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脸色有些不好,“我知道了。”

聂贵芝没有留在老宅吃饭,而是到作坊这边来吃的,给聂家老宅送了二斤肉。

聂兰想跟着一块去,想到云朵说的话,她觉得有些拉不下脸去,转了一圈又回去了。

聂三郎也被叫留下陪客,下工就回了家。

王荷花拉了他一下,“大姑一家来了,你下工的时候没看到?大哥他们没留你陪客吗?”

聂三郎摇头,“我下工就回来了。大姑来了啊!怪不得家里有肉。”

王荷花皱了皱眉,聂大郎的亲妹妹要嫁过来了,他们这些不亲的立马就不亲香了!以后就算有好处,还有他们的份儿吗!?有又能分他们多少?就算大半,也要被那郭家分走一半!

张氏幽幽叹口气。

云朵做好饭,一众人也没有分桌,都坐在一块吃了。

云笑有些不敢吃,不过这么久时间培养,她也敢夹菜了。大姨说了,缩头缩脚的是给大姨丢人。

看她只敢夹跟前的两样,筷子都拿不好,聂贵芝笑着给她夹了一筷子鸡腿肉。

云笑有些无措,看看云英又看看云朵,见云朵笑着点头,小声道,“谢谢。”

“这孩子越长越懂事儿!”聂贵芝夸了一句。

云笑已经快四岁了,云朵有闲的时候,就教她几句《三字经》或者一句两句简单诗词。听见夸她的话,垂着头,小脸红红的。

吃了饭,云英拾掇着刷锅,李菊香端着盘碗要帮忙。

“你们不是要去砍竹子,不用过来了,我一会就忙完了!”云英婉拒。

李菊香见云朵几个要上山,就应一声,背了个竹筐跟着出来上山。她现在已经养成习惯,见到药草和花儿就想采摘了。在山上行走,还能碰到野菜和菌子。

找到那片小竹林,挑了三年以上的老竹子砍了,还没扛下去,就有人上山。

走的近了,才看清是顾大郎和顾二郎兄弟,来送护肤盒,另新鲜竹子和竹叶。

看到这边砍竹子的,兄弟俩忙上来帮忙。

聂贵芝就打量兄弟二人,顾大郎稳重,顾二郎欢脱点,长得都挺端正,听着说话儿也不像是奸猾的人。她心里就更满意了些。

顾二郎一听和云朵一块的女娃儿就是聂大郎的表妹,顿时浑身不自在了起来,偷偷看她一眼,脸色忍不住泛红。

看着平时多话的二弟不吭声了,顾大郎心里明白,笑了下,一路说着话回到作坊。

聂贵芝又带着儿女到聂家老宅去,李长河准备留下说话,见聂贵芝使眼色,哦了一声,也跟着走了。

云朵也没想到,这么正好就见到了,见顾二郎不像平时一样,有些扭捏,脸也红了,她愣了下,看向聂大郎。她都还没有说,难道聂大郎已经提了?

聂大郎看着她笑。

云朵暗瞪他一眼,招呼顾家兄弟喝茶。

顾二郎没待多大会儿就坐不住了,起来说要走。

送走兄弟二人,聂贵芝又返回来,也有些不好意思,“识了字就是不一样了,看人都精道了不少!你们的眼光,大姑我放心!”顾二郎的娘不像恶婆婆,那杨春草也不是泼辣的,菊香要是能嫁进顾家,比别的人家要强很多。

这么说就是答应了,云朵把这事儿应下,两方都有意,这就好说了!

顾家人听是见到了李菊香,忙问情况。

顾二郎脸发烫,顾大郎把知道的关于李家的情况说了。

顾婶子沉吟,“这事儿既然这么说,那就是有七八分可能成事儿的。”

“你们当时就没应下?没给云朵他们个话儿?”顾汉子问俩儿子。

俩人都摇头,顾汉子就嗐了一声,“你们俩大半小子,快成亲了的。连句话都不会说啊!”

顾二郎有些扭捏,“爹!娘!你们去啊!去啊!”让他说,他咋好说啊!

顾婶子看着儿子笑起来,“这事儿不着急!气哄哄的过去,也不准备一下,显的失礼!”

“那明儿个去吗?”顾二郎期待的看着爹娘,他跟李菊香说了两句话,扛了竹子回到作坊,也是她端了凉茶递给他,看着就很是勤快。

“明儿个也不去!后天赶集,后天去!我还得赶紧给你赶一身新衣裳出来。”顾婶子笑道。

“哦。”顾二郎只得应声。

第二天,顾汉子和顾婶子夫妻俩还是过来了,拿了一篮子鸡蛋,一只鸭子,商量相看的事儿。

“我下午要去拉竹炭和药草,让二郎和我一块去吧!”聂大郎道。

两人一听,硬是没有留饭,急忙忙回了家,叫顾二郎过来。

聂大郎带他一块去了河湾村。

已经见过了,聂贵芝和李长河说了情况,主要是李长河问了些话儿。

聂大郎直接说了下聘的日子,就在月底。

顾家欢欢喜喜准备彩礼,因为家里情况变好了,又是聂大郎和云朵的表妹,又因为聂家老宅娶媳妇的金簪事件,顾婶子也想给自己儿媳妇长脸,一口气买了两支金簪,到聂贵芝家下聘带一支,另一支送去杨石头家。

杨春草之前就收了顾大郎送的一支银簪木头的小簪子,心里已经很是欢喜,没想到婆家这么看重,又送来一支金簪,虽然不大,可这份心意让她着实感动。

刘氏听说回家就嚷嚷了一通,“这是显摆还是示威啊!?下聘拿金簪子,没拿的补上一支金簪子,这是家里挣了大钱了啊!我们这些人都穷的叮当响,有些人不知道良心长哪去了,帮着外人发了财,自家人不管不问的!哦!很快我们也不算自家人了!人家有亲爹娘,亲妹妹都弄到一个村子来了!以后眼里就更没有我们了!”

聂梅婚期将近,张氏这些天也很忙,不知道李菊香定亲和金簪这事儿,听刘氏嚷的,愣了愣,没有吭声。

看她不吭声,刘氏哼了一声,“咋着?大嫂就没啥想法?连话都不会说?你养的好儿子,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终究还是不一样吧!?帮别人挣了大把的银子,又牵线搭桥的,对我们却一把不帮!人家不是挣了大把银子,就是管事,管着几十亩的地,不说我们二房了,你们三郎到现在还在作坊里转悠呢!我可是听说了,还没有那杨石头和聂山根得用呢!”

张氏脸色难看,心里也有些气,“他二婶!娘都已经说了,你咋能还揪着不放?”

“我揪着不放!?”刘氏夸张的指着自己,哼哼冷笑,“是你自己没本事,连说都不让说一句了!你不要忘了大郎可是我们老聂家养活大的!他吃我们家的,喝我们家的,要不然早饿死了!没有我们凑钱给他治病抓药,他也早病死了!这么大的恩情,他可是还没报答呢!”

“要大郎过来,就是为了引来弟弟妹妹,老聂家有了后,就是最大的恩情了。”张氏抿着嘴道。

“我呸!”说起这个刘氏恼恨,“啥狗屁最大的恩情,我们聂家的子孙有没有还靠他了!?就是没有他,该我们老聂家的子孙早晚还是会来的!有他没他都一样!你们被迷了眼,我可没有!说起恩情,是我们老聂家把他养大的!”

张氏没有再跟她说,转身去忙自己的。

刘氏低声咒骂几句该死的不死,在家里转悠一圈,连个零嘴也摸不到,就出门往聂二郎家去。

孙莹儿正在家里啃猪蹄。

刘氏看到,脸色顿时拉了下来,“二郎现在累死累活挣不到多少钱,你在家里啥都不干,还净吃好的,这一天天的得多少钱花!?”竟然又偷偷吃好东西,一点不想着孝敬她这个婆婆!

孙莹儿瞥了她一眼,抿着嘴道,“我怀着孩子,连一点荤腥都没有。我娘可怜我,给我送点猪蹄。婆婆你要吃吗?”

刘氏脸色难堪,不满的嘀咕,“说的好像我们家虐待你一样!不过谁叫你嫁到我们家来,穷的叮当响,连个人帮衬都没有。”上来拿猪蹄,看就剩下一块,撇了撇嘴,拿起来吃了。

孙莹儿眼里闪过嘲讽,起身去洗了手,又倒了碗茶喝。

刘氏还在抱怨云朵和聂大郎忘恩负义,没有良心,见孙莹儿不吭声,心里咒骂一声,“你娘就给你送这点啊?”

孙莹儿笑道,“婆婆要是觉得好吃,可以自己去镇上买。这个东西不是肉,又不贵。”

刘氏也是听出好赖话儿的,看着她脸色有些沉。

孙莹儿捂着肚子哎呦一声,娃儿又踢她了。

看着她大大的肚子,刘氏脸色缓和,“大房的还没有动静,你这一胎可一定要生个儿子!压他们一头!”

孙莹儿没有吭声。

刘氏又念叨了一会,这才起身回家。走村东头过去,两眼直往作坊门口瞄。

作坊里关着门,云朵正在家里捣鼓竹炭皂,热的满头大汗,把所有竹炭皂都浇注进模具,合上。

聂大郎到井边打了一盆凉水,招呼她洗脸,云英端了凉茶来,她收拾工具。

云笑蹲在一旁看着那些模具。

烈日灼灼,知了不停的嚣叫着,斑驳的树影照在小院里,异常的静谧,安宁。

忙活完,云朵拿着蒲扇对着脸不停的扇风,“这一批的竹炭皂做好,正好赶聂梅出嫁,给她包两块拿上。”

她在准备给聂梅添箱的东西,现在这个节骨眼,郭二丫和杨进定了亲,那边顾家又由她说媒定了菊香。这个礼轻了重了都不好。

云英有些犹豫,并不是她不舍得,而是这竹炭皂拿出去添箱,会不会又引出啥事儿来?

聂大郎表示支持,“别的都不稀罕,这竹炭皂拿两块正好。再添两块绸布也就是了。”

“再添一副耳坠吧!”云朵觉得有点少,实在是香皂在她的认知里…太不值钱。耳坠她应该有好几副,挑一副也就是了。

歇过一会,云朵就到屋里拉了箱笼过来,把一盒盒的东西铺在炕上挑拣。

除了聂大郎给她买的两副,其余的都是庞仁送的,珍珠赤金银珠,别的都太打眼,算是拣出来一对银珠的。

晚上等竹炭皂凝好,脱模之后,用细纸包了两块,连同银珠耳坠和两块绸布,云英也帮着绣了两对荷包两对帕子,一块拿到了老宅。

这样的礼已经不轻了,尤其两块竹炭皂,对于连香胰子都舍不得买的,也挺是贵重了。

甘氏笑着点头。

刘氏撇着嘴小声嘀咕,“自己戴珍珠的,添箱却给添银珠子,我看到他亲妹妹的时候添啥!”

张氏笑着的脸僵了一下。

聂梅红着脸屈膝行礼,给云朵和聂大郎道谢。

甘氏就说起让聂大郎被聂梅上花轿的事儿。

聂大郎婉言拒绝,“我这几天身子不适,从屋里背到大门外,半路要是掉下来就不吉利了。让三郎背吧!”

一屋子人都愣了。

张氏脸色有些发白,“大郎…”

“可能有些中暑,昨儿个差点晕倒。这事儿还是让三郎来吧!”聂大郎抿唇道。

甘氏有些心凉,三伏已经过去了,天不是那么热了,中暑可能只是个借口。大郎现在连背聂梅上花轿都不愿意了!?到底还是生分了吗?

聂梅也有些无措,紧紧抿着嘴,眼眶发红。

刘氏哎呦一声,“大郎不愿意,让我们二郎来啊!我们二郎有的是力气,背他妹妹上花轿还是不成问题的!”

聂大郎直接打了招呼带云朵离开。

甘氏不是有事儿硬拖的人,这个事儿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她觉得有必要跟聂大郎说一说,就跟了出来。

聂大郎没有废话解释,却也没有否认自己装病,“聂兰上花轿我背就是了。”

甘氏愣了好一会反应过来,羞愧难堪又着恼不已。大郎这是觉得聂梅婚前失贞,不知廉耻,才不愿意背她上花轿。

回到屋里的时候,刘氏正吧吧说着,甘氏突然觉得这喜事办的有点难堪,没有了那么多喜气。安排聂三郎背聂梅上花轿。

嫁闺女不用宴请,只用管抬嫁妆的人一桌饭菜和来送嫁的亲戚就行了。重头戏都在男方家里。

孙莹儿挺着大肚子,所以王荷花帮着聂梅上的妆。云朵从没擦过粉,没有上手。

全福人帮着梳头盘发。吉祥话儿说个不停。

屋子里屋子外都挤了不少人,很是热闹。

外面响起鞭炮声,有人高喊新郎官来了。

聂梅微微低头,一满脸通红,两眼柔的仿佛一汪水,紧张的扭着手。

方二郎也一身大红绸布的衣裳,脸上堆满了笑,精神奕奕,英姿勃发。

各处响起夸赞方二郎的声音,夸聂梅真嫁了个好人家,以后要享福了。

方二郎却在人群中搜索云朵的身影,她穿着蓝色撒花的对襟襦裙,腰间佩戴了李菊香送她的络子,柿红色的流苏穗子,趁着纱布裙子更加飘逸。头发斜斜的绾起来,戴了蝴蝶小银钗,编了几个小辫子垂下来,耳朵上戴了珍珠米耳坠。

每次见她都俏生生的白嫩,水灵灵的清丽,方二郎眼里闪过暗光,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要是他今儿个娶的不是聂梅,而是云朵,那该多好!那样他就是死也甘愿了!

可他今儿个娶的是人偏偏不是云朵,而是聂梅。

云朵皱眉,对他的眼神很是不喜,转头找聂大郎。

聂大郎站在不远处对她点头。

拜别爹娘,大红绸布裙子,鸳鸯戏水的盖头。聂梅披上嫁衣,由聂三郎背着上了花轿。

方二郎出了门,回头看聂家老宅门口人群中的聂大郎,眼里闪过阴光。聂大郎一个没用的病秧子,瞧不起他,拆他亲事,还当着今儿个给他办难看!

众人不知道聂梅婚前失贞的事儿,对于背聂梅上花轿的人是聂三郎而不是聂大郎也诸多猜测议论。大多数看法都拐到刚刚和杨进定亲不久的郭二丫身上,认为聂大郎亲妹妹要嫁过来了,他心里有些偏向亲生爹娘。

钱氏很大的意见,大嗓门喊着聂大郎,非要让聂大郎说出以后不会偏帮郭家的话来,“这生恩没有养恩重,大郎你可是读了书的,那圣人也都该说了的,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良心。”

聂大郎谦虚的听着,又把他身子不适的话说了一遍。

甘氏出来说话,“大郎身子不好,总不能让他撑着病咬牙上。”道理她相信大郎和云朵都懂得,即便帮衬郭家,也不会太过。反而是听太多挤他的话,有可能一怒之下对老宅更加罅隙。

钱氏见甘氏站出来帮聂大郎说话,把她的话堵了,心里顿时有些不悦。

聂大郎帮着招待客人,云朵没有下厨做饭,也一直在陪着李菊香和张月娥张巧娥等女娃儿们。

忙活了半天,吃完饭云朵就回家换衣裳,她身上的衣裳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甘氏领着张氏,和柳氏给各家分肉和炸果子,喜饼等。东西方家倒是拿了不少,热天也不能放,放不两天就要坏了。分过亲戚们的,把村里的人也准备都分分。

聂三郎和聂二郎聂四郎几个跟花轿去了上洋村,送东西是聂兰和王荷花跑的腿儿。见云朵送李菊香一家,又换了一身衣裳,撇了撇嘴。一个夏天不知道做了多少套新衣裳,连给她一块都不给,小气的不行!

再看李菊香,现在她也神气起来了,竟然和顾家的顾二郎定了亲,不就又个金簪子,多拿两块布?!不过是家里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所以说亲的人家也都成了有钱的人家。等她长大说亲,家里肯定更富有,说的人家也会更好!

云朵刚把聂贵芝一家送走,就见钱氏又叫了聂大郎说话。她有些无语的望了望天,端了碗茶,找了个凳子坐下喝。

柳氏拿了几个炸果子过来递给她吃,“我刚才见你都没吃多少,这个炸果子还挺不错,你尝尝。”

云朵只捏了一块,跟柳氏道了谢。

等了一会,聂大郎才出来送客。他脸色无异,依旧那个神色。

所有的客人都已经走了,云朵直接拉聂大郎回家,给他端了凉茶喝。她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聂大郎听了更多。

聂大郎端着茶杯,笑看着她喝了。到晚上又拉她去游水。

云朵虽然想,但还是拒绝了。

聂大郎看她两颊泛红,眸光一动,跟她说起盖房子的事儿来,“我们就盖在清湖后面,背靠大山,面朝清湖。你喜欢什么样的屋子?像庞仁别院那样的,还是分一进两进那样的?”

“盖新房子?我们的银子够吗?”云朵想了下,聂大郎说的那个地方可不小。

“像韩府那样的肯定盖不起,我们人不多,盖个十几间屋子也就是了。”聂大郎笑着揉她的头。给她盖个大院,他还是能盖得起来的。

他们一直住在作坊里,虽然离得近,但有时候也确实不方便。再盖一院就再盖一院吧!

聂大郎早已经把砖瓦和木材定好了,就等陪云朵忙过这一段动工。干活儿的工人也都找好了,晌午提供菜汤,有肉,馍馍自己带,在秋收前先把地拾掇出来,地基打好,等秋收过后,全面动工。

张氏正担心聂梅在方家过的咋样,元帕的问题方二郎说交给他,不知道有没有出啥问题。见聂大郎和云朵突然大动静,要盖房子,她震了震。

“清湖那一块,原来都是他们的地!还说啥哪个大户人家买的,原来是跟里正串通好了,那块的好地不让别人买!那一大片,他们要是都盖起来,那可得多少银子花啊!他们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啊!?”刘氏心里火烧了一样。

有人跑过来报信儿,“快别说了,你儿媳妇早产,还是赶紧的过去吧!”

“啥!?早产!?”刘氏一惊。

甘氏连忙就喊,“叫产婆!”

几个人连忙跑到方二郎家,方二郎去县城送豆芽,家里只有孙莹儿,她已经躺在炕上,身子底下湿了一大片,疼的脸色发白。

“这还不到月份,咋就要生了?”甘氏紧紧皱着眉。

刘氏却道,“哎呀!我孙子等不及出生了!”一定要生个孙子,压死大房!

第115章:心情

张氏帮着烧热水,来回忙活。

产婆看过,只不停的哎呀,“这是早产了啊!还不到月份呢!”

刘氏嚷嚷着叫聂大郎和云朵,“快让他们找镇上的大夫,快点拿人参来!三弟妹当初就是吃了人参才挺过来的,莹儿这可不能有事儿,她怀的可是我们老聂家第一个重孙子!”

赶来看情况的人听这话顿时就笑了,孙子再主贵,都分家了,也没有让人家白白拿人参的!凭啥啊!?

“帮不上忙,别在这里碍事!”甘氏喝了一声。

刘氏不满的瞪眼,“我哪在这里碍事了!我儿媳妇临盆,当然得我在这看着了!大郎和云朵呢?当初老三媳妇儿生聂娇,可是又请大夫,又拿人参的,这会连人都看不到!”

云朵也是听说孙莹儿早产,虽说她厌烦二房的人,但孙莹儿也是个命苦的,聂二郎又不在家,她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还没进门就听刘氏说这话,她沉着小脸进来。

刘氏看见她,顿时一喜,连忙道,“快点叫个镇上大夫来,让拿着人参过来!莹儿早产,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不得了了!”

云朵理也没理她,直接问甘氏情况咋样。

外面聂郎中过来了,甘氏忙进去陪着把脉,说是没有大碍。

刘氏却不放心,她孙子就金贵,凭啥三房的生丫头片子还吃人参,她孙子出生就没有!?

云朵没听她嚷嚷,直接走了。

刘氏在后面叫嚷,“你们有没有人性!?见死不救是吧!?养活了个白眼狼,这边都快要死人了,连把手都不帮!那心是黑的啊!长这么恶毒,就不怕以后你们生不出儿子来!”

众人都很是鄙夷,聂郎中都说没大碍了,还骂着让人家大郎和云朵请大夫拿人参,一副人家欠你的一样!

聂大郎过来看了下,冷眼看着嚷嚷的刘氏,当即就叫人跟他回作坊赶骡车,去镇上请大夫来,让大夫带上人参。

“也只能做的这么好了!”村人聚在一块唏嘘。

刘氏这才不嚷嚷了。

柳氏抱着聂娇过来,老远听见孙莹儿叫的惨烈,没敢抱闺女上前,拐弯去了作坊,请云朵帮她看顾一会聂娇,她去那边帮忙。

孙莹儿是头一胎,生的艰难些。

镇上的大夫很快被接来,孙莹儿娘家人也急忙忙过来了。

大夫把了脉,也说没有大碍,“头一胎多数生的艰难些,没有大碍的。”

刘氏非得让用人参。

大夫眼里闪过疑惑,明明没有大碍还非得用人参,啥时候村里的人这么富裕?这么看重儿媳妇了?不过病患家属要求,他自然没有不应的,用些人参对产妇也有很大的益处,就开了参汤。

不久,一声婴儿啼哭响起,产婆包了婴儿,笑着恭喜,“大喜!大喜!是个大胖小子!”接着就说,“二郎媳妇儿没少吃好东西补着,这小子长的可不小!”

孙婆子抹着眼泪伸手抱外孙。

刘氏连忙挤过来,把婴儿抱走,笑的只见眉毛不见眼,洋洋得意道,“我就说,我二郎是有福气的,这不,头一胎就生了儿子!哈哈哈哈!”

孙婆子压下心里的忐忑,扯着嘴角应和一句,“是啊!聂善是个有福的!”

生产完的孙莹儿,躺在炕上眼泪无声的落下,浸满泪水的眼中满是恨意。

孙婆子看着,连忙扑到闺女跟前,问她要吃的不,要喝水不。

孙莹儿闭上眼,摇摇头。

外面张氏忙端了鸡汤过来,孙婆子道谢,吹了喂孙莹儿喝,“你身子虚,得多吃点滋补的,娃儿还要吃奶呢!”

孙莹儿睁开眼,孙婆子忙给她擦了眼泪,红着眼喂她喝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