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谨漫不经心:“宗伯说近日怕有倭寇侵扰,让每家早做防备。”

吴氏惊呼:“倭寇?!”

一旁的奶娘李氏更是脸色大变。

“这是知县大人说的?”

“据说是赵暖发现的。娘,您觉得像赵暖那种游手好闲的,说的是真话?也亏得宗伯信以为真!”

吴氏愕然:“赵暖?他怎么会发现倭寇?”

赵谨冷笑:“至今也没见个倭寇的影子,想必是信口雌黄,据说赵肃还信誓旦旦地给他作保,到时候倭寇没来,我倒要看看他们如何自处!”

吴氏忧道:“万一是真的呢?我们还是早作准备吧!”

“不用,就算倭寇攻进城来,也轮不到我们家遭殃。”赵谨计上心头,微微冷笑:“娘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赵暖背了个包袱,愁眉苦脸地出现在赵肃家。

陈氏招呼他坐下,又让下人添副碗筷。“子阳,你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好了。”

“多谢伯娘!”赵暖叹了口气。

陈氏奇道:“这是怎么了?”

赵肃兀自埋头吃饭,也不管他。

赵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憋不住:“少雍,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担心?这都七八天了,还没见着倭寇的影子!”

赵肃夹了一筷子青菜放入碗里,慢条斯理。“你很希望他们来吗?”

“话不是这么说,现在我爹也觉得我在信口开河,要不是我跑得快,这会儿已经被藤条抽死了,你快帮我想想办法!”

赵肃吃饱喝足,抹了抹嘴,这才开口:“倭寇不来,举县平安,这是好事,你先在这里住下好了,等你爹气消了,再回去也不迟。”

赵暖冷静下来,迟疑道:“说真的,倭寇真会来吗?”

“我不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赵肃没敷衍他。

他不是神仙,不是先知,自然说不准,但是最近两年,浙江那边有了戚继光,倭寇渐渐地不敢再犯,而福建就是最好的目标,长乐富庶,离福州又近,这么一块肥肉,倭寇不可能放过。

除非……对方在等待时机。

那么,会是什么时机?手指叩着桌面,他皱着眉头。

六七月份的夜晚,即便有海风吹拂,也还是闷热无比。

长乐县的百户所外头,一张小几,上面摆了小酒小菜,两张藤椅,上面坐了两个人。

江百户光着上身,叉着腿,正跟同僚抱怨自己的差事。

明代在各地设卫所,下面是千户所,再往下是百户所,这百户所,顾名思义,就是管着百十来个人,驻扎在各县,其长官叫某百户,某千户,算是底层的武官了。

“老弟,你说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听我拜把子说,他在胡宗宪大人手下当差,天天跟着胡大人吃香的喝辣的,可咱们就得蹲在这鸟不生蛋的地方干看着,升迁轮不到咱,战功更轮不到咱,这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江百户有点醉了,一个人喝多了,话也跟着多起来。

对方跟着叹息一声:“可不是,这地儿有胡宗宪压着,大功轮不到咱们,要是真有倭寇来袭,搞不好还会被弄个丢官卸职!”

“前些日子,杨汝辅还跑过来,让我加强长乐防务,这都七八天过去了,还倭寇呢,我呸,连个鬼影子也没见!”

“杨汝辅是新官上任,怕丢了乌纱帽,咱没必要陪着他起哄,倭寇都在浙江那边呢,哪轮上我们福建!”

“哼!”江百户酒意上涌,越说越郁闷:“正统年间,咱们连皇帝都被俘过,大明朝还不是照样过日子,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现在这点倭寇就乱了阵脚,都是一帮龟孙子!”

两人醉醺醺地瘫软在藤椅里。

远处,一声号角响起,低沉而悠远。

江百户半睁着眼,似醒非醒:“嗯……怎么有号角?”

倒是同僚喝得少点,腾地一声从藤椅里跳起来,竖起耳朵开始倾听。

号角一声接着一声,隐隐还传来喊杀声。

“老江,醒醒!”

江百户被猛然摇醒,还来不及发火,就听见同僚颤抖的声音:“好像,好像是倭寇!”

第11章

县令杨汝辅是被外面震天的擂门声闹醒的。

还没等他穿好衣服,家仆就急急忙忙闯进来:“老爷,不好了!倭寇来袭!”

杨汝辅被这个消息震得七荤八素,第一个念头是:完了,乌纱帽不保了。

第二个念头是:当初赵肃来禀报的时候,自己怎么就不相信呢?

明代有律,官员弃城者死,就算侥幸保住一条性命,他的仕途也到此为止了。

那还能怎么办,惟有死守而已。

但杨汝辅总算心理素质还不是太差,他定了定神,道:“快备马,去城门!”

此时的城外,战事正酣。

明军这边是三更半夜被喊起来的,猝不及防,慌乱仓促。

而那头城墙下,数千倭寇不知什么时候悄然而至,人头攒动,开始攻城。

城墙上的人慌慌张张往下面射箭,天色暗沉,射程又远,自然没什么准头,还浪费了不少箭矢。

等江百户赶到城门上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倭人顺着梯子爬上来,正与明兵厮杀。

短兵相接,血光四溅,杀声震天。

倭寇来犯的消息像瘟疫一样瞬间传遍了全城。

长乐县数十年平静,哪里遇到过这样的阵仗,全县的百姓都被吵醒了,听说倭寇来了,都乱成一团,甚至还有人忙着收拾家当,打算逃到临近郡县去。

赵肃一开门,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了一下。

夜色无法阻挡人们慌乱的脚步。

尖叫声,哭喊声四起,大家像无头苍蝇似地乱窜,官宦商贾人家早就把东西拾掇好,驾着马车想从山路离开,平头百姓孤苦无依,只能保佑官兵们能够阻挡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倭寇。

一旦倭寇进城,后果不言而喻,女子被奸淫,男人被杀害,家园被抢掠。

所有人从未觉得死亡的阴影像现在这样如此近地笼罩在头顶。

陈氏和其他仆役已经得了赵肃的吩咐躲到地窖去,安全性起码要比外面这些手足无措的百姓好一点。

赵肃庆幸自己早早作了一些准备,在家中挖了个地下室,平日里用来存放粮食,紧急情况时,人也可以躲进去,吃喝方面也足够维持几个月,又买入一些孔武有力的家奴,让他们平时闲着没事就锻炼身体,关键时候也可以充当护院。

虽然时间不长,但应该有些作用吧。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阻止倭寇入城,否则生灵涂炭,不堪设想,别说他那个小本经营的铺子做不下去,这长乐县数万百姓的生计,也要毁于一旦。

赵肃站在门口,微微拧眉,脑海里思绪转动。

管家戴忠倒还一直紧紧跟着他,不肯稍离半步。“公子,我们也赶紧到地窖里躲着吧!”

赵肃还没说话,那头已经驰马来了个人,高声道:“赵肃可在?”

“我就是。”

那人倒没想到这关节眼上,他还施施然站在家门口。

“杨大人让你快快过去!”

赵肃疾步走过去,没有一丝犹豫。

戴忠愣了一下,敢情公子一直在等这个?

那人下马:“请用这马,杨大人说十万火急!”

“我知道了,多谢!”赵肃也不客气,翻身上马。

丢下一句:“戴伯,你跟我娘说一声,我很快就回来!”说罢驾了一声,策马飞驰而去。

余下戴忠跺脚不已。

长乐一个小小的县城,兵马不过一千,这其中还包括吃空额的,老弱病残的,多年没有摸过刀剑的。

而城下,是数千倭寇,他们不仅有备而来,而且装备齐整,精神抖擞。

数不清的箭矢挟着劲风呼啸而来,箭头被涂上了火油点燃,有些落在城墙上,有些射中士兵,还有些落入城内,引燃房屋,瞬间熊熊燃烧起来。

对方明显等来了一个天时地利的机会,今夜风向东南,有利攻城。

而己方失了先机,士气大减,有伤的士兵不断地被抬下去,哀嚎声不时入耳。

鲜血混淆着硝烟的味道刺入鼻孔,也熏红了眼睛。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赵肃来到城门上,杨汝辅正马不停蹄地给所有人下令。

他身上的官服黑一块紫一块,烟熏火燎,官帽也不翼而飞,显得很狼狈。

“备上滚烫开水,还有热油,烧好一锅就往城下倒一锅!”

“江百户,你领一千兵马,守住这城门,若有敢退者,立斩不赦!”

“李明,你拿上密函,连夜出城,到福州求援,这里最多只能撑三天!”

众人得令离去,杨汝辅甚至来不及擦一把汗,便听见旁边有人道:“大人,如今人心纷乱,如果让仕宦人家带头离去,只怕百姓更加慌乱,有损士气。”

杨汝辅一怔回头,赵肃正站在那里,衣冠整齐干净,不见丝毫慌乱。

他跌足叹道:“少雍,本官悔不听你言啊!”

赵肃也叹:“在今天之前,我也不能肯定自己的判断,大人身为父母官,考虑的必然更多,请万勿自责。”

杨汝辅摇头苦笑,此番战事,凶多吉少,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赵肃见他脸色灰败,忙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能等到援兵,便算大捷,大人,当务之急,是令人心不能乱!”

一干幕僚衙吏都被他打发下去清点粮仓兵器,杨汝辅站在城门上,正满心彷徨无助,这时有个人在旁边安慰打气,总好过自己一个人面临乱局。

他苦笑着揉揉脸,强撑起精神,面对同样彷徨的将士,换上一脸厉色:“吩咐下去,全城戒严,派人把守各个出城关卡,任何人未得允许不得擅自离城!”

“是!”

他看着赵肃冷静得几近面无表情的脸,不由叹息一声:“少雍啊,你刚中了解元,本该为你办庆功宴,却没料想碰上这等事,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赵肃笑了笑:“城在,人在,城亡了,这个解元也无甚意义。”

难为这位大人还惦记着这桩事,也不知道今天过后,他们还有没有命在。

火光将彼此的眼珠映成琉璃色泽,城下倭人如狼,城上死伤惨重。

不是不害怕,是害怕也无用。

只有拼死一搏。

如果大明朝有一支海军,那么长乐马尾这一带一定会成为海防要塞。

可惜没有。

所以任人长驱直入,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虽然杨汝辅竭尽全力守城,但他们的优势还是一点点消失。

一夜过去,终于等来天色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