?”

“最近买了些奴婢,只是掌柜的要找个好点的。”

“这个倒是要好好留心的。”

第 19 章

第十九章

洛叔最终还是决定把店面中间的墙给打通,四间店面变成了两家,开了家绣庄,一家木匠作坊。由于手艺精湛,样式新颖,价格又不高,很快生意就好起来了。每次看到洛叔洛婶他们都笑容满面的。现在洛叔都没时间给我上课了,就让洛玮给我上课。

“不对,手应该这么放,不是,是这样的。”

“是这样啊,怎么就不对啊。”我有点抓狂。

没想到洛玮比洛叔严格多了,他教我一套拳。一板一眼一点错都不行,我都快晕了。

“洛玮哥,稍微差一点不要紧的。”

“那可不行,既然要学就要学的最好。”

“可是,我又不是去跟人打架用的,我只是用来强身健体的。”

“可万一遇上呢?”

我哑然,只能咬紧牙关继续一丝不苛地学习。

一个时辰过去,终于可以休息,我已经满头大汗了。在霏院(洛婶拨了个院子给我休息换衣服用的)换了衣服就去雾院(洛叔洛婶住的院子)狠狠地告了洛玮一状。

洛婶微笑地说,“是玮儿不好,让洛婶好好说说他。”

我得意地看了看洛玮,他无奈地笑了笑摇头不语。

“说他就不用了,让他给我做个风筝玩,就算赔礼了,我就不真他的气了。”标准的得理不饶人,我做了个鬼脸,难道我扮小孩子,也变幼稚了?

“那玮儿就给玉儿做个风筝吧。”

“是,婶婶。”

这家伙怎么整天像个小大人似的,一点都不像个孩子,真是的。比我这个大人还像大人。(你这样子哪里像大人啊?!)

我虽然坐在一边手里绣着东西,眼睛不时地看他在旁边捣鼓,找几张厚点的纸涂起来,再纸上用笔画个不停,再找些细细的竹片和线。不一会儿,一个风筝就稍显雏形了。我实在坐不住了,扔下手里的东西,蹲在他身边细细打量。

不错不错,虽然有点简陋,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他在纸上画出蝴蝶的样子,栩栩如生,可惜没有颜料,否则就可以色彩斑斓了。

洛玮把做好的风筝递给我,“拿去吧。”

我怀疑地看着风筝,“能飞起来吗?”

“去试试就知道。”

“洛婶,我们去玩一会儿,就一会儿。”

“去吧,可别玩的太疯了。”

我高兴地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拉着他朝外走。

来到花园里,“洛玮哥,我们在这里放吧。”

咦,怎么声音,我转过去,看到他脸色通红的看着我们交握的手。

连忙放开他的手,古代的小屁孩怎么这么古板啊。洛玮捏捏了空着的手,心里突然有点失落。

“洛玮哥,就在这里放,好不好?”

“好,就在这里吧。”

让他帮我拿着线,我拿着风筝开始朝前跑。怎么飞不起来呢?

“不是这样的,放松点,应该这样的,对,一点点放,一点点。对,就这橛。”在洛玮的帮助下终于把风筝放了起来。我欢呼着拿着线兴高采烈地一会儿往前跑,一会儿往回跑。欢呼声把洛府中的人都给招过来了,一时间热闹非常。“放高点,放高点,再高点。”旁边的人不住地大喊。

一个下午就这么玩过去了,天快黑了才回到家,被娘亲好好说了一顿。可是真的好开心,这是我来到唐朝三年多来最开心的一天。就好像重温了前世的童年时光。

第 20 章

第二十章

每个月的月底是我查帐的时候,古代的记帐方法让我头痛不已,每次都要自己重新整理一番,没办法,只好把现代的记帐方法教给杏儿和桃儿,让她们帮我撰写。不过没想到杏儿喳喳呼呼地对记帐倒有几份灵性,我就把撰写这个任务交给她了。而查帐就让桃儿来做,我就再复查一遍,省心了许多。四家铺子点心铺生意最好,因为都是长安的美食,味道也有口皆碑,很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的。胭脂铺是走精品路线的,还没打开局面。杂货铺也可以,非常省事,不过自从我们开了后就有许多跟风的都开起了杂货铺生意就差了点,陶瓷作坊因为图样比较新颖别致,又雅俗共赏,走的又是中高低层次的都有,生意也不错。

我反复思量,决定把三家店的东西捆绑销售,到点心铺子和陶瓷作坊买东西可以送盒胭脂,而到胭脂铺里买东西可以送份点心。让大牛叔试验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就出来了。胭脂铺的生意果然上去了。四家铺子一个月下来,去除各种费用能赚个五十贯左右。我已经很满意了,决定铺子里的人每人发一件新衣服,大牛叔给了一贯钱和一匹绸缎。院子里的四个丫环每人一支金钗,杏儿和桃儿加了一副金手镯,把她们乐坏了。

吴夫人的寿辰快到了,邀请了我们母女去她们府上。母亲烦恼地翻了翻箱里,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去,当初来广州的时候母亲除了那十个装金银细软之物的箱子里其他的都没拿。衣服也只拿了几套很素的衣服,来广州后也没什么心情没添过什么衣服。

“娘,洛姨她们家开了绣庄,我们去看看吧。”

“也好,自从她们搬走后就没去府上拜访过,今天去看看吧。“母亲只除了去过两次吴府外基本上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母亲带着我让春姨和几个丫环跟随着坐上了田武驾的车来到了洛府。洛姨已经带着丫环们等在门口了。

“妹妹,这么晚才来府上拜访,实在是抱歉。”

“姐姐,何出此言呢,我知道姐姐一向不出二门的,今天能来我府上拜访,真是蓬壁争辉,快请进来。”

洛姨陪着母亲慢慢观赏周围的景色,两人轻声说笑。走到雾院,迎进正房花厅里分主宾坐定,“洛姨,帮我母亲挑几件出门穿的衣服吧。”

“姐姐需要什么场合的衣服呢?”

“给别人祝寿用的。”

洛姨让人去绣庄拿样品,拿回来后让人穿起来一件件细看。母亲看中了一套绣有莲花的绿色荷叶罗裙的襦服,而洛姨则选了一套绣着繁复花朵的绛紫色襦服给母亲,我指了指那件衣服“娘,这套好看,看上去很雍容华贵。”

“姐姐,去做寿的话就穿这套吧,既不会抢寿星的风头,又不会黯淡无色。”

“好吧,就听你们两个的。”

母亲挑了几套衣服,说道:“玉儿,你也挑几套吧。”

“不要,洛姨做了好几套衣服给我,都放在霏园里呢,我都还没穿呢。”洛姨替我做的都是胡装和男装,出来的时候我都会穿男装,在家的时候都穿胡装。我一个才八岁多的孩子穿那种花枝招展的襦服能看吗?还不如胡装来的舒服呢。

“谢谢妹妹了,能替玉儿想的这么仔细,我这个做母亲的有点太失职了。”母亲这一年多依然有点消沉,表面挺好的,心里恐怕一时还放不下。对我有点疏忽我能理解。

“姐姐说哪里话,姐姐对我家夫君有救命之恩,恩同再造。不敢言谢,只希望能有报答的一天,现在只是替玉儿做几件衣服而已。玉儿这么可爱,说句不知轻重的话,姐姐不要见怪,在我心里都把她当成自己女儿一样看的。”

听到别人称赞自己的子女,做母亲的都会非常开心。“玉儿能多个人来爱护,我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见怪呢。”

第 21 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到了吴夫人寿辰那一天,母亲换上那套绣着繁复花朵的绛紫色襦服,挽上飞月髻,戴上珠宝头面,化着淡淡的妆。整个人看起来高贵大方,温柔淡雅。我仍旧是一身嫩黄的胡服,干净利落。

母亲和我坐上马车,照例跟着春姨和梅花,桃儿。我看了看母亲放在马车里的盒子,问道:“娘,这是寿礼吗?”

“是个玉如意。”母亲打开盒子让我看,我看到玉如意上面有层淡淡的光,就算再不懂玉器,也明白价值不菲。

“娘,寿礼不需要送这么贵重的东西吧。”

“傻孩子,虽然我们是亲戚,但是我们离开了萧府,不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人了,广州知府是这里最高的长官。如果搞好关系,有什么麻烦的话也好庇护于我们。”母亲对我细细解释道。

“我明白了,娘。”

来到吴府,府外车水马龙,挤的满满当当的。吴府的一个管家从侧门迎了我们进去,二门一个管家娘子带我们进入了内宅,今天的吴府人来人往,人声沸腾,楼台阁轩都披红带绿的,装饰一新。我们踏入吴夫人所住的院子厅里,只见有许多内眷都在此,吴夫人穿了一件大红的衣服,头上插满了钗簪,手腕上戴着好几个金手镯,十根手指上戴满了各种各样的戒指,整个人珠光宝气。我的娘呀,太吓人吧。可旁边的人还在不停地夸赞吴夫人如何高贵如何国色天香如何如何。难道是我的眼光有问题吗?还是她们的眼光有问题?

吴夫人见到我们连忙站了起来,母亲和我连忙上去问好行礼。吴夫人拉着母亲的手不住地说笑,还引见了很多在场的夫人,都好像是吴知府的下属夫人。我忙着上去行礼,还和各家的小孩也相互见礼。好一通忙乱后终于分宾主坐下,我看到吴子瑛对我眨了眨眼睛,我朝她笑了笑。

吴夫人让我们几个女孩子出去到花园里玩,丫环们跟在后面伺候。除了吴子瑛姐妹外还有六个不同年岁的女孩子。

我们几个坐在花园里的亭子里,下人上了茶和点心。吴子清对我们说道“各位妹妹都尝尝,这是我家厨房做的点心,味道挺不错的。”

我捡了个猫耳朵,尝了一口,不错,很可口。不过这茶嘛,哎,唐朝的茶是团茶,很苦的。平日时我都是让人把花采下来后晒干做成花茶。基本上家里有茉莉茶、莲茶、菊花茶这三种。

“温玉妹妹,最近在做什么呢?”吴子瑛问道。

“还在上课啊,每天都要学。子瑛姐姐呢?”

“哎,我也是,天天要学琴棋书画。真累啊。”

“子瑛姐姐最喜欢哪个?”

“琴,我最喜欢。”

琴,我在这方面的造诣不高,只会弹几首曲子,蒙蒙人呗了。

“琴我也很喜欢,我弹的也很好,我老师说再过几年她也没东西再教我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得意的说。

这人是谁啊?我用眼睛问了问吴子瑛。

“林娇姐姐,你的琴真的这么好吗,那让我们开开眼界,弹给我们听听。”吴子瑛说道。

“既然子瑛妹妹这么要求,那我就给你们弹一曲吧。”还说古人含蓄,这不是挺狂的嘛。

吴子瑛让丫环下去取琴去了,过了会把琴取来,吴子瑛笑着对林娇说:“这是我平时弹的琴,请姐姐让我们一饱耳福吧。”

林娇接过琴,肃目坐下,默了一会,起手开始弹,高山流水。可是这就是她自己说的好吗,我抽了抽嘴角看了看四周的人,别人都在极力忍笑。黑线中。太差劲了,还弹错了好几个音。

一曲弹罢,林娇站了起来,行了个礼,“请各位姐姐妹妹指教。”

吴子清咳了咳,说道:“林娇妹妹弹的真好听。”“是呀,是呀!”“真好听!”一边赞扬声响起。那林娇得意地抬起头。我忍不住低头喝了口茶,忍住,掐了下自己的腿。

“这位妹妹,你觉得呢?”林娇的声音。

有人捅了捅我,咦,问我吗?难道就我没表扬她吗?

“真是一山比一山高啊,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多谢姐姐了。”我一本正经地说道。旁边的吴子瑛一口茶喷了出来,正好喷在了正对面的林娇身上。

吴子清连忙站了起来,“林娇妹妹,跟我去换一身衣服吧,实在是家妹不小心,你别放在心上。”

吴子清带着林娇出去了,看着她们两人的背影消失后,我们都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天啊,太好玩了。

笑的眼泪都出来了,过了好久我才问起这个林娇的情况。原来她父亲是吴知府手下的一个知县,是乡下出来的。可又怕别人笑他们家村,就附庸风雅地请了人教自己子女琴棋书画,可惜请的人水平不行,根本是混口饭吃。他们就以为自己水平有多高了,有多风雅了。经常闹出笑话来。

吴子瑛从一个荷包拿出个九连环:“温玉妹妹,上次你送了两条帕子给我,这个送给你做回礼吧。”唐代的人都喜欢称兄道弟,姐姐妹妹的,我也只能随乡入俗了。

“谢谢姐姐,我很喜欢。”接过九连环,我试了试,“这个要用多久才能连好?”

“我是试了三天才弄好的,你试试看你能用多久弄好。”

我把九连环收进荷包,“那我试试,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姐姐。”

吴子清已经把换好衣服的林娇带了过来,重新坐好后开始闲聊。

一个说话极其爽朗的女孩子叶燕妮是录事参军的嫡女,今年十一岁,穿了一身胡服蛮有英姿飒飒的味道。

一个穿着粉紫襦服非常文静的女孩子方玲是经学博士之女,今年十二岁,听说很有才名,诗写的极好。

穿着深蓝胡服的笑起来眼睛都咪起来的女孩子胡美美是医学博士之女,今年十岁,听说歌舞一绝。

另一对是姐妹花,沈芳婵,沈芳娟也是县令之女。今年分别是九岁和八岁。看起来都挺内向的,并不起眼。

第 22 章

第二十二章

正闲聊着,突然前面花园转角处走出两个男孩子带了几名仆妇进来了,看到我们几个坐在亭子里,就站定了没走过来。几个女孩子都站了起来,沈家姐妹更是缩在吴子清的背后,吴子清忙笑道说:“没事,这是舍弟吴子皓和吴子皎。”

说完扬声叫道“大弟二弟,你们怎么进来了?”

那两人走进,行了一礼说道“大姐,这是长安表姐处来人了,父亲让我们兄弟二人带进来见母亲的。”

长安表姐家?是不是嫂子?我开始有点兴奋了。

“那你们带进去吧。”吴子清说道。

一行人从亭子旁边的小路低头走了过去,咦,那个人好像是嫂子的陪嫁丫环呀。我们重新落座后,都有点神色不宁。沈家姐妹和林娇几个怎么脸红红的,我奇怪地看了她们一眼。

“各位姐姐们,来,吃点心啊。”吴子瑛热情地招呼大家。

叶燕妮笑道:“子瑛妹妹家的点心真是好吃,特别是这个绿豆酥更是一绝,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