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还是个练家子,我操!练家子了不起啊,知道爷爷什么来头么!”大哥一抖身上的淡紫色袍子“爷爷是紫光车行第一批车夫,和南厂孙大档头一个锅里抡马勺的,凭你再横的功夫,到了爷爷这里也得趴着。”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那些姑娘们吓得再也不敢吱声,曹沾更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怕什么来什么,居然躲在这棚户区都能和大仇人刘子光牵扯上干系,这些流氓的后台是南厂,这下可戳了天大的祸事了,就是应天府的官差来了都帮不上忙,只能等死了,可是自己这帮表姐妹是无辜的,如果让她们落到这些流氓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姑娘们吓得花容失色,挤做一团大气都不敢出,虽然她们都是官宦人家出身,但是此刻不是身处京城大庭广众之下,而是南门外的棚户区深处,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哪还敢卖弄自己的身份,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位大侠身上,能不能脱险,就看他的了。

刘子光这才想起来这位车夫大哥以前曾经见过,确实是紫光车行的三轮车夫,只不过干了没多长时间就因为侵吞客人遗留在车上的银包而被辞退了,没想到这小子凭借这层身份居然在南门外混得风生水起,俨然是个黑社会老大,本来这也没什么,棚户区本来就是滋生犯罪的温床,他不出头自然有别人出头,可是仗着南厂的关系欺压百姓就有点过分了,这不是给南厂脸上抹黑嘛!

刘子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一言不发站起身来,走到车夫大哥跟前,甩手就是一串耳光,动作如疾风闪电,旁人根本看不见他出手,只能听见如同鼓掌一般的巴掌和脸部皮肤迅速接触的声音,然后就看见他们的老大跌坐在地上,满嘴流血,几颗牙齿掉在地上,威风凛凛的车夫小褂也甩到一边。

“打的就是你这个南厂的败类!给我滚,再让我看见你横行乡里,定斩不饶!”刘子光把斗笠稍稍抬高一点,逼视着车夫大哥的双眼斥责道。

车夫大哥一个激灵,显然认出了眼前的人是谁,哪还敢还嘴,麻利的爬起来,用漏风的嘴喊道:“弟兄们快滚,快滚。”

流氓们很不明白为什么后台如此强横的老大会这样惧怕一个陌生人,但是老大就是老大,他做事一定是有原因的,顿时不敢多说什么,抬起院子里躺着的伙计们,潮水般退了个干净,小院再次恢复了平静。

“时候不早了,小姐们赶紧回家吧,这里乱得很,到了晚上更不安全。”刘子光丢下一句话,就再次离开了小院。隐约听见背后有小女生的窃窃私语:“他好酷哦…”“是啊,简直太帅了。”

刘子光走出曹家,走在棚户区的小巷里,天色已经渐晚,空气渐渐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漂在小巷里,石板小路湿漉漉的,路边墙根下的苔藓和野花露出滋润的颜色,小巷空荡荡的没有人经过,因为这里居住的穷苦人大多时间都在外面奔忙,不到深夜是不会回家的,刘子光静静的走着,忽然感觉背后有人跟踪,他走到前面拐角处站住,等后面人走过来的时候猛地冲出,迅速将其推到墙上,扣住了喉咙。

一柄油纸伞滑落在地上,美丽的少女被刘子光按在墙上,小脸憋得通红,两只小手徒劳的拍打着他强劲有力的臂膀,刘子光松开手,冷着脸问:“林姑娘,为什么跟踪我?”

“咳、咳,人家哪有跟踪你,人家是顺路回家而已。”林黛玉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瞄着刘子光一眨眨的,如此近的距离能看见少女脸上的绒毛,细嫩脖子下端的锁骨,还能闻到少女身上的幽香,和泥土的芬芳混杂在一起格外怡人,刘子光的斗笠由于刚才动作过猛已经滑落了,雨水打在两人头上身上,顺着鼻尖和额角流下来,气氛相当的暧昧。

如果不是林如海的女儿,倒是可以娶回来做个小妾。刘子光心中暗想,不过他龌龊的想法林黛玉是怎么也不会知道的,单纯的女孩子满心都是这位大英雄的壮举,林如海平时工作忙,她娘曹敏又不在人世了,所以小黛玉经常看些乱七八糟的话本,比如淫书《西厢记》,暴力小说《镇武侯征北》或者《三侠剑》之类的书籍,她和别的女孩子不一样,不喜欢西厢记里面风流倜傥的张生,却喜欢那个龙套将军,换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武力崇拜者,今天终于见到真正的侠客了,哪有芳心不动的道理。

“时候不早了,快些回家吧,我送你。”刘子光盯着林黛玉看了一会,终于抛弃了趁机占便宜的念头,放开手,重新把斗笠顶在头上。

林黛玉捡起油纸伞,默默的走着,刘子光也同样默默的跟在他后面,两个人就这样无声的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漫步,两旁颓圮的篱墙上,盛开着淡紫色的丁香花,和林黛玉身上沾了雨水的丁香色衣裙交相辉映,刘子光在后面望着这个淡薄的撑着油纸伞的剪影,不由得又滴下几滴口水。

终于出了巷口,眼前就是进城的大路,刘子光帮林黛玉叫了一辆三轮车,让她赶紧回家,这时候雨已经渐渐大了,林黛玉上车之后,硬把伞塞给了刘子光,然后低声道:“明晚三更,我在家等你。”说完车子就走了。

望着三轮车远去消失在雨雾中,刘子光心里也是一团雾水,这算什么什么事啊,我还没动手呢,小丫头居然先开口了,这是要泡我啊,明晚三更在家等我,你家门朝哪我还不知道呢,低头一看,油纸伞的伞柄上缀着一个香囊,香囊里似乎有张小纸条,抽出来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乌衣巷林御史府,后墙槐树处有梯。

妈的,我到底去还是不去?

当晚的雨下的很大,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家家户户都早早的吹了灯睡觉,南门外的棚户区一片黑压压,曹沾坐在厢房里,手忙脚乱的拿着脸盆、瓦罐、尿壶接着屋顶漏下来的雨水,简陋的房子不堪大雨摧残,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接都接不完,幸亏还有一块安全的地方能放他的笔墨纸砚,今天姐妹们瞒着家长偷偷支援了他很多文具、蜡烛,又能支撑着把《石头记》写下去了,如今的凄惨生活和往日锦衣玉食的生活形成巨大的落差,在少年曹沾心中激发了巨大的创作灵感,人生就是这样啊,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他要把家族的兴衰史通过自己的笔描述出来,同时也要反映这个残酷、现实的社会。

窗外的雨声急促,敲打着窗棂似乎在呼唤着谁,小桌上的烛火被风吹得忽闪忽闪的,曹沾拿起剪刀想去剪掉烧焦的灯芯,忽然听见院子外面有大队人马跑动的声音,然后是此起彼伏的犬吠声、男人女人的喊叫,小孩的大哭。

不好,那帮流氓又闹事了,曹沾吓得赶紧把书稿和文具藏到床底下,跑到祖父的屋里去,曹寅已经病入膏肓了,整天咳嗽着等死,家里其他的人也听到外面的喧哗后汇聚到老太爷的房间,紧张的等待着敲门。

可是始终没有人来敲他们家的门,曹沾忍不住穿上蓑衣出去观看,趴在门口一看,原来是大队官兵出动,松油火把照耀下是一张张冷峻的脸,看服装是南厂的番子们,居住在附近的泼皮流氓被铁链子串成一长串,连衣服都没穿,就这样赤着身子在雨里走着,南厂的这次雨夜大逮捕,将盘踞在南门外棚户区的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连一个漏网的都没有。

曹沾当然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出自今天造访自己家的那位斗笠客的命令。

第八卷 南方 第十一章 洪水

雨一直下,而且越下越大,甚至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已经无法骑马,必须乘坐马车,凌晨的天光还很暗,暴雨如注,根本看不清道路,只能摸索着前进,雨点砸在马车的油布棚上,震耳欲聋,刘子光掀开窗帘想看看外面的情况,一股雨水立刻扫了进来,将他的袖子打湿,这雨,实在是百年难遇。

好不容意到了午门口,一直亮在午门的两盏电弧长明灯也灭了,可能是电线被雨淋湿了,一个披着橡胶雨衣的御林军走过来看了一眼,发现是镇武侯的马车,便大声对车夫说,皇上有旨,车马可以直接赶去奉天门,以免大臣们被暴雨淋病,于是马车直接赶到了奉天门,刘子光下车,发现周围已经停了不少马车,看来不少人先到了,侍卫撑起大伞替他挡着雨,可是那把巨大的油布伞也挡不住肆虐的暴雨,刘子光的靴子和朝服的下摆都湿透了。

来到奉天殿上,大殿之上点了几根香油大蜡,平时用的琉璃电灯都没开,想必是安放在户外的发电机也被雨淋坏了,大臣们一个个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每个人都有脚底下一滩水,皇上高坐在宝座上,也是一脸愁容。

刘子光来的有些晚了,这场大雨造成的困扰实在是多,光是来的路上都绕了好几次,有好几条低洼的道路被淹的直到胸口,根本走不通,不光他一个人来晚,还有好些大臣迟到,在场的多是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宋应星的朝服湿了一半,捧着笏板向皇上说道:“暴雨肆虐,长江水位迅速增高,洪峰到处,堤坝决口,湖广已成泽国,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还请皇上下旨赈灾。”

“赈灾容易,可是钱粮物资到了左良玉手里,恐怕只会壮大他的兵马,那些百姓分毫好处也得不到,这便如何是好?”一位户部侍郎出班说道,这人名叫黄小田,也是东林的台柱子,现在已经将尚书胡雪斋架空了,户部基本上他说了算。

黄小田说的是实情,大明朝原本的行政划分里的两京十三省,北方的北直隶、山西,陕西一部,山东一部都在满清统治下,河南、湖广,四川、江西、云南、贵州、广西这些省份都是听调不听宣,名义上是大明的省份,其实是半独立的藩镇割据,从不向户部缴纳钱粮,就是朝廷有什么大的礼仪活动,这些军阀也只是派代表前来参加,俨然就是诸侯分封,朝廷能掌握的只有南直隶,山东一部、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台湾等地区,幸亏这些地区都是钱粮富足的地方,所以朝廷才能维持住,要不然早被自己人吞并了。现在湖广水灾,受难的都是大明的子民,这如何不让有良心的人心疼,黄小田在这个时候提出藩镇的问题,虽然冷酷,但确实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左良玉,山东人,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从军后更有用武之地,加上他多智多谋,很快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在隶属昌平督治侍郎侯询部下时,由侯恂推荐为副将。后在陕西、河南等地清剿流寇的作战中屡建奇功,拜“平贼”将军,官至太子少保,所部十余万精兵,纵横中原数省无人能敌,目前盘踞在武昌重镇,管辖湖广富饶之地,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再加上武昌是长江中游的大港口,来往贸易繁多,设卡收船税的收入也颇丰,武昌又有科技发达的船厂,能生产先进的蒸汽船,所以他的综合实力是军阀中比较强大的。

左良玉曾经受过当今礼部尚书侯恂的恩惠,所以在感情上偏向东林党,在太后当政时期一直不向朝廷纳贡,后来东林夺取政权,两方面的来往才多起来,朝廷在钱谦益的建议下给了他一个太子少保的头衔,希望能收服这员大将,可是左良玉当惯了土皇帝有些上瘾了,居然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甚至将朝廷派去的湖广总督何腾蛟软禁起来,卫队都给缴了械,但他又不悍然独立,就这样耗着,效仿当年太祖皇帝那样,广积粮缓称王,等待着变局的出现,此人志向远大,实力强劲,是朝廷的一块心病。

“流离失所的都是大明的子民,不是他左良玉的子民,我就不信他能昧着良心把朝廷的救灾钱粮独吞了!赈灾,刻不容缓!”一位大臣出班反驳道,然后有更多的大臣加入到争论的行列中,大体分为两派,一派是理智型,巴不得水灾能消耗左良玉的实力,朝廷好坐收渔利,一派是感情型,见不得百姓受灾,主张立刻赈灾,但是两派有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钱粮决不能落到左良玉手里。

可是湖广是左良玉的势力范围,当地的官员尽数姓了左,朝廷如何能避免钱粮不成为左军的军饷军粮呢?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朝廷派遣钦差赈灾放粮,问题又来了,朝廷委派的总督他都敢软禁,何况一个钦差呢,如果钦差带了大队兵将,势必引起火并,不管谁胜谁负,倒霉的总是黎民百姓,水灾泛滥再加上内战,唯一得利的就是北面的满清了。

“黎民百姓要救,湖广之地也要得,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朕只要结果。”朱由校冷冷的制止了大臣们的争论,年轻的皇帝终于明白这个位子不好坐了,刚想起兵伐清,水灾就来了长江泛滥,淮河也好不到哪去,南京还好,刚迎来第一场暴雨,听说长江上游这样的暴雨已经持续十几天了。那些江堤年久失修,根本撑不住洪水的冲击,多处溃塌,百姓溺死无数,良田尽成泽国,这些都是他朱由校的财产啊,说不心疼那是胡扯,可是对左良玉这个不讲理的文盲军阀,皇上也没辙,只能耍横让大臣们负责,反正老子是百姓也要得,湖广之地也要得,具体怎么实施随便你们安排。

“皇上,臣有一策,礼部侯尚书对左良玉素有旧恩,何不让他奉旨赈灾,分发钱粮,维修堤坝,想必那左良玉不会横生追节,霸占赈灾物资。”一员东林官员说道

“左良玉一介武夫,狼心狗肺,要是对侯尚书不利怎么办?”御史林如海反问道,说到一介武夫狼心狗肺这几个字的时候还特地往刘子光这边瞄了一眼,用心不言而喻。

“无妨,可以这样,侯尚书先带一批钱粮过去,亲自分发之后第二批再上路,这样即使第一批被左良玉霸占,后面的可以及时停运,损失也就损失那一批,诸位以为如何?”东林大佬钱谦益终于发言了,他的提议算是个可行的好办法,不过朱由校的另一个要求还不能做到。

“朕不光要赈灾,还要湖广之地听从朕的号令。”

“这个好办,让侯尚书带上三百御林军,在武昌宣旨之时,埋伏在两壁,趁左良玉不备杀出,取其首级,湖广可定矣。”钱谦益到底是文人,对于军事斗争的残酷性认识不够,三百御林军要是能解决左良玉,那左良玉这些年戎马生涯算是长在狗身上了,别说刘子光在心里暗骂了一声:傻逼。就连朱由校也连连摇头:“不妥,侯尚书文官出身,怎么镇得住局面,即使杀了左良玉,他那帮娇兵悍将造起反来,岂不是更加无人节制,湖广之地糜烂矣。”

“皇上,镇武侯可当此任。”拿着浮尘站在一边的魏忠贤小声对朱由校说,本来朝会没有太监插嘴的份,可是他实在不忍放弃这个机会,想把刘子光推到这个泥坑里面去,不管赈灾成败与否,总能让他远离京城,方便自己蚕食权力,而且此举还能激化刘子光和东林党的矛盾,钱谦益提出的计划,刘子光横插进去分明就是抢功。

朱由校满意的看了一眼魏忠贤,对群臣说。“甚好,刘爱卿随同侯尚书前去赈灾,合适的机会就将左良玉拿下,凭刘爱卿的本事,一定是万无一失的。”

“皇上,镇武侯和侯尚书素有间隙,他俩合作,恐怕不妥吧?”一个官员提出了疑义。

“国难当头,哪还有什么个人恩怨!老朽愿意和镇武侯一同出巡。”侯恂义正词严的说,让不少人当场大跌眼镜。

“微臣也愿意远赴武昌,为陛下分忧。”见侯恂都表态了,刘子光更不能示弱,大灾难面前,他唯有挺身而出。

第八卷 南方 第十二章 救灾大募捐

救灾的工作归工部,赈灾的工作归户部,颠覆左良玉政权的工作归南厂,这些机构在紧张的工作着,京城乃至整个江南的百姓们也自发的组织起来为灾区捐粮捐钱捐物,长江中游发水灾,长江下游的人民感同身受,毕竟是同饮一江水的骨肉同胞。

户部调拨了二百万两银子赈灾,皇上也从内帑里拿出一百万两,大臣们集体捐出一年的俸禄,有这些榜样在,民间的募捐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很多商铺主动捐出布料、成衣、鞋子、雨伞、油布诸如此类的物资,还有不少商人拿着银票跑到官服捐献,连秦淮河上的花船都打出了捐出眠花宿柳银,救助湖广一家亲的横幅,这些都是自发的民间募捐,规模不算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即将举行的京城募捐大会。

募捐大会在京城最繁华的夫子庙举行,具体工作由户部湖广司主持,应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负责维护现场的秩序,大雨已经停了,但是天依旧阴沉沉的,京城的这次也遭了水灾,不少年久失修的房子被暴雨淋塌,玄武湖的水位都比以往高了很多,全国各地大商户、工厂派驻京城的代表都到场了,这些衣着华贵的人们在保镖的护卫下,安然坐在雨棚里,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着,每个人身后都放着一个钱箱子,那里盛着他们今天将要募捐的银票。

现如今南明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起步阶段,各个厂矿工坊都在朝廷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即使政局大动都不会有事,相对安稳的环境让他们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从倭国、旅宋、南美进口的白银使得流通货币供应充足,北方的流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丰富的煤炭储量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有了这些支持,工矿企业的发展极其迅猛,江南的富豪们个个富的流油,家产百万的不下数十。

银子是大明朝的官方流通货币,基本单位是两,有一两一枚的小锭子,也有十两、五十两的大银锭,还有外洋进来,每枚七钱三分的西班牙鹰洋,每枚五钱的旅宋银元,每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枚左右的铜币,也就是一吊钱,不确定因素往往取决于银子的成色,崭新的库平银和品相好的银元都可以足额兑换,成色差点的就只能兑换六百到九百不等的铜钱了,而当时的市价下,一顿两荤两素有酒有汤的饭菜也不过是五钱银子,一个中等收入的商铺高级伙计一个月的薪水也不过是十两到三十两之间,一品大员的年俸禄在一万两左右,一个诸如利国铁厂这样半垄断大型企业的年生产总值在百万两左右,总的来说,一两银子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如同21世纪的一百多元人民币感觉差不多。但你也不能完全将这个数值对应起来,因为21世纪的中国总的GDP极高,身价百亿的都不在少数,可是南明全国的GDP也不过是十来亿两白银,能做到身价百万两已经是顶尖的富豪了。

捐多捐少,都是一种心意的表达,募捐大会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但是这些大户们却是抱着比富的心态来的,天朝子民好的就是个面子,若是不拿出和自己身份对应的银子,以后就没法混了。

刘子光也站在看热闹的人群当中,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他陪着怀孕的妻子曾橙首次进城,玄武湖的水位上升,威胁到了小渔村的安全居住,所以刘子光才把曾橙带到了城里,他俩都穿着粗布衣服,夹着雨伞,包袱里装着家里所有的积蓄,一共三十五两银子外加三四百个铜板,刘子光说怕大水淹了岛子,要在城里租个房子住,曾橙历来是夫唱妇随,对刘子光的话言听计从,麻利的收拾好行李就跟着来了,当然村里的其他人也一同跟着进城,他们的行李都集中放在雇来的驴车上,房子自然是早就安排好的,地处城南繁华地带,路上正好经过募捐大会的现场。

募捐大会的组织者里确实有几个才子,宣传工作非常到位,用大字报的形式宣传了湖广水灾的惨状,识字的秀才们摇头晃脑的读着告示,百姓们一边听一边发出震惊的吸气声,水灾地区人民的悲惨生活通过宣传人员的生花妙笔和秀才们的义务演说得到活灵活现的体现,闻着无不伤心,听者无不落泪,曾橙远远的站着,眼睛里浮现了晶莹的泪花,对刘子光说:“咱们也去捐一些吧。”

刘子光欣然同意,两人走进人群深处,来到能看见募捐大会台子的地方,只好上面正在进行大户们的募捐,每一家的代表把大额本票放进募捐箱之后,监督人员都要猛敲一阵锣鼓,大声的宣布银两的具体数目。然后写在水牌子上,高高挂起供人们观看。

大多数富豪们捐的银子还是和自身的地位相匹配的,譬如水牌子上写的利国铁厂十万两银子,淮南煤矿五万两、松江织布厂八万两、,江南造船厂十万两,光这里面就有两家是刘子光的私人企业,为了赈灾,他把企业的流动资金都拿出来了,随着每一家银子数目的爆出,台下熙熙攘攘的百姓就发出一阵叫好声,那些捐款的人通常也会冠冕堂皇的说上几句客套话,捐款的最高潮是日升昌的代表上台的时候,谁都知道这家票号是天下第一富,他们捐款的数额也是大家猜测很久的谜团,随着一阵锣鼓,主持人报出数字:日升昌银号,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两,这是一个很合适的数字,因为他不能比皇上捐的还多,九十九万多两已经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了,台下百姓莫不惊讶,然后齐刷刷的鼓掌叫好,胡大掌柜自然不会抛头露面参加这样的活动,她只委派了一名副手上台说了几句,也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

随后上台的是一位中年富商,此人年约五十,名叫王久,中过举人,手下有一支规模强大、技艺精湛的建筑队,小到民宅的修葺,酒楼商铺的营建,大到皇家园林的设计、城墙的建造都有广泛涉猎,和工部的关系相当良好,刘子光的青岛城就有一半的工程是包给他做的,合同金额高达数十万两,利润也很客观,王家干这一行在南明是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家资巨万,据说起码有三百万两;王久此人也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擅长画图,设计,也能吟诗作对,在这些充满铜臭味的商人们中间算是一个曲高和寡的异类。而且他经常光顾寺庙烧香许愿,是个信佛的居士,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几乎走了个遍,每年花的香油钱就有上万两。

王久拿出一叠银票交给户部的官吏,那官吏数了一编,好像很不相信自己眼睛似的然后又数了好几遍,,最终还是很无奈的将银票放下,一阵锣鼓过后,主持人大喊道:“王久员外,八百两纹银。”

台下一片哗然,百姓们交头接耳,显然是不相信这个吝啬的数字是出自有着王善人之称的王久居士之手,正在此时,王久的讲话开始了:

“鄙人王久,想必大家都认识了,今天我捐了八百两银子大家可能觉得有些少,其实一点都不少,这几年又是旱灾又是兵灾,哪一行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王家手下有几千个工匠,都是要吃饭的,如果我仿效其他人,也拿出十万八万的银子,势必会影响我们家的生意,影响靠我王久吃饭的这些伙计的生活,我王久积德行善多年,从不讲虚名,要得就是百姓黎民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我的伙计也是百姓,我首先要照顾的是他们,而且我以为捐款不能攀比,只有心意到了就行,我对我们王家的伙计下过规定,每人募捐不许超过十个铜钱,表表心意就够了嘛,不能让募捐影响正常的生活。”

王久的话只换来台下百姓的一阵嘘声,不过他特立独行惯了,并不在意众人的看法,轻轻一抱拳,施施然在从写着八百两银子的水牌子下面走过,下台去了。

王久是大户的最后一人,原先预计的压轴戏演砸了,不过紧接着的百姓们自由大募捐再次上演好戏,百姓们挨个从募捐桌前走过,拿出银子或者铜钱交给官吏,并且在功德簿上留下名字,百姓们自然比不得财大气粗的大户们,但是一张张在手心里攥出了汗水的银票代表的是最诚挚的爱心,十两,二十两,五十两,几乎是他们几个月的生活费,都能义无反顾的捐出来,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断腿的老乞丐,此人经常在夫子庙一带行乞,大家都认识他,此刻他居然拿出了一两银子,并且是一枚崭新的细丝锭子,看样子是刚从票号里兑换出来的,老头说:这是我行乞半个月的收入,就捐给灾区人民买饼子吃吧,他们过的还不如我这个老乞丐呢。

刘子光忽然感到胳膊被人摇动,曾橙轻轻柔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相公,咱们也捐吧。”

“好啊,你打算捐多少?”刘子光问。

“咱们一共有三十五两零三百我二十八文,留下二十八文买米,剩下的都捐了吧。大不了咱们不租房子了,还回湖里住,咱们可以住船上,水再大都不怕。”曾橙小心翼翼的说,生怕刘子光发火,骂她是败家媳妇。

刘子光当然不会发火,他郑重的点点头:“就依你。”

曾橙开心的笑了,兴冲冲的排队走到募捐桌前,拿出三十五两银子又三百文铜钱交给负责登记的官员。

官员很吃惊的看着这个美丽的有些惊人的少妇,看她打扮不是富贵人家出身,居然拿出这么多的银子,想必是清囊而出了,官员很敬佩的问道:“大嫂请在功德簿上留下姓名。”

曾橙道:“妇道人家不留名字了,要留就留我家相公的名字。”说着提笔写下几个字,高高兴兴的走了。

官员目送着她美丽的身影离去,回过头看功德簿,上面的名字把他吓得差点晕倒,赫然是三个娟秀的小字“刘子光”。

第八卷 南方 第十三章 湖广赈灾

银子都捐了,荷包里顿时空荡荡的,曾橙怯生生地问:“相公,我把你打渔跑单帮赚的钱都捐了,你不会不高兴吧?”

刘子光道:“怎么会呢,咱们的小船、渔网、锅碗瓢盆都在,钱可以再赚,灾民们可是连家都没有了,你这样善良我欣慰还来不及呢。”

曾橙高兴的挽住了刘子光的胳膊说:“我就知道相公最好啦。”忽然她又想到了什么,蹙起秀气的眉毛问道:“先前那些坐在棚子下面的员外们捐款,那个姓王的大叔怎么只捐了八百两啊?和其他人比起来少多了。”

刘子光鄙夷的说:“什么大叔,那人就是个王八蛋,等着瞧吧,那帮书生不会放过他的。”

曾橙的新家已经安排好了,是个清净的小院子,邻居们也住在附近,巷口里很整洁,绝无地痞流氓的踪迹,事实上整条巷子都被刘子光包下来来,公主殿下的安全至关重要,何况现在殿下肚子里还有个小侯爷呢,所有进入巷口卖杂货、收破烂的小贩都是南厂人员客串的,巷口头的小店更是南厂的据点,小店门口那几个经常聚在一起下棋的闲汉其实都是大内侍卫出身,一等一的高手,店子里的货架子下面是一排崭新的撞针雷汞火铳,这条小巷,依然是楚门的世界。

从湖心岛上搬来的家当都放好了位置,刘子光借口说出去联络跑生意的同伴便离开了,曾橙自己在家收拾东西,淘米做饭不提。

把老婆安顿好,刘子光返回皇宫办公,现如今赈灾指挥部就设在乾清宫,各个衙门的官员汇集在这里办公,彼此沟通也方便很多,这种形式渐渐有点向满清的军机处靠拢了,军机处是由特务机关演变而成的皇帝秘书处,而朱由校面前的这个赈灾指挥部只是一个临时机构。

路过醉仙楼的时候,刘子光发现这里已经进行了改建,酒楼加高了层面,沿街的窗子也更多了,更加适合无聊的书生们发帖子骂人,这里已经演变成为京城的一处风景,想看热闹,听新闻最佳的去处莫过于此,今天募捐大会的具体情况已经传过来了,各个的学子们兴奋的品头论足,谈论着这个捐的多了,那个捐的捎了,俨然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法官,今天悬挂在窗子外面的帖子比较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张辱骂王久的大字报,雪白的宣纸上用大黑字写着:王久,汝之人格仅八百两矣。后面跟帖无数,书生们无情的对王久进行了讽刺,先是称其为王八百,后来直接称之为王八,每一张墨迹未干、畅快淋漓的帖子从醉仙楼的窗户里贴出来之后,就引得楼下围观的闲人们一阵叫好,看客们兴致上来了还可以直接上楼写帖子发布,帖子写得好了连酒钱都会有人帮你付。

刘子光看了这些帖子只是淡淡一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王久这家伙以前打交道的时候觉得为人还可以,现在才知道是这么伪善的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道理刘子光是明白的,王久的经济状况他很清楚,青岛码头和城墙的头期款二十万两已经付过了的,要说他们王家流水紧张那纯粹是骗人,王久只捐八百两并不犯法,刘子光也找不出理由来制裁他,可是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些一腔热血、百无聊赖的书生们就是王久的对头,醉仙楼的影响很广泛,每天的帖子都有闲人编纂成册,在江南一带流传,这么一搞,王久的声誉算是完了,即使王久托官场上的朋友帮忙也是白搭,醉仙楼是南厂罩的地方,镇武侯给反方方面面都打过招呼的,书生不以言获罪,哪个衙门敢为了王久这个商人忤逆侯爷的意思啊。

刘子光来到乾清宫,赈灾方案已经紧急出炉,准备调集江南的十万石米粮和三万匹松江布支援灾区,礼部尚书侯恂和镇武侯刘子光携带头批赈灾款五十万两银子赶赴武昌,其他物资随后赶到。

灾区什么都缺,但最紧缺的还是粮食,现在是夏天,穿衣和住宿都不是大问题,江南的粮食很充足,但是运输的麻烦很大,长江洪水泛滥,行船是不可能了,连日的暴雨,道路也变成了泥潭,天气恶劣,飞艇也不能正常航行,一切只能靠马车了。

其实湖广一带的粮食很足,但都集中在土豪手上,这些人吝啬残忍,唯利是图,趁水灾抬高米价,把灾民手上仅有的一点值钱的东西也要掠夺走,所以赈灾钦差要携带大量的现银,在当地购买米粮,开设粥棚救济灾民,头批五十万两银子也够支持到后续物资到达了。

光施舍灾民几十万两银子足够了,后续的物资和银子是为了重建湖广,恢复朝廷的统治,详细的计划由南厂制定,和先前朝堂上商议的差不多,无非是两厢暗藏刀斧手,摔杯为号杀出诛杀左良玉,侯恂和左良玉有旧,想必能将其诱到钦差行辕,负责主刀的自然是镇武侯刘子光,有他出手万无一失,擒杀左逆之后,以其首级号令部属,敢有不从者一概诛杀,将湖广总督何腾蛟解救出来,然后恢复朝廷统治,这个计划的关键之处在于保密,刘子光要扮成侯恂的侍卫,如果让左良玉知道刘子光这个猛将去了,定然会察觉到朝廷的用意,这个计划就算泡汤了。

对这个计划刘子光没有异议,国家分裂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左良玉割据湖广使得大明的政令不通,国力整体衰弱,作为朝廷第一猛将,这个任务他当仁不让,连日的暴雨导致各种技术兵器,尤其是强有力的空军和水师无法使用,只能运用相对原始的红衫团骑兵部队了,部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还没进入湖广就被左良玉发现了,只能带五百人左右,这五百人都是红衫团的骨干力量,除了表面上的盔甲刀枪,暗地里还用油布包裹了不少先进的火器携带着,左军虽然势大,但是纪律涣散形同土匪,一旦首脑被杀,便会群龙无首,红衫团的五百精兵再加上犀利的火器,定然能守住武昌,坚持到后续部队的到达。

援军随着后续的赈灾车队进入湖广,这是朝廷从京军中抽调的一万精兵,押着上千辆大车西进,带队军官是袁崇焕强烈推荐的青年军官吴三桂,这支部队到达武昌之后,归总督何腾蛟调遣,把左良玉的地盘全部收过来,和朝廷掌握的南直隶。广东连起来,同样处于割据状态的江西就成了囊中之物了,四川、河南、陕西、云贵这些态度暧昧的地方当然会被朝廷的雷霆兵威震慑,统一域内指日可待。

兵部、工部、户部、南厂合力将完整的作战计划以及赈灾计划整理成册,交给皇上拍板。核心机密只有少数官员才知道,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员,自然不担心泄密的问题,就连赈灾的部属也不知道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左良玉,只有刘子光和侯恂两人知道。

这是钱谦益内阁上台以后的第一件大行动,钱阁老自然是希望能马到成功的,为此他还特意找侯恂谈了话,希望侯尚书能摒弃前嫌,和镇武侯通力合作共赴国难,侯恂虽然恨极刘子光,但是大是大非还是能区分的,他信誓旦旦的表示此行绝不会因私废公。

赈灾钦差是礼部尚书侯恂,随行的有工部的水利专家,都察院的御史、户部的官员、兵部和南厂的情报军官,还有五百名钦差卫队,自然都是红衫团士兵假扮的。这些人携带着五十万两银子先行出发,顺着南直隶的地界,经芜湖、铜陵、安庆,黄石、鄂州抵达武昌,路很难走,水网密集,还有丘陵山脉,这段时间又是雨季,此行注定艰难。

但是更艰难的事情还不止于此,他们的详细计划书已经被魏忠贤偷偷抄了一份,安排了快马专人奔赴武昌送给左良玉去了。

雨还在下,司马先生栖身的小型豪宅里,魏忠贤和司马胜举着酒杯相对而笑,借刀杀人这条计策被他们运用的天衣无缝,凭着刘子光那五百人吗,就是天兵天将也不是左良玉十万大军的对手啊,更何况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事先被对方知晓,哪还有取胜的希望。

“司马先生真乃当世高人,妙计连连,让咱家佩服不已。”魏忠贤衷心的赞叹道,因为当水灾的消息一传过来,司马胜就帮他把计谋规划出来了,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设计在进行,一丝一毫都没有偏离。

司马胜很是自得,轻轻摇晃着玻璃杯里的西洋葡萄酒,咕咚一口就吞了下去,魏忠贤想告诉他红酒不是那种粗俗的喝法,可是一想到这位高人脆弱的自尊心,便只是笑笑,终于没说什么。

第八卷 南方 第十四章 当信使遇上番子

镇武侯府的书房内,软木叶片的电动风扇在天花板上不紧不慢地转动着,刘小猫坐在梁头上用手不停捕捉着栓在风扇叶片上的红绳子,甚是专心,对于下面正在进行的家庭会议毫不关心。

书桌旁坐着刘子光和彭家姐妹,每人面前放着一瓶冰镇可乐,韩雪儿捧着银盘子站在旁边,盘子里盛着麻将大小的冰块供人取用,他们正在商议救灾的事情。

“这次铁厂拿出这么多银子,连买煤的钱都没有了,幸亏相熟的几家煤矿能赊账,要不然可就断顿了。”彭静蓉说。

“国之大难,匹夫有责,我刘子光白手起家,混到今天这步田地,是要回报一下社会的,再说了,我这个层面上的人,一举一动人家都看着呢,谁不知道利国铁厂是我的资产,要是不捐个相应的数额出来,以后还怎么见人?你们是不知道,王久那家伙只捐了八百两,他的名字在就醉仙楼挂了好几层楼,全是谩骂的,以后人家都得叫他王八。”刘子光说。

“活该,那老家伙太吝啬了,还是姐夫大方,出手就是二十万两。”彭静薇说。

“银子捐了可以再赚,人死了可就没了,灾区几十万流民衣食无着,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都是大明的子民,咱们不帮谁帮?我已经决定了,等水灾控制住还要拿出起码一百万两来支援灾区。”刘子光淡淡的说,好像一百万两只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数字。

“一百万两!”彭家姐妹同时发出惊叹,这几乎是利国铁厂和江南造船厂的所有流水加起来的总和了,拿出这些银子,厂子的生产肯定要陷入停顿。

“是的,一百万两,挤一挤还是能拿出来的,凭我的面子,各种原料的采购都可以赊账,工部的银子也能提前到账,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我赚那么多银子难道藏在地窖里发霉啊,最终都是要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当然这些银子我会亲自使用,在灾区建造学校工厂,开垦土地,救济灾民。”刘子光侃侃而谈,令彭家姐妹不时颔首,自家相公(姐夫)真是个心怀天下大英雄。

不光她们吃惊,旁边伺候着的大丫环韩雪儿也是暗暗心惊,去年满清治下北方各省旱灾频发,朝廷不但不放粮赈灾,还派兵在灾区搜刮粮食以充军粮,当时她曾经问父亲,父亲只是叹了口气说你还小,不懂这些,后来索额图告诉她,真英雄不会有妇人之仁,那些灾民本来就是匪性不改的流民,养不熟的汉人土匪,有粮食也不能发给他们,等把他们饿死了,这些土地也就真正归大清了。为什么父亲和索额图的说法和刘子光如此的不同呢?韩雪儿知道,湖广之地并不是明廷管辖之地,那些黎民百姓算是左良玉的子民,淹死他们饿死他们只能削弱左良玉的实力,朝廷和刘子光为什么这么着急去赈灾,而且是清囊而出,把自己的家弟子都贡献出来了。看着这个男人专注的目光,韩雪儿心里很乱,在她的心里刘子光一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可是这些时日来看到的情况却是他关心照顾每一个身边的人,兴办了学校和工厂安置手下人的子女妻儿,从不打骂下人,除了有时候会在床上变着法子“折磨”自己以外,基本是个很仁慈的主人,现在又对千里之外那些素不相识的灾民如此挂念,真是难以看穿这个男人的内心。

“我要出门一段时间,这段日子家里就全靠你们了。”刘子光的话惊醒了沉思中的韩雪儿,赶紧打起精神来倾听。如果他又要北上潜入满清国内捣乱,一定要设法把这个情报送出去。

“是不是到西边去?”彭静蓉问。

“这事保密,你们知道就好了,别说出去。”刘子光有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家里人,而且凭着彭静蓉的智力根本瞒不住她。

“对了,最近你寻访一下,找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做的山长,我计划建一座和东林抗衡…”

刘子光后面的话韩雪儿没有听进去,她听到刘子光是要去西边而不是北边的时候,心里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放松,如果他真的要北上,自己一定是要把这个情报传递出去的,那样他就会被严阵以待的军机处截杀,而这种情形恰恰是韩雪儿从心底里不愿意看见的。我这是怎么了?韩雪儿心乱如麻,长久以来她已经融入了侯爷府大丫环的身份里,甚至连自己的本名冰冰都觉得陌生起来。

南厂做事雷厉风行,刚开始筹划解决左良玉的时候,先头部队就已经出发了主力人员依旧是北京行动的大功臣:老搭档钟寿勇和达文喜,还有一帮干练的番子,他们装扮成客商模样,带着几辆马车先行赶赴湖广。

连日大雨,道路泥泞难走,如今才走到芜湖境内,驿道旁边的一所简陋的饭馆里,番子们坐在桌子旁等待着店家将酒饭端上来,天空阴郁,时不时有小雨飘下来,时值晌午饭时间,小饭店里坐满了来往的客商,大家都抱怨着天气,谈论着水灾。钟寿勇和达文喜坐在同一张桌子旁,简朴的腰刀放在桌子上,为了掩饰身份,他们都没有携带官方制式的兵器,而是选用了利国铁厂出品的民用刀,这年头除了长枪大戟和劲弩是被控制的,普通的刀剑弓箭并不在限制之列,往来行走的客商、镖师哪个不带着兵器,所以南厂番子们虽然人人佩刀,但并不引人注意。

饭店里人很多,店家根本忙不过来,热菜热饭来不及上,只能先拿出些豆腐乳、笋干、大头菜和百益酒(儒林外史中描述,是芜湖风味)先让客人们喝着。正听着雨喝着酒的空当,只见远处三匹健马奔驰而来,溅起一片泥水,到了小饭店门口,三匹马一起停下,骑士翻身下马,把缰绳丢给小儿,大声喝道:“喂上好的草料。”说着摘掉斗篷,走进草棚。

小饭店只是个简陋的路边摊,只有几棵树用来栓马,哪里有什么上好的草料,小二哭丧着脸说:“客官,小店不管喂马。”

“操你妈的,让你喂你就喂,当爷爷没钱吗,没有草料就那粮食喂,饿瘦了爷爷的宝马,仔细你的脑袋!”新来的汉子骂道,小二被他气势震慑住,诺诺不敢说话。

三个骑士昂首走进棚子,众人抬眼一看,原来他们的斗篷下面穿的是锦衣卫的官服,腰间悬挂的是绣春刀,怪不得那么拽呢,原来是官老爷,虽说现如今的锦衣卫不如南厂和东厂势大了,但是欺负起小老百姓,依然绰绰有余。

三人看到桌子都坐满了,不禁发怒:“店家!快给爷爷腾出一张桌子来,上熟牛肉,好酒热汤热饭,爷爷吃了还要赶路。”

店家很为难,来的都是客,让谁腾出桌子都不好,正搓着手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锦衣卫中的一人看见达文喜和钟寿勇两人占了一张桌子,便指着他们说道:“你俩起来,到别处挤挤,这个桌子爷们要了。”

钟副将的手伸到了桌子上的腰刀上,但是被达文喜用眼神制止住了,锦衣卫看见他摸刀,顿时也把手放到刀柄上,厉声喝道:“你还想造反不成?”

“不敢不敢,我们这不是拿东西给爷们让位子的嘛。”达文喜赶紧拉着钟寿勇站起来,笑眯眯的陪笑着。

“算你们识相。”锦衣卫看见钟寿勇站起来以后庞大的身躯,也有点打怵,便不再追究,在桌子旁坐下来清理身上的泥水。店家惧怕他们的威势,将本该上给钟寿勇他们的热汤热饭也给锦衣卫上来了,又切了一大盘子熟牛肉送过来,好酒倒了两壶,三个锦衣卫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看起来赶路确实辛苦。

“狗日的老天,怎么成天下雨,这一趟得走到什么时候啊。”一名锦衣卫抱怨道。

“这才刚到芜湖,越往西越有雨,路更难走,说不定碰到流民,咱们仨能不能有命到武昌还难说呢。”另一个锦衣卫说道。

“嘘,你注意点,别乱说话。”看起来是头目的人制止了刚才那人的发言,警惕了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人倾听他们的谈话,才压低声音说:“此行务必保密,你们猪脑子啊。”

“大哥,咱们来的只能这么快了,。他们都还在京城没出发呢,保什么密啊。”话虽这样说,可是三人还是不再提什么武昌,安静的坐着喝酒吃饭。

他们的对话自然落入了南厂番子的耳朵,达文喜和钟寿勇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点了点头,达文喜站起来说:“店家,茅房在哪?”

“哪有什么茅房,路边就行。”店家答道。

达文喜笑骂一声,颠颠的跑出了棚子,向着栓马的那一排大树走去,一边走一边解着腰带,看样子是要去放水。

第八卷 南方 第十五章 假南厂腰牌

三个锦衣卫很快吃完了饭,丢下几个铜板就要走路,店家壮着胆子拉住其中一人道:“官爷,小店小本经营赔不起啊,这顿饭本钱都得半吊钱,您就给了五个铜板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锦衣卫大怒:“误了爷爷的公事你吃罪得起吗?给你五个钱那是看得起你,爷爷在京城吃馆子从来不给钱的!”说着将绣春刀抽出半截恫吓店家。

店家终于还是在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题里选择了后者,悻悻的撒手,看着三个锦衣卫滚鞍上马,踏着泥水一路西去,草棚子下面的客商们都敢怒不敢言,芜湖是南直隶的地界,锦衣卫的势力范围。真把店家宰了也没地方说理去。

“店家,结账了!”钟寿勇大喊一声,吃了个半饱的番子们将大饼卷上牛肉塞到怀里,拿起兵器准备赶路,店家赶紧过来招呼:“爷们,这么快就吃好了?这天又要下雨了,您不歇歇再上路?一共是一两三钱二分银子,您给一两三就行。”

“不歇了,赶路要紧。”钟寿勇拿出两个西班牙鹰洋拍在桌子上,拿起腰刀起身便走,“不要找钱了。”

西班牙鹰洋的成色很足,也是流通货币,每枚重七钱三分,两枚就是一两四钱六分,相当于多给了一百多个铜钱,把店家高兴的不得了,客客气气的说道:“客爷慢走,下回再来啊。”

番子们披上南洋进口的橡胶雨衣,斗笠戴在头上,赶着马车冒雨前行,这一段的路很荒凉,路边都是稀烂的田地,驿道上的泥水很深,车马艰难的走着,行出三里路去,正看见路上躺着三匹马,三个锦衣卫愁眉苦脸的站在树下躲雨,看见车队过来赶紧迎上来大喊:“停下。”

刚才在小饭店的时候,达文喜借着撒尿的空当给锦衣卫的马匹下了毒,马吃了毒药以后走出一段距离就会腿软摔倒,三个锦衣卫着了道,浑身都是稀泥,狼狈不堪,不过气势依然很足,他们以为南厂的车队只是寻常客商,所以想拦下来借三匹马用用。

车队立刻停下,车上跳下来几个人不经意的将三个锦衣卫包围起来,锦衣卫们也不是白给的,立刻发现气氛不对,这个商队的人正是刚才小饭店里那些人,战马就是吃了那家店子的草料才出事的,这一定是个阴谋,众寡悬殊,他们三个不敢耍横,只是把手放到刀柄上说:“咱们是朝廷的官差,马匹赶路太多撑不住了,还请列位行个方便,借三匹马用用,该多少银子只管开口。”

“好说,官差老爷上车吧,要去哪里咱们送你。”钟寿勇冷笑着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路上除了他们一个路人的影子都没有,这伙所谓的商人一个个满脸横肉,手里拎着刀子,脸上荡漾着不怀好意的冷笑,傻子都能感觉出气氛的紧张,更何况是三个经验丰富的锦衣卫。

“你们想干什么?杀官造反吗?知不知道我们是锦衣卫!”领头的那个家伙色厉内荏的吼着。

“官爷你这是做什么,咱们也是一番好意啊,麻利的上车,把身上的东西交出来,老子想知道的事情说出来,就放你们走。”钟寿勇说。

三个锦衣卫对视了一眼,忽然两人抽刀迎敌,另一人转身就跑,向着大路一侧的田野奔去。

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在南厂番子的密切关注之中,两个锦衣卫刀子刚抽出来就被从天而降的大网罩住,然后有骑士纵马奔出,将那个逃到稻田里的锦衣卫堵住,那人武功不弱,但是被烂泥糊住了脚施展不开,被一棍砸在后脑勺上,敲昏了过去。

三个锦衣卫都被拖到了马车上,官服被剥下,五花大绑起来,他们的随身物品被仔细的检查,一个封着火漆的皮筒被交到钟寿勇手上,他并不打开,只是拿在手上敲打着,慢条斯理的问那三个锦衣卫:

“三位官爷去哪里?做什么?”

“我们是奉命给湖广总督何腾蛟何大人送信的,朝廷公文你们万万动不得,你们是哪条道上的好汉,不妨报出名号,咱们以后也好登门讨教。”锦衣卫输仗不输面子,嘴上依然强硬的很。

“老子就偏偏动给你看。”钟寿勇说着,一把扯开封套,将公文掏出来端详,可是上面却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有朝廷对湖广水灾的慰问之情。”

钟寿勇很失望,他拿着公文跳出马车,对达文喜说:“或许真是朝廷的信使,你看这公文。”

达文喜不去看那公文,反而拿出一块牌子给钟寿勇看,“这是南厂的腰牌,如果他们是信使的话怎么会带着南厂的假腰牌?分明就是贼人!”

钟寿勇接过来一看,真的是一块仿制的惟妙惟肖的南厂腰牌,南厂一贯喜欢仿造别人的腰牌,没想到自己也被别人仿制了,这三个人的身份绝对不简单!看来把他们拿下真是歪打正着。

钟副将再次登车,将腰牌亮给他们看:“三位原来还另有身份啊?”

“不错,咱们正是镇武侯手下的南厂番子,怎么样,怕了吧?”锦衣卫看见钟寿勇脸上的表情奇怪,还以为他害怕了,心中不禁暗喜,心道带了南厂的腰牌还是对的,南厂的威名比锦衣卫东厂都大啊。

“怕了,当然怕了,不过下次做假腰牌的时候注意点,南厂的腰牌是经常换颜色的,你们拿的是上个月的牌子,错了。”钟副将鄙夷的看着三个冒牌货说。

三人大惊,顿时明白眼前是什么人了,他们对视一眼,毅然扭头咬开内衣领子上的暗囊,吞下藏在里面的药丸,钟寿勇动作极其迅速的捏住一个人的下巴,将他的下颌骨摘掉,可是药丸进嘴即化,他动作再快就来不及。

“达叔快来,他们服毒了!”

随着钟寿勇的疾呼,达文喜迅速窜上马车,看见三人面目开始扭曲,连忙道:“快把他们抬下来洗胃!”

南厂番子们七手八脚将三个锦衣卫拽下车来,硬往嘴里灌水,并且猛击腹部,期望能将毒液逼出,可是他们吞下的显然是特制的剧毒药丸,没有半柱香的功夫就全死了,达文喜捏开一个人的嘴观察了一下,又嗅了嗅,说道:“他们服的是蛇毒配置的药丸,毒性极强,而且吞服的时候咬破了嘴巴,毒液进入血液,灌肠洗胃都白搭。这种药丸是我在东厂的时候配制的,无药可救。”

“这种药丸都有什么人拥有?”钟寿勇问。

“这是以前的九千岁黄公公下令配制的,为的是赐药毒杀大臣,一般是泡在酒里做鸩酒使用,除了东厂之外就是内务府存了一些,别处绝无可能拿到这种药丸。”达文喜说着长叹一口气,用手掩上了死者的眼皮。

“这三个人,是东厂的番子。”

钟寿勇眉头紧锁,这个粗壮的大汉其实心思很缜密,他想了想说:“他们觉察到咱们是南厂的就立刻自尽了,说明这三人身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去的是武昌,咱们也要去武昌,侯爷随后也赶过来。这一定不是巧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是冲着侯爷来的。”

虽然人死了,但是从他们随行的物品上应该能发现一些线索,番子们仔细的搜索起三具尸体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怎么办?”钟寿勇和达文喜面面相觑,怎么说他们三个死鬼也是朝廷的人,东厂的番子,凭着一块假南厂腰牌根本不能作为证据,好在这里荒无人烟,这一幕并没有人发现,经过短暂的讨论,他们决定把尸体掩埋起来,做个标记以后有需要再来验尸。

番子们冒雨刨坑,挖了一个深坑,三具尸体用橡胶雨衣裹起来扔到坑里,然后草草掩埋,用石头做上标记,这才重新开始旅途,大家心里都感觉怪怪的,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好端端的就死了三个东厂番子,是不是预示着这趟行程前途危难无数呢。

第八卷 南方 第十六章 左大帅的心思

此时的南京城内,赈灾钦差的队伍也开始动身了,五百穿着禁军服装的红衫团精兵都骑着战马,穿着橡胶雨衣,静静的站在南校场上,皇上冒雨亲自来送行,刘子光穿着寻常武将的战袍立在侯恂身后,此次远行武昌,他的伪装身份是侯恂的卫队长,真实身份同样是钦差正使,不过他领的旨意却是总督湖广福建云贵军务,如果解决左良玉的任务顺利的话,可以顺势把半独立在江西的宁王给解决掉。

侯恂和刘子光有深仇大恨,但是为了大义,他还是选择了合作,侯恂在多年前担任昌平督治侍郎时,左良玉曾在其手下为将,而且是被侯恂提拔成了副将,这才开始飞黄腾达的,左良玉虽是一介武夫,但是很重恩情,侯恂赋闲在家的时候,每逢节日,左良玉都要派人送来钱物,对于这个老部下,侯恂很是了解,所以特地写了一份左良玉的简介给刘子光,侯老头不愿意和刘子光对话,刘子光也懒得理他,他们之间不和朱由校是知道的,但是这趟差事还非得他俩联手不可,所以在临行前皇上还分别找两人谈了话,让他们精诚合作。

“皇上请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侯恂和刘子光一起表态,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让魏忠贤拿来御酒,亲自赐给他们,此去武昌意义重大,乃是打响统一大明的第一枪,如能顺利解决左良玉,其他割据势力一定望风而降,刘子光和侯恂自然也明白这个重要性,都郑重其事的将御酒一饮而尽。

车队在皇上和大臣们的目送下渐渐西去,魏忠贤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刘子光了,得到讯息的左良玉一定不会对来杀自己的人客气的…魏忠贤哪里知道,他派去的信使此时已经埋在芜湖郊外的烂泥地里了。

雨还在下,刘子光躲进了马车里,躺在舒适的皮垫子上发呆,再次撇下家人出征,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尤其是在曾橙已经身怀有孕的情况下离开,这让刘子光有一种负疚的感觉,可是为了民族大业他不得不放弃家庭的温馨,湖广是中华的心腹地带,万万不能独立,作为大明朝的第一猛将,他必须挺身而出肩负起这个重担。想想早上离开家的时候,曾橙将一包连夜烙好的大饼和十来个咸鸭蛋塞给自己,嘱咐说路上一定当心,刘子光就觉得鼻子酸酸的,这次湖广之行前途未卜,如果孩子降生的时候自己还不能回来那可就太对不起曾橙了,唉,还是好好研究一下左良玉这个人,争取尽快完成任务早早回家吧。

车窗外的雨还在下,刘子光将侯恂写的那张纸拿出来再次阅读,左良玉今年不过四十岁,年富力强,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头脑很灵活,武艺也很了得,擅使一杆丈八蛇矛,最拿手的还是弓箭,能左右开工,箭不虚发、百步穿杨。他手下的军队一部分来自关外的边军,一部分来自收编的川陕河南土匪军,军纪很是败坏,但战斗力很强,他手下还有一帮素质很高的将军,替他统治着湖广之地。

左良玉并没有官方授予的统治湖广之地的权力,他只是平贼平到了武昌,顺便就驻扎在这里了,算是客军,朝廷正式委派的湖广总督是何腾蛟,一位干练的文臣,可是乱世当中枪杆子才是真理,何腾蛟本事再大也斗不过左良玉的大军,所以迅速被架空软禁,连受封在武昌的楚王都要对左良玉客客气气的,这湖广这块地盘上,左大帅就是土皇帝,这个人虽然不识字,但很崇尚先进技术,所以湖广在他的治理之下比其他省份要发达些,武昌造船厂的蒸汽船横行长江所向披靡,武昌到鄂州大冶等地还修建了铁路,以便运输铁矿石和煤炭,左军的铠甲武器也是军阀中比较先进的,被甲率比禁军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