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些年也算是看明白了,小儿子一家都有成算,虽说王氏有时候小心思太多她不喜欢,但一个家就得这样的人才能罩得住。

但大儿子一家里头,秦大山是个重感情的,老郑氏有时候都怕他拿着阿沛的东西做人情,钱氏倒是向着儿子,但旁人说了什么话都能听进去,是个墙边草。

大孙子秦招娣老郑氏倒是喜欢,性格虽然贤惠温柔,但也不至于没主心骨,小孙女就像了她爹娘了,只是孙女再好也迟早都是要嫁出去的,管不了秦家的事情。

左思右想的,老郑氏都觉得应该找一个厉害精明一些的孙媳妇,不然一家子的事情都得阿沛自己管着,就算是铁人也会觉得累啊。

越想越觉得如此,老郑氏琢磨着说:“要不我给俩孩子创造点机会,若是能看对眼,到时候咱们就上门去提亲。”

老郑氏想的挺好,但随着秦峰一家和秦小山一家前后搬了出去,明心也在国公府住不下去了,他们的房子也已经买好了,还是托了秦春沛的福才买到了物廉价美的院子。

明心和明智都已经去看过那院子,统共花了七百两,在城东和城南交接的地方买了一栋二进的小院子,面积虽然不大,但里头却干净精致的很,房间也多,最难得的是院子里头还有一口甜水井,以后喝水用水都方便。

姐弟俩看着都觉得满意,这地方距离书院也不远,明智已经说定了书院拜了老师,到时候都不用住在书院那头,能省下不少银子。

至于在那里嘀嘀咕咕的赵姨娘,明心压根没理她,明智向来是不找到他就不理会的,一时之间赵姨娘有无数的话要说,奈何没有人理会,只能自己在放里头嘀咕。

等那边的新屋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明心就跟老郑氏等人提出辞行:“此次上京多亏了老太太一家照顾,这才能顺顺当当的办好了那些事情。只是我们打扰已久,也该告辞啦。等日后收拾停当了,再来拜谢老太太。”

老郑氏心里头失望,拉着她的手说道:“怎么这就要走,那边不是还未收拾完吗,不如再住上几日,等全部收拾好了再搬过去也不迟。”

明心笑着说道:“原本也收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过去再说,院子不住人总也不大好,再者智儿也该去学堂了,不然耽误了学业。”

她说到了这份上,老郑氏也不好强拦着,只得说道:“那好吧,不过今日留下来吃个晚饭,也跟你秦大哥说一声,明日一早再过去吧。”

明心想了想就答应下来,心底也有几分不知道什么的味道在。

秦春沛早已经销假去衙门了,这几天的功夫他迅速的将秦春云的事情办好了,问过二叔夫妻和秦春云之后之后,果然三人都对读书不抱希望,能当官自然最好。

其实当官肯定是不行的,秦春沛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小吏的难度却不大,虽说不是系统科举出来的,以后想要上升困难,但用心的话五品以下还是能想一想。

秦春沛把秦春沛安排到了工部这边当文书,身上是不入流的品阶,秦春沛和秦大山却都满意的很,这走出门老百姓都能喊一声大人了,有什么不好的。

王氏倒是觉得太低了一些,毕竟她看人家动不动就五品四品的,但她还未说话就被秦小山喷了回去,只能自己私底下抱怨两句罢了。

等秦春沛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裕国公府的时候,从门房那边就听说了明心一家告辞准备离开的事情,他脚下的步子微微一顿,在前院换了身衣服就往后头去了。

等他走进仁寿阁的时候,正巧瞧见明智百无聊赖的在院子里头玩,看见他进来就跑了过来:“国公爷,您回来啦。”

秦春沛伸手弹了一下他的额头,觉得这小孩还挺好玩的,是那种天塌下来都觉得有高个儿顶着的家伙儿,作为他的姐姐明心想必是很累,但秦春沛倒是觉得这般宽心思没志向也没什么不好的:“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呢?”

明智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讷讷说道:“我在里头也插不上话。”

秦春沛一听就明白了,带着明智往里头走去,果然看见老郑氏正依依不舍的拉着明心的手说话,显然是因为明心一家即将离开,老郑氏忍不住念叨起来。

秦春沛两人进来的时候,正巧听见老郑氏嘱咐道:“你可不知道,有些人看你们家没个男人就会蹬鼻子上脸,对这样的人就不能好声好气,直接骂回去,要是他们不依不饶的,你尽管来找奶奶,奶奶肯定会帮你出头。”

说到这事儿老郑氏颇有几分感慨,她当年一个寡妇带着孩子生活尚且不容易,更别提明家的情况了,连个正经的大人都没有,至于赵姨娘,老郑氏是不看在眼中的。

就是钱氏这会儿也忍不住插嘴说道:“都是一道儿过来京城的,你可千万别不好意思开口,反倒是让自家人受了委屈。”

秦春沛一听,笑着开口说了一句:“奶奶,娘,你们这般不放心的话,正巧明日休沐,不如我亲自送明姑娘和明弟去那边,看见咱家的马车,识趣的人便都知道他们家不好欺负了,到时候也省的有宵小盯上。”

那边的老郑氏微微吃惊,下意识的朝着自家孙子看去,只是秦春沛不想露出心思的时候谁也看不出来,老郑氏琢磨了一下就笑着说道:“还真是赶巧了。”

明心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多麻烦国公爷,我们自己坐车过去就成了。”

秦春沛却笑道:“不麻烦,只是走一趟的功夫罢了。”

明心还要推辞,老郑氏却握住她的手说道:“也好,阿沛走了这一趟,以后能省了你们不少麻烦,你可照顾了我老人家一路,怎么还不许他帮忙一次?”

说完这话,老郑氏又看着明智说道:“智儿,还不谢谢你秦大哥。”

明智连声道谢,他虽然是个不管事儿的人,但也知道京城居住大不易,对于秦家还是带着几分感激的,小孩儿一板一眼道谢的模样十分可爱,弄得钱氏忍不住把他拉到怀中揉搓。

第九十二章奶奶给你去提亲

秦春沛是知道明家买下来那个宅子的, 这还是张叔帮忙找的地方, 能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找到这么合适的地方, 可见张叔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秦春沛骑着马走在前头,走进那个小巷子的时候就微微挑眉,附近几乎都是书苑或者民房, 看起来颇有几分幽静,确实是适合居住的地方。

嗒嗒嗒的马蹄声显然十分少见, 秦春沛他们一队人朝着里头走的时候,旁边一户人家打开门出来张望,瞧见骑着马穿着劲装的男人顿时睁大了眼睛。

秦春沛对着那人露出一个笑容来, 那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顿时愣了一下, 很快关门走了进去, 看他的打扮不像是主人, 反倒像是这边的门房。

秦春沛也不在意, 很快到了地方,他利落的下了马, 回头就瞧见明心已经带着弟弟走下来了,因为长途跋涉来京城, 他们带着的行礼其实并不多,除了必需品之外都换成了银钱。

这会儿秦春沛带了十几个下人过来,很快这些人就把东西搬了进去, 有几个人闲着没事做, 索性撸起袖子来打扫, 又把地方从头至尾清理了一遍。

明智有些好奇的看着院子, 当看见院子里头有口井的时候带着几分惊奇,忍不住走过去看了看,抬头笑着问道:“大姐,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家了吗?”

明心也忍不住露出一个缓和的笑容来,点头说道:“是啊,这就是我们在京城的家了。”

“秦大人,此次真是多谢您啦,这边留着我们自己收拾就行了。”明心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眼看着下人们已经将东西都摆好,甚至连院子里头的落叶都开始收拾,她连忙说道。

秦春沛却说道:“来都来了,让他们收拾好了,你们住起来也方便些。”

明心从明城带过来的仆人只有四个人,其中三个都是女人,一个十多岁的是她的贴身丫鬟,另外两人年纪稍微大一些,一个照顾明智一个照顾赵姨娘。

唯有一个男仆年纪还大了,之前是帮忙赶马车的,也是明家的情况不同,明心不敢请男仆,一个是为了安全起见,一个也是担心别人说闲话。

只是到了京城难免有些不方便,若不是秦春沛大包大揽的帮忙解决了许多事情,光靠着这几个人想要买房子都难。

眼看着秦家人都快要收拾好了,明心也就不再矫情的拒绝,反倒是请了秦春沛在院子里头喝茶,这会儿屋子里头乱糟糟的,反不如院子里头好。

也是院子里头原本就摆了一套石桌石椅在,又有机灵的小厮早早的去烧了开水出来,又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套茶具。

秦春沛看了一眼那个小厮,觉得这个人倒是个可用之才,等他们几个人喝了一盏茶的功夫,整个院子都焕然一新,明家带来的东西都被归置好了。

秦春沛扫了一眼宅子,觉得没有再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才站起来说道:“明姑娘,今日我先告辞了,日后若有事的话,你直接去国公府即可。”

明心原以为他这话只是客气,但一接触秦春沛的眼神,却又觉得这个男人说出口的就是本意,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来:“小女子在此先多谢大人。”

秦春沛点了点头,果然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带着人走了,一群仆人齐刷刷的离开,原本热闹的院子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等他们走远了,赵姨娘才敢出来说话,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秦春沛待人处事走的是如沐春风的风格,但赵姨娘却还是怕他:“这国公爷就这么走了,不留下来吃顿饭吗?”

明心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旁边的丫鬟琥珀十分有眼色的开口说道:“姨娘这话说的轻巧,咱们第一日搬过来,连锅子灶头都没有暖过,拿什么来请人家国公爷吃饭。”

赵姨娘暗恨的瞪了一眼琥珀,心想着这么一个丫鬟都敢给她脸色看,自然是仗着大小姐的势,她可是好心好意,偏偏这丫头还不领情。

赵姨娘生了一肚子的气,琥珀也不管她,带着另外两个人仔细的收拾起来,虽说秦家的人帮着弄好了大面,但细致的地方终归得他们自己来,再说小姐的东西也得放好。

明心也不管赵姨娘的脸色,拉过明智说道:“去把你自己的书放好,明日你就得去拜访先生开始读书,先生必定会考你,现在温书正是时候。”

明智瞄了一眼脸色难看的亲娘,但还是乖乖的走到书房里头去了。

明心也不跟赵姨娘吵架,只是一边帮着收拾,一边让准备几分简单的土仪出来,到时候可以送给左邻右舍结一个善缘。

谁知道还没等他们过去拜访,隔壁的邻居先上门来了,听说那家主人是个举人,知道他们家没有成年男性在,过来的是那位举人夫人。

听着那位举人夫人客客气气,却话里话外问着秦春沛一行人的话,明心再次感激秦家的帮忙,这种看不见的好处更加难得,这份人情算是欠下了。

另一头,离开明家的秦春沛恍然回头,想到方才明心的笑容心里头也有些异样,他并未表现出来,但熟悉他的人难免有察觉。

比如老郑氏,瞄了一眼孙子就咳嗽了两声,等身边没人了忍不住问道:“明心明智可安顿下来了,他们也是命苦,爹早早的去了,又有那么一个娘,以后咱们也看顾几分。”

老郑氏了解秦春沛,秦春沛也了解自家奶奶啊,知道她从来不是个心软看管事儿的人,就看秦小山一家也得搬出去就知道了,要是换成了一般的老人家,那还不是恨不得所有子孙都在膝下,一辈子儿子孙子不分家团团圆圆才好。

秦春沛挑了挑眉,靠在老郑氏身边帮她捏着肩膀,一边问道:“奶奶,我看院子里头的花花草草怎么给拔了,你打算种点什么?”

仁寿阁里头原本有一个小花园,不大,大约五六平方米的样子,里头种着的花草不算名贵,但也赏心悦目,不过老郑氏却让人拔了。

老郑氏一听,笑着说道:“你奶奶我也看不来那些花花草草,还不如种菜实在,到时候我带着几个丫鬟去种菜,一来打发时间,二来锻炼身体,三来还能给家里头省点菜钱。”

秦春沛听了觉得不错,笑着说道:“怪不得我爹也说要去收拾一块地出来,你们打发时间可以,到时候可别累着身体。”

老郑氏却来了兴致,又说道:“这么大的宅子,咱们也不能处处都住人,有些地方荒着也是麻烦,还不如利用起来。”

秦春沛点头说道:“这话不错,不过种菜太麻烦了,改天我让人多种果树,春天的时候能看个花儿,秋天能吃果子,打理起来也方便。”

两人一合计都觉得这主意不错,等从苹果说到了樱桃,才忽然回过神来自己原本的话题被岔开了,她没好气的拍了一下孙子,骂道:“就会作怪,阿沛,你跟奶奶说说,你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

“奶奶!”秦春沛也是无奈了,催婚的可怕大龄单身狗大约都懂的,只是这会儿他也说不出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觉来,这又不是现代,还能来一个婚前恋爱。

老郑氏却拍了一下他的手,说道:“好好说话,叫奶奶也没用。你就说你是不是看上明家那丫头了,看上你就说,奶奶不是那种喜欢拆散鸳鸯的恶婆婆。”

秦春沛微微叹了口气,只得如实说道:“孙儿又没有见过明姑娘几次,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再者,就算是我中意,也得问问人家姑娘不是。”

老郑氏却兴奋的拍着腿说道:“你这就是看中了,怎么滴,你还得爬上墙头勾搭一下小姑娘,闹出事情来才算是看中了啊?”

老郑氏翻了个白眼,以前怎么没觉得他们家大孙子这么磨蹭扭捏呢,都说他打起仗来不要命,现在倒是好,看姑娘就扭捏了。

秦春沛被这话臊的满脸通红,老郑氏趁胜追击:“明心这孩子啊,我仔细看了一路,除了家世薄弱点之外,人品相貌是没的说的。”

见秦春沛不说话,老郑氏继续说道:“别的不说,你爹娘什么样子你也是知道的,现在奶奶还能帮着看着一些,等以后奶奶老了,难道你还能一天天的盯着他们。”

“那两个没主意的,若是将来被身边的人掇弄的犯了糊涂,那还不得给你惹事儿?所以奶奶想啊,你媳妇别的不用太好,但脑子得清楚,知道什么做的什么做不得。”

秦春沛笑看着老郑氏,问道:“奶奶,你就这么喜欢明姑娘?”

老郑氏冷哼一声,反问道:“你不喜欢,你不喜欢就不会上赶着送人去新家,也不会一顿饭就看了人家三四次。”

秦春沛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难得有些害羞的感觉出来,但还是有些犹豫的问道:“那,那就算孙子喜欢,那明姑娘会愿意吗?”

老郑氏却说道:“只要你喜欢,奶奶明天就上门去提亲,只看咱家的条件,你又是诚心诚意的,除非是已经定了亲的人家,否则绝难拒绝。”

这话就是把自家的孩子看的太好了,秦春沛觉得自己的条件确实是不错,但这世上人千千万万,万一那位明姑娘就是不喜欢他呢。

他想着以后要跟明姑娘一起生活的场景,心中不但没有排斥反倒是有些憧憬,便说道:“奶奶,那您帮我看着呗。”

老郑氏听了这话就兴奋起来,起来就把秦春沛赶走了,自己兴致勃勃的去了隔壁院子找钱氏商量,只是等她的话一说,钱氏就有些为难的说道:“娘,真的要去明家提亲吗,我不是说明姑娘不好,只是明家会不会太单薄了一些。”

老郑氏早就准备好了一箩筐的话等着她,开口就说道:“明家确实是单薄了一些,但咱们阿沛现在是那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再跟好的人家结亲的话,那不是碍着皇帝老子的眼了吗,对阿沛以后反倒是不好。”

钱氏把这话听了进去,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毕竟公主还年轻,自家儿子也娶不到公主回家的,她想了想又说道:“那,好歹也找一个四角俱全的人家吧。”

老郑氏却说道:“亲戚多了事情多,你想看着阿沛给妻子娘家人收拾烂摊子,现在明家是血脉单薄,但明姑娘练过武,看着是能生的,唯一的弟弟又是读书人,看着也老实。”

钱氏原本就不是那种很坚决的人,听着婆婆三言两语的,慢慢也觉得明心似乎不错了,等到最后,她甚至还帮着明心说了一句话:“那姑娘自己支撑门户,难得的是性子好,从来也没见过她跟谁红过脸,以后也不能跟阿沛闹腾。”

老郑氏笑得眯了眼睛,就说道:“既然如此,你去把东西准备一下,咱们明日请了官媒过去,这事儿早点定下来早好,等阿沛娶了亲生了孙子,咱们也别弄什么地了,光顾着帮忙带孩子就得忙不过来。”

钱氏被子孙环膝的情景刺激到了,她站起身来说道:“我现在就去找官媒,对对对,好容易阿沛松口说要娶亲,咱们也别挑剔了。”

旁观一切的秦大山张大嘴巴,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劲,但又一想儿子愿意娶老婆似乎也不错,索性就跟着忙碌起来。

第九十三章朕看你是有事儿啊

明心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 面前放着一壶已经凉透了的茶, 她有些漫不经心的喝了一口凉茶, 抬头去看了看天空,却只看见一片四方天。

明心忽然想起当年父亲还在的时候,虽然自己是女儿,但她从小聪明伶俐, 父亲倒是也疼爱,偶尔会带着她出门游玩,那可能是她前半生最快乐的时光了。

琥珀从厨房出来的时候,就瞧见自家小姐在发怔, 她走过去摸了摸茶壶, 就有些不赞同的说道:“小姐, 厨房里头又不是没有热水, 您喊一声奴婢就是, 如今天气越发冷了,这要是搁在明城那边都已经下雪了,您怎么能喝凉的呢?”

明心却笑了一下, 摇头说道:“哪里这么精贵,以前大冬天的还吃冰的呢。”

琥珀却已经迅速的开始替换茶水,等换上了一壶热腾腾的茶水, 她下意识的看了看房门紧闭的那一边,才压低声音问道:“小姐, 裕国公府都上门提亲了, 您还有什么好考虑的, 裕国公本人咱们都见过,绝不是那种暴虐的,这么好的亲家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琥珀不说,明心也是差点忘记裕国公的名声也不大好听了,当然,这个不好听是因为前几年战乱的时候他身上战功赫赫,也不知道是哪起子小人就开始传了谣言出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有人传言秦春沛秦将军杀人如麻,最喜欢在战场上屠杀俘虏,甚至还吃人肉喝人血,有些说的夸张的,竟是把他说的跟妖魔似的。

这话也就是不认识秦春沛的人相信,真的认识他的人就知道,这位在战场上是疯了些,也确实是杀人无数,但却不是滥杀无辜之人。

至于喝人血吃人肉什么的,更是无稽之谈,秦春沛这个人最为重视军纪,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别说喝血吃肉了,就是骚扰百姓都会被严厉处罚。

可想而知这种谣言会是谁传出来,除了那些愚昧无知的老百姓之外,也就是吓唬一下远在京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些没见识的妇人。

琥珀第一次出门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回家还与明心说笑过,如今裕国公府上门提亲,她倒是义愤填膺起来:“小姐,您还犹豫什么呀?”

明心微微叹了口气,无奈解释:“我当然不会是因为裕国公的名声害怕担心。”

她自然不是那些因为裕国公声名在外而哭着不敢嫁的大小姐,而是心中有所顾虑:“我哪里不知道这门亲事的好,但裕国公已经快要弱冠,若是定亲的话,想必他们一定急着新媳妇进门生子,再者,我们两家的差距也太大了一些。”

若只是借靠裕国公府的势力,让自家的生活好一些,明心自然是没什么担心的,裕国公一家都是良善的人家,她只是借势从不做过分的事情,想必他们不会计较这点便利。

但嫁进门就不同了,作为媳妇要面临的挑刺,还有她最不放心的弟弟。

琥珀却不愿意看着自家小姐错过这般好的姻缘,直截了当的说道:“大小姐,您如今也十八了,难道真的为少爷耽搁到老吗?”

比起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姐,琥珀其实对明智的感官并不太好,在她看来一个男人,即使是比小姐小了许多岁吧,但却得靠着姐姐撑起门户来,可见是个没本事的。

明心微微皱起眉头,心中却还是拿不定主意,其实在这些现实原因考虑之外,她忍不住也会想那位裕国公真的中意自己吗,还是到了娶妻的年龄只得听了长辈的话。

琥珀继续说道:“小姐,您想啊,若是您嫁到裕国公府,即使家里头只剩下少爷一个人,但谁敢来欺负他,谁敢看不起明家?”

“不说别的,里头赵姨娘怕也一门心思希望小姐嫁过去,以后也能帮衬弟弟一些。”琥珀暗暗想着,若不是赵姨娘做不得小姐的主,怕是在裕国公府上门提亲的时候一口就答应了。

“我知道小姐担心什么,但不管嫁到哪家不都一样吗?”琥珀直截了当的说道,“您至少见过裕国公,若是将来让官媒说亲的话,怕是只能信了媒人那张嘴。”

“小姐,您也得为自己想想啊,错过这次,怕是…”琥珀未说出口的话明心也知道,错过这一次,将来她的婚事别说找到高门大户了,别是继室后母就不错了。

等这一日明智从学堂回来,明心忍不住将他叫住,开口问道:“明智,若是姐姐现在出嫁的话,你觉得如何?”

明智微微抬头,竟是一点儿也不意外的样子,还说道:“姐姐能答应裕国公府的提亲自然是好的,这般一来,我也是裕国公的小舅子啦,就算是学堂里头也无人敢小觑。”

明心微微一怔,显然没有料到亲弟弟说说出这般话来,在她的印象中弟弟一直单纯的很,却没想到在这桩婚事里头,他第一个考虑到的不是姐姐的幸福,而是裕国公的小舅子身份。

迎着明心的目光,明智微微低下头,脚尖在地上磨蹭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姐姐是担心我无人照顾吧,但姨娘还在,平日里她能照料我的吃穿,学堂那边就更不用担心了。”

明心忽然伸手摸了一下明智的头发,一时之间竟然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她这一刻忽然明白过来,她自以为是的牺牲对于明智来说,其实并不是很重要的。

这一个夜晚明心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袋里头乱糟糟的,又是闪过裕国公秦春沛俊秀无双,带着微微笑容的样子,又是闪过父亲离家之前的嘱咐,偶尔还掺杂着弟弟冷漠的话以及赵姨娘一直以来的无理取闹。

等到第二天天明,听着弟弟离家上学的动静,听着赵姨娘指桑骂槐的话,她忽然之间明白过来,也许她确实是应该为自己多想想了。

另一头,老郑氏倒是能沉得住气,也许在她看来明心即使是要考虑几日,到底最后也是会答应的,明家那几人她看的明明白白,就赵姨娘那性子怕是恨不得明心早早嫁人省的碍事。

果然,几日之后明家那边就传来了消息,老郑氏微微一笑,带着钱氏开始操办起来,秦春沛过了年就加冠了,他们家确实是急着娶媳妇。

只是秦春沛到底是裕国公,他的婚事自然不能随便了,即使有宫里头的嬷嬷帮忙,老郑氏和钱氏也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一个人长出八条手臂来。

不只是他们,就是秦来娣也得去帮忙,这是秦春沛的意思,原本老郑氏和钱氏还觉得小姑娘不添乱就不错了,但听了秦春沛的一席话也觉得有道理。

秦来娣早晚要嫁人的,也得面临这样的内务,现在在家不趁机好好锻炼,以后出了门子还不得被人嫌弃,还不如现在累一朝。

相比起来,秦春沛倒是成了闲人,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有人处理,他只要上衙门办公,到时候迎亲洞房的时候出现就好了。

秦春沛摸了摸下巴,忽然琢磨起皇帝那一日的话来,这一日就直接进宫面圣,故意露出几分神色不思的样子来。

身为皇帝,赵文睿对朝臣的控制十分严格,事实上在秦家与明家商量亲事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会儿乐得看秦春沛笑话。

“裕国公,朕看你近些日子气色分外的好,莫不是身边有什么喜事不成?”

秦春沛就等着这句话呢,笑着开口说道:“陛下圣明,是家中长辈已经给微臣定了亲事,不日就要成亲,算起来确实是微臣的大喜事。”

皇帝暗道果然让他等到了,顿时哈哈起来,明知故问道:“定了哪家的姑娘?”

秦春沛眯了眯眼睛,忽然笑着说道:“说起来这桩婚事还是陛下做的媒人,当初若不是陛下让我去送明将军的抚恤,微臣也不会认得明家小姐。”

“兜兜转转,微臣长辈觉得明家姑娘十分合适,这才定下了这桩亲事,这般说起来,陛下可不就是我们的大媒人,到时候微臣是不是得给陛下包一个大红包以表感激。”

皇帝顿时高兴的大笑起来,觉得自己确实是做了一桩好事,虽说这两人上辈子就是夫妻,但这辈子因为他的存在,秦春沛的成长经历已经截然不同,他既然不是上辈子的那位虎将,没有他的那句话,从头至尾也没有遇到明姑娘也有可能。

越想越觉得自己做了一桩好事的皇帝更加开心了,拍着秦春沛的肩头说道:“不错不错,你可得给朕包一个大红包。”

秦春沛也跟着笑起来,又说了一句:“陛下说微臣有了心上人再来这里,可是当初就猜到了?陛下果然圣明!”

说到这里,皇帝更是开心的说道:“不错不错,既然是朕做的媒,索性送佛送到西,这明姑娘到底是家世单薄了一些,朕下旨为你二人赐婚如何?”

秦春沛顿时笑道:“既然如此,陛下可不能小气了。”

皇帝一听,指着他笑骂道:“好啊,原来都在这儿等着朕呢,放心,朕对谁小气也不会对你小气,不过这媳妇还未过门呢,你就这般为她打算,以后可别成了耙耳朵。”

秦春沛却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耳朵,笑着说道:“耙耳朵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呀。”

第九十四章双喜临门

良辰吉日, 修竹小心翼翼的打开锦盒,只见里头放着一个精雕细琢的玉冠, 玉冠用的材料是最好的暖色白玉,水头十分好, 让人一眼过去就挪不开视线。玉冠本身朴实无华,但那根玉簪却是花费了无数功夫的, 小小的玉簪上头竟是刻画了百里祥云图,可谓巧夺天空。

光是这么一个玉冠玉簪怕也得价值连城,最重要却是,这是皇帝才能用的玉, 也之后备受皇帝喜爱的国公爷也能得到这般的赏赐。

修竹心中喜爱无比,又有几分自豪在,小心翼翼的取出玉冠问道:“国公爷, 现在就给您带冠吗?真的不办加冠礼了?”

秦春沛抬头看了一眼镜子, 如今他东西见的多了,反倒是少了一开始那种惊奇, 他点头说道:“陛下已经给我取了字, 又赏赐了玉冠, 直接带上就是了。”

其实一般人家通常不会办什么加冠礼,及笄礼, 那是富贵人家才有的事情,秦春沛原本就没有打算打扮, 正巧皇帝给他赐下了东西, 直接用起来更好。

修竹有几分可惜的说道:“若是国公爷办加冠礼的话肯定很热闹。”

话虽如此, 他手底下却稳稳当当的开始帮秦春沛带上发冠,秦春沛看着自己的镜中的模样,笑着说道:“连续办两场宴席,怕是有的人觉得我靠这个敛财呢。”

说到这里,修竹倒是也高兴起来,乐滋滋的说道:“国公爷今天就能娶回夫人,老太太他们肯定高兴的很。”

这也是秦春沛放弃办冠礼的原因之一,他今天就要娶妻,娶妻和加冠的时间间隔太短,与其短短一个月内办两场宴席,让家里忙的人仰马翻,还不如低调的带上发冠就得了。

也是秦家人出身平凡,对冠礼不太看重的缘故,秦春沛不会知道自己的一次偷懒,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都被家里人念叨,他们都觉得错过了一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