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柴阳的面前,给柴阳带来一种轻微的压力——那种压力让他心生烦躁。他语气稍快:“我和你提过一个方案,江科软件只是一家子公司,长远考虑,你得让它拆分上市……另外,技术方面,我本科同学有几个在硅谷,还有几个在伦敦,技术和管理都做得不错,他们帮我联系了硅谷科技创业公司的华人团队,这一批人都有回国意愿,能做科技研发,减轻我们产品的线上负担。”

江逾白没有接话。他拉开一把椅子,终于坐了下来,座位距离柴阳很近。

柴阳说:“我两个方案递给你,你都否了。我真不是要埋怨你什么……”

他咳嗽一声,欲言又止。

江逾白鼓动他:“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难得我们有机会单独沟通。”

柴阳还在犹豫,江逾白竟然自贬道:“我不是做技术出身,没学过编程,缺乏战略布局眼光,很多内容,我压根看不懂,只能看人家做的PPT,PPT是什么样,我就觉得产品是什么样……”

柴阳的脸色微变。

早些年,柴阳为了创业,三餐不继,昼夜颠倒,熬出了胃病。他精神紧张时就会胃痛——比如现在,他的肠胃十分不适。

江逾白刚才的那些话,其实都是柴阳说的。

某天晚上,柴阳和他团队里的朋友们组了个酒局,大家玩得尽兴,喝了不少酒,柴阳更是酩酊大醉。这个时候,恰好有人问柴阳,江逾白的领导能力怎么样?

柴阳就发了一通牢骚。

他真的没想到江逾白竟然知道。

“那是我去年发的,”柴阳赶紧解释,“和今年的事情没关系。”

“我也是去年知道的。”江逾白应声道。

柴阳回忆这一整年来,江逾白和他相处时的态度,他竟然挑不出一点错处。不得不承认,江逾白年纪轻轻,就是一个很有包容力的领导者,但是,江科软件的管理与运作模式早就让柴阳身心俱疲,柴阳只想和江逾白好聚好散。

柴阳拿出一份协议,摆到江逾白的面前。他说:“江科软件是我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我废话不多说了,江总,你看完协议内容,有哪里不满意的,咱们再改。”

作者有话要说:明早七点更新!大家睡一觉起来明早七点就有新章节了!今天上午我住的大楼断电了,哎 QAQ 伦敦的老房子检修电路

————————————————

☆、分道扬镳

柴阳走到窗边, 拉开窗帘,阴云笼罩在城市上方,落叶和雨丝都在风中飘荡。

柴阳眺望着远处的景物, 直到江逾白出声打断他的思路:“这份协议……”

柴阳交握双手:“您想怎么改?”

江逾白把协议翻过来, 扣到桌上。他说:“按你的要求,你离职以后,还要保留公司的股权,做江科软件的小股东。”

柴阳坐到椅子上,抬头看他:“我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我留着股份,对公司的名声也好,你说呢?”

江逾白笑了。

柴阳不再说话。他是做技术出身的, 谈判并不是他的强项。江逾白不同意签署那一份协议, 甚至不愿意和他一起商量协议的条款,说实话,他无法和江逾白达成一致。

柴阳起身告辞:“那就算了吧,咱俩改天再聊。”

江逾白喊住他:“你急着辞职,是为了新一轮的创业。你有能力, 有资金, 还有一支成熟的队伍。你认识国外的科技创业团队,突破技术壁垒也是早晚的事……”

柴阳回头看他。

江逾白却说:“放下现在的担子,你才能飞得更远。”

柴阳忽然问他:“你那个量子科技公司,投它干什么?量子的热度都是假的,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实验结论能证明量子计算机一定比传统计算机更强。美国硅谷跟风烧钱的人一箩筐,到现在,没有哪个量子公司的产品能大规模投放市场。你要高利润高回报,就应该拓展游戏和直播的业务。”

江逾白并未反驳他。

毕竟,柴阳不认识林知夏。他对林知夏一无所知。

江逾白投资的不是“量子科技”的概念——他投资的是林知夏这个人。他坚信她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即便她一点也不在乎物质和名声。

柴阳做了深呼吸,吐出一口浊气:“不管怎样,没有你当年的扶持,就没有今天的我,说句不恰当的话,我是把你当朋友看的,你也得放下担子,才能飞得更远。”

言罢,柴阳扬长而去。

柴阳回家待了两天,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隔天一早,他正式递交了一份辞呈,带着团队里的众多成员离开公司,对外发表了一篇离职声明。

按照柴阳本来的计划,他要在声明里描述一下自己的被动处境,但他又想起江逾白那天讲过的话……到底还是放弃了原本的打算。

柴阳今年也才二十七岁。

他很年轻。

江逾白有一句劝告,说到了柴阳的心坎上——放下现在的担子,他才能飞得更远。

*

“柴阳团队集体辞职”的新闻,迅速占领了科技领域的头版头条。

由于“江科软件”是一家诞生于北京,成长于省城的互联网公司,省城的《晨间日报》甚至做了个专栏,为读者梳理了一遍“江科软件公司”的发展史。

《晨间日报》的记者还采访了柴阳,详细地记录了柴阳的心路历程。

为了搞懂柴阳的心理活动,林知夏就在大学门口的报刊亭里买了一份《晨间日报》。她把报纸带回办公室,逐字逐句地品读,神情渐渐变得凝重。

柴阳在报纸上公开宣称,“量子计算”就是一个噱头,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一定要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要被一些炒作起来的概念迷惑。

柴阳还说,他会带领团队,进军直播行业。他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直播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热点。

林知夏合上报纸,双手按住了柴阳的照片。

柴阳辞职就辞职吧,为什么还要损一下“量子计算”?

林知夏的量子科技公司才刚成立不久——这家公司对外的大名是“PTSIC量子实验室”,由于主创团队成员全部毕业于世界级名校,且有顶级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底层技术平台……“PTSIC量子实验室”的业内名声还算不错。

然而,柴阳那一句话,就把“PTSIC量子实验室”送上了风口浪尖。

林知夏没有生气。

她只是有一点困惑。

柴阳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也没读过林知夏的论文,他怎么就能认定“量子计算”是一个炒作起来的虚假概念呢?

林知夏平静地思考了一会儿。

她的学生们倒是立刻炸锅。

同一栋大楼的“量子前沿实验室”里,徐凌波一边跑数据,一边谩骂道:“这个柴阳,我真的醉了,我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恨不得把嘴巴缝起来,他倒好,在《晨间日报》上把我们林老师的公司损得一文不值。”

方怡雯也“呵”了一声。

詹锐附和道:“别别别别管他。”

整个实验室里,只有方怡雯、徐凌波和詹锐三个人。

在同门师姐和师弟的面前,徐凌波忍不住讲出心里话:“柴阳才二十七岁,就比我大几岁,嘴上都没个把门的。他接受采访,还骂人家的量子公司是噱头……我靠,我们学校刚和这家量子公司签了合作协议。他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扇了我们学校一耳光。”

方怡雯说:“他很大胆。”

徐凌波挠了挠头发,颇为烦恼地倾诉道:“哎,柴阳先不说了,本科生还在闹,好多人吵着要退课,林老师的那门课……”

讲到此处,徐凌波忽然住嘴。

因为,林知夏走进了实验室。

“早上好,同学们。”林知夏和他们打了一声招呼。

“早上好啊,林老师!”徐凌波高声回应道。

林知夏在操作室里找到了一份记录实验数据的文件——这是她博士两年的成果汇总。她拿着文件,绕着实验室转了一圈,视察了每一位学生的工作。随后,她说:“你们要相信自己的研究方向,你们都很聪明,也很努力,未来属于你们每一个人。”

学生们纷纷点头。

林知夏为他们鼓了一下掌。

她抱着文件,走出实验室,在校门外拦下一辆出租车,直接赶到了“PTSIC量子实验室”的办公大楼。作为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与高级顾问,林知夏的办公室被安置在顶楼。

不过,林知夏很少露面。

前台小姐见到她都是一脸惊喜:“您好啊,请稍等,要我帮您连接内线电话吗?”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谢谢谢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下面是一些废话,比较长,关于我的道歉和解释,大家也可以跳过(磕头了)

————————————

这段时间每章更新太少,而且总要推迟二十分钟才能发出来,我真的非常、非常抱歉,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歉意……我就在章节里加字数,送更新,但是这样一来,翻页又很麻烦,我也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如果按我最近的手速,14章的水族馆秋游要连载8天。我知道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多写几万字。但是,是这样的,我的本职就是人工智能某个行业的程序员,今年情况特殊,至今我们都在家办公,有时候我会有Oncall,晚上还要加班,前几个月我熬夜还挺快乐,万字更新也能做到,最近可能是缺乏睡眠的时间太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有点扛不住了。

我真的很想像以前一样一天6000字,我比任何人都希望我能做到,我试过整夜不睡一直喝咖啡,但我盯着电脑几个小时打不出一个字,那种感觉难以形容,就像我考试想考高分,却不一定能得到高分。

我原本想辞职来写到夏夏完结,但是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招聘市场萎缩了,我也不太敢随意辞职。昨天好不容易有时间,我住的公寓又断电了,因为太忙了,我没注意到房东的邮件提醒,那一瞬间我很崩溃。说实话,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那种感觉自己很努力了但实际上结果很一般的人(我也不想这样)很抱歉在作话里传递了负面情绪,请放心,这一定是最后一次,我以后会全文存稿。

夏夏这本是我目前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有安排都可以为她让路。我想和大家打个商量,我可以保证日更,但是每天更新时间不确定,也不会在文案上写时间了,大家可以挑自己有空的时候过来看,感谢你们每一个人的陪伴,你们和夏夏都是我今年的精神支柱,相逢即是缘,我很感激也很感谢。

☆、公关

林知夏解释道:“你好, 我今天是来开会的,我提前打过电话。”

前台小姐做了个“请”的手势,还把林知夏送到了电梯门口。

林知夏和她攀谈几句, 从她的三言两语中推测出公司的运营状况并不好, 每天的访客寥寥无几。不过,江逾白从没和林知夏提过这些事。

林知夏能猜到江逾白的心态。他只想为她出谋划策,不想占用她的时间。他在短短一年之内,成功地组建了一个职能完善的创业公司,现如今,他们已经有了包括运营、客服、市场、产品在内的多个部门,第一代产品将在今年十月份面世。

这个节骨眼上, 柴阳突如其来的批判和抨击, 就让林知夏猝不及防。

林知夏清楚地知道,江逾白为“PTSIC量子实验室”投了很多钱,耗费了很多心血。

此外,创业团队里的成员几乎都是林知夏的亲朋好友。

如果柴阳继续贬低“量子计算”行业,那么, 公司的名誉就会受到影响, 连带着林知夏的亲朋好友都面临着被公众质疑的风险。

林知夏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她要和柴阳正面硬刚。

*

柴阳年纪轻轻,白手起家,被誉为“90后创业神话”,网友们对他的关注度极高。他的微博粉丝多达一百万,还有一个相当活跃的微信公众号。

《晨间日报》的采访新闻刚出来不久,柴阳就在微信和微博上发表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坚持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哪怕你要付出代价。”

这条微博下,最热门的一条评论是:“柴哥,水太深了, 懂得都懂,你做人太直。互联网行业一年比一年浮躁,没人愿意沉下心来做东西。你在江科软件的派系斗争里输了,再过十年,你回头来看,今天必是你胜利的起点。”

还有一位网友说 :“我算半个业内人士!量子计算不是科学!是炒作出来的噱头!只有柴哥敢讲!力挺柴哥!给我点赞!!”

柴阳回复了这位网友一个“嘘”的表情。

柴阳的这一举动,引发了林知夏的不满。

他嘘什么嘘!

林知夏又没有不让他讲话!

他分明是在针对“PTSIC量子实验室”。

“PTSIC量子实验室”的公关部门反应迅速,公关最讲究时效性——他们在今天早晨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林知夏也出席了。她在这场会议上慷慨陈词,当场拿出了应对方案。

众人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进行了投票表决——林知夏的方案脱颖而出。她要为公司撰写一篇公关文章。

公关部的部门经理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姐姐,看起来非常精明干练。这位经理对林知夏说:“林教授,你写完初稿,我们就帮你润色。”

林知夏抱起笔记本电脑:“好的,我很快就能写完。”

经理又说:“柴阳去做直播了,直播行业,流量第一,面子第二。”

“是的,”林知夏一边敲键盘,一边和经理聊天,“柴阳的直播网站才刚起步,没有用户基础,他现在很需要流量。”

经理掏出手机:“我加过柴阳的私人微信……”

林知夏接过她的手机,翻查柴阳的朋友圈。

柴阳昨天才刚发了一条动态——那是一张团队聚会的合照,柴阳站在最中间的位置,而他的左手边,聂天清赫然站立。

从肢体动作上来看,柴阳与聂天清一定是较为亲密的朋友关系。

这又是怎么回事?

聂天清为什么会认识柴阳?

林知夏的内心冒出了许多疑问,但她的打字速度反而越来越快。她火速完成了一篇简短的公关稿,阐明公司的职能和项目类型,还放出一段豪言壮语:“PTSIC的第一代产品即将发布,欢迎广大网友关注,我们邀请您成为‘产品检验官’,您的亲身体验,胜过一切语言。”

公关部的同事们反复林知夏的文章,纷纷夸赞她思路清晰,文笔简洁。

不过,也有人表示担忧:“林教授,你确定咱们公司的产品经得起大众的考验?”

“我确定,”林知夏回答,“你们放心。”

*

林知夏给公关部吃了一颗定心丸。

公关经理发表完那篇声明,柴阳竟然在微博上转发了原文。他含沙射影道:“时间会证明一切。”

林知夏微微蹙眉。

她几乎可以确定,柴阳目前的反应都是为了造势,为了流量。

林知夏的心情有些复杂。她翻阅柴阳的微博评论,忽然发现了一位名叫“秋秋升职加薪”的男网友的辱骂:“哗众取宠的小丑。”

林知夏带着一分怀疑,点开这位男网友的头像。她读完他的全部微博,百分百肯定了他的身份,就私信了他一句:“是你吗!林泽秋?”

他秒回道:“你他妈的人肉我?”

林知夏懵了一秒,立刻发送语音:“是我,哥哥。”

林泽秋打出一串省略号。

片刻后,他说:“你不要理柴阳,好好做你的工作。”

林知夏说:“好的,你也是,我们一起加油。”

鉴于林泽秋的网名是“秋秋升职加薪”,林知夏就把自己的微博名字改成了“夏夏披荆斩棘”。她在这个瞬间发现了一个事实:“其实你也挺喜欢自己的小名吧?秋秋,秋秋?”

林泽秋仿佛凭空消失,再也没回复她一个字。

*

与此同时,在林知夏组建的“量子编程”微信群里,大部分群成员的情绪都是空前高涨。段启言甚至把柴阳的声明一字一句地分析了一遍,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柴阳就是个混子。”

林知夏没有谈论柴阳。她问段启言:“你的工作定下来了吗?”

段启言本科毕业之后,任职于一家金融机构,但他并不适应金融行业的环境,再加上北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他干脆就辞职了。

段启言扛着行李,回到了省城,恰好省立一中正在招聘竞赛老师,待遇从优,还能解决住房问题。

段启言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参加了省立一中的招聘会。他原本以为,他作为北大的高材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脱颖而出,省立一中的诸位老师们哭着求着也会让他留下来教书——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那场招聘会,堪称藏龙卧虎,段启言的竞争对手竟然是清华毕业的数学系硕士。

求职市场的竞争,真是越来越激烈。

段启言接受了三轮面试——最后一轮面试上,他还见到了自己的高中班主任。

面试结束后,班主任找他聊天,问起同学们的现状,段启言重点介绍了林知夏,班主任频频点头,却说:“林知夏是好学生,你也是好学生,各有各的路,不做亏心事,就是成功人士。”

省立一中的招聘结果尚未公布。段启言又记起了班主任的话。他心里冒出一丝感慨,就联系了江逾白:“周末有空吗?咱们聚聚?”

江逾白拒绝了他:“这周末我有很重要的事。”

段启言问:“什么事?”

江逾白简略道:“家事。”

段启言还挺聪明。他竟然猜了出来:“你和林知夏快结婚了?”

江逾白欣然承认:“已经订婚了。”

段启言立马向他请教:“怎么求婚的,直说就行了?”

江逾白回忆了那天晚上的经历。他确实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向林知夏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于是,他描述道:“我讲了心里话。”

段启言握着手机,若有所思。他回到省城长达两周,汤婷婷依然留在北京工作。汤婷婷每天都会找段启言聊天,要么损他,要么逗他笑……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对她讲一些心里话。

秋天的夜晚,月明星稀,凉风袭人,段启言在楼下买了一瓶二锅头。他坐到花坛边的瓷砖上,仰头闷下一大口白酒,借着酒后的醉意,发给汤婷婷一条很肉麻的微信:“就你一个人能让我在大夏天穿七分裤。”

汤婷婷却说:“我这是为你好,我不小心碰到你的大腿,你能啰嗦半天。”

按照段启言往日的惯性,他八成会回复“你不碰我,就没那么多事”,但是,今天,他竟然问:“你还想不想碰我大腿?”

汤婷婷许久都没有应声。

段启言正准备闷干一瓶白酒,汤婷婷发来一段长话:“我刚和林知夏打过招呼。下个月,我就要去PTSIC量子实验室。北京的工作,我辞了。”

她问他:“喂,你明白了吗?”

夜风比酒水更凉,路灯的光影一霎恍惚,段启言脑袋发昏,像是熬夜熬到了凌晨四点还没睡觉。他答道:“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汤婷婷回了他一个笑脸。

他破天荒地自嘲道:“拖累你了,我是个混子,在北京留不下来。”

汤婷婷一反常态地对他展现了温柔的一面:“混子还能考上北大?你别逗我笑啊。你也不是留不下来,你就是更适应省城的环境,在省立一中当竞赛老师多好啊,底薪二十多万,还能分房子,你拿出点自信呗,师范附小第一战神?再说了,我去PTSIC工作,林知夏做我老板,我给她打工心甘情愿,我没觉得不好。”

汤婷婷还把她和林知夏的聊天记录发给了段启言。

在这一份聊天记录里,林知夏欢欣雀跃地说:“你要来我们公司了吗?你是学硬件的,还有工作经验,我们公司很缺这样的人才……太好啦,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去接你。”

段启言复制粘贴了林知夏的问题:“太好啦,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去接你。”

汤婷婷却说:“我靠,求你了,你别学林知夏讲话。”

段启言莫名其妙地问她:“林知夏和我,谁更讨你喜欢?”

汤婷婷冷酷道:“你俩没有可比性。”

段启言冷笑道:“行啊你,把我弄到手了,就不珍惜了是吧?”

汤婷婷与他冷战:“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我交接工作,还要加班,先不跟你扯了。”

段启言初入情场,不幸惨败。他忽然有些羡慕江逾白——看看人家江逾白,早就跟林知夏定好了关系,现在都快结婚了,他和林知夏谈起恋爱,几乎没遇到过任何阻碍。

*

此时此刻,林知夏打了一个喷嚏。

她刚洗完澡,才从浴室出来。

江逾白掀开被子一角:“快过来,别着凉了。”

林知夏一个箭步,猛冲向他。她扑进他的怀里,双手攀住他的肩膀:“刚才你在书房办公,我妈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

本周末,江逾白和林知夏双方的父母就要正式见面了。林知夏透露道:“妈妈问我,她应该给你父母带什么礼物?第一次见面,她和爸爸不好意思空手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谢谢谢谢!

——————————

☆、会晤

江逾白还没回答, 林知夏又提出一个问题:“我能不能把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送给你的爸爸妈妈?”

“当然,”江逾白解释道,“送礼送的是心意, 你的心意很珍贵。”

林知夏搂住他的脖子:“那天我和你说过, 结婚有点麻烦,牵扯到两个家庭,我不太了解你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