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就听一声清脆娇嗔的声音:“爷爷——”

“噗!”

正元帝喷出口中的茶,朝杜鹃瞪大眼睛。

就有宫女急忙上前接过茶盏,替皇帝收拾。

皇后和太子慌忙看过来。眼中净是担心。

杜鹃无辜地看着老皇帝,道:“爷爷。孙女知道你老人家心里有气,怪我闹大了。可凡事都有因才有果。人家不把我一个姑娘家掳走,我怎么会闹事呢?”

见老皇帝不出声,继续道:“若孙女是寻常人家女儿,这口气也就忍了;可既然生在皇家,就不能这么算了。管他是谁,敢掳我,就是藐视皇上,藐视秦氏皇族!我若忍了,那是丢我爹的脸,丢皇上的脸,丢大靖皇室的脸面!”

正元帝眨眨眼,愣愣地看着她——

这么说,她是为了他这个皇帝的脸面才闹的?

杜鹃见他还不开窍,继续循循善诱:“别说孙女是故太子之女,就算是个普通低贱之人,十三叔也不能如此随意践踏。‘疥癣之疾,可酿大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这样为所欲为,怎能担当大任?就算这一次不被孙女逼迫,也终究有一天会被其他人报复,狗急了还要跳墙呢。孙女大闹,就是要向全京城人宣告此事,以警示民心,也警示朝中官员;还要告诉天下:我秦氏皇族,不仅男儿是俊杰,女子也绝不可轻视,岂能任由人欺辱?”

大殿中静悄悄的,从皇帝皇后到太监宫女都张大嘴听靖安郡主慷慨激昂,那话语掷地有声,比太子晚间在朝堂上表现不遑多让。

炎威太子看着不发一声的父皇,使劲闭嘴。

他怕他闭不紧的话,会笑出声来。

这个女儿,像他!

杜鹃说完了,又叫道:“爷爷,你老人家别生气了。罚跪也没意思,不如罚我做些事孝顺爷爷,那才是‘人尽其才’,跪这还碍你老人家的眼呢。”

说完,对他展开一个明媚的笑颜。

一边心里想:这么大年纪了,老板着脸你累不累呀?

正元帝那个别扭,说不出来的别扭!

不仅因为杜鹃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还因为她的笑,不是谄媚讨好的笑,也不是虚伪应酬的笑,更不是嬉皮笑脸,她就那么自然一笑,叫人眼前一亮,仿佛看见花开,心情不由自主就温暖。

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这样干净的笑颜,正元帝根本聚不起来训人的情绪,想挑刺又找不到合适的词。

“你倒是伶牙俐齿!”

没好气地甩出这一句,他又转头找宫女要茶掩饰情绪。

皇后见状忙对杜鹃笑道:“起来吧。来皇祖母这。”

杜鹃却问正元帝道:“皇爷爷气消了没有?要是没消,孙女再跪一会也不要紧。刚才不是不愿跪,是怕跪这爷爷越看越生气。”

正元帝差点又喷出一口茶。

他张嘴就要骂她“装乖巧”,然看着那笑脸,又忍了下去。

他便瞪眼道:“你不用表孝心!你参加兰桂会不是还报了厨艺吗,怎么没比?你要真有孝心,今晚就为朕和皇后做一顿宵夜;再让皇后考校你皇家礼仪规矩,看花嬷嬷教的你到底如何,省得明天当着百官丢朕和太子的脸面!”

哼,他就不信了,换个法子惩治这孙女!

第462章 无法惩处

一场纷乱,最终逼出太子,这结果正元帝还算满意。

棘手的是如何处置十三皇子。

他舍不得这个儿子。

然太子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弟弟的。

想到这,正元帝就迁怒杜鹃,都是她不依不饶闹的!

所以,他也不肯放过她。

杜鹃却正中下怀,开心极了。

她跟花嬷嬷学规矩有几个月了,成果很明显,当下起身,一套一套地演示给几位长辈看。

正元帝看得纳罕不已:这孙女举止言谈十分得体,更难得的是她在集皇威于一身的长辈面前,态度恭敬却不失自然,比宫中女子多了一股纯净天然的气质,当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这般人儿,怎么就能做出当街追杀胡鉴的事呢?

怎么就能在十三叔房顶上坐一天一夜呢?

还哭闹要自杀呢!

杜鹃从不死板地学东西,她把所学融入平常言行,坐卧行止无时无刻不练习,便是在山上行走也比往常更翩然。

她主动提出为长辈泡凤尾茶。

亲自用炭炉烧水,拨炭火、冲洗茶具、提壶冲茶、挨个献茶,所有动作如行云流水,优雅利落。

将茶盏奉给正元帝,含笑叫一声“爷爷!”

明亮的双眼闪着盈盈波光,“爷爷”二字叫的十分顺口,于恭敬规矩之外多了一层家常的亲密和体贴孝敬之心,叫人心动。

正元帝挑不出毛病,接过茶盏低头喝茶。

王皇后喝了一口,立即对皇上道:“还是杜鹃泡得好喝。”

正元帝“哼”了一声。道:“她整天伺候这东西,也不足为奇!”

杜鹃点头道:“爷爷说得对极了,这是熟能生巧。每次孙女摘茶回来炒了,都要亲自泡、亲口尝,区分生长在不同高度和方位茶叶口感。还有炒制的火候和揉制轻重,以便下次改进。”

她很自然地说着,那三人却都没声了。

尤其是太子,看着女儿眼神一暗,随即垂眸。

阅女无数的正元帝不得不承认:这个孙女太讨人喜欢了!据他评来,从宫中的公主起。到各皇子府的皇孙女,统统都比不上她;他也不记得哪个嫔妃曾有这般魅力。

她虽然容貌出众,却不是靠容貌迷惑人的。

宫中的女子,若是太妖媚了,那绝对活不长。

靖安郡主的美与妖媚挂不上。她的笑容干净又温暖,让身边的人不由自主跟着愉悦,想到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这方面,连她的母亲衍庆郡主也要差一筹。

衍庆郡主性子天真烂漫,然更多是因为不谙世事,是娇养出来的;而靖安郡主在贫寒中长大,聪慧善解人意,再辅以率真性情和柔中透刚的个性。实在让人无法不喜。

老皇帝看着孙女,觉得惩罚她有点困难。

杜鹃毫无所觉,转身问宫嬷:“崔嬷嬷。可都准备好了?”

她要做宵夜,或者说,完成兰桂会未完成的厨艺比试。

崔嬷嬷急忙道:“回郡主,都预备妥了。”

说着转身招呼,太监们宫女们便将炉子、铁锅、砧板和食材等都搬进来,摆在殿堂下首靠近宫门口的地方。

杜鹃笑眯眯地走近绕圈查看。

兰桂会没比试厨艺。她是很遗憾的。

这项可是她的专长,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得头名。

兰桂会各项比试都有其独到之处。并非浪得虚名。

如厨艺比试便规定:在限定的时辰内——通常只有半个时辰——用普通的食材做出可口的饭菜,口味越好、数量越多的为佳。为防止有人投机取巧。每年用的食材都不同。

那些想用昂贵稀有食材取胜的便没了主意;还有,比试时只准带一个丫鬟帮忙烧火,余下活计都由比试者自己完成,如此一来,那些千金贵女们平日可要真下工夫了。

而由此历练出来的贵女们无疑多了些踏实作风,少了些骄矜之气,嫁人后持家侍奉公婆夫君也更得心应手,此是兰桂会受人追捧一大缘故。

杜鹃想,任凭她们如何锻炼,还能比得过自己煮饭次数多?能比得过她经验丰富?

所以,她最后因赶不及没参加厨艺比试非常遗憾。

现在能当皇帝面补上,那是她求之不得的。

当下,她将水袖一挽,缠成箭袖掖紧,就开始干活了。

先将一个老南瓜掏出内瓤上火蒸,再将青菜掰去外边菜帮子,只留中间菜心,连掰了七八棵。

正元帝见了心想,这些都不要了?

这么浪费可不符合兰桂会比试要求。

因此他记下这点,想等会好挑刺。

然杜鹃掰好了,把菜心连同菜帮并红萝卜等菜一块交给宫女清洗,她则和面;等菜洗来了,才开始切菜。

先将菠菜焯水后细切,装入一个青花瓷碗中。

然后切红萝卜、青菜帮、酸笋。

就听“哒哒哒”一阵密集又均匀响声,看得众人咂舌不已:萝卜丝一束束就跟宫女们用的丝线被剪断了码起来似的,青菜帮也是一般粗细长短,笋丁一粒粒像细沙。

皇帝震惊,太子自豪,皇后欢喜。

然都忍不住想:这刀工得练习多少年?

皇后眼圈就红了,靠近皇帝悄声道:“怪道说从四岁就开始煮饭呢。”

皇帝听了一声不坑。

炎威太子笑容一收,喉头*辣地发堵。

杜鹃很快切好了菜和姜等,分别装入碗中,然后剁肉。

又是“哒哒哒”一阵密集的响声,肉糜剁好了。

接着她又亲自拨弄炭火,将两个鸡蛋炒成糊,然后和肉糜搅拌在一块。再将先前切的菠菜酸笋等加入进去调拌。

众人先还不知她为何要自己动手烧火,后来才看明白:是怕宫女烧火不合用呢。用生蛋液太稀了,但鸡蛋炒老了成块也不好,只有用微火炒成蛋糊,和肉糜搅在一块才均匀。

再下来就是擀面皮、包馄饨。

她擀面皮的速度并不快。包馄饨却飞快,一个个元宝、菱形馄饨只有指头大小,精致如雕,排在木盘内赏心悦目。

这中间,她还抽空去看蒸南瓜的火候,告诉宫女将炭火退些下去。用文火慢焖。

所有的活计,她几乎一个人包了。

然并不见她手忙脚乱,每一次旋身都飘然若仙,每一个动作都优雅从容。熟能生巧,技进乎道。就如“庖丁解牛”般,她将这低贱的厨艺演绎成了挥书作画般高雅的活动。

正元帝、皇后和炎威太子不知不觉走下座位,一齐来到近前观看。

馄饨包好后,杜鹃便将南瓜起锅,捣南瓜泥做饼。

中间添了一点蜂蜜和细葱,然后煎饼。

接着滚菜心,另锅调制了些菌子盛在装盘的菜心中央。

再清炒胡萝卜和青菜梗,配上黑木耳。红黑青白交错如画。

最后,她用蘑菇做了一道清汤。

两菜一汤外加一道点心和馄饨就新鲜出锅了。

看看时辰,还不到一个时辰。

杜鹃洗了手。笑盈盈地和宫女们将菜和馄饨端进东次间北炕桌上,伺候正元帝等人用宵夜。

炎威太子大口吃着,并不出声,偶尔看向女儿的目光温柔如水,满脸幸福,表示他很喜欢这味道。

正元帝和皇后也无声吃喝。暂未发言。

但正元帝吃完一碗又将碗递给杜鹃,示意再添些馄饨。等待的时候还很随意地搛菜心吃,便知他也很满意。

皇后见了含笑。吃完一碗,也示意杜鹃再帮她添些。

杜鹃正高兴,就听正元帝问道:“你擀面不快?”

杜鹃做的菜,虽不能说绝美——皇帝在宫中什么美味没尝过——但胜在用普通食材做出来,清爽可口,对于第一次吃的皇帝来说,隔锅饭的效果很大,加上他这两日心烦,都不曾好好吃饭,因此胃口大开。

他实在挑不出毛病,只好问出心中疑惑。

在他看来,若不是杜鹃擀面耽误工夫,还能更快些。

杜鹃愣了下,解释道:“因为擀得少。我们那里麦子是有数的,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饺子、包子,都是玉米杂粮多些。孙女可不就手生了。”

正元帝怔了下,忙低头继续吃馄饨。

他觉得自己不能开口,否则一听孙女回话就膈应。

不用说,皇后和太子听见这话更难过了。

皇后就夸杜鹃手艺好。

皇后乳母年嬷嬷笑道:“不是奴婢奉承,郡主这手厨艺,要是那天参加了比试,取头名是一定的。”

杜鹃笑得十分开心,挨在皇后身边,诚心诚意地说道:“要说有多好,那是皇祖母谬赞了。孙女手艺再好,还能比得上宫中御厨?因为皇爷爷和皇祖母吃惯了精美的食物,偶尔尝了孙女做的,又是现做现吃,所以才觉得新奇。这是隔锅饭香。”

正元帝见她并不矜傲自夸,忍不住瞅了她一眼。

杜鹃察觉,也转眼笑看他。

正元帝不自在,举手中的南瓜饼问:“这个南瓜饼就添了点蜂蜜?”

杜鹃点头道:“嗳!这不叫南瓜饼,叫黄金糕。”

说着忍不住就笑,把当年送南瓜饼给干娘做人情,为了好听所以取名“黄金糕”;后来送给养父家的爷爷奶奶,因想是自己人,就没讲究了,就说是南瓜饼,结果奶奶以为孙女看菜下碟,用南瓜饼糊弄她,把饼扔了的事当笑话说了出来。

炎威太子脸色顿时难看无比。

正元帝看看手中的饼,这已经是他吃的第三块了,心里也忍不住怒气,暗道怪不得那老东西死了,福气太薄,受不住他孙女的孝敬。

杜鹃见他们脸色不对,这才察觉自己说错了话。

她忙道:“乡村的人就是心思简单,有什么说什么,刀子嘴豆腐心。黄家爷爷奶奶其实都是忠厚人…”

皇后不想坏了气氛,忙拿话岔开,问杜鹃其他事。

一时吃完了,宫女们撤下碗盘,沏上茶来。

正元帝看着围坐在旁边的皇后和太子,还有笑颜如花的靖安郡主,一家子其乐融融,但他总觉得不对劲。

对了,他今晚本来是要教训这丫头的。

怎么连个责罚声都没出呢?

“听说你开了林春的梳妆盒?”

他问被皇后搂在怀里的孙女。

杜鹃忙坐直身子,回道:“是。孙女想明天献给皇爷爷,作为万寿节的节礼。”

正元帝命令道:“拿来我瞧瞧。”

 

第463章 约见

杜鹃忙叫灵隐开包裹拿盒子来。

她的行装都送进了坤宁宫,皇后要留她小住。

一时盒子拿来,正元帝命放到炕桌上。

他和太子翻来覆去观看半响,才命杜鹃打开。

居然没问怎么开盒子,这让杜鹃松了口气。

心想这皇爷爷还算守规矩,没逼她告诉开盒机关。

她不知道,正元帝感兴趣的是盒内的东西。

杜鹃取出那些图纸,皇帝急忙命邱公公拿了眼镜来戴上,和太子头碰头观看研究。

杜鹃在旁看着,听他们研究讨论猜测,很是费力的样子,忍不住就插进去解释。

炎威太子惊问道:“杜鹃你也懂这个?”

杜鹃点头道:“当然了。这有好些我都看着林春做出来的呢。”

正元帝忙举一张纸问道:“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杜鹃一看,正是压水机的工作原理图。

她忙解释给他们听。

这一展开可就忘记一切了:只见老少三人聚在一处,杜鹃就像一丝不苟教学的老师,皇帝和太子就像认真听讲的学生;太监宫女们也跑进跑出,一会帮靖安郡主拿尺子和纸笔,一会帮她取算盘,奇奇怪怪的东西摆了一炕。

杜鹃便用鹅毛笔作图讲解,言语很生动;一手硬笔字写得“刷刷”的,慢的时候字迹娟秀,快的时候就如龙飞凤舞。

林春一幅机械图只有一到两张,她展开讲解要用七八张甚至十几张图纸,现场画出来,标注索引。行动利索,口齿伶俐。

炎威太子看着她,脸上满满都是自豪。

正元帝听得震惊不已:这个孙女显然很精通这些。

“你怎么懂这些?”他终于忍不住问,“别跟我说任三禾教的。”

杜鹃愣了一瞬间,急忙道:“跟林春学的。”

她把师生关系倒过来了。

“爷爷。爹,你们没见过真实的东西;要是见了,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的。林春给他家的水井装了第一架压水机,我都是亲眼看见他做的。这么一提一压,水就出来了。还帮我安了自来水呢。不用下河,毛竹管子通进院子。手这么一拧,水就流出来了。”

杜鹃毫不犹豫地展现自己的聪明,表明这些知识是她后天学的,不是先天带来的。

“…还有这个水压机,我们村的碾米作坊、磨面作坊、造纸作坊都用上了。用水力驱动,这样就不用耗费人力…”

“…这个是建水坝用的。像这样在拦河坝的大青石中间打下石锲子,多大水流也冲不坏。我们村就建了一个堤坝。前年发大水,水退了那堤坝还好好的。这个用来建水库最好。”

她滔滔不绝地说着,皇帝和太子听得聚精会神。

连皇后和太监宫女们也都听住了。

他们也不用懂,只想象杜鹃说自动出水什么的,就惊异万分,那是不是说装了这个东西后宫里就不用桶打水了?

正元帝拿起杜鹃绘得草图。凑近眼前细看。

没法子,杜鹃写的字太小了,他看得眼花。

大概看得久了。他摘下眼镜揉眼睛。

杜鹃见了忙移到他身后,道:“爷爷,我帮你揉揉。这样揉,能缓解眼睛疲劳。明天再说吧,爷爷,晚上看久了伤眼睛。”

说着伸出手为老皇帝做眼保健操。

一边做。一边对邱公公道:“邱公公,以后爷爷忙政务。每隔半个时辰就帮他做一次,会舒服些;早上起来用茶水洗眼睛;要多吃胡萝卜和…”

说着忽然停住。看着皇后讪讪笑道:“孙女多嘴了。”

正元帝却问道:“和什么?”

皇后忙鼓励道:“问你就说。”

杜鹃这才道:“西红柿。”

一时揉好了,正元帝眨眨眼,道:“嗯,是好些了。”

转头对邱公公道:“可看清了?”

邱公公尴尬道:“奴才愚钝,回头跟郡主再讨教。”

正元帝也没骂他,对杜鹃道:“鹃丫头,接着说。”

炎威太子急忙劝道:“快三更了,父皇歇歇吧。”

杜鹃也笑着劝道:“皇爷爷不用心急,回头让林春带人做出来,对着实物操作讲解,不是比这样纸上谈兵好?这些东西在农业水利和民用生活方面都起大作用的,能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她开始为林春请功了。

正元帝如何不知她心思!

他挥手命宫女太监们都退下,然后眼神锐利地盯着她道:“朕知你心思。但你如今不是寻常人家女儿,你是太子之女!不是想嫁谁就能嫁谁的。”

杜鹃神色一僵。

正元帝冷脸道:“别以为朕无情!”

说着转向炎威太子,“还有你,当年是不是以为朕乃天下最狠心父亲?如今朕也不解释,朕只问你:你今日为何不逼宫登基?”

炎威太子怔住,默默无言。

正元帝威严道:“你无需讳言!朕当年就是逼宫登基的,你祖父也是逼宫登基。你告诉朕实话:你今日到底是没把握还是怎样?”

见问这个问题,皇后望着太子满眼担心,杜鹃也吓住了。

炎威太子起身下炕,在正元帝面前跪下,认真道:“父皇明鉴,儿臣真没想过逼宫!如今大靖看似强盛,内里形势十分复杂,即便父皇现在传位给儿臣,儿臣也不能像父皇和祖父当初能掌控全局。若是大肆清洗,只会动摇大靖国本根基。儿臣自知能力尚不足,还要仰仗父皇扶持。请父皇教导儿臣!”

正元帝听后,连连颔首道:“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儿子!炎儿你总算长大了!”

再次转向杜鹃,问道:“你可听明白了?”

杜鹃眨眨眼,表示不明白。

她又不是男儿。怎么问她来了?

正元帝见她一派懵懂不通政事,反而松了口气。

之前她的表现令他有些心惊。

因看着她无奈道:“就算朕和太子心里愿意将你许给林春,朝中也会有人反对。好在林春献了这些图纸,比先前要强多了,朕会封赏他。但还不够。还要他再努力,才能配得上你。”

杜鹃这下听明白了。

这不是刁难么!

不是她夸大,就这些图纸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怕是朝中一品大员都做不到!

正元帝起身下炕,对炎威太子道:“走!去御书房。内阁几位朝臣还等着呢。”

这是他安排的,明日早朝将是一场斗争。

炎威太子忙上前伺候他穿靴子。起身后丢给杜鹃一个安慰的眼神,又朝皇后看了一眼,意思请母后照应女儿。

皇后微微点头,示意他放心。

正元帝临走时对杜鹃道:“丫头,爷爷明早的早膳由你安排。”说得多给她荣耀似的。

杜鹃忙答应了。

一面腹诽:不都说皇帝女儿不愁嫁么?

怎么她嫁个人就这么难呢!

她盯着捧图纸跟出去的邱公公。心中愤愤。

人都走了,皇后爱怜地拉了她手道:“来,让祖母好好瞧瞧。”

这晚,杜鹃有幸跟国母同床。

至于正元帝和太子等人,整整熬了一宿。

第二日五更早朝,正元帝连发数道圣旨:宣告太子回归,入主东宫,任命太子太师太傅等东宫属官;胡家掳劫郡主。满门抄斩;十三皇子圈禁,胡贵妃禁闭宫中,还有军中将帅任免调动等等。

搅得人心惊肉跳时。一面又宣布大赦天下,因此胡家也得以赦免,只诛杀主事人,余者流放;宫中大宴群臣,普天同庆;另有西疆南疆等属国使臣陆续入京朝拜,着礼部安排接待…

朝堂风云变幻。东宫喜气洋洋。

太监宫女往来奔走,收拾打点。迎接储君。

早饭后,林春随同张圭一同进宫。先来到东宫。

正各处观看,忽然有个小太监在外问“谁是林春林秀才?皇后娘娘召见。”

坤宁宫大太监唐公公奉皇后之命过来东宫查看,听见声音一看,认得,便问道:“朱风,皇后娘娘召林秀才?”

朱风忙弯腰笑道:“是,唐公公。”

唐公公就请了林春出来。

林春心中忐忑又喜悦,与张圭招呼一声,随朱风去了。

出了东宫,朱风轻声对他笑道:“林公子,咱们先往御花园去,靖安郡主带神虎在园里散闷呢。见了郡主再去见皇后娘娘。”

林春心领神会地点头,含笑道:“烦请公公引路。”

朱风忙道不敢当,这是分内的事。

两人遂往御花园而去。一路上,也曾碰见太监宫娥,林春规规矩矩跟在朱风身后,并不东张西望。

七弯八拐走了好久,殿宇才疏朗稀少,亭台轩榭多了起来,又见假山树木花草繁盛,已近了御花园。

在南门口,朱风对林春道:“郡主就在那边山坡上,林公子请等会,待奴才过去回禀一声。”

林春忙点头,朱风就匆匆去了。

林春正朝周围打量,忽听身后有人道:“林春,你怎么来了?”

林春回头一看,正是杜鹃,身边跟着如风,看见他飞窜过来。

他便欢喜道:“皇后娘娘召我来的。”

说完看着她发愣,被她一身装扮晃花了眼睛,连如风在身边蹭来蹭去也不知理会。

杜鹃也欢喜极了,笑道:“我说呢,如风跑这么快。”

一面招呼他回头,说带他去见皇后娘娘。

这时,跟杜鹃的宫女才撵上来。

第464章 福气(二更求粉)

冷霜是皇后身边的宫女,看着林春疑惑道:“谁带林公子进来的?”

林春忙道:“是朱公公。”

冷霜道:“朱风?”

林春点头,说听坤宁宫的唐公公称呼他“朱风”。

他心想不是进去找你们了吗,应该在后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