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乔治大神术师分析过哈梯王国的形势,确实面临着王位之争,尤其是一位王子领大军在外,另一位王子却在王都监国,一旦国王死了又没有正式指定继承人,发生这种内乱的可能性非常大。梅丹佐是现学现卖,当众把这种预测说了出来。

歌烈等大臣都不敢说话了,尽管两位王子的继位问题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所有人只会在私下谈论,否则传出去都是意想不到的麻烦。

能开口的只有国王本人,路西尔莫名露出疲倦之色,缓缓道:“其实拉西斯二世也有同样的麻烦,他如果死在远征途中,埃居帝国也将有王位之争,恐怕也要内乱一阵子。”

阿蒙微笑道:“是这样的,但陛下还是先考虑自己吧,您是一位尊贵的国王,没必要给我陪葬。”

国王终于抬头问道:“诸位大人,如果埃居答应我们所有的条件,哈梯王国不战而胜,他们又会提出什么条件呢?”

歌烈与朱古利对望一眼答道:“那要问法老与他身边的大臣们,阿蒙军团长恐怕做不了主。”

阿蒙想了想说道:“我有个建议,两国之间签订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具体是什么内容可以商谈,并在各自的神灵面前起誓。以拉西斯二世的脾气可能还抱有幻想,我派使者将消息送去,如果没有回复的话,或许还有一战才能坐下来好好谈。”

路西尔问道:“宰相大人,战场指挥官歌烈大人,你们同意吗?”

歌烈长叹一声:“那就让阿蒙派使者去试试…但你能派谁去呢?”

阿蒙笑着一指梅丹佐:“我身边只有这名亲卫队长,先派他去安-拉军团通知这里的消息,再赶往法老大营说明情况。恐怕还需要你们派人护送,走的是越快越好。”

歌烈想了想:“我建议由西莉娅操控飞梭,阿鲁卡随行保护,带着国王的命令护送这位勇士以最快的速度出发。”

路西尔点头道:“很好,我这就下令,等候埃居法老的回复。”

梅丹佐走上了有生以来荣耀的顶点,乘坐飞梭在哈梯国王的随行大神术师与大武士的护送下,返回了安-拉军团的大营。当士兵们得知哈梯国王已被阿蒙生擒的消息之后,欢呼声响彻云霄。

再从这里出发赶往法老大营时,主神官乔治也操控另一支飞梭跟随,在空间法器里尽量带了一批给养物资,虽然对于大军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也聊胜于无,他必须趁此机会向法老解释为何没有按命令立刻拔营东进。

因为安-拉军团正在与南纳尔军团激战,而沙漠里的哈梯主力已经布好了防线,所以军团长阿蒙才会孤身冒奇险建立奇功,挟持了哈梯国王,逼迫哈梯大军主动谈判。

拉西斯二世得到梅丹佐送来的消息,首先是一阵狂喜,重赏了这位送信的使者与一道前来的乔治,接着又有所不满,反问梅丹佐——阿蒙为什么不逼迫哈梯国王投降?

不用梅丹佐多解释什么,法老身边的大臣们都劝说陛下不能这么想。哈梯大军占尽优势,不可能因为一个国王而放弃整个王国的国运,假如路西尔宁死不屈,阿蒙也没有任何办法。更何况大军在外,一位受挟持的国王所下的命令,能不能被执行还有很大的疑问。

拉西斯二世多少还有点不甘心啊,已经把对方的国王捉住了,仍要答应对方提出的苛刻条件,怎么能服气呢?他让梅丹佐回去复命,同意撤军,但哈梯仍然要臣属于埃居帝国,两国之间不再交战,恢复成战前的关系。

路西尔与歌烈等人当然不能答应这样的条件,阿蒙又派梅丹佐回来传信,转达了哈梯方面的态度,所提出的三个条件不可以更改,要谈就谈其他的事情。真是法老一张嘴、梅丹佐跑断腿,几天之内来回好几趟,幸亏有大神术师驾驭飞梭代步,否则非累死他不可,英雄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法老之所以犹豫不决,因为他还对大军的处境抱有幻想,希望海岬城邦方向的援军尽快赶来。就在梅丹佐飞来飞去的同时,沙漠中又爆发了一场战争,海岬城邦紧急赶来的增援军团被击溃,无法越过哈梯大军的防线与法老汇合。埃居大军即将面临水尽粮绝的处境,就连作战的箭矢也所剩不多了。

法老终于决定低头了,与此同时,有另外几件事也引起了哈梯的担忧,决定尽快和谈。

根据密报,巴伦王国正在乌鲁克城邦集结军队,吉尔伽美什所率领的乌鲁克军团好像有动作,却不知针对什么目标。巴伦是一个城邦联合王国,所有的军团都是以城邦的名字命名,其中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所率领的乌鲁克军团是最强大的。

另一方面,埃居国内也集结了两支军团,其中盖勃军团已经在开赴海岬城邦的路上,而另一支奥斯里斯军团是海军,已经出现在罗尼河入海口处。虽然这两支军团赶不及救援法老大军,但若投入战斗,哈梯也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盖勃与奥西里斯军团原本是分别防御帝国北疆与南部沿海的主力,这次留下了一半兵力驻守原地,再从各城邦守备军中补充了另一半兵力,重新形成整编军团开拔。这与阿蒙在沙盘中下的棋有点区别,埃居的后续大军摆出的态势是海陆并进。

还有一则消息是最令哈梯国王担忧的,有谣言已经传到了哈梯王都。据说路西尔国王在阵前遇刺,歌烈密谋拥立亚设王子继位,并将挟大胜之威返回王都。偏偏路西尔被阿蒙挟持,没法在大军面前公开露面辟谣,暂时也不可能返回王都稳定局面。艾尼斯王子也在安排应对之策,哈梯政局充满变数。

双方有各自的难处,都没法再拖下去,梅丹佐往返七、八趟之后,终于决定和谈。埃居方面提了个条件,让安-拉军团带着辎重补给与法老大军汇合,哈梯军队沿途不得阻拦。歌烈答应了,同时命南纳尔军团也东进与大军汇合。

于是两国之间出现了一场奇异的行军,安-拉军团精锐开道、重兵护送着后勤队伍穿过沙漠东进。在他们的北方不远,沙漠与草原的边缘,南纳尔军团也是齐头并进,互相之间盯得死死的。

主神官乔治已经回来了,和后面的辎重队伍走在一起,但军团长阿蒙却不在,率领亲卫开道的是约翰将军。两支军团的前头部队在行军中碰过几次面,虽然没有交战但是嘴仗没少打。对方的军团长奥雷贝恩讽刺约翰等人只会躲在后方让长官去冒险,作战不利却搞绑架挟持的卑鄙勾当。

约翰则毫不客气的回答:“又不是没斗过,谁胜谁败自己心里清楚!不服气的话,咱们谁也别依靠后援,就在沙漠里摆开战阵来一场,我们可不怕你们!”这些当然是赌气的话,但这两个军团真的来一场的话,如今的安-拉军团确实丝毫不畏对方。

国王在重重禁卫的护送下,走在南纳尔军团以北,他还有两个贴身“保镖”。国王坐在马车上,梅丹佐站的笔直,手持短刃就在他身后。这辆车上没有别的卫士,架车的御手竟是阿蒙。

大神术师西莉娅没有坐车,骑马在一旁跟随,她劝阿蒙道:“军团长大人,您何必亲自做车夫呢?”

阿蒙笑着答道:“我曾亲眼见到大陆第一武士恩启都为吉尔伽美什驾车,今天我为国王陛下驾车又有什么不可以?是我挟持了国王,也是我提议和谈,当然有责任亲自将国王送到谈判的会场。”

西莉娅提醒道:“你可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阿蒙:“您是说决斗吗?未免太心急了吧,我还要指挥我的军团撤回埃居,等一切安定之后,我会派使者来找你,专门约定那场决斗的时间与地点,绝不食言。”

和谈的会场已经准备好,就在沙漠中支起了两顶大帐,门对门相隔二十尺远。桌子和座位都放在大帐门外,大家面对面谈判,而军队都退到远方。为了以防万一,两边的大神术师们在大帐中各布置了一座防御效果极为强大的神术阵。

神术阵的交界边缘就在空地中央,突破这个边界,任何异动都会遭到强大的力量攻击。

埃居这边有伊西丝军团的军团长龙腾、主神官沃尔德、前阵指挥官龙影,荷鲁斯军团的主神官李奎德、前阵指挥官范-布雷兹,安-拉军团的主神官乔治、前阵指挥官约翰,再加上法老身边的重要护卫总共有十几人。

拉西斯二世坐在正中间,除了法老本人与约翰之外,其余的人一律都是大神术师或者大武士。各军团的军团长与大神术师们有座位,其余的武士们都佩剑站立,前排还空了一张座位。

第四卷:诸神之战 第120章 双方的胜利

哈梯那边也有十几个人,亚设王子、歌烈、朱古利、瞻别、华莱特、奥雷贝恩、阿菲、阿鲁卡等人也先到了,除了亚设王子与朱古利之外也一律都是大神术师或者大武士,但正中间的座位却空着,旁边还空着一张座位。

盛装重铠的约翰此刻心中感慨万分,想当初远放何烈山的时候,万万想不到今天会站在这里!正在这么想着,他突然发现所有的人都扭头看着一个方向,就连法老都情不自禁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全场再没有坐着的人。

远处的沙丘上缓缓驶来了一辆马车,车中坐着头戴金冠的路西尔国王,梅丹佐已经收起了短刃,挺胸按剑威风凛凛的侍立在国王的身侧。驾车的是一位面带微笑的年轻人,腰悬一把朴素的短刀,穿着军团长的礼服却没有披铠甲,正是生擒哈梯国王的传奇英雄阿蒙。

一位娇美的女子手持法杖骑着一匹白马跟随一旁,风吹开了她的斗篷,秀发在阳光下飘飞,白皙的脸庞十分秀美,神情却很严肃,正是国王的随行大神术师西莉娅。

阿蒙离得很远就停下了马车,亲手扶国王走了下来。梅丹佐也完成了自己的“护卫使命”,先向哈梯国王鞠了一躬,转身穿过神术阵走到了埃居大帐这边,冲法老行礼之后,按剑走到一旁站在了约翰的身边,就在那张空着的座位后面。在场所有人当中,梅丹佐的军衔是最低的甚至没有正式的爵位,他仅是阿蒙的亲卫队长而已,却是最近一段时间露脸最多的人。

阿蒙与西莉娅一左一右护送路西尔来到哈梯大帐前,这边所有人都向着国王行礼。国王点了点头转身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气度十分威严,似是终于找回了感觉。

阿蒙不笑了,神情庄重手按腰间的刀柄,单膝点地在国王面前行礼道:“国王陛下,我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而去拜访您,多谢您这么多天的保护,也请您原谅我的冒犯与失礼!”

路西尔露出了笑容,一摆手道:“我钦佩你的勇气,你是真正的勇士,我认为大陆第一勇士的称号应该给予你而不是恩启都。两国之间能够坐下来和谈,也是你的功劳,就凭这一点,足以原谅你的任何过失。军团长大人,请你回去复命吧。”

朱古利宰相走了过来,递给阿蒙一块铸着刀书的银板,上面写的便是哈梯王国提出的和谈条件。银板左上角还有一个浮雕的徽记,像风中的三叶草又像一株参天大树或射向天空的光芒,那是神灵恩里尔的象征图腾。

阿蒙接过这块银板起身走向埃居的大帐,穿过两座神术阵的交界边缘,来到法老面前跪下行礼,将银板举过头顶道:“伟大的法老陛下,安-拉军团的军团长向您复命,哈梯王国提出了和谈的请求,请您过目。”

法老一摆手:“阿蒙,我不认识这种文字,请你翻译一下。”

他真不认识还是假不认识,只有天知道,阿蒙跪在那里将银板上的内容翻译了一遍。刀书通常写在泥板上,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哈梯王国特意准备了铸在银板上的文书,上面有恩里尔的徽记,表示已经在神灵面前起誓。

阿蒙念完了之后,有人接过了银板,法老这才低头笑道:“阿蒙军团长,我尊敬的大武士,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与高贵无私的品行,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你本人,没想到你竟会如此年轻!这一次你率领安-拉军团立下了前所未有的功勋,回到埃居之后,尽管提出你想要的赏赐。先坐下吧,我的勇士。”

阿蒙来到那张空着的座位上坐下,他的使命终于完成,在整个和谈的过程中再没有说一句话,显得相当的低调。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法老和国王的,歌烈、朱古利、瞻别、李奎德、沃尔德、布雷兹等人也参与了商讨。

真正的和约自然不会就是那么三个条件,令阿蒙微感惊讶的是,法老与国王竟然越谈越轻松,到后来气氛颇有谈笑生风的味道。最后取出了两块金板,由歌烈与李奎德当众施法在上面铭刻了天枢大陆有史以来第一份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和平条约。

每块金板上都分别铭刻了草书与刀书,正面书写的是神文,背面书写的是世俗文字,除了恩里尔的徽记之外,草书的左上方还有一支鹰的浮雕,那是荷鲁斯的徽记。这份和约的大体内容如下——

一、两国之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谁也不可以派兵攻打对方的城邦。

二、在遭受第三方的攻击时,两国之间应该互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抵抗共同的敌人。

三、划定疆界范围,叙亚沙漠以及都克平原是缓冲地带,两国的探险者都可以进入,并向各自的城邦以及国家缴纳赋税。

四、两国承诺互相将逃亡者交还原主。

和约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上四条,哈梯原先提出的三个条件正式写下来的只有第一条,至于另外两条,脱离臣属国地位以及拆除境内的荷鲁斯神殿,和约的正式条文上没有写出来。因为没必要去写,只要签了这份和约,哈梯脱离臣属国地位已不言而喻,至于回去之后拆不拆荷鲁斯神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何必写在金板上触怒神灵呢。

和约中还提到两国将共同抵御外敌,显然是针对亚述与巴伦,假如这两国左右夹击争夺那片千里沃土,哈梯会很难受,不如拉上一个象征性的帮手,避免将来受三面围攻的困局。那片沃土如今有了正式的名称,叫都克平原。

从和约的内容来看,两国的探险者都可以进入都克平原,要么开垦荒野、要么开矿淘金、要么猎杀怪兽,需向各自的国家缴纳赋税,埃居帝国取得了进入都克平原的权力,但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从埃居本土到达都克平原,需要穿越千里叙亚沙漠,如果双方的人都能自由进入的话,都克平原自然还是控制在哈梯王国手里。

至于最后一条互相将逃亡者归还原主,是法老提议加进去的。原本他们商谈的是归还战俘,在通常的战争中,战俘都会沦为对方的奴隶,既然是和谈,当然要把战俘都放回来。而两国法律中都有不得藏匿逃亡奴隶的条款,法老提议在和约中做一下延伸,于是加了这样一条。

阿蒙听见这最后一条时眉头微微一皱,却没有说什么,因为在座的各位大人都一致同意了,并没有人单独征求阿蒙的意见。

在金板上铸字,两位大神术师现场完成,双方各存留一份,都要带回去供在神殿中,做为永远存留的象征。这场死伤无数的大战,竟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拉西斯二世与路西尔国王是越聊越投机,也许是为了巩固两国间的同盟关系,他当场又提出了另外一个请求,娶路西尔国王的女儿。

这算哪门子事啊?阿蒙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再看对面的西莉娅神情也有些不悦,她是王室贵族,国王的女儿就是西莉娅的堂妹,法老竟然提出了这个要求。令阿蒙感到意外的是,路西尔非常高兴的答应了,并当场就商定了迎娶的日期。这下可好,阿蒙前一阵子等于挟持了法老陛下的岳父!

和谈完毕之后,就在两座大帐间的空地上拼成了一张椭圆形的大桌,双方的人各坐一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都是世上难得一见的珍馐美味。阿蒙默默的坐在一角,看着这一出好戏从高潮终于走向落幕,尽量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料还是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酒到半酣之时,哈梯国王路西尔突然举杯道:“我提议,敬我们的大陆第一勇士阿蒙一杯,如果没有他的英勇行为,也不会有今天这欢乐和平的一幕!阿蒙,两国的大军与人民都应该感谢你!”

国王敬酒不得不喝,阿蒙站起身来一饮而尽,谦恭的说道:“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军团长,第一次带兵出征而已,大陆第一武士的称号万万不敢当。”

哈梯王宫的首席神术师瞻别也站了起来,举杯道:“阿蒙军团长,您千万不要谦虚,国王既然这么说了,那在哈梯军民眼中,您就是大陆第一武士!想那恩启都号称大陆第一武士,也不过是匹夫之勇,何曾建立过您这样的功业?”

阿蒙只得继续喝酒,并解释道:“我只是一名七级武士,怎能与斩杀神灵的恩启都相提并论?请您千万不要捧杀我!”

哈梯宰相朱古利也端杯站了起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诚实也是一种美德,您的谦虚掩盖不了我们的诚实,这是我们给您应有的评价。您这么年轻就已经是一名大武士,第一次带兵就能将一支杂牌军训练成精锐之师,前途不可限量啊。假以时日,简直是所向无敌,这才是令人最敬佩的!见识了您的勇敢,我甚至怀疑,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您不敢做的?…法老陛下,您说是不是?”

国王端杯敬酒仿佛就是一个信号,他手下的大臣轮流起身向阿蒙敬酒,言语之中是越捧越高啊,听得阿蒙后背都冒汗了。他挟持了哈梯国王,这是对方的奇耻大辱,这些人不可能不恨他。在这种场合说这些话当然是不怀好意,可偏偏叫人无法反驳,人家都是笑着在敬酒。

这帮身居高位的人,玩起权谋来当然都是行家。阿蒙是法老麾下的军团长,他的胜利当然也是属于法老的胜利,可偏偏法老的大军打了败仗,只有他打了胜仗而且还生擒了哈梯国王。这些人当着法老以及其它军团首领的面,单单只夸奖阿蒙,这是把他架到火上去烤啊。

再看李奎德、龙腾等人的脸色都很尴尬,法老听见问话,微笑首举杯答道:“我很欣慰,帝国中能有这样勇敢的将军,而且我也坚信,在座的所有人也与阿蒙一样忠诚与勇敢,为阿蒙干杯,为神灵干杯!”

埃居这边所有人一起向阿蒙举杯,阿蒙硬着头皮也举杯道:“荣耀归于伟大的法老,归于至高无上的神灵指引!”同时心中暗暗闪过一念:“指引的荣耀,归于一只猫。”

宴会之后,双方各归大营按约定撤军,法老大军获得了安-拉军团送来的军需给养,浩浩荡荡穿越沙漠回师,并命令军阵齐整的安-拉军团断后。

和约签定了,双方都宣布这是自己的胜利,将在神殿的石柱上铭刻诗篇颂扬神灵与君王的功业。做为哈梯一方,宣布大胜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摆脱了臣属国的地位,并击退了法老的大军,逼迫对方签定了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并以平等的身份成为攻守同盟。当各地的荷鲁斯神殿被拆除之后,国王与神灵的荣耀都到达了顶点。

拉西斯二世也宣称这是自己的胜利,他发动大军远征,生擒了对方的国王,逼迫哈梯首先提出和谈,并签定了同盟约定,将几十年来一个潜在的敌人变成了盟友,并象征性的取得了在都克平原的利益。

这场战争也成就了另外两个人的声名,就是歌烈与阿蒙。

哈梯大军是歌烈指挥的,是他率领军民击败了强大的埃居帝国,也是他亲自谈判解救了被挟持的国王,达成了所有的目的。歌烈在叙亚城邦的威望本就无以复加,如今在整个哈梯国内都受到了热烈的赞颂。

撤军之后,歌烈就辞去了临时担任的军团长职务,不再指挥军队,前线总指挥这个职位随着战争的结束也不复存在。国王给了他最重的赏赐,也打算给他最高的荣耀,想任命歌烈为恩里尔主神殿的首席大祭司,也就是整个哈梯王国的首席大祭司。

哈梯王国有三名九级大神术师,分别是歌烈、瞻别与原先的恩里尔主神殿的首席大祭司约拿。这一次国王想任命歌烈取代约拿的位置,不论是否情愿,但已经没有更高的赏赐了,在这一场国战中,歌烈多少有功高震主之嫌。

帝国宰相朱古利是歌烈的支持者,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侄子拉斐尔就是歌烈最喜爱的学生,这种关系使朱古利认为歌烈与自己应该是政治上的同盟,任命他为王国首席大祭司也是宰相大人的建议。

不料歌烈本人却拒绝了,仍然要求只留在叙亚城邦做一名主神官。如果换一个人,这么做是不识抬举,国王的任命怎可以拒绝?但以歌烈的身份与威望,有足够的资本去拒绝国王的好意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国王答应了,又给了叙亚城邦一笔厚赏,免除其三年赋税,并任命歌烈为哈梯神术学院的首席元老。这是一个荣耀性的象征职位,其地位与王国首席大祭司相当,却不掌实权。

以歌烈的身份,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但是年轻的军团长阿蒙还没有这个资本。这一战让阿蒙的威望如日中天,但处境也颇有些微妙,他的资历太浅了,功劳又太大了,如果光芒过于耀眼,多少让那些战败的将军们脸上无光。

不知阿蒙在军团中的威望是否超过了神灵,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在回答别人提问是来自哪个军团时,都骄傲的挺胸答道:“阿蒙军团!”而不提神灵“安-拉”的名字。在民间,人们也习惯性的称呼安-拉军团为阿蒙军团。

这些都是后话,此刻率领大军穿越沙漠撤退的阿蒙只想着一件事。法老已当众承诺,返回埃居之后他想要什么赏赐尽管提出来,阿蒙只想要法老释放都克镇的族人,他将指引他们返回家乡。林克的部落已经将前期工作准备的差不多了,摩西等人回去之后立刻就能建立家园,都克平原的中央已有一块很好的立足之地。

他所立下的功勋,足以让法老答应这样的请求。玛利亚曾提示与帮助他怎样达成愿望,而阿蒙做到了!

撤军的路上太平无事,安-拉军团士气高昂,远望一片衣甲鲜明,与刚离开埃居相比,简直有脱胎换骨之别。再看前阵指挥官约翰,骑在马上就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帝国大将军。可奇怪的是,一向爱耍威风的梅丹佐却显得很沉默,一路上恍恍惚惚若有所思的样子,几乎没怎么说笑。

阿蒙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梅丹佐是通过另一种途径突破了这种心境,终于也成为了一名大武士与大魔法师。在刚刚迈过这道门槛的时候,确实需要好好的体会那前所未有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阿蒙也是一名七级大魔法师与大武士,现在他的传人梅丹佐取得了同样的成就,阿蒙并没有半点妒忌之心,而是非常高兴,现在这种时候,他身边迫切需要高手。

撤退不是作战,大军行动的速度并不快,大半个月后才来到海岬城邦的边境关隘,阿蒙又遇到了海岬城邦的城主、塞特军团的军团长罗德-迪克。罗德-迪克这一次可真倒霉,安-拉军团是三战三胜,而他率领的塞特军团是三战三败。

第四卷:诸神之战 第121章 阿蒙升官了

但这位城主并没有因此受责罚,反而受到了法老的嘉奖。嘉奖也是应该的,因为塞特军团主要的战败责任在法老自己,而法老宣称取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自然要褒扬自己指挥的将领们。另一方面,罗德-迪克是屡败屡战,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城邦并收拢沙漠南部的残兵,不仅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损失,而且迅速组织起后援,并坐镇海岬城邦保证了大后方的稳固。

安-拉军团的后勤船队能够顺利的通航,罗德-迪克也是立了很大的功劳。

当大军返回埃居境内时,罗德-迪克带领重新整编的塞特军团到边境线上接应,同时带足了慰问物资,好让法老犒劳将士,这一手安排让所有人都很满意。法老在沙漠里吃了这么多天的苦头,进入城邦准备好的行宫中暂时休养几天,总结战事之后再返回都城,各军团也在此分遣,分别回到原先的驻地。

罗德-迪克在边境关隘迎接了所有的军团,直到断后的安-拉军团全部安然返回境内。再见阿蒙时,这位城主是感慨无限,他抓着阿蒙的手道:“英勇的大武士、伟大的军团长,我不知怎样表达对您的敬佩!想当初您来到海岬城邦当众归还尼禄的遗物,我做梦也没想到您还会立下今天的功业。曾经有很多事,私心而论我对不起您…”

阿蒙打断他的话道:“城主大人,您何必这样说呢?想当初我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异国猎人,您给了我礼遇与庇护,并且公证了尼禄大人的遗嘱,让我得到那么珍贵的遗物,并没有一丝亏欠,您本人从来没有对不起我。甚至正因为您当初去了都克镇,才造就了今天的我,我心中充满感激。”

两人携手走进了埃居国境,此时的阿蒙已经可以与罗德-迪克并肩而行,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当年罗德-迪克到达都克镇时,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地位之尊贵几乎无法企及只能仰望。而阿蒙从未仰望过他,但也从未轻视过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他们本应该是最后一批进入海岬城邦的,城邦中已经准备好了欢庆胜利的盛大仪式,但这个仪式却被突然推迟了。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断后的安-拉军团又接到紧急的命令,转身成为了前锋,去抵御突然扑向埃居国境的乌鲁克军团。

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竟然在此时发起了对海岬城邦的进攻!

吉尔伽美什选择的时机非常要命,埃居大军长途征战刚刚归来,主力军团伤亡惨重、兵疲将惫根本没有来得及休整。更重要的是除了安拉军团之外,在沙漠中遭受溃败、长期被围困的荷鲁斯军团与伊西丝军团锐气已失,短期内很难再打硬仗。

军团毕竟是人组成的,人的体力和精力总有限度,在沙漠里折腾了几个月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到埃居精神一放松,战斗里自然涣散,短时间内很难凝聚起来。先期到达海岬城邦的两个军团已经分批遣返了,只有下了精锐的亲卫部队和高级将领,其余的士兵已经在返回驻地的途中。乌鲁克军团突然杀到,多少令人措手不及。

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阿蒙挟持国王促成了两国之间的和谈,法老大军已经撤回。否则的话,乌鲁克军团进攻的时机恰恰也是法老大军在沙漠北部被围剿之时,吉尔伽美什正可趁虚而入捡个便宜,仅凭罗德迪克手中收拢的半只赛特军团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

两国之间的和谈是个意外,吉尔伽美什也没想到,他发兵时曾派使者给哈梯的战场指挥官歌烈写了一封信。信中强烈谴责埃居法老拉西斯二世的侵略行为,并且表示巴伦王国以及乌鲁克城邦愿意帮助哈梯共同战胜残暴的敌人,他将出兵袭击海岬城邦,切断埃居远征军的后路、占领他们的后勤基地,配合哈梯王国将法老大军消灭在沙漠中。

假如战局真的这么发展,包括安-拉军团在内的埃居远征军全部死定了,安-拉军团、荷鲁斯军团、伊西斯军团还有塞特军团都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就算埃居本土的其他军团赶来救援,时间上也来不及,无非是前线大败之后再与乌鲁克军团来一场边境保卫战。

很可惜事态变化太快,吉尔伽美什派出的信使刚刚出发,埃居和哈梯已经完成和谈撤军了。等到乌鲁克军团进入叙亚沙漠的南部,法老已经带领主力回到了海岬城邦。吉尔伽美什趁虚奇袭的打算落了空,但他并没有改变行军计划,仍然率领军团直扑边境而来。

歌烈在撤军途中收到了吉尔伽美什的信,他只能苦笑着长叹一声。当时歌烈已经交卸了军团长以及战场总指挥的职位,并不再掌握大军。吉尔伽美什这封信来晚了,歌烈只是把信转交给国王处理。哈梯与埃居已经签订和约成为同盟关系,法老大军已经撤回了埃居境内,路西尔当然不会配合巴伦王国的军事行动。

而且另一方面,巴伦王国也未必是好意啊!乌鲁克军团渡过幼底河西进的同时,就在幼底河中游的另一个渡口、恩启都斩杀洪巴巴之地,巴伦王国的另一个城邦军团基什军团已经集结完毕,从巴伦王都来的精锐军团马尔都克军团也在渡口一带整装待发。那里是巴伦王国距离杜克平原最近的位置,只要渡过幼底河沿着山地的边缘行军,三百里外就是内陆湖的东岸。

这两支军团在那里集结用意已经很明显,就是要趁哈梯与埃居两败俱伤时插一手,也介入杜克平原的争夺。话说的还非常好听,是要帮助哈梯王国抵御强大的敌人。出动大军帮忙自然不能白干,事后提出要求让哈梯王国表示“感谢”,那么目标自然就是都克平原。

路西尔令宰相大人写了一封回信,很客气的拒绝了吉尔伽美什的“好意”,声明哈梯与埃居已经签订和平协议,并结成同盟共同抵御外敌,不劳巴伦王国以及吉尔伽美什费心云云。

回信的同时,路西尔派人乘坐飞梭赶往海岬城邦送出急报,将巴伦王国的军事动态告知法老。哈梯当然不会派军队越过沙漠去阻击乌鲁克军团,由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率领的这支强大的军团在大陆上是人见人怕。但路西尔也很会说话,他在信中提到了巴伦王国的两支军团在基什城邦集结的消息,表示要在沙漠的北方重兵防范,与沙漠南方的埃居呼应,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各管各的。

乌鲁克军团的行军速度太快,而因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沙漠上没有商队来往,沿途消息封锁的十分严密。法老是在接到路西尔急报的前一天,才知道吉尔伽美什的动态,当然是大惊失色。还好将领们都在身边,连夜商议之后下了好几道紧急命令——

正在分批遣返驻地的伊西丝军团与荷鲁斯军团紧急集结,伤病员按原计划回驻地休养,其余的作战人员重新整编。原先赶往海岬城邦增援的盖勃军团本来也准备返回了,此刻赶紧加速开赴前线。

这些安排或多或少都需要时间,当务之急是在前线挡住乌鲁克军团的第一波攻击。在身边大臣们的建议下,法老命令撤退途中断后的安-拉军团驻守边境迎敌,并任命阿蒙为战场总指挥。留在边境关隘的罗德-迪克则成为战场总军需官。

阿蒙升官了,从军团长一跃而为战场总指挥,指挥的不仅仅是他原先率领的安-拉军团,还有罗德-迪克手中集结的赛特军团残部。那两个不满员的伊西丝军团与荷鲁斯军团重新整编开往前线之后,也将由阿蒙统一指挥。

如果不算非战斗的后勤人员,安-拉军团大战归来尚未补充兵员,目前还有四千余人可以投入战斗;赛特军团能够投入战斗的只有两千多人;伊西斯军团和荷鲁斯军团重新整编到一起有五千多人可以投入战斗,阿蒙手中将指挥一万三千余名战士、数百名神官。

在后方的海岬城邦内,配合作战的后勤军需人员,运送辎重、修筑工事的民夫,总计超过了十万人。这几乎相当于歌烈在上一场大战中的地位,阿蒙猝不及防间就被推到了这样的风口浪尖。

阿蒙难道就这样受法老以及埃居群臣的器重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只会有过不会有功的差事,甚至是送命的职位,换谁上都一样。阿蒙虽升了官,但也将是个顶黑锅的倒霉蛋,因为前线之战他非败不可。

乌鲁克城邦是巴伦王国境内除了王都之外最强大的城邦,而乌鲁克军团是大陆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军团。吉尔伽美什前几年一直在招兵买马暗中训练与扩充军团,这一次有北方的王国主力掩护牵制,他并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倾全力攻击,共有八千名训练有素的精锐战士,带了近百名神官。

就算阿蒙指挥疲惫之师全军交战也讨不了好,更何况荷鲁斯军团与伊西丝军团尚未整编完毕开赴前线,就凭他手里现在的安-拉军团以及赛特军团残部更不可能挡得住。

传说中大陆第一勇士恩启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能于万军之中取主帅首级。不论这传说是真是假,恩启都斩杀了洪巴巴可是确凿无疑,阿蒙还是为自己的小命多想想吧。

在此之前还有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小插曲。法老到达位于海岬城邦的行宫之后,阿蒙还在率领安-拉军团在归来的途中,法老召集群臣商议,下了一道命令,让阿蒙交卸军团长的职务随他返回埃居王都,将有更重要的任命与丰厚的赏赐。

这个决定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安-拉军团是一支刚组建不久的杂牌军,是阿蒙一手打造了这支精锐之师,在大仗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本人也立下了不可思议的功勋,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假如阿蒙还留在军团长的位置上,如果有什么抗命之举,包括法老在内的其他人恐怕指挥不动这支军团。

阿蒙毕竟是异国人,根基尚浅不可能不遭受疑忌,至于众人疑忌他的原因就不必多说了。所以法老和众臣都认为,应该给阿蒙更高的职位和大笔的财富,但他却不适合再掌管这个军团。

法老派出的使者刚刚出发前往边境传令,紧接着就传来了乌鲁克军团大举进犯的消息。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行宫中召开的紧急会议上,那些原本建议法老免去阿蒙军团长职位的大臣们,态度出现了逆转。众人一致建议法老立即收回命令,并擢升阿蒙为战场总指挥,于是阿蒙就这么升官了。

这个建议也不能说不对,通过刚刚经历的大战,证明阿蒙确实很会打仗,且如今声望正隆,任命他也是“众望所归”。

法老又紧急派出一位大神术师,操控飞梭追上已走到半路的使者,撤回了原先的命令换了最新的任命。

由于安-拉军团执行的是断后任务,阿蒙身为军团长走在大军的最后面,而安-拉军团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海岬主城与边境中间。阿蒙没有接到法老发出的第一封命令,但是约翰却在半路上遇到了那位传令的使者。

约翰听说消息之后怒不可遏,拔出佩剑差点想砍人。没有人比约翰更清楚阿蒙为了打造安-拉军团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刚刚得胜归来就被解除了军权。

信使也不敢招惹这名将军,只能赔笑解释,法老的用意是要擢升阿蒙担任更高贵、更重要的职务。约翰怒喝道:“放屁!阿蒙是一名武士,还有比帝国军团长更适合的职位吗?就算要任命他担任别的职务,也完全可以兼任军团长!那么年轻的大将军,总不能去担任帝国军务大臣吧,难道还想让他这位大武士去担任大祭司?”

约翰发起脾气来口不择言,身边还有杀气腾腾的军阵,使者也吓得不敢多说了,只能解释自己仅仅是送信的,这是法老与群臣的决定。恰在这时,朱利安操控飞梭带着最新的命令赶到了,阿蒙不仅依然担任安-拉军团的军团长,而且成了战场总指挥。

约翰这一口气才算顺过来,根据这道命令,他立刻带领先头部队折返,去边境与阿蒙汇合。

阿蒙在回军途中接到了法老的最新任命,信使是与他有仇的朱利安。朱利安也是塞特军团的主神官,将留在前线听从阿蒙的指挥。不知这位大神术师此刻是什么心情,从私心角度会不会等着看阿蒙战败的好戏?但是战场上荣辱与共,如果前线战败,身为塞特军团主神官的朱利安也不会有好结果。

见到这位昔日曾派人千里追杀自己的大神术师,阿蒙什么废话也没多说,根本没有提起半句往事,先是公事公办的宽慰了几句,然后神色凝重的召集身边的将领们讨论作战计划。

如今在边境能够集结的部队,是安-拉军团的大部与赛特军团的残部,参与讨论的除了两个军团的重要将领之外,还有一名顾问,就是罗德-迪克的幕僚亚里士多德。阿蒙听说亚里士多德在军中,特意请他来参加会议。但亚里士多德借口并不精通军事,在会议上一直没有说话。

众位大人们拿出地图和沙盘研究了许久,一致认为根本挡不住乌鲁克军团的攻击。

乔治大神术师叹了一口气道:“按如今的作战形势,就算荷鲁斯军团与伊西丝军团重新整编完毕赶到边境,我们也很难正面抵挡乌鲁克军团。”

约翰没好气的问道:“那两个军团不是号称帝国最精锐的作战力量吗?”

乔治欲言又止道:“那要看对手是谁、也要看如今是什么状况?假如是几个月前刚刚从埃居边境出发的荷鲁斯军团与伊西丝军团,当然不惧与乌鲁克军团决战,但现在嘛…”

朱利安皱眉道:“如果想势均力敌,必须等到增援的盖勃兵团也赶到前线与大军汇合。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乌鲁克军团的行军速度太快了。我只是有些疑惑,他们的作战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不可能击败埃居帝国,又何必劳师远袭?”

阿蒙一指沙盘道:“乌鲁克军团的作战目的可以猜测,他们从东向西穿越沙漠,也没指望打败整个埃居帝国,只需占领海岬城邦东部这一片有水草与田地的疆域,建立战略要塞,从而控制叙亚沙漠全境。不要忘了除埃居帝国之外,附近各国属巴伦的实力最强。”

阿蒙用手指在沙盘上沿着陆地最狭窄处画了一道线,将海岬城邦的土地划出去五分之二,暗示这片地方就是乌鲁克军团将要占领的目标。

第四卷:诸神之战 第122章 在其位谋其事行其权

罗德-迪克倒吸一口冷气道:“这一仗如果是这么打,那麻烦就大了!乌鲁克军团先攻后守,将战线推进到最有利的地形再收缩。只要能守得住,就等于开辟了一片新疆域,而且整个叙亚沙漠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

阿蒙点头道:“从乌鲁克城邦到海岬城邦,贯穿叙亚沙漠的东西两端都在巴伦王国的控制之下,无论是向北推进还是从东侧的基什城邦攻击都克平原,便再无后顾之忧。这一步棋下的非常狠啊,就算将来他们不能永远的占领海峡城邦的一隅,也可以趁机控制都克平原取得最大的战略利益。”

罗德-迪克张大嘴道:“如果这一切计划都能实现的话,巴伦王国将会取代埃居帝国成为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毫无疑问,吉尔伽美什也会成为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他的威名甚至会超越神灵。”

阿蒙摇头道:“这只是一个宏伟的愿望,是他们心中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遥远的梦想,第一步就是要完成割占海岬城邦的目标,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阻止的。”

乔治皱着眉头直叹气:“这一仗没法打啊,法老命令我们在边境线上阻击乌鲁克军团,他们是远道而来,而我们是依托阵地防守,本应占优势。可如今我们的兵力和战斗力远不如对方,海岬城邦的边境上也没有什么堡垒工事可以利用。迪克城主,你主政海岬城邦这些年,就没有想到这些吗?”

罗德-迪克苦笑道:“怎么会没想到呢?我父亲在任时就考虑到了,但是你们看看地形,漫长的边境线呈散开的弧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平原,根本无险可守,从任何一点都可以轻松的突破。在这么漫长的戈壁边缘修筑防御工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意义不大。

况且有叙亚沙漠阻隔,上百年来这里一直太平无事,我有什么理由耗尽城邦的人力、物力、财力,大举修建无意义的工事?我这些年也做了很多准备,将最重要的堡垒修建在红岬镇,那里也是我为远征大军囤积物资的地方,地点就在阿蒙总指挥画的那条线中央。”

众人讨论了半天,得出的结论还是首战必败,在国境线上根本挡不住乌鲁克军团的进攻。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阿蒙见亚里士多德一直沉吟不语,特意问道:“先生,您也听见了大家的分析,此战必败,请问有什么建议?”

亚里士多德终于开口道:“我只是一个局外人,所以想谈谈一个旁观者的看法。这是一场艰苦的大战,埃居军队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国境线上正面抵抗必然溃败,明知如此又何必纠缠一时一地的得失呢?不如主动退到红岬镇,那样才能取得战略防御上的优势。”

罗德-迪克吃了一惊,反问道:“您的意思是将城邦的大片领土拱手相让吗?”

亚里士多德一摊双手:“我虽然不懂军事,但是诸位大人们已经分析出结果了,这片土地乌鲁克军团无论如何都是会占领的。无非是两种可能,要么是将你们击溃之后挥军前进;要么是你们主动回撤建立更稳固的防线,放他们暂时进来。我认为后一种结果要好得多。”

阿蒙也问道:“法老的命令是要我们在边境线上御敌,主动后撤与命令不符。”

亚里士多德摇头道:“阿蒙大武士,您是战场总指挥,在其位、谋其事、行其权,有权利也有义务根据实际情况调动军队做出相应的部署。您可以把今天讨论与分析的结果回报法老,然后履行您战场总指挥的职权。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您就请法老换一位战场总指挥吧,又何必接受这个名不副实的职务呢?”

阿蒙想了想,终于点头道:“多谢先生的良言,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但后撤不是逃跑,需要布置几道防线交替着边打边撤,尽量延缓对方先头部队的进军速度,当务之急是将这一片领土内的居民与牛羊撤到红岬防线以西,避免被乌鲁克军团劫掠。我会立刻将这份作战计划上报给法老陛下,迪克大人立即组织居民与牛羊转移。”

罗德-迪克看着沙盘有些走神,半天没有答话。梅丹佐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道:“城主大人,您在想什么呢?”

罗德-迪克的神情有些古怪,以惋惜的语气道:“我的大片私人领地也在这片区域中。仆从和牛羊可以带走,但是田庄和很多东西就要留给敌人了。”

亚里士多德似笑非笑的反问道:“城主大人,难道您想调集手下的军团去保卫自己的领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