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着那姑娘走进林子里,在树底下看了看,然后从树上够了一个桃子下来。

  “你们看,这桃子就是被鸟儿啄坏的。”胡晓雯把这个桃子展示给夕阳团的人看,那桃子上面很明显被叼坏了一块,“要是我这果园里用了化学药剂,那味道刺激下,鸟肯定不会往上边叼。”

  这时一个白乎乎有点壮实的老头上来接过这桃子,他仔细看了看,说:“没错,这是鸟叨的。”

  这老头名叫杨才干,是这群人里很有威信的一个人,以往出面主持活动的都是他。见他这么说了,其他那些老头老太就相信了。

  朱兴文不高兴的看着杨才干出风头,于是趁着其他人传看那桃子的时候,又问道:“那你们这儿的桃子怎么这么大?”

  蔡曙光仰头挺胸的说:“我们这儿的桃苗是培育出来的早熟品种,在本地种植过程当中,因为水土原因产生了变异。这桃子不光是个头长得好,桃味儿更是比一般的本地桃要浓。”

  蔡曙光以前在外边桃园打工的时候,曾经听过那边的老板请的教授来讲技术,那农科院的教授曾经提起过怎么发现和培育新品种。

  从古代到现在,仍然不断的有人发现新品种的桃子。这些新品种的出现,完全就是因为移植之后,在本地驯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变异。

  桃园里的桃子之所以这么大,一定是变异的结果,蔡曙光对此深信不疑。

  这话要是胡晓雯说出来可能不是让人很信服,但是换到蔡曙光这么一个老果农身上,不由的就让人相信了几分。

  “不信,你们尝尝看。”蔡曙光不光是说,还打算用事实来证明他说的话。

  蔡胜年轻腿脚快,很快就从工房里边拿来了一把菜刀。那颗桃子被削去了被叨掉一个小口的一面,几刀分成一块块的水果块。

  那些夕阳团的老头老太纷纷伸手,你一块我一块的品尝了起来。

  “这桃子味道真好!”“是这个味!这么正的味道好些年没吃到过了!”“这桃子吃着可真甜…”

  吃到的人个个说好,没吃到的那些人顿时心痒起来。

  “姑娘,你这桃子就分一个,不够吃啊。不要太小气嘛。给我们尝一尝,好吃我们多要些。”

  胡晓雯当然不小气。她笑着应了一声,让赵大军和蔡胜两个人一起去找熟了的桃子摘,摘回来十几个洗干净拿过来。

  这桃子个头很大,一个桃子两个人分,刚才吃过的,没吃过的人人有份。朱兴文刚才没好意思凑过去抢,这会儿捧着半个桃子,吃得满口生香。

  这桃子吃下去了,朱兴文心完全放回了肚子里。他活了六十多年,好东西没少吃,还是相信自己的感舌头的。这水蜜桃滋味纯正,口感极佳,是难得的上品桃子。

  朱兴文掏出一块手帕擦擦手,说:“你这桃子打算怎么卖啊?”他们来采摘,采摘算是玩,摘下来的桃子自然是要买回去的。

  胡晓雯早就心中有定价,然而刚才发生的事情让她内心的价格变了变。

  她说:“我这桃子因为没打农药,所以价格上要比普通的桃子要贵些,十块钱四斤。你们来桃园采摘,不限数量,摘多少就可以买多少。”

  黄哲被这个价格吓了一跳,但是看着胡晓雯镇静的样子,勉强脸上的表情保持平静。

  他们这边桃子的收购价一公斤只有三块多钱。而现在胡晓雯一斤敢卖两块五,一公斤就是五块钱!

  因为本地盛产桃子,所以这边的桃子价格一直比较低,就算是这样在市场上购买桃子也是十块钱三斤或者四斤的样子。之所以这个价格还要减去中间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获利。

  而现在胡晓雯在果园里半直接卖两块五一斤,真心不便宜。

  哪想到朱兴文点了点头说:“这个价格很实惠。”黄哲瞪大眼睛看他,这老头却摇头晃脑的说:“就不说今年天气干旱,粮食蔬菜水果比以往减产导致的价格上扬,也不说你这桃子比本地桃提前半个月成熟。单单只是这桃子个头大,算是变异品种,价格就低不了。”

  这会儿朱兴文也不管胡晓雯这桃园里的桃子种类算是什么了。既然以前从来没见过,吃着味道又好,就按照变异的种类来算。

  他说:“物以稀为贵,两块五吃着值当。”

  朱兴文都这么说了,夕阳团里原本有点嫌贵的人就纷纷的改变了想法。没错,他们以前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桃子,确实是整个临水县独一份。

  不说这桃子那么好吃,就是买回去给亲朋好友当个稀罕看,两块五一斤也不算多啊。

  上午10点左右。给他们分发了必要工具,两人一组散开,这些老头老太就开始朝着成熟的桃子伸手了。

  这些桃树长得好,低的地方抬手就能够够到,就算是一棵树上低的地方没多少成熟的,不是还有别的树吗。一个园子里边一千七百多棵树,他们这才三十个人,根本就摘不完。

  这桃子长得真漂亮,摘。那个桃子长得真圆,摘。哎~~这个怎么这么大个,看着真喜人,摘!

  忙上忙下,直到把体力消耗殆尽,给他们的所有箩筐装满,这些老头老太才依依不舍的停手。

  等把箩筐抬出来一看,嚯!怎么这么多?!工房前的空地上,摆着满满的箩筐,猛一看去只怕有不下数百斤。

  赵大军挠了挠头,只得和蔡胜两个人一筐一筐的称。最后一算,竟然有五百多斤。

  这五百多斤看着是挺多,但是平均下来一个人才不到二十斤。算成钱还不到五十元钱,根本没多少嘛。

  大家纷纷翻出口袋,掏出五十一百的就想要付账。但是钱虽然付清了,这些桃子却没办法带走,也没办法分装。

  朱兴文虽然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但是面对这样想不到的情况,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杨才干看他不知所措的样子,主动过去帮他。他让团里的这些人把每个人要了多少斤发短信到他的手机上,然后等把这些水果拉回去之后再统一分发。

  夕阳团的老头老太没想到他们每个人会买了这么多的水果。幸好他们是包的大巴来的,下边的行礼车厢能够把这些桃子给运输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4 章

  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毕竟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一番劳作之后,就显得有点无精打采了。拖着脚步回到村子里,在各自住宿的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纷纷躺在房间里边睡起了午觉。

  等到下午三四点钟,睡了一觉起来之后,就觉得缓过来一些。

  这个时候天黑的晚了,距离天黑还有三四个小时。毕竟是专门出来玩的,不能浪费时间,夕阳团的人纷纷离开住宿的地方。

  原本预定的采摘活动黄哲就没指望能够进行一天,所以他还是有其他的安排的。

  桃溪村一条河沟贯穿全村,这条河沟上游的地方全是浅滩,现在天气气温不低,太阳晒的水位也不冷。黄哲就带这些老头老太到浅滩去捉螃蟹、钓鱼虾。

  因为早上心急,胡晓雯脸都没洗冲出了家门,她自己是吃了一个桃子顶饱,可怜淘淘的早饭被忘记的一干二净。

  饿了一晚上,饭盆被舔的锃亮,又饥肠辘辘的过了一上午。胡晓雯中午一进家门,淘淘急不可耐的扑上来围着她的腿打转,嘴里呜呜的低哼。

  现在淘淘已经三个月大,因为胡晓雯时不时的给它喝一些空间水,长得好似别人家四个多月的小狗一般强壮。这会儿小腿高的狗狗在腿边蹭来蹭去,差点把胡晓雯给绊倒。

  “好了好了,这就喂你。”胡晓雯哭笑不得,伸手揉了一下淘淘毛茸茸的脑袋。

  等她喂饱了淘淘,又解决了自己午餐之后,胡晓雯就跑去把之前没看完的电视剧看了。看完最后两集,她意犹未尽的关了视频播放器,拿起手机给黄哲打了一个电话。好歹黄哲为她创收了,她也应该关心一下后续。

  听到黄哲说他领着夕阳团的老头老太去村北的溪流上游钓鱼虾、捉螃蟹,胡晓雯心里咯噔一下子。

  摸鱼、捉螃蟹?那溪水里的鱼虾和螃蟹可被她捞了一个多月,差不多都绝迹了啊!

  要坏事儿了!

  挂了电话胡晓雯就要出门,这会儿淘淘可不愿意再留在家里了,胡晓雯只好把它给带上了。

  整个桃溪村子的建筑是呈现南北分布的,而一条溪流贯穿村子,在村北那里有一个弯道,那里的水位比较浅,水面也比较宽。两边的浅滩都是大块的石头,老头老太们兴致勃勃的拿着简陋的工具,打算一展身手。

  朱兴文年轻的时候下乡插队摸鱼什么的也很有经验。之前桃园采摘大获成功,让这老头心情高涨。

  周围那些老头老太对他得态度明显亲近了一些。朱兴文就打算再好好的露一手,展现一下自己摸鱼的技巧,晚上再把捉到的鱼亲手烹饪一番,不愁不引起这些老家伙们的另眼相看。

  朱兴文沿着水岸走了很久,他眉头皱得紧紧的,这溪水看着挺清澈的,怎么就不见鱼呢?

  这会儿水岸旁边的小道上一个姑娘跑过,朱兴文扭头一看。

  “…小胡老板,你这是跑什么呢?”朱兴文不解的看着那桃园的园主,她不只自己跑,身后还跟着一只吐着舌头的小狗。那小狗毛茸茸圆滚滚怪可爱的,让他没忍住多看两眼。

  胡晓雯控制着呼吸不要大口喘气,她说:“…我慢跑,锻炼身体。”

  朱兴文无语的抬头看了看天气,虽然山村里边的气温比起城市要低4、5度,阳光却一样照射,紫外线很强。这会儿出来慢跑?

  老头不知道是该夸她热爱运动,还是要说这姑娘傻了。

  胡晓雯嘿嘿笑了一声,没再说话顺着转弯的溪流跑走了。

  等到看不见朱兴文,胡晓雯赶紧冲到水边,把养在空间水中的鱼虾还有螃蟹扔了出去。

  那些鱼虾换了地方猛然晕了一下,然后受到惊吓的四散开来,有不少向着下游游了过去。胡晓雯放了不少,不一会儿这些鱼就顺着溪流出现在了夕阳团的老头老太视线当中。

  “哎~有鱼,这里有鱼!”“你别喊啊,把鱼都吓跑了。”“快过来我这边看见一个螃蟹,好大个!”

  朱兴文看见了目标,也不想胡晓雯傻不傻的问题了,赶紧用手里的东西去捞鱼。

  因为是集中放的鱼,这三十个老人多少都有点收获。有的人捕捉到了鱼虾,也有的人捉到了螃蟹和田螺。

  让他们惊喜的是这些渔获都很肥美,鱼和虾个头不小就不说了,螃蟹和田螺的个头非常的大。

  这就让他们有点困惑了,这村子里的人都不捉这河沟里的东西吃?

  他们当中有的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也有的是年轻的时候下乡插队过,深知农村里边的资源获取比较难。想要吃什么,只能自己种植或者是上山下水。

  像是这鱼虾和螃蟹田螺,这么肥美,这么大,捉了回家做做,好歹能添一盆菜啊。

  想不明白之余,他们只好认为是现在农村人生活条件好了,看不上这些吃食了。

  这要让桃溪村的老少知道了,就该喊冤了。

  哪里是他们看不上,而是之前明明都是一些小鱼小虾,螃蟹也不过之余手指那么大。捉半天还不够一个人吃的,又不是闲的,没事儿去捉那些。

  反正不管怎么说,老头老太们玩得很开心,拎着手里边的草绳和草篓,成群结伴的回到村子里。

  朱兴文很兴奋,他的收获是所有人当中最多的,鱼篓里边满满都是各种鱼还有虾,很是出了一回风头。

  一下午他没少帮着团里的人捉鱼捉虾,这会儿他人缘可比之前好多了。这人气一涨上来,他看那杨才干顺眼了很多。

  两个老头一个人捉了鱼虾,一个人摸了不少的螃蟹和田螺,俩人凑到一块就打算晚上好好的喝一杯。

  朱兴文从草篓里边往外捡着鱼,有草鱼、鲤鱼、鲫鱼这些非常常见的鱼类,更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小鱼。

  摸着摸着朱兴文突然惊奇的咦了一声:“老杨你快来看,这是什么鱼?”

  杨才干擦了擦手,转过身来一看。朱兴文手里拿着一条巴掌大的小鱼。这小鱼通体银色,脊背和肚子都是细细小小的鳞片,只有肚子上是肉粉色。

  这鱼混在一堆深色的鱼当中,特别的显眼。朱兴文在捉鱼捉的兴奋,一条一条的往鱼篓里边放,他自己都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捉到的这条鱼。

  “这鱼长得真漂亮。”杨才干手指扣着鱼鳃,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来这是什么鱼。

  这个时候,赵贵进来了。

  听说他们收获不错,黄哲和村长赵贵特意去安排住宿的人家去看。为了能让这第一批客人玩得开心,俩人——尤其是黄哲没少操心。

  而胡晓雯则是因为之前偷偷在桃溪村的溪流里摸光了鱼而心虚,也跑来看情况。

  听说他们这边捉到了一条没见过的鱼,一些住得靠近的夕阳团老头老太也过来看。

  “我看看。”赵贵低下头去看那条鱼。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鱼,但是一般淡水鱼都是无毒可以吃的。这鱼已经被杨才干摔晕了,就打算一会儿开膛破肚清理内脏了。

  赵贵看到这条鱼,惊讶的长大了眼睛:“这不是桃花鱼嘛?好多年不见了。”

  “桃花鱼?”这些老头老太面面相觑。

  赵贵点了点头说:“我们这边管这种鱼叫银麟鱼,因为这种鱼吃桃花的花瓣,所以也叫它桃花鱼。”

  胡晓雯踮着脚尖,伸头看去。这银色的小鱼她种水草的时候在空间水域里看到过好几次,还真不知道它这么稀奇。

  “这桃花鱼是我们这一片以前很常见的一种溪水鱼。这桃花鱼很补的,早几十年前我们这边妇女坐月子都是喝这种鱼的鱼汤,村里人都知道这鱼滋补效果特别好。后来封山育林,村里边家家户户都没有进项,就把这鱼捉了卖钱,结果把这鱼捉的再也看不见了。”

  赵贵唏嘘了一阵,随后他笑了起来说:“不过这些年村里人都外出去打工了,也不需要去上山下水再去找这种鱼,所以这些鱼这些年又多了起来吧。这么大的桃花鱼,当年也见不到。”

  鱼很少见,又很滋补,夕阳团的老头老太赞叹起来,朱兴文笑得合不拢嘴。

  最后这桃花鱼被用来炖了汤,因为分量不多就没有往外端,朱兴文、杨才干、赵贵、黄哲还有胡晓雯五个人坐在院子的桌子上分享了这一锅汤。

  “这银麟鱼做的汤很鲜。”杨才干说。

  “肉也很鲜嫩。”朱兴文咽下嘴里的鱼肉说。

  胡晓雯今天来纯粹就是作陪的,她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小鱼炖出来的汤竟然这么好吃。做这汤也简单,就是用最简单的调料放进去炖,没有任何的技巧。

  这银麟鱼争气,即使用这最简单的方法做出来也好吃的不行。

  赵贵说:“这鱼,得用小火——还的是柴火,慢慢炖,炖上四个小时。到时候那汤菜真正的入味。”

  他一脸的怀念,顿时让朱兴文和杨才干馋得口水分泌。把汤碗里最后一点汤汁瓜分完了,杨才干说:“明天咱还去捉这银麟鱼去。”

  黄哲哭笑不得,连忙阻止:“明天可是安排好了带你们上山爬山。”

  杨才干只得遗憾放弃。朱兴文说:“这鱼这么好吃,你们村有这个特产,搞一个养殖场,好好发展一下,将来不愁挣不上大钱。”

  黄哲一直在想着给村里找养殖项目创收,听了这话眼前一亮。

  赵贵却是摇头:“这不成啊,这银麟鱼是活水鱼,死水养殖根本就养不活。”

  作者有话要说:阅兵帅炸啦~

第 25 章

  以前还能看到这种鱼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要尝试养这种鱼。

  银麟鱼对水质的要求太高了,要活水,要清澈,光是设备场地的投入就要不少钱。而且这种鱼以前根本就没有人养活过,鱼苗都没有地方去找。

  要是自己去捉,什么时候才能够凑够一个种群发展的数量?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养殖项目,没有点知识打底,想要全凭摸索,太难太难。根本就不适合村子里边的这些人。

  黄哲沮丧的垮下肩膀,胡晓雯却咬着筷子听的一脸认真。

  要说水质要求,空间水就可以达标。虽然胡晓雯没见过水域里的水流动,但是银麟鱼在里边生活的也挺好的,没见被捉的这条长得膘肥体壮的吗。

  吃完了这顿晚饭,几个人就散了。

  第二天胡晓雯在家完善自己的计划,没有过多的关注夕阳团的爬山活动。不过根据后来黄哲反馈的消息说,周日的爬山活动也开展的很好,夕阳团的人玩的很高兴。在山上采摘了不少的野菜,野山菌之类的。

  周日下去赵大军和蔡胜开着借来的两台三轮车,把装满桃子的箩筐送到村口的路边上。还帮着他们装进了行李车厢。

  夕阳团的人满载而归,而村子里边招待住宿的几家也非常的高兴,这第一次算是成功了。

  临水县这波老头老太把这些桃溪村的土特产带回去之后,有的热情好客,把买到的水蜜桃分发给了亲朋好友,比如说杨才干这样的。也有的有预感今后这种桃子恐怕不容易再买到,于是就放起来打算慢慢吃,比如朱兴文这样的。

  胡晓雯觉得自己日子突然忙碌起来,她感觉有好多的事情要办。一园子的桃子等着她处理,银鳞鱼的养殖计划要开展,还有玉坠要探索——她不希望那天晚上玉坠带着她的意识飞出去只是昙花一现。

  夕阳团虽然买走了五百多斤桃子,可是那对于平均每棵树结果五十斤左右的桃园来说并没有明显见少。

  周一胡晓雯和蔡曙光、赵大军、蔡胜三个人开始正式采摘这些进入成熟期的果实。胡晓雯特别要求,一定要选那些已经成熟了的,而那些没成熟的,还留在树上让它继续待着。

  这让其他三个人不能理解。虽然提前摘下来的桃子会有一点酸甜口,但是那并不影响什么。何况这些桃子已经接近成熟,只要放两天口感就会彻底变甜。

  提前摘下来还可以多存放两天,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胡晓雯是雇佣他们的老板,她坚持这样,其他的三个人也不得不照办。头一批成熟的桃子实在太多了,三个人忙碌了一上午,中午饭也顾不上吃。

  “晓雯?”

  胡晓雯听见声音惊讶的一回头:“妈?你什么时候来的?”

  周青脸上掩饰不住惊讶的神色,她打量着满果园挂满枝头的粉色大桃,一边走过来对着女儿说:“你哥给你联系了销售商,也不见你这边有动静。你哥就有点担心,我跟你爸就过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周青早就想跟胡新民过来了,但是孙子的幼儿园一直没有放假。等到孙子放假,儿媳妇收拾好了东西把孙子送到他姥姥那边去看着,老俩这才动身回到桃溪村。

  他们两个今天挺早就出发了,结果路上给女儿打电话也没有人接,等到了村子里去拿回了备用钥匙,才知道胡晓雯应该是忙着收桃子。

  周青和胡新民放下东西,俩人顾不上吃饭就向着桃园这边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