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村子里。

  周晓雯的表舅推门进了屋,看见自己的婆娘在家里,顿时就来气了:“我不是说让你今天去给晓雯帮忙,你怎么还没去?!”

  表舅妈没说话,沉默的洗毛巾打算递给表舅擦擦。表舅看她这样,叹了口气:“算了,今天下午你去地里,我去帮晓雯收拾果园。”

  “她一个大学生,不在省城上班,回来干嘛?!”表舅妈一听表舅这么说,就把手里的毛巾摔进了水盆里。

  打从听说胡晓雯要回来包果园,表舅妈的心里就一直被一件事情揪着放不下,整天整天的难受。

  原因就是为了地。

  姚惠香是有地的,地还不少。总共有两亩水田,两亩旱田。这些地有胡晓雯姥姥姥爷本身的的和继承的,也有一部分是胡晓雯亲舅舅的。

  以前的时候,桃溪村耕地少,每个人分到手里的就很少。最少的甚至就只有几分地,勉强能够种种菜吃。桃溪村给宅基地给的大,未尝没有让村民们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边种菜吃的意思。

  后来随着人们纷纷外出打工,甚至在外边安家落户不回来了。这村子里的地转让的转让,租赁的租赁,这才让村子里的人手里的地够种了。

  不只是够种,甚至还能富裕出来。只不过再怎么富裕,水田也不会闲着,只有一些旱田荒着。

  以前地紧张,像周青这样嫁出去,连户口都不在村子里的,土地就会被收回。近年来田地富裕起来,就让这个规定作废了。姚惠香去世之后,这些田地的使用权就被周青继承。

  周青当然是不种地的。周青跟胡新民居住在城市里,就把这两亩水田地借给了胡晓雯表舅一家耕种。

  多了两亩水田的耕种面积,一个家庭能增加几千块钱的收入。

  现在胡晓雯回来村子里务农,表舅妈就一直紧张这地会被要回去。

  一下子每年要减少几千块钱的收入,搁谁身上不难受呢?也怪不得表舅妈一看见胡晓雯就堵心,根本就不想去给她帮忙。

  作者有话要说:  七夕快乐!

第 12 章

  其实表舅妈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别说胡晓雯不知道这回事情,就是周青也没想过要把这两亩水田要回来给自己家用。毕竟现在在她看来,女儿这个果园能不能办成都不知道,光是果园的事情胡晓雯就忙不清,给她田地也是白瞎!

  到了第四天,表舅妈到底是上了果园去给帮忙去了。

  农村里边就是这样,亲朋家里缺人手的时候除非是关系特别淡薄的才不去。在桃溪村里跟胡晓雯家亲近的就是表舅一家和老姨一家,头几天地里边有事儿不去还说的过去,这两天都不怎么忙,他们家要是没有人出现才会让人嘀咕起来。

  周青一天打一个电话,指点胡晓雯如何在村里跟人来往。

  要不是周青说,胡晓雯原本打算等果园初步整理完成,给来帮忙的大舅大妗子还有表舅妈一些工钱,不然她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干活。根本没想过原来在村里生活,人情来往比金钱更重要。

  周青打消了胡晓雯的念头,只是让她以后在大舅一家和表舅一家有事的时候伸手帮一把。胡晓雯从这件事情上学习到了在农村怎么积累人脉和人缘,在这个地方生活人情往来必不可少。

  第五天,胡晓雷开着车带着胡新民和周青上了桃源村,随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

  “这都是给我的?!”胡晓雯惊讶的看着胡晓雷帮着后边送货的伙计把冰箱和洗衣机搬下来。

  “尽说傻话!不是给你买的,拉回去自己用还不够费油钱的。”周青没好气的说。

  胡晓雯四肢不勤的,又要整天钻来钻去,一天功夫下来衣服就脏了。胡晓雯可不比那些常年劳动的村民,还有力气打水洗衣服。周青就想着给她买一台洗衣机,而那台电冰箱,则是胡晓雷对胡晓雯事业的支持。

  胡晓雷还指望胡晓雯真种出桃子来,面面现在整天惦记着吃姑姑种的桃子。胡晓雷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执着劲。

  胡新民在院子转了转,自从老太太没了之后,也就只有烧纸的时候他们回来过。这回一来变化还挺大的,尤其是院子里的花椒树今年长得贼好,门口还多了一株差不多一人高的桃树。

  “这桃树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胡新民摸着下巴,迷惑的回想上一次来的时候有没有在门边看到一棵桃树苗。

  胡晓雯正摸着冰箱和洗衣机高兴,一听她爸的话顿时一头冷汗。

  可能是灵雾吃多了太补,再加上后续的一大瓶空间水,让那桃枝长得很快,现在已经有一元钱硬币那么粗了,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当年刚刚扦插长成的。

  “可能上次来的时候刚出苗吧,这桃树刚出苗的时候也看不出来什么。”胡晓雯轻描淡写的说。胡晓雯只能让这棵小桃树冒充果实落地之后不小心在院子里长成的。

  胡新民弯下腰看了看:“实生苗?难得。”完后他直起腰说:“那就好好养着吧,也别拔掉它了。”

  周青也过来看了看长势很好的桃苗:“都长这么大了,拔掉多可惜,反正院子这么大,多它一棵也不怕。”

  胡晓雷和胡新民去桃园看了一下,觉得形势还是很不错的,很为胡晓雯高兴。父子两个看园里正在修剪桃枝,手痒就跟着学了学,一天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山上。

  而周青则是和胡晓雯两个人一起平整了院子里的菜园,翻了一下地,把胡晓雯买回来的蔬菜种子都播种了下去。

  胡晓雯就记得自己那些天怎么想吃菜了,就买了好些种子回来。院子里的地根本就用不到这么多菜籽,周青也没说她,只是挑拣一些春天常见的蔬菜给种了下去。

  种完了这些,周青又教了一下胡晓雯平常怎么照顾这些菜。虽然现在住在城里,周青没结婚前可没少接触这些农活。周青也知道胡晓雯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只说一点最必要的,只要水浇的足足的,这些菜就长得差不了。

  “你啊,光买蔬菜种子,大蒜、小葱、香菜,这些你都不吃啊?”周青无奈的摇了摇头,一看就知道没经验,村子里可没有地方给胡晓雯去买,这些调味的都是农户自己种。

  下午周青和胡晓雯两个一起去了镇子上买回了这些种子,种了下去。

  胡晓雷还要上班,周青和胡新民还得接面面放学,只在这里待到周日下午,三个人就回去了。

  尽管爸爸妈妈还有哥哥来很高兴,然而在一切起步的初期,还是独自一个人,让胡晓雯更自在。

  胡晓雯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用空间水直接浇到地里,傍晚回来的时候再顺手浇一边。有空间水的滋润,这些种子大部分都发了芽,以一天一个变化的模样生长着。

  桃园的树枝修剪完了,草也处理干净。大舅两口子和表舅妈就回家了,桃园里只剩下胡晓雯和她的三个员工。

  原本蔡曙光是建议胡晓雯多招几个人的,因为一个这么大的果园,只有四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胡晓雯却觉得暂时就他们四个人足够,胡晓雯打算忙的时候再请人。果园里工作的人如果多了,早晚会有人发现泉水口的不对劲。

  对于日常果园里的工作太多人手不够的问题,她可以去买一些自动设备铺助解决。有她和蔡胜两个年轻人相信很快就可以学会操纵使用,然后再等赵大军和蔡曙光慢慢学。

  有了这些设备,四个人照顾三十亩的果园一点都不累。看着胡晓雯买回来的自动设备,蔡曙光直感叹科技的了不起,以前他在外边打工就是傻卖力气而已。

  有这些东西很省力不错,不过动起来就是在烧钱。这些设备用的都是柴油,再加上泉水口那里的抽水泵也是个吃油的,光是油钱就让胡晓雯肉疼的不行不行的。

  桃溪村一直是个贫困村,村里的大型农业机械也就是拖拉机还有脱粒机,胡晓雯的大手笔让村民知道了都很新奇。有人说她大手笔,不愧是大学生做事情有气魄,是个有出息的;也有人说她败家子,不懂得节俭,才刚开始就铺这样的大摊子,一个弄不好都要赔进去,后力无继。

  这天,胡晓雯没有去果园,难得的休息了一天。

  回来一个多月了,胡晓雯已经完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节奏,每天睡眠踏实,一天的劳动干完虽然很累,睡一觉起来就精神抖擞。要不是这好似天赋一样的恢复能力,胡晓雯早就累的脱了形,说不定会受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打起退堂鼓。

  虽然每天暴晒,胡晓雯却没怎么变黑。胡晓雯正站在镜子面前看自己的脸,她对于父亲说的皮肤变得粗糙还是很在意的。

  “奇怪,怎么感觉最近皮肤反而变好了?”胡晓雯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天有的时候她会忘记涂抹护肤品,一点都没有变粗擦不说,皮肤还变的更细腻了。

  “胡晓雯,你在吗?”门外响起黄哲的声音。

  黄哲来是问胡晓雯要不要把户口迁到桃溪村。如果胡晓雯把户口落回来,黄哲就可以为她争取一笔农机器械补贴。

  黄哲对这个破釜沉舟辞职来到农村承包果园的胡晓雯很是敬佩,也愿意竭尽所能的帮她。

  胡晓雯很心动,最近她被柴油机械烧钱烧的眼睛都有点绿了,农机补贴发下来至少能买不少柴油用。

  然而不行。

  “我妈原本很反对我回来,现在同意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胡晓雯遗憾的说,“我人回来了,户口档案还留在省城。要是调回来,我妈肯定会弄死我。”

  周青还想着如果胡晓雯承包果园失败,还让她去省城找工作,所以调动户口档案什么的决不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  我看好声音了,所以只有这么多了,嘤嘤嘤

第 13 章

  送走黄哲的时候,他无意间看见了院子里边的菜地,夸赞道:“你家的这些菜长势很好啊。”

  胡晓雯这段时间并没有怎么打理这些菜地,也就是每天浇水两次,隔几天就把野草拔一拔。

  因为空间水的原因,原本有些植物种下需要40天才成熟,现在一个月的时间就长成了。让胡晓雯每天都能有点小油菜、油菜可以吃。

  虽然周青让胡晓雯去大妗子家解决吃饭问题。但是胡晓雯的脸皮并没有那么厚。偶尔去吃上一回还行,老是在人家家里吃饭,又不要伙食费,胡晓雯就觉得不自在了。

  去镇子上买了液化气和燃气灶之后,胡晓雯也能自己炒个青菜煮个挂面什么的。

  除了这些生长周期短的,其他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等长势也非常好,看样子也可能会提前成熟十天半个月的样子。

  胡晓雯由此推断,一样浇灌空间水的桃子,很可能也会同样提前成熟。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能提前十天上市,桃子就能够卖出一个非常好的价钱。

  虽然有母亲给的十万块钱,但是烧柴油花费的钱,还有三个员工的工资开支,都让胡晓雯很有压力。

  胡晓雯今天没去果园主要是为了给地里那些会爬架子的把架子弄好。

  这些架子都是赵大军和蔡曙光前两天给弄好的,胡晓雯只要插下去就行。

  要说这村里的员工就是人情味足。胡晓雯在城市里边待得久了,深知在城市里雇工给老板做点分外的都觉得不痛快,更别说主动想着了。跟蔡曙光和赵大军相比,蔡胜虽然也很勤快,但是就想不到这些。

  虽然院子里边的小油菜、油麦菜长得很好,但是总是吃也会觉得腻。胡晓雯就打算上镇子上去买一些。

  胡晓雯想了一下,就拿了钱包锁上门,离开了家。

  “陈子嘉,我借下你的车。”胡晓雯敲了敲刷着红色涂漆的大门。

  随着她的声音,一连串狗狗的叫声响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门就打开了,里边出来了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

  这人年龄跟胡晓雯差不多,长的眉清目秀,很是清俊。他就是在桃溪村开了一个狗场的陈子嘉。

  说起陈子嘉,他在村子里边的评价是一个怪人。

  他虽然跑到这边来开狗场,可是三年多的时间了,他那狗场也不见有什么人来买狗,那门也经常关闭着。要不是里边能听见汪汪叫的狗声,那些村民都要以为他是不是干什么不正经的营生了。

  有一天胡晓雯偶然跟他遇见了,作为村子里唯二两个做事业的大学生,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等知道了陈子嘉的身世背景,连胡晓雯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陈子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二代,他家里是开房地产公司的。这家公司连不怎么了解的胡晓雯都知道,在她家所在的城市开发了好几个小区。

  他本身学的是金融的,毕业之后没有继承家业,也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反倒是不顾家里边的反对跑到桃溪村里开了一个狗场。

  他养狗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训练出来一只冠军狗。据他本人来说,这是他的梦想。而在他家里人的眼中,这完全就是不务正业!

  胡晓雯跟陈子嘉认识了之后,也参观过他的狗场。他的狗场里养了很多名贵的犬种。有猎狐犬、拳师犬、杜宾犬、宾利犬…林林总总十几种,有的胡晓雯压根就没听说过。

  他之所以养这么多种,是因为这些品种都是历届比赛当中经常获奖的。他多管齐下,说不定哪一只就成了冠军呢。

  胡晓雯都不知道说他什么好。要说他胡来吧,他还挺认真,不仅把这些狗照顾的个个皮毛油光水滑,还严格的给它们进行训练。

  陈子嘉租的这个农家院原先是村子里边的仓库,地方非常的大,里边的地面被陈子嘉平整了一遍,还布置了一些训练的项目。

  尽管地方不小,胡晓雯却觉得这些狗狗们每天给圈在这里,也怪辛苦的。外边的地方那么大,它们却不能出去玩。

  陈子嘉有一台车,就停在院子里。胡晓雯有驾驶本,平常不怎么敢开。但是在这山沟里边,路上车很少,她胆子也大了起来。她这次就是想要找陈子嘉借车的。

  “你要去镇子?正好我也要去拿快件,一块去吧。”陈子嘉笑了一下。

  胡晓雯就坐上陈子嘉的车,俩人就直接奔着镇子去了。

  “你说我是不是也要买一辆车啊?”胡晓雯望着外边的盘山公路,虽然地图上的桃溪村距离姚仙镇并不远。但是这边都是山头,开隧道又费钱,自然是绕了一个弯又一个弯,电动三轮车要走一个小时的距离。开车也得花费四十分钟,不是不能更快一些,而是这边都是山路,有的一边就是山坡,稍有不慎就有出事儿的危险。

  “你要是打算长期发展,最好是买一辆皮卡。”陈子嘉目视前方,认真的看着路况,在这边生活了三年,陈子嘉对这些情况还是很了解的。“皮卡的动力强劲,拉点农具也方便。尤其你家又在山岔口上边那一片,光那个陡坡就上得很费劲。”

  “我这两天看了一下皮卡,一眼就相中一亮福特的皮卡,只可惜国内卖的太贵了。”胡晓雯惋惜的说道。

  福特皮卡是M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种,非常的皮实耐用,当然胡晓雯喜欢是因为设计的厚重大气。因为进口税的问题,这款车在国内要卖几十万。

  “等你卖了桃子不就有钱买了吗?”陈子嘉很乐观的说道。

  胡晓雯摇了摇头,就算是这一季的桃子卖出去了,这笔钱她另外有用处,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任性。

  “我还是暂时先买一辆三轮车用用,这样来往桃园也方便一些。”

  陈子嘉点了下头:“那你最好还是买摩托三轮车,电动的爬你家那个坡,根本就用不了多久就要报废了。”

  胡晓雯一想起自己家的那条陡坡,无奈的点头说:“说的也是。”

  电动三轮车顶多三四千千,而摩托三轮车却要七千多,一想起这么一笔必不可少的支出,胡晓雯的心又要滴血了。

  她原先对于金钱不是很在意,觉得够用就行。但是现在自己干开了事业,只看见钱花出去,不见收进来,不由的心里就有点没底。

  “对了,我送你一只狗看门吧。”陈子嘉觉得胡晓雯那一片就住着她自己,一个女孩子单身不安全。

  陈子嘉家境富裕,对于朋友也大方,张口就说送狗。他那里的狗价值挺高,光是一只小狗就要好几千块钱。

  “我谢谢你了。”胡晓雯惊讶了一下,然后笑着拒绝了:“你家的狗狗我可养不起。再说了,跟着我也吃不惯啊。”

  陈子嘉养得全都是名贵犬种,喂得也是精心调配得专用狗粮,每天光是这项开支就所花不菲。胡晓雯养狗肯定不能向他那么喂养啊,跟着她不是委屈那些名犬吗。胡晓雯倒是觉得自己是要养一只狗看个门什么的,土狗就好,自己吃什么就喂它吃什么。

  “那也行,我给你看着弄一条。”到底是养了一段时间狗的人,陈子嘉认识的狗友不少,帮朋友要一只土狗还是很容易的事情。

  没过几天,陈子嘉就给胡晓雯带来了一只毛乎乎的小狗。刚刚一个月大小,一双眼睛湿漉漉圆滚滚,浑身上下黄白相间的毛发。

  这只刚满月的小狗实在太可爱,胡晓雯一眼就喜欢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4 章

  因为刚满月的小狗肠胃还比较娇嫩,胡晓雯就一半缠着从陈子嘉那里要来的狗饼干泡羊奶粉喂给淘淘吃。

  淘淘就是那只小狗的名字。因为刚来的第一天晚上,这只小奶狗就用奶牙咬着胡晓雯的拖鞋淘气。

  原本胡晓雯想给这只小狗起名叫旺旺,但是看了一下这是一只小母狗,只能放弃。

  从给小狗起名叫旺旺,还有看着自家小侄子的脸蛋跟面团一样就给起小名人家面面这一点上来说,胡晓雯偶尔还是挺有童心的。

  因为淘淘太小了,家里边也没有大狗看护它,胡晓雯就上哪里都带着它。

  胡晓雯包下果园的时候,桃花已经开始落了,他们错过了疏花这一环节。

  后边坐果了,又发现授粉的效果也不是太理想。有的一桃枝都是青色的小果实,而有的枝头却稀稀拉拉的只有一两个。

  再可惜那些果子,也不能让它们长得太密集。蔡曙光亲自蹬着梯子,把那些长的位置不太理想的青桃都给掐掉了。一边掐,一边还心疼不已。

  大概是因为一天两次浇灌的及时,今年的桃子长势极好,就连现在河沟里的水因为接连不下雨而减少了很多,这边的桃子也没有收到多少影响。

  疏果完成之后,果园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情了,有蔡曙光三个人看着,胡晓雯就可以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了。

  果园里的桃子再怎么提前成熟也要跑到7月中旬,而到时候胡晓雯还要雇佣一批短工来帮忙摘桃子,到时候短工的工资又是一笔支出。

  她不知道第一批桃子能卖个什么价钱,但是为了接下来的计划,胡晓雯想要再找一个来钱的途径。

  她把目光再一次的转向了玉坠当中的空间。她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如果不能利用上,胡晓雯怎么也不甘心。

  玉坠下方全都是水,不能承载东西。但是水也不是不能利用,之前她在上边放上浮板是一种方法。但是现在去购买浮板还要花钱,于是胡晓雯就开始想另外一种形式。

  既然有水,那么从水生动物身上想想主意。要是里边的水能够生存活物,就可以用来放一些鱼。

  迈着小短腿摇着小尾巴的淘淘跟在胡晓雯的身后,一人一宠吃了下午饭之后就向着河沟下游走去。这条溪水越到下游汇合了几个泉水、溪水后的水面越来越宽,发展成了十来米宽的小河沟。

  近几年村子里的人很少去捕捉河沟里的东西,就让这水里的鱼又重新多了起来。

  胡晓雯在水流平缓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水草相对较多的地方,她蹲在那里发现水面下隐隐的有一些鱼在活动。

  胡晓雯也不接近,用意识锁定那一片水域,一下子拉近了玉坠空间当中。

  水面徒然少掉一大块,四周的水流迅速填充过去,形成了一个漩涡。原本一大群窝在水草掩护下的鱼被惊的四处乱窜。

  胡晓雯第一下得了手,这些剩下的漏网之鱼也没放过,就又拉了一下。

  鱼儿和水噗通噗通的落入空间的水域当中,受到惊吓的鱼群一哄而散,纷纷潜入水下去躲避危险。

  一时之间水面只剩下不停波荡的水纹,看不见一条鱼的身影。

  胡晓雯试验成功,兴致高昂,沿着河滩走了老远,只要是看见鱼窝子就给一锅端了。她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只是沉浸在收获渔获喜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