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开玩笑说:“公家付款,当然是挑条件最好的住宿呗。”

田桂英说:“算了吧。桃源村那边的住房也是归在村委的民宿部管理,干净卫生整洁,除了装修装潢,并不差好吗。”

黄哲回道:“那大概是为了红霞的手艺,反正住房价格差不多的话,我还是愿意选择饭食好吃点的店面。”

“我觉得不是这种原因…”田桂英语气里都透出了被黄哲弄出来的没脾气,“就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什么意思?”胡晓雯窥屏半天,终于冒泡。

“这么晚了,孕妇还没睡觉?”霍红霞插话。

“已经躺下了。”胡晓雯说。

田桂英说:“我今天,在山上看见气象组的专家了。”

这一句话,把陈子嘉都给炸了出来:“哪?仙桃林吗?”

田桂英如今在金雨楼上班,她在那边的山上看见气象专家,铁定就是在三道弯了。这下想不让人有所联想都难。

“于是,这是在说这事跟桃花仙有关吗?”过了半晌之后,霍红霞冒出来一句。

“不会吧——”黄哲慢慢地拖出一个长音,“他们可是科学家啊!”言下之意,很不敢置信这些正经科学家也会封建迷信。

“别胡说。”胡晓雯发信息说,“说不定只是来这边测量数值的。一到秋冬季节,三道弯这边的桃林总是起雾。”

这三年来,每年入秋就会起浓雾。他们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这是打从桃林被晓雯承包了之后就开始起浓雾的吧?”霍红霞来了这么一句。

胡晓雯也没法说了。她就光心虚了,撇清的话说出去,怎么说都不自然,还不如不说。

“他们应该有什么个别的原因吧。”最后黄哲做了总结,结束了这天的夜谈。

听田桂英提起有气象专家跑到三道弯这边来,胡晓雯第二天特意去桃园转了一圈。

不过大概是她运气不好,并没有看见气象专家。她想了想,就去了旧工房那边。

现在这边已经完全成了袁高的个人领域,几个房间全都被他的东西占据。两个较大的房间一个放着实验器材,一个房间则是化验室。

两个小房间一个是休息室,另外一个则堆满了文件。

“云市的气象专家?”袁高从显微镜上抬起脸看胡晓雯,“昨天我倒是看见了,他们有来这边找我。”

“哦?”胡晓雯意外,随后精神一震,“找你有什么事?”

袁高没有丝毫隐瞒:“他们是来找我借数据看。”他昨天给那帮专家看完的资料还没有来得及放回那边的文件室,就抬手指了一下角落的桌子:“喏,就是那些。我比他们早来一年多,那个时候做过土壤和空气的数据监测,他们是来抄数字的。”

胡晓雯怔了怔。

袁高还说:“我看其中也就湿度和温度,以及风向这些数据他们气象学用得上。”

胡晓雯缓缓坐到实验桌边上的圆凳上:“看来他们不光是研究研究草原云海,连三道弯这边也涵盖在内了。”

袁高理所当然地说:“这是当然。要我也肯定不会放过三道弯这边的数据,对气候变迁研究太重要了。”他走过去把文件拿过来打开,翻着页面给胡晓雯看:“你看呐。这些数据变化多么有特性。数字一年一个样,逐年增加。”

胡晓雯瞪着眼看那一堆天文一样的数字。她完全没想到袁高这个果木专家,竟然会这么仔细认真的记录这些他并不太用得着的数据。

袁高甚至还感同身受的说:“难得遇见这么一个值得研究的科研项目,只可惜我是植物学家,要不然就不会任凭这些数据白白搁置了一年多。”

“…”胡晓雯无语,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

幸亏袁高是个植物学家,再早点范围没有这么大,胡晓雯一准要露馅了。

不过现在嘛,变化太大,要说真跟她个人有关系。稍微有点理性思维的人都觉得不太可能,更别说这些信仰科学数据的专家学者了。

尽管话是这样说,胡晓雯仍旧提心吊胆,常常拐弯抹角的打听气象专家组那边的动向。

气象专家在桃溪村和桃源村之间,塘口镇、姚仙镇附近的山头上都设立了气象观测点。这些观测点非常先进,由无线数据链接,可以实现每时每刻精准测量数值。

气象组就住在桃花小筑里,他们工作的保密性并不高。只要稍微说得上话,好奇的问两句,这些科学家都态度很好的回答提问,有的时候甚至是科普性质的解说。

胡晓雯左听一句,右听一句,根据得来的消息,还有自己的猜测,终于找到了这些气象专家们劳师动众过来建立站点的原因。

归根究底,这件事还真跟她脱不了关系!

这一年春天,温度刚刚开始回升,就出现了严重的冷空气气流南下,造成了倒春寒。

胡晓雯为了保护正在开花的桃树,用意识驱使灵雾直冲云霄,驱赶了这片区域的云层,影响了气流气温。

她当时不知道,这些改变很直观的变成了数据图像,显现在了气象部门的屏幕上。

那个时候,云市气象部门就把这件事作为很奇特的现象给记录了下来。不过那只是一次个别的现象,虽然建立了档案,却也没有人来专门研究。

结果同年秋季,同一个地方又出现了几十年不见的云海景观,立刻就有气象专家把这两件事情联系了起来。

于是,这才有了这个气象专家组跑过来调研的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么么哒

放心,胡晓雯是不会掉马哒

第232章

结果,很显然这边不正常的含氧负离子数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这才驻扎下来。

面对这样的发展,胡晓雯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避嫌避嫌再避嫌,尽量不在这些专家学者跟前晃。好在人家的注意力也没放在她的身上。

根据更专业的设备,他们基本锁定了引发这一系列改变的源头是因为那口深层泉水。就是被称为桃花泉,也被叫做神仙泉的泉水。

因为这个泉口算是一个很热门的地点,研究人员没办法把这里专门围住,作为一个科研现场给保护起来。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在泉口的边角围出来一个铁栅栏,往那里安放了一个各项数值监控设备。

这个设备一亮相,来游玩的游客们顿时不明觉厉,立马让桃花泉的档次更加高大上。

这些科学家们十八般武艺统统用了出来,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破解出来这其中的奥义。最后只能只能根据袁高的猜测,大胆猜想。是有一种现在还没有办法被科学技术捕捉到的粒子,这种粒子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猜想始终是猜想,没有证据也只能够停留在纸面上。

桃溪村人对气象站的专家们新鲜了两天,就不再在意。这些年新鲜的事情来了太多,村民已经适应了。

气象站专家到来建立观测点也不全然只是给胡晓雯带来了紧张,还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气象观测点,就能够进行未来天气的预测,临水县和云市的天气预报都在本地天气预报增加了桃溪村区域。

这一片终于有了正式的命名,被确定了叫做落云山景区。这让桃溪村、桃源村的人都很骄傲。要知道落云山可是很大一片,却被他们这两个村子给代表了。

云市的天气播报员也不知道受到了哪里的指示,在播报到新景区的时候还提示市民可以前往观看云海。

这让游发委大为振奋,甚至陈子嘉已经带领了属下,开始策划等到云市第一次落雪进行考察,看看冬季雪景有没有看点。

因为黄哲和陈子嘉的积极,下半年度很是赚了一笔钱,年终终于不怕发出不来红利。

桃溪村的主路很是繁华,时不时的有私家车陆续的开过,偶尔还有豪车。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于是一溜四辆低调的黑色轿车排成一排开进桃溪村,还真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这四辆轿车顺着主路过了桥,直接开过阳光小区,来到了三岔口。三岔口这边的坡度着实有点陡,马力小的轿车爬坡很是吃力。四辆低调的轿车很轻松的爬上了坡,在台上被整为平地的旧房子地址上停了下来。

原先住在这里的几户人家都搬走了,现在这里只有一栋树立着的红色砖墙三层小楼。这栋小楼倒不是使用红砖盖成,而是外边贴着一层红砖装饰墙面。建筑时使用的是和桃溪村一样的青石砖,冬暖夏凉又环保。

韩老爷子就是喜欢红色墙面,绿色的爬墙虎挂满墙面,枝叶当中偶然透出的红色砖墙,格外有复古情怀。

院子的面积并不大,门前小小的花池里边种满了山茶,一条蜿蜒的鹅卵石小道延伸到来客的脚下。

台上原本的五户人家拆掉之后,大片的空地黄哲只批了400平米的宅基地给韩家。这还是因为韩家的背景太深,今后再有人来,却是不肯给这么多。

如此一来,台上这个原本居住着五户人家的地方,只盖小别墅小花园能住下十户,还能有一小块地方做停车场。

韩长山从黑色轿车上下来,陪同的有他的秘书和警卫员。

这么多人,当然不能一拥都进了父亲所在的花园小别墅。别看这栋小别墅三层,里边的空间却是精致小巧。布置的很是温馨,缺点就是塞不下太多人。

韩长山的秘书打发其他随行人员去了山下,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警卫员跟随。

韩长山进去的时候,只有保姆迎了上来。他的父亲虽然知道儿子来看望他,却因为手上正写着毛笔字,连贯的笔触讲究一气呵成,就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

韩长山自然是了解韩老爷子这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就自己主动的开门进了书房,站在韩老爷子的书桌前,静静地等他老人家写完。

写完提笔,韩老爷子站在书桌前抱着手腕欣赏。

韩长山赞道:“爸,您的字写得是越来越好了。”

韩老爷子白了儿子一眼:“就会拍马屁。”说是这么说,其实韩老爷子自己也觉得自己的书法进步非浅,脸上板正,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韩老爷子撂下笔,自然有保姆收拾,他自己则和儿子出了书房,去了向阳的一间茶室。

也怪不得韩长山把随行人员都打发走,担心这栋小别墅塞不进所有人。

这栋建筑跟三岔口那里的西式别墅、辅路两边的联排别墅社区一般,走得绝不是乡村风格。

这几家都没有农村标志性的大院子,也没有东西厢房。而是按照最大利用空间的户型建造,一个楼层由走廊连接,阴面阳面都有房间。房间阴面的窗户还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小巧的窗户,而是很大的三格大窗。

村里人阴面窗户小,那是因为那一面直接是临街,担心被窥看到**,并且为安全着想,才会又高又小。

舍弃了大院子和东西厢房,就可以把整个房子建在宅基地的中间,留出前后院。再修上围墙或者栅栏,安装大窗户就不必再顾虑**和安全性。

韩家的别墅共三层,按理说房间也不少。

可是韩老爷子是个懂得享受的,光他自己各种功能性质的房间就有三四间,再加上客房和保姆的房间,真没有多余的空间用在待客上。

父子两个对坐在茶室里的根雕茶桌上,韩长山亲自动手烧水,沏了一壶功夫茶。

“爸,这么着急叫我来有什么事吗?”韩长山嗅闻茶香,窥看一眼老父亲的神色,小心的问。

由不得他不小心,在桃溪村乐不思蜀的老爷子突然打电话给他,韩长山就担心老父亲是不是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韩老爷子进入夏季就来到了刚刚盖好,装修完了可以住人的小别墅。整个夏天雷打不动每天吃一颗桃子。原本想着桃子下市他老人家就可以启程回首都,没想到他吃过了青梨,又等吃石榴,吃完了石榴又等着吃柿子!

反正无论如何也要待到没得吃为止,家人也是无奈得很。

幸好专门负责他们这批老干部的医生例行体检之后,说韩老爷子的身体很好。血压血脂都有所降低,血液粘稠度都有所改善。韩长山这才放任老父亲独自一个人继续居住在这个远离家人的地方。

进入秋天之后,韩老爷子的亲家——也就是韩长山的老岳父人不太好了。医院下了几次下了病危通知,几经抢救,现在仍然在重症病房里没有出来。

这件事情,知情的都隐瞒着韩老爷子。两个老人是一辈子的过命交情,感情好的很。全家人就怕韩老爷子知道之后,一个是着急,另外一个则是物伤其类,自感自伤下也生病就糟了。

于是全家人达成一致,能隐瞒多久就是多久。韩璐都被勒令少往这边跑,就怕她年纪小,沉不住气,漏了相。

儿女们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再加上小孙女工作也挺忙,韩老爷子一直没有发觉到不对劲。

“我叫你来,也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韩老爷子慢悠悠地说道。

看来真不是很重要的事。韩长山放下心。如果是为着他岳父,作为好友,韩老爷子是不可能这样平静。

韩长山品了一口茶,等着下文。

韩老爷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最近村子里边来了个气象专家组,我有点担心。”

这话题跟韩长山预想的差太多,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重点在哪里。韩长山不解的看着父亲,来个气象专家组又碍着什么事了?

韩老爷子不满的瞪了一眼儿子,他说:“做科研调查是很好地,可是不能没有目的,盲目的乱搞。这桃溪村的特殊在于养人,疗养效果很明显。真要让他们兴师动众在这里今天围一块地方,明天圈一块地方,那不搞得乌烟瘴气?!还怎么让人好好的居住?”

韩老爷子来了桃溪村当然不可能整天宅在家里边,平日里边喝喝茶,写写书法。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外出走一走,认识俩三能够说得来的新朋友。

那边桃花泉旁边立了一个设备,别人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韩老爷子却是立刻就拿到了资料。

别忘记了,韩璐可是袁高最重要的资助人!

袁高的研究成果,都向韩璐进行过汇报。这边特殊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地质也被韩长山拿去给韩老爷子的医生看过。

要不是那个医生称赞过这边的环境,韩老爷子是不可能因为一时任性就能轻易成行的。

韩老爷子不满那些气象学家没头没脑的跑过来搞研究,担心他们的研究造成了破坏。

作者有话要说: 

第233章

韩老爷子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气象专家毕竟是从云市过来的,级别够高。一旦有什么有驳桃溪村发展的结论,游发委的发展大计就得搁浅。

现在桃溪村的局面,顷刻间就要被改写。韩老爷子对现状很满意,并不想这里发生变化。

韩长山一听老爷子的话,就明白了。“我回去立刻就安排。”他说。

这对韩长山来说太容易,打个电话就能给这个气象专家组规划个范围出来。

与其让他们这样不明不白,没有方向的胡乱研究,倒不如由相关部门派人来进行引导。人选也不用费心,袁高就很合适。他被韩璐资助,妥妥的韩家嫡系。

说完这个事,韩长山的神态明显放松了很多,冷不丁对面的韩老爷子就问:“我那亲家最近怎么样?”

韩长山心里咯噔一下,就有一丝心慌,表情上有点不自然。这样心虚气短,面对韩老爷子这样的人精,立刻被看出了破绽。

韩老爷子眯了眯眼,若有所悟:“…怎么回事?你跟我说实话!”

韩长山一看瞒不过去,只得老实说:“岳父他秋天发了一回病,人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没出来。”

韩老爷子见惯生死,却还是为老友的病重而感到心揪。他脸色沉重,端着茶杯的手悬在空中,久久不动。最后紧皱的眉心缓缓松开,说了一句:“这回要是能挺过来,让他上这边跟我一起住一阵吧。”

韩长山没有反驳,轻轻地点头。

要不是岳父病发突然,病情凶险,韩长山也不会想让岳父过来桃溪村和父亲一样疗养。岳父和父亲不一样,毕竟隔着一层。如非必要,韩长山并不想多事。

时隔小半年再见,韩老爷子人看着就精神很多,容光焕发。原本稀疏的灰白头发也逐渐变得茂密起来。韩老爷子的疗养效果如此之好,有现成的例子,他再提出建议,遇到的麻烦和阻碍就要小得多。

再说,从他的立场考虑,有岳父的岳家和没有的,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些活到现在的老干部越来越少,有如此分量的更是稀少。政治上的助力,也要考虑在内。

韩长山心里转着盘算陷入思索,韩老爷子看了他两眼没再多话。他这个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不到他操心就能做到最好。

发生在台上的这一幕无人知晓,村民们正为云海出现带来的大量游客而忙碌着。

往年这会儿就已经进入农闲,过了桃花小筑的庆典,就算是有营生的人家也歇了。下一次再忙起来是元旦,起码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得闲。

繁忙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却没有一个人嫌钱咬手,再忙碌也甘之如饴。

桃溪村上下包括胡晓雯在内,全都以为今年就这样过去了,却没想到接下来两个消息让人直接懵了。

首先是气象专家组那边传来的消息。

他们下来是云市气象局的意思。现在大部分专家已经回去了,只剩下一个专家还带着两个助手跑上跑下的记录。没等他们这边得出什么新结论,省里边就派了人过来,在桃溪村这边设立了一个落云山研究所!

这可是一个研究所!不是随时可以撤退走人的专家组!

让人眼珠子掉落一地的是,研究所负责人不是别个,正是在这边蹲了一年多的袁高,袁教授!

消息一出,气象局和农科院整个都蒙了。

这个研究所可不只是研究农业和气象,而是包括地质、医学、生物学…要调任派遣一众科学家们,充塞到这个现在还只有空架子的研究所里。

要是一般小研究所,也不会被气象局和农科院那些人看在眼里。问题是这个研究所直接挂在省里不说,资金还是专门从财政部门拨款。没有经过任何一个领导的手,直接发到了研究所的头上,让人看得眼睛都红了。

既然是研究所了,就不可能继续占老百姓的旧工房,也不能整天住宿在桃花小筑里。省城里边来了建筑公司,经过村委研究,在长青区划了一块地方开始盖楼。

这架势,一看就知道动作有多大。云市领导、省城领导、省一把手再也不能无视这个小小的村子。

研究所的冲击还没完,第二个消息砸下来,人人都跟做梦一样。

国家这些年来一直在修建高速公路网,实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县城与城市之间的连接,重点区域与城市的连接。

政府意在重要的旅游景区到城市之间修高速公路,为百姓提高出行质量,刺激旅游经济增长。这个名列国内几大景区的名单上,落云山景区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