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准备进京

李竹看到陈觐这副样子,又觉得有些于心不忍。想他先前人五人六的,现在原身昏迷不醒,前途未卜。他自己又钻到了一条狗身上。这人除了爱装爱干净些,也没做过什么坏事。自己跟他多少也算有些交情。看他可怜的份上,还是对他好些吧。

李竹走到床前,看着趴在上床上的陈觐温声说道:“好啦,我这人脾气不好。你别介意。”

陈觐轻哼了一声,仍趴着不动。

李竹又说道:“还有,我对我的宠物比对大部分人都好,你不能欺负他们。你来的这几日,小灰,大黄他们已经告了几次状了。你做为一个大人,总不能跟狗和老鼠一般见识吧。”

陈觐听到这句话,猛地抬起头,疑惑地盯着李竹看。这些日子,他已经察觉到李竹跟她的那些宠物之间的关系有些异样。其实他以前就注意到了。但没并没有往细里探究。

他觉得李竹在不知道他的身份之前,跟小白说话的方式,就好像跟人交流一样。难道她…

想到这里,他张了张嘴,试着喊出她的名字,结果一张嘴就变成了:“汪汪。”顿时,一种巨大的羞耻感撅住了他。这种正宗的狗叫声就是他发出来的,太难为情了。他气哼哼地重新躺下,掉转身子,将屁股对着李竹。

李竹有些啼笑皆非,她伸手去拽他毛茸茸的尾巴,嘴里埋怨道:“我怎么觉得你的智商也跟着下降了。这样下去,你会不会真变成狗啊。”

陈觐一接触到她的触摸,身子就不由自主地颤栗一下。

“汪汪。”别乱摸。

“哼。摸一下又怎么了,这是我的狗的身体。又不是你的。”

她听懂了自己的话了?

陈觐震惊过后,又十分狂喜。她若能听懂自己的话,以后他就不用再费力写毛笔字了。

陈觐决定再试探一下,“汪汪,咱们什么时候去京城?”

李竹下意识地答道:“再等等吧。”

话刚说完,她突然警觉地停住了。 她好像暴露了什么。

李竹正在迟疑的时候,陈觐飞快地说道:“别担心,我不会暴露你的秘密似的,而且我也有把柄握在你手里。”

李竹想了想,觉得也是。想必陈觐早已经开始怀疑了。既然如此,她也不掖着藏了。以后两人交流也方便些。

“那你睡觉吧,我明白去跟问问大姑要不要跟我一起进京。”大姑前些日子听说杨云怀孕后,就有想去看她的念头。她再去问问。

陈觐重新趴在了床上。

第二天,李竹就去跟李大姑商量去京城的事。

李大姑略有些犹豫,她说道:“眼下铺子里生意正忙,你哥明年春天要去参加乡试,很多事要打理,我就想等你哥去考完试后,咱们再去京城。”

李竹这才想起,明年就是三年一次的乡试年。对于杨墨来说十分重要。

大姑毕竟不像自己,独身一人,说走就能走。

李大姑不明白李竹为什么要急着入京,她说道:“阿竹,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办?即便想你云姐,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的。”

李竹就把自己想好的借口拿了出来:“是这样的,我之前跟穆长倩约好,想去参加她的婚宴。”

李大姑仍是有些不理解,即便两是好朋友,也不至于这么远赴千里去参加对方的婚宴吧。况且,她一个女孩子家,路上又有些不太平。

李大姑劝道:“阿竹,我知道你这人重情义,可是我还是劝你多考虑考虑。”

就在这时,陈觐扯扯李竹的裤腿。李竹低头一看,陈觐汪汪两声,给她支个招。

李竹蹙了蹙眉头,还是半吐半露地把这个理由说了:“大姑,其实还有个事,我没好意思提。…长倩临走时,说想替我做媒。…男方是她知根知底的。”

陈觐:“汪汪。这人仪表堂堂,家世清白…”

李竹直接忽略掉他后面的话。

“原来是这样啊。”李大姑脸上笑开了花,拖长声音,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咋不早说。这倒是件大好事。”李竹的婚事已经成了李大姑的一小块心病。自从宁希迈那么一闹之后,这媒人都绝迹了。蔡青又几年不见踪影,再者谁知道他究竟会不会回来。

换个地方也未尝不可。男方既是穆长倩知根知底的想必错不了。

“这事是好,可我还是不放心你一个人去。你能不能等到年后,咱们一起去?”

李竹叹息,她是什么时候都无所谓,但陈觐不能等,她的小白更不能等。

李大姑看李竹一脸为难,只好又说道:“我再给我哥和你姑父商量商量。看看有折中的办法没。”

李竹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李大姑怎么商量,反正她一定要去。

她开始着手安排家里的事情。

李竹下定了决心。陈觐又犹豫了。清河县和京城远隔千里,路上又有些不太平,他做为一条狗也帮不了她什么,让她带着自己回京城是不是太自私了些?她若是路上出了事怎么办?

可是若不如此,自己如何才能到达京城?也许,他一个人可以去。

回到家里,陈觐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竹:“你可以找一个路过的客商,给他们一些银钱,就说我是陈观养的狗,让他们帮我送到陈家。”

李竹摇头:“别人未必肯帮这个忙。你是狗,又不是货物说捎就捎了。人家会担心你跑了,或是咬了人。不行,我不放心。”

李竹到县城买了两套男装,换好后,对着镜子一看,还是不太行,她没发育前倒可以勉强扮成男孩子。现在女扮男装,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陈觐抬头看了一会儿说道:“你还是穿男装吧。把脸抹黑些,天凉时把领子拉高,别让人注意到你的喉结,你还没有打耳洞,再用帽子一遮,路上少说话。如此可以瞒过一大部分人。另外再把小秋带着。”

小秋这几年养得好,力气愈发的大,再加上陈观和华叔两人的指点,颇通些武艺,对付寻常两三个寻常男子不成问题。小白也有些威慑力。他们衣着朴素,财不露白,应该没有问题。

李大姑那边已经商量好了。果然他们现在走不开。李大姑虽然担忧,但也没再阻拦。

李 竹继续安排家里的事。果园里的果树已经开始成熟,等他们出发时也卖得差不多了。以后果园和鱼塘就交给杨六公看守,他就在住在园子旁边的房子里。每月三百文 的看守费。小春和李三姐留在家里。田地由杨老实帮忙收种。另外,她还要去给里正打个招呼。李竹算着时间,觉得自己在过年前应该能赶回来。

家里一安排好,李竹就提着一篮子瓜果、几包点心,就去里正家坐坐。她不在家,万一有人来找茬,里正也能帮帮忙。

李竹到了里正家门口,见院门没关严,里面传来一个哭哭啼啼的声音。她仔细一听就认出是杨秋丽的声音。

“爹娘,我不回蔡家了。那个蔡白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大男人心眼小得跟针尖似的。动不动就拉着个脸,说话阴阳怪调的。自个做不出文章来说我吵着他了…呜呜,同样是兄弟,他怎么跟蔡青差那么多啊。”

杨秋丽回娘家诉苦来了。

这时就听里正娘子好声劝道:“秋儿啊,这两口子过日子没几个不拌嘴的,时间长了就好了,你们小夫妻得磨合磨合。这新鞋刚上脚还得磨几天呢。你的性子也得放软些。一会儿让你爹再跟你公公叨唠叨唠。”

杨秋丽仍是哭:“娘,我后悔了。我不该听蔡白的甜言蜜语。他根本就不稀罕我,他娶我是故意跟蔡青做对——我亲耳听他说的。”

里正娘沉默半晌,方才说道:“不能的,你一定是听错了。我的闺女长这么好看,哪个男人不稀罕。别瞎想了啊。”

李竹有些进退两难,不知是该离开,还是进去。

恰在这时,里正的儿媳妇从外面回来了。李竹也只得硬着头皮进去了。

杨秋丽本来正哭得伤心,一看到李竹进来,立即飞快地擦干眼泪。热情地招待她。里正娘子也笑脸相迎。

李竹大体说了自己的打算,临走前特来辞行。

里正娘子一听到李竹要进京,不由得有些羡慕。

杨秋丽也多少有些羡慕,不过,她随即想到李竹至今仍待字闺中,而自己已经成为人、妻。顿时觉得自己比她好了太多。先前和蔡白的不愉快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杨秋丽笑得一脸虚伪:“阿竹啊,咱们本地也没有配得上你的人家,京城有家有势的人家多,说不定有好事等着你呢。哈哈。”

李竹自然能听出她话里的讽刺。她不以为意地笑笑:“借你吉言。有钱有势的,我哪敢高攀,只求男方心胸宽广些,像正常人就行。不然我受了气,连娘家都没得回。”

杨秋丽觉得一口气憋中胸中,吞不出,咽不下。心中恨恨地想道:她一定是听到自己的话了。

里正的儿媳妇花氏已经听出了两人话里的机锋,连忙笑着打圆场。同时又有些埋怨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子。人家提着礼上门辞行,她这阴阳怪气地干什么?

姑嫂天敌,这花氏一直就看不惯娇生惯养的小姑子。她可不会像公公婆婆那样无底限地迁就她。

李竹听到花氏的话,也就顺坡下驴。本来她是来结缘而不是结仇的。她跟花氏愉快地聊了一会儿天, 放下东西便告辞回来了。

杨秋丽冲着李竹的背影重重地哼了一声。

李竹没理会她,回到家里时,就见陈觐正在用帮她收拾因拾掇行李而变乱的屋子。李竹觉得这人不但有洁癖还有一点强迫症。用过的东西非得摆放整齐不可。

李竹就看他这点不顺眼,一进来就吩咐道:“小白,把我的拖鞋叼过来。”

陈觐:“…”

第141章 进京路上(上)

陈觐叫道:“汪汪。”不要太过份。

李竹说道:“一点都不遵守狗的本分。”

李竹不过是恶作剧而已,也没真心让这个狗县令帮自己叼拖鞋。

陈觐十分生气,她不拿自己当人看。

第二天,全家开始总动员,为李竹他们的进京之行做充分准备。各种干粮、过冬的衣物自然是要带的。还有给江家穆家以及陈家的礼物,外加上李大姑给杨云捎的礼物,还有小孩子的小的衣裳小鞋子,林林总总地,准备了几大包裹。

一提到陈家,李竹不禁又有些担忧,她说道:“哎,陈小白。”这是陈觐的新名字,取二者的综合。陈觐抗议数回无效,这个名字就这么沿用了下来。

李竹问道:“我到了京城以什么身份什么理由去你家拜访?”而且这孤男寡女的,陈家会不会怀疑她另有目的?别说什么她男扮女就好了。这种小伎俩是瞒不了那些人精的。

陈觐略一沉吟,说道:“你放心吧,我会想办法让你和我母亲或是堂妹认识的。最好是我母亲。这样你才有机会见到‘我’。”

说到这里,陈觐又道:“其实我的家人已经知道你了。”

李竹吃了一惊,“难道我的美名已经传到你家了?”

陈觐:“…你想多了。那是因为前年你们托管家捎年礼进京时,咱们的东西搞混了。你的一包东西送到了我家。我祖母和母亲一看到女孩子送的东西,就心生好奇,立即托人打听,于是就知道了你…”

李竹真想抓着他的狗头摇晃几圈:“前年的事,你为什么今天才说?”

陈觐说道:“今天说跟前年说有区别,反正已经送错了,何况管家已经另买了一份礼物补送给了江家。”

李竹扭头不理他。

过了一会儿,她又问道:“那你最后解释了吗?”

陈觐:“解释也没人信,反而越描越黑。”那就是什么也没说。

李竹也不纠结了,她悠悠说道:“估计一见到我本人,你们家人的误会就会自动解除。”

陈觐没接话。李竹发现这家伙似乎没以前毒舌了,估计是狗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缘故。看样子,她得趁机多耍耍主人的威风。这种感觉莫名有点酸爽是怎么回事?

“行了,我有些累了。你也回屋睡吧。”陈觐自己去洗澡漱口睡觉。

次日,李竹一边检查行装,一边嘱咐小春:“我走后,你一个要当心。切不可让人来占便宜。”小春自然明白她指的是谁。连忙说道:“姑娘请放心,奴婢即便拼了命,也不会让旁人来家里胡作非为。”

李三姐道:“四妹,放心吧。还有我和大姑帮着呢。”

李 竹就怕李家的人和李二姐卷土重来。李家的日子现在很不好过,李寄连考三年不中,看样子还要继续考下去。读书在这个时候来说真的是个奢侈行为,一般人家都供 不起,更何况是李寄那种寒门娇子。李寄的亲事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别以为李家那事只对李竹有影响,对李寄的影响同样不小。

一般正常的人家一听到他家立即摇头,老李家对自己的亲闺女都那般苛刻,还能指望他们善待儿媳妇?何况儿子又养成那样,谁肯把闺女推到火坑里去?即便有愿意的人家,不是家道极差,就是人多少有些问题。一向眼高于顶的刘氏和肖氏如何看得上?

李寄就这么拖着,肖氏对外仍大言不惭地说道:“急啥子急,反正男孩子年纪大些也无所谓,我还等着我儿子中了举当了大官,娶官家千金呢。这些小家小户,我们还真瞧不上。”

村邻听了,直撇嘴,呵呵一笑,应付过去。

现在,李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家说不定又起了觊觎之心。李竹必须得提前让小春和李三姐小心防备。

李竹为这次远行做了多方准备,先是备一些零碎银子和铜钱,坐车搭船雇人之类的就从这里拿;然后在行在随身携带的荷包中装一些银子,再在自己贴身的衣物的夹层中藏了两张五十两的银票,因为他们要走一段水路,为防不测,李竹又特意把夹层做得具有防水功能。

一切准备就绪,两人一狗便踏上进京之路。

他们坐的是一艘颇有信誉的商船。起初,船家不许李竹带狗,李竹又是使钱又是说好话,又向他们展示了小白的不凡之处,最后船家才同意了。

船上舱房有限,一般都是多人挤一间,少部分人花多些钱定单间舱房。李竹不耐烦去挤,就定了一个单间,两人一狗权且挤一处。

船上也可以打火做饭,只要能吃到饭菜,李竹就尽力不吃干粮。他们吃饭时,小白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还有些热心人给他骨头,李竹一律客气拒绝。这些人自然不理解为什么狗不啃骨头。李竹也不好解释,再吃饭时,她干脆端了进舱房里吃。

小秋仍和众人们一起在饭厅吃。

陈觐坐在椅子上跟李竹一起吃,这家伙临走时竟然把他的狗碗也带上了。李竹一时无语。

李竹吃完饭,看着陈觐突发奇想地说道:“你说,我的小白会不会附体在你身上?”

陈觐白了她一眼,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可能。”

李竹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如果小白附在陈觐身上,一见自己…哈哈。

她忍不住在心里大笑起来。笑容从心底浮到脸上,她的笑容刺激了陈觐。

他瞪着眼盯着李竹。

李竹赶紧敛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跟陈觐聊天。

“为了以后着想,我有必要把你的一些事弄清楚。请问你在京中有未婚妻或是爱慕者之类的吗?”

陈觐回答:“未婚妻确定没有。”

“那就是说有爱慕者?”

“应该有。”

“她性情如何,会不会殃及到我?”

陈觐端详着李竹,说道:“除非你另有目的,否则怎会殃及到你?”

“你想多了。”

“我要真另有目的,早把你供起来了。”

“这倒是。”陈觐接道。

“不过,你不必为了澄清这个误会,而故意对我不好。”

“我才不上你的当。”

头两天就这么风平浪静地度过去了。第三天,李竹去饭厅买饭时,发现有一个年轻男子正和小秋说话。

李竹也没怎么留意,这时,陈觐咬了咬她的裤脚,说道:“这个男子目光飘忽不定,形迹可疑。”他这么一说,李竹也开始警觉起来。小秋的智商不高,虽然来时,她再三嘱咐,不要他多说话,别露了破绽,但是有心人若真想套话,还是能套出一些底细的。

李竹走过去,假装叫小秋有事。小秋立即过来。小秋端了饭,跟着进了屋。 李竹就问他那人在跟他说什么。

小秋一五一十地说了。

这人向小秋打听他们家是做什么的,要去哪里?为什么要带一只狗等等。

小秋刚一说完,陈觐就汪汪了几声,对李竹说:“这人已经看出她的身份了,也知道小秋是个傻子。这人还可能是个惯偷,让她注意些。”

李竹为了防止那人再套小秋的话,就让小秋跟着自己,吃饭也在舱房里。

那个男子见李竹这边不好下手,也就收了心思。李竹正在犹豫要不要将此事告诉船老大时,却听见有个抱孩子的妇人带着哭腔喊道:“我的荷包不见了!”

第142章 进京路上(下)

听见有个抱孩子的妇人带着哭腔喊道:“我的荷包不见了!”

“老天,我带着孩子进京去找孩他爹,这让我们娘俩咋办哟…”妇人哭得撕心裂肺,孩子也跟着哭。船上众人听了也是十分同情。一边安慰妇人,一边痛骂小偷。

这时有个中年男子说道:“这是在船上,小偷没法逃走,不如找船老大来,挨个搜一搜。”

众人也是这个理。

那妇人便抱着孩子在两个热心妇人的陪同下去找船老大了。三人一离开,众人嗡嗡哄哄的议论着。李竹偷眼观瞧那个先前跟小秋套话的人,见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心中又不由得有些怀疑,难道自己猜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