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氏拍了拍秦春沛的手,笑着说道:“既然你也来了,那咱们就让人上菜吧。”

话音刚落下,秦家人颇有几分面面相觑不知道要做什么,外头的仆人却已经行动起来,一个个行动自有规章,又是算着人口摆开桌子凳子,又是将吃的用的都端上来。

这么多人一桌自然是坐不下的,索性孩子们去了一桌,大人们坐在一桌,秦来娣和明心自愿去孩子那桌看着弟弟们,秦春云却被王氏拉着留在了大人这桌。

秦家的早点也简单,几个人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边吃一边说笑,倒是显得其乐融融,秦春沛知道老郑氏的口味,见有下人在场伺候,她便有几分不好意思跟家里头似的站起来夹菜,索性就自己帮忙夹。

老郑氏感受到大孙子的贴心,顿时笑得更加欢了,旁边的钱氏倒是有些嫉妒,但看儿子也没忘了照顾自己,心里头也开心起来。

往后几日,秦春沛果然没去衙门,反倒是带着家里人里里外外的熟悉,京城有名的地方得走一走玩一玩,自家也得好好逛一逛。

最重要的是裕国公府得买人了,光是伺候在老郑氏和秦大山夫妻、秦来娣身边的丫鬟就得不少,他们这边也没有能调理人的嬷嬷,秦春沛琢磨着外头买进来的人,即使是□□过的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索性就去宫里头求了几个。

皇帝一听倒是笑了起来,旁人都怕皇帝送过来的人,觉得是盯着自己的探子,这位倒是好,之前的收了使劲用不说,如今还上门来求了。

皇帝忍不住问道:“你就不怕这些人背着你,偷偷给朕打小报告?”

秦春沛一听,反问道:“微臣自问忠君爱国,私下也奉公守法,就算这些人爱打小报告也没事儿,再说了,陛下选的人,肯定是没错的。”

在他看来,虽说身边有皇帝的人会缺少隐私,但实际上这年头想要完全有隐私是不可能的,他又不打算犯上作乱,这时候身边有皇帝的眼睛,总比有其他人的眼睛要好的多。

果然,皇帝略一思索,就挥手给了他五个女官,这五位女官的共同点是在宫中待了快二十年,可以说他们从秦春沛出生之前就已经进宫了,途径四位皇帝还能活着,可见其中的本事,并且更难得的是,这几位都是无父无母,也没有亲近的亲人,为人也低调老实。

秦春沛略略打听之后就满意的不得了,只觉得这几位都是为自己准备的。

这五位女官里头,其中有两位早年入宫,连自己姓氏都忘了,只是宫中赐名一位叫做常春,曾在藏书阁做活;一位称为红玉,是茶房那边的人。

另外三位都是有姓氏,但在战乱年间家里头人死的死,走的走,出生洗衣房那边的夏嬷嬷最为年长,如今已经年近五十,眉宇之间带着几分苦意,却是个最为谨慎妥帖不过的人,据说人也慈善,从来不会故意为难手底下的人。

顾嬷嬷原本是管着花园这一块的,颇有几分精巧的心思,也是这五人之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也已经三十出头,原本绝了出宫的心思。

卢嬷嬷是里头最为不起眼的一位,她倒是还有亲人活着,但自小就是被家人卖了,如今日子还过得去也不想再寻那些人,省的给自己找麻烦。

大周朝的规矩,宫女一旦进宫,除非是恩赦否则跟太监一样不能离宫,她们之中有些幸运的飞上枝头变凤凰,生了儿女还能有一个依靠。

有些却只能在宫中苦熬,宫女因为知道的秘幸更多,心思又较男子更为敏感,寿命通常比太监还要短,多的是三十出头就去了的,能活得久的通常心理素质非同一般。

秦春沛刚知道这个规矩的时候很震惊,觉得这种规矩十分不人性化,怪不得还有诗句说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了,这可不在宫中熬到白头。

她们还能做事情的时候还好,等到老了,干不动了,就只能靠着原先攒着的贴己苦熬,这样一来,秦春沛承诺了会给她们五人养老送终之后,五个嬷嬷对于宫中的事情反倒是积极主动,甚至眼底都带着几分雀跃了。

等来到裕国公府见到了秦家人,几个嬷嬷更是放下心来,她们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来秦家人虽然都是乡下来的暴发户,但为人并不跋扈,甚至是有几分出人意料的好相处,就是年纪最大的老太太也是个和善的。

有了养老的保障,五个嬷嬷虽说不能立刻认可了国公府,对他们却也尽心尽力。

秦春沛把最为成熟稳重的常春嬷嬷和夏嬷嬷放在了老郑氏身边,红玉嬷嬷和卢嬷嬷放到了秦大山夫妇这头照顾,又把顾嬷嬷送到二妹来娣这儿。

有着五人在,他们在买人挑人□□人的时候,果然就顺利许多,秦春沛基本都不用多操心,只让张叔注意一些这些人的来历即可。

不过他找的是官牙子,带来的人基本是没有大问题的,查一下不过是更放心一些罢了。

张叔等人原本是干习惯打探消息的,管家里头的事情还觉得手忙脚乱,如今交给了几个嬷嬷,专心打听这些倒是熟络的很,倒是比之前更有劲了。

秦春沛只能说一句术业有专攻,等这一切的事情理顺了,秦春沛才把这些年的积蓄当着老郑氏和爹娘的面拿了出来,一摆出来他自己也吓了一跳。

战争财这个词并不是新出现的,这些年的仗打下来,即使秦春沛并不是那种贪婪的人,但有时候他不拿,手底下的人也拿的不放心。

这些陆陆续续积攒下来一些,后来又有皇帝的赏赐,秦春沛自己都忘了杀了多少敌方将领,但就镇国将军都是死在他的手下,而皇帝对他一直都是大方的。

且看眼前的东西,里头金银珠宝文玩字画占了一半,里头都是顶顶好的东西,几乎藏满了半个库房,哪一样拿出来都是价值千金。

秦春沛看了一眼,就说道:“这些字画到时候放到书房里头,其余的东西奶奶,爹娘你们看着用吧,尤其是首饰珠宝,放着也就放着,过几年就过时了。”

即使没有亲眼所见,老郑氏也觉得心里头发慌,抓着孙子的手说道:“怎么这么多东西,阿沛啊,奶奶跟你娘就是有八个脑袋也带不过来啊。”

秦春沛笑着说道:“那就轮流带,到时候二妹嫁妆也得带一份,大姐虽然出嫁了,但咱家当年困难,如今也可以给她补一份。”

听了这话,钱氏连忙说道:“她们能带多少,这些得留着给你娶媳妇,将来当传家宝留给我的小孙孙呢。”

看着老郑氏和秦大山十分赞同的眼神,秦春沛只得说道:“这么多我儿子也用不完,奶奶,爹娘,你们再看看这些。”

金银珠宝看着多,但其实相比起价值来,却是小头,裕国公府最值钱的其实是这栋宅子,以及那些田产庄子铺子以及房子。

看着铺了密密麻麻一桌子的地契,秦家三人顿时张大了嘴巴,最后还是老郑氏闭上了嘴巴,将这些东西推到了秦春沛面前:“阿沛啊,这些还是你来保管吧,我们从来也没顾过,说句实在的话,顾了都怕弄不好,反倒是给你亏了。”

秦春沛却笑着说道:“亏也亏不了多少,你们只需偶尔看一眼就是了。”

但老郑氏几人还是不收,秦春沛无法,索性就暂时自己管着,只是抽出其中几张说道:“大头我拿着,但这些奶奶和爹娘拿着,就当你们的私房零花钱。”

虽说老郑氏几人平时花费少,月钱也足够用了,之前也有一些私房在,但秦春沛不愿意自己的亲人用钱扣扣搜搜,他们不乐意用可以,但不能想用没有。

老郑氏等人倒是把这几个铺子的房契收下了,这些管理起来也最为便利,只需要每个月收取租金就是,都是好地段,光是租金就价值不菲。

第八十九章假坑人

之前知道月例银子能有十两的时候,秦家人已经觉得了不得了, 这会儿每个月能有百两白银的房租入账, 更是觉得了不得,连带着心里头都有些慌兮兮。

秦春沛却没办法, 这是他地位变化之后,父母一定要适应的事情, 除非他们一辈子留在蒙山, 否则迟早都得融入这个圈子。

不过幸好的是朝中大洗盘, 现在的达官贵人一大半出生都一般,自家人不用立刻面临相差甚大的场面, 更有几位嬷嬷在旁边指点,不至于出岔子。

他自己个儿不怕丢人,其实是怕老人家丢了面子到时候心里头过不去, 反倒是将身体弄坏了闹出毛病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说服了三人,秦春沛又取出两张房契来, 笑着说道:“奶奶,爹娘,这两栋宅子也位于东区, 距离裕国公府不算太远,屋子不大都是两进,但住一家人却足够了, 我想送给二叔和秦峰一家, 你们看如何?”

老郑氏早有准备, 秦大山倒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你二叔不跟我们住一起吗?”

早知道这个儿子憨厚,但听了这话老郑氏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得了你,你跟小山早就分家了,难道还要一辈子住在一起,让你儿子帮你养着弟弟不成。”

秦大山也就是随口说了一句,听见这话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发,连忙说道:“我,我不是那个意思,就琢磨着国公府这么大,要是二弟和峰大哥他们都搬走了,咱们几个人住着倒是有些寂寞。”

钱氏却巴不得二叔一家赶紧赶走,便跟着说道:“孤单什么,等阿沛娶了媳妇,给你生上十个八个的孙子,这里的院子说不准还不够住呢。”

听了这话,大约是想到自己子孙满堂的场景,秦大山都忍不住咧嘴笑起来,再也不提说让秦小山一家人住下来的话了,道理也对,将来孙子多了,再让弟弟腾地方就更不好了。

老郑氏见状,一拍桌子说道:“正巧你秦峰叔说要走,不如就趁着这个时候喊他们两房人过来说道,免得他们白花了功夫去找房子。”

等秦小山秦峰等人过来一听,心中暗道不出所料,在秦春沛请了嬷嬷回来却略过他们两家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位大侄子必定没打算一直让他们住在府中了。

但秦春沛出手确实是大方,这么好的位置,这么大的二进宅子,没有一千两银子是下不来的,虽说跟裕国公府比不得,比一般人家却好了不知道多少。

秦小山想了想就直接接受了,无视了王氏扯着他衣袖的手指头,他自觉大侄子对他们家已经十分不错了,估计也不会让他们光着身子去新宅子。

秦峰却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大山兄弟,阿沛,不是我矫情不愿意接受你们的好意,而是我们一家想在京郊买地,这些年除了种地,我们也不会旁的,若是你几个侄儿能读书,将来等他们读出来,也能改换门第。”

秦春沛略一想就明白过来了,秦峰是觉得两家的关系不算近,留在京城内生活就得依靠着他不方便,还不如在城郊买了田地更加踏实。

他倒是也不反对,又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将宅子换成田地,京郊的田地不好寻摸,到时候我让张叔去问一问,寻一个离京城近一些的地方,到时候几个侄儿读书也方便。”

有了秦春沛这话,秦峰倒是安心下来,京城附近的田地可不好买,一旦有人出手就会迅速的别人拿下,更别提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了。

而秦春沛话里头的意思,若是将来他那几个孙子能读书,他也是不会放手不管的。

快刀斩乱麻的解决了秦家的事情,秦春沛趁着还有一日的休沐时间,便将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叫道身边问了问,摸一下他们以后的志向。

古代重视氏族,秦春沛也希望秦家除了他之外能出几个人才,毕竟只有他一个人的话,秦家必定是无法长远的,即使他留下再多的东西也无济于事。

不过这一问下来,秦春沛顿时有些失望,先是他二叔家的三个儿子,秦春云他是熟悉的,依旧是老老实实的性子,用二婶王氏的话说就是,这性子不像是他爹,反倒是像了他大伯。

但幸好秦春云知道自己的斤两,读书认字也刻骨,只是这些年也没有正正经经的读过书,天分也不好,以后想要走这条路就难了。

然后是七岁的秦春雨,这孩子倒是学了王氏的机灵劲头,只是王氏丧女之后时隔一年才得子,对他宠爱的不行,秦春雨不如哥哥踏实,性子跳脱不说,还有些不适当的小心机。

也幸好年纪还小,若是下狠手管管的话还能矫正过来,秦春沛已经打定主意跟二叔沟通一下这位小堂弟的问题了,总不能让一个聪明的好苗子被溺爱毁了。

五岁的秦春海年纪还小,还是一团孩子气看不出什么来,但他看起来对大哥比对二哥亲近许多,大约是家里头最受宠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关系必定不好的缘故。

而秦峰那头,秦成家的大儿子秦文并未有多少读书的天分,反倒是一门心思的问习武之事,可见这位必定要辜负爷爷和亲爹的希望了。

秦成业的儿子秦武反倒是有些天分,看着也还算勤恳,秦春沛琢磨着这孩子若是肯用心读书的话,说不定能考出来,秦峰家的两个孙子可是取错了名字。

秦家这一代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蒙山村阳盛阴衰的风气影响,下一代就一个姑娘,也就是秦成家的女儿秦笑笑,秦春沛觉得这小姑娘反倒是最聪慧的一个。

等送走了一群孩子,秦春沛揉了揉眉心有些苦恼,年级不足的,若是他们父母想推一把,自然都是要送去读书的,书院他倒是可以帮忙找,但以后造化如何就得看个人了。

至于秦春云,秦春沛倒是有意给他谋一个职位,不需要太高,若是勤勤恳恳将来能有一定进展就足够了,这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并不是难事儿,也是秦春云不适合读书的无奈之举。

秦春沛在心里头过了一遍,准备待会儿就去跟秦小山和秦峰等长辈商量。

正想着这些事情呢,忽然门口传来动静,秦春沛抬头一看原来是二妹秦来娣,他顿时露出一个笑容来:“来娣,你怎么过来了?”

秦来娣与秦春沛的关系远不如大姐招娣亲密,这也是跟他们的相处时间有关,在秦来娣成长的过程中,秦春沛早早的出去做事,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家几次。

不过秦来娣还是记得在逃难的路上,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哥哥一直挡在她们身前保护着他们,逢年过节也总不忘记给她带一份小礼物。

秦来娣一直是个容易满足的姑娘,她的性子不如招娣泼辣和贤惠,偶尔有些跳脱,偏偏耳根子又跟秦大山和钱氏似的软,但她有一个好处就是记得别人的好。

“哥,我看你见了几个弟弟和侄儿侄女们,还以为你要见我咧。”秦来娣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脸颊有些红扑扑的。

秦春沛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妹妹,连忙说道:“我见他们是因为他们很快要搬出去了,以后想见也不容易,趁着这个时候安排一下,二妹一直住在家里头,什么时候都能见到。”

秦来娣一听果然得意起来,笑着说道:“哥,你给我安排的屋子真好,顾嬷嬷也好,她懂好多好多事情,这两天我光顾着听她说故事啦。”

秦春沛细细听着也放心了,但还是说道:“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你可千万别委屈自己,告诉娘或者奶奶,她们会帮你安排的。”

秦来娣点了点头,又笑嘻嘻的说道:“哥,我听见奶奶和娘又在商量你的婚事了,你要是再不成亲,奶奶和娘怕要堵在你大门口来啦。”

一听见这事儿秦春沛就有些无奈,实在不是他不想成亲,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他总不能家家户户的去相看媳妇吧,要不真的让皇帝给御赐一个,他又怕盲婚哑嫁的不合适。

正想着呢,忽然秦来娣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哥,其实我觉得明心姐姐人很不错,长得也漂亮,最主要是她性子好,一路上可照顾我们了。”

明心?秦春沛一听这话,还真的往深处想了一想,但还是拍了一下妹妹的额头警告道:“别胡说,到时候乱了明姑娘的名声。”

秦来娣连忙吐了吐舌头就跑走了,留下秦春沛一个人倒是真的开始认真考虑起来,他不免想到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明心一人带着弟弟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家人。

从心底而言,秦春沛对明心也是认可的,在古代这样能撑起门户来的姑娘家实在是不多,明心看起来并不泼辣,但她该坚持的时候坚持,颇有几分心计。

被秦来娣这么一提,秦春沛恍然发现这姑娘确实是符合自己的审美以及对未来妻子的憧憬,只是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以至于都没往人家身上看。

秦春沛越想越觉得合适,如今国公府烈火烹油,再找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显然不合适,但往下找的话,一来老郑氏和钱氏他们认识的姑娘不多,二来一时半会儿估计也寻不到合适的。秦春沛眯了眯眼睛,忽然想到了皇帝的那句话,总觉得这皇帝有阴谋!

第九十章论看对眼这件事

秦春沛这边在思索这件事, 却不知道明家那边也在念叨他。

香雪邬内, 明心和明智尚且好一些,那赵姨娘却看哪儿都觉得好, 越看越喜欢越羡慕,她倒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儿, 以明家的情况, 就算是拿出所有的银子来也买不到这么好的宅子,这赵姨娘也是个人才,脑子一转就想到了别的办法。

在明家变故之后,因为如今长辈只剩下她一人,她又是明智嫡亲的生母, 即使是明心不喜欢她的性格也无奈多给几分脸。

长此以往,赵姨娘倒是少了几分瑟缩和自卑, 只以为在明家也有几分话语权来, 时不时就会在明智耳朵旁边念叨, 说的耳根子软的儿子听自己的话。

赵姨娘原本是不答应进京的,她对未知的新地方有天然的恐惧感, 但等到了京城看见繁华的京都,第一个沦陷的也是她。

这会儿她看着明心的脸色还不错, 便柔声笑着说道:“大小姐, 这院子可真不错,虽说快入冬了没有什么景致, 但这院子一看就不普通。”

“外头那是紫藤花吧, 好大的一颗, 爬满了好几个架子,这要是春天花一开,还不得美的让人移不开眼睛?”赵姨娘继续笑着说道,见明心也笑盈盈的心情极好,终于说出了后头的话来,“照我看啊,我们大小姐这样的人品样貌,就该配的这样的好地方。”

明心原本只把她的话当耳旁风,这几日听赵姨娘说院子好听多了,她也就不那么在意了,谁知道她话风一转不对劲起来,顿时皱眉问道:“姨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姨娘故意张望了一下,见儿子还在外头玩耍听不见他们说的话,就低声说道:“大小姐,咱家也没有个帮你相看的人,但姨娘好歹也是看着你长大的,可不能让你孤独终老吧!”

明心眉头叠在了一起,抬头看着赵姨娘。

平时她这么一看赵姨娘心里头就发慌,但这会儿利欲熏心之下,鼓起勇气继续说道:“大姑娘,女人嫁人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可不能耽误了,如今咱们都到了京城,明家的人都不在这,也不会有人再来图谋明家的财产,你也不需要为了智儿一直耽误下去。”

“这一路上姨娘可专程打听过,他们家那位国公爷可还没成亲,那一日看着就知道年纪并不大,这些年就是被打仗耽误了,你看这是多少的对象啊,难得老太太和太太也和善,这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家。”赵姨娘越说越兴奋,心底也觉得自己是为了明心着想的。

明心算是明白过来她的意思了,心中微微一动,却直截了当的摇头说道:“姨娘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裕国公府是什么人家,咱家是什么人家,他们怎么能看得上我?”

不是她自卑而是事实如此,时人结亲多是门当户对,虽然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但这个低门也低的有限,除非是继室或者偏房,不然门第大多相差不大。

明家若是他们父亲还活着,勉强能算一个二等人家,但明将军早死,还是在战事爆发之前就死了,虽说是死在战场上,但功劳却没有多少。

现在别说是国公府,怕是家里头有个当官的人家都看不上他们,大周还有丧妇长女不娶的规矩,他们这情况跟死了主母的有什么区别,说一句无父无母都不为过。

明心懂的道理,赵姨娘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她却有不同的想法,瞄了一眼明心,她继续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若是国公爷自愿想娶你,难道他们家还能不答应不成。”

赵姨娘早就看过了,秦家人就是一家子泥腿子,比她早年的出生还不如呢,只要秦春沛自己个儿看上了明心,就没有什么不能成的。

一听见这话,明心的眼神顿时变得锋利起来,盯着赵姨娘不说话。

赵姨娘却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继续说道:“就姑娘的模样,往那国公爷面前一站还不是妥妥的,再者,就是不能当正房,能有个偏方也不错…”

“住口!”明心勃然大怒,没料到赵姨娘居然敢起这样的心思,她冷冷的看着这个女人,暗骂自己这些天对她和颜悦色太过,以至于她以为自己可以指手画脚!

“姨娘不会说话就闭嘴,没人会当你哑巴,若是再让我听见不得当的言语,我就是拼着让智儿怨恨一辈子,也得将你发卖了!”

这话一说,赵姨娘的脸色从铁青变得惨白,这段时间明心不发威,以至于她都忘了这位是怎么样一位狠角色,赵姨娘哆嗦着嘴巴,想着自己还按在明心手中的卖身契,整个人哆嗦的犹如严冬。

明心却还是不放过她,继续说道:“今日这话若是传了出去,我也依旧要把你发卖了,姨娘且看着办吧。”

赵姨娘忽然捂住脸,凄然说道:“大小姐这是为何,我也是满门心思为你着想,你如今都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还有什么可挑选的余地,罢罢罢,是我自作多情,以后我不管了。”

说完这话赵姨娘就跑了出去,明心眼皮子都没有动一下,迎着明智疑惑的眼神,她还有心情解释了一句:“你姨娘吃坏肚子了,都同她说了别贪小便宜使劲吃,偏偏不听。”

明智听了这话居然就相信了,没心没肺的继续在院子里头玩耍起来,明心的眸色微微一沉,心底又是叹了口气,觉得这个弟弟实在是扶不起来。

这一日,看着外头的风景,明心的心情却怎么样都轻松不起来,弟弟眼看着性子越来越懒怠,怎么都拗不过来,她逼着的时候略好一些,一个不留神就又回到原地。

翻了年这孩子也得十四岁了,却还是一味的只知道瞎玩,实在是让她有些身心疲惫,她到底是不可能一辈子看着他的,也许,她也该为弟弟找一个厉害些,能管住他的媳妇吧。

有了这两桩事情在,隔日在仁寿阁里面再见的时候,不管是秦春沛还是明心都有些不自然的样子,两人对视一眼却分开的分开,明心的耳朵分明红了起来。

秦春沛好歹是两世为人,倒不至于脸红耳赤,只是一路观察下来,发现这位明姑娘果然细心的很,她与老郑氏和钱氏接触的时间明明不多,却把他们的喜好记得周全。

大约是他看向明心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明心也感受到他的视线,猛地抬头朝着这边看来,女孩的眼神十分锐利,又带着几分姑娘家的倔强。

秦春沛也意识到自己的眼神不太礼貌,他露出一个笑容来,点了点头没有再多看。

那头明心暗地里也松了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天听赵姨娘胡诌多了,以至于她心底也有几分不着调的念想,所以才会分外的主意秦春沛的眼神。

过了一会儿,明心忍不住再一次抬头朝着秦春沛的方向看去,却见他认认真真的吃饭并未乱看,心底忍不住又是失落,又是放松了一些。

明心不知道的是,她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秦春沛的眼中,秦春沛是多好的细作料子,他想让人没察觉的时候,就是潜伏在人身边都能隐藏起来,更别提糊弄一个小姑娘了。

见明心小心翼翼的看了自己几次,秦春沛心中一动,暗道莫不是这姑娘对自己也有几分意思,不然的话以她的性格不应该如此才是。

一顿饭吃完,明心先告辞离开了,秦峰和秦小山两家人也先后离开,最后老郑氏屋子里头就剩下大房一家人,老郑氏忍不住又开始挂心孙子的婚事来。

三个长辈轮流问他何时才能娶亲,秦春沛也有些无奈,却没有把自己心中的打算说出口,毕竟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也弄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

忽然,老郑氏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阿沛,奶奶不图你娶一个样样都好的姑娘,就跟明姑娘似的就不错了,性子好,模样也周正,难得的是会照顾人。”

秦春沛微微挑眉还未说话,旁边的秦来娣捂着嘴偷笑起来,钱氏却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明姑娘其实哪儿都好,就是没爹没娘的不太吉利。”

老郑氏听了这话却有些不乐意,瞄了她一眼说道:“什么吉利不吉利的,只要姑娘本身人品好,其他的都不是大事儿。”

说完她又对秦春沛提了一句:“娶妻娶贤,主要看重的是姑娘的相貌品格,然后才是家人,最次才是门第,若是姑娘本人不好,就是皇帝家的公主也不能娶。”

秦春沛点头说道:“奶奶说的很有道理。”

钱氏也不再说话,似乎认可了这话,也可能是习惯性听婆婆的,且把这事儿掠过不提了。

秦春沛不想火力都在自己身上,索性转开话题问道:“奶奶,娘,二妹的年纪也不小了,你们也得帮忙相看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想法?”

秦来娣一看说到自己,跺了跺脚害羞的跑了出去。

这头老郑氏就说道:“我跟你娘他们商量过了,虽说如今你身居高位,但来娣的性子都长好了,想要改也不成,还找找个老实本分的人嫁了才不容易吃亏。”

第九十一章情之所起

等秦春沛几个离开之后, 老郑氏倒是悠悠然的叹了口气, 旁边的常春嬷嬷和夏嬷嬷不愧是宫里头出来的人精,才几日的功夫就讨得了老郑氏的欢心, 对她们俩颇有几分看重。

见老郑氏神色有异,常春嬷嬷笑着问道:“老太太这是怎么了,可是为着什么事情操心, 不如说出来,我们俩虽然见识浅薄,却也能帮着出出主意。”

老郑氏犹豫了一下,想到这两人是孙子送来的人,通常还是靠得住的,便开口说道:“还不是阿沛的婚事,说实话, 来娣的婚事我不担心,左右她哥哥都出息了, 不管找个什么样的人家,难道还敢亏待了她不成,只是阿沛这孩子心思大,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看上眼。”

常春嬷嬷和夏嬷嬷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的猜测到了老太太的心思, 常春嬷嬷微微一笑,低声说道:“老太太方才提到了那位明心姑娘, 莫不是觉得那位姑娘合适?”

老郑氏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但还是如实说道:“倒不是我自己个儿喜欢明心这孩子, 而是方才看见阿沛看了人家姑娘好几眼,我想着他是不是中意明心,所以才问了一句。”

夏嬷嬷瞧了一眼老郑氏的脸色,问了一声:“老太太真的不介意明姑娘的家世吗,虽说低门娶妇,但现在的大户人家,其实才是门地之见最深的地方。”

老郑氏却笑着说道:“得啦,我们秦家早些年还不是泥腿子,论根脚还不如明家呢,至少人家三代都是当兵的,可都是有功劳在身的。”

夏嬷嬷啧啧称奇,又说道:“话虽如此,但能如老太太这般宽容的长辈又能有几个,不说别的,出门之后明小姐若是说亲,可是有的被人念叨。”

常春嬷嬷却笑着说道:“我在旁边看着,国公爷和明姑娘都是守礼之人,只怕私底下也不会多做接触。”

老郑氏也这么觉得,自家的孙子自己知道,阿沛从小就对别的姑娘不假辞色,当年在青山村的时候多少小姑娘来寻他说话,他倒是好,躲不过就直接出门读书。

秦春沛还不知道自己被冤枉了,老郑氏越说越觉得靠着大孙子自己,这孙媳妇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她心中着急,看着明心也觉得越发顺眼了。

老郑氏还拉着两个嬷嬷的手说道:“我那儿媳妇是个耳根子顶顶软的,人虽然孝顺,但经不住人家说。在乡下的时候倒是没关系,现在来了京城不免有些不妥当。”

“现在我老太婆还活着,还能看顾她一些,等我死了,若是儿媳妇也是个软性子的话,那国公府岂不是要乱了套了,到时候阿沛忙完了外头的事情怕是还得给他老娘收拾烂摊子。”

老郑氏对两个媳妇的性子看的真真的,大媳妇啥都好,人孝顺也勤快,对丈夫儿子也是一门心思的好,但性子实在是有些立不住,这些年在家里头她在就听她的,秦大山在就听秦大山的,后来更是直接听儿子的,听大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