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听说了本地供奉着桃仙的道观选好了吉日正式挂牌开放,两个老人心中一喜,商量好了一定要去烧头一炷香。

烧香的人多了,神仙那么忙不一定能看见,但是这头一炷香就不一样了。

尤其还是刚开放的时候的第一炷香!

跟彭家老两口抱着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除了桃溪村本地的人之外,还有周边的几个村子,甚至包括桃源村。

吉日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彭家的老两口就出了门。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早,走到村东才看见已经有好几人走在了前边。

俩人吃了一惊,不得不加快脚步往前赶。

好在他们还不算慢,第一炷香是赶不上了,在第一个时段烧香勉强也算头柱香。

顺着山道走啊走,路过通向白龙谷的小道,又路过了通往竹林的岔道,终于来到了闲云观的路口。

之前彭家老俩口没有来过,却也不怕找错地方,前边本村的人不少,跟着走总是没错的。

闲云观建在山中两道山梁交汇的地方,这快地方比较平坦。

原先的残垣断壁,茂密树林早已被清理一空,顺着青石台阶走到尽头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平台。

外围的墙体还没有修,只有一个简单地牌楼,上边挂着块牌匾,匾上还缠绕着红绸。

牌楼里边是一间占地面积不小的大殿,大门敞开,能看见里边中央供奉着天地二字。

心中有些奇怪为何不是天帝或者是三清,不过天地也算是道教里边经常被供奉在主位上的,老两口就没有多想。

这个时候来得人已经不少了,老两口就赶紧往前走,挤到前边去取香。

这家闲云观损毁多年,新建成之后又是装修,又是布置。道观建成又不能没有人管,胡晓雯就找了一个人许给他每个月三千块钱的工资,让他先过来一个人看着。

胡晓雯也曾经去过寺庙,照着人家的布置,在牌楼和大殿中间摆放了一个巨大的香炉,香炉前边摆放了三个蒲团。

桃溪村当然是没有卖香烛的,甚至姚仙镇和塘口镇也是没有的。

但是人们来道观又不能不烧香,胡晓雯就让这边的看守去临水县批了一些回来。

这些香烛有大有小,也有那种细细的十根一小捆的。

看守就在这边卖香烛,大的十块,中的五块,小的两块。

而那种最细的则拆散了摆在盒子里免费给,一人三根。

彭家老俩口足够虔诚,买了最大的香烛,每人三根,总共花了六十。

拿着香,沾着油点燃了,两口子默默的祈求女儿能够顺利地生下健康的孩子。

祷告完毕,把三根粗大的香烛插在香炉里,俩人又进了大殿。

他们早就知道大殿侧面供奉的就是桃仙的牌位,上边写着他的名讳姚朗真。

在供桌旁边还有一个牌子,写着姚朗真的生平事迹。

俩人看了上边的文字,知道姚朗真是为了拯救村民才死了,彭妈不由说:“这位神仙看起来还很年轻啊。”建国前才死了,成仙也就几十年。

旁边彭爸瞪了她一眼,怪她说话没遮拦。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粉色大钞,塞进了功德箱里。

出了大殿,彭爸说:“别管神仙年纪大小,只要灵验就成。”

谁能保佑他女儿生孩子,他就信谁!

第114章

“人还挺多。”陈子嘉诧异的说,避让过身边前来进香的百姓。

闲云观是胡晓雯事业的一部分,尽管没指望它能挣钱。

这边正式对外开放,胡晓雯的朋友们都来了,只不过这次胡晓雯觉得道观一直不得周青的意,只是打了电话说了一声。

果然周青也没说过来,反正胡晓雯爸爸在这边干农活干得不亦乐乎,就算是代表全家人了。

霍红霞和田桂英看了个挂牌就回去了,只剩下黄哲和陈子嘉在这边。

“现在桃仙的传说再落云山附近越传越响了。”黄哲眉心微微皱着,这个仙人传说一开始是被当做文化传说来传播的,目的只是想要增加旅游资源的历史底蕴。

黄哲也没想到本地的人会这么易信,真的信奉起了桃仙,他也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好是坏。

陈子嘉不太在意,说:“闲云观把姚朗真的生平事迹写得清清楚楚,就算是封建迷信也不会离谱到起佔跳大神,不过就是人们的心理寄托,精神信仰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黄哲叹了一口气:“反正就是在咱们这一片稍微有些影响,只要不出心怀叵测的人打着名义发展邪教就行。”

陈子嘉噗一声笑了起来:“竟瞎操心,有胡晓雯的仙桃林和桃花泉,再加上现在的闲云观,要说这跟神仙沾边的事情谁也越不过她去。只要她没问题,就不会出乱子。”

黄哲想了想,失笑:“嗯,她也就一心惦记着赚点钱。”

下午来上香的人就少多了,黄哲跟陈子嘉沿着道路来回走了一遭。

黄哲说:“这段山路的尽头就是桃源村,只剩下闲云观到桃源村这一节土路了。”

当初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连通桃溪村和桃源村,串联这一路上的几个景点为一条线。

现在桃溪村到白龙谷平整了水泥路,从白龙谷到小元庄遗址则是压得非常结实的土路,而从小元庄到闲云观这一节,则是胡晓雯用青石块铺得石路。

这个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就剩下最后一个环节,桃源村。

黄哲站在通往桃源村方向的路口看,这个方向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走,原先的道路早就被茂密的植被覆盖,再看不出痕迹。

陈子嘉站在黄哲的身边,说:“你说今天这些人里边有没有桃源村的?”

陈子嘉平日里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兼任了旅游公司总经理也是不改宅男本色,能在一个地方处理了的事情就绝不踏出去一步。

这就让他接触的人基本就是村里的,外村人除了养狗的压根就分不清楚是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应该有。”黄哲说。

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黄哲一看是刘昌打过来的。

“什么?好,你先招待他们一下,我马上就回去。”黄哲惊喜的说完,挂断了电话,“走,赶紧下山!”

“什么事这么急?”陈子嘉不解的看他转身就走,赶忙跟了上去。

黄哲边走边拨胡晓雯的手机号:“桃源村的村长过来了,说是想要跟咱们取取经,学习经验!”

桃源村看着桃溪村发展得红红火火,终于按捺不住,主动下山来了。

最后一个环节主动上门,第一个计划完成在即。

黄哲等着一刻已经等了很久,得到这个消息还不赶快通知胡晓雯?

胡晓雯要在闲云观上待上一整天,就说不跟他们一起下去了,让俩人去见桃源村的人,不必等她。

再说胡晓雯也要摆出一点姿态,和桃源村保持一些距离,也好让黄哲这边说话更好使。

原本从桃溪村到桃源村的山路要走上半天,现在修过之后,从山脚下到闲云观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再从这里往上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桃源村了。

不过前提是要有路可走。

晚上,胡晓雯下了山回了家,黄哲就来跟她说说桃源村的人过来谈了些什么。

桃源村的村长和村里的几个能说得上话,比较有主意的人一起来的。

说是来找桃溪村村委,不如说是来找游发委。

桃溪村发展的这么快,全都是因为发展旅游。年初的时候乡长去县里开会,任县长又说了要发展旅游增收。

桃源村有一片草原,村里的人也不傻,就想着也照猫画虎,跟桃溪村学,也开办农家乐、办旅游。

问题是他们这边毫无名气,吸引不来客人。

更何况,他们村虽然和桃溪村在一条直线上,看着挺近的,但是游客们要来跟这边压根就不是一条路。

努力了几个月,就看着这边的游客越来越多,却就是没有一个人往这边来,让桃源村的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挣钱,心里着急。

早就听说了桃溪村的桃园主人胡晓雯立了仙桃林的石碑,还重新修建了闲云观。

年轻人不知道这些跟桃源村有什么渊源,上了岁数的人可是知道这仙桃林的传说原本是源自自己村子的,那桃仙也是出自自己的村落。

可是他们也知道胡晓雯就是姚朗真的后人,整个村子可以说是被他所救,那些还记得这个恩情的老人们自然是不好说什么。

等到村子里的人这一天在闲云观看到了那个讲述姚朗真生平的牌子,就再也没办法沉默下去了。

这牌子上可是提到了姚朗真救了的村子是他们桃源村,这可是把游人引导到他们的村落和草原去的一个由头。

桃源村的村长和几个代表来找游发委,就是想要以草原作为资源,加入这个旅游发展委员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共同发展。

毕竟有了桃源村这个仙人传说才算是完整,对双方都有好处。

却不知道这些心思想法,正中胡晓雯他们的计划。

桃源村主动来加入,黄哲欣然欢迎。

桃源村的人为了开展旅游也没有少下功夫,他们的草原可以观光,他们的村民也饲养着牧马,可以提供给游客拍照骑乘。

后来还有一个在外地定居的本村村民给出了一个主意,可以开办滑草。

原本从桃溪村到桃源村就是一路踏青观光,路上有漂流,有林海听涛,有闲云观,上到顶部再增添草原观光、骑马和滑草。

这众多的游玩项目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游玩,一个旅游胜地就算是初步形成了。

双方会谈得相当热烈,黄哲也同意了引导游客去桃源村游玩,只不过有一条,从闲云观到桃源村的山道,必须由桃源村自己修。

桃源村的代表当时表情一滞,这条山道修下来没有个十几二十万是不可能的,他们村子根本就拿不出来这笔钱。

可是将来的发展前景太过美好,还是咬牙答应了下来,只能回去之后想方设法的去凑这笔钱了。

“滑草?”霍红霞稀奇的说:“这个项目很少见啊。”

一般人就能知道滑雪,其实现代旅游项目,有更多可以滑的环境玩。例如:滑沙、滑草就是如此。

黄哲说:“只不过滑草要看能地势不能形成滑道,桃源村的山势正好适合。而且滑草也是他们想要说服我们让他们加入游发委提前说出来的,一时半会是建不成的。”

等到黄哲走了之后,旁听的胡新民忧心忡忡地对女儿说:“要是桃源村同样也开办民宿,游客岂不是要被他们分去大半?”

胡新民是怕桃源村发展起来之后,抢桃溪村的客源和生意。

胡晓雯说:“爸,你多虑了。桃源村的地势太高,道路不便。上山的只是一条小道,承受不了太多的车量碾压。到时候游客的车辆都停在咱们这边,顶多是上去玩,回去的时候还的下来开车。”

霍红霞也点头说:“嗯,他们想要修建得跟咱们村一样,先得把他们那条小水泥路修一修。”

户籍迁过来,霍红霞现在张口就是咱们村怎么怎么样,很是自得的样子。

当初那条路是绕到桃源村底下不假,可是上山的却还是一条小水泥道,一辆大车开过去,对面就不能走车了。

陈子嘉这两天要跟着黄哲和桃源村的人谈话,这些事情商量起来可不是一次能完。

他放心不下桃园里的大黄和淘淘,胡晓雯就自告奋勇,暂时接替他的工作,去守着狗窝了。

连带还要给两只狗做饭,陈子嘉怎么做的胡晓雯都已经看会了,做起来一点也不差。

这天,胡晓雯把狗粮倒进饭盆里,看着大黄让着淘淘让它先吃。

正在那里感慨这年头就连狗也会秀恩爱,许久不见的张老板来了。

“小胡老板。”张老板笑眯眯地问候。

胡晓雯拎着空空的不锈钢盆诧异的站起来:“张老板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

她回头看了看桃园子,现在桃园里桃树都挂满了青涩的果实,这些果实还没有长开。

她说:“你是来看我这些今年第一次结果的果树吗?这也太早了点吧?”

张老板说:“自然不是,我是来看你扦插的那些果苗长势如何了。”

早在第一年从胡晓雯这里进货的时候,张老板就对贡桃的扩大面积上了心。

只不过这贡桃变异,需要从变异树上剪下来健康强壮的树枝,嫁接养成才可以。张老板心急也没有用,每个三年是看不到成果的。

胡晓雯可不知道张老板的心急,在她的想法里,都是一样的本地树苗,种植在同样的环境里,自然长出来的果实就都一样了。

不过当初她跟张老板谈过这个,自然不会露出这种先知先觉的破绽,在开好了地荒地当中,留出了二十亩地,专门种了嫁接苗。

第115章

胡晓雯领着张老板往向阳坡面走去,她表面功夫做得好,这些嫁接苗是让蔡曙光和赵大军两个精心照顾的。

这俩人不知情,也以为这是试验田,更是不敢大意。

二十亩地种植的全都是苗,相隔一米,密密麻麻,树枝强壮,叶子鲜绿。

张老板看了之后很是满意,随后又担心:“剪掉这么多树枝,不会影响那一批桃树结果吧?”

胡晓雯怔了一下,随后笑:“不会,这些都是趁着之前修枝的时候选出来的,历时两年,才栽种出来这二十多亩。”

其实修建树枝这项环节并不需要年年做,三四年做一次就行了。

只不过这边灵雾缭绕,长得太好导致树木本身也长得很繁茂,每年都要把新枝修一修,把新长出来的细枝剪掉,只剩下粗壮的。

修下来的新枝扔了浪费,当柴火烧了可惜,干脆就都扦插了生长成了树苗。

胡晓雯的算盘打算的好,长好之后用不上,她可以卖树苗啊。

张老板跟胡晓雯商量了一下今年的进货价,这次还是按照上次那样,先定价后进货。

这回胡晓雯没有再坚持原价,小的涨到了四元,大的直接涨到了五元一斤。

张老板没啥异议,贡桃的市场现在越来越大,货源就这般少,涨价是必然的。

随后俩人又说了说胡晓雯这新种的一千多亩桃树,今年该它们结果子了。

当然这些桃树的树龄还小,结不出太多的数量,可是基数太大,也少不得几百吨。

张老板是个大水果商,胡晓雯又是合作良好的果农,他就动了心思和胡晓雯约定这批本地桃的销售。

尽管汤老板分去了本地市场的一半,可是最近一年多张老板外地市场开展的顺利,这些本地桃卖到不生产桃子的地方也能狠狠的赚上一大笔。

胡晓雯笑着说:“这批桃子还是第一次结果,本地的水土好,这些桃子又是用矿泉浇灌长出来的,将来水果的品质还不好说,我想等等看。”

她口风很紧,自然不会说是等着这些桃子长得跟贡桃一样。

张老板愣了愣,随后笑笑,没再说什么。胡晓雯嘴上不说,张老板也能猜个大概。同一批树苗出现变异还说的过去,可是这一千多亩跟之前可不是一回事儿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变异呢?

再说就交浅言深了,会惹人不快,于是张老板什么都不说了。

只是最后跟胡晓雯说,要是想要卖掉这批桃子到时候给她打电话就行,价格到时候根据市场行情来定。

胡晓雯送走了张老板,不由的感慨,这位张老板真是太会做生意了,汤老板败在这样的人手底下,一点也不冤枉。

哪知道今年汤老板长了记性,同样早早的跑来跟胡晓雯预定今年的贡桃数量。

并且他还直接就住在了胡晓雯的工房里边,整天盯着今年的这批贡桃,让胡晓雯哭笑不得。

黄哲、陈子嘉和桃源村那边谈完了,帮着联系了修山路的工程队,剩下的就交给桃源村他们自己了。

胡晓雯预定的车终于到了。

这辆车是她年初的时候预定的,只不过货源紧张,一直等到了现在才能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