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桃花小筑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二十万左右,个别高峰时期,或者是举行活动的时候盈利更是惊人,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跟这样的数字一比,两三万显得少的可怜。

霍红霞皱眉:“还不如去姚仙镇上开一家分店,那样去住宿的游客至少会就近就餐。”

胡晓雯摇了摇头,她说:“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想要的分店,是顾客能够坐下来好好的品尝美食,是让顾客能够舍得花钱享受的地方。”

“这样一个地方,在赶着去游玩的路线上很显然不是很合适。”

霍红霞的眉头直接拧成了疙瘩,她疑惑的看着胡晓雯:“你到底什么意思?”

胡晓雯说:“你想想看,咱们的桃花小筑本身,是景色、建筑与美食相结合,给村北的旧民俗景观增色不少。所以,咱们的分店也要照着这个特色去建,而不是多增加一个店面那么简单。而是在吃饭的时候同时让人能够欣赏到风景,或者是本身就直接成为风景。”

田桂英恍然,然后自愧弗如:“还是晓雯你想的全面,我光顾想着要扩展店面,增加收入了。”

霍红霞想了一下:“那这样白龙谷就不合适了,桃源村的草原除非修建蒙古包,要不然没有啥建筑跟它的风格搭。闲云观也不行,那里以后是要扩建的,地方还不够自己用,更别说在那里增添饭店了。”

“嗯。我今天下午想了想,也就竹林和仙桃林这两个地方的景色能够跟建筑融合在一起。”胡晓雯说。

“我听黄哲说,村里的旅游公司打算下一步开发竹林。”霍红霞说,“这样会不会跟他们冲突了?”

“黄哲他们的打算是在竹林当中开道,和在竹林的尽头增添楼梯,山上边修建竹制的复式建筑。”胡晓雯对这个知道的很清楚,“我们要是建的话就在外边,也用竹子作为材料,建立一个供人们休息吃饭的地方。”

霍红霞手指头在桌面上点了点:“那仙桃林呢?你打算怎么搞?”

最让霍红霞想不通的就是仙桃林了,那个地方毕竟是采摘园,胡晓雯打算在那里建饭店?

胡晓雯说:“在果园里就简单了。现在三道弯只有一道弯的北坡和南坡两个地方用上了,后边还有二道弯和三道弯。”

“这两个地方都已经清理好了,二道湾的工人们正在栽种四百亩石榴苗,冬天最后一道弯的将栽种五百亩柿子苗。”

田桂英还没有想到什么,霍红霞心算了一下说:“那你还有三百多亩地空着,就什么都不种了?”

胡晓雯说:“不是。这三百亩地是朝向不太好位置,并且在山顶上方,坡度有点大,不利于果树种植管理。所以,我就想要把这三百亩地地利用起来,看看能不能弄点什么特色。”

霍红霞说:“要是在山坡顶上的话,平整一下,修建一个建筑物,登高望远挺不错的。”

田桂英说:“这么说的话,在山顶修建分店新址比在竹林里边好。从三道弯的山顶春季正好能够看到桃花盛开的壮观景色,要是在竹林外边那个地势有点低,被群山环抱是看不到外边的景色的。”

“林海听涛也很不错啊。”霍红霞反驳道,她每年为了竹荪要往竹林跑很多次,很喜欢那个地方,“有人还喜欢幽静呢。”

“你要是喜欢那里,咱们可以在那个地方看三店。”胡晓雯笑了笑,“不过现在资金不允许咱们同时进行,只能先选择一个。”

田桂英说:“那还是在仙桃林吧,山外边游客多一些。”

霍红霞也没反对,她说:“等到陈子嘉他们把竹林开发好了之后,我们再去那个地方开店好了。”

于是三人达成一致,决定在桃林的山顶上再开一家分店。

这家店她们打算延续桃花小筑溶于周围景色的风格,也打算修建成古建筑风格。

桃花小筑是青石砖和实木搭建而成,山顶上的那家新店,则打算用纯木结构建成一栋三层四角飞檐木楼。

地皮是属于胡晓雯的,修建建筑所占土地只要不超过承包面积的百分之十一就不算违规。

从决定开分店起,霍红霞就不再分配红利,而是把桃花小筑的盈利都积攒了起来。

土地面积也算是投入,按照各自所占的股份,三个人又分别拿出了一部分钱投入。

这件事情田桂英和霍红霞已经有了经验,于是胡晓雯把事情交给俩人负责,自己就不管了。

土地都是整理过的,山上没有杂树和乱石,开出一条坡度不大的环山道路所需的费用并不算太多。

这条道路胡晓雯并不打算修的太宽,有个五米多就可以。

不仅仅可以让车辆通行,而且两旁种上景观绿植,这条道路也就成了一道风景线。

除了种植果树之外,剩余的三百亩土地,刨去要盖房屋和修路所占,还剩下两百多亩地。

这两百多亩,胡晓雯打算把玉坠空间里边的成材树慢慢的移植到这边来。

当初胡晓雯选择的树,全都是木材树种。

那个时候是觉得收获果实之后处理太过麻烦,种这些木材树,等到树木成材,还可以自己用或者是直接卖钱。

当初那些树苗,现在全都长到了三十厘米的粗细。

空间里边生长的过于快速,每隔几个月就要开花落果。

为了防止地面上小树苗成灾,胡晓雯在结果之后专门收集起来,堆放在青石台上。只有极少数漏网之鱼掉落到了草被的下方,生根发芽长了出来。

银杏树、香樟、楸树、云杉、黄檀还有红豆杉的果实,一个个都堆成了小堆。这些树的果实都不是能吃的水果,顶多可以说是药材。

果实被放置不管,慢慢的果肉干扁脱落,最后只剩下了种子。

这些种子出于休眠状态,一旦给它们合适的环境,就会破土而出。

胡晓雯从果实堆当中挑选出了银杏的种子,她打算在空间当中大量种植银杏苗,然后把银杏移植到道路的两边。

让二道弯和三道弯之间的这条路,形成一条银杏大道。

她现在空间当中只有两百多颗银杏树,要想形成银杏大道,这点银杏树的数量还差的很远。

胡晓雯选了一块地方,以一米五为间隔,种下了三百多个银杏的种子。

种下去之后,她又引来了水域当中的水浇灌。

空间当中充满灵雾,有这样的条件,这些种子应该都能够发芽。

从空间当中出来,胡晓雯就听见她的手机在响。

“红霞,有什么事?”

霍红霞的房子已经盖好了,早就撇下好友,搬到自己的新家里去了。

得知她在这边盖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她的爸妈说等明年她爸爸退了休,两个人就过来跟她住一段时间。

跟父母重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当然如果随之而来的相亲危机不存在就更好了。

对这一点,胡晓雯自身难保,爱莫能助。

电话那头,霍红霞声音古怪的说:“昨天有一个道士在咱们这投宿。”

“道士?”胡晓雯很诧异。

她以前租房的地方靠近一个城中村,那村附近有一个香火很旺盛的寺庙。所以,和尚她倒是见过,道士还真是从来没有见过。

“嗯,一个道士,据说还是一个游方道士。”

“大概是来旅游的吧。”胡晓雯呵呵笑了一下。

“不是…他说他是来找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倒不过来了啊啊啊

第141章

一个道士要见她?

胡晓雯觉得新奇又新鲜。

她使劲的回想,也想不出来自己什么时候认识一个道士。

难不成是以前的同学,看破红尘出家当道士去了?

不过她以前的班级是有群的,没听人说起过。

挂了电话,胡晓雯骑上电车直接就去了桃花小筑。

等到见到这位道士,她的猜想统统都被推翻了。

眼前的道人看起来六十多岁,他梳着发髻,簪着一根朴素的红木木簪,头发黑当中掺杂着白。

这位道人个头很高,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道袍,脚上踩着的是一双黑色布鞋。

那道人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眉骨高,眼窝深,双眼明亮幽深。

他脸型瘦长,双颊微微凹陷下去,一双厚实的唇瓣周围蓄着胡须,打理的还算整齐干净。

这位道人猛一眼看过去,不仅没有一点不染尘埃、仙风道骨的出家人气息,反而浑身充满了游历人间,品味过人世百态,历练过红尘之后的沉淀。

乍一看觉得他像是一个俗人,越看越觉得他是一位有内涵、有故事的人。

一个挺神奇的道士。

“这位道长,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位道长黑亮有神的双眼在胡晓雯身上扫了一下,双眼亮了一亮。

他向着胡晓雯稽首:“无量天尊,老道是来向施主道喜的。”

这神叨的开端,让胡晓雯嘴角一抽。

一般这种说话方式都是旨在先声夺人,引起对方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自己在对话者心目当中的地位,为接下来的目的做铺垫。

不过尽管知道这些,胡晓雯也忍不住好奇,这道士葫芦里边卖得是什么药。

她顺着对方的意问:“我有什么喜啊?”

道士抿着唇一笑,对胡晓雯说:“此地人杰地灵,灵云雾罩,在这里安家立业,自然会荫泽后代,不愁家庭不兴旺。”

“哦?”胡晓雯歪了下头,请这位道士坐下。

接下来,这位道士又用更加神秘的风水学,给胡晓雯说了一下此地的风水是如何的好。

尽管胡晓雯每个字都听进去了,脸上却仍然是一副懵里懵懂。

其实,她一半是真的没听懂,一半是装傻。

道士讲的风水学,她不懂。

不过她却知道桃溪村整个被灵雾润泽,生长在其中的万事万物,只要不做死,自然是生生不息,生机勃发。

看她这样装傻,铺垫了半天,人家不接招,就没办法接着往下走,老道士有点没办法了。

胡晓雯看到他端不住了,才笑嘻嘻地说:“道长把我这里夸得这么好,那我既不需要您看宅子,也不需要您看祖坟。您找我就光道个喜,也太劳烦了吧?”有什么事就直说吧,用不着装神弄鬼。

这下老道士脸上都没忍住露出无可奈何的神色,这人真是太不按理出牌了。

他原本想着卖弄一番风水学,好让胡晓雯把他奉为上宾,才好意思把他真正的目的说出来。

其实老道人真正擅长的可不是看风水,就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偏偏胡晓雯不买账,让他老人家整个人都要窘迫了。

“施主见笑了,其实老道人我有所求,才出此下策。”道士再也不按照徒弟教的套路来了,直接和盘托出:“老道我道号乃净真,原先是一道观的观主。我们那道观一直避世清修,交通不便,香火更是没有。”

“道人们平日里自己种些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倒也是自在。结果好景不长,有一年山里边接连下了好几场大雨,道观年久失修垮塌了下来。”

道观塌了,道士们跑得快,好歹没有伤亡。

之后净真道人不得不接二连三的往道观所在的镇政府,县政府跑,想要申请下来经费,重修道观。

那道观所在的地方交通极不便利,又没有香客,没名气没收益。再加上所在的县政府又不是多么的富裕,就不想管。

不过这话不能直接说,于是就说了,修只能给他们拨部分款项,剩余的要道观自己出。等道士们什么时候筹措到资金,剩余的再给他们批下去。

道士们囊中羞涩,原本就很清贫,再加上道观一垮塌,仅有的一点家当都被埋在了泥土里。

这些道士们平常就只是自己修炼,要不就是种地种菜,连个香火钱都没有一分,也不认识任何一个信徒,上哪里去找资金?

修吧,没钱,走吧,无处可去。

净真道人无法可想,最后只得请求别的宫观收留。

他们这些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也有十来个。这个宫观收留两个,那个宫观收留一个,好歹算是有了蔽身之地。

不过寄人篱下,那感觉并不好受。

净真道人作为观主没好意思跟着弟子们一起托庇到其他的宫观,他还是想要重建原先的道观的。再不济,也要有他们自己的道观。

于是净真道人就开始在社会上游走,想要找到一笔资金。

找一找,就是好几年。

净真道人这些年东奔西走,好多地方都去了。身上的钱花完了,也曾经睡桥洞,在天桥下边摆摊。

好在弟子们还想着他这个师傅,有了钱都会接济他。他自己也有一技之长可以糊口度日,没有挨饿受冻。

其实说好听点他这些年是游历,难听点就是一直在流浪。

这一年,托庇到其他宫观的一个弟子听说,临水县上报给了云市道教协会一份文件。有人以修缮遗迹的名义,重修了一个道观。

宗教建筑修建有着复杂的流程,这文件送来就是来建立档案的。

宗教建筑,包括寺庙、道观、教堂、清真寺等等,全都属于特殊的公共财产。它们既归政府管理,同时又归相应的宗教组织管理。

这些年来新修建的道观本来就少,更别说这道观还是私人修建的,房屋属于私人所有。

道教协会名下的道教宫观,所有权都是属于道人们的。像是这样道观属于个人,道人们去了之后跟打工没啥区别,根本就做不了主,所以对这样的宫观真正的道士没有兴趣。

空有建筑物的寺庙和道观不过是虚有其表,算不得真正的宗教所在地。

像是这样在旅游景点的道观,常常没有真正的道士,雇佣的都是道观管理员,都是应景的假道士。

这道观大概也一样如此。

只不过这道观的所有者应该是个不懂行的,那道观里边只有一个看守大门的人,一个管理的假道士都没有。

这弟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赶紧就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自己的师父。

别的人不感兴趣,而他们正需要一个安身之所!

至于道观属于谁,他们并不在乎。

净真道人接到消息之后,好不容易才凑够了路费,赶到了桃溪村。

一到了桃溪村,他就喜欢上了这里。

这个地方生机旺盛,灵气充沛,是一个特别适合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甚至净真道人暗下决定,就算是这里的道观主人不要他,也要在山上找个地方,结个草庐居住下来。这些年在大城市游走,老道人可是受够了乌烟瘴气。

他的弟子给他出主意,先姿态摆得高高,拿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最好忽悠得让道观主人纳头拜倒,请为上宾,主动邀请他入驻闲云观。

只可惜这道观主人并不是预想当中四五十岁事业有成的人士,而是只有二十来岁的姑娘,很是不好糊弄。

既然糊弄不下去,老道人只好说实话。

“您以前在桥洞底下摆摊都干嘛?”胡晓雯听完了净真道人的事迹之后,心里很是同情,“算命吗?”

这个岁数跟她爸差不多,却在社会上流浪了几年,胡晓雯就觉得老道人很是可怜。

净真道人把这当做入世修行历练,倒没觉得自己可怜。

不过说到摆摊,老道人很是羞涩:“老道我并不会给人看相算命,只是略略懂得一些岐黄之道。人们要是有一些不可言说的病症,不好意思去就医的就可以来找我解决。我要价不高,也只是能勉强度日。”

胡晓雯眨巴眨巴眼,一阵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