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都说,还是胡晓雯有命,运气好!

  承包了果园第二年,那泉水重新出水了不说,水流比起原来还大。

  而且顺着水沟那边的鱼全都跑了,就只有原先桃园那个蓄水池还有那条水渠能留住不少的鱼。

  山前的那条水渠,最后是通到河滩田地灌水的水沟。现在那条水沟因为夏收被堵着,是个死胡同。

  这些都是胡晓雯预料到的,她把这些鱼放出来了,当然会给自己找个方法光明正大的截留一部分。这样以后她就有理由养桃花鱼,卖桃花鱼了。

  桃园这边的水渠干枯了三年重新又被泉水填满,不仅填满,还附送了不少的鱼,可把蔡曙光和赵大军给乐坏了。

  就是有点多,这鱼都挤了。

  胡晓雯说她来解决这个事情,当天她就从云市叫来了一辆活鱼运输车,直接让他们捞鱼,然后给省城一品楼的采购顾问胡辉打电话,问他对桃花鱼感不感兴趣。

  胡辉当然感兴趣,这个新闻在省卫视可是连着播放了两天,头一天是放的民间提供的素材,第二天放的可是电视台采访的片段。

  第二天那水流缓慢了很多,远没有第一天壮观,于是重点就被放在胡晓雯水沟里的鱼身上了。不仅水沟,桃园被拍了,蔡胜还有五秒钟的镜头呢!

  “原来你是那个桃溪村的啊!”胡辉笑道。

  “是啊,我在这边承包果园。也是运气好,夏收这边堵住了水沟,这些鱼就被截留了。”胡晓雯语气轻松的说道。

  “看来那里的山水不错,不仅能出产那么好野生鱼,这回还冒出来这么多桃花鱼。”

  “桃溪村四面环山,山多水多,这山水没有被开发,也不曾经受过污染,当然好啦。有时间欢迎您来这边做客。”胡晓雯客气的说。

  “哈哈,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这桃花鱼我就直接发到文利勤那儿了,因为这批鱼白得的,跟原先的价格一样。”

  “行啊!”

  胡晓雯松口气,总算是把这件事情过了明路。

  她会先卖一部分鱼,然后用这笔前继续修水沟。她承包的三道弯,是指夹着三个弯的两面,不只是种着桃树的这半边,路对面的山体也是属于她的承包范围,那一边比这边更大,足有八百亩地。

  对面的八百亩有一小块山坳,胡晓雯就打算把水沟修过去,把那山坳变成水塘。

  这水塘还不能是个死水塘,只能绕着山继续修水沟,然后再把水沟通到河滩那边的灌水渠里去。

  她把水沟修到那里,全村人指定没有意见,还省得他们抽水灌溉了。

  这样水塘那里的水就是活水了,她这边的水系全都是地下水,没有再比这干净的水源了,桃花鱼养在里边肯定没问题。

  就这样,胡晓雯隔一段时间就叫活鱼运输车送一车桃花鱼过去。反正车体是全封闭的,村民也不知道她每次拉走多少鱼。

  每次胡晓雯都是单独处理这件事,所以桃园的员工也摸不清楚。不过那活鱼运输车不大,他们猜测也就几千斤。

  后来周末,接着给父母送鱼的机会,她亲自自己去了一趟省城租了两辆八轮大车送鱼。运输车送的只是小头,这才是玉坠空间里边的大头。

  桃花鱼在微博上因为鱼潮而火了一把,本省新闻又接连播了两天。于是这批桃花鱼送到省城卖的相当火爆。更有周边县市的人得到消息跑去大量批发,文利勤来着不拒,很是欢迎。

  如此这般,十多天,六月底胡晓雯终于把手里没办法继续养下去的桃花鱼都被处理掉了。

  这回她直接分给了文利勤两成的分红,自己更是拿到了大笔的货款。只可惜这笔货款数额太过巨大,胡晓雯不敢漏出来,只能闷声发大财。

  她把桃园水沟里的桃花鱼捞得差不多只剩下几千尾。没办法,这边又是一个没天敌的环境,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她不得不减少成□□体。

  要不是为了给农家乐留出足够的食材,她才不留这么多呢!

  桃花鱼现在比以前好钓了,时不时的就有人能够钓到。

  这让桃花鱼的价格降低到跟其他野生鱼类价格差不多,在本地卖二十五元一斤,拉到临水县马路边上,随便就能卖到四十元一斤。

  这个价格胡晓雯挺满意的。

  霍红霞那边也改变了策略,现在不论碗卖了,而是按三十五一盆汤卖。当然,汤里只有一条鱼。

  七月初,全国各大高校开始进入学期末考试,胡晓雯也开始准备暑期工招收。

  她的桃子长势很好,蔡曙光看过,应该跟去年差不多的时间就能成熟。所以在七月中旬之前,胡晓雯必须要把人招够。

  这次她直接向人求助。

  胡晓雯先找了之前帮她找人化验空间水成分的同学,让他帮忙在母校招人。胡晓雯招暑期工第一个就先想到了自己毕业的母校,想要帮助家境困难的师弟师妹们。

  别的不说,来她这边干活,至少能挣三千多块钱。节省一些,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够了。

  而且今年如果暑期工的事情要是没什么问题,明年她果园那些新种植的会大面积结果。人手问题,就可以按照今年的经验解决。

  胡晓雯找的同学是她大学期间的团支书,他叫闵文华,毕业后留校工作。他人会来事儿,又负责任,胡晓雯同学都喜欢叫他的外号“班头”。

  就算是大家各奔东西,闵文华也不忘记每年跟同学们联系一次。算是胡晓雯毕业之后几个经常联系的同学之一。

  胡晓雯打算招工二十五个,她给了学校那边十个名额。剩下的十五个名额,打算从云市招人。

  闵文华留校先是从助教做起,他人能干,没几年就升了讲师。因为他在系里的年纪比较轻,又是骨干培养对象,系办公室很多的工作他都有参与。

  这次胡晓雯拜托闵文华找几个暑期工去勤工俭学,闵文华很重视。要是办得好,不只是学生们受益,他自己也能增光添彩。

  他们学校是省级别的大学,他们系又是个大系,有很多家境比较困难,依靠助学金学来上学的学生。

  学生太多,学校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平常这些学生只能去想方设法的打临时工来解决生活费的来源。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最后无法从学校拿到学位证,无法承受压力中途黯然退学的也有。

  学校也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给那些特困生,然而僧多粥少。这次胡晓雯能提供十个就业岗位,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暑期工市场已经算是不少。

  闵文华当即就拿起手机开始打电话。

  他没有公开声张,而是一个一个把人叫来,把事情跟学生说了。要是愿意去,就在他那里报个名,不能却也没关系,他就继续联系下一个人。

  是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闵文华也不例外,他先叫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学生。

  其中□□云就是一个。

  □□云家里特别困难,当初来上学的路费都是东拼西凑借的。因为路途较远,路费高昂,他出来上学将近两年都没有回家。

  他特别想家。平常他也有打点小零工,但是因为不敢耽误学习,从不逃学旷课,挣到的钱只是勉强够用。路费根本就积攒不下来。

  去年暑假他做了一个月的工,拿到的钱被七扣八扣,再加上为了跟家里保持联系他买了一个山寨手机,就没剩下多少。

  这次既然是学校老师介绍,至少应该能够保证工资全部发放吧?

  □□云握了握拳头,要是别的技术活他可能还担心会做不好,摘果子可是他从小就会干的。

  作者有话要说:  24号/25号/26号有事,这三天单更,么么哒。

第 61 章

  除了找闵文华帮忙之外,胡晓雯还跟胡新民说了一声。

  胡新民毕竟也是在教育体系里边干了一辈子的,这点事情他根本就不用再去找他的朋友,自己跟几个学校打了个招呼,事情就成了。

  云市没有什么级别很高的学校,就只有一个师范学院和几所职业技术学校。

  接到这项任务的学校把招工广告贴在学校的消息栏里,上边写清楚了工作地点和待遇,上边没写电话号码,就一个电子邮箱。

  高校的门卫管理的不是特别的严格,时不时的也有外校的人跑到学校里边贴告示,招小工。

  在一大溜各种促销员、发传单、兼职,以及各种不明来历的各色贴纸当中,胡晓雯这个就显得太过普通和不起眼了。

  胡晓雯从月初开始每天都会登上自己的电子邮箱打开看看有没有人投简历。贴广告明显不如闵文华亲自出面来的有效果,闵文华那边十个人的名单都报上来了,这边邮箱却还没有动静。

  想了一下胡晓雯又跑到云市几个学校的贴吧发了个一模一样的招工广告,这次她不只是只留下一个电子邮箱,还把黄哲创建的桃溪村官方微博地址给发了上去,表示如果有疑问可以私信这里询问。

  胡晓雯不怎么玩微博,她的微博还是当初随大流的时候创建的,然后就放着长草了。

  黄哲创建的桃溪村官方微博现在申请了蓝V,粉丝还不少,有几千了。有这么一个微博出面给佐证,至少看起来可信度强多了。

  黄哲被胡晓雯拖下水也没说什么,愉快地帮着回复来咨询的学生。

  现在黄哲的心情好得不得了。

  之前泉水突然喷涌,并出现鱼潮,让桃溪村接连两天的上了云市和省城的新闻,后来临水县里边的电台也专门做了一期节目。

  这给桃溪村提供了很大的宣传,以前桃溪村也只是临水县和少部分云市的人前来游玩。这下上了电视,周边县的人也会开车过来,甚至省会和其他市区的也跑到这边来。

  这些人不光是来看那泉水,更多的是想要过来尝尝这桃花鱼的。

  前一阵子胡晓雯拉去了省城一大批桃花鱼去售卖,不过那几万尾不到一斤的桃花鱼,被加起来几百万人口的省城以及周边县市消耗,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

  这其中有曾经吃了还想吃的,也有纯粹慕名而来的。

  桃花鱼热潮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村子里边的床位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乐的村里开民宿的人合不拢嘴。

  因为慕名而来的人多了,农家乐的桃花鱼汤一直很好卖。每天都能卖出几十份鱼汤,周末可以达到上百份。光是这一部分的收入,就让让胡晓雯三个赚了不少。

  等到鱼潮的热度下去之后,紧接着就连上了胡晓雯桃园进入丰收季,每天来旅游的人会一直保持在几十个人左右。

  桃溪村的旅游事业终于算是稳定了下来,黄哲也就能放心了。

  黄哲已经通过了面试,9月份就可以去上班了。这边的聘期已经结束,不过黄哲没有离开,反而是打算在上班前的这段时间待在这里,帮助那个名叫刘昌的接替者熟悉一下村里的民宿情况。

  七月上旬,各大高校陆续结束期末考试,开始放假,胡晓雯通知招到的二十五个前来报到。

  李小鹏拎着一个书包,里边装着他为数不多的几件衣服,跟着人潮走出了云市的火车站。

  要不是闵老师跟他说对方会报销路费让他保存好票据,李小鹏是舍不得做火车的。

  集合地点是在云市长途客运站门口,客运站就在火车站旁边。李小鹏拿着打印出来的简单路线图,顺着马路走了十几分钟,就看见了客运站的牌子。

  “你也是要去桃溪村的吗?”李小鹏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他回头一看,发现是一个挺高大的男生,看着有几分面熟:“你是?”

  “我叫高亮,我见过你,在公共大课的教室。”

  “哦,我叫李小鹏。”李小鹏不太会交际,呐呐的说。

  高亮倒是比他外向一点:“我们一起走吧。”

  李小鹏点点头,两个人快步走向客运站。

  从收到的路线图还有上边的报道时间,李小鹏和高亮都以为这是让他们自己做班车感到桃溪村。却没想到刚走到客运站附近,就发现了一辆大巴的车窗里放着一个写着“桃溪村”字样的牌子。

  李小鹏和高亮对视了一眼:“过去看看。”

  于是俩人就走到车头跟前,门是开着的,高亮伸着脖子向里边张望。

  大巴里边已经坐着几个人了,看见他们就挥了挥手:“也是要去桃溪村的?这辆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车,先上来吧。”

  有专车坐不用自己倒班车实在太好了,李小鹏和高亮很高兴的上了车。

  车上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们,很快高亮就加入了他们一起聊了起来,李小鹏则在一旁认真的听着。

  没过五分钟,又陆续的来了几个人,李小鹏看了他们一眼,发现好像是自己同一个系的同学。其中还有两个是同一个专业的,只不过比他小一届。看来他们是坐一趟火车过来的,就是之前不在一个车厢没有遇见。

  “还差几个人,还得等多久啊?”

  天气太热,开着车门的大巴不能开空调,不由的让人心浮气躁了起来。

  “忍一忍吧,咱们可是去果园干活的,到时候条件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不知道谁说了这么一句。

  在场的大部分都是男生,女生只有寥寥几个。这些来做暑期工的学生当中不光是有农村里的,也有一部分是城镇当中的。这几人想起要去农村干活,就有一种对未知环境的不安。

  又等了半个小时,所有的人终于到齐全了。之前不知道在哪里躲热的司机上车打开空调,所有人顿时觉得凉爽了起来。

  大巴很快启动,离开了客运站。

  有学生向司机搭话,能知道的信息不多,只知道这辆车是园主从临水县包的。

  云市到临水一个小时,从临水到桃溪村两个小时。李小鹏之前就坐了四个小时的火车,颠簸的旅途让他睡得迷迷糊糊地。

  下午五点多,大巴开进了桃溪村村南头的空地上。

  “到了,下车!”司机一嗓子惊醒车上睡的东倒西歪的学生们。

  李小鹏抓着背包下了车,茫然的看着这个被群山包围的村子。这里跟他的老家平原地带的农村很不一样。全都是山,山还离得特别近。不,不是近,而是他们就在山的当中。

  “村里有一个农家乐,先到那里去吃饭。”司机说完这句话就不管他们了,自顾自的锁了车门,向着村子里走去。

  所有人都饿着肚子,听到这话就忙不迭的跟了过去。身后领着一串学生,大巴司机穿过整个村子,引来不少村民和游客好奇的目光。

  “武师傅来了啊。”田桂英笑着招呼道。

  “哎~小胡老板让我接的人都过来了。”

  “武师傅辛苦了,快坐下歇会儿。”田桂英手脚麻利的擦了一个桌面,快步走到冰柜那里给他拿了一瓶啤酒。

  “客气了,以后有活还给我打电话。自从你们这桃溪村办起了旅游,上我那包车的也多了来。我就喜欢跑你们村的线,正好可以过来打打牙祭。”武师傅用筷子起开啤酒瓶,痛快的喝了一大口。

  田桂英抿嘴笑了笑,随后去招呼外边茫然站在外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学生们。

  “肚子饿了吧?饭都已经做好了,先吃饭,吃完了我领你们去睡觉的地方。我叫田桂英,你们可以叫我桂英嫂子…”

  田桂英带着笑容,声音温和,这些舟车劳顿,到了陌生地方有点不安的学生顿时被安抚了。

  田桂英和两个婶子把给他们提前准备好的饭菜都端上来,分给每个学生一个崭新的三层饭盆和一个勺子,让他们喜欢哪个就要哪个。

  菜准备了七八种,有荤有素。主食有米饭、馒头、烙饼。另外还有一份汤。这个模式太熟悉了,跟食堂一样,只不过从打饭的大师傅换成了两个陌生的大婶。

  不用吩咐,这些学生们就分成两队去排队了。

  田桂英把桌子在院子支好,又搬出来一摞子板凳,让学生们自己搬了坐。

  李小鹏饿坏了,搬过一个凳子坐下就吃了起来。

  这菜闻着香,没想到吃起来特别的美味,比起学校食堂的强多了!

  李小鹏没忍住,吃完了四两米饭,又去要了二两。

  晚上关门之后,田桂英给胡晓雯打了个电话。

  “学生们都安排好了?”田桂英问。

  “嗯,女生少,住了两间。剩下的都住男生了。”胡晓雯说,“我跟他们说了,早上去农家乐吃早饭,然后就上桃园。”

  “明早我这边会准备豆浆、小米粥,有凉菜、咸菜、卤蛋。主食就是馒头,包子。”

  “…镇上还是不肯给咱们送油条?”

  “人家不愿意,再说他们送过来油条都凉了,没有刚炸出来的好吃。红霞说了,院子里边支个油锅,咱们自己炸。”

  “那也行。这样咱们村里的村民说不定也会跑来买呢…”

  跟田桂英聊完挂了电话,胡晓雯仰头看了一眼星空,时间还不算晚,却到了她要睡觉的时间。要不然半夜被玉坠拖起来,睡不够白天该没精神了。

  胡晓雯微微一笑,转身进屋关上了房门,爬上床不一会儿就陷入了梦乡。

  又是一年桃子成熟,漫天飞舞绿色荧光,犹如林间的一场盛大庆典的开始…

第 62 章

  转天霍红霞果然支起了一口大铁锅自己炸起了油条。

  她以前没有炸过,只是从网上看了一些资料,尝试了两天就能炸出蓬松酥脆油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