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还就不信,伸手摸她额头,脸色僵了,是真的烫。

“娘!你过来!”窦清幽听窦二娘发烧病了,过来叫梁氏。

梁氏看她眼神,拉着脸过来。

刁氏在那边扶着窦二娘咋呼着心疼,让她回屋歇着。

窦二娘假意拒绝,“我还得做饭呢!家里人都还等着我呢!”

“一大家子,哪个还不能做一顿饭!要你一个生病的人硬撑着伺候!?”刁氏说着,扶她回了屋,又说要请郎中的。

窦二娘忙说家里有药,熬点喝了也就是了,“不能再费请郎中的钱了。”

“难道看着你病倒,连郎中都不请!?你这可不是其他的小病!”刁氏暗讽窦清幽小病小灾就请大夫郎中。

窦二娘却执意不肯。

刁氏到厨屋来,梁氏已经在做饭了,窦小郎也没跟着窦三郎背书,而是帮着烧锅。她抿抿嘴,找了几味草药出来给窦二娘煎药。

“厉害不厉害?还是请郎中来瞧瞧吧!”窦传家关心道。

“整个人都烧糊涂了,二娘怕花钱,不让请郎中!最近都快跟郎中成亲戚了!”刁氏脸色不好道。

“是啊!不是我被气病,就是四娘被打伤,的确没少见郎中。回头还是找个先生算算吧!最近真是霉气死了!”梁氏立马就接上。

刁氏心里气恨咬牙。这个贱人啥时候嘴这个利索了!?之前是乱骂,最近总骂到厉害处。

梁氏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窦传家带着窦小郎去卖面条。

窦大郎和窦三郎也跟着去了学堂。

梁氏就拿着一块豌豆黄到村里到处请人,说是给窦二娘请郎中,她怀着身孕不方便跑。

清水湾没有郎中,一个郎中媳妇儿娘家是清水湾的,又离得近,就顾着两三个村子。

豌豆黄虽然不贵,但村里的娃儿多是不舍得买的,一看那金黄酥软的豌豆黄,就慌着来接,一溜烟跑去隔壁村请郎中。

梁氏也不回家,就在村里等着。

他们家又请郎中,村人以为是窦清幽又咋了,有过来打听的。

梁氏脸色不好的叹口气,“是二娘又病了!昨儿个才说她和四娘一个做双一个做单,把做饭刷锅的家务分摊了,今儿个就又病的起不来了。”

这话听在耳朵里,要说之前还有人想是梁氏又来抹黑抱养的闺女,看二娘是眼中订肉中刺。但经过打坏人家雷小姐定亲的玉佩之后又一串的事儿,村里也有人擦了擦眼睛。

从那之后就没见过二娘在村里玩,但也没见过她出去割草干活儿。家里摆摊,窦清幽和窦小郎都上手帮忙,却没见过她帮啥忙。

而且听梁氏说又病的起不来,这难道是以前也不干活儿,拿病当借口!?

就有人笑着跟梁氏说话,说没吃过他们家龙须面。

梁氏就说哪天想吃,提前打声招呼,让窦传家留一些在村里卖。

当即还真有人想买,“走亲戚不知道拿啥,又没多的钱割肉买鸡,就拿一兜鸡蛋,再买些你家龙须面拿着吧!我爹可一直想吃呢!”

梁氏一看她,就问,“你娘家不是跟赵庄没离多远?说不定你爹已经吃上了。我昨儿个找她窦婶学做鞋的功夫,翠玲已经过来也学了龙须面咋做的,说是一边在镇上摆摊,一边卖面条呢!”

窦清幽教给梁家做龙须面,因为樊氏想着她们赶集摆摊忙,也为了等梁贵,拖了两天才过来拿水。之前又有窦清幽被打的吐血的事,这事就过去了。

现在家里没打招呼,刁氏就叫闺女悄悄学了龙须面也去摆摊,这就是偏心亲闺女,要抢生意吧!?

梁氏嘴再欠,再待大郎和二娘不好,那窦大郎也念着书,欠债也没辍学。窦二娘出个门,穿的衣裳也都是没有补丁的鲜艳衣裳裙子。

站着说了半天话,梁氏就把窦二娘细皮嫩肉,手指头细嫩的小葱似的话说出去了。

郎中过来,要给窦二娘把脉。

窦二娘眼神闪了下,“我喝了药,烧已经下去不少了。”

郎中把完脉,给了两包风寒的药,很快就走了。

村人看郎中走那么快,八成窦二娘是没啥,有好说嘴的就说了,“前天跟老窦家的二娘赶到一块洗衣裳,还别说,她那小手还真细皮嫩肉的,倒不像咱们家闺女,干多了粗活儿,皮糙,还一手的茧子。”

起先也没多少人在意这个,但有了这个头儿,后来村人再见窦二娘,就下意识的看她的手,的确细嫩的很,不像之前说的干过很多活儿的。

梁氏看窦二娘喝了药,就说跟窦清幽一块去送葚子,背着一筐葚子,搭了牛车去镇上,买完东西,再赶去梁家沟。

家里已经去卖面条了,梁三智赶着牛车,带了梁五郎跟车,防止他前面赶车,有人在后面偷拿。

马氏会钻营,家里还拉了不少龙须面和刀削面,就在附近几个村挑着挑子卖,她和黄氏一块,谁家想要吃龙须面,没有钱买的,可以拿鸡蛋玉米麦子换,左右地方近,也就附近三两村子,挑回来也不算太累。

“我咋没想到!清水湾挨着几个村子,都不远!”梁氏有些懊悔。

窦清幽想到了,可家里没人干,为了那几个铜板,也不能压的太紧,指着葚子,“赚不完的钱呢!这不也是钱!再说你现在首要任务不能拼着干活儿。”

梁氏就扑哧笑,“这丫头现在管家婆一样!都快像她是娘了!”

“四娘更加懂事了!”樊氏夸道。

窦清幽笑笑,把拿来的葚子酿上。

梁玉娘已经帮她准备好炭火盆,知道她这两三天住下,招她过来,“等卖了钱你也买些针线,我教你绣花儿,你先用我的。”

窦清幽想了下,绣活儿和练字都是沉淀性情的,只是她现在并没有多余的钱来练这两样,看着梁玉娘温柔的目光和笑,点头,“好。”

梁家的闺女做绣活儿的钱都是自己的私房钱,算是闺女娇养的了。梁玉娘绣活儿不错,也有不少零花。

看她跟着玉娘挑针线,梁凤娘沉着脸拉她一把,“你又住这不走了?”

窦清幽扭头看她,点头,“沥了酒走。”

梁凤娘脸色更不好,“你天天住在这,外面人都说我们在养媳妇儿了!”

------题外话------

愚人节啦~每年都愚别人~今年就愚一下自己吧~(@^_^@)~

第四十六章:换摊

说梁家养媳妇儿?谁说的?窦清幽有些惊疑的看着梁凤娘难看的脸色。

外面的确有些传闻,说梁贵樊氏不管一大家子,把家底掏了给老窦家还债,肯定不能白借的。

就说窦四娘长的标致齐整,经常在梁家住着,还都是梁五郎带着她玩儿,俩人年纪相当。樊氏疼外孙女,又不愿意外孙女被强买去当丫鬟,就想留在自己家,亲上加亲。

窦四娘如今又常常住在梁家,那就是先养着呢!

梁凤娘不喜欢窦四娘,就凭长的讨喜,爷爷奶奶都宠惯着她,把他们这些亲孙子孙女都排在后面。吃个啥好的,也都给她留着。自己啥都不会,啥都不干,回回过来都是吃完再拿着,还要零花钱。

她只有五郎一个弟弟,要不是钱被她们家都借走,弟弟也上学堂念书去了。她出嫁脸上也有光,也不会因为没有银子置办嫁妆了被人说嘴笑话。

让她弟弟娶窦四娘,她头一个就不同意!现在都宠着她,她恃宠而骄,以后还不得当祖宗供着她!?

她毕竟才十几岁的小姑娘,再早熟也不如窦清幽这个混迹商斗多年的成年灵魂,心里想的几乎都摆在脸上。认真告诉她,“你放心,你出嫁之前,欠的银子就还上,不会让你没有银子置办嫁妆的。”

“你…”梁凤娘没想到她说的是养媳妇儿的事,窦清幽却说她办嫁妆的事,一时间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梁玉娘尴尬的红着脸,拉了拉梁凤娘,“大姐!那只是有人那么说了一嘴,当不得真。”让她别说了。四娘还小,回头再气哭了。再说又不是天天住这。

梁凤娘拉着脸哼了声,“谁知道!”

梁玉娘拿着针线篓子就拉窦清幽到她的屋里去,教给她最简单的绣花儿。

住了三天,又沥了一大坛子葚子酒。

窦清幽就回了家。在家里用水练字,帮梁氏做些家务。

窦二娘病了三四天,也终于好了。

梁氏虽然忍不住怒恨,却还是没说啥,她说不得劲儿就不得劲儿,要歇着就歇着。只是村里不少人都知道,分配做饭了,窦二娘发烧风寒了,一连病了几天。

连氏不经意间跟人说起,“身子这么弱,也不知道好不好生养。”

娶媳妇儿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要是窦二娘太弱,那就不好生养了。谁家也不会娶一个不好生养的媳妇儿回去。

窦二娘在家里看窦清幽一回来,就上手做饭,也不得不跟她平分,她做双,窦清幽做单。

又到了逢集的日子,一家人早早起来到镇上去摆摊。

窦翠玲一家已经到了。

刁氏今儿个也来了,要看看她家龙须面卖的有没有这边的好,不好就去教一教。

窦翠玲过来,看他们摆好了摊,叹了口气,“这个摊位好啊!我们摆在个集市外面了,基本没几个吃的,一早估计也卖不几碗。”

刁氏看看,却也肯定知道换摊位的事提都不用提。四娘这个小贱人发现陈天宝媳妇儿跟那陈郎中有奸情,才救了陈天宝没被毒死。那陈天宝把那小贱人当恩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你们面条做的好吃,就算在半路上,也照样生意好!”梁氏撇着嘴道。看上她们的摊位?根本没说的!

“我这没做过生意,我先看看嫂子你们咋卖的!”窦翠玲笑的亲热的过来。她学龙须面是跟窦传家学的,可她们摆摊却是梁氏调味。

梁氏张张嘴,没说啥,“要看你就看吧!”

窦翠玲就在一边看着。

刁氏脸色不好道,“光看哪能就知道味儿了!也不说做一碗来!”

“哎!”窦传家应着声,看梁氏。

梁氏看看下面条的闺女,没有多生窦翠玲和刁氏的气,而是在想,闺女见了神仙果然不一样了,连这都猜到了。

窦翠玲面条吃了半碗就发现跟自家做的不一样,面条更加劲道,肉嫩的很,而且放的青菜也看着比他们家的鲜艳翠绿些,吃着味道自然就好了不少。

“嫂子!你们这面条真是做的好!这肉这么嫩,还有青菜这么个翠绿都是咋做的啊?”故意就问梁氏,看她当着外人的面敢不敢呛她不教给她。

梁氏嘲讽的看着她,“那你可听好了!我再教你一次!和面的时候找个力气大的,肉不要炒老了,青菜先用滚水川烫,多放点油和调味料,别不舍得下本儿。做的好吃了,吃的人多了,也多赚了!”

有吃过的回头客听这话就赞了一声,“你们家龙须面虽说贵一点,料足味道特别好!吃的值呢!”

梁氏笑着招呼,问要鸡蛋的还是肉的。

那食客要了碗肉片的,梁氏就低头忙起来。

窦翠玲想要说啥,又想着这边都来客人吃面了,她得赶紧回去重新做了,也该开张了,就打个招呼赶紧走了。

没有人再找茬,面摊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不少镇上住的过来吃面条,说起这几天来镇上卖面条的不是他们家,问他们家咋不来镇上卖龙须面了,“…还等着吃你们的龙须面的!面条细,劲道更好吃!”

梁氏就笑着解释婆妹妹在镇上卖,他们家在别的地方卖了。

刁氏看她解释那话,像在给窦翠玲抹黑,就想再解释解释。

三个妇人叽叽喳喳说着话过来吃龙须面,打断了她的话,跟梁氏说话,“可好些天没吃上你家龙须面!”又夸窦清幽,“小小一点就知道帮着摆摊干活儿,人都还没摊位高,还长得标志齐整,以后长大,就等着媒人踏破门槛吧!”

这话梁氏特别的爱听,“几位大姐真是长了好嘴!夸的我都快合不拢嘴了!又不敢张嘴,怕口水喷到锅里了!我家丫头爱干净,说是做吃食绝不能腌臜!”

几个人又夸窦清幽。

窦清幽让梁氏做的碎花布都包着头,袖头套着,身上是围裙,看着就利落干净。

众人又是夸了夸。

因为几天没来镇上,吃面的人络绎不绝,一直到晌午过,这才人少了。

窦翠玲那边早没人了,过来一看收钱的俩钱袋子都装满了,顿时不是滋味儿。看来她们不单面做的味道好,摊位好才是主要的!

怎么才能跟她们换换摊位?

第四十七章:不活

窦翠玲卖了大半天才只卖了几百文钱,看这边装了两个钱袋子,还有银角子,就心里难受。

看陈天宝拿着咸菜饼子出来招呼梁氏窦清幽几个吃饭,窦翠玲皱了皱眉,冷眼盯了窦清幽一眼。还真是走狗屎运,竟然瞎猫撞到死老鼠,被这陈天宝当成了恩人。

眼神转了转,她笑着过来,“都这会了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嫂子你们先吃饭,我来给你们帮会忙吧!我们已经开始收摊了!”

“你累了大半天了,还是歇着吧!我们一替一个吃!”梁氏才不让她伸手帮忙,欠她个好儿,还给自己弄不好。

窦清幽让梁氏先去吃,她把这几碗做出来。

梁氏怀着娃儿,这会早饿了,就端了碗面汤拿了个咸菜饼子先吃。

窦翠玲殷勤的过来帮着端碗,收桌上的碗筷,让刁氏和窦传家先吃。

窦传家看面也没剩下几份了,就先买。后来两个来的晚的,给人赔了歉,“今天的龙须面已经卖完了。”

看来人遗憾的走了,窦翠玲真想拉生意。

刁氏已经张口招呼,“我们家在集头那边还有个摊位呢!以后你们想吃,也可以去那边!”

梁氏阴了下脸,坐在一旁歇着,等着收摊。

窦翠玲就开始跟陈天宝搭话,“那个钱氏和那陈郎中现在啥下场了?听说判了坐牢!”

陈天宝一听钱氏和陈郎中的名字就脸色难看,这段时间他听最多的就是人家议论说嘴他们家的事,不过问到他脸上的人却还是不多的。不过看她是窦清幽的小姑,就应了声,“判了三年。”

“三年也真是太少了!那种恶毒的奸夫淫妇,就该浸猪笼,发配流放去!还敢害人命,幸好天宝兄弟你命大!也亏了四娘灵巧,发现了那俩人的阴谋,救了你一命。”窦翠玲给他摆起救命恩情的话来。

“是啊!多亏了四娘!”陈天宝应声。

窦翠玲就说到了放锅炉桌凳上,“我们拉回家来回的也麻烦,不如也存在天宝兄弟家里吧!”

陈天宝家里现在就他一个人住,因为大伯喜欢种菜,又把地卖了,西厢没有盖,圈起来种的菜。东屋是厨屋,堂屋三间带耳房。放一套家伙什足余有地方。

她已经开了口,陈天宝也的不好单单拒绝,只好应下来。

窦翠玲立马感谢了几句,“我过去让成志他们把锅炉桌凳拉过来!”

她一走,窦清幽这边也跟陈天宝商量起来,“天宝叔的身子也好利索了吧?反正锅炉和桌凳都在这,我们平常不过来摆摊,天宝叔不如招个打下手,晌午摆摊卖一会面条吧!每天我们赶早把面条送来,你只用煮一下就行了。”

陈天宝一听眼神顿时亮了亮,可是,“这是你们家的龙须面,我…”他要是摆摊,不是在跟她小姑家抢生意吗?

“你有个摊位,多个进项。我家也能顺便多卖点钱。”窦清幽笑道。

梁氏也说他,“是啊!你要是摆个摊,也有个稳当的进项,以后再开个铺子,保管再找个好媳妇儿!”

陈天宝笑笑,“好媳妇儿我就不指望了!你们能让我干,我就千恩万谢了!”

“那好!明天你就开始吧!我和娘先过来帮两天忙。”窦清幽把事情敲定。

陈天宝感激不已,“好!我一定好好干!”

刁氏就上了个茅房,回来就见她们高高兴兴的,好像很起劲儿一样。

窦传家觉的有点不太好,逢集的时候人多,吃面条的人也多。可不逢集,镇上可是没有太多人的,要是陈天宝也摆摊,翠玲她们家的面摊…看她们已经说定下来,叹了口气,也没说啥。

窦翠玲也没多说,笑着把锅炉桌凳放到陈天宝家里,想着明儿个来了再说在他家门前摆摊的事。到时候她们摆的多了,别人也都认了,慢慢的,逢集她们也能摆在这边了。

她想的很好,因为梁氏和窦传家,窦清幽几个都在,也就没跟刁氏说,各自回了家。

次一天窦传家更早起来,梁氏和窦清幽也帮着抻面,窦三郎也下手了,“我正好锻炼一下。背书有晚上呢!”

知道他想帮家里干活儿,梁氏说了几次他不听,也就由他了。

几个人一块上手,也快了很多。早早就把面条拉完了。

窦传家先带着窦三郎去镇上,梁氏和窦清幽,窦小郎吃了饭回去歇息。

等歇过气,梁氏和窦清幽就拎着一篮子青菜准备出门,“陈天宝帮着摆摊面条,我们过去看看,晌午就不回家吃饭了!”

刁氏一惊,“陈天宝摆摊卖面条?啥时候的事?我咋不知道!”

“早几天就说了啊!只是他身子不好在养病,如今都好了,自然帮着我们摆摊,多赚一份钱,要不然欠的银子啥时候才能还得上!六十两呢!”梁氏脸色不好的翻了一眼。

刁氏气的脸色发青,“翠玲她们也在镇上摆摊,再摆一个面摊,哪还能卖得掉!?”

“婆婆是说抢生意吧?那镇上可不少人呢!一个面摊哪能就包圆了!这不是婆婆说的话吗!?我们又不多卖,一上午就只卖几十碗就是了。”梁氏说完,领着窦清幽就出了门。

刁氏的脸色黑了又青,青了又紫。

“姥姥?”窦二娘担忧的过来。

刁氏连连咒骂了好几句,却还是不解气。

梁氏和窦清幽已经赶到了镇上,陈天宝也很麻利,找了陈阿婆来帮忙,已经把锅炉桌凳都摆好了,水也打好,柴也点着了。

窦翠玲和赵成志一家也到了,还拎了两包槽子糕给陈天宝,准备卖卖好儿。

可是刚到就发现门前摆上了摊位,顿时都愣了,“嫂子?你们咋来摆摊了?!”

梁氏听她质问似的口气,呵呵道,“你不是说镇上人多,吃龙须面的也多,反正都是挣钱。我们还欠着债没还,还供着俩念书的,自然多巴紧点。这不,晌午也来摆摆摊儿,能赚个几十文那也是钱啊!”

窦翠玲的脸瞬间难看,忍都忍不住。

她弟妹乔氏那边可一点没忍,一下子就跳起来了,“你们不是去县城卖了!逢集的时候摆摊也就是了!要是不逢集也摆摊,把我家的生意全抢走了,我们家还活不活了!?”

第四十八章:呕血

梁氏见窦翠玲都没说啥,她倒是先跳起来,顿时沉了脸,“你们没跟我们学龙须面摆摊之前,不也活的好好地?啥叫我们抢走你家生意?别忘了你们卖龙须面还是跟我们学的!”

乔氏她被堵了下,硬着脖子,“不逢集人少,你们也摆,我们不就卖不掉了!不是抢生意是啥!”

窦翠玲赶紧拉住她,勉强挤出个歉意的笑,“嫂子你别气!别跟她一般见识!她这都是急的了!”

“我们家还欠着六十两银子的巨债,我们更急!可我也知道天下的银子是挣不完的,你们来学龙须面,我昨儿个还不是又教你们!咋?你们学会了,反而不让我家来摆摊了!?”梁氏才不跟她客气,该硬气的时候就得硬气!

陈天宝和陈阿婆也都脸色不好的看着窦翠玲和乔氏几个。

“明明是人家的东西,教会给你们了,你们反倒不让人家摆摊,没见过这样的啊!”陈阿婆说嘴。

已经有人过来,窦翠玲见再吵闹下去,怕是更不好,以后面条也不好卖,低声喝了乔氏一句,脸色十分难看的道一句歉,让赵成志兄弟把锅炉和桌凳拉走去出摊儿。

看她们拉了东西走,陈天宝皱着眉很是不悦。他之前猜着这个小姑可能跟四娘家关系不太好,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人!早知道放东西也不让他们放!

梁氏却是心情很好,跟窦清幽使了使眼色。窦翠玲那个贱人肯定想着过来占她们家的摊位,瞧那脸色,气的多难看!结果看她们过来摆摊,没得逞,她肯定呕血呕死了!

一股暗爽的感觉升上来,梁氏又叹口气解释,“他们家的确也艰难,听我婆婆说,经常有时候吃不上饭!我们家欠了债,是东拼西凑才凑了二两多银子,我也没好要她的!毕竟她们家娃儿还要说亲呢!”

陈阿婆立马说她,“你们欠着银子,更艰难!她们那样是不知好歹!再穷也不能穷成这幅德行!丢人!”

那边有人过来问摆摊的事,陈天宝忙跟人解释以后他晌午摆摊,“做的味儿可能不咋好,比不了四娘她们手艺,我就卖便宜些!素面五文钱,一大碗!”

看他买的那大碗,要是五文钱一大碗面,那可真是喜人,就有人笑着说要来吃。

陈天宝家离集中心不近,快到集尾了,不过靠着不远的洺河大桥,那边一个小码头,经常不断有人搬货卸货的,有些干杂工的。窦清幽让他主推素面,就是冲着这些人来的。

摊位摆上,陈天宝就让梁氏和窦清幽先看着,他拿着一包龙须面跑去明河大桥的小码头招揽食客,告诉他们这边在卖便宜还能吃饱的龙须面。

很快就有人跟着他过来,之前吃过的。

一看来人,窦清幽就赶紧下面。梁氏摆上碗,调味。

“四大碗素面!”

“好嘞!马上就来!”梁氏应声。

陈阿婆擦了桌子,陈天宝端面。

“这边忙的过来,天宝叔再去!”窦清幽过来跟陈天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