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的老照片拆房子的时候都被胡晓雯小心地收到了空间里边,等到这边房子盖好了,胡晓雯让赵大军做了好多方形的照片框。

她把这些照片做了塑封,放进相框里,在墙上摆出了一片照片墙。

这个墙选的是一进门的玄关走廊,走廊挺宽敞,两边的墙面很大,胡晓雯就用这些照片做装饰,温馨又时尚。

进门玄关旁边是一个矮柜,里边放着鞋,另外一边是五斗橱,放着一些杂物。柜子上也摆着一些照片框和一些装饰用的陈列物。

现在胡晓雯就把钉子钉在这里,把淘淘的奖花挂在五斗橱上的位置。

胡晓雯打算这边的墙面都给淘淘留着,等到它或者它的后代再获得了奖项,就都陈列在这块。

“喵呜~~”一身黑毛的红中伸着舌头刷刷的舔着淘淘下巴,一段时间不见,几只猫都黏糊在它的身边。

明明给它们在室内放了猫窝和猫爬架子,但是这五只就是喜欢钻淘淘的狗窝。

现在淘淘的狗窝盖得跟个欧式小房子一样,顶上的盖子是可以直接掀起来的,这样方便打扫里边。

这个小房子有个小门,冬天冷的时候可以关上。门上有一个橡胶皮封着的圆洞,中间有一道缝隙,可以让淘淘进出。

五月初小长假又赶上这边白龙谷开业,桃溪村又迎来了人潮高峰。

现在已经不只是本地的游客来游玩,甚至省城和隔壁省份的游客也跑过来度假。

好在这次黄哲准备的充分,有条不紊的引导游客们停车住宿游玩,在桃溪村住不下的就往姚仙镇上引导。

桃溪村又新开辟了一块停车位置,就在村南靠山的位置,也就是霍红霞选了宅基地的那个方向。

黄哲的计划可是在这边要修辅路的,不过还要再等上一两年,把停车场修在这边只是为了带动这边的人气。

原本这边因为位置的原因很少人过来,也挺冷清。可是等到这边修了停车场之后,来往的游客多了,自然的人气就旺了。

陈子嘉等白龙谷漂流开业步入正轨,就把事情交给两个培养出来的副手,自己出门去了。

那个时候胡晓雯忙着家里边的地播种,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走的。结果这边有事想起要找他给他打电话才知道他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胡晓雯拿着手机悄声的问,她回头看了一眼坐在客厅里不太熟悉的大婶尴尬的笑了笑,回过头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现在村里边好几家人跑过来要给淘淘配种啊!好几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边一听,立刻说:“你稳住!一个都不能答应!”

淘淘得了奖的事情田桂英和霍红霞都当成荣耀对村民们夸耀过。

只不过这个比赛比较冷门,没有上电视也没有上报纸,只是在网上门户上有那么一两篇报道。

国内犬类大赛只是在宠物圈子里边比较知名,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不太了解的。

不过一听说是首都举办的比赛,得了两项冠军,再怎么不懂,也能明白淘淘身上大概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

村里边的人都很直接,也没把田园犬当回事,知道这狗好,就来要小狗崽。

淘淘现在还没有配过,自然不会有小狗。这些人说了,没配过没关系,村里边好几家人都养着土狗,牵过来配上不就行了?

说的这样粗暴简单,让胡晓雯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在首都的时候陈子嘉可是说过,要精心培育淘淘的后代,优化它身上出众的特质,争取能够形成稳定的遗传。

胡晓雯当时就答应淘淘的终身大事以后都交给陈子嘉决定。

何况像是淘淘这样得过冠军的名门,繁育出来的一只小狗最差身价也要有两三千元。

从村子里边牵一只过来配,那也太随便了,太对不起淘淘了。

这回陈子嘉出去就是要走遍周围的村落,探查合格的对象,就为了找一只能配得上淘淘的出色的同类。

光是找外形体貌出众还不行,还要往上直系看一看有没有混杂其他品系的犬种,要尽量排除不稳定的遗传因素。

所以说,淘淘的终身大事,真没那么简单。

第112章

不厚道的把事情推托给陈子嘉,说这件事情她没有权利决断,才终于把大婶送走。

胡晓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摇头苦笑。

陈子嘉这次出去除了给淘淘找良配之外,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找到淘淘的同胞。也许它的同胎兄弟姐妹也具有和淘淘同样的素质。

没有十天半个月陈子嘉压根回不来,胡晓雯可没办法天天应付这些上门的村民,只好把事情推给陈子嘉。

五月底,陈子嘉终于回来了。

他带着一条皮毛漂亮身体非常健壮,外貌体征跟淘淘无限接近的狗。

因为是一只陌生的狗,陈子嘉没有贸然领到胡晓雯的家里边去。可是他现在是借住在村民家里边,也没有办法把这只狗养在人家的家里。

那家没养狗,陈子嘉带着贝壳过去房主没说啥,还挺喜欢它的。现在再领一条狗过去,占地方还吵闹,陈子嘉没那么厚的脸皮。

胡晓雯就让陈子嘉把这只有带到桃园的工房那里去。那边建设的很大,正好也没有狗,让这只在那边看家也算是尽其值了。

“你花了这么长时间就为了找这么一条狗啊?”胡晓雯看着这只名叫大黄的狗低着头吃东西。

陈子嘉养狗自然不会给它吃跟人一样的食物,都是他专门搭配的,荤素都有,营养均衡。

陈子嘉抬手摸了摸大黄,大黄对他的触摸还挺警惕,立刻抬头看了看,见没什么威胁才继续低头吃东西。

“当然不是,我找了几只条件都很不错的狗,只有这只是其中最为出色的。”陈子嘉没说让那家主人把狗让给他,花费了不少的口舌,最后还出了几千块钱。

长得这样漂亮的土狗本来就不多见,那家也很舍不得,要不是陈子嘉拿出了淘淘获奖的时候胡晓雯用手机拍得照片,那家人还不肯卖呢。

就这,人家还说等培育出来了小狗,要挑选一只幼崽给他们。

尽管困难重重,陈子嘉的心里却充满了喜悦。能在一个月之内就找到这么优秀的公犬,没有错过今年的繁殖季,已经足够让人满足了。

除了大黄,陈子嘉还另外找到了其他几只长得很出色,跟淘淘同类型的犬只,有公犬也有母犬。

他已经跟这些狗主人约定好了,几家的狗互相配对。等到生了小狗,陈子嘉会去挑选,只要是他看上的,以一只五千元的价格收购。

找大黄这样的很不容易,陈子嘉没自信能在近期内再找到第二只。

于是他就打算亲自培育,现在就开始给淘淘和大黄的后代培养出色的对象。

他这样费尽心思,也只是想要在这个种群里边增加足够的新血,免得将来只能近亲相配,基因退化。

他选的这些都是经过调查的,三代以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为了挑选这些种犬,陈子嘉把整个落云山附近的乡镇村落都走遍了。

将来这些小狗抱回来,每一只都要进行建档,各自的父母还有后代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做一个物种的繁育就是要这么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这些胡晓雯都不知道,陈子嘉也不打算对任何一个人说。

虽然不了解这些艰辛,胡晓雯却明白陈子嘉缺少一个场地。狗场现在被拆掉盖房子,陈子嘉借住在黄哲的家里边,他现在根本就没有地方做培育犬的事。

今后淘淘和大黄也需要一个相亲约会的场地,桃园这边就很不错。

胡晓雯让陈子嘉在工房里边选了两个房间,一个房间放杂物,另外一个房间可以放陈子嘉给宠物买的医疗器材也药品。

另外她还让赵大军在工房的大木屋侧面起了一个和淘淘一样的小木屋,并且还在小木屋的周围围了一圈小栅栏。

淘淘和大黄这种类型的犬温顺脾气好,适合陪伴玩耍看家,并不凶恶。要是没有围挡,半夜有个什么动静跑出去,出个什么事情,陈子嘉要心疼死。

听说要在这边养狗,桃园好几个会点木工手艺的员工都跑过来帮忙,一天的时间就盖好了小木屋,做好了栅栏。

等到这边都建好了,大黄在木屋和栅栏边上转悠了几圈,钻进去卧下不动了。

看到它很喜欢这边的环境,陈子嘉放下了心。

等到第二天,胡晓雯就带着淘淘来桃园了。

她并没有刻意让两只狗直接见面,而是让淘淘到处跑一跑。

以前收桃子的时候晚上顾不上回家,淘淘也会白天跑到这边来找主人。

它对这边的环境很熟悉,冷不丁地见到这边的木栅栏还挺好奇。

淘淘凑过去闻了闻,顿时就察觉到不对劲了,有别的狗的味道,还是一直公的。

而这个时候大黄也从栅栏的缝隙当中看见了淘淘,从木屋里边出来了。

远处陈子嘉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等到两只狗隔着栅栏对着摇尾巴,他就知道这件事成功了大半。

家里的五只猫从小跟着淘淘一起长大,淘淘可以说是玩伴也可以说是长辈。这五只猫回了家一时半会看不见淘淘还没事,等到时间长了就会到处去找。

为了防止家里边的五只猫捣乱,胡晓雯干脆直接把它们先关进了玉坠空间当中,等淘淘相完亲了再放它们出来。

六月初,黄哲拿来了小区的设计图纸给她看,图纸上画得是户型图,还有小区地面硬化以及绿化。

整个小区分前后两栋楼,因为只有五层楼,地基打得不深,只能有一个地下层做小房,设计师就在小区地面的外围划分了一下停车位。

黄哲说:“我觉得这个小区划分停车位没什么必要,毕竟这边的主要住户都是上了年岁来疗养的人,这些人又不开车。就算是他们的子女过来探望,这边距离打谷场不太远,可以把车停在那里。”

霍红霞也在,她则反对的说:“那不一定,唐睿两口子也是来疗养的,他们正值壮年,自己也有车。身体不好的也不光是老人,我看将来桃溪村疗养度假也可以成为一个发展方向。”

胡晓雯也点头说:“没错,最近在桃花小筑入住的人比例来说,度假的白领阶层越来越多。这些人有很多都是来休年假的,唐睿他们这样的情况虽然比较少,可是也不排除有的人攒个几个月的年假来修养身心。”

黄哲摩挲了一下图纸,迟疑的说:“这么一说,停车位还是很必要的了。”

胡晓雯低头看了一下图纸,指着第二栋的平面图说:“所以这个户型不能都定成这样的,要多增加一室一厅的户型。有一个房间做卧室,有一个大一点的客厅来作起居室,有厨房和厕所,这些功能足够满足这些人来疗养度假的需求了。”

霍红霞点了点头:“他们又不是来这边定居过日子的,没必要盖什么两室两厅,三室两厅的这样的。”

黄哲想了一下,说:“那这样,前边一栋楼的户型还是不变,一单元两室两厅对门,二单元三室两厅和一室一厅。第二栋的两个单元则全都设计成一梯三户,一室一厅五十多平米的。”

胡晓雯点头说:“有前边的两个两居室和三居室,足够那些想来桃溪村置业的人买了。后边一栋则简单地装修一下,定制一些统一家具,还有日常使用物品,让来这边疗养和休假的人可以直接入住。”

黄哲卷起图纸,说:“那我再让设计师重新设计一下二栋的户型,还好现在刚刚开始挖槽,还来得及改。”

霍红霞说:“这个小区叫什么名字?”

黄哲说:“阳光小区。”

胡晓雯觉得挺一般,但是这个小区主要是出租给来疗养的人,流动性应该挺大的,叫阳光小区就叫阳光吧,应该没啥人介意名字太大众。

临走的时候黄哲像是想起了什么趣闻:“听说唐睿他家媳妇怀孕,两家的大人都跑过来了。”

每家来租房子长住的必须要来黄哲这边登记一下个人信息,所以黄哲只记得唐睿的名字,并不知道他妻子的名字。

这俩人经常到桃花小筑吃饭,霍红霞倒是知道的很清楚:“彭英卓?没看出来啊,这会儿怀孕了已经是高龄产妇了吧。”

胡晓雯也挺惊讶:“那他们应该会回去了吧,住在这边也没有医院检查也不方便。”

黄哲也不确定:“还不知道,不过他们退房了,房东应该会来跟我说一声。”

彭英卓确实已经怀孕了,这个速度是夫妻两个都没有想到。

俩人都不是有什么生育缺陷,只是身体状况不好,只需要好好的调养身体,恢复身体机能自然就能够怀孕。

彭英卓想过可能要一两年,却没想到不过刚刚三个月她就怀上了。

她当时都不敢置信,唐睿带着她立刻去了临水县的医院,才敢确信她确实已经有一个多月的身孕了。

夫妻两个做了身体检查,表面上看没什么大问题,不过这边的医疗水平有限,更复杂的数据检查不出来。

于是这俩夫妻就决定回一趟首都,找之前的那个专家做个更详细的检查。

第113章

那位专家可不好见,现在预约要等到两三个月之后才能排上号。好在当初唐睿向对方要了电话号码,这次直接打电话过去,把情况一说,那位专家医生顿时很感兴趣,在繁忙的时间表当中挤出了一段时间来见他们。

到了医院之后,唐睿两个连医生的面都没有见到,就拿着医生事先开给助手的检查单子去检查。

等出了结果之后拿着结果,在中午午休结束之前去见了这位医生。

唐睿知道这位医生有多忙,见了面又是感激又是道谢。

专家一挥手,道谢的话不忙说,先看检查结果。

唐睿两口子坐在椅子上紧张的看着他。

这位专家认真地看了一番,啧啧称奇:“身体功能各项指标正在稳步上升,各项脏器也逐步好转。”他看着彭英卓说:“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最健康的状态,但是已经达到了受孕的最低要求。”

他看了一眼唐睿:“脏器好转,肾气足够了,jing子活性自然就上升了。虽然数量还不太足,但是活力非常的强。怪不得这么快就怀孕了。”

唐睿两个听了先是心里一喜,就听专家的转折来了。

“不过,毕竟彭女士你的底子太薄,要是不好好养,这一胎恐怕不□□稳,就是生下来也不会是健康的孩子。”

俩人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子,彭英卓捂着肚子对着专家哀求:“医生,求你帮帮我,千万保住这个孩子!”

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生孩子的风险太大,很可能这是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

医者父母心,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温和的安抚彭英卓:“你也不要绝望,你们两个才三个月身体就恢复到这种程度,继续好好调养,随着身体的好转,孩子顺利生下来应该不成问题。”

唐睿两个稍微放下了点心,原本俩人是想着怀孕了就回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哪成想还不行,还要住在桃溪村继续养。

专家看着检查结果很是兴味,他的记性很好,之前唐睿两个的大概情况还是知道的。

“你们疗养的那个地方气候不错呀,水土也很养人。”他抬眼笑眯眯地看着唐睿两个,“好好养,等到月份大了,情况比较稳定的时候再来一趟,我再给你们看看情况。”

他对今后的结果也很好奇,好心虽然也有,不过说这话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

唐睿两个才不管他是好心还是好奇,这位专家的面可不好见,这会儿对方主动给留出时间看诊,他们求之不得。

彭英卓的月份还太小,医生就给开了一些安胎药,然后让俩人回去了。

有了喜讯,唐睿就赶紧把好消息告诉了双方的父母。这个孩子两个家庭盼望了五六年,得知彭英卓怀孕了,双方的父母都特别的高兴。

因为身体不好,医生建议继续在这边疗养,不能回去。两边的老人放下一切,赶到这边来伺候孕妇。

唐睿很无奈,这边根本就没有地方住,他打电话的时候说了不让老人过来,自己一个人就能照顾好妻子。

偏偏之前的情况吓坏了两边的老人,两边的老人无论如何也不放心唐睿这个一点经验也没有的人来照顾孕妇。

桃溪村现在已经找不到空房子出租,两边老人就干脆在民宿包了房间,一个房间一个月一千五也不嫌弃贵。

到了这边之后,唐家的爸妈和彭家的爸妈才明白这里空气有多好,这里的水有多的的甘甜清冽。

这也让这些老人下定了决心,就让他们的孙子(外孙)在这里出生长大,至少养到上小学才回城市里去。

他们两边轮流去给夫妻两个做饭,炖补品。

过来才知道这俩平时就吃餐馆,自己做饭就做最简单的。

这怎么能行呢!

这两个都是独生子女,城市里边长大,压根就不会照顾自己,幸好他们过来了。

两个人的身体都需要进补,两家的老人就常常去河边跟那些钓鱼的买一些桃花鱼回去炖汤。

他们也学着这边的老人,每天背着水壶走到山上去打泉水回来喝。现在人多打得水也多了,不只是喝,就连洗菜做饭现在也用这水。

唐家爸妈还跟唐睿的房东打了商量,在人家的鸡窝里边又添了几只小母鸡,打算将来下鸡蛋给儿媳妇吃。

彭家的老两口很易信,听了这边老人的闲谈,就跟着一起信奉了本土的神仙桃仙。

他们觉得本地的神仙很是灵验。没看他们女儿女婿原本身体那么不好,医生说没几年好活,现在喝那口仙泉,在这边日日呼吸带着仙气的空气,没多长时间身体就大好不说,女儿还有了孩子。

不过这老俩口知道子女都不信这个,也就没跟唐睿夫妻两个说,只是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