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没说话,只是在一旁吃,听了胡晓雷带点了点头,脸上满是赞同。

  胡晓雯却觉得没有必要收这个钱,十块钱在有些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还有有一些人在意的。水蜜桃丰收的时候,很有可能因为这十块钱把潜在客户吓跑。

  摘桃子的时候不觉得多,游客们普遍都会有一时脑热买多了的情况。买多了又后悔,拎下去卖给张老板,三方人都有得赚,皆大欢喜。

  不过虽然不收门票,到时候卖点果篮什么的增个收,这个还是可以的。

  胡晓雷还在继续说,饭桌上的气氛其乐融融。他单纯只是为自己妹妹高兴,没想过太多。

  她挣的是她的,自己挣的是自己的,每家人有每家人的生活。

  高琴在一边给面面夹菜吃,偶尔飘向小姑子的目光,很复杂。

  胡晓雯做成这样的成绩,高琴不是不羡慕。但是她是个骄傲的人,面上轻易不肯露出这丝羡慕。

  即使胡晓雯现在富有了,高琴也维持着她的态度,她不想让自己变得献媚,她又用不到求胡晓雯什么。

  原本周青说十一的时候全家回桃溪村,高琴是不乐意的。她娘家在外地,一年到头也就只有几个节假日可以回去看看父母。

  这次是胡晓雷要求,说是让面面多来乡下,看看大自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什么的,高琴才勉强同意。

  高琴是个地道的城市长大的人,亲朋们也都是城市里的,就是有乡下的亲戚,她也没有走动过。

  她对于农村的印象就停留在当初和胡晓雷结婚的时候,回来探望因为晕车而无法去参加婚礼的姥姥姚惠香那一次。

  那个时候,村里可没有自来水管,吃的是压水井的水。高琴想要表现一下,洗个碗都不会用,弄不出来水。

  这边的厕所也让她印象深刻,简陋又不卫生,还在屋子外边。晚上在这边过夜,起夜只能在屋子里用尿盆,还当着胡晓雷的面,让正在新婚期的高琴别提多么尴尬了。

  除了用水不方便和让人尴尬的要死的如厕问题之外,农村里边的饭菜她也吃不习惯。

  那会儿给老太太买了电磁炉和电饭锅,她也不喜欢用,就习惯用烧柴禾的土灶。

  这种土灶,为了节省用火和时间,做饭的时候都是上边干粮底下稀饭。一做饭绝少炒菜,都是炖、熬,味道绝称不上美味。

  高琴来这里就吃的就是这些,她觉得她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听到去农村就会想起这些不方便和不习惯,心里生出不情愿。

  不过这次来,她改观了很多。

第75章

  房屋外的厕所修得敞亮又整洁,最难得的是安装自来水还有了热水器。

  看看眼前桌子上的饭菜,全都是用厨房里边的液化气灶做的炒菜,高压锅炖的鱼汤。她吃得惯,儿子也吃的很香。

  除了土炕硬这一点能够克服,往常让她不舒服的简陋都改善了。

  到底小姑子自己也是城市姑娘,为了让她自己过的舒坦,这条件也不能差了。高琴如是想到。

  面面很喜欢这里,也喜欢吃胡晓雯种的水果,以后她可以多带孩子过来,再也不必勉强自己忍受这里糟糕的条件。

  高琴放不下自身的矜持和骄傲去巴结小姑子,不过胡晓雯很喜欢面面,让自己的儿子多跟他姑姑亲近,也没有坏处。

  高琴正在这里脑子里想着有的没有的,脸上还是一派温婉和气,丝毫不影响她吃饭给儿子夹菜。

  胡晓雷的高见告一段落,周青突然开口说:“正好今天咱们家里边的人都在这里,我有一件事情想说清楚。”

  除了面面低头吃饭,其余人全都惊讶的看着她。

  周青一脸淡然的说:“我之前说过云市的房子等以后我们没了留给晓雷两口子,存款呢就给晓雯。”

  胡新民的动作停了一下就继续,很显然周青要说什么他早就知道了。

  只有胡晓雷和胡晓雯很疑惑周青怎么现在又提起这个,而高琴则是心里咯噔一下子,不由得露出紧张的神色。

  周青扫了一下其他人:“当时只说云市的房产和存款,没预料到你们姥姥过世后遗留的房屋和田地。最初一年我也想着处理掉折成钱算了,现在晓雯回了村里发展,这房子她用上了,就不能不提出来说一下。”

  胡晓雯抿了一下唇,垂下了眼睛。

  她很不喜欢这样的场合,原本亲密的家人,在涉及到分割家产的时候就会显出区别,她和哥哥之间的距离界限变得清晰可见一样。

  让她清楚的感受他们长大了,各自有了家庭,就算还是亲人也不再是一个家庭。

  不过周青的做法她能理解。趁着双亲还在,把事情说清楚,以后就不会有纠纷。免得等到以后,掰扯不清楚,因为家产而争得头破血流,面红耳赤。

  因为家产分割不清而翻脸的不在少数,对薄公堂的也有。

  周青就是因为见过实例,才想着把事情做在前面,不让兄妹两个以后闹矛盾。

  “云市的房子今后还是留给老大家不变。而桃溪村的房屋和田地呢…”周青顿了一下,看了看胡晓雯说:“这房屋翻新,还有增建的淋浴间,都是用的原本给晓雯留的装修钱。这老宅子就归晓雯所有了,晓雷、高琴你们两个有什么异议吗?”

  周青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很是平静的看着儿子和儿媳妇。

  高琴一听不是云市的房子有变动,就放下了心。

  胡晓雷看了高琴一眼,对周青说:“老家的房子给晓雯我没有意见。”

  高琴也点了点头,说:“妈,我也没意见。”

  老家的房子她才不在乎,白给她也不要。她以后带着面面走动,胡晓雯这边有住处,要什么房子,还要自己操心打理。

  周青眉眼放松了一些:“好。那接下来就说这田地的事情,你们姥姥留下了五亩地,三亩水田,两亩旱田。现在水田借给你们表舅一家耕种,他们每年给咱们送两百斤大米算作是酬谢。旱田呢,现在晓雯种种玉米。这地…”

  她看向胡晓雷:“可以分给你们兄妹俩一家一半。晓雷,你觉得呢?”

  胡晓雷立刻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我不要!你都给晓雯吧!”

  高琴看了胡晓雷一眼,不着痕迹的皱起眉毛。

  她之前想,两个老人跟他们养老,给他们房子是理所应当的。老家这里的房子比起云市的差太多,也不值钱,给了胡晓雯就给了她吧。

  可是这地就不太好说了。他们家不种,按理说也要不找。但是凡事儿高琴都想在周青这里要一个公平。

  一样东西,没有就算了,有这东西,全给了胡晓雯她不愿意。老太太说一家一半,高琴挺乐意的。甭管种不种,至少在周青这里是一碗水端平了。

  就算是不种,也要高风亮节的表示一些谦让,再转给胡晓雯,才显得他们这哥哥嫂嫂仁义大方。

  可胡晓雷倒好,没等她说话就把话嚷嚷了出去,一点人情都没做下不说,还满脸的嫌弃,迫不及待的要摆脱烫手山芋似得。

  高琴真是要给他气死。

  胡晓雷的这个反应完全都在周青的预料当中,她点了点头,说:“那好,村里的田地我也全都记到晓雯的名下了。不过,这村里的东西晓雯全都得了,也不能不给你家补一点什么。这样,以后我跟老胡的存款呢,一家一半对半分。”

  高琴一听这话,肚子里对胡晓雷的埋怨和没做下人情的不高兴立刻没有了。

  原先可是说好了,老两口过世后的存款全都留给胡晓雯,这下一家一半了。高琴觉得比起村里的这些东西,这个收获可太大了。

  她心里挺高兴,脸上却控制着不露出喜色,只是矜持的对周青说:“妈,这不太好吧。桃溪村这些东西也不值当什么。”

  在高琴眼里村子里的房子和地,那是真不值钱。就算是那田地将来有运气弄个拆迁补偿款,了不起一亩地才三万块钱,五亩地才十五万。

  周青退休前是云市印刷厂的,她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厂子效益好,工龄也长,退休金不少。再加上胡新民是科长级别退休的,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有六千多快要七千。刨去花用的,一年也能存个三四万。

  现在看这二位身体很好,多活个十几年不成问题,到时候这笔存款的一半,比起这田地可值钱多了。

  高琴觉得这老太太平常挺精明的,这回怎么就出了这个一个主意?

  周青说:“没什么不好的,这样挺公平。晓雯你说呢?”

  胡晓雯当然没意见:“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听您的。”

  周青满意一笑。

  以前她和丈夫打算把存款留给女儿,那是因为云市的房子将来能值不少钱。他们将来指不定有什么花用,存款能剩下的肯定超不过房款。不管多少,存款就当是补贴女儿了。

  把桃溪村的房子和田地分给胡晓雯,桃溪村又发展的挺好,胡晓雯自己也挺能挣钱,将来过得必然不差。再把存款全都留给她,老两口就觉得对儿子有亏欠,于是周青就做出了这样的调整和决定。

  周青很快的就去村委找了赵贵,把周家老宅和五亩田地转给了胡晓雯。

  不同于他们亡故之后才能拿到的房产和存款,桃溪村的房屋和田地现在就落到了胡晓雯的名下。

  高琴没注意,也许是注意到了却没在意。只要她觉得自己看重的那些将来不出变化就行。

  周家老宅现在正式更名成了胡家宅子,有了自己的房子,胡晓雯就想起把自己的户口迁回来了。

  她跟周青商量了一下,这一回周青没有反对。

  现在跟之前那会儿不一样了。胡晓雯承包了两千多亩的地,光是承包补贴就能拿到不少。

  而且,今后旅游公司盈利分红,胡晓雯还能多拿一份身为本村村民才能拿到的分红。

  要说别人把户口迁回来或许会不太容易,胡晓雯把户口落入桃溪村却很顺利。

  村里不喜欢外人迁来户口,就是因为对于村集体来说,多增加一个人,就会多一个分摊集体利益的。

  如果迁户口的人主动放弃分享村集体的收益,才会被允许把户口迁进来。

  胡晓雯俨然不在此列,甚至没有开村大会,只是各家管事儿的去通知了一遍,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事就成了。

  赵贵亲自去给胡晓雯办迁户口的事情,胡晓雯跟周青在院子里边摘今年新长出来的花椒。一边摘,胡晓雯一边把事情的进展跟周青说。

  “这也就是你,要是我现在想要把户口落回来,都没有那么容易。”周青感慨的叹息了一声。

  以前都说城市户口不容易弄,现在却是只要有钱买房子,就可以把户口落到所在的城市。这年头,反倒是农村的户口不好进了。

  “别了,你们的户口还是在云市里边吧。”胡晓雯说,“主要是你们的档案还在那里,每年的医疗保险报销,也方便。”

  周青皱了一下眉毛:“你的保险什么的还交着没有?”

  胡晓雯一愣:“没有啊。”

  周青把手里一大把鲜红的花椒果实放到篮子里:“还是交上吧,养老和医疗都交着。”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下海大潮开始的时候,有多少人从岗位上离开闯荡。风光过,潇洒过,却不是所有人笑到最后。到了临老老无所依,没有经济收入,也没有养老保险。满头花白、一身老年病,还要拖着沉珂的身体去打工,做门卫,拾破烂,比谁都可怜。

  胡晓雯没跟她妈争执这个问题,只是简单地点了下头。

  周青把最后一把花椒放进篮子里,胡晓雯提着往门廊台阶走去。周青拨了一下被微风吹乱的发丝,站在院门前看已经长到五厘米粗细的桃树前。

  “这棵树长得好快啊,今年没有结果?”周青拉了拉树枝,哗啦啦的树丫发出一阵悦耳的声音。

  胡晓雯放下篮子,干笑一声:“哪儿啊,这树才刚长开,等到明年就可以结果了。”

  这树满打满算才长了两年,今年开了不少的花,看那树干的粗细,也有结果的可能。

  不过胡晓雯问过蔡曙光,虽然也能结果,但是可能会影响到桃树的生长发育。于是胡晓雯一狠心,把花都给掐了,没有留下一朵。

  周青摸了一把粗糙的树皮:“这树长势很好,头一年结果就能结不少果子。”

  胡晓雯走过来跟周青站在一起,俩人抬头往树上看。她同样也很期待,这棵被灵雾大力催发过的桃枝长成后,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第76章

  黄哲开始分别找村子里的住户谈话,表面上是跟众家商议明年村里的分片种植,实际上却是开始不动声色的推动他的一二三条五年大计。

  他话说的好听。

  他说,明年村子里边要开一个食堂为民宿部提供餐饮服务,另外再加上桃花小筑和一家农家乐,需要的菜很多。这么多蔬菜的需求量,你们是愿意在村子里边采购还是愿意他们去镇子上买?

  村民又不是傻的,自然是乐意从自己家购买。除了水田,桃溪村闲着好多旱地,把这些地租了,辛苦点多浇水,又是一笔收入。

  黄哲表示孺子可教,然后又有话说了。除了蔬菜,游客不是还要吃米饭?面食?甚至肉类和蛋禽?

  当即有人茅塞顿开,对黄哲感激涕零。送走黄哲之后,立刻去买鸡苗,准备养一窝母鸡,来年下了蛋直接提供给农家乐。

  而原本准备来年继续种玉米的也改了主意,好好的翻地沤肥,打算种上稻米或者是小麦。

  给种植户出完了主意,黄哲又去田桂英家里边找了田桂英和霍红霞。

  采购是田桂英负责的,但是东西的品质必须是霍红霞点头。

  黄哲请她们明年优先从村子里边采购本村的蔬菜、粮食。

  霍红霞很爽快的点头。她刚来的时候吃的就是胡晓雯家里边的大米,这大米就是表舅一家自己种,米香浓郁,口感又好。

  她们农家乐用的米,最初全都是从本地买,直到后边没得买了才从镇子上要。

  田桂英也发觉夏天种植的秋收蔬菜,一茬比一茬好吃,要不是实在分不开身,她甚至想要自己包地供应自家的农家乐。现在有黄哲组织村里边的生产,她倒是觉得省下了自己的功夫,还达到了目的,跟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样,黄哲临走还不停拉着他道谢,直把黄哲弄得摸不到头脑。

  走出田桂英家,黄哲舒了一口气。

  有桃花小筑和村委食堂的消耗,再加上村民本身的食用,明年的农作物可以保证完全内部消化完毕。

  村子里边务农的种植户原本就不多。这样分一分,有的种植粮食,有的种植蔬菜,明年就都能有比较好的收入,在加上开办旅游副业的一些收入,一年纯收入上万不成问题。

  等到村子里习惯了围绕旅游业服务,就可以去辐射周边的村镇了。

  等到黄哲把种植户走完,华卫国不得不去找他。他不去找不行啊,他再不行动,他怕他就要没地可包了。

  “华大叔,有什么事吗?”黄哲惊讶的抬头。

  黄哲跟华卫国接触的不多。华卫国家里有自己的事业,本身有能力才干,算是村里少数的富户,不需要他多操心。

  华卫国苦笑一声:“我是来想要多包些地,明年扩大豆子的种植范围。”

  黄哲扬了扬眉毛:“这是好事啊。”

  华卫国说:“我原本跟村里说好了包几家人的地。”华卫国说了几个人名,“你看现在听说你要划什么片,他们又说要等等。”

  黄哲恍然,笑着说:“这是不妨碍的。我划的都是留在家里边种地的,那些还闲着的我没有包括在内。”

  华卫国这才松口气。

  黄哲平常少见他,正好他来了,就跟他多聊了一阵。

  “你看咱们村子今后的游客多了,你们豆腐坊早晨是不是也提供一些豆浆豆腐脑什么的?”黄哲趁机跟他说。

  华卫国点头:“可以的。另外除了豆浆、豆腐脑,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豆制品,像是豆腐丝,豆腐干之类的。”

  黄哲大喜:“这太好了。你们家正好就在村口,有便利条件,不如直接开一个小门脸,专门卖你们的豆制品给游客。”

  华卫国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顿时对黄哲刮目相看,觉得年轻人脑子就是灵活好使。

  黄哲也觉得挺开心,又给本村增加了一项土特产。

  因为黄哲的走街串巷,在家务农的村民们都忙着翻地,而家里有民宿的人则忙着接待趁着十一黄金周来旅游的游客。

  爆发鱼潮碰巧在场的荷叶头女人名叫齐卉,打从回去之后就惦记着什么时候再来一趟。

  她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家里边的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姓毛,是齐卉的婆婆。原本出身大户人家,嫁了个比她大十几岁的老公,她的丈夫怜惜她,一直过着被疼宠的日子。

  后来丈夫去世,毛老太太就轮流在三个儿子家里边居住。

  毛老太太人比较娇气,也受不得委屈,一觉得自己委屈就掉眼泪。三个儿子儿媳妇谁也不敢招惹她。

  最近几年毛老太太身体不大好,是上呼吸道的毛病,一到换季就生病,一到冬天就严重到要住院的地步,又咳又喘,受罪的要命。

  齐卉在桃溪村玩了个周末,就觉得咽炎减轻了些。她觉得这边空气好,水也好。让老太太到这边疗养,肯定对她的身体有好处。

  但是毛老太太那个性格,齐卉也不敢直说,就怕让毛老太太误会,以为她这个儿媳妇是想要把她扔到乡下自生自灭。到时候委屈的一哭,齐卉就没法做人了。

  她那个老公简直是二十四孝儿子,齐卉也没法跟他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