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耕地一般是不让动的,所以客运公司办起来之后,停车场什么的不是设立在这里,而是在隔壁村子。

黄哲说:“我打算设在长青区。八辆电力车并不大,找个地方就能停。”

胡晓雯点点头:“要是景区那种小车确实不太占地方。”

“嗯,所以你赶紧告诉我到时候酒店外边的那条路出口在哪,我好把路线规划好。”

胡晓雯说:“这个我得去看设计图。”

胡晓雯把事情都交给了酒店的执行总裁,她只关心了酒店的设计图纸。至于那条通向外边的道路没怎么注意过。

观光缆车那边的路线是直接通往小元庄后山,再说那边全都是山道。

酒店的出入肯定是要有一条专用的马路,从小元庄的前边开始从山里绕出来。

酒店一准备进入建设阶段,这条路就提前开了出来。只不过胡晓雯处在怀孕当中,那边是非常颠簸的土路,她就没有去看。后来生了孩子、坐月子,一直有事也没有去成。

所以她也不知道这条路是按照原先的山道扩出来的,还是新开出来的。

黄哲说:“要不然这样吧,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现场看看。”

胡晓雯正好也想要看看酒店那边的建设进度,就跟黄哲约定好了一块去。

作者有话要说:  

第248章

进出小元庄的都是土路,最近的地方是从三道弯那里走。

可是三道弯那边如今是桃林景区,白天有游客出来进去,大车一走尘土飞扬。于是蔡胜就要求那边的车辆尽量在早晨和夜晚走。

仙桃林和酒店是一个老板,这件事自然容易协调。

这些大车从三道弯出来之后,也不走村里边的那条主路。那路是水泥路,被大车这样过来过去的碾压,用不了几个月就烂了,桃溪村村委肯定不能答应他们从那儿过。

执行总裁郑学林很聪明的跟几乎农家打了商量,把田地间的一条小道扩了扩,占了两边谁家的地就给一些补贴,等到酒店修完了,再给人家恢复成原样。

胡晓雯和黄哲去的时候,郑学林出差在外,俩人也没有惊动工地上的人,很有种微服私访的感觉。

“将来三道弯这条进村的路可以直接修成二级公路。”黄哲一边走一边说,“只不过仙桃林和酒店之间的距离太远,只是电动车就要跑十几分钟。”

小元庄直线距离桃溪村并不远,可那路就一个字,绕。

胡晓雯说:“这个距离是有点远。一条线跑下来距离太长,毕竟是电力车,短途为佳。这样怎么样?到时候村口到阳光小区那绕一圈算是一条线,然后这边从村口到酒店专门走一条线。”

黄哲想了一下:“那就这样。不过暂时这条线先不开启,等到酒店竣工再说。”

“可以。”

“这酒店可真大啊!”黄哲站住脚,想着对面眺望。

因为没有其他住家,工地并没有进行围挡,只是在路口设立了一个障碍,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整个小元庄旧址都被平整了一遍,现在主体地下正在进行建设,已经能够看到露出地表的部分。

胡晓雯也很惊讶,这楼的速度建造的好快。按照这个速度,一年就能完成主体建筑。然后再进行一年的内外装修,外部地面硬化绿化,就能够投入使用了。

黄哲说:“这楼有多高?”

“有十二层,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到时候一至四层是功能性区域,五至十二层是客房,可居住的房间达到两百多间。”这还不算那三十个度假别墅在内。

“四层功能区域?有必要这么多功能区域吗?”黄哲皱了一下眉心。又不是在大城市,四层功能区域恐怕根本用不到吧?

胡晓雯却说:“嗯,四层。一层是接待大厅,高档服装、用品店;二层是各种餐厅和宴会厅;三层是娱乐健身区;四层有会议室、多功能厅、小型排练厅。”

“排练厅?”黄哲惊讶,这玩意听着就不是一般度假酒店应该有的配置。

“对,排练厅。”胡晓雯指着酒店一侧围起来的一大块空地,“别忘了那边将来是要盖一个音乐厅。”

胡晓雯已经看过图纸了,音乐厅呈现圆弧状,边缘还有起伏,乍看跟个云朵似得。因为这个特殊的造型,设计师命名为云顶音乐厅。

无论是从它建在山中早晚会身处云雾中的现实出发,还是从享受音乐的时候如同置身云端的感受来看,这个名字都很有含义。

音乐厅内部有三层,全部座位加起来有将近一千个。

当时看到这么多座位,胡晓雯吃惊的不行。

她还以为克拉伦斯顶多建一个三四百人的小型音乐厅,没想到会建个这么大的。

她很担忧的对丈夫说,这么大这么多座位,坐不满可怎么办?

结果克拉伦斯笑着告诉她,这个座位数的音乐厅顶多算是中型音乐厅,并不算大。大型的音乐厅有一千八百多个座位呢。

顶级交响乐团进行演出的时候,这些座位全部卖光不说,有的时候甚至还有站票。

胡晓雯对于古典音乐的世界并不了解,也许在欧洲对于那些出色的交响乐团来说,观众填满一个中型音乐厅并不算难。可是这是在中国,还是在云市这么一个小城市。

这里的古典音乐氛围,说实话真心不浓厚。

克拉伦斯却好像很有把握,甚至鼓励她在酒店的一层开几家高档服装店,专门为一些准备不足的顾客提供正装。

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胡晓雯才按下心中的担忧。

以克拉伦斯当初把蒙马利特从一个末流乐团带成一流交响乐团的能力,就算云顶音乐厅建好了之后最初观众只能坐满三分之一,几年后也一定能吸引来这么多的客人。与其到时候想着扩建,现在一步到位确实未雨绸缪。

胡晓雯成功的把自己说服了,于是愉快的按照克拉伦斯的建议让人修改了一层的格局。

黄哲说:“这么大的酒店,光员工就要数百人…”这么多员工肯定要从周边招人,想想将要面临的住房压力,黄支书都要忧郁了。

瞥了眼他的苦瓜脸,胡晓雯笑了:“酒店内部是有员工宿舍区域的,你不用太担心。”

黄哲这才松口气。

其实有缆车这个交通工具在,去桃源村住,上下班通勤并不算太辛苦。

再说将来要建成的台子村缆车,到时候安装的轿厢就不再是那种专门用来观光的小轿厢,而是专门用来载人的客运车厢。台子村的房源比起桃源村更多,房租也便宜很多。

经过一个多月的恢复性训练,蒙马利特乐手们的演奏逐渐有了起色。虽然还比不上之前鼎盛的时期,比起查兰克时期乐手们的精神面貌却是好了太多。

没有生存压力,老板变身奶爸在家带孩子。每天上午悠悠闲闲的练练乐器,下午在团长的带领下轻轻松松的完成乐团训练。这样安逸的日子真是太幸福,太自在了。

再说这边山清水秀,环境好,每天过得跟度假一样。

大概是他们的悠闲让老板看不过眼,六月下旬,突然来了好多人面试,一下子让蒙马利特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乐团的人这才知道,比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的副团长竟然是去各大城市的音乐院校、音乐团体宣传去了!

现在的蒙马利特还不到三十个人,远远达不到克拉伦斯的要求。既然英国那边的不愿意漂洋过海,克拉伦斯就放弃了在欧洲招聘,选择在国内招聘乐手。

他给副团长的任务,就是去各个中小乐团里边找符合要求的人,实在不行就去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当中找有天赋基础不错的回来调、教。

副团长看人的眼光克拉伦斯还是比较信任的,而副团长也把这个任务完成的很好。

到了面试的日子,一下子扛着各种乐器的人呼啦啦地来了两百多!这还是副团长初步筛过一遍的结果。

这让克拉伦斯和团长托尼很惊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基础不错,有些天分的人肯跑到这么一个小地方,应聘在国内一个根本就没什么人知道的乐团。

蒙马利特在几年前的英国还算是有名,可是出了英国基本上就没什么人知道了。没名气也有没名气的的办法。副团长去招人准备了乐团最辉煌的时候的照片和介绍,很是能唬住一些人。

不过,最打动这些人的,还是蒙马利特给出的丰厚薪酬!

从英国过来的原班人马,现在拿的是调整过的工资,普通的乐手每个月只有三千多,而职位高一些的乐手和管理高层的薪水会高一些,也不会超过五千。

不过别忘记了,这些人拿的是英镑!

克拉伦斯给出的实习工资虽然只有一千五百英镑,兑换了汇率之后却有一万三!这工资,比起知名乐团的工资都不低了。

别说刚毕业的大学生了,就是好些大交响乐团的乐手们都忍不住想跳槽。

业务考试和面试整整进行了一个礼拜,克拉伦斯满意的挑选出了其中最出色的四十人做乐手。

而剩余的那些人当中,愿意从事其他相关工作的也找了几个,才算是把蒙马利特交响乐团重新组建完成。

这些新来的乐手有很多人是从其他乐团跳槽过来的,比起生涩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上手更快,很容易就度过了磨合期。

各个乐器声部的首席有的确定了下来,而有的则悬空。而就算是首席下的第二乐手,第三乐手,这些职务的地位在乐团当中都是相当高的,新来的这些乐手们都可以进行竞争。

有什么比这更激励人心的呢?

这些人爆发出来的热情,给原班乐手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让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神在练习上,对乐团的排练上也更用心了。

这倒是出乎克拉伦斯预料之外的收获。

处理了积攒的事情,胡晓雯又当起了甩手掌柜,每天只工作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重新又放到了家庭上。

克拉伦斯得以脱身,重新拿起指挥棒,带领乐团正式排练起了完整的一部作品。

作者有话要说: 

第249章

人员配备齐全,蒙马利特交响乐团正式进入了密集的排练当中。没有什么比得上真正的演出更能够磨练这些团员们。

尽管只是负责管理,团长托尼也跟着忙碌不已,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妻子玛瑞安就感觉到了难言的寂寞,还没有地方去排遣。

下午的时候,乐团大提琴手的妻子海蒂造访了她的家。

“你们家布置的真不错!”在分割了区域的客厅里,她坐在藤椅上,跟前是摆着红茶的玻璃茶几。

“谢谢。”玛瑞安开心的说,随后向对方推荐自己烤得饼干,“尝尝这个。火候把握的不太好,有一点点焦。”

海蒂捏了一块放到嘴里,一整块吃完了之后,她说:“略微有点焦的味道倒是很特别,不苦,反而有种焦香。”

玛瑞安脸上露出笑容:“你觉得不错就好。”

吃了几块饼干,喝了一杯红茶,海蒂捧着空杯对玛瑞安说:“你每天都做些什么?”

玛瑞安叹口气:“整理房间,打理我新种植的那几盆花。说实话,其实没什么可做的。”

海蒂点点头:“我也是这样认为,这个小镇虽然生活安逸,宁静,却太过单调了。”

在海蒂他们看来,桃溪村这样繁华的就是小镇,村庄可没有这么多人。

玛瑞安已经五十岁了,可海蒂却只有三十多岁,最是喜欢热闹。她跟丈夫没有孩子,对于外出娱乐的需求更多一些。这个地方距离大一点的城市太远,平常连个可以去娱乐购物的地方都没有。

街道两边的小店更新商品的频率太慢,逛了两三次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新鲜的了。

“我听说一年多以后这边就会通一条高速公路,有了这条公路,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云市。”玛瑞安说出了一个让海蒂振奋的消息。

他们来的时候子,在云市中转,路过那个城市,知道那里挺大。

高兴过后,海蒂就略带惆怅的说:“不过那还要很久,晚上太无聊了。”

玛瑞安说:“托尼下班之后,我们晚上要不看网络电视,要不然就出去散散步。”

感谢现在网络的发达,他们在网络上可以直接看到国内的电视节目,不至于没事可干。

海蒂说:“我倒是和麦克看中国的国际频道。我们正在尝试着学习中文。”

玛瑞安说:“这倒是个打发时间的事情。”

海蒂抱怨地说:“小镇上全都是中餐馆,连个卖三明治的地方也没有。偶尔我们不想做饭,想在外边吃都找不到喜欢的餐馆。”

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托尼那样喜欢中餐,海蒂夫妇两个就是西餐的忠实爱好者。

玛瑞安说:“不想做饭的时候,你们可以到我家来。”玛瑞安的手艺相当好,可以说是在他们这批人当中手艺最棒的。

海蒂先是高兴,随后觉得不好意思。玛瑞安再好客,也不能常常跑到别人家里边来蹭饭。

“要是有一家小餐馆就好了。不必太大,就像以前乐团街前的那一家。”

海蒂说者无心,玛瑞安却一下子听了进去。

“这太棒了!”她一下子激动了起来,“这个主意真是太棒了,海蒂!”

海蒂迷惑的看她:“什么?”

玛瑞安拿走她手里的空杯,攥着她的手,摇晃着:“我说这个办法!开一家餐馆!”

海蒂先是一呆,随后不敢置信的看她:“你不会是想…”

玛瑞安点点头:“我们正缺少这么一个晚上喝一杯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开一家小店呢?!”

为什么他们晚上觉得无聊,因为无处可去。

他们都习惯在夜晚的时候,和同事和朋友到外边的酒吧或者餐馆吃上一顿,喝上一杯。

可以说,这样的集合酒吧和餐馆的小店,是他们生活当中很重要的社交场所。

玛瑞安越想这越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开一家这样的店!提供饮料、酒水、坚果!当然,也提供几种简单的餐饭。经营面积不用大,摆几张桌子就可以,这样厨房有两个人就可以。”

海蒂最初的震惊过去之后,慢慢被玛瑞安的畅想打动。她一想今后不想自己在家吃饭,可以到这样一家小店里边吃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地方,就觉得再也没有理由反对了。

她点了点头:“能有这样一个地方,晚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尤其是对那些单身一个人过来的家伙们,他们可以不用自己开火。”

玛瑞安哈哈笑了起来:“早听说他们有人吃不惯中餐,自己做饭差点烧了厨房。”

玛瑞安有了想法,自然不会放过海蒂这个帮手。顺便再叫上其他几个家属商量了一下,有三个赞同,两个拒绝加入,但是也表示了支持。

这样他们就有了五个人一起开办这家店。

玛瑞安没有选择主路,而是在现在被命名为福禄街的辅路上找了一个转让的店面。

这家的店面在这条街上不算大,只有六十多平米。他们凑了一笔钱,按照英国传统的风格装饰了一番,摆了吧台,安装了卡座。按照中国的习惯,燃放了一串鞭炮,这家名叫“街角”的西式小餐馆就开业了。

它经营简单的西餐,也卖酒水和点心。餐馆里边播放着音乐,也欢迎人们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茶时间。

玛瑞安一开始想着,这家店能有乐团的乐手们来光顾,就足够维持最低的收入。却没想到这家小店一开业就受到了很热烈的欢迎。

不只是从英国过来的这些乐手们喜欢来这里解决中晚餐,就连来度假休闲的白领金领们,也喜欢在晚上过来和朋友们喝上一杯。就算是没有朋友,独身一人,来这里认识几个能说说话的新朋友也不错。

如果只是这样,玛瑞安的小店还不至于一下子火遍周边。这一年正好是世界杯举办的年份,喜欢看球的英国人晚上甚至在这里熬通宵看比赛。

也幸好这家店开得及时,让他们不至于因为比赛而太过兴奋的时候打搅到了邻居。

因为世界杯,小店夜晚不打烊,灯火通明,好像夜晚里的灯塔一样。带动整个落云山景区喜欢看球又喜欢凑热闹的年轻人全都跑过来,着实热闹了十几天。

街角开业之后,戴维恩晚上也经常跑过来待一会儿,喝一杯。跟人聊天扯闲篇,夜晚的生活过得比以前有意思多了。

伊莎很快和有着丰富育儿经验的玛瑞安认识,偶尔会推着婴儿车带着丁丁白天过来,在玛瑞安清闲的时候过来坐一坐。

时间进入了七月。

胡晓雯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自己脱手过空间里边的鱼。她都是直接往水塘里边倒那些长得太大的鱼,让文利勤自己过来找人捕捞。

只不过鱼塘的面积不大,出鱼量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也不能按照野生鱼的价格,而是比以往低了三分之一。

胡晓雯干脆把成年的桃花鱼往水渠里边放,以避免再一次的繁殖爆发,桃花鱼成灾。

她想着自己是不是要承包一个水库,水塘还是太小。不过想想玉坠空间内升级,相应水域会继续扩大,暂时不用再担心水生类动物过多的问题。

随着今年桃林再一次的成熟,玉坠吸收了足够的生气,就可以再一次的升级了。

胡晓雯很看重今年的桃林成熟,成熟期也不在家里躲懒了,天天往桃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