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雯被弄迷糊了,不过她拖着行李箱走了半个小时挺累的,就拎着行李箱的提手进了堂屋。

  跟几天前相比,堂屋被彻底的打扫了一遍。胡晓雯放下行李箱,心里有所预感,推开屋门一看,床上的床具都被换过了。她伸手按了按,连被褥也被重新晒过,蓬松了很多。

  “大妗子,屋子是您打扫的?您还晒了被子?这怎么好意思。”胡晓雯从屋子里出来,大妗子已经把饭盛出来放在了桌子上。

  大妗子笑了一下:“你妈早就给我打了电话,要是你真下定了主意,就把这屋子收拾一下,才能住得舒服。这屋子空了一年没人住,落了不少土,还积了不少蛛网。床上的东西也要换,被子薄了你睡不习惯。褥子要给你晒一下…这都是你妈嘱咐我的,要不是你妈要带孙子走不开,哪里轮得到我。”

  原来是母亲,她竟然不声不响的做了这么多!胡晓雯倍受感动,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果园好好的搞成功,不让母亲失望。

  胡晓雯吃了午饭,躺在充满阳光味道的床上睡了一觉。起来之后就去表舅家借了电动三轮车去了一趟镇子上。

  在镇子上的农业服务站胡晓雯买了一些蔬菜的种子,她看了看别的农具,基本上种地会用到的农具杂物房里都有。

  这时,胡晓雯的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来电显示,胡晓雯赶紧接了电话。

  打电话的人是胡晓雯的校友。

  在省城的时候,胡晓雯装了一瓶子玉坠空间当中的水送去给他帮忙用学校的设备化验一下。

  虽然胡晓雯用它直接浇过桃枝,貌似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不弄清楚里边的成分,胡晓雯始终不敢放心大胆地使用。

  毕竟这水储存在蓄水池当中的时候,很可能会被人直接喝倒肚子里去。

  那校友告诉她化验结果显示这水的水质非常的好,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可以直接饮用。听到这个好消息胡晓雯这才彻底的放下了心。

  买完了东西,胡晓雯就离开了镇子,走到半路趁着周围无人,胡晓雯就把提前准备好的大箱子放进了电动车的车斗里。

  路口到村子这段修的是水泥路,进了村子里的主路就变成了石子路。然而过了桥,村北却还是土路。虽然被平整过,但是下雨之后反复碾压让这条路很是不平整。

  到了岔路口,通往上边的虽然还是老路没有改建过。倒是十几年前,上边的住户为了出行方便,自己出钱出力把这条通往上方,一到雨天就很泥泞打滑斜坡路用青石板铺了一下。

  胡晓雯把油门拧到底,一口气冲上了这条路。

  “晓雯,回来了啊。”

  “表舅妈?”胡晓雯看着站在她家门前的表舅妈:“急着用车吗?”

  表舅妈摇了摇头:“我就是过来看看你安顿的咋样了。”

  胡晓雯笑了一下:“老姨家的大妗子上午都帮我把屋子打扫好了。可帮了大忙,已经没什么要弄的了。”

  “哦。”表舅妈往她身后的车斗里看:“这些东西就是你托人运回来的?”

  胡晓雯下了车拉开挡板,把大箱子从车斗上拉了下来:“都是一些衣服,还有电脑,和电脑桌的零件——只要重新装上就可以用了。”

  表舅妈点了点头:“那你慢慢收拾着,我先回去做饭。”

  表舅妈开着电动三轮车轰隆轰隆的走了。这边都是山区,爬坡的地方非常多。本地用的三轮车都是经过改装的,要不然根本就上不去陡坡。

  她回来这个点已经到了农户们吃下午饭的时候了,表舅妈又不着急用车,不在家里做饭却跑到这里来看她有没有安顿好。也不像是有别的事情要说,胡晓雯就觉得有点奇怪。

  想不明白胡晓雯就没再多想,她回身把箱子弄回了屋子里,关上大门把玉坠空间里的东西都弄了出来。

  这天晚上胡晓雯就没再出门,一直忙着把自己的家当归置到位。

  第二天早上,她去老姨家里吃完了早饭,和大妗子一起去了村委会。原本胡晓雯是想自己去的,但是大妗子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有一个长辈在才算是壮士气。

  桃溪村村委会也在村北,只不过位置在地段非常好的山脚下。原先这边还是大队的时候还放着一些大型的器械,所占的面积就挺大的。

  几年前,村委会的老房子在一场大雨当中塌了几间。后来就由乡里出了一部分钱,村里又拿了一部分重新盖了一个四合院。

  村长的办公室就在四合院正对着大门的位置。一进去胡晓雯就看见了一个头发花白脸颊消瘦,皮肤黝黑的五十多岁的汉子。

  胡晓雯来桃溪村很多次,见这个村长却没有几回。村长挺热情地招呼胡晓雯,胡晓雯把想要承包果园的意思一说,村长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村长叫赵贵,之前就已经知道胡晓雯要回来包那个果园。村子里早就为那个果园发愁,现在有人接手自然很欢迎。

  赵贵说的情况跟之前大舅打听到的差不多。关于承包期胡晓雯改了一下,想要承包七十年,村长也痛快的答应了。反正这里穷山僻壤的,村长也没觉得四十年和七十年之间能有什么大的变化。

  大体的事情谈的差不多了,双方就想要签订合同,没想到大妗子这个时候提出反对。

  “慢着!这个合同不能就定!”大妗子气势汹汹的把手按在赵贵跟前的桌子上,“我家雯妮儿不懂,你可别想糊弄过我去!”

  赵贵眉毛一挑,慢吞吞地说:“哪个糊弄你了?”

  大妗子撸起袖子,摆出一副要骂街的架势一叉腰:“这承包四十年跟承包七十年的每亩承包价怎么可能一样!承包年头长了,价格要往下减才对。你怎么不提这一茬?这不是摆明了想要欺负我家雯妮儿!”

  赵贵一看大妗子这要骂架的架势脸上就露出了无奈的神色:“你也知道咱们村里的情况,原本就没有敢多要价…”

  胡晓雯急着把果园承包下来,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要不是大妗子正好跟着一起来,她今天就要吃亏了。

  大妗子的战斗力实在强劲,硬是把每亩地的承包费给往下降了五十块。这还不算完,原本的说好了7年龄的桃树每棵十五块钱,也硬是被大妗子砍到了十二块。

  这么一算,竟然为胡晓雯省下六千多块钱。

  吵吵嚷嚷中,原本还想坚守底价为村里多争取点资金的村长脸都绿了:“你这败家娘们,怎么胳膊肘光往外拐呢?!”

  作者有话要说:  大妗子非常能干

第 10 章

  大妗子才不管赵贵说什么,反正在她自己看来胡晓雯吃亏就相当于她吃亏。

  一番扯皮之后,村长败在了大妗子的嘴下。他一个大老爷们还真能拉下脸面去跟一个娘们一样吵来吵去?

  打从大妗子跟村长吵嚷起来之后,胡晓雯就只能作为看客,一句话都插不上嘴。

  “好吧,那就这样。一会儿等小黄回来,就起草合同。”说这话,赵贵的精神都萎靡了很多。

  “小黄是?”胡晓雯低声的问大妗子。

  “小黄是分配到咱们村的大学生村官,自从他来了,咱们村办起事情来可效率了很多。”说起这个小黄,大妗子就赞不绝口。

  大学生村官?胡晓雯在新闻里边倒是见过,可是还从来都没有见到过活的。

  大妗子见她感兴趣,就给胡晓雯说了一下颇有一番曲折的才来到村子里的村官的故事。

  大学生当村官,就是说大学生考取资格之后,下到农村里工作两年或者三年工作。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眼光和知识,带领村民创业,或者是为村子里改进一些落后的地方。

  任期满,可以留在村里竞选村里的领导位置,也可以直接考取公务员,或者自行寻找出路。

  对于毕业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当村官也是一种出路。在这个制度刚刚创立的时候,那些村官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带领了不少村民致富。

  只可惜这些年,这些村官往往到了县里或者镇上直接就被截留。留在政府部门分到各个科室实习,真正能够下到农村里的却少之又少。这怎么不让怀抱满腔抱负的大学生们气馁。

  这个小黄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桃溪村,就不得不说桃溪村村长赵贵的能耐了。

  桃溪村所在的地方紧邻林场保护区,山多树多,耕地少。以前不懂得环保,老百姓上山滥砍滥伐,在山上砍掉树木,开垦成梯田。结果后来吃到了苦果,很是受了水土流失的灾难。

  后来国家下令退耕还林,直接用直升机大面积播撒树种,又划出了林区。那些在林场里边的村子,合并的合并,搬迁的搬迁。这片山地重新又被茂密的树林覆盖。

  桃溪村那些山上的耕田重新种上了树。国家收走了耕地,也不可能看着老百姓因为耕地不够挨饿,于是就发放了粮食补贴。

  从以前开始桃溪村所在的临水县就一直是个贫困县,常常拖欠各个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粮食补贴下来的时候就被借走一部分去发工资,等到了乡里又被拿走一部分去给欠了几个月的老师们开工资。发到村民手里的时候就剩下一点,根本就不够买粮食吃。

  赵贵那个时候还很年轻,怎么可能忍得了这种事情,他没跟任何人说一声,就拎着一把锄头去了镇长家。

  他也不进屋就拄着一把锄头坐在门口,可把镇长吓的不轻,还以为他要杀人呢。

  那时赵贵说了,粮食补贴要是不发下来,他就把镇长家里的房子推平,在上边种上粮食给他们桃溪村的村民分着吃!

  那一回镇长跑到县里十几次,终于要下来了钱款把粮食补贴补齐,并且打那以后,每年桃溪村的粮食补贴都是发得最齐最快的。

  赵贵的名声彻底的响了,连县里都知道桃溪村有个村长是个愣头青。

  这一次分配大学生村官,赵贵看着名单上就有他们桃溪村,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来。他就去乡里问了,却被挡了回来。那边的人说,大学生到了这边之后要先在科室熟悉工作,过一阵子才会去村里。

  这些大学生来了之后,又会用电脑,又会打文件。他们来了之后乡政府的办公效率大大提高,乡政府自然不愿意放人。再说了这些人去了村里,根本就没有地方住。条件艰苦,安全上也有隐患,乡政府可不愿到时候发生什么麻烦事情。

  赵贵哪知道这里边的门道,就傻傻地回去等。这一等就等了半年,等得这批大学生村官都觉得没希望了,赵贵才拐弯抹角的打探到了内情。

  这下赵贵可不干了!

  他年轻的时候就敢拎着锄头去堵镇长家的门,这会儿五十多岁快六十岁了却也血性不减。

  他暗地里跟这批村官们接触了一番,这些村官们也是愿意到村里去的,然后赵贵又联合了各村的村长。里外那么一夹击,领头的又是这么一个有名的刺头村长,乡里自然就犯怵。

  乡里边拿出之前的那套说法那么一说,给赵贵一一反驳了回去。他们给这些村官们都安排到了村民家里住,每家平日里都有照顾村官安全的职责。这下乡里没办法,只好让这批村官下到了村子。

  来桃溪村的小黄名叫黄哲,很是敬佩赵贵的能耐。来了村里也给解决了不少问题,改进了很多落后的地方,增添了不少新的便民措施。

  胡晓雯听了大妗子的叙说,不由得对桃溪村的村长和村官心生佩服,都不容易啊。

  大妗子在这边悄声说,办公室就那么大,赵贵怎么会听不见。被大妗子把他的丰功伟绩那么一说,暗暗的一捧,刚才那点不高兴就全都消了去。

  又过了一会儿,从外边进来了一个年轻人。这小伙个头有一米七多,他穿的一身方便行动的运动衣,脚上一双运动鞋。

  在村里待了一年多,跟本地村民没啥区别的一身黝黑皮肤,要是不说真看不出这就是那个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的黄哲。

  “小黄啊,怎么样?统计了多少家?”赵贵跟他说话,那语气里就透着亲切。

  黄哲看了看俩人,尤其在胡晓雯这个陌生人身上看了一眼。

  “没事,说吧。都是咱们村的。”村长摆摆手。

  “我去登记了一下,现在同意修水塔的有五十六家,不同意的有七十二家,剩下的我还没有去。”黄哲把手里的表格递给了赵贵。

  大妗子一听挺惊讶:“咋?真的要修自来水啊?”

  桃溪村地处山区,用的都是井压水。这种水井取水的时候,要不停的压动杠杆不能松手,总归是有点不方便。

  要是安装上水塔就可以把管道拉到各家各户,直接用上自来水。

  黄哲点了下头说:“村里拿不出全部的资金,每家还要凑上一些,能不能修成还真说不准。”

  村长抿嘴一笑:“姚婶家的外孙女胡晓雯要回咱们村承包果园,有了这笔承包费和卖果树的钱,修这个水塔就足够了。”

  大妗子眨了眨眼,她还真没想到村长刚才那么计较是为了这个水塔。不过她转念一想,就算是这样她也不会损了雯妮儿去便宜村里,雯妮儿挣点钱也不容易。

  胡晓雯觉得自己挺幸运,刚一回来就遇见了安自来水的好事。

  黄哲恍然大悟:“你就是要承包果园的胡晓雯?”他笑了一下,露出一口白牙:“你好,我叫黄哲,现在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

  胡晓雯跟他打了一个招呼,俩人算是正式认识了。

  赵贵点了点头说:“还有一个在咱们村开狗场的陈子嘉,他也是个大学生。村里边年轻人不多,以后你们多来往,有事情要互相帮助。”

  黄哲显然早有准备,打开自己的台式电脑,直接调出了一份承包合同。把有所改动的地方修了一下,胡晓雯看了看没什么问题,就直接用打印机打了出来。

  “没想到咱们现在办公还挺先进的。”胡晓雯感叹。她真没想到村子里边现在已经用上电脑和打印机了,原本还以为合同要用手写。

  赵贵“嗨~”了一声,一摆手:“这电脑和打印机都是人家小黄自己带来的,可不是咱们村里的。”

  签完了合同,剩下还有一些手续就不需要胡晓雯去管了,自然会有村里——现在就是黄哲负责。

  从现在起,那个桃园就算是正式属于胡晓雯的了,她就可以开始把修剪枝条,清理荒草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大妗子历来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她这就打算回去拿上工具,上山帮着胡晓雯把荒草清理了。

  “大妗子,这事儿先不着急。”胡晓雯赶紧拉住她,“您先让我大舅帮我去找一个懂点技术的果农,来看看怎么修剪。”

  “哦,对!这个也是要紧的。”大妗子一听就顿住了脚。

  胡晓雯用这个借口支走了大妗子,自己一个人上了山来到了干涸的山泉口。她要搞点手脚假装泉口重新出水,当然要尽快。

  作者有话要说:  这些都不是男主,先出来的都是男配。

第 11 章

  胡晓雯顺着水渠走回桃园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雯妮儿,你去哪了?这弄得一身狼狈。”大妗子眼尖第一个看见了她。

  胡晓雯爬高上低的,身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蹭了一身土,还带了很多长着尖刺的植物。

  “我去泉口看了一下,我发现那边有水,就是出水不大的样子。”胡晓雯拍了拍身上。

  “咋?那泉口又出水了?”大妗子疑惑了一下,随后说:“兴许是因为头春下的那两场雨吧。不过这水渠里是干的,那水连水渠口都没有淹过,那点水顶什么事?”

  胡晓雯见大妗子没有怀疑,暗暗松口气,她说:“有水总比没水强,我看看能不能用个什么办法,把那个泉水利用上,这样还能省下打井的钱。”

  一听这个,大妗子就不再说什么了。打深水井要花好几万,能省下来最好。

  胡晓雯过来的时候就看见大妗子和大舅还有一个陌生的老人。三个人架着一个木梯,大舅在高处,大妗子和老人在地上,正在修剪着多余的桃枝。

  胡晓雯一看地上落着的一片树枝,就知道他们干了很久了。

  这个老人名叫蔡曙光,以前年轻的时候在外边打工在果园里干了好些年。

  蔡曙光长得黑瘦,人也不爱说话。胡晓雯跟蔡曙光交谈了几句,询问了一下他打算怎么修剪这些果树。一说起这些刚才还寡言的蔡曙光就变得话多了起来。蔡曙光在果园里边的工作经验丰富,正好能帮上什么都不懂得胡晓雯的忙。

  “蔡伯,那这果园里以后修枝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对这些技术不太懂,都要靠您了。”这就算是胡晓雯的果园正式请蔡曙光在果园里工作了。

  桃溪村里有周、赵、蔡、刘四个大姓和其他一些外来小姓构成。除了跟周家沾亲带故的表亲们还有老姨一家人,其他的人该怎么称呼还是怎么称呼,于是胡晓雯就叫蔡曙光一声蔡伯。

  蔡曙光如今已经六十多快要七十岁的人了,儿子儿媳妇带着孙子们在外边打工居住,他早就成了空巢老人。因为要供孙子们上学,蔡曙光的儿子一年也就往回邮寄几百块钱。除了两亩旱地,蔡曙光也没有别的收入,现在能够不用离开桃溪村就找到一份工作,蔡曙光也挺高兴。

  胡晓雯是完全不懂这些技术,不过不懂不要紧,以后慢慢学就是了,来不及学就请人帮忙。总归她有玉坠空间在手,亏本肯定是不会。

  胡晓雯吃了一些大妗子带来的干粮,就着水壶喝了些水。吃完了一抹嘴,胡晓雯说:“妗子,大舅,你们在这里先忙着,我去看看那泉口怎么把它用起来,早点给果树浇上水。”

  大妗子应了一声,胡晓雯就转身向着泉水口走去。有大妗子两口子和蔡曙光,她暂时不用操心别的,只把水源处理好就可以了。

  大妗子和大舅来帮忙只是暂时的,毕竟他们家还有自己的地要伺候。农村里边的人情味浓厚,这样子互相帮忙司空见惯。尽管如此,胡晓雯也不能让人累坏了。

  胡晓雯拜托黄哲从村子里又找了两个人,算是解决了初期工作繁重的压力。而她自己则跑上跑下,忙里忙外,整天的不见人影。

  签完合同的第三天上午,胡晓雯在水渠里边铺设的蓝色塑料水管总算是通到了蓄水池里。原本她一天就可以搞定,水管和抽水泵早就在省城买好了,只是为了不引人怀疑,才多等了一天。

  水管被固定在蓄水池边上,清澈的水源源不断的流进蓄水池。

  “有水了!”在果园干活的几个人围在出水口边,很是兴奋。果园里的荒草清理的差不多了,露出的地面很是干燥。这水来得太及时了!

  “这水放满了得等一阵子那边的水位才能重新涨起来,那边的出水还是小。”胡晓雯摇着头给几个人打预防针,“几天才能把那边的水潭充满。”

  这水都是她提前放进了泉口那的水潭当中,水泵一抽,水位自然就会下降。除非胡晓雯再去放水,要不然那水位只会越来越低。

  蔡曙光抽了一口旱烟,说:“既然这样,这水就不能让它流进沟里,那样浪费。还是配个小点的水泵,拉一根水管去浇。”

  果园里边是修了水沟的,水只要顺着水沟流淌,自然会润泽沿途的土地。只是那样在流动当中消耗的太多,恐怕不等所有的地方都浇透,一水池子的水就流干了。

  拉水管去浇水是最节省水的方法,虽然这样就直接占去一个劳力的全部精力。

  “啊、啊啊。”一个汉子挤到前边,手里比划着什么。

  这个汉子是黄哲介绍来的,桃溪村村民赵大军。他今年有四十多岁,因为不会说话,就没有去外边打工,一直在家种地。人勤奋又厚道,胡晓雯找黄哲推荐,他第一个就想起了赵大军。

  他来了之后跟老黄牛一样卖力,是个非常棒的壮劳力。

  “行,那大军你以后就负责一天两遍的浇水。”胡晓雯明白了赵大军的意思,她点了点头。

  浇水要浇透,最是不能马虎。三个员工当中蔡曙光年岁太大,主要负责技术方面。另外一个人比较年轻,胡晓雯怕他不细心。也只有赵大军能干这个辛苦活了。

  另外一个人叫蔡胜,今年二十三岁。去年在外边打工右手无名指和小指被意外截断,虽然及时送医接上了,但是却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了。在家里边养了一年,才刚刚养好伤。

  黄哲推荐他因为他脑子比较灵活,性格也踏实。应该能够更好地配合胡晓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