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我是造反狂魔上一章:第 2 章
  • 听说我是造反狂魔下一章:第 4 章

如今春沛春云兄弟俩感情好,以后春沛但凡是出息了,难道还能不拉扯弟弟一把吗?

秦春沛不知道一瞬间家里头几个人闪过那么多心思,他分完了绿豆汤,自己三俩口把剩下的喝光了,才开口问道:“爹,咱家的稻子可以收了吗?”

秦大山一边喝,一边回答:“还有些嫩,现在收有些早了,再养两天最好。”

这话的意思就是收也是能收了,但水稻还没有熟透,虽然收割的时候也不容易掉稻穗,但同样后面晒起来也辛苦。

他们这边习惯稻子熟透了收割,是因为一来是村子里头晒谷场面积不大,二来他们这边的日头也不算太辣,不够熟的时候割下来,后面晒谷的时候太麻烦,遇到雨天就糟糕。

秦春沛看了看万里无云的天空,还是开口说道:“爹,今年咱家要不要早点收,都说地震之后容易下大雨,但你看现在一滴雨都没有,我总觉得心里头慌。”

“之前地震的时候,稻子大片大片伏地了,后头咱虽然扶起来了,但终归不如之前的好,这要是来一次大雨的话怕是撑不住,到时候直接粘在地里头了。”

秦大山看了看外头的天,犹豫的说道:“这,天气这么好,能下雨吗?”

秦春沛也不敢断言,只是说道:“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心里头发慌。”

倒是秦小山说了一句:“要不咱先收了吧,趁着这时候收稻子的人家少,还能好好晒干,也能请几个人帮忙,毕竟咱家快二十亩地呢。”

秦家在村里头算是大户,田地也多,每年秋收的时候也是要情人帮忙的,如今提前一些,请人反倒是容易一些,就是最近天气太热了。

见弟弟支持,秦大山的主意也有些松动了,最后郑氏一锤定音:“收了吧,早点收心里头安耽,这些天热的不正常,往年哪有这么热的时候。”

秦家兄弟应了,喝完绿豆汤就出去找人帮忙收稻子,村里人听说秦家这么早收稻子有些奇怪,过来一问,知道他们是担心下雨还笑话了几句。

有人笑话,自然也有人上了心,越看这天气越是不正常,索性也开始收稻子,反正如今也长成了,再长也不会多一颗稻穗,收起来放进粮库也安心。

秦家的举动带动了村里人,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一开始还有人笑话秦家,眼看越来越多的村人开始收割,就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会下雨了。

没有人愿意拼这个可能,索性也打算早早收了,要是没下雨,就当累一点,要是下雨了,这可是救命的粮食,他们去年的存粮可吃的差不多了!

第七章大雨

青山村干的热火朝天,一个个都下地抢收去了,隔壁村的人看见了,心里头忍不住嘲笑:“这么早就开始收粮食,这都还没长好呢,今年的收成本来就不好,到时候晒不干看他们怎么办,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也有人跟青山村的人有沾亲带故的,就偷摸着问了:“你们为啥这么早就开始收稻子,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青山村的人也是跟风啊,不过对着自家亲戚,他总不能自己脑袋一热就跟着一块儿收了,只说道:“你不知道,我们村长从城里头讨来的消息,据说是芜湖那边的官吏传出来的,都说后头要下大雨,现在不收的话,之后怕是收不起来了。”

这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从青山村这边散播出去,一开始当真的人不多,都看这边的笑话呢,但眼看着青山村热火朝天的,其他村子也一个个坐不住了。

如果只是青山村一个老村长的话,他们是不一定能往心里头去的,但慢慢的,传言就有些变味了。一开始还是张秀才说,后来变成芜湖城那边的官大人说,后来就变成了芜湖城的知府老爷传出来的话,知府老爷的话,他们泥腿子谁敢不听?

慢慢的,周围的村子也跟着青山村开始收割稻子,青山村这边有些村人正有些后悔呢,这会儿收割下来的稻子不够熟,不管是脱粒和晒干都麻烦。

但他们一看周围的村子也开始抢收了,心里头倒是安心了一些,再一打听,原来知府老爷都担心后头下大雨呢,青山村的村人们顿时沾沾自喜起来,暗道幸亏跟着秦家一起收割了。

这些都是后话,开始收稻子之后,秦家人更加忙的脚不沾地,家里头除了郑氏和年纪还小的来娣,春云和三丫之外,统统都下了地。

别看秋收的时候一派好风景,但真的开始弯腰干活儿才知道到底有多累,尤其是稻子上头的刺毛沾到身上,汗水一冲,那味道简直酸爽。

即使如此,秦春沛也没听父母的话回去读书,反倒是坚持了下来,他虽然没有干习惯这些活儿,但胜在年纪小身体好,适应了一阵子倒是也能赶上招娣的速度了。

钱氏看着脸颊晒得红彤彤的儿子心疼的不行,连声说道:“田里头哪里就差你一个人了,你是读书人,晒得乌漆嘛黑的能是事儿吗?”

秦春沛咧嘴笑了笑,实在是最近心里头的预感越来越不好,他待在家里头也觉得心浮气躁,还不如出门干活儿比较痛快。

钱氏见劝不住他,过了一会儿就喊他去喝口水歇一歇,时不时就回来搭把手,不只是她如此,旁边的秦大山和秦招娣也是一样,恨不得帮他的活儿都干完了。

全家上阵紧赶慢赶的,外加上请了几个村人,他们那二十亩地也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收割完毕,这时候村里头不少人也开始抢收了。

也幸亏他们开始的早,不然这时候再想要请人的话可不容易,后面脱粒都只能靠自己了。

这时候来娣和春云也派上用场了,两个孩子别的干不了,在晒谷场那边看看稻子还是可以的,主要也是为了防天上的鸟和地上的鸡,这些家伙吃起来可没有个饱。

比起待在家里头让郑氏管着,来娣和春云显然更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两个人都差了小半年,春云比来娣略大一些,一个五岁一个四岁半,正好是能跑能跳的年纪。

水稻不是收割了就可以的,后续的处理更加琐碎,幸亏秦家人也是做习惯了,他们这边还好,地势还算平坦,虽说晒谷场不大但也够用了,像是再往里头一些的山里面,秋收的季节就更折腾了,通常都要忙活一个半月才能结束。

因为心急,大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秦家人也没休息,反倒是轮流脱粒,秦春沛负责的部分是把脱粒好的谷子搬运到晒谷场晒干。

因为有推车在,秦春沛的工作其实还算轻松,就是一向清凉的青山村热的像蒸笼一般,弄的人浑身上下都汗湿透了,一低头就能看到原本青色现在变成深绿色的前襟。

又推着一车子稻谷过来,在这边接应的钱氏王氏手脚麻利的把稻子平摊到晒谷场上,秦春沛也跟着帮忙,很快一车的粮食都收拾好了。

钱氏翻完了谷子,看着满头大汗的儿子心疼的很,抬手就想帮他擦一擦汗,秦春沛忍不住倒退了一步,有些害臊的说道:“娘,我自己来就行了。”

旁边的王氏看着有趣,忍不住说道:“行啦行啦,屁大点的孩子还穷讲究,你小时候还光着屁股到处乱跑呢。”

秦春沛一脸囧囧,他可是胎穿的好不好,怎么可能会光着屁股到处乱跑,可惜没有人在意他的憋屈,周围的女人们笑成了一片,连春云和来娣也捂着嘴哈哈大笑,也不知道他们听懂没有,反正笑得最大声的就是他俩了。

秦春沛又来回运了两趟,其实这一次的稻子看着多,比往年还是减产了大约有三成,这是地震带来的影响,即使村民们干死干活的,也没办法挽救所有损失。

减产的事实将秋收的喜悦吹散了大半,大伙儿都知道,一旦稻子晒干了,肯定连现在的分量都没有,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等中午最热的时候,秦春沛又运了一趟,这会儿不但胸前背后,就是双腿上的衣服都湿哒哒的,完全诠释了整个人如同从汗水里头捞出来一般这句话。

郑氏正巧过来给他们送水,看见大孙子的模样顿时心疼的不得了,当着众人的面没有多说什么,却偷偷将秦春沛拉到一边,塞了一颗冰糖给他。

这颗冰糖大约是放在怀里头太久了,以至于被体温和炎热的天气捂的有些融化,郑氏偷偷摸摸塞进他嘴巴的时候,带来的也不是冰凉而是温热的感觉。

说实话,秦春沛并不是喜欢吃糖的人,尤其是古代的冰糖杂质多,吃起来还有一丝丝苦味,但此时此刻被偷偷塞了一颗冰糖,那股子甜味却沁到了心田里。

看见大孙子吃了自己珍藏的冰糖,郑氏才高兴的笑了笑,拿着帕子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又说了一句:“这么热的天,光是出汗都得把人弄虚了,待会儿奶给你们炖只母鸡补一补。”

秦春沛有些珍惜的含着那颗冰糖,笑着说道:“谢谢奶,奶,你送了水就赶紧回去吧,这会儿日头太大,待会儿晒得难受。”

郑氏的年纪放到现代不算大,这五十岁还不到呢,但在古代却不算小了,虽说这些年身体还可以,但秦春沛总不乐意让她太累。

听到大孙子关心的话,郑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连带着大夏天也不觉得热了,走路都特别有劲头,她可不能拖了家里头的后腿。

金色的稻田一点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难看的稻茬,偶尔有孩子们穿行其中,捡到稻穗就高兴的蹦跶起来。

当然,今年他们注定是捡不到太多的,因为稻子收割的早,稻穗也结实,以至于不太容易从稻杆上掉落,即使是脱粒的时候也得花费两倍的力气,这也是为什么村民不爱早割稻。

因为收割的最早,秦家的稻子也是最早晒好的,也是今年的太阳大,才三天的时间那些稻子就干的差不多了,看着一袋袋的粮食进了仓库,秦家人才露出笑容来。

秦家的稻田放水进去的时候,其他人家才刚刚收完稻子,早一些的,已经晒得差不多了,晚一些的,还有几分田没有收割完。

大约是这段时间的天气太好了,以至于原本听了传言有些惊惶的村民们也放松下来。一开始抢收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怕自己动作慢了。

一段时间过去,勤快的人家都收割完毕了,剩下那些有些懒散的,动作也慢慢吞吞起来,甚至话里话外觉得村长没事儿找事,这天看着是能下雨的吗?

这一天白天依旧那么炎热,太阳晒得几乎让人头晕,秦家的稻子晒干之后,郑氏说什么都不准秦春沛出去忙活了,没瞧见原本白嫩的大孙子都成黑炭头了吗?

看着满仓的粮食,秦春沛倒是也没有坚持,这会儿地里头事情不多,秦大山秦小山兄弟俩还各自去老婆娘家帮了两天忙,他自然不会跟去。

秦春沛耐着性子在屋子里头念书,郑氏跟招娣在廊下做绣活儿,她们面前摆着一条席子,上面摆着三个孩子,来娣和春云三丫就在上头玩成了一团。

即使廊下还有一丝丝风,几个孩子都热的不行,忽然,来娣放下手中的拨浪鼓,抬头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奶奶,阿姐,你们看,天上有好大好大的云啊。”

说话的功夫,郑氏只觉得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一抬头就瞧见西边的天空密密麻麻的乌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朝着这边飘过来。

郑氏蓦地放下手中的绣活儿,连声喊道:“招娣,你带着弟弟妹妹进去,阿沛啊,跟我出门喊人,这是要下雨啦!”

秦春沛已经从屋里头走出来,看见那成片成片的乌云也惊了一下,跟着郑氏一边往外走一边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稻子!”

等他们一边喊一边出去的时候,稻谷场那边已经忙活起来,有人去拉油布遮挡,也有人忙不迭的将晒干的稻子往家里头运。

第八章倾盆

倾盆大雨说下就下,秦春沛抬头朝着乌云飘过来的方向看去,几乎能看见那些雨滴随着大风而来,凡是经过的地方都把世间万物捶打的不成样子。

晒谷场上已经乱成了一片,郑氏和秦春沛一起帮忙,帮的自然也是秦家人,只是人的动作怎么可能有天上的云,地上的风快。

晒谷场的稻子才收了一半,眼看着乌云已经到了,秦春沛索性喊着人先把油布拉起来,至少还能多挡一档,晒谷场这边的位置比较高,只要压得紧,里头的稻子至少还是干的。

油布刚刚压好,豆大的雨滴就滴落下来,很快就密集成了筛子,稻谷场上的人立马就湿透了,秦春沛看了看压好的油布,拉着郑氏喊道:“奶,雨太大了,我先送你回去吧。”

另一头,有人家没来得及收起全部的稻子,这会儿家里头女主人坐在地上就痛苦起来,哭声尖利无比,穿透水幕传到人的耳中却变得隐隐约约起来。

郑氏微微叹了口气,跟秦家人打了个招呼就往回走,秦春沛怕雨天路滑,老人家看不清路摔着,索性弯腰说道:“奶奶,上来我背着你走。”

郑氏却不肯,还说道:“你才多大,怎么能背着我走路,别到时候把你的身子骨弄坏了。”

虽说如此,她脸上却因为大孙子的孝顺而露出笑容来,秦春沛见她坚持,也没在雨中争,两人相互搀扶着往家里头走,因为担心摔着,好一会儿才到家。

大雨来的突然,家里头几个孩子都有些兴奋,来娣和春云都在门口看雨,看见他们回来都叫起来:“奶奶,大哥,你们可回来了,雨下的好大啊。”

听见外头的声音,秦招娣背着三丫走了出来,看见两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连忙说道:“奶奶,阿沛,我烧了热水,你们赶紧进来洗一洗,换身干净的衣裳吧。”

郑氏也连忙说道:“对,阿沛,你先去洗个热水澡换身衣服,这可不能生病了。”

等秦春沛洗了澡换了干衣服出来,郑氏已经在外头喝姜汤了,看见他出来,秦招娣连忙也递了一碗过来,笑着说道:“别嫌弃难喝,虽说是秋天,但这时候着凉才麻烦呢。”

秦春沛也不是小孩了,自然不会耍赖不喝姜汤,倒是春云有些调皮,还以为他们在喝什么好东西,硬拉着也要尝一口,结果喝了一口之后连连吐舌头。

秦春沛摸了摸他的脑袋,一口气把姜汤喝完了,赢得了堂弟尊敬的眼神。

郑氏见他喝光了姜汤,这才说道:“咱家就招娣做事情做妥帖,就是春云他娘在,估计还想不到烧热水煮姜汤的。”

秦招娣笑了笑,伸手过来把碗收拾了,脸颊红扑扑的,显然这样子的夸奖对于秦招娣而言也是极好的认同,以至于她干活儿更来劲了。

这大雨一下起来似乎就没有停止的意思,从晌午时分一直下到了夜幕降临,天色一直阴沉沉的,也不知道这些云有多厚实,就好像永远不会落完似的。

雨越下越大,秦家人简单多吃了晚饭,看着外头一点儿小的趋势都没有的大雨,心情都有些沉重。他们这边山多河也多,发洪水的时候少,但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郑氏在大厅里头坐着,看着外头的大雨有些发愁:“也不知道你爹娘和你二叔二婶怎么样了,哎,早知道今天不该让他们回去的。”

这几天秦家兄弟带着媳妇回娘家帮忙,那边收的也差不多了,出门之前两兄弟还说了,干完今天就不用过去了,谁知道偏偏就是今天下了雨。

秦春沛心里头也担心,想了想还是安慰道:“开始下雨的时候才晌午,那时候爹娘二叔二婶肯定还在那边呢,雨下的这么大,他们留在那边避避雨反倒是安全。”

郑氏也这么想,只能点头说道:“希望吧,哎,这么大的雨,地里头那些还没收起来的稻子,怕是要泡水喽,到时候也不知道还能收起来多少。”

秦春沛看了看外头的大雨,觉得那些还在地里头的稻子怕是毁了,这么大的雨滴下,快熟透的稻子一卧倒,肯定是会泡在水里头的,如今天都黑了,雨还下的这么大,怕是一夜起来,那些熟透的稻子都要发芽了。

家里头郑氏和秦春沛秦招娣都有些忧愁,只有三个小的不知道厉害,这会儿还在廊下接着雨滴玩,郑氏时不时喊一句,免得他们淋湿了衣服,倒是也不大管着。

过了一会儿,年纪最小的三丫哇哇大哭起来,原来是一滴雨滴溅到了她眼睛里头,招娣过去一把抱起来哄着,很快三丫就咬着手指头不哭了。

正在这时候,秦家的大门被了开来,两个穿着蓑衣的人快步跑了进来。乡下人家,一般都是不太锁门的,秦家的大门也是虚虚的掩着。

“爹,娘,你们怎么这时候回来了?”秦春沛惊讶的看着脱下斗笠的两人,秦大山钱氏夫妻两个全身上下也湿透了,看起来狼狈的很。

“哎,别提了。”秦大山呼噜了一下脸上的雨水,一边脱蓑衣一边说道,“我们看着下雨了,就想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回家,谁知道越走雨下的雨大,这蓑衣斗笠都白带了。”

钱氏也跟着说道:“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那边住一晚上呢,招娣,你帮娘烧点热水。”

秦招娣连忙说道:“热水还有呢,姜汤也有在。”

郑氏就赶着夫妻两个进去收拾,一边担心的说道:“老二夫妻俩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傻呵呵的,这么大的雨也赶着回来。”

里头的秦大山似乎听见了,朝着外头喊了一句:“娘,我估摸着不太会,弟妹家里头离得远,这么大的雨哪能淋着回来。”

钱氏家里头还算近,就在隔壁村,走的快的话差不多就一刻钟的脚程,但王氏家里头可得快一个时辰呢,秦小山多机灵的人,怎么可能冒雨回来。

果然,一直等到天彻底黑了,秦小山夫妻俩也没看见人影,郑氏微微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是放心还是失望,只得说道:“行啦,大家伙儿都早点睡吧,今天让三丫跟招娣姐妹睡,让春云睡我屋里头吧。”

一家人就这么歇了。这场大雨虽然来得急来得快,带来的坏处一箩筐,但也有一个好处,直接将前段时间的炎热打散了,这会儿窗户一开,带着水汽的清风都凉丝丝的。

秦春沛躺在床上,想到自家已经完全收好的粮食倒是松了口气,不管雨下的多大,都影响不到他们家的收成了。

雨滴敲打着瓦片的声音一直没停,也幸亏秦家的屋顶早就修好了,秦大山秦小山都是做事情仔细的人,修理屋顶的死后还翻新了一下,这会儿雨水被严严实实的挡在了外头。

秦春沛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些庆幸这雨水来的稍晚了一些,这要是地震之后就下雨的话,不但地里头的收成有问题,他们家的房子也是问题,现在但凡是勤快些的人家都修缮的差不多了,也就不怕淋雨。

到了第二天早上,秦春沛却庆幸不了了,下了一整个晚上,外头的雨居然也没有小多少,他打开门朝外头看了一眼,远远的都能看见田里头满满的都是水。

不只是外头都是水,他们院子里头也是如此,这会儿水都几乎要漫到台阶上了。

秦春沛仔细一看,原来是落叶树枝这些东西,把家里头院子的出水孔都给堵住了,他找了件蓑衣船上,带上斗笠挽起裤脚,索性光着脚跑到墙角下,把那些出水孔一个个都用竹竿子通了一下,果然,通过之后院子里头的水位就开始下降了。

钱氏正巧睡饱了出来做早饭,看见他一身雨的回来,连忙递过去一条干毛巾:“快擦擦,哎,你这孩子,这事儿叫一声你爹不就成了。”

秦春沛笑着说道:“昨天看爹娘那么累,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钱氏享受着儿子的关心,笑着说道:“哪儿那么多觉,睡多了还觉得头疼,倒是你一大早就起来了,是不是雨声吵的人睡不好?”

秦春沛摇了摇头,看着外头的大雨只是说道:“有些担心外头的情况,也不知道那些没收上来的稻子怎么样了。”

钱氏一边进了厨房做早餐,她也心疼女儿,没把昨天被三丫闹了大半夜的秦招娣叫起来,一边搭话说:“之前看着,大部分人家还是收好了的,剩下的那几个不是不听劝,就是骨头懒,这会儿也怪不得别人。”

秦春沛也没进厨房,这年头除了厨子,少人男人进厨房的,一开始他还想要帮忙,但被郑氏和钱氏严令禁止了,在她们看来,除非是家里头没女人了,这才需要男人进去。

即使不出去看,秦春沛也能想到那些留在地里头的稻子怕是好不了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只希望这雨赶紧停,这也下的太大了。”

钱氏一边干活,一边说道:“是啊,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了,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可真是有些愁人,这雨不停的话,衣服都干不了。”

大雨不停,不但衣服干不了,秦小山夫妻都回不来,路上都是水,这会儿要回来的话反倒是比刚下雨的时候还要危险了。

第九章天降横鱼

“嗯啊.....”隔壁隐隐约约传来三丫的哭声,秦春沛揉了揉眉心,就听见郑氏哄孩子的声音,三丫抽抽噎噎的嚷嚷着:“娘,我要娘。”

秦家二房夫妻俩依旧没回来,这三天雨下的越来越大,外头河里面的水都漫出来的,王氏的娘家又离得远,这时候走山路回来显然不是明智的事情。

看了看外头依旧阴沉沉的天色,秦春沛也没有继续睡,敲了敲隔壁的房门走了进去,果然,郑氏正抱着三丫在屋子里头来回走,看见他就问道:“怎么啦,丫头的声音吵到你了?”

秦春沛摇了摇头,看见三丫哭的脸颊通红的模样也有些心疼,王氏平时小心思挺多,却是个疼孩子的,不管是儿子女儿都是,又因为三丫还小,一直都是跟着他们夫妻俩睡的。

秦春沛见郑氏累的厉害,索性伸手把孩子接了过去,带着她在屋子里头边走边哄。

郑氏微微叹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臂,说了一句:“年纪大了,真是不认老不行喽,这才抱着三丫一会会手臂就酸的不行,以前你阿姐小的时候,可都是我带着的。”

那时候钱氏头胎生了女儿,郑氏心里头其实是有些不高兴的,但还是把带孩子的事情接了过来,就是为了能让儿子媳妇赶紧着再生一胎。

秦春沛不知道这些内情,听了就笑着说道:“放心吧奶奶,您还年轻着呢,我看啊是这几天雨下的太大,大家伙儿身体都不太好了。”

可不是吗,虽说南方一直都是多雨的情况,但是这么一下就是好多天,还都是倾盆大雨的情况实在是少见,不少人都觉得腰酸腿疼,老寒腿都发作了。

听了这话郑氏就笑了起来,原本因为担心二儿子夫妇俩而紧紧皱着的眉头都松开了一些,等秦春沛抱了一会儿,郑氏有心疼的想要接过三丫。

秦春沛却笑着说道:“奶,不用了,三丫快睡着了,等她睡着就好了。”

郑氏探出头看了看,可不是吗,刚才她怎么哄都不睡的小丫头,如今在秦春沛的怀里头砸吧着嘴巴昏昏欲睡,大眼睛都已经眯起来了。

郑氏看着觉得好笑,也不知道为什么,家里头大大小小的孩子,从招娣来娣到春云三丫都喜欢大孙子,在郑氏看来,自家孙子自然是千好万好的,也觉得这些孩子有眼光。

如果秦春沛知道郑氏的心思的话,或许会笑一下,这些孩子都喜欢他,大约是因为他是家里头唯一一个有私房钱的孩子,时不时能从县城带一些零嘴回来吧。

闹腾了大半夜的三丫估计也是真的累了,在秦春沛的怀中沉沉睡去,等孩子睡熟了他才把三丫轻轻放到床上。

也不知道老天爷是不是下够了,这一天天亮之后,大雨居然慢慢的变小,等钱氏带着秦招娣把早饭做好,外头只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了。

秦大山葫芦的吃了一顿早点,就迫不及待的出门打探去了,他们家的稻子是都收了,但红薯还有几块地没来得及,钱氏也走到菜园子那边打探。

一直到中午时分,秦大山才脸色不大好的回来了,一进门就说道:“稻子没收的人家都在哭,我去看了眼,那些稻穗都发芽了,就算是捡起来晒干了也吃不得了。”

钱氏不关心其他人家,追问道:“咱家的红薯地怎么样了?”

秦大山这才说道:“看着还好,那地方地势高,淹倒是没淹,至于地里头的红薯怎么样就得等雨停了,咱去挖出来看看了。”

一般而言,红薯这东西还是能放的,但是这东西耐旱不耐涝,一个不好就得烂在地里头。

秦春沛也不知道身处的世界到底是平行世界还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反正按照经济发展而言,他们的时代与宋明差不多,但类似红薯,玉米这些高产的品种,又是原生的。

一开始吃到红薯的时候,秦春沛还以为自己进了一个比较靠后,大航海发达的平行世界,但是随着他慢慢长大,开始读书识字,却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这个世界的红薯、玉米并不是舶来品,而在大周朝的历史上,也并没有他熟悉的那些帝王的存在,他甚至看到了棉花的存在,虽说是从北方传来的,但确实是棉花。

听见秦大山的话,秦家人都微微松了口气,郑氏又说了一句:“咱家已经算很好了,就算是那些红薯烂了,存着的粮食也够吃了。”

钱氏却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后院的菜根都泡烂了,怕是好不了,招娣,待会儿你跟我一块儿去把能收的收了,做成酸菜酱菜也是好的。”

这会儿地里头还湿漉漉的,红薯自然是没办法起的,不过后院的菜倒是能先摘下来洗赶紧,做成了酸菜也能放的住。

农家人做事情仔细,也舍不得浪费,钱氏和招娣甚至把有些烂掉的菜叶子都放到了一起,打算到时候切一切喂猪,也好省一点割猪草的功夫。

等到下午的时候,这场雨总算是彻底停了,虽说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但到底是没有再往地上掉雨滴。

秦春沛跟着亲爹去了一趟地里头,沿路看见的情景不容人松气,那些没收割的稻子早就泡烂了,稻田主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收割,指望还能捡起一些来。

这时候田里头还都是水,雨虽然停了,但这边的水位一时半会儿却下不去,远远的依稀能够看见河岸边都淹没了,有些地势比较低的地方都淹没了。

青山村的房子都造的比较高,这会儿还没有听说谁家的屋子被淹了,但其余的地方都能淌水,秦春沛两人不得不挽起裤腿来走路。

秦春沛有记忆以来,青山村就没有发过这么大的水,田坎都被淹没了,抬头看稻田那块的话就像是一片湖面,不看里头哭着抢收的农人,倒是一片大好风光。

秦家的红薯地在稻田的最里头,靠近青山的那一块,也是因为那地方最远,所以在下雨之前才没能收起来,他们这会儿要过去就得淌过整一片水田。

秦大山生怕儿子磕着碰着,伸手拽着他两人搀扶着往前走,因为是稻田淹了水,这边的水流倒是不急,只是水浑浊的很,有时候看不太清路。

“啊!”秦春沛忽然发出一声惊呼,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秦大山连忙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踩到石头了?”

秦春沛脸上闪过一丝古怪,抬头说道:“不是,爹,这水里头好像有鱼!”

“有鱼?”秦大山脸上却闪过一丝兴奋,笑着说道,“阿沛,你在旁边等着,看爹抓鱼给你熬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