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喜欢的话我让厨房把方子给写下来,姐姐家去让你家厨房给你做。”

“那就要谢谢妹妹了。”叶燕妮乐的眉开眼笑。

几人正说说笑笑着,后面传来桃儿惊喜地声音“姑娘,大少爷来信了,夫人让你去呢。”

我哗的一声跳了起来,“真的吗?哥哥真的来信了吗?”来广州一年多除了上次让吴家帮我们给哥嫂寄过一次报平安信后,再也没有一点只言片语。交通实在是不行啊,除了官府的驿站外,一般人寄信是件挺困难的事。

“是真的,夫人让你快去。”

“噢。”我笑着跑了出去。

“姑娘慢一点,别摔着了。”“砰”一声,桃儿你个乌鸦嘴。我摔的七荤八素的倒在地上,我的娘呀,好疼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温玉妹妹,你怎么样,摔疼了没?”一双白皙的手伸了进来扶起我:“抱歉,我没注意转弯处有人。疼的厉害吗,我让人去叫大夫。”我抬头一看是吴子皓,吴子皎跟在后面担心地看着我。

桃儿从后面赶过来,从吴子皓手里接过我,“姑娘,怎么样,哪里疼?”一脸焦急担心的桃儿问道。

我动了动手,又动了动脚,还好,没断。“没事了,别担心。”

“真的没事吗,让大夫来看一下比较放心。是我一时疏忽没留意转弯处,撞了温玉妹妹,实在是对不起。”一脸抱歉的吴子皓说道。

“不关吴大哥的事,是我突然窜出来的。我没事了,不要紧的。”人是没事,这衣服就惨了,都是泥土。我拍了拍衣服,无奈地想道。

“真不要紧吗?”

“真不要紧!两位哥哥去忙吧,不用管我。”低头又拍了拍衣服,算了,脏就脏吧。

“两位哥哥,我先走了,你们先忙啊。”急急忙忙地扶着桃儿朝前走。

“姑娘,你真没事吗?”走了一段桃儿还在问。

“真没事,就是这衣服有事,呆会进去有点丢脸啊。”我无奈道。

“等一下,温玉妹妹。”我转过头是吴子瑛,“子瑛姐姐,怎么了?跑那么急干吗?”

吴子瑛跑的满脸通红,手在胸口轻拍,“妹妹的衣服脏了,去姐姐房里换一身吧。”

“那就谢谢姐姐了,我刚才还担心被母亲说呢。”

来到吴子瑛房间,吴子瑛让丫环拿来一套桃红色的胡服,“妹妹穿这一身吧,是刚做好的还没上过身。”

我行了一礼,“谢谢姐姐。”

换过衣服,跟着吴子瑛来到正厅,“娘,哥哥来信了吗?”

“是啊,你哥哥还给你写了封信呢。”娘的眼里有丝笑意。把其中的一封信递给了我。

焦急的拆开信,里面问我们母女好,问在广州住的习惯吗,钱够用吗,过的开心吗,还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一切都好,嫂子还添个女儿。哇,我做姑姑了。最后还说想要什么东西尽管写信跟他要。这次还带了礼物给我。

不错不错,还是自家哥哥好。心里甜丝丝地想道。

原来这次吴夫人做寿,哥哥嫂嫂专程让人从长安带了礼物过来祝寿。同时也是给母亲请安送东西来的。

抬头正好看到吴夫人笑意盈盈地和母亲说着话,看来吴夫人真是满疼嫂子的。

开筵席了,大人一桌,小孩子又是一桌。菜一道道上着,十凉菜香糟卤凤爪、酱牛肉、猪蹄冻、凉拌海蜇头、呛蟹、五香风干咸鸡腿、广味腊肠、冰梅鸭、白灼海虾、麻香拌木耳。十热菜清蒸鲈鱼、烤乳猪、白灼虾、龙虎斗、太爷鸡、香芋扣肉、五彩炒蛇丝、菊花龙虎凤蛇羹、红烧海参、蒜子瑶柱脯。两个汤生鱼葛菜汤、虫草老鸭汤。四个点心翡翠虾饺、牛肉烧卖、叉烧包、云吞面。两个甜汤雪梨银耳甜汤,水果羹。

正吃的不亦乐乎,忽然听到同桌的林娇说道“咦,温玉妹妹,你怎么换身衣服了?”

“哦,摔了一跤,衣服弄脏了,子瑛姐姐把她的衣服给我换了。”心不在焉地说道。”

“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温玉妹妹,摔疼没,担心死我们了。”

怎么回事,阴阳怪气的。“谢谢姐姐关心,我无事。”

“那以后可要当心了,可别再摔到别人身上去了。”

不会吧,我这外表还是个孩子,“多谢姐姐关心了,以后姐姐也要当心不要摔到别人身上去了,啊”故意在啊上咬重了些。林娇脸红了起来,狠狠地白了我一眼。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摔了一跤还被人这么说。

一旁的吴子清连忙在圆场,“来,林娇妹妹,尝尝这冰梅鸭,酸酸甜甜的很开胃的。温玉妹妹,你尝尝这虾饺,味道很鲜美。大家都不要客气,都尝尝。”无力地咬了口虾饺,怪不得都说唐朝女子是最开放的,不光是服饰打扮,更是思想和行为。别的朝代女子恐怕不会如此说话,如此作为。

不过这林娇也太不开眼吧,你喜欢人家就去说呗,干吗拿我做靶子呀,我这外表可是个八岁的小女孩,能有些什么,真是不知所谓。

正郁闷地腹诽着,一块牛肉夹在碟子里:“这个很好吃的。”吴子瑛安慰地笑道。

“谢谢。”回了她一个笑脸。

第 23 章

第二十三章

筵席结束后,母亲起身告辞了,吴夫人殷切地让管家娘子送了我们出来。哥哥派来的下人也随我们回来了,二男四女,本来吴夫人想让他们在吴府住下的,可他们说哥哥让他们去母亲住的地方,硬是不肯留下来。

回到家后陪着母亲去她院子里,春姨带着小丫环们上了茶后侍立在母亲背后。六人分两队行礼请安后站好,那个嫂子的陪房禀道:“夫人,这是大少爷和大少夫人送来的礼物。”手里托着份礼单,梅花上前接了过来,递给母亲,母亲随意看了看:“辛苦你们了,一路风尘仆仆地,下去休息吧。菊花,带他们下去,吩咐厨房多做几个菜。”“是。”

几人行了一礼退了出去,我终于开口了““娘,哥哥跟您在信里说什么了?”“没什么,只是问候,来,看看哥哥嫂嫂给我们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哥哥让人捎来的六口箱子放在地上,春姨上去打开盖子,二箱是一匹匹眼花缭乱的绸缎,一箱是做好的四季衣服二十四套(母亲的)和二十四个精美的荷包,一箱是各种名贵药材,还有三株百年的老山参。一箱是燕窝,鹿茸和阿胶等各种补品。另一箱是各种玩物,文房四宝十二套,荷包十二个,凤钗十二支,金戒指十二个,金手镯十二对,耳环十二对,金项圈十二个,宝石耳环十二个,金银裸子各十二个。母亲看着这些东西,叹了口气:“让他们费心了。”“娘,哥嫂他们是希望你开心的,你这样让他们怎么安心啊。”

“他们这么孝顺娘当然很开心,玉儿,这一箱哥哥是给你的。”母亲指了指那个有各种玩物的箱子。

“哥哥最好了。”我笑嘻嘻地让人把箱子送到我房里去,春姨也带人把其它几口箱子送到库房里。房间里只剩下我们母女两个,我转了转眼珠,“娘,要不我们在广州给哥哥添份产业吧。”“在广州?他们又不会来这里,添了有什么用,太不方便了。”

“娘,你想啊,我们在这里长住,可以帮着管理的。再说了也只是添点田庄之类的东西,不会麻烦的。我们也不用跟哥哥他们说,就当给我侄女添份嫁妆。”

说到孙女,母亲有点松动了,“娘啊,你想啊,以后侄女出嫁的时候您做祖母的给她添妆,多好啊,娘啊,好不好嘛。”

“好吧,也算是祖母的一点心意,我让田贵去留意。”母亲终于答应了。

自那以后,田贵叔在城外十几里地的地方买了五顷的良田,落在嫂子名下。这是后话了。

田文回来说那个二顷的小庄已经造好了,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当然要了,跟母亲禀报说去洛府后就换了衣服带着杏儿桃儿和田武出门了。那座小田庄并不远,就在城外。庄子的大门宽二米左右,外表非常简朴,赵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下了马车,走进大门就是前院了,地方并不大,正面是前厅,厅里正方摆着张八仙桌和两张高背椅、两边下手都是一排待客的茶桌和椅子,并无其他装饰物。两边是厢房,一边可以作书房,一边作厨房。赵生说,“左右都有一个小院子,左边住下人,右边是车马房。”边说边迎着我们朝里走,走过厢房旁边的门,走上一条青砖铺的路,左右都有个院子,赵生在旁边说,“左边是粮仓,平时收下来的稻米都放在那里。”我点点头,说道“我们家的大米都不要卖,都囤起来吧。粮仓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要让米发霉了。”“知道了,姑娘,粮仓都是用铁浇成的,不会有问题的。”“那就好。右边的院子呢?”

“是正院。”“那去看看。”走进月洞门,虽然没有现在住的院子精致,但挺大气的。院子依然是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左前方搭了个葡萄架,葡萄架下面是个石桌和几张古石凳,石桌旁边有个小小地井。一条青石铺成路,其他的地方都种上茉莉花、月季花、凤仙花、丁香花。杏儿笑着说:“姑娘,这里很清净,住在这里一定很舒服。”我点点头:“那当然,这里空气也比较清新。”

走出正院顺着夹道朝里走,依次种着李树、杏树、桃树、梨树、枣树、荔枝树、杨梅树一大片树林。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大概会美不胜收吧。

过了树林就是几亩地上种了了各种瓜果蔬菜,绿油油地一片。再往后面是种了大豆,花生,绿豆之类的作物,用来做点心。再进去是左手一个大大池塘,明年就可以种荷花养莲藕了,还可以放上鱼苗虾苗。

右手边是一片竹子,虽然还没长成林。长成后就一年四季吃竹笋了。竹子四周用篱笆围了起来,里面可以散放鸡鸭鹅。

最后面就是一排猪圈,等明年就可以捉猪养了。“明年养个五十头猪吧。鸡鸭鹅粪可以拿来喂猪,猪粪发酵后可以拿来喂鱼,塘泥可以拿来作肥料。”我记得书上说的立体养殖模式就是这样的。

“什么,姑娘,这也可以吗?”田文奇怪地问道,其他的人都一副目瞪口呆地样子。

“可以的,书上说的。你们明年可以试试看。用一年来试验吧。”我笑道。

第 24 章

第二十四章

在庄子里逛了一圈后,回到前院厅里坐下。赵生把帐本拿来:“姑娘,建这个庄子共用掉一百二十八贯。”嗯,挺便宜的嘛。我接过帐本仔细算了起来,雇了十来个手艺好地工匠开工,材料都是极平常的,样式也是挺其简单实用的,并不胡里花哨的。有时候两人除了监工外还会自己动手干。

“这次做的很好,辛苦两位哥哥了。”

“姑娘说哪里话,这都是我们两人应该做的。”两人起来行了一礼。

我笑了笑道:“你们三人今年都几岁了?”

三人不解地相互看了一眼,“是,姑娘。田文今年十六岁了。”“赵生今年已经十五岁了。”“田武今年也十五岁了。”

转了转眼珠,“那也该娶媳妇了,有没有看中什么人,告诉我,我帮你们做主。”

三个男孩子的脸通红,耳根都红了。“姑娘,你才几岁,也太精怪了吧。”杏儿一向在我面前不拘束,在旁边嚷道。

我窃笑道,“当然了你们两个也一样,看上谁,可以让我帮你们做主的。”

两个丫头的脸也噌地红了,杏儿跺着脚,不依道,“姑娘!”我大笑起来。

“好了,好了,别开玩笑了。桃儿,你把出门时带的匣子拿过来。”

桃儿把包袱里的匣子递过来,我打开来,取出凤钗二支,金戒指二个,金手镯二对,对田文和赵生说:“这个庄子你们造的很好,我很满意。这是哥哥让人从长安带过来的,你们俩一人拿一份吧,赏给你们的。”

“谢谢姑娘。”两人行礼谢过后取了自己的一份。

“这个庄子基本上都修好了,只等明年开春养上猪,鸡、鸭、鹅之类的事情了。这里只需要一个人管理就行了,那个庄子我也准备重修一下,你们两人商量下谁留下谁过去。”

两人相互推让了一下,最终决定赵生去那个庄子修整,田文留下来管理庄子。这样也好,赵生从小跟大牛叔做生意,岁数不大,可非常有头脑,见识也广,挺有冲劲。而田文从小跟在哥哥身边,少年老成,性子稳重,管理田庄应该不成问题。

几人商量着事情,这边庄子应该买几房会种田地家人,平时忙的时候就雇些人手,这事就由田文处理。而另一个庄子我想养些牛羊,“赵生哥,这样吧,那边的庄子的前院和正院粮仓也这样修吧,不过里面就不种什么瓜果蔬菜,就养些牛羊,这样也比较好管理。你们觉得呢?”

“这样也好,这边的人都吃牛羊,以后养成后羊毛可以剪下来贩卖,还可以挤奶,肉还可以吃。应该有好的进项。”赵生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那个庄子的事情就全交给你去办了。”

“是。”

桃儿在旁边突然说道,“姑娘,不如给这两个庄子取个名字吧,老是这个庄那个庄的叫都分不清楚了。”

也对,我抿了抿嘴,低头想了一下,“对了,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很喜欢,这个庄子就叫南山庄,那个庄子就叫东篱庄。”

“南山庄,东篱庄,挺好听的。”杏儿说道。

“那就这么决定吧,那时让人挂起来吧。 噢,对了,这些事除了你们五个外我不希望别人知道,嘴都紧一点。”

“是。”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照了,坐在马车上看着四周的景色不禁心旷神怡,远处已有炊烟起,一切都生动起来了。

回到家中,梳洗后换了身家常衣服去母亲院子里。母亲这几天忙着给长安的哥哥嫂嫂和侄女准备礼物。我走了进去,房间里只有母亲和春姨,正在不停地整理东西。请安行礼后笑着问道:“娘,还没整理好吗?给我看看都准备了些?”

母亲拿起桌上的礼单,接过来看看。银锁六个、银项圈六个、银锞六个、银镯子六对,还有各种精致的婴儿衣服、肚兜、玩具。广州特有的云锦十二匹,南洋的呢料十二匹。

“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可以带了。这里本来就偏僻,没什么土产。水果又不能长时间放置。”

“娘,哥嫂他们又不缺什么东西,我们只是表表自己的心意。”

“可也不能太简陋了。”

“要不让人去买点南洋过来的香料吧。在长安香料可是个稀罕物,这里买又不贵。再带点广州腊肠,风干的羊猪鸡鸭鹅,您上次还说风味很独特,味道又香,在长安是吃不到的。”

母亲听到后直点头,摸摸我的头说:“我女儿真聪明。”“那还不是娘的功劳,是娘把我生的这么聪明的。”马屁拍了上去。

母亲跟春姨两人改改写写的,终于把礼单给定了下来。

春姨服侍母亲洗好手后,梅花和菊花送上晚饭,主食是我最喜欢的云吞面,馅料是瘦猪肉、鲜蛋、虾仁、鲜笋等,皮薄肉红,用面皮包裹,味道非常鲜美。配以一小碟胭脂烧鹅,一小碟风鸡,一小碟香菇炒菜心,一碗猪脚炖黄豆。吃的浑身冒汗,味道真不错,看来贾氏的手艺见长了。

回到院子里,茶花已经准备好热水,中衣也放在洗澡间里了。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也都下去吃饭吧,不用你们伺候了。”泡在热水中,闭上双眼,细细思量。庄子备好了,开始囤积大米了,还要准备什么呢?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反复斟酌,对了,还要备点布匹,不用太好,简单舒适就行了,不过这个不急,过几年再多。布匹只要你有钱随时随地都能买到,米就不行了,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买到的,所以才要及早囤积大米。

算了,不想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 25 章

第二十五章

送走萧家的下人后母亲的情绪有点低落,我每天插科打诨哄她开心。转眼间,又快要过年了。上一次因为母亲有点落寞所以也没好好过,这一次可要好好过个年。我不停地在母亲耳朵唠叨,母亲总算打起精神来准备过年的东西。先要做风鸡、风鸭、风鹅,还要做腊肠,(以前做的都带到长安去了),还要做些年糕。

同时这家中上上下下开始扫尘,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拂去尘垢蛛网。还让小厮们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到了除夕之日,府上众人都穿戴一新,母亲带着春姨丫环们做过节的菜式和点心,洗菜切肉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点起灯,我和母亲围着桌子坐下,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吃食。母亲说道:“田贵,阿春你们俩也坐下来吧。”两人百般推辞,最后只得小心地坐了半边椅子。厨房送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我高高兴兴地吃着,是猪肉白菜香菇馅的,真香啊。“咯。”一声,咬到什么了,吐出嘴里的东西。原来吃到了饺子里包的铜钱了。“恭喜姑娘,明年有福了。”我笑的咪起了眼从碗里舀了几个饺子,添到母亲碗里去,“娘,您多吃点。”“玉儿真乖,来,多吃点。”娘夹了我最喜欢吃的腊肠给我,一时间温馨无比。

吃完东西,就要守岁,半夜还要放烟花爆竹。我们几人在厅里开始猜谜语讲笑话,我实在忍不住头开始重起来,眼皮都缝在一起了。母亲见状,把我抱在怀里,我晕晕沉沉睡了过去。不知睡了多久,忽然听见“轰”的一声,接着便是“噼呖啪啦”的爆炸声音,我吓了一跳,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张开眼睛醒过来。

“玉儿别怕,外面在放烟花爆竹。”我窝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不想动,“玉儿,你不是说要自己亲手放烟花爆竹吗,快起来。”我懒洋洋地摇着头:“让丫头们放吧,我好困噢。”

“懒丫头。”母亲笑着用手点点我的鼻子。

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喧哗声中我又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桃儿挖出了被窝,“姑娘,快起来给夫人磕头拜年去。别睡了。”

我无奈地爬起来,桃儿给我穿上一套大红色的胡服,帮我梳了好几个小辫子,还绑上叮叮铛铛地小铃铛,脖子上带着写满福字的金项圈,手上还戴着金手镯。

母亲也刚刚起来了,我给母亲跪下磕头拜年。母亲笑着扶起来,给了我个荷包,我拆开一看是一对金锞子。母亲带着我去厅里吃早饭,早饭挺丰盛的,是鱼片粥,一碟虾饺,一碟肠粉,一碟咸菜。

吃完早饭,母亲和我在厅堂坐好,先是田贵叔一家先上来磕头行礼,接着是赵大牛一家上来磕头行礼(他们过年前都回来了),着是丫头们一拨,小厮们一拨上来磕头行礼。母亲每人给了一个红包,说道:“大家辛苦了一整年了,初一到初五你们轮流休息吧。田贵,你把班先排好。”“谢谢夫人。”。雷震般的欢呼声响起。

下午的时候洛叔一家上门来拜年,相互行礼拜年后在花厅分主宾坐下,丫头送上茶点。洛玮给母亲拜年也收到了一对金锞子,而我给洛叔洛婶拜年收到了一个绿油油的玉镯,一看就是好东西。

洛婶正跟母亲拉着家常,说些衣食之类的话题,我无聊地四处张望,突然听到洛婶在说:“我们刚才马车过来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到处都是人。街道上热闹的都差点挤不过来了。”

我好奇地问道:“怎么会这么热闹地?”

原来是广州被人称为花城,因一年四季如春,各种花卉很容易栽培,花期又长。每年春节的初一到初三,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主要街道上会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都会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还会有猜花比赛呢,猜中了可以免费抱回家去。这三天男女老幼都会上街游玩赏花。

我听了不由心动,吵着要去开开眼界,母亲无奈只好答应。都回房换了套简单地衣服,首饰都拿了下来。带了田贵叔一家和大牛叔一家和洛叔一家会合了,一起上街喽。

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流如织,大牛叔把我抱了起来,我不住地东张西望,一双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正看的起劲,听到春姨说:“夫人,我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

转过头看到母亲额头有细细的汗渗出,“娘,我们休息一下。”

找了个酒楼,上了二楼,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小二快手快脚地送了茶水上来,“客官,要点些什么点心?”

“挑你家店里卖的比较好的上几碟。”洛叔说道。

一份桂花香糕,一份猫耳朵,一份牛肉烧卖,一份肠粉,一份芝麻酥饼,一份红豆糖糕。都整整齐齐地码在碟子里,非常精致。母亲给我夹了个桂花香糕,尝了尝,入口细腻,甜而不腻,难怪拿来当招牌。

正当我低头品尝时,只听楼梯一阵响,身旁的春姨说道:“是吴夫人她们。”

抬头一看,果然是,几个仆妇簇拥着吴夫人上楼来了,后面还跟着吴家兄妹四人。

吴夫人他们也看到我们了,连忙站起来迎上去见礼,一时间忙乱无比。终于坐下来,这张桌子上只坐了吴夫人和其两女,我和母亲,洛姨。刚才母亲已经把洛家三口引见给了吴家人认识。另一桌坐着洛叔,洛玮,吴子皓,吴子皎。其他的人都分了几桌坐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给点意见吧,不会是因为我写的太差了吧所以没什么反应?

第 26 章

第二十六章

重新上过茶和点心,母亲问道:“李妹妹(吴夫人),今天怎么也出来了?不用接待客人吗?”以前在萧府的时候初一是最忙的,要到处上门喝年酒,要准备出门的衣服,首饰,礼物。一直要忙到十五日才算完。

吴夫人笑道:“在广州不用到处去喝年酒,大人被下属拖去喝酒了。在广州春节每年都有花市,我们娘几个在家也坐不住,出来随意逛逛,没想到遇上姐姐了。”

“我也是刚听说广州有这样的风俗,所以也出来开开眼界。”

“我们每年都会出来凑凑热闹,就是人太多了。”

“是啊,刚才就挤的受不了,才来这酒楼歇歇。”

“洛夫人家里是开绣庄的,不知是哪家?”母亲刚刚引见的时候已经介绍过洛家的基本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