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这只是秦春沛附带的一个项目,因为他大致知道水泥的生产原料,吩咐下去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粮食生产那边,谁知道翻了年水稻的杂交还没见成果,土水泥却被弄了出来。

这种水泥的品质比起现代那些自然是远远不如的,但跟现在的沙包黏土比起来,简直已经是逆天的神器了,最重要的是生产方便,虽然会带来一定污染,但跟产生的便利比起来不堪一提,在发明之后立刻得到了普及。

这东西并不侵害谁的利益,甚至铺好的道路如同平地,比青石路还要好走,造价却只是青石路的三分之一,可让户部也高兴的满脸褶子。

水泥一出现,皇帝就十分高兴,等京城附近第一条路造完之后,皇帝亲自出门踏青,在那条水泥路上来回走了好几趟,乐得跟个孩子似的。

走得高兴了,皇帝倒是也大方,不但秦春沛有所赏赐,参与这次水泥发明和生产的匠人们也多少有所奖励,居首功的两个匠人不但被御赐为大周名匠,还每个人敕封白银百两。

在秦春沛看来,这个奖励和匠人们没日没夜的研究付出是不平等的,但在匠人们看来,这可是皇帝亲自敕封的名头,挂在门上能传宗接代吃一辈子的好处。

有了水泥那边的两个匠人做榜样,秦春沛一力主张的几个项目进展飞速,比原先的积极性提升了不止一倍,可见这些功名对于普通人的杀伤力。

秦春沛一边看着,一边暗道早知道如此的话,他应该选一个简单方便的发明,弄出来让皇帝给敕封几个人,这样就不怕手底下的人没有积极性了。

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足够的利益吸引下,水泥被研究出来之后,工部几乎是每隔几个月就闹出一些动静来,小的比如研制住更好的纸张,更好的印刷术,大的比如研究出不会震动的马车,能够让百姓获益的水车。

原本想要看秦春沛热闹的人,如今也是对他心生佩服,暗道这位传说中杀人如麻的裕国公,甭管当年杀了多少人,这些年确确实实为了大周朝的老百姓做了不少事情。

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居功自傲,每次有好东西出现之后,明明这些东西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却愿意将功劳分给手底下的人。

且看看这几年其余五部多么羡慕工部的那些官员,就知道秦春沛的大方了。

如今工部一跃成为六部之中最受欢迎的部门,这地方关系简单,并不容易踩坑,秦春沛又最愿意提携新人,愿意给他们机会,待几年就能熬出头来。

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眼中最为大方的秦春沛裕国公,其实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如今已经是国公爷了,看皇帝的心思就知道,除了皇家人之外,他必定是不会封异性王了。

那么处于他今时今日的帝位,唯一要警惕的就是功高盖主,那一天惹了皇帝不高兴的话,那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

秦春沛并没有在造反一次的打算,于是乎这些虚名他压根不需要,直接分给手底下的人更好,他琢磨出这些东西来,原本也还是为了让老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他一大方,不占名利,反倒是让皇帝对他更加满意,虽然没有得名,却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且不说每一次的赏赐,光是这个好感度就十分难得了。

水稻的杂交确实是麻烦,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又有太多的巧合性,即使秦春沛指明了方向,一度参与这个项目的人也灰心丧气的想要放弃。

只是有秦春沛逼着催着,这个项目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在秦瑾瑜磕磕碰碰的能把三字经背下来的时候,水稻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

这一日,秦春沛竭力邀请了皇帝一块儿去看农庄,大大小小的几个庄子被串联在一起,分成几大块成了试验田,其中有按照如今老百姓最常用的方法栽种的,也有他们精心培育,经过了五年优化才栽种的。

即使是外行人,一路走来一路对比,也能发现后者的好处,远远看去这片地方稻子的穗都比隔壁的大一倍,甚至有一部分硬生生比旁边的稻子高上一寸。

赵文睿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自然知道亩产量对百姓们的重要性,还未上位的时候他曾在民间走动,上辈子更是看了各地的上报许多年。

在他的记忆之中,亩产量能够达到三百到四百斤,已经是大丰收之年了,通常若是遇到灾年,老百姓能把春天种下去的种子收起来就不错了。

但是现在,秦春沛却告诉他,这些稻田里头最好的能够做到亩产一千斤,最差的也能产粮六百斤,是原先的两至三倍!

这带给皇帝的不只是欣喜还有震惊,皇帝看着秦春沛,心中是无限的感慨。

难道最适合秦春沛的地方不是战场,而是工部吗,上辈子他父亲登基之后,十分忌惮这位三次造反的猛将,对他万分提防,一度甚至想要杀了他!

那样的情况下,秦春沛别说进工部做事儿了,在大将军的位置上都待得不□□稳,没过多久,他就带着几人彻底消失了,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赵文睿看着秦春沛,心中暗暗想着莫不是上辈子他们错过了让大周强盛起来最关键的人物?即使是他,这辈子启用秦春沛的时候,其实也是更把他当做武将的。

迎着皇帝奇怪的眼神,秦春沛几乎要以为这家伙是不是对自己有意思了,不然为什么要用这么苦大仇深又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自己呢?

最后,皇帝深深的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秦春沛的肩膀,笑着说道:“阿沛啊,你不愧是国之栋梁,有你在,是大周的福分。”

秦春沛哪里敢担着这话,连忙说道:“大周的福分是有陛下在,若不是陛下的话,吾等下臣哪有施展的余地,怕不是早早的归隐田园了。”

赵文睿一琢磨觉得这话也很对,顿时对自己的英明神武也佩服起来,可不是吗,上辈子没有他的支持,秦春沛为了全家安危不得不退隐田园。

虽说如此,田地增产也是大事儿,皇帝还是说道:“若是此事能够普及,朕给你记一个首功,到时候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来。”

秦春沛笑了笑,却说道:“微臣不过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倒是这几位老农跟着微臣忙活了几年,从白天到黑夜,一年到头也没有个歇息的时候,微臣恳请陛下给他们一个恩赐。”

听见这话的时候,那几个老农已经激动的跪了下来,一个个都说不出话来。

皇帝哈哈一笑,指了指秦春沛说道:“你啊,还是老样子,放心吧,朕不会亏待了有功之臣,你也不要谦虚,此次你当居功。”

史记:

裕国公秦春沛力主田政,时五年,终得果,增产无数,上喜,乃赐之。

第九十八章番外 托孤

庆帝登基三年, 乃改大周为大明, 从此周家天下改朝换代, 坐着位置的人虽然还姓周, 却再也没有人将两个朝代混为一谈。

大明□□在位十三年, 知人善任、仁厚节俭、内政修明,休息养民, 使得大明朝国泰民安,睦邻安边, 开拓大明, 八方来贺。

就连未来的明□□也不会料到自己居然会英年早逝,在身体出状况的时候, 赵文睿只以为是一次简单的风寒, 却不料即使有太医的精心照顾,他的身体却一日日虚弱起来。

难道他注定只有这么长的性命?赵文睿忍不住这么想着,上辈子他殚精竭力, 熬死了父亲,弄死了几个兄弟上位,却不料在皇位上只坐了短短五年就过世了。

这辈子明明他发家更早,也没有了赵家那一摊子的糟心事儿, 甚至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 为何却还是在这一年生了病, 明明只是风寒, 却一日日虚弱起来。

等太医暗示他时日无多的时候, 赵文睿强硬了一辈子也只能认命, 相比起上辈子来,他这辈子至少活的痛快,想要做的,他已经全部都做到了。

只是看着身边尚且年幼的太子,赵文睿心中说不出的担心,大明才刚刚安定下来,可以想象若是太子无能,朝廷又会经历一段怎么样的岁月。

这几日的功夫,他把自己能教的,能说的,两辈子的经验都恨不得一块儿灌输给儿子,听不懂就暂且记下来,记不住就用笔写下来。

该交代的他都交代了,太子眼睛红彤彤的,抱着皇帝的手臂不放开:“父皇,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儿子还等着您来教我。”

皇帝却知道自己的身体,拍了拍他的手,摇头说道:“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现在你去把裕国公叫进来吧,朕有事情要嘱咐他。”

太子握着皇帝的手微微收紧,他与裕国公还算熟悉,毕竟一个是皇帝最终是的太子,一个是皇帝最信赖的官员,两人打过不少交道。

只是想到舅舅说的话,太子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他抬头看了一眼父皇,最后还是乖乖的出去传唤,带领着裕国公进来的时候,太子心中想的是,父皇一去,这位权势滔天的裕国公还会一如既往的听话吗,还是如舅舅所言那般。

皇帝当着太子的面交代了许多事情,赫然是一副托孤的架势,秦春沛眼睛微微发红,赵文睿比他只大了十几岁,如今还是壮年,却不料竟是一次风寒就到了这般境地。

虽说是君臣,但皇帝这些年对他真心诚意,秦春沛也不是那等铁石心肠之人,自然也是记得这份情谊,这会儿是心里头真的难受。

说完了该说的话,皇帝握住了秦春沛的手,把他的手放到了太子手上,最后说了一句:“阿沛,我把太子,把太明交给你了。”

太子心中震惊,下意识的朝着秦春沛看去,却见这位裕国公眼睛发红,似乎真心实意的为了父皇的离去而难过伤心:“陛下请放心,微臣在一日,便不会让太子委屈。”

大明十一年,明□□逝,举国哀恸,太子景登基为帝,是为明高祖。

明□□临危受命,令裕国公辅政,以天子师掌朝。外戚不满,裕国公当朝喝之,乃止。

裕国公把持朝政七年,高祖皇帝已成人,次年乃当朝归政于高祖。

高祖三拒,裕国公却不再上朝,直言思念家乡欲归,高祖再三挽留,奈何裕国公心意已决,隔年偕妻子归乡。

高祖感恩裕国公之德,赐予秦家大宅,今位于芜湖青山县,秦家大宅占地千亩,乃是大明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宅邸,因为地处偏僻,时至今日还保存完整。

数十年的风风雨雨,秦春沛都一路走了过去,赵文睿在位的时候,他想做的事情基本都做完了,等到他的儿子上位,两人的情分自然不同以前。

秦春沛虽然是辅政大臣,却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正,他十分明白,等皇帝能够把控朝廷的那一日,就是他功成身就的那一时。

太子登基时才十三岁,秦春沛把他当做君王,也把他当做小辈,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家人做考虑,一边教导太子为帝之道,一边却把两个儿子都放到他身边,让他们与皇帝养成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来。

七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比之前的十三年还要累,他费尽心思,太子也终于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皇帝,布下的那一条条暗线没有白费,他虽然对裕国公忌惮,对他的两个儿子却还有几分感情在。

在确定这一点之后,秦春沛毫无留恋的告老还乡,似乎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料到,他能这般痛快的放下手中的权利。

这些人不会明白,在秦春沛的眼中权势与名声都是空的,他之前做的,确确实实只是因为赵文睿的临终所托,他想要的,一直都只是平淡和安宁的日子。

在这十几年中,他的奶奶,他的父母都已经陆续过世,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唯一留在身边的只有妻子。

秦春沛退的痛快,小皇帝就也分外的大方,赏赐下来的东西,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名望,足够他在青山当地横着走了,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受委屈。

托孤之臣向来不好当,能够全身而退的托孤之臣更是少之又少。

秦春沛知道自己身边有小皇帝的眼睛,但一如当年,他并不害怕和担心,反倒是舒舒服服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偶尔将自己这些年的所得著书,好歹也能流传下去。

空闲下来,他就带着妻子游山玩水,好不惬意。

百年时光是匆匆,秦春沛回头看自己的一生,虽说也有遗憾,却已经比他预期的好了许多,至少这个世界没有末世,没有那么多的灾难,他已经心满意足!

“大家往前走往前走,来来来,到这边来,美女帅哥们抬头往这边看,看到没有,这边有两棵缠在一起的大树,这两棵就是历史上裕国公秦春沛与他夫人明氏一起种下去的合欢树了,这边有情侣夫妻没有,有的话一定要来拜一拜摸一摸了,摸过之后情比金坚白头到来。”

听着导游的话,其中一个大男孩无奈吐槽:“什么鬼,裕国公不是杀人如麻的好汉吗,还合欢树,这家伙不会是看了那大明攻略,以为裕国公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吧。”

他身边的女朋友却狠狠掐了他一把,骂道:“你才杀人如麻,历史书上都写了,秦春沛力大无穷,武艺高超,什么杀人如麻都是当时的文人不喜欢他污蔑的。”

又有人说道:“就是,你们男生就喜欢打打杀杀。”

“裕国公娶妻之后,身边连妾室都没有,这在古代多难得啊,走走走,我们过去拜一拜。”

“什么,不想拜?你是不是有小三了,是不是想有外遇的,不想?不想你为什么不拜!”

每一天,这样的争吵都会出现在秦家大宅里头,自从大明攻略红了之后,里头英俊无双,并且英勇无敌,又能贯穿始末的秦春沛角色就吸引了无数粉丝,以至于原本并不算红的秦家大宅景点也成了著名景区。

比起位于大明朝京城,在战乱之中早就被毁掉的裕国公府,这座大宅子保存的极好,据说一直以来还有秦家的后人在保养,只是在前些年上交给了国家。

秦家大宅火了,周围的百姓自然也是高兴的,他们靠着一张嘴就能赚到不少钱。

就比如现在,一个导游指着院子里头一块大石头,空口白牙的喊道:“大家摸过了合欢树,再来看看这块千斤石。”

“这块石头可了不得,据说是裕国公秦春沛亲自去山上搬下来的,搬下来之后又亲自打磨,成了现在这种天然石凳石椅的样子,十分具有历史价值。”

甭管这历史价值是从哪里来的,反正游客们倒是看得十分开心,等走到后头,一个姑娘跳起来说道:“我知道我知道,这就是古代的空调和排水系统,据说秦春沛其实是个穿越人士,所以才能捣鼓出那么多的精妙东西来。”

导游哈哈一笑,说道:“秦春沛是不是穿越人士我不知道,但据我说知,秦家大宅的地下排水系统,几乎比北京故宫的还要精细,可见当年肯定也是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

“当年秦春沛还把他在工部的研究全部记载了下来,著成了一本书,有没有知道是什么书啊?来来来,这位姑娘知道是不是?”

“我知道我知道,是相思引是不是?”那姑娘显然是脑残粉,惊叫着喊道。

导游尴尬的笑了笑,只能说道:“答错了,相思引是秦春沛妻子明氏去世之后,他为妻子写的悼念诗,我刚说的是大明农事著,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后台买一本看看。”

话音刚落,刚才喊得最积极的姑娘就切了一声,说道:“谁要看古代农书啊,我要买相思引诗集,哎,秦春沛为啥不写什么武侠秘籍,不然写几篇诗歌也好啊,农书我实在是嗑不下去,走走走,咱们去后头看诗集去。”

导游无奈的摇了摇头,也把农书抛到了脑后,追着几个游客出去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