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实看着桌上三四碗肉菜,十分高兴,忙伸筷子去搛鸡,却被冯氏给打落了。

冯氏板脸道:“你整天出去吃,还吃不够?这个留着给雀儿明天吃。”

黄老实讪讪地笑道:“我不吃了。我吃黄豆。”

冯氏才不言语了,在鸡碗里翻了翻,找了块鸡胸脯肉搛给黄雀儿。鸡大腿是不可能有的,那是肯定留给小宝了。

黄雀儿受宠若惊,小声道:“娘也吃。”

这回,冯氏没凶她,停了会,才道:“娘吃猪蹄子。”

黄雀儿就幸福地笑了。

娘的意思是,鸡肉都留给她吃了。

杜鹃高兴地呵呵笑,把手指向那猪手。

冯氏好笑,低声道:“你就眼馋!那个不能吃。”

黄老实见大闹过后还能有这份温馨的场景,兴致十分高昂,忙道:“弄一点皮给她尝尝。皮是滑的,不要紧。”

冯氏犹豫了下,见杜鹃望着那猪蹄吞口水,只好用筷子夹了一点皮喂给她。

杜鹃吧唧两下嘴,觉得味道很香。

可她抿了好几下,那肉皮在嘴里团团翻滚了几遍,愣是弄不碎,只得整个吞了下去。

黄老实和黄雀儿一直盯着她,见她吃得有滋有味的模样,都笑出声来;冯氏也忍俊不禁。

 

第071章 小杜鹃的人生目标(二更)

一顿饭过后,日子又回到了从前。

似乎又跟从前不大一样了,任三禾再不送猎物来了,衣裳更没有,连林家也不送菜了。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日子里,杜鹃终于站了起来。

跟着,她清晰地喊出了“姐姐”二字,让黄雀儿欢喜的半天合不拢嘴,又小心地偷看爹和娘,因为妹妹没有先喊他们,她怕他们生气。

一周零两个月的时候,杜鹃已经走得稳稳当当的了。

自己主宰身体的感觉真好,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会说话真好,可以告诉黄雀儿这样那样,姐俩每天都有商有量,说不完的话。

所以,杜鹃觉得很快乐,也很惜福,感谢老天爷没有让她穿越到瘸子或者哑巴身上,这是多么大的恩赐。

虽然刚会走,那也不能闲着,该干点什么了。

杜大小姐站在院子里,两眼望天,陷入深思。

仔细一想,她忽然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干。或者说,她会的在这山村里根本用不上;这里人会的,她要从头学。她又小,目前只能吃闲饭。

但是,她可不准备吃闲饭。

她的人生目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不大,是因为她并不想攒一份大家当——在这山旮旯里也攒不起来就是了,也不想立一番大事业,只要弄得丰衣足食,把田园生活过得跟林家一样上档次就行。

说不小,那是因为黄家既没木匠,也没石匠,也没人会打猎,而且到目前为止,她也没有亲自学这三样手艺的打算。所以说,这目标对于黄家目前来说。有点高。

目标定高点也不错,她想。

先养*!

李墩要是听了这话肯定要笑死了:她哪里会养鸡!

如果把家里的粮食喂鸡就算养鸡的话,是个人都会了。

杜鹃可不是这么想的。

哼。天无绝人之路!

她站了半天也不动,林春以为她在看天上的鸟儿。于是跟着仰头看,一边数“一个,两个,三个…”

后面就没了,因为他只会数这么多。

杜鹃惊醒,咳嗽了一声,收回望天的目光。看着小男娃,用清嫩的嗓音道:“林春,我教你,数:1、2、3、4、5…”

跟晨诵似的。杜鹃开始了她教学的第一步。

第一回教,先学到10,并且告诫他“不许,告诉人。不然,不理你。”林春用力点头。

黄雀儿从家里出来。说她要去园子摘菜,问杜鹃要不要去。

杜鹃道:“姐,咱们兜鱼。养鸡。鸡生蛋。”

黄雀儿听了诧异:“在哪兜鱼?”

杜鹃指了指院外,道:“用篮子,沟里兜。小鱼。”

黄雀儿先有些犹豫,不过很快就点头了。

因为妹妹虽然小,从会说话起就帮她出主意,每回好像说得都不错;还有,她自己也不过六虚岁,因此并不会很周全地考虑许多现实,通常都是小孩心性。既然妹妹要兜鱼,那就兜鱼吧。

林春更以为是杜鹃想玩,忙催促她们快走。

在厨房找了个编制细密一些的篮子,三个娃儿来到门前小沟边。

这沟也就两尺宽,似这样的水沟村里和田间有许多。

杜鹃在下游找了一处比较窄的地方,让黄雀儿把篮子横着拦在沟里,两边的空档用泥石堵起来,然后道:“就这样。等一会,来拿鱼。”

黄雀儿就满意地笑了,道:“这样好省事嗳。”

又问道:“杜鹃,要是鸡不吃怎办?”

杜鹃道:“晒干,揉碎,拌,苞谷皮。”

黄雀儿眼睛一亮,道:“给鸡吃肉。”

平常娘炒菜,哪怕搁一点肉沫子,那味道也是香得不得了,因此,她觉得妹妹这主意真不错。

林春是个实干家,再说,男娃喜欢玩水,他嫌黄雀儿堵得不严实,正光脚站在沟里,撅着小屁股用泥巴填那篮子两端的空档,弄得两手都是泥。

忙得满头大汗,才扬脸对杜鹃叫道:“杜鹃,看。好了。”

杜鹃忙夸道:“真能耐。上来,洗手。洗干净。”

林春点头,在沟里使劲搓手。

然后再坐在沟边草地上洗脚穿鞋。

这是杜鹃教的生活常识:怎么玩都行,手脏了要洗。

几个娃儿完成了一项重大举措,带着满心向往回去了,决定等傍晚来收鱼。

杜鹃还兴致勃勃地对林春说,要是这样喂*爱下蛋的话,就让秋生哥哥和夏生哥哥去外面兜小鱼虾,那样就能多喂些鸡了,将来他们就有鸡蛋吃了。

林春被她勾画的前景吸引了,当晚就跟大哥二哥闹上了,这且不说。

傍晚的时候,黄雀儿开始煮玉米糊。

杜鹃在旁看着,因为她要学烧火。

这可是个技术活,她学得很认真。

唉,要是前世李墩教了她,她何至于这样束手无策!

饭煮好后,姐俩就兴冲冲地来到沟边收鱼。

夏生和林春在家门口看见了,忙跟过来瞧热闹。

夏生自告奋勇地说道:“我来拿。雀儿,你不要把鞋子打湿了,回头你娘骂你。”

黄雀儿点点头,退后一步让他。

乡下娃儿就是不同,夏生很有经验。他先不拿篮子,而是拿根树棍子从上游一路敲打沟水,跟赶鸭子似的赶下来,这样小鱼就被赶进篮子了。

杜鹃不禁赞道:“夏生哥哥,好能干。”

夏生呵呵笑着,站在沟边,伸长胳膊提起篮子。

林春和杜鹃等不及上前一看——

呵,好多小鱼虾!估摸有二三两的样子。

小娃儿们大笑,极有成就感。

夏生咧嘴笑道:“雀儿,你们先喂。要是鸡吃了肯下蛋,我也去弄。”他也规划起来。

黄雀儿重重点头。

对于妹妹的提议,她有十足信心。

其实妹妹也是异想天开,她就不知道了。

反正是喂鸡。这鱼就没清理肠肚,就这么摊在篮子底部,挂在竹叉子上晾晒。因为放在别处怕猫偷嘴。就这样。那猫还是闻见了鱼腥味,在竹叉子下仰头“喵喵”叫不停。

等黄老实和冯氏从田里回来。冯氏进厨房忙碌,杜鹃则对爹说:“爹,你把柴火,斩断,挽把子。姐姐斩不动。”

自从听冯长顺说过一次后,黄老实总也没干过,总是冯氏在煮饭的时候。一边烧火一边现折断松枝。至于黄雀儿,就更费力了,那小手就磨起了老茧。

杜鹃决定要改变这种情况。

黄老实爽快地答应了。

从柴棚里拖了一捆松枝出来,杜鹃又殷切地递了个小板凳过去。他就坐下劈柴去了。

杜鹃则在旁看着,有一句没一句地问他话。

忽听身后冯氏大声骂道:“雀儿,你作死啊!把这篮子装小鱼儿,腥死了,怎么装菜?你把这小鱼孙子弄回来。你吃啊?”

杜鹃急忙跑过去,将事情兜揽下来,道:“娘,是我弄得。用鱼喂鸡。”

冯氏并没有额外给她脸面,朝她瞪眼道:“你好本事!兜鱼喂鸡。你听哪个说的?”

杜鹃言之凿凿道:“任叔说的。”

冯氏听了狐疑道:“你净瞎扯!”

杜鹃委屈地说道:“是真的。任叔还说,往后,抓山鸡,给我养。娘,我养鸡,生蛋,给娘吃,生小弟弟。”

她知道冯氏的软肋。

果然,冯氏听后立即红了眼睛,丢下一句“就你花样多。还不会爬就想走。还养鸡呢!你要是能养鸡,娘死了也闭眼了。”转身就走了,不再追究篮子的事。

原以为这事就过去了,谁知冯氏到了厨房,还是骂了黄雀儿,说要是把妹妹掉水里了,就打断她的腿。又说,那小鱼不挤出肚子里的屎,容易烂了,根本就是糟蹋工夫不干正事。

杜鹃就叹了口气,果然觉得自己不会干事。

同时,她也觉得前景不大光明。

因为大人总觉得小孩子一切行径都不是正经活计,都是淘气。连秋生那么大了,出去兜鱼,林婶子还说他是找借口贪玩呢。何况她这么点大,鬼才信她是真想养鸡。

夏日天长,吃过晚饭天还亮的很。

冯氏和黄雀儿收碗,黄老爹和杜鹃坐在院子里纳凉。

杜鹃继续使唤老爹:“爹,再剁柴火。”

黄老实不干了,说道:“已经剁了一捆。明儿够烧了。”

杜鹃撅嘴道:“爹懒。”

黄老实丝毫不以为意,道:“如今不是十分忙,我天天晚上回来剁是一样的。”

杜鹃腹诽:这根本是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

她才不会放过他呢,又道:“爹以前,就没剁。姐姐煮饭把,手弄破了。”

黄老实坐在凳子上摇大蒲扇,笑眯眯地看着闺女,不把她的话当回事。

杜鹃忽然凑近他,小声道:“任叔,送兔子,给我。我不要。”

黄老实瞪大眼睛问道:“你怎不要?”

杜鹃狡黠地对他眨眨眼睛,道:“你剁柴,我就要。”

黄老实傻眼。

杜鹃又加了一句“任叔说,你懒,不疼闺女。”

这句话一出,黄老实就呆住了。

怔了会,便起身又剁柴火去了。

杜鹃拾起大蒲扇,站在他身边帮他赶蚊子。

黄老实觉得心里很不踏实:怪不得任兄弟不送野味来了,原来是觉得他懒,不疼闺女。

他一边剁柴,一边问杜鹃:“你任叔真说送兔子了?”

杜鹃点头道:“嗯。还有鸡。任叔说,逮活鸡,给我养。”

黄老实听了眼睛发亮,双臂挥舞着弯刀,格外卖力。

养鸡不养鸡的,都没事;鸡送来了,不就能杀了吃嘛!

究竟任三禾根本没说过这回事,杜鹃一点不在意。

也不是她脸皮厚,准备求他接济,而是她想,不管他什么来头,既然赖在这保护她,她不妨利用一下。

之前他又是送衣裳又是送猎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如借助他的力量,把这个家兴旺起来才是正道。

第072章 幸福生活

黄老实被闺女使唤上手后,就没个消停的了。

第二天傍晚收工,杜鹃照样催他剁柴。

直到把那一堆柴剁玩了,全码成冯长顺说的那样的柴垛子,杜鹃才狠狠地表扬了他,为此,跟任三禾要了一只兔子。

任三禾十分诧异。

杜鹃毫不羞惭地掰着手指头对他道:“要小铲子、小锄头、小刀子、小网子、小篓子、小篮子…”

任三禾柔声问小女娃:“你要这些做什么?”

杜鹃笑眯眯地说道:“就要。”

要是说出一堆计划来,他还不要惊呆。索性什么都不说,就是要。既然守着她,弄这点东西,总比弄狐皮容易吧。

岂不知任三禾可郁闷了。

杜鹃真要狐皮,他还真容易弄,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眼下他还真不容易找。

为此,他出了一趟山,才算都弄来了。

后来,又连续送了几次山鸡来,都是活的,有很漂亮的羽毛,当地人称为“红锦鸡”。

黄老实想吃鸡的愿望根本没能实现,这些鸡都被冯氏剪了翅膀,当家鸡喂养。

她也终于明白,闺女是真要养鸡。

不管能不能养成,她小小年纪就知道操心家里,令她的心格外柔软,越发喜欢她。跟杜鹃比,黄雀儿这个亲闺女倒像是她捡回来的了。

除此之外,冯氏偏爱杜鹃,还因为这个闺女太贴心了。

她硬缠着磨着黄老实把所有柴火都斩断挽成一个个的柴把子后,又盯着他干别的事,常用那软糯糯的声音叫:

“爹,喂猪了。”

“爹,缸里没水了。”

“爹,帮娘搬一捆柴回来。”

“爹。把这包豆子送到阁楼上去。”

总之,家里的活计她都盯着,把所有重活都派给了黄老实。她自己和黄雀儿也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冯氏根本不用她分派。

于是。一切都井井有条起来。

要是黄老实有一回不听,冯氏就会大嗓门开骂。

因为,她发现杜鹃比自己安排的好。

再说,黄老实被杜鹃驱使得也很欢快。他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子,被蒙上了眼睛,前面吊着胡萝卜,一直追着转。直到干完了活计。才能吃到那根胡萝卜。

这根胡萝卜就是任三禾打的野味。

杜鹃只要开口,任三禾就送;杜鹃不要,任三禾就不送。

黄老实觉得这样的日子有奔头。

每天清晨和傍晚,杜鹃都在院门口送迎爹娘。

看见黄老实和冯氏回来了。老远就喊“爹!娘!”

黄老实完全被她“驯化”了,一听她喊,就高声答应“嗳!闺女!”;冯氏垂着眼睑,故意板着脸,她不好意思太外露感情。除非是激动的时候。

不但喊爹娘,见了别人杜鹃也喊。

“林婶子回来了?”

“大头伯伯。”

“秋生哥哥。”

林大头立即笑得嘴巴龇得跟荷花一样,答应蹦脆。

无他,因为杜鹃以往从不叫他,对他也没好脸。

今儿也不知是怎么了。大概是叫人叫顺了口,来不及刹住,就一块叫了出来,可把林大头给乐坏了。

看来杜大小姐没有当恶人的潜质。

众人看着杜鹃叫完林大头一脸后悔的模样,都笑了。

秋生这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男娃也特别喜欢杜鹃,每次回家都会带个知了或者用草拴住一只大蝈蝈给她玩,今天居然献宝似的掏出一只不会飞的小鸟给她。

杜鹃觉得盛情难却。

她喜欢九儿的那些玩具,是因为那些玩具雕琢得像艺术品;可她并不是小孩子,这蝈蝈、蚂蚱、小鸟什么的,她真心没兴趣玩。

于是,她忽闪着黑亮的眼珠对秋生道:“给林春玩。”

秋生跟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又掏出一只鸟,道:“这还有一只。这个是给你玩的。”

杜鹃嘴直抽:把人家弄得“家破鸟散”,这娃儿…

为了挽救这小鸟,她只好先收下。

有个放牛的老汉并不从黄家门口经过,而是走沟那边的小路。天天早晚见这个纤细身子的小不点女娃娃站在门口喊人,小嘴巴特甜,觉得有趣,便隔老远对她挥手。

杜鹃马上脆声道:“爷爷,放牛回来了?”

老汉可高兴了,跳下牛背跑过来,很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把红红的野果给她。这是给孙子带的,分一半出来了。

杜鹃接过来,丢一颗到嘴里尝了尝,仰头笑道:“甜。谢谢爷爷。”

老汉刚要说话,忽听秋生惊叫道:“牛跑了,孙爷爷。”

孙老汉着忙,转身去追牛,一边还不忘回头对黄老实两口子道:“老实啊,你这闺女真好。”

这便是最好的夸奖了。

黄老实和冯氏都觉得倍有面子。

杜鹃这样,可不是为了拉人缘、讨好卖乖,而是她早晚都喜欢站在院门口,看山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行走在乡间小道上的悠闲情景好像一副画。

咳咳!

她承认自己是有点小资,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臭美地欣赏诗情画意。

可是泉水村早晚真的很美。

呃,别的时候也很美!

当下,杜鹃牵着爹的衣袖进院,一边盯着他手上的小篓子问道:“爹,今儿弄了多少小鱼?”

黄老实高声笑道:“今儿弄得多,总有七八两。”

杜鹃正要说话,冯氏问道:“杜鹃,今儿鸡生了几个蛋。”

杜鹃立即精神振奋,告诉她道:“十二个。那个两只野母鸡也生蛋了。”

冯氏听了高兴,回头问道:“你可拿出来单放了?”

杜鹃摇头道:“没有。可我认得。要小一些,上面还带血丝儿呢。”

冯氏点头道:“你去拿来,我蒸了你吃。头生蛋最补了。再拿三个出来。晚上炒韭菜。你姐姐饭煮好了?”

杜鹃忙道:“煮好了。就等娘回来炒菜。娘,晚上烧菌子吧。我想吃菌子。”

说完,又笑着对黄老实眨眨眼睛。意思晚上开荤了。

黄老实也乐得合不拢嘴。

家里吃的越来越好了,他干活有劲儿。

当下。杜鹃去屋里拿了五个鸡蛋交给冯氏,冯氏就去厨房忙了;黄雀儿则和杜鹃忙着处理那小鱼儿;黄老师甩开膀子收拢院子里的玉米等物。

用鱼粉养鸡还是有成效的。

小鱼儿要清理清洗干净,不然晒的时候容易烂肚子,还招苍蝇。小鱼虾晒干透后,用石块研磨碎,拌了稗子、麦麸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喂鸡。

还是跟平常喂鸡一样,不过就是勤快些伺候。丝毫没有技术含量,因为杜鹃不懂技术。

目前黄家有三十五只鸡。其中三十二只是母鸡,十二只已经开窝下蛋了。

别以为这很容易,通常人家只有十几只。甚至几只,多的也不过二十几只,杜鹃家算是“养鸡大户”了。

因为农家要干的事多,养鸡养猪都是顺带的,没人会花大工夫在上面。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去喂。

比如养鸡,一窝蛋最多能孵二十只左右小鸡娃出来。要是伺候不好,死几只小鸡娃太常见了。等大些,到处跑了,就容易丢。也不知是被猫狗祸害了,还是被黄鼠狼叼去了。还有病死的不算。磕磕碰碰的,等全长大了,公鸡是要杀了的,只有母鸡才留着下蛋。

这么一路淘汰下来,能剩多少?

杜鹃很愧疚,因为这些鸡,黄雀儿比以往累多了。

当然,她也没偷懒:鸡还小的时候,她就守在院子门口,不许它们出去——怕出去就回不来了;又盯着家里的猫狗,不许它们祸害小鸡;又不敢关着小鸡,怕挤在一块生病,它们便满院子拉屎,她就跟在后面清理。

如此倒攒了不少粪,用来培养她的向日葵。

她在院墙根下种了十来棵向日葵。

当时也被冯氏骂了一顿,说一院子的鸡,这东西肯定长不起来。于是,她又看着鸡,不让啄向日葵。

唉,她是真心觉得乡下不好混,至此方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

好在小鸡死了五只,余下的终于长大了;向日葵也垂下沉甸甸的大葵花盘子,快要收了。

这番成果的影响,就是冯氏认可了两姐妹的作为,不再骂她们不干正经事了。黄老实下地干活也带个篓子兜小鱼。

且说眼前,杜鹃和黄雀儿将小鱼收拾完毕后,黄老实也将院子里的东西都搬完了,冯氏也恰好喊吃晚饭了。

于是,黄老实笑逐颜开地坐到了桌子上方。

这时候,他是最有一家之主形象的。

杜鹃和黄雀儿则像小鸟般,在堂屋和厨房间飞来飞去,帮着冯氏端饭菜、拿碗筷,很有劲头,并不觉辛苦。

冯氏不放心,高声阻止道:“杜鹃,你搁那。把碗打了,看我不打你。”

杜鹃笑嘻嘻地不理她。

全摆好后,共四个菜:一碗红辣椒炒秋茄子,一碗蒸水蛋,一碗韭菜煎鸡蛋,一碗菌子。

当下,黄老实在上,冯氏在下,杜鹃和黄雀儿在左,大家坐定开吃。

冯氏将那碗色泽金黄,如同果冻布丁一样的蒸水蛋直接搁到杜鹃面前,“先把蛋吃了,再喝玉米糊。”

杜鹃点头,用木勺从蛋中间一划两半,示意黄雀儿,“姐姐,我俩吃。这是头生蛋呢。”

黄雀儿便凑近了和她一块舀着吃。

这场景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冯氏看了也喜欢。

黄雀儿毕竟是她的亲闺女,若杜鹃霸道、吃独食,只怕也不得她这样偏爱了。

黄老实先搛了一大块韭菜煎蛋送进嘴,吃了,满意地长出了口气,笑道:“剩下那些母鸡过些日子也该下蛋了。都养了这么多天了。”

杜鹃三两口把自己那一半鸡蛋吃了,这才端起玉米糊,故作凶恶地说道:“它们要是不下蛋,就杀了吃。省得白费粮食。”

黄老实一听,忙对冯氏道:“她娘,咱把那公鸡杀一只吧。留着没用,还老打架。”

黄雀儿和杜鹃不禁相视一笑。

 

第073章 好日子天天有(二更)

冯氏瞪了男人一眼,道:“那公鸡我准备用来换盐的。”

外公带来的盐早吃完了。

黄老实立即耷拉下脑袋。

冯氏冷笑一声道:“你不是会送么?都送给你爹才好。”

杜鹃见气氛要变,急忙转移话题,对冯氏道:“娘,地里活计都忙完了吧?从明儿开始,你就专门上山捡菌子。我好喜欢吃菌子呢。”

要说这山里,杜鹃最喜欢的就是菌子了。

地道的山珍,虽然是素的,没肉的时候完全可以拿它来当肉填补空虚的肠胃,怎么吃都吃不厌。

要说菌子烧出来的卖相一点都不好,不像杜鹃前世吃的香菇,圆圆的很完整;这菌子晒干后,很容易碎,一小块一小块皱巴巴的好像破烂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