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代她做母亲,又有谁比她更蠢钝?若是赵蔺不见她,那她便等到他愿见她为止。

第34章

这头阿瑜将将起来,还睡眼惺忪的,蜷在床上不肯起身。然而想想今朝的日子,她也发觉自己不得不起床了。

阿瑜的日常是这样,每隔三日要早起给老太太请安,每隔五日总要陪老太太一道用午膳。老太太虽一向待几个小辈皆是笑眯眯的亲近样子,可阿瑜一直觉得,老太太并非是真正无心慈和的长辈那么简单。

所以,她虽不必日日早起请安,可到底还是要认认真真算着时间,固定几日陪老太太一道用膳,再说会子话的。

嗯,不然未来婆母对她的印象多不好啊,话本子里头都这么演的,恶婆婆对上小媳妇,叫男人家夹在当中多受累呀,她可不想蔺叔叔为难。

当阿瑜一本正经地把话说完,端着首饰盘的佩玉:“…”

您真的确定,王上他会觉得为难嘛!奴婢觉得他恐怕不会呢!

不过这话佩玉可不敢说,于是微笑着道:“姐儿做的对,可给王上解决了许多麻烦呢。”

阿瑜笑眯眯地看着铜镜里的自己,托腮认同道:“那是啊。”

佩剑也点点头认同道:“我就知道,姐儿可聪慧,比咱们会处事的多了。”说罢眼神亮晶晶的。

佩玉:“…”

到了中上,外头也不似清晨那么冷了,阿瑜便不想再把自个儿裹得像只小粽子了,就是佩玉还抓着她絮絮叨叨的,硬是给她再加上一件厚披风。

到了老太太那头,正巧见着喜鹊端着一盘如意糕准备往里头送,阿瑜便笑着同她点头。

喜鹊是老太太的大丫鬟,中人之姿温和相貌,平日里倒是挺喜欢阿瑜的,原因倒是没有很多,就是这位姐儿长得雪白漂亮,还很少惹事,向来能动嘴吃,就不动嘴说,身上架子也不大,丫鬟们私底下讨论她给出的评价都不错。

故而喜鹊也蛮喜欢阿瑜的,想了想,才顿住脚步提醒道:“瑜姐儿,七爷在里头呢,瞧这样子倒并不在闲话。”

阿瑜点点头,微笑道:“好,谢谢喜鹊姐姐。”

喜鹊忙道:“不谢不谢,您快进去罢,老太太知晓您来了。”

于是阿瑜便进了里间,隐隐听到两人说话的声音。

老太太的声音和缓,却透着一股冷然:“三房府事体母亲可以插手,只是你必须告诉我,凭什么。”

又是一道男声,低沉沙哑,有着别样的味道:“母亲是王府主母,三房出了那样的事情,总该做些实事。儿子偶然遇见云逸,却见他瘦的很,性子很是沉重,便有些联想到三房府事体罢了。”

过了半晌,老太太有些疲惫道:“算了,你既不肯说,我也不逼你。”

赵苍听母亲这样说,便知她已是答应下来七八分了,于是拱手道:“谢母亲了,儿子也知自己生来便没良心得很,于是近些日子也有意洗心革面,往日那几个通房也皆打发了去。”

老太太难得露出意外的神情,有些了然道:“那我就等着瞧你。”

赵苍是她的小儿子,儿时又遇见过那样的事,许多时候都让她觉得难以面对,于是这些年来放纵他的时候不在少数,也从没用心约束过他。她只想着,小儿子即便是没甚出息,只要有他同胞兄长在,还能短了他荣华富贵享?

可今次赵苍主动改过,这些日子他的动静,老太太也有所耳闻,只不敢刻意询问罢了。既如此,她帮三房宁氏一把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往日她不出手,也只是懒得动,不管三房如何,都动摇不到长房身上来,更何况宁氏瞧着懦弱,她儿子又阴沉沉的,没甚么天赋,即便是帮了他们,想必这对母子也没甚么大出息。

阿瑜听了一回壁角,坦然地走进去,向老太太行了个礼道:“请老太太安。”又转身给赵苍行了一个礼,并不说话。

赵苍见她不讲话了,眸色也变得暗沉起来,不过他不会当着母亲的面同她多话。

老太太以为赵苍是与阿瑜不熟,便也无心叫他们俩这么杵着,挥挥手道:“好了。你哥那头近些日子听闻也缺差使,你去重华洲上,就说是我的话,叫他给你找点事体做做,不要整日就知道同那群不成器的世家子混在一块儿,像甚么样子?”

赵苍同他哥天生不怎么对盘,两人本就差了些岁数,性子又不对盘,如今却叫他去他哥那儿讨差使,又是当着阿瑜的面,赵苍心里更是冷然几分。

然而他还是没有多话,只是嗯一声,表示自己知晓了。

等赵苍退出去,老太太才慈和地笑着对阿瑜道:“来,坐下罢,好孩子。”

待阿瑜坐下,两人又聊了两句天气和年节的事体,老太太才吃了口茶,微笑道:“喏,你苍叔叔不就是来替三房大太太说话的么?老婆子就想着,他有这份善心也是好的,也怪我往日里疏忽了,没注意到三房的动静。”

阿瑜点点头,也学着她微笑起来:“您说的是,也只有您能不偏不倚的主持这个事儿了。”

其实她并不知道,为何老太太要把这事儿说给她听,因为这是王府的家事,她怎么说都是个外姓不沾边的姑娘,难道还真是觉得同她说话心里头舒服吗?

她和蔺叔叔有婚约的事体,也并没有告诉老太太啊。

虽然她不知道为何蔺叔叔不说,但她相信肯定有他的道理,既然他不说,老太太肯定是无从知晓的吧。

今儿个菜色都清淡,每趟阿瑜来老太太这儿因着时候都固定着,故而老太太都不会叫人做重口的。毕竟阿瑜身子柔弱,可以说是全府人尽皆知的事体了,还是须养着身子才是上策。

今日的菜都请了王府里的素菜师傅做,一碟子素烧鹅做的地道鲜嫩,腐皮里头包了蒸得软烂的山药,和新鲜的瓜肉,滴上几滴素油,倒真是有几分烧鹅的味道,阿瑜就这粥比往日还多用了些,用完便觉满足许多。

她平常吃东西想不到这么精致的,大约是有点奇怪的心理,蔺叔叔说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她就偏偏要吃大鱼大肉红烧油炸街边小食,叫他不得不无奈,与此同时还不得不盯着她,控制她吃食的量。

阿瑜从老太太那头出来,心情便好了许多,看看天也蓝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都不烦人了,想想之前在里头的赵苍,她也在心里点点头,也算是个痴情的,为了宁氏都洗心革面了,还特意求了老太太帮忙摆平三房的事体,可见这人只要用心,还是能做好事情的嘛!

于是对赵苍的印象也稍稍变好了点,只不过有些可惜,宁氏这样的身份,想和赵苍一道却是道阻且长,也不知他们俩的情分能不能撑到那时候去呢。

重华洲上,梅氏坐在外头的花厅里,已有些时候了,可是她仍旧没等来传信的人。

又过了好一会儿,赵总管才进了里头,见到梅氏恭敬道:“蕉二奶奶请,王上在景平苑。”

梅氏终于松了一口气,露出一个勉强的微笑来,对赵忠点点头道:“谢谢赵总管了。”

赵蔺这趟确实并不在重华洲上,他将将回府,便听仆从报说梅氏在外头候了他很久。

梅氏自从嫁进来,便没怎么见过赵蔺。不过她还是听说过这位衡阳王的某些传闻的,比如说阿瑜,传言中就是赵蔺带回王府的。

她觉得,赵蔺一定知道些甚么。

毕竟阿瑜同她生分得像仇人,她一点也不敢再去刺激这个小姑娘,只能叫下人日日送些点心补品过去,但也不晓得阿瑜用了没。

赵蔺在桌前批折子,烛火映衬着他的面容,愈发深邃冷淡。他抬眼,示意梅氏坐在一边,却并不说话。

半晌,梅氏有些忍不住了,有些紧张地问道:“瑜姐儿…是您带回王府的么?”

第35章

赵蔺冷淡垂眸,声线低沉平缓:“是。”

梅氏的指尖微微颤抖:“那!那为何你不告诉我!她是我的女儿啊…”

梅氏的长相和阿瑜并不如何相似,真的论道起来,阿瑜还是长得更像苏逡一族的人,只是梅氏和阿瑜两人却有莫名神似。

赵蔺冷漠道:“二太太,你觉得自己能照顾好她么?”

梅氏想起阿瑜苍白的样子,有些心疼地流泪,颤声道:“但我至少不会让她孤单受欺负!拼尽我所能…也要护她周全的。”

赵蔺勾起唇角,不置可否:“是么。”

梅氏盯着他,声音变得尖锐:“王上。阿瑜是我的女儿,你不能利用她…我不知道逡哥、逡哥与你有什么约定,你都不能对不起她。”

赵蔺这个人,梅氏虽不曾了解过,但也知晓几分有关他的传言。他这样的人,难道会真的因为阿瑜丧父可怜,便愿意收养她,教导她,给她遮蔽风雨么?

梅氏想,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赵蔺终于认真看了她一眼,平淡询问道:“那么,你又有多大决心?把她认回来,还是告诉程氏一族,再把她送回去?”

梅氏听到程氏一族,目光便黯淡起来,原本尖锐的气势稍怯,轻轻道:“…我会对她好,给她准备嫁妆,不让府里的人欺负她。”

赵蔺难得露出讽刺的笑意,道:“你从年少时就被保护得太好,注定一事无成。”

他的语气犀利冷淡:“赵梅氏,当年恩师把旧事皆付于我,就是为了让阿瑜不再受你的伤害。你自己思量。”

梅氏用冰凉的手掌捂住额头,一颗心似在沸水中翻滚:“不可能!他为什么不信我,他当初怎么能这么做!”

“宝瑜是我生的!他竟告诉我,我的女儿死了!是他程逡之对不起我!”

程逡之是苏逡的原名,是他还是那个高傲的世家公子时的名字,早已被尘封了很多年。

赵蔺一点也不意外梅氏的崩溃,轻轻皱眉,淡淡道:“恩师若不骗你,以你的心性,定然会把程氏一族的人找来,逼他回京。”

梅氏睁大眼,有些不可置信。她以为当年那些密信,程逡之都不知道的,不成想他很早就晓得了,只是并不说破罢了。

她有些崩溃地流泪,颤抖着胸脯道:“我有什么错呢!我是世家嫡女,我不想跟着他在荒郊野外过这样的苦日子!我想让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世家教育,嫁给门当户对的世家子!”

“可是逡哥,他不愿意回去!甚至千方百计的躲避程氏的耳目,我又有什么法子!是他一意孤行,毁了宝瑜,也毁了我!”说道最后,她几乎压抑不住多年的阴郁情绪,浑身颤抖起来。

赵蔺不想与她多话,只说一句:“宝瑜现在很好,只要你不打扰她。考虑到你的小女儿和现任丈夫,我希望你能做到。”

梅氏有些激动,音调控制不住上扬:“凭什么!这和婂婂他们有什么关系…我不过是想对阿瑜好一些,让她过得快活一些,你一个外人!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阻止我!”

赵蔺清浅一笑,眸色暗沉些许:“就凭我是她未来的夫婿,够不够?嗯?”

梅氏一颗心在胸膛里头乱跳,不可置信后退道:“不可能!逡哥他不会…你与阿瑜差了那么多岁数…”

赵蔺悠悠道:“至少我比你值得托付,不是么?”

梅氏的面容有些憔悴,还是道:“不可能的…”

赵蔺不置可否,没有再说话,只是比了个随意的手势,继续批折子。

梅氏没有呆太久,便出来了。

她觉得眼前一片晕眩,已然耳鸣嗡嗡,彤环上来扶住她,她也只是轻轻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什么。

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程逡之骗她说闺女一出生就没了,好不容易见到亲生女儿,却又被她冷漠以待,宁可相信赵蔺一个外人,都不愿亲近她这个当娘的。

程逡之…

程逡之是她年少时的梦想,她那时多么盼望能够嫁给他。他出身高贵,惊才绝艳,与那些普通的世家公子一点都不一样,仿佛浑身散发着光芒一般。

听闻他为了死去的未婚妻,一直十多年没有成婚,这让当时年少的梅氏更加憧憬,可是当她的梦想达成,一切又是那样缥缈无踪。

他不慕权贵,痛恨朝廷的腐坏,立志要抛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一个简单的小城,邀两三友人,清贫安乐的过上一辈子。

梅氏仰慕他,自然而然的愿意跟随他。她只是觉得,从前也有世家公子游遍山川看遍四季,最终回到故土安生接手权利的。

程逡之大约不会例外。

可是他却定居在荒无人烟的茂县,以天地为媒,娶了她为妻。

他们就那样生活了几年,直到梅氏再也忍受不了,决心说服丈夫,回到京城去接手爵位。

那只是一切的开端,她单方面与他争论,每日每夜活在阴郁里。她憎恨那些破屋烂瓦,厌恶邻里的乡音,甚至对阴晴不定的天气诅咒。她怀念绫罗绸缎,丝竹管弦,想念贵女们的每一次聚会,甚至是勾心斗角。

她终于忍不住,每日都偷偷写密信,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忧郁,有时她甚至想要把信寄出去,这样那些人就会来找程逡之了。

他恢复了高贵的身份,她成了他的妻子,成了京城贵女们仰望的存在,多么好的祈愿?

可是她不敢,她不敢让程逡之对她失望,她太明白这个人了,若她触及了他的底线,那么他永远不会原谅她。

在她纠结万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梅氏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消息,她曾经多么渴望,能拥有和程世子的孩子,她甚至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个孩子,到底长得什么样,像她多一些,还是像程逡之多一些呢?

为了这个孩子,她甚至犹豫着,要不要就这样,陪着程逡之过一辈子?

可是命运没有给她犹豫的余地,孩子落地时没有哭,程逡之说,是个囡囡,只是已经没了。

梅氏睁大眼睛,感受着温热的泪水从眼眶里流出来,她不知道那一刻到底是辛酸还是解脱。

似乎终于,她没了留下来的理由。

当她面色苍白的同他说,我不能陪您了,我的爹爹和娘亲还在等着我,是我对不起他们,也对不住您。

程逡之那时正在点灯,手指微微顿了顿,他说:“好。”

半个月后,梅氏带着银两离开了茂县,程逡之亲自送了她很远。

他们两个都没有说话。

她一直告诉自己,她没有做错过,只是他们根本不合适。小闺女出生就没了气,那是不是说明,就连佛祖都不看好他们呢?

于是梅氏回到了京城,她的爹娘把她禁足了一整年,隔年,她被迫远嫁衡阳,嫁给了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赵蕉。

出嫁那天她死死握着床沿,就是不不乐意,可是娘面色冷漠地走进来,语气淡淡道:“你是我的姑娘,即便再不知廉耻,娘也要救你。若你自己不愿,那就寻个机会,自我了断罢!也省得家族为你受尽闲话。”

年少的梅氏睁大双眼,仿佛不认得娘亲的模样。她以为,不管自己从前怎样,娘亲还有爹爹,都不会嫌弃她。

可是家族早就变了样,这里再也不是她的清静之地了…

于是她含着泪被推上花轿,远嫁衡阳。娘最后说,你不要再回来了。

赵蕉待她很好,即便她的名声很是不堪,贵女们私下里都说,她是个腌臜的女人,赵蕉却一字不提,把她当作珍宝一样宠着。

梅氏有时候醒来,便觉得自己活在梦里,仿佛再睁开眼,她又能看见逡哥哥的面容,他在烛火下写字的剪影,和他温和包容的微笑。

这些赵蕉都没有。

当她和赵蕉的孩子婂婂出生的时候,她以为这是上天的恩赐。

佛祖应当是觉得她终于走对了路,所以才把她和逡哥哥的孩子还给她的。

所以她把赵婂当作眼珠子一样疼宠,纵容她一切的娇蛮不是。

她想啊,反正一辈子这样短,那她就用一辈子来宠这个孩子吧,宠到她自己再也抬不起手,于是便还清了一切的姻缘债。

可是她没有想到,她以为的神佛,不过是一个程逡之罢了。看似不经意,他却洞悉了她内心的一切挣扎,为她做了那个最后的决断。

他们的孩子没有死,叫阿瑜,就像他们说好的那样。

她总是祈愿,盼着他一辈子安康幸福。

她即便不知道他的消息,只要默默对着佛祖,每日不停的请求,那心中便有一处是安宁的,因为她能从神佛慈和的面容中读出,逡哥哥过得应当很好。

或许交到了新的友人,或许找到能秉烛夜谈的知己,他们天各一方,但这样的一辈子也很好。

可是,他怎么就走了呢?

说好的要一起白头到老,即便不在一起了,也该一同白头才是啊。

而她却终日活在蒙骗的牢笼中迷失了自我。

阿瑜的出现更像是一道冬日里清冷的阳光,照在她的眼睫上,让她清醒地看见了整个世界。

梅氏的唇角颤抖起来,她对彤环说:“我要去见老太太,二老太太。”

二老太太邹氏将将起身,听到丫鬟来报说梅氏要见她,心中便有些不耐烦,冷道:“她来作甚?不是前些日子还说身子不好,就不好成这样?”

丫鬟低头道:“二奶奶瞧着面色有些差,奴婢也劝了,她执意不听…”

邹氏冷哼一声,拂袖道:“叫她等着!”

过了许久,邹氏才慢慢从里间出来,却见梅氏就那样跪在地上,身上穿着素色的衣衫,整个人柔弱苍白的像张纸,一戳就破了。

邹氏皱眉,也不叫起,只是坐在上首道:“老二媳妇,你有甚么事体?”

梅氏跪在地上,声音清冷而安和:“二老太太,请您准媳妇,剃度成尼,从此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第36章

阿瑜正坐在榻上看话本子,她边看,便有些困倦,不由想起了蔺叔叔的样子。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她和蔺叔叔之间就变得十分怪异起来。

她也说不清楚,到底哪里奇怪,但仿佛随着那个误会的解开,她又重新跌入一个新的谜团当中去了,那种感觉令她无比困惑,随之而来的又是隐约的喜悦。

没过多久,外头佩玉撩开了帘子,急匆匆地走进来:“姐儿!蕉二奶奶,她不好了!”

阿瑜皱起眉头,腰背挺直起来问道:“说清楚些。”

佩玉叹口气,简单地说了一下:“姐儿,听闻蕉二奶奶…疯癫了,莫名其妙地就跑去求二老太太说…说是要出家!二老太太哪里肯啊,儿媳妇好端端的出家了,岂不是惹人笑话嘛!于是也不肯,就由着蕉二奶奶跪在地上,整整跪了一夜。”

“蕉二奶奶竟像是铁了心,又失了魂,就是不肯起来!婂姐儿也哭着劝她,可她就是不听啊!”

阿瑜一下就从榻上坐起来,睁大了杏眼,端起茶盏无味地吃了一口,愣怔道:“她…为甚要出家?”

佩玉苦着脸道:“奴婢如何知晓这些啊!您不若去瞧瞧蕉二奶奶罢,现下还在那头跪着呢,听闻面色都泛青了!”

阿瑜腾地一下坐起来,道:“佩玉,给我更衣,我要去二房。”

等阿瑜到了二老太太那儿,便瞧见远远的跪着一道纤细瘦弱的背影,她的发丝略有些凌乱了,只有脊背还挺得笔直如松。

梅氏跪在那里,卸干净了一切金银首饰,一张素白的脸毫无血色,却意外的很宁静,没了以往的那份偏执,洗净铅华后更像她原本的样子。

赵婂也跪在她面前,早已泣不成声:“娘!女儿求您了!您不要抛下我了…女儿知错了…”

她见阿瑜来,赶忙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对着阿瑜道歉:“瑜姐姐,从前都是我的不是,我改过自新,我重新做人学规矩!我求您,不要让我娘出家,求求您了…”

阿瑜对上小姑娘苦苦哀求的面庞,摇摇头道:“我又怎么能帮到你们呢?”

赵婂哭得不成声调了,连往日最爱的裙子脏了,都毫不在意,她又跪在地上请求梅氏:“娘,女儿求您了!”

阿瑜不知道该说什么,仿佛面前的都是荒唐的闹剧。她能恍惚间感应到,梅氏此举与她和爹爹有关,却仍觉得有些荒唐,和置身事外。

她是真的觉得不在意了,尽管梅氏很偏执,心性不宽阔,可是她一点也没有恨她的意思,爹爹更没有。他们只是同时选择将她遗忘在心中的某一个角落,直到灰尘积满,遍布蛛丝,才偶然想一想罢了。

半晌,阿瑜终于开口道:“蕉二奶奶,你为何要出家?”

梅氏听到她的声音,纤细的身子颤了颤,才沙哑着轻声道:“因为无念,也无求。”

这是梅氏昨夜之后第一次说话,赵婂睁着泪眼,有些吃惊地看着她。

阿瑜露出一个奇怪的笑容,声音柔软温和:“那赵婂呢,她不算是你的念,你的所求么?”

梅氏没有看小女儿,只是平静道:“我对不起婂婂,亦不配教养她,我的孩子没有了我,会过得更好,不是么?”阿瑜的目光微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