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胡晓雯猜的一样,霍红霞这边一炸出油条,就有知道的村民跑到这边来买。

  村里早上起来也就热个馒头或者是其他干粮,没有多少时间自己做,有现成的他们自然是乐意去买来吃的。就算是自己不吃,给民宿的客人们吃,也能省去他们做早餐的功夫。

  桃园里的桃子开始成熟,就有去年来采摘过的游客拖家带口的前来游玩。

  这一下子达到了高峰,平常日子里边村子里民宿的入住率都能够达到八成,等到周末更是住不下了!

  没有办法,周末跑来玩的人不得不开上车,晚上去镇上住,白天再过来玩。

  村子里的村民觉得挺可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客源外流。

  有些人家心里暗暗下了决定,等到今年冬天,要把自己家里有些旧的房子翻新成二层。也有的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则动了念头去村南要一块新宅基地盖一个房子。

  胡晓雯这边一开始采摘,就是每天五千斤的产量。

  今年天气一直挺好,风调雨顺。再加上及时的管理,让桃园里桃树挂果的数量比起去年多了一倍。

  果实吃起来跟去年比起来一点滋味不相上下,可以预见有一个很好的收益。

  汤老板打从进入七月份开始,就每个礼拜过来一次。他简直比胡晓雯还要心急。

  去年进了这批水蜜桃的客户,一直在向他打听和催促。他隐约听说张老板那边要有大动作,他深怕张老板那边又有什么无耻招数,对桃园这边看得特别紧。

  现在汤老板特别得意自己得决定,早早得就向胡晓雯下了订单,能保证每天三千斤的货量。

  张老板倒是不着急不着慌,只是在桃子成熟前来了一趟,看了看桃子的成色,品尝了一下味道。

  他没在意汤老板的小动作,只是对胡晓雯说汤老板剩下的他都包圆了。

  这让胡晓雯挺意外的。一开始虽然少,但是等到高峰期,一天七千斤的桃子那是最起码的。

  不过她的桃子就是卖的,有人买她自然肯卖。

  张老板买断了剩余的产量不说,今年他又跑到桃溪村,戳个牌子继续五块钱一斤的收。

  汤老板得知之后,又被他气的跳脚。他光得意自己的先见之明了,就忘记跟胡晓雯增加进货量了,一下子被这张老板给钻了空子!

  这贡桃现在的市场价稳定在十二到十五块钱一斤,汤老板担心张老板冲击市场,让已经稳定的售价跳水。

  汤老板提心吊胆的等了一个礼拜,并没有见到张老板那边的动静,这才纳闷起来。

  这厮的收货量比他大,还每天从游客手里边能收到一千多斤,加起来能有四五千斤。这水蜜桃并不耐放,他囤货只能是烂在手里。到底他打的什么主意?

  却不知道,张老板订购了一批泡沫塑料箱,精心包装了这些桃子,把它们发往了省城和其他地级市。在汤老板一心一意跟他争云市第一水果批发商的时候,张老板已经把视线瞄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这批桃子就是他的敲门砖。

  不出预料,优质的一等水果,在哪里也是受欢迎的。尤其是他们这个产桃子的大省,喜欢吃桃子的人不在少数。

  张老板这批桃子送进了省城和其他市高档水果店,往往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抢购一光。

  别说五千斤,就是五吨,也全都能卖完!

  张老板现在就发愁每天的收购量还是不够,还是太少。

  他天天跑到胡晓雯那里自己摘。他倒不是图这么一点数量,而是喜欢这种劳动的感觉。

  在桃溪村居住的这段时间里,他感觉自己的体力明显地变得更好了,浑身上下充满了精力。这种感觉去年在桃溪村居住的时候也有,只不过今年更加的明显。

  从游客手里收桃子的事情,不用他亲自办,但是他就是喜欢在酷暑的时候待在桃溪村。这边凉快,就当是避暑了。

  跟他抱着这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曾经来过这里的游客,都会带着孩子过来住个三五天,最少都是来过一个周末。

  如果现在做一个统计,会发现桃溪村的回头客特别的多,几乎能够达到五个人里边有一个的惊人程度,而且这个数字远不是终点。

  人们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发觉身体变好,并不是错觉,而是胡晓雯干的。

  她是为了果园里干活的那二十五个暑期工。

  这些学生虽然是贫困生,但是贫困生并不代表他们就能适应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

  李小鹏曾经以为摘果子很简单,很容易。不就是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然后放到转运箱里吗。

  但是,摘一个两个很容易,摘十几二十个轻松,让人摘上上百个呢?

  不一会儿胳膊就挥发酸的抬不起来,一直仰着的脖子也会疼的厉害,最累的还是要不停的移动,把摘下来的桃子放到转运箱,再走回来。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重复的次数多了,会消耗掉很多体力。

  上午的时候还好,下午暑期工们的胳膊就感觉不是自己的了。

  胡晓雯一直关注着这些学生,一发现这种情况,就让这些人分组。摘水果的,接水果的,负责运输的,每个人干一会儿然后换一换。

  第一天晚上回去,这些学生的胳膊累的连饭勺都握不住。

  很多学生受不了这种苦,还偷偷的掉了眼泪。

  他们家里是穷困,但是不代表他们吃过这种苦,受过这种罪。李小鹏这个农村出来的正经农村娃都没想到会这样,更别说来自城镇的贫困生了。

  有的心里脆弱,意志不坚定的都想要打退堂鼓了。

  胡晓雯是找人来当帮手的,又不是为了虐他们。她自然是知道这些没有迈入社会,一直在校园里的花朵们有多么的娇嫩。为了不让这些暑期工们真的出现什么问题,晚上胡晓雯就用意识控制着一股淡淡的薄雾笼罩了村子。

  有灵雾的润泽,这些以为第二天会更加痛苦的学生们起来之后发现身体状况还不错,除了有些酸涩之外。

  身体恢复的这么好,就让这些学生没有那么畏惧了,活动了一下身体酸涩也不见了,就高高兴兴地跑去农家乐吃了早饭,成群结伴的上了桃园。

  反正胡晓雯现在每天晚上都要被拖起来去吸收生气,回来的时候就顺便给这些学生们加些“营养”。也好让这些学生们成为真正的壮劳力,能给雇主胡晓雯好好的干活。

  在她过去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这些雾气就散落到了周围的民房里,就惠及了住在周围人们。

  朱兴文有一次起夜,偶然发现这雾气在三点钟左右的时候会最浓郁,等到清晨时分逐渐散去。

  他就定了闹钟半夜醒来,穿上一件厚厚的外套,在院子里边坐上两个小时。

  就只是单纯的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呼吸着湿润的空气,感受那雾气被吸纳进身体里,传来一阵阵舒服的感觉。

  有几次,朱兴文的意识都舒服的空白了,时间简直是一晃而过。

  他想,他是不是进入了传说当中的入定了?

  有一段时间,朱兴文以为他是不是修炼了?结果事实告诉他,他纯粹是想多了。这些灵雾只是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好了,并没有让他身轻如燕,力大如牛。

  失望了一阵子,朱兴文就放宽了心,不管怎么说身体好了,能多活几年,这就已经赚到了。

  学生们彻底的适应了这边的生活,每天的体力劳动已经难不倒他们,这村里的日子就变的快活了起来。

  胡晓雯也不总是拘着他们,也给他们排了班,让他们每周可以休息一天。

  等到休息的时候,他们可以去村里玩,也可以去镇上,更可以去爬山、玩水。

  这些学生们发现,他们这次的工作,不仅仅是挣钱了。养了身体不说,还顺便游玩了。

  每一个人都比刚来的时候显得健康强壮了不少。丰富的伙食,让他们都长了不少的肉,看起来比起之前的样子强多了。

  李小鹏特别喜欢去水边钓鱼。他老家的村子旁边就有一条大河,小的时候他经常跟着人去摸鱼钓鱼。

  在这边钓到鱼,可以就近卖给游客,也可以卖给农家乐。寻常的淡水鱼在村里卖不上价,唯独桃花鱼特别受欢迎。

  这桃花鱼,桃园老板也让农家乐的人一个礼拜做一次鱼汤给他们喝。据说这鱼汤特别的养人,很多游客都想要买回去。连学生们也私底下偷偷得说,他们的身体现在变得这么好,是不是就是这些桃花鱼养的?

  明明桃园里边养着不少鱼,桃园老板却不肯卖,说是要做种鱼的。就算是不做种鱼,也要提供给农家乐,就是不往外卖。急的那些想要把桃花鱼买回去送给亲朋的人不行。

  这就让这桃花鱼在村子里很好卖,不管是游客和村民,只要碰上了就花钱买。一条鱼不大,不到一斤一般都给二十五块钱就拎走了。

  这钱不多,对李小鹏来说却是多了一个进项。

  听身边的钓客说,现在的桃花鱼比以前多多了,也容易钓到。只是李小鹏没觉得好钓到哪里去,往往钓一天的时间也才只能钓到一两条。

  身边钓客笑他不知足,据说以前十来个钓客来钓鱼,能有一个半个人钓到一条就算是幸运了。

  休息日钓完鱼,李小鹏就回去住宿的地方。

  他们住的地方条件还不错,房间很干净,高低床。床具都是新的,每个人有一个柜子。每个房间有一张桌子几个凳子,跟学校的宿舍差不多。

  他们晚上可以打牌休闲,也可以跑到正屋客厅那去看电视。

  这边没有电脑,却有网络信号,信号还特别的好。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有上网功能,连上WIFI他们还可以没事儿看个小说视频什么的。

  李小鹏心想,这么好的工作,要是明年招人,他还来。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晚了。

  作者君的耽美作品《穿越之逼恶成圣》被改编成橙光游戏了,今天发表,就去凑热闹了。

  同时喜欢耽美的读者要是感兴趣,可以去橙光游戏网搜索作品名,玩一下。

第 63 章

  等到了学生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胡晓雯也就不再刻意关照他们。

  为了让这些学生更有动力,她把他们分成五个人一组,分组考核各个工作组的采摘量。哪一组最后获得第一,降集体获得一千元的奖金,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两百元。

  这个惊喜让他们额外的有动力,一个个的更加卖力起来。

  胡晓雯彻底从中解脱,每天就开着新买的一辆烧柴油的三轮农用车——这种车又被常叫做三马子,专门负责送水送饭。

  现在她手中有三个进行中的项目,分别是桃花小筑的建设工程,水沟加长延伸并挖掘水塘准备养鱼,另外一个就是桃园采摘。工作的人总共达到了一百多人。

  除了桃花小筑那边是依靠农家乐支撑之外,她自己要负担六十个人的工资。这一大笔开销,要不是之前卖掉桃花鱼得到了一百多万的巨款,胡晓雯是不敢这么悠闲的。

  今年夏天桃花村这边工程太多,人也忙忙乱乱的,胡晓雯就没让周青和胡新民来,老两口就在家里带孙子了。

  时间一晃就进了八月。

  这一阵子,桃溪村又有几件新鲜事儿出现。有喜欢徒步的游客从山里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竹荪!

  原本桃溪村这山里就有花菇、木耳和羊肚菌,竹荪的出现让这个村子一下子集齐了草八珍半数。

  霍红霞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惊喜,跟前来吃饭发现竹荪的游客打听了半天路线。

  晚上霍红霞拿着一个简陋的路线图苦恼不已:“这图画的这么抽象,让人怎么找啊?”

  “什么这么抽象?”胡晓雯好奇的探头过来。

  别说,当初她跟田桂英两个画那图纸就已经足够歪歪扭扭了,跟这个好似藏宝图一样的画顿时甘拜下风。

  胡晓雯熟悉这附近的地形地貌,愣是没看出来这图上画的地方是哪,可见抽象成了什么程度。

  “…你确定不是这人忽悠你?”胡晓雯狐疑的看着霍红霞,觉得她可能是被骗了。

  霍红霞怒视她:“我才没那么傻好嘛!竹荪的样子我还是认得的,而且那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还湿润着呢,很新鲜!”

  胡晓雯缩了一下脖子,别的她还可以质疑一下。但是关于食材方面,新鲜不新鲜什么的,还是不要跟她争辩为好,不亚于怀疑权威,完全是找死行为。

  “好吧,那你跟我说说,竹荪是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胡晓雯只能根据生长环境来判断了。

  霍红霞回忆了一下说:“我只知道竹荪是长在很水汽充足,潮湿的地方。”

  整个桃溪村范围内在灵雾的润泽下一直空气很湿润,这个范围太大了。

  “再具体一点。”胡晓雯无奈的按了一下额角。

  霍红霞抬起下巴,眼睛盯着房顶上的房梁使劲想:“这种食材在雨后生长最快,最好是下雨之后两个小时采摘,味道最鲜美。”

  “…”胡晓雯抱着胳膊,面无表情地看她。

  进入夏季就是梅雨季节,落云山临水县境内隔三差五的就下雨,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霍红霞点没察觉胡晓雯徘徊在爆发边缘,她低下头,拍了一下手掌,兴奋地对胡晓雯说:“对了,竹荪一般是长在竹林当中的。这类菌,就是在腐败的竹叶当中生长的!”

  这么重要的特征要放在第一个说好吗!

  “行了,我知道在哪里了。”胡晓雯无奈的说,“这个山中就只有一个地方有竹林。”

  竹子并不是他们这边常见的植物,但是因为农村经常会用竹子做个材料什么的,就有村民栽种一些。

  桃溪村的竹子使用频繁,长得不怎么多,也不成林。只有村民的家中栽种了几颗,等到冬季的时候割了青叶喂牛羊。

  这附近能够形成大片竹林,并有枯萎腐败能够生长出来竹荪的竹林只有一片。等到霍红霞把这个生长地点一说,胡晓雯立刻就知道在哪里了。

  那个地方已经不属于桃溪村了,而是在桃溪村通往桃源村的途中拐个道,从一个没有路的地方过去,才能到达这片竹林。

  这里原先有一个村子,叫做小元庄。在退耕还林撤并自然村落的时候全村人搬迁走了。因为这个村子的人很少,只有几十户人,就被直接迁到了镇子上。

  直接成了城镇户口,给分了宅基地,还给了安家费,小元庄的人很高兴的就搬走了。

  当时村子里边的人种植了一片竹子,用来做扁担,编竹筐,做扫帚卖。走的时候这片竹林就放置不管,几十年生长之后,就完全长成了一大片。

  胡晓雯之前找姚朗真修行的闲云观的时候在山中游荡,曾经路过这里。

  找了一天刚下了一场蒙蒙细雨,胡晓雯跟霍红霞两个穿上雨鞋,户外衣,带上一顶草帽,俩人一人背着一个竹筐就向着小元庄出发了。

  俩人先是顺着平常游客进山的道路走,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在一个根本就没有路的岔口拐弯。

  “晓雯,你确定是这个方向吗?”霍红霞有点不安的拿出之前的图纸,正着看倒着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放心吧,跟着我走,保证你不会迷路的找到地方。”胡晓雯头也不回的说,“之前我去找一个道观遗址来过这里,地形我都记得清楚。”

  对这点她还是很有自信的,这片山,她现在可以说是了若指掌。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她们终于看到了一大片的竹林。除了这片竹林之外,还有很多房屋的残桓断壁。

  这些房屋全都损毁严重,被植物的生长破坏的很厉害。

  “哇——”霍红霞惊叹一声,她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情景。自然与人工痕迹争夺生存空间,看起来挺震撼。

  “我们去找竹荪吧。”胡晓雯抬头看了一下天空,还有三个小时就天黑了,她们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后往回走。

  霍红霞率先向着竹林走去。这片竹林绵延几十亩地,沾满了山脚下所有的空间。

  胡晓雯抬眼望了望,她猜测这片地方估计以前是小元庄的耕地。

  “找到了!”霍红霞兴奋的喊。

  胡晓雯快步的跑过去。这片地方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了,地面上全都是几十年来落下的竹叶腐化成的堆积物,松软的不得了。一脚踩下去能陷进去半个脚面。

  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霍红霞身边,她正在小心翼翼的那这一个小铲子,从一个头顶是圆顶,像是一个小帽子,帽子周围连着一个蓬蓬裙一样的东西根部铲下去。

  “这就是竹荪啊?”胡晓雯惊奇,“挺漂亮的。”

  这竹荪可以说是胡晓雯见过的菌类里边最漂亮的了,很有童话故事的风格。

  “是吧,这个竹荪长得老了。顶头是深褐色,伞裙都不鲜亮了。还有一种全是白色的,跟婚纱一样漂亮。”霍红霞一边说一边把竹荪铲了下来,把它放进旁边的竹筐里。

  霍红霞指着地面说:“就在这一片找吧,这下边应该是枯死的老竹子。竹荪就爱在这种地方长。”

  胡晓雯说:“好,那咱们就分头找。”她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根本就没有信号。她皱了下眉毛说:“现在是四点,最晚五点半,咱们就得往回走。如果走散了,必须到这个地方集合。”

  霍红霞点了点头说:“你放心,没有你我可走不回去,打死我也不会离开这片地方。”

  霍红霞别看平常挺女汉子的,但是在这方面挺胆小的。她可没有自信独自在野外生存,也没有本事像胡晓雯那样可以从容的在山中进出。

  胡晓雯失笑:“放宽心,我不会弄丢了你。”

  大不了她就用意识覆盖这片小山谷来找,肯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人。

  这天胡晓雯跟霍红霞两个人一起分头找,在这片竹林里边收获了整整两大竹筐的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