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一带,倭寇为患,海防空虚,北面又有鞑靼虎视眈眈,当今皇上沉迷修仙之术,又有严嵩父子在……少雍,这个泱泱大国,实是危机四伏啊!”

戴公望能够看到这些现状,已经算这个时代少有的明白人,但他毕竟当局者迷,无法放眼世界,也就不可能看到西欧的文艺复兴,看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更不可能预知未来这个古老的国度将渐渐在腐朽中没落,以至于三百多年后,一声炮响,轰开南中国海的大门,在那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屈辱、泪水、鲜血、炮火成为这条巨龙的烙印,那是一段让每个炎黄子孙都禁不住泪流满面的历史。

戴公望的忧虑,来自于他清醒的认知。

而赵肃的忧虑,则来自于对历史的了解。

两人望着闽江没再交谈,心中却都一样难以平静。

翌日戴公望便启程前往漠北了,临行前给他留了一句话:我与你讲杨继盛的事情,不是让你学他逞一时之勇,却连性命都丢了,而是让你学他威武不能屈的风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忍一时风平浪静,是为了以后能做更多的事情,若是连命都没了,谈何其他!

赵肃郑重应下了。他知道,杨继盛的死对于老师来说,是心中一块很深的伤疤。

那之后连着十来天,赵肃都把自己关在戴公望留下的小院落里,潜心读书,不闻外事,赵暖几次来找他玩,都没能成功把人带出去。

这一天外面又来了客人。

赵肃刚沐浴出来,头发半湿不湿地披散在肩上,他以为是赵暖,也没多想,随意套了件外衣就去开门。

结果门外不是赵暖,而是陈洙,那天在客栈和他说话的青年。

对方显然也没料到他这副打扮,愣了半天,自己先脸红。

“少,少雍兄!”

水珠顺着赵肃的头发滑落下来,湿哒哒地贴在锁骨处,更显出肤色白皙。

“陈兄?”他也有点意外。

“少雍兄住处隐蔽,让我好找!”青年回过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

人家主动找过来,赵肃也不好拒之门外,忙请人入内奉茶。

“陈兄长我几岁,唤我少雍即可,无须如此客气。”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少雍也可唤我表字伯训。”

“不知伯训兄此来,有何赐教?”

古人寒暄,必然是得先这么文绉绉来一大圈开场白,然后才进入正题,赵肃几年下来,倒也习惯了。

“本月十五,城中举子欲举办一个诗会,我是来邀少雍一起前去的。”

赵肃诧异:“十五日不正是放榜之时?”

“正是,那日也是中秋佳节,游子在外难免寂寥,不若凑在一块儿也有个热闹。”

诗会?赵肃苦笑,他就算苦练几年,做出来的诗只能说符合格律,四平八稳,要说令人惊艳是绝对称不上的,至于急智或诗兴大发,就更扯淡了。

“我的诗作上不得大雅之堂,还是不去献丑了。”

“少雍此言差矣,大家都是互相切磋权充消遣罢了,不是个较真的场合,怎能说献丑呢?”

“……”

这种出风头的场合,人人趋之若鹜,就算出不了风头,也想去看个热闹。赵肃却在那里绞尽脑汁想着不去的借口,殊不知他这种避着风头的行为在别人眼里也显得特立独行。

陈洙因着那日的事情对赵肃留下印象,存了结交之心,在街上偶遇赵暖,向他问起赵肃的住处,便找到这里来。

能够来此参加乡试的人,在地方上也是略有微名的,年纪再轻点的,必然意气风发,顾盼风流,哪个会像赵肃这样成天闭门不出的?

陈洙再三邀请,他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

八月十五那天,福州城里张灯结彩,百姓人家都备好月饼杂食,预备着拜月之后阖家赏月,举子们则聚在城中的穂芳园举行诗会。

说是诗会,其实就是个古代的茶话会和辩论会,大家一起聚集在酒楼里包场,先是作几句应景的诗词,然后由一些人提出论题,大家一起辩论。

这个时代实际上远比百多年后的清朝开明,朝廷里还有御史们成天给皇帝找不痛快呢,你在这儿针砭时弊发两句牢骚,没准儿会被人看作心怀天下,当然前提是别过火了。

氛围看起来虽然热闹,实际上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心里躁动不安,等着放榜,但又不好表现得太过明显,还得强颜欢笑,表示自己淡泊名利,就甭提有多难受了。

赵肃跟其他人都不太熟,但他的性格圆融,很快就给人留下好印象,直让一旁的赵谨恨得牙齿痒痒。

“兄长满面春风,想来已经笃定金榜题名了?”他故意把兄长两个字咬得特别重。

“就算名落孙山,难道我竟要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成?”赵肃笑容不变,这是你自动送上门来的,可别怪我。“谨弟,你读了那么多年书,当知宠辱不惊的道理,就算待会儿结果不佳,也切莫失礼于人前了。”

赵谨没想到自己想奚落人,却反被奚落。

你算老几!这句话几乎要冲口而出,他勉强忍下,狠狠剜了赵肃一眼,拂袖转身。

身后,赵肃敛了笑,微微摇头。

陈洙站在他旁边,自然也瞧见了这一幕,安慰道:“令弟还年少,少雍不要介怀。”

年少?赵肃暗自冷笑,这个异母兄弟,在嫡母的影响下一直瞧不起他们母子,赵肃甚至还记得这具身体的原身在七岁时,曾经被小他一岁的赵谨推下后院假山,差点没摔死。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种事情,其心思阴暗可想而知。

“伯训兄言重了,不知这名单什么时候才放出来?”他换了个话题。

“算算时辰应该也差不多了,左右就在今天,不瞒你说,我三年前也参加过一次乡试,奈何才学有限,没有中榜,此时心中实在忐忑难安。”陈洙苦笑。

两人都坐在靠窗的角落,看着许多人围在那里辩论,没有过去凑热闹。

这种事情自己还是第一次,赵肃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老爷,老爷,大喜啊!”一名仆役气喘吁吁跑进来,冲着里头某个人喊,“老爷,大喜啊,您中了,乙科十三名!”

“当真?!”那人乐疯了,想也不想便跑出去,估计是去看榜了。

大家本就悬着的心马上被提起来,谁也没有心思再辩论,矜持点的还能留下来,坐立不安地等着家人报信,性子急点儿的,早就跟着跑出去了。

赵肃还坐着没动。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好歹也不至于失态,如果说会试相当于高考,那乡试就像中考,那么多年阅历加起来,他赵少雍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陈洙迟疑道:“少雍,不如我们也去看看?”

赵肃暗笑,有人比他沉不住气,于是顺势道:“走!”

榜单张贴在布政使司衙门外面,他们到了那里,发现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已经挤不进去了。

两人面面相觑,就见前方传来一阵骚动,接着有人挤出人群,朝他跑过来。

“伯训,伯训!你中了!第二名,亚元,大喜啊!”

陈洙愣住了,还是赵肃拍了他肩膀一下才反应过来。

那人挤过来,满脸笑容:“伯训你可少不了请客了,我们这帮人里就数你的名次最高,诶,还有个叫赵肃的,不知道是什么来头,这回真是大爆冷门了!”

他话未落音,那头就有好事者大声就着榜单念出上面的名字。

“乙科第一名,赵肃!”

作者有话要说:1、乙科就是举人的别称。甲科就是进士。

2、一般科举功名顺序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3个也属于进士,是一甲。二甲和三甲都有几十到上百人。类似于我们今天高考的分数线,一本,二本,三本之类。

3、陈洙是历史有的人物,但在文中的命运,可能会根据赵肃的行为和情节略有改动,所有人物都是这样,以后就不多解释了。

第8章

自从赵肃母子被赶出赵府,逢年过节都只有母子俩一块儿过,前些年日子拮据的时候,能买点肉菜吃就不错了,更顾不上其他,这几年家境宽裕,又多了老师朋友,有时候中秋或过年,赵暖和元殊还会上他们那儿蹭饭吃。

但今年的中秋,赵肃在省城考试,小院子少了那些热闹的人声,陈氏一人也觉兴味索然,却不料族长夫人请她过府小叙,一起过节,说怕她独自在家孤单。

陈氏本不想去,但转念一想,这几年过节,宗族那边少不了都会送东西过来,虽说是母凭子贵,但也算是一份人情,她便去了。

没想到这一去,却碰上个绝对不想碰见的人,赵府大房,吴氏。

她坐在花园里,冷冷瞧着陈氏,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容。

同桌的还有另外几位族里的女眷。

陈氏尴尬无比,半晌才迟疑着上前,朝吴氏福了福身,却没说话。

吴氏语带讥诮:“怎么,出去野几年,连尊卑都不识得了?”

陈氏抓着衣角的手紧了紧。

莫说后来成了赵家偏房,就算以前当吴氏的丫鬟时,她也没有多待见自己,以前孑然一身,能忍就忍了,但现在赵肃有了功名,如果她被折辱,连带着儿子的名声也要受损。

这么一想,抬起头,温婉平静:“夫人,当日我与肃儿别府另居时,您曾说过,从今往后,我们不再是赵家的人。”

吴氏脸色一变。

族长夫人恍若未闻,亲热地拉过陈氏:“好了好了,我怕你一个人过节无趣,就喊你过来一块儿,这里都是族里的女眷,自家人不必拘束,往日的恩恩怨怨也看在我的面子上先放一边,今日我们只叙家常,不论别的。”

吴氏微微哼了一声,转而与其他几位女眷说起脂粉女红。

这回除了赵肃和赵谨之外,族里还有几人也参加了乡试,赵氏近百年来只出过几位举人,虽说读书的人多,兴许是时运不佳,中举的人寥寥无几,更别提两榜进士了。

陈氏出身低微,在座其他女子都是正房嫡妻,有些看她不惯,加上吴氏话里话外的挤兑嘲弄,陈氏在那里坐立不安,恨不得马上告辞离去,忍了又忍,已是难受至极。

族长夫人命人拿出一幅刺绣,笑道:“上回家中子侄到苏州那边,给我带了幅绣品回来。”

那绣品用梨木架子镶得精致,正适合摆设在梳妆台旁,小巧玲珑。

一位女眷拿起绣品翻来覆去,很快发现其中玄机:“这是双面绣不成?”

其他人也凑过去:“哎呀,这一面是丹凤朝阳,另一面竟是个仕女执扇!”

族长夫人笑容不掩得意:“正是,这双面绣做工复杂,上面还用了宫廷绣的技法,要么被列为贡品,要么被王公大臣们购去,这幅双面绣可是他费了好长时间才寻到的,据说千金难买。”

看向她的目光霎时带了些羡慕,吴氏瞥了陈氏温顺旁听的模样,笑道:“姐姐这幅绣品这么珍贵,还是快快收起来的好,免得有些人手脚不干净,顺手牵羊就不好了。我可记得当年我就丢过一支金钗,到现在还没找着呢,那会儿织云还在府里的,织云,你说是不是?”

自己的闺名被喊起,陈氏沉默不下去,不得不淡淡道:“年事久远,妾身记不得了。”

族长夫人笑容一僵,对吴氏也有了点不满,这是谁的地盘呢,陈氏好歹也是自己请来的,打狗也得看主人,这么句句夹枪带棍,连着自己带起的话题也被转移了。

陈氏觉得索然无味,正想起身告辞,冷不防外面一阵喧哗,接着有个丫鬟打扮的少女快步走过来,朝着几人盈盈一拜。

“回禀夫人,王二快马加鞭刚刚赶回来,乡试揭榜了!”

几人啊了一声,情不自禁地站起来。

族长夫人忙道:“结果如何,我们赵氏子弟可有人中?”

“有的,恭喜诸位夫人了,这回族里有两位少爷中榜,一位唤赵襄,乙科四十五名……”

其中一位女眷喜极而泣,双手合什:“老天保佑,襄儿中举,我们家可算是出头了!”

“还有一位呢!”吴氏不耐烦地打断,急急追问。

丫鬟笑吟吟:“还有一位,名唤赵肃,乙科第一名,正是这回咱们福建乡试的解元公,可算出大风头了!”

所有人都愣住,接着怔怔地望向陈氏。

有秀才功名的,见县官便可不下拜,可免徭役,而乡试中举,是还要再往上一层,就意味你有了当官的资格。

放眼整个长乐县,举人也数不出十个,很多人考到六七十岁还是个穷秀才,物以稀为贵,社会地位也跟着直线上升。当然如果想当高官,光是举人还不够,这就得参加隔年的会试,中了会试,再参加殿试,被皇帝亲自出题考究,对于读书人来说,那是一辈子的殊荣。

虽然说现在赵肃只是个举人,指不定明年会试成绩如何,但眼下他的身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偏房庶子了,任谁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举人老爷。

赵肃母子,再也不是受尽白眼的孤儿寡母。

还是族长夫人先回过神来,握住陈氏的手,亲亲热热:“恭喜妹妹了,这下子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其他女眷也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吉利话。

陈氏眼圈一红,强忍激动,却不是为了这些人的奉承,而是高兴儿子从此可以摆脱低微的出身,海阔天空,他不应该被拘束在这里。

情势陡变,吴氏连银牙都快咬碎了,问那丫鬟:“难道榜上就没有一个叫赵谨的吗?”

丫鬟无辜眨眼:“回来传话的人只说了这两位。”

吴氏恨恨道:“定是你们看错了!”

也不和其他人告辞,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