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和栾娘等人也立即明白了严重性,惊的面色雪白,连忙回头,然而那之前顾令月待着的地方,人影杳杳,只有一块大青石,哪里还有那个雪玉团子一样的女童在?

作者有话要说:紧赶慢赶赶出来了。先发,然后我在抽空修修细节。老规矩,只写各人表现,不大描写心理。大家看了这个番外,可以各自评说细节。该事件的后续处理细节应该不会单写了,会在后续行文透露。

明天进入9月了,也正好行文进入长安。平静的东都潜伏期结束了,热闹的长安开始了。阿顾也要在长安长大了。大家继续关注《天恩》哦!开始日更6K。这6K是一章一起更呢,还是分两章更比较好,是个难题,我要好好思考一下。

十一:逢侬多欲擿(之构陷)

太极宫大雪下的铺天盖地,将渌山亭遮成了一个独立世界。阿顾坐在亭中石凳上,望着亭边的姬泽。他的侧脸在漫天的飞雪背景中像一块瓷润的碑,带着一丝淡淡的哀凉情绪。她生出一丝怜惜,人人都觉得甘露殿中的天子清心冷面,谁曾想过,他会一袭蓑衣,独自一人在漫天的风雪中,怀念早殇的妹妹?

这一日,她在孤独的渌山亭中,窥见了少年天子敛藏在傲岸高华的面目下柔软的另一面,对着亡妹静静的思念,神情寥落孤高,带着些遗世痛楚。而这种柔软的神色,仿佛让他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消弭了疏离之感,变成一个真真正正让人觉得可以亲近的人。她心口一热,开口劝道,“阿顾想着,对于晋阳公主而言,旁人记不记得她,她都是不在意的。只要她的亲阿兄能够一直记得,这就够了!”

姬泽怔了一怔,抬头认真的瞧了面前的女孩一眼。稚龄女孩端正坐在亭中石凳上,手中擎着一枝红梅。那红梅在枝头开的分外精神,活泼泼热辣辣的,仿佛所有春天的精魂都覆在梅花枝头。

他忽然记起,顾家的这个表妹,是建兴九年春的生日。出生的时候,阿瑄去世才刚刚三个月。

“阿顾,”他的唇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忽然开口道,“你陪我用一顿饭吧!”

阿顾应道,“好。”

禁苑中雪势略缓,如同撕絮一般的飘飘洒洒的落下,园中渐渐积了一层银白色。渌山亭地势高远,石桌上黄边牙盘中置着一盘红虬脯、一盘凤凰胎、一盘水煮蕨菜、一盘煎酿豆腐、一盘红烧树鸡、一盘汤洛绣丸,旁边置着一碟花折鹅糕,桌旁红泥小炉上温着一壶酒。

姬泽亲自执起上头的鎏金鸡首执壶,问道,“这石冻春酒有一些烈,你可能用?”

这些菜肴在亭子中置了这么长时间,早就已经冷掉了。赖姑姑这段日子严管阿顾的身子,像这些凉了的菜肴,在於飞阁里是绝不允许送到自己面前的。更不必提酒水这般烈性刺激的饮品。可是眼下渌山亭中的情景,实在不适合自己说出拒绝的话语。漫天的飞雪扑下渌山亭,阿顾看着姬泽,胸膛中忽然涌现出一股舍命陪君子的豪情,笑着道,“最多不过醉一场,怕什么?”

姬泽唇角微微翘起细微的弧度,执起注子为阿顾斟酒,青碧色的酒液便从壶嘴泻出一条漂亮的弧线,落入石桌上的琉璃莲花爵之间。

阿顾双手端起莲花酒爵,凑近唇边,轻轻抿了一口,只觉得酒水入喉微辣,蕴有甘洌口感,抿了抿饮下去,伸出舌头散辣。忙不迭伸手取了一块花折鹅糕,扔进口中中和一下石冻春的口感。

姬泽瞧着她这般模样,唇角泛起一丝浅笑,道,“这花折鹅糕质地酥软,是阿瑄最喜欢的糕点。”

阿顾怔了怔,“是么?”望着盘中的花折鹅糕。这味糕点俱是精致白面所作,做糕点的御厨想来手艺十分高明,糕点制成鹅形,折颈回望,神态栩栩如生。

“是啊。”姬泽含笑道,“阿瑄小时候很聪明,开蒙的时候,母后教她背骆宾王的《鹅》诗,她背会了,就问母后,‘鹅到底长的什么样子呢?’母后答不出来,灵机一动,就说,‘你看那花折鹅糕的样子就是鹅的样子了。’阿瑄十分喜欢花折鹅糕。她病的很重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着我说,‘皇兄,阿瑄想吃花折鹅糕了。’…”他仿佛察觉自己说的多了,倏然住口。

“是么?”阿顾瞧着他面上沉重的神色,忙出言开解,笑着道,声音清脆,“那可真巧,我也很喜欢花折鹅糕呢,瞧起来我和九姐姐还有一分缘分呢。”

姬泽瞧了她一眼,嘴角微微翘起,眸色微暖。

亭中的菜肴瞧着十分减薄,说起来,阿顾自回宫后,便再也没有用过这么减薄的膳食。但姬泽竟似不以为意,执着手中的漆雕箸将石桌上的菜肴都用尽了。阿顾也陪着用了一些,,两人很快就吃了个半饱。放下漆雕箸,姬泽已经恢复了清冷的神情,淡淡道,“时辰不早了,这儿风大,你若待久了,怕又要着风寒了。我让陈孝送你回去。”

阿顾便笑着福了福身,道,“如此,阿顾便告退了!”

姬泽点了点头,拍了拍掌,吩咐道,“送顾娘子回去。”

阿顾坐着檐子回了於飞阁。摇摇晃晃的檐子中,石冻春的酒劲泛了上来。阿顾初始的时候神智还算清醒,渐渐的脸上便泛起晕红色泽,脑筋也昏昏沉沉起来。於飞阁的两位姑姑和大丫头们将她接了进去,安置在寝间的紫檀雕花围子床上睡下。

她直睡了大半响,直到暮色初起的时候才醒过来,只觉得口中渴的厉害,坐起身子叫唤到,“水。”

绯色梅花帐子打开,碧桐捧了一盏金丝红枣茶过来,阿顾接过茶盏,就着茶盏咕噜噜的喝了大半。

赖姑姑瞧着阿顾,微微板着脸,嗫嚅了片刻,到底也没有说什么。倒是阿顾自己心虚,牵着赖姑姑的手道,“姑姑,阿顾今日破了你的戒,”伸出一根指头,强调道,“只这一次,以后再也不敢了。”

赖姑姑倒被她都逗笑了,“小娘子说笑了。我便是再不通事物,也是知道有些事情该与不该的。陪着大家用膳,自然是不好辞,也不该辞的。只是娘子有一句话该当记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您的身子切实是不适宜吃冷食,饮酒更是伤身。一次两次破了戒并不算大事,但若是常常宽纵自己,放任自己破戒,长此以往,也就不必再提什么保养之事了!”

她的神情谆谆,阿顾整肃神情,福身道,“阿顾谨受教!”

到了下晚的时候,梁七变过来,宣了皇帝给阿顾的赏赐:一碟花折鹅糕、二十匹珠光锦,并一些其他赏玩物件。黄衣小宦官捧着托盘于鱼次入殿,将赏赐的物件一字放于案上。

阿顾朝甘露殿的方向拜了一拜,“臣女谢过圣人赏赐。”起身之后,又对梁七变道,“麻烦梁内侍了。”

“瞧顾娘子说的,”梁七变如今对着阿顾笑的愈发和煦亲切,“咱们是什么交情?大家有赏赐下来,奴婢瞧着顺路就顺便给您带过来了。正巧,一并把您这些日子的功课取回去。不知您的临帖可得了?”

阿顾抿嘴笑道,“绢儿,去东厢房将我这些日子临的帖子取过来,交给梁内侍。”

绢儿恭敬应道,“是。”

梁七变接了绢儿捧过来的临帖,袖手合了,朝着阿顾拜道,“那顾娘子这便好好歇着,奴婢先告退了。”冒着风雪走出了殿外。

晶莹洁白的雪花落在永安宫侧的於飞阁上,将阁前的一株桂树妆点的银装素裹;漫天飞舞的雪花同时也落在太极宫西北隅的昭庆殿上,静默无声。

“这昭庆殿干燥的很,比从前的望仙殿差的远了。”姬华琬抱怨着进了宫人打起的帘子。唤道,“母妃,”在唐贵太妃身边依偎坐下。

“阿燕,”唐贵妃望着姬华琬的神色也变的柔和慈爱起来,“听庄姑姑教完今日的规矩了?”

“那个老虔婆实在是太讨厌了!母妃,”姬华琬牵着贵妃的手求情道,“你什么时候去跟皇祖母求求情,让她不要再让那个庄姑姑过来了吧!”

“又胡说。”贵妃扬声驳斥,眉目之间带着深深的倦黯,“太皇太后命女官教导你规矩礼仪,是对你这个孙女的疼爱。你怎么就这么一点也不受教不说,居然还想着将庄姑姑撵出去?”

“那个老虔婆说的狗屁不通。”姬华琬昂着头道,“我为什么要听她的教。父皇在世的时候曾经对我说了,我是他的女儿,这一辈子我只要骄傲的活着就是了。那些贤惠的事情,”她哼了一声,“丹阳姑母倒是贤惠了,贤惠的被个妾室给赶回了宫中,连女儿都丢了这么些年,可真是长皇家公主脸面呢!”

“你丹阳姑母那是意外!”唐贵妃深蹙起眉头,“若不是那时候正好碰上了东突厥龙末可汗大举入侵,如今你那姑父怕是连国公爵位都被你父皇给扒掉了!”

姬华琬嗤笑,不以为然,她不欲再和母亲争辩,目光投到侍立在一旁的绯衣女官身上,吩咐道,“宋尚宫,我那儿的雪李吃完了,你再给我一些过来吧。”

太极宫中共有两名尚宫,一名姓沈,名唤沈玄霜,便是当日阿顾在鹤羽殿看见与江太妃交好的尚宫;这位宋尚宫便是另一名,名叫宋回雪。两名尚宫共同掌管太极宫宫女。沈玄霜立场中立,宋回雪却是唐贵妃的人,当年贵妃宠冠后宫,启用了宋回雪做这个尚宫。宋尚宫投桃报李,自然是对唐贵妃效忠。因此这个时候,贵太妃虽然已经没了当年太极宫中说一不二的声势,宋尚宫依旧出现在昭庆殿中,恭听贵太妃吩咐。

宋尚宫此时听的八公主的话,一时怔楞为难,“八公主,今年的雪李贡上来的不多。已经是全部送到你那儿去了。”

八公主扬起头高高道,“我不管,我就要吃雪李。回头若是见不到,我就唯你是问。”

宋尚宫尚来不及回话,唐贵妃已经是扬声斥道,“阿燕,你说什么胡话呢?雪李是贡品,你让宋尚宫怎么给你变出来?”

“不过就是雪李子,”姬华琬恼道,“我从前都是想吃说一声就有的。怎么今年竟就没了?再说了,”瞥了侍立在一旁的宋回雪一眼,“这个人不是你费力捧上去的么?怎么这么没用?既然让她做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要她做什么?”摞完了话,转身奔了出殿。

唐贵妃看着姬华琬留下的动荡的珠帘,粉面微红,尴尬对着宋回雪道,“回雪,阿燕太过任性,我代她给你道歉了。”

宋尚宫在心中叹了一声,恭敬拜道,“贵太妃言重了。八公主天潢贵胄,臣实不敢当。公主只是年纪还小罢了。”

唐贵妃深知自己这位女儿的脾气,心中深深泛起一股无力之感,下定决心道,“这丫头是该好好学学规矩了。只盼着,太皇太后的人确实还能将她教好!”

姬华琬一路横冲直撞,回到了寝殿凤阳阁,尚心中郁气,坐在次间锦绣罗汉床上,望见一旁朱漆螺钿茶几上的牙盘上摆放着的花折鹅糕,顿时发作道,“你们怎么当差的?不知道我不喜欢用花折鹅糕么?竟将这糕点奉上来?”

大宫人瑶台道,“今儿去御膳房取糕点的宫人是新来的,大约仙织没有交待清楚公主的口味,才错将这花折鹅糕奉了回来。奴婢这就让人撤下去。”

仙织招了小宫人问了几句,方进殿笑道,“公主,您可真是误会奴婢了。若是平常的花折鹅糕,奴婢等自然不会奉上来招您的眼。但今天的花折鹅糕可不一般,听说是詹厨王亲手做的。”她捧起牙盘中的一块花折鹅糕,送到姬华琬面前,“公主,你真的不尝一点么?”

“詹川?”姬华琬微微愕然,詹川是周宫御厨,十六岁入宫,早年以一道名菜“应山滑肉”博得先帝的喜欢,手艺出众,又善于融会贯通,在御膳房浸淫了三十年,手艺突飞猛进,被奉为“无冕厨王”,如今除了给太皇太后和圣人做膳食,早已经不再动手。能劳动他亲手做这种小糕点,多半是圣人亲口吩咐的。

姬华琬的面色变幻,接过仙织递上来的花折鹅糕,递入口中,长眉微微蹙了蹙,只觉得糕点质地松脆,口感鲜香不已, “这詹厨王的手艺果然不错,连花折鹅糕这样的东西也能做出这般的口感。”

她又尝了一块鹅糕,重新坐在锦绣罗汉床上,“对了,姓顾的那儿可有什么事情?”

瑶台走上前,恭敬禀道,“今儿傍晚的时候,甘露殿的梁七变奉旨去於飞阁赏了顾娘子一些东西。”

姬华琬恼道,“她是你哪门子娘子?我竟不知,我宫里的人,倒要敬着那个野丫头了。”

“公主说的是,”仙织笑盈盈的接口,“奴婢心中也并不大看重那顾家丫头,只是,那顾家丫头毕竟得太皇太后看重,奴婢怕在外头失了口,给公主惹了麻烦。”

“你倒是个懂事的。”姬华琬淡淡笑道,矜持问道,“阿顾得了些什么赏么?”

“听说是一碟花折鹅糕,二十匹珠光锦。”仙织道。

姬华琬一怔,顿时便觉得手中花折鹅糕味道黏腻苦涩起来,忽的伸出手来,狠狠拂落螺钿茶几上的牙盘,怒道,“什么破烂玩意儿,难吃死了,以后我的凤阳阁再也不准进这种糕点。”

牙盘落在地上,摔的粉碎,花折鹅糕碎的一滴都是。小宫人连忙入内将地上的瓷片糕屑收了下去。姬华琬倒在罗汉榻靠背上,伏在一旁扶手上,气的胸脯微喘,泪光点点,“那个野丫头有什么好?皇兄竟然这般看重她。”

姬华琬一直是自信自己是圣人姬泽最疼爱的妹妹的,可是姬泽这一次命詹川做了糕点,没有赏赐给旁人,只独独赏了顾令月。这一刻,姬华琬是真的伤心了。

仙织上前一步,柔声劝道,“公主您想多了。那顾家丫头不过是个没阿爷的孩子,公主可是圣人的亲妹子。她今儿虽得了些许赏赐,但圣人赏公主的次数和名贵宝物可比那劳什子花折鹅糕强多了。她如何能与公主比?”

姬华琬转头拭泪道,“你不知道,我虽千万般都比她强,但有一项却是实在比不过的,那姓顾的的书法竟是皇兄亲自教的,单凭这一项,就不能不得皇兄看重。”声音中微微灰心颓丧。

仙织愕然,没有想到那顾家女竟还有这般圣眷,倒真真出乎意料。她眼珠儿转了转,笑道,“就算如此,那顾家丫头能够比的上公主?当初公主的字可是先帝亲手启蒙的,圣人和公主感情虽好,但圣人就算想教你,难道还能和先帝去争么?若是公主因为这点子小事便恼了圣人,那可才是真真伤了圣人的一片爱护之情了。至于那顾家丫头,”她哼了一声,

“圣人不过是因为那顾家丫头得太皇太后喜欢,才投太皇太后所好,对那顾家丫头好一些罢了。那顾家丫头论才华、论美貌,哪一项比的上公主您,圣人又才和她相见多久,何尝有什么真正情分?”

她语意殷殷,渐渐听入了姬华琬的耳朵。姬华琬拭了泪,眸子恢复了神采,起身道,“仙织你说的对。”

“圣人对她有些好颜色,不过是因为她得了皇祖母的喜欢罢了。没关系,”她抿嘴淡淡笑道,“反正皇祖母宠着顾丫头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奴婢瞧着公主是有好主意了,”仙织闻弦音而知雅意,闪了闪眼睛,恭维道,“不知公主有何打算?”

姬华琬抬起头来,眼珠儿转了一转,容颜在殿中的烛火照耀下分外明艳,“算算日子,玉真姑姑应当要回长安了吧?”

“玉真大长公主赴华山道观为先帝祈福一年,算起来的确到日子了。”瑶台道,“想来近些日子就要回长安了。”

雪奴迈着优雅的步子步入了凤阳阁。前些日子毬场亭之事后,八公主得到了太皇太后勒令,管教好雪奴,若这只大食猫日后再在宫中惹出什么事情,便一并打杀再无辜惜。姬华琬害怕雪奴丢了性命,着实下了功夫管束雪奴的性子。这些日子雪奴已经是收敛了很多,不复当日太极宫中张扬。此时悄无声息的进了阁,蹿入姬华琬怀中。

姬华琬抱起雪奴,伸出手顺了顺雪奴背后光华亮顺的毛发。狡黠一笑,“我这位玉真姑姑,可和丹阳姑姑不一样。她爱憎分明,性如烈火。她和父皇感情很好,自愿为父皇祈福一年,为此连父皇的周年祭都没有来得及赶回参加。皇祖母疼宠她,可远甚丹阳姑姑。你们说,”她抿嘴笑道,“若是我的这位十姑姑恼了那个姓顾的丫头,最后会怎么样?”

瑶台笑着道,“那还用说么?玉真大长公主可是尊贵的嫡公主,顾娘子如何能和玉真公主相比?”

雪奴正伏在姬华琬怀中,惬意的眯着眼睛,受姬华琬手中力道一重,“喵——”的叫唤一声,抬起头来,睁开一双海蓝色的眼睛,慵懒而又神秘。

姬华琬抱着它笑着道,“我倒要看看,对皇祖母来说,一个受过委屈、且立过大功的嫡亲小女儿,和一个刚刚接回来一年的小小外孙女,她到底更向着谁?”

作者有话要说:李肇《唐国史补》:酒则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桃,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京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载17种酒,14种产于唐土,另外3个外来饮品。

么么哒!加更到。。。。。。

明天介绍玉真公主出场!这位公主,可是休驸马,养面首,开文会样样都来一手的!也许,她这样的,才是盛唐式最正统的公主吧!

再次祝大家中秋月圆人团圆。。。。也希望大家日后多多支持这本书吧!

十一:逢侬多欲擿(之玉真)

这一日,阿顾从寝阁起来,换了一件双盘领樱草色木槿绣花窄袖对襟衫,一条明珠碧缬裙,外面系了海棠红火蚕披风,往永安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刚刚到了殿外,便听得殿中传来太皇太后欢喜爽朗的笑声。

她笑着进了殿,问道,“皇祖母今儿这么高兴,可是有什么好事情?”给太皇太后请了安,在公主身边坐了下来。公主面上也有着明显的喜意,扬了扬手中书信,笑着道,“留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小姨要回长安了。”

“小姨?”阿顾一怔,问道,“是玉真小姨么?”

“是啊!”公主想起久未见面的胞妹玉真公主姬明瑛,亦是笑容满面,“我和你玉真小姨是同胞姐妹,自幼感情极好,她回来若见了你,一定会喜欢你的。”

玉真大长公主姬明瑛也是大周的一个传奇人物,声名几乎不亚于艳名播于天下的唐贵妃。

她是太皇太后的小女儿,在仁宗皇帝的公主中是最幼的一个,排行第十三。不同于胞姐丹阳公主的温柔娴淑,她自幼性情坚毅,爱恨分明,及笄后受封玉真公主,先帝为她择的驸马是昭国公聂家嫡长子聂弘。聂弘字光洵,人如其名,面貌昳美,在勋贵之中素有美男子之称。这门婚事,当时结缔的时候也是人人欣羡。却不料,最后竟落得个惨淡结局。玉真公主破门休夫离聂门而去,别府而居,聂弘郁郁而终,玉真公主经过了这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对嫁人没了兴致,只在自己的公主府中常常举办宴会,邀请长安权贵,交游广阔,是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名重人物。

阿顾抿嘴矜持的笑了笑,“我也很想见玉真小姨呢!”复又疑惑道,“说起来,我回宫这么久,怎么从没见过玉真小姨?她去什么地方了?”

“还不是她任性,”太皇太后敲着手中的凤头拐杖,高声抱怨道,“好好的女孩子,不想着嫁人,竟然对修道有兴趣。前些年熬着我,出家做了女道。你皇舅舅去世之后,她偏偏要说去华山道宫为亡兄祈福一年,大周有那么多和尚道士,祈福哪里需要用到她堂堂一个公主?偏她从小性子就犟。径自就走了,连跟我打个招呼都没有。”

永安宫中静静的,侍女们低头抿唇而笑。太皇太后如今这话听着虽不太好,但眸子里对于这个幺女归来的喜悦却是实实在在的。若真有人因为这就以为太皇太后恼了玉真公主,可就大错特错了。“母后如今只是这么说罢,”公主难得俏皮的说了一句,“等到明儿小妹进宫了,定是心肝宝贝的揉搓一顿,一句重话也舍不得说。”

太皇太后睨了公主一眼,叹道,“你也是个不省心的东西,这辈子,你们两就是我的孽债啊!”

冬日的阳光在於飞阁的梁枋间流连,微翘的琉璃瓦反耀出亮眼光芒。金莺从打起的帘子中出来,看见匆匆从廊下走过的小侍女,唤了一声,“绡儿。”

绡儿身子僵了僵,顿了一会儿,方提着一只藤提梁画花草食盒来到碧桐面前,屈膝有礼道,“金莺姐姐。”

金莺看了一眼天色,奇怪问道,“我记得你早就出去了,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绡儿低垂的面上闪过一丝惊惶神色,提着食盒的手微微一抖,很快就隐去了,不自然的笑道,“奴婢去御膳房取糕点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八公主的人,…没法子,这才耽搁了一阵子。”

八公主姬华琬性情跋扈,见着阿顾最是爱难为。於飞阁中的丫头都是明白不过的。“又是八公主,”绫儿义愤填膺道,“八公主怎么总为难我们娘子呀?”

“噤声。”金莺连忙斥道,板了脸道,“在宫中当谨言慎行。娘子性情和善,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就更应该低调些,这话说了没什么用处,若是被旁人听去了,反而给娘子添了麻烦。”

“金莺姐姐,”绫儿怏怏道,“我以后再也不会乱说了。”

金莺这才抹开了脸,转身朝绡儿和声道,“若是这样,倒也怪不得你,这样吧,糕点我替你装盘端进去,你今儿个受惊了,先回屋歇一歇,下晌再进殿伺候。”

绡儿低头道,“多谢碧桐姐姐。”将食盒递给了金莺,自己转身回了房。

回到於飞阁,阿顾便召来了陶姑姑,道,“姑姑。今儿个在永安宫,说起我的小姨、玉真公主要回来了。玉真公主是我的嫡亲小姨,日后自然是要亲近的,姑姑给我说说玉真公主的事情吧!”

陶姑姑笑着道,“娘子便是不问,老奴也是要和娘子细细说说的。”

玉真公主的事迹便算是放在民风开放的大周,也算得是一个传奇。

“玉真大长公主乃是仁宗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小女儿。及笄后封号玉真,先帝将她许的聂家也是勋贵人家,聂老国公靠着军功封了国公。驸马聂弘更是长安人人称颂的美男子。就说公主下降聂门,新婚之夜,夫妇二人独处,聂弘对公主道,‘吾闻汝姐丹阳主贤良淑德,以子媳事舅姑,且主动为夫纳妾,愿主效其德。’”

“玉真公主轩然复道,‘吾姐妇德兰馨,却换不得韩国公真心相待,可见此德特也无用!若当日吾姐以公主君臣礼待之,顾鸣那厮安敢欺辱吾姐?姬家贵主要此德何如?弗能也!’”

夫妇二人后来虽然入了洞房,但这门众人欣羡的婚事,到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一些不和谐的预示。

驸马聂弘身边有一位宠婢,唤作容儿,自幼伺候驸马长大,聂弘怜惜此女,瞒着公主私下与之通情。公主尚未育子,这容儿便怀了孕,生下了一个儿子。聂弘怕玉真公主容不下这个孩子,便将这个孩子私下养在了长安郊外的聂家庄子上。容儿眼见得自己得不到名分,儿子也不能认祖归宗,渐渐着急了起来。她听闻了韩国公府旧事,度量着自己真闹出来也不至于殒命,干脆恶向胆边生,偷偷的用一根簪子在孩子脚背上弄出血痕,抱着孩子向聂弘哭诉,嫁祸玉真公主伤害庶子。聂弘听信了容儿谗言,冲进了公主府怒气冲冲的叱责玉真公主,“稚子无辜,汝竟伤此稚子!”

玉真公主立于庭中,神色漠然听完了驸马的责言,问道,“驸马言毕否?”

聂弘瞧着玉真公主模样,愈发怒气爆发,口不择言摞下话来,“汝蛇蝎心肠,竟不能容一黄口小儿乎?吾聂氏一门容不下你这样的毒妇。”

玉真公主神情凛然,冷笑道,“姬家贵主,不屑为此事!”旋即高声呼喝公主府丞蒙毅投了帖子往大理寺,请大理寺卿安正查究真相。安正费了不过小半日功夫,便查出事情真相,指出那个庶子足上的伤竟是那贱婢容儿亲手所为。那聂弘犹自不信,然而人证物证俱确凿,这才信了,愧然不已,被家中长辈压着向玉真公主请罪。进了公主府,玉真公主身着全副长公主朝服,坐于庭中,冷笑道,“吾坐于家中,汝以此恶毒事诬陷于我。吾若不作为些事,岂非令汝凭白诬陷?”命人夺了那名庶子,用簪子挑断了庶子脚筋,贯于廷下,仗剑破聂门而出。

消息在长安城中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周民风开放,自应天女帝之后,女子更是抬头挺胸,但纵然如此,也少有如玉真公主这般激烈决绝的!当时事情传出来之后,在长安城中引发轩然大波。也有人说聂弘宠妾灭妻,对皇家有大不敬之罪;但更多的人说玉真公主品性乖张,皇家当予以惩罚。朝堂之上,有御史参玉真公主不贤,伤残庶子,本子摞在甘露殿御案上,足足摞了一人高。先帝却一力维护玉真公主,最终玉真公主受一星半点儿责罚。”

“我这位十三姨倒真的是女中丈夫,”阿顾听的翘舌难下,问道,“那后来怎么样呢?”

“后来啊,”陶姑姑撇嘴一笑,“那贱婢容儿被聂家人乱棍打死。昔日光鲜热闹的聂府没了公主,爵位被剥,渐渐没落下去,曾经貌若潘安的驸马聂弘早早病逝,留下的那个残了一条腿的庶子聂密,在长安默默无闻的活着。玉真公主却依然肆意张扬的在长安城中度日。公主喜诗弄文,破出聂门之后,常在公主府和自家的园子里举办宴会,长安高官名流为求赴宴,不惜一掷千金。玉真公主府终年人客络绎不绝。每逢科举之年,有才士子们希望投卷玉真公主府上,得玉真公主在天子面前一句美言,便能金榜题名,光耀祖宗。直到年前玉真公主自请入道观为神宗皇帝祈福,才好了一些。”

阿顾想着玉真公主的风采,目露神往之色,“我倒是真想见见我这位小姨了!”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邛崃卓府初见之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弹奏这首《凤求凰》,情感热烈,世人都欣赏《凤求凰》的浪漫情意,我却独欣赏卓文君后来所写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倘若人间所有事情都能如这首诗所吟咏一般,瞧着不喜欢了便能干净利落的决绝了去,大约世事要干净很多!”

阿顾若有所思,问太妃道,“师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既有凤求凰的千古佳话,却又为何生出纳茂陵女为妾的心思?”

江太妃淡笑答道,“世间男儿都重美色,司马相如也是如此,只是他从前不过是一个穷书生,自己还要依靠卓文君娘家资助生活,自然不敢起纳妾的心思。后来他受了汉武帝赏识,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认为自己发达了,也就想着茂陵女的女色了。”

所谓凤求凰,不过如此!

可阿顾依然有些失望,问道,“难道这世上便没有一个愿意珍重女子,从一而终的男子么?”神色殷殷。

江太妃怔了怔,顿了一会儿,道,“纵然如先帝,说是独宠唐贵妃,但太极宫中依然有燕王和十公主的存在。这世上也许有这样的男人吧,但谁又知道呢?”

阿顾沉静了片刻,忽的问道,“太嫔,你说人欲何以自立?”

“嗯?”

阿顾的声音十分冷静,“司马相如昔日依附卓家度日的时候,便不敢另纳宠;后来他自认做官了,便有资格置妾了。但卓文君当初随着司马相如私奔,便是追求‘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理想,为此也算是倾尽全力支持司马相如,到头来司马相如刚刚有出头之意,便想着另纳新欢。仅仅因为身处位置的不同,想法便天差地别。我自认回宫之后,并无开罪旁人。却因些许宠爱,而令旁人不喜。太嫔,究竟是我以臣女的身份,得的恩宠太过了,还是那个旁人太过偏狭?”

江太妃深深的看了阿顾一眼,道,“阿顾,你自己觉得呢?”

阿顾苦笑,“太嫔,你知道的,我自幼随着养父家在湖州度日,并没有经过太多事情。我自觉自己并无本分错处,但八公主气势咄咄逼人,竟让我有些始怀疑也许也有些做的不当的地方。”

“你既然会这么觉得?”太妃微微讶然。

“这些年唐贵妃独得先帝宠爱,这太极宫中有多少妃嫔心怀怨愤,若个个都如此想不开,早就活不下去了。说起来,这些日子你虽得了些许恩赐,但和八公主这些年的恩宠比起来,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再说太皇太后做事讲究公平,六公主和十公主可有什么怨言?只有八公主不满,可见得八公主是被先帝和唐贵妃宠坏了,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容忍她人的苦处。你也当引以为戒,日后莫要如八公主,让人觉得小家子气!”

“是。”阿顾应道,微微咬着薄艳红唇,犹疑问道,“那我该如何应对才是好?”

太妃瞧着面前虚心的女徒,“这太极宫是天底下最复杂的地方,为人处世,平常的时候当学着欣赏他人的好处,将心放宽一点;但若真的有人冒犯了你的安危、尊严甚至立身之本,亦当勇于反戈相击。她虽是金枝玉叶,你也非林间尘土。有些尊荣该是你的,便完全不必让。须知这世上恶人从来是得势不饶人。你今日让了一步、两步,它日若她继续步步紧逼,你又能让到哪里去?除非如我当年自请退居东都一般,连自己的底子都让掉了,才有可能让她暂时满意。便算如此,来日算起账来,她还可能再踩你一脚。还不如干脆反击一次,让她知道痛了,日后知道你的厉害,从此不敢再轻易招惹你。”

阿顾听的精神一震,又问道,“那我该如何反击才是?”

江太嫔蛾眉一扬,“这便是你的事了!”

阿顾垂眉想了想,应道,“谨受教!”又道,“师傅,今儿是我小姨玉真公主回宫的日子。我想一会儿早些回去,也好到仙居殿去见我小姨。”

江太嫔的手一顿,怔了片刻,方道,“原来玉真公主要回来了!她也是个一个妙人,多年前,我曾经答应给她一曲《梅花三弄》古谱,后来走的急,便错过了。”她起身,回到书架上取了,递到阿顾手中,“如今既然她回了长安,待你见了她,就帮我转交吧。”

阿顾笑道,“敢不从命!”将曲谱置在手边案上。

阿顾从鹤羽殿告辞,领着绣春和绢儿、罗儿回来,绣春从於飞阁中迎着出来,急急道,“娘子,公主吩咐人过来传话,命娘子回来了便快些去永安宫。”

阿顾点了点头,吩咐道,“知道了。叫陶姑姑过来一趟。”

绡儿盈盈笑道,“陶姑姑个儿早上告假了,说是从前一起进宫的姐妹出了事,要厾看看。”

阿顾怔了怔,点了点头,道,“知道了。”

她在梳妆台前坐下,绣春伺候着她换上白吴绫交领绣点点梅花对襟衫,细褶郁金香长裙。对着六神铜镜为阿顾绾了一个倭堕髻,又从梳妆台上的妆奁中取了一支黄金蝴蝶簪,插在阿顾发髻上。最后在阿顾面上扑了粉,抹上了香泽。

“打扮好了,娘子,咱们快些过去永安宫吧!”

阿顾点了点头,坐到轮舆上,行到了阁门前,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扬声问道,“金莺姐姐人呢?”

“宋尚宫处出了事,金莺姐姐去了宋尚宫那儿。”罗儿禀道,“娘子有什么事吩咐我们办吧?”

阿顾蹙起眉头,“我把师傅给我的琴谱落在鹤羽殿了,本是想让金莺跑一趟取回来的,如今她既不在,少不得我自己走一趟了。”

“娘子,”绡儿忙劝道,“这时候玉真公主说不定已经进宫了!玉真公主是您的长辈,好容易才回长安,今天是您第一次见她,还是早些过去吧,至于太妃那儿的琴谱,您不如等回来再取,或者遣个小宫人去取就是了。”

“那可不成。”阿顾摇头道,“这琴谱是前朝古物,珍贵异常,遣人取太不珍重,且它是师傅托我转交给玉真公主的,必得现在去的。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蹙眉看了看殿外,“好在离宴席开始还有一阵子,也耽搁不了多少工夫。”

绫儿、绡儿二婢伺候着阿顾到鹤羽殿,在殿外阶下等了一会儿,便见着阿顾出来,手中握着一册琴谱,忙迎上去道,“娘子。”

阿顾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快去永安宫吧!”

“是。”

到永安宫的时候,天已将近正午,银果迎上来,唤道,“顾娘子。”接手阿顾的轮舆,推着入殿,低声道,“娘子,玉真公主已经是到了!”

阿顾微微垂眸,笑道,“知道了,多谢银果姐姐。”

来到西次殿的帘下,便听见太皇太后一阵欢畅的笑声,殿中一片欢快热闹。

一个少年宫人站在殿中间,向着上首的太皇太后和公主叙述着玉真公主这一年来在华山上的日子,“…咱们公主在华山顶上道观中清修祈福,那一日,一个名叫向昊的书生前来道观投宿,投了一首古风。是这么写着的: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太皇太后吟了一遍这首诗,赞道,“意象万千,瑰丽清新,这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呐!”

那宫人闻言唇边逸出一副不屑的笑容,道,“这首诗是好诗,可惜这作诗的人,却不是那向公主献诗的向昊!”向着上首太皇太后和两位公主团团拱了拱手,“咱们公主素爱诗文,闻了这首诗,十分惊喜,将那向昊亲自延请入观中,一番招待交往,却发现这狂生是冒名取了他人的诗,顿时大怒,将这冒名顶替的狂生一顿责打,丢出了华山观。”

“哦?”众人听的大奇。“可见得公主是个促狭的,”梅姑姑笑着问道,“银缕丫头,那公主是如何发现那个狂生的错处的呢?”

银缕屈膝抿嘴一笑,“各位请听奴婢道来,咱们公主一开始当真以为这首诗是那向昊写的,公主素来爱好诗文,在华山之上陡然得遇这么一个诗才,岂不是欣然若喜的。竟亲自将那向昊延请入观。只是在席上交谈之间,公主睿智,发现那向昊谈吐一般,着实不像能写出这样清奇诗句的人。公主便犯了疑心,问道,‘先生既然拜见了卫仙人,不知可曾问道,那云母味道是甜是咸?’可笑那向昊不知公主所问何意,瞧着公主,糊里糊涂答道,‘公主这话问的好生奇怪,云母这东西怎么可以吃呢?吃了怕是要死人的!”公主勃然大怒,道,‘连中山卫叔卿服云母得仙的典故都不知道的书生,怎么能写出“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的诗句来?定是得了旁人诗句假冒为自己的。’,命人叉了那厮押去府衙。

刺史得了公主的意思,一顿棒子打下去,那狂生挨不住,招了出来,原来他前些日子游历华山,登上莲花峰的时候远远见了一个青衣青年吟出这首诗,一听之下大感玄妙。待到回过神来,那做诗的青年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他想着索性那原作诗人已经走远了,便假冒这首诗来投公主,希得骗去公主财物。公主发话说这向昊无德无行,让官府革了他的乡贡功名。”

众人听了银缕惟妙惟肖讲述的故事,都欢声大笑起来。太皇太后道,殿中传来一声欢笑,“这等无德文人,日后做官也是误了治地百姓罢了,革除了功名,也算是件好事!”

阿顾从宫人打起的帘子下进殿,先睃了一圈殿中,见那先前讲述故事的丫头站在殿中,大约十□□岁年纪,外貌柔美,看着精明干练。丹阳公主奉着太皇太后在上首笑着听着,六公主姬玄池陪坐在炕下的月牙凳上,在太皇太后的另一边,一个宫装丽人枕着青色隐囊倚坐在炕上,大约二十余岁年纪,一身绛色衣裳华丽非凡,容色殊丽,想来便是自己的十三皇姨——闻名已久的玉真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