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国首都,爆炸了三枚导弹,这在埃及居然并未立刻掀起轩然大波——初听之下似乎有些魔幻,但想想这国家在一年内因恐怖袭击失事的几架飞机,就在埃及博物馆边上,被烧毁后六年都未重建的政府大楼,人们就能明白这两枚导弹对开罗人民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了。这一点都不魔幻,只是让人悲哀的现实。

在任何一个社会,贫民窟素来都是法外之地,死人城住的不都是死人?连巴黎飞往开罗的飞机坠毁都无法引起社会大规模关注,在这个所有人都忙着操心自己事儿的国家,死人城事件最大的结果,不过是街上又多了些军人警察,小老百姓被盘问骚扰,不得不破财消灾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已。甚至就连旅游业都没受太大影响——在这种时候,会来的根本都不会介意,介意的也早就不会来了。

已经有好几年,金字塔边的游客都疏疏落落,想要和斯芬克斯合影也无需排队,本地人甚至比外国人更多。有人说这国家正在被缓慢地吞噬,但大部分人不懂也不怎么去想。这个国家27%以上的人都是文盲,剩下27%的人文化水平只比文盲好一点,本地失业率大概一样接近27%,这些人就连出国打工都是奢望,他们最关注的一点就是下一顿饭来自哪里。至于国家是否危在旦夕,登门检查的警察是否比平时更多,吃不饱的情况下,谁在乎?

“吃不到足够的蛋白质,人会变傻,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世界国家的人的确比第一世界更低等,至少智力上是这样的——大部分平民在发育期蛋白质摄入只能靠各种豆类,豆子是穷人的肉类嘛。但更穷的人连豆子都吃不起,就靠面饼——”

在开罗市中心一间悠闲雅静的餐馆里,亚当举起灰色空心的薄面饼,对他们稍微示意,“这面饼便宜得几乎白送,一美分能买一袋,全靠埃及政府补贴,人民有饼子吃就不会革命,你可以叫它埃及社会最后的安全线。死人城所有人吃的都是这种饼,抹点酱,再加一点蔬菜,肉要10美元一斤,他们怎么可能吃得起。”

所以,死人城的小孩就像是蚂蚁,黑又干瘦,普遍矮小,一看就没有力气。但在开罗的上等餐厅里,对旅游者来说,这种饼不过是开胃的小菜,口味太单调,他们还并不怎么爱吃,通常中国人会加点一份白米饭做主食,至于主菜,当然必须有肉。

Felfela的烤鹌鹑绝对是开罗一绝,一个人两只都吃不够,烤鹌鹑配米饭,这道菜必须现点现做,不应外卖,火候一过就没那么脆嫩多汁了,今天这里照样熙熙攘攘,挤满了埃及本地的上层家庭和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在这种地方,什么人和什么人坐在一起都不稀奇,这毕竟是个毫无监控的旅游城市,对角落里的某些顾客来说,埃及着实是他们的乐土。

“这是开罗最有名的餐馆之一,”亚当介绍说,“他们的果汁也很有名,更供应本地韵味十足的特色米布丁甜品。”李竺环顾四周,这环境大概和她们在新疆拍戏时在路边随便找的餐馆相当,傅展笑了一下:“不要要求太高,这在开罗已算高级。”

“我已经很满足了。”李竺说,她确实感到幸福,如果你之前连续一周都在海上漂泊,已经饮食无着一两个月的话,就会觉得坐在餐馆里吃一顿肉配白米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阻碍我享受国际逃亡的一大原因一定是饮食问题。”

“这说明你们的后勤保障做得不是太好。”亚当看了傅展一眼,他也笑了,“也许,这也是为了追求演出效果。”

亚当能说一口地道的中文,据他自陈,他至少会说八门语言,按使用人口顺序往下排。他很早就开始学中文,阿拉伯语也说得很溜,这对他们是极大的便利——只会说英语,在这个城市你能去的地方就很有限,就像是伊斯坦布尔,城市再混乱,有心人也能织出一张网。但如果你会说当地语言的话——

吃完饭,他们溜达回尼罗河边上的高级公寓,这里位于吉萨区,和开罗区隔河相望,是整个开罗次好的居住地,建筑约等于国内的十八线小县城,脏乱程度则大概和中国垃圾处理站相当,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死人城大体上超越了第一世界国家居民的理解范围。中途经过了许多警察,不过,身为外国人,自然享有特权,警察们特别热衷地和他们挥手招呼,转头厉声呵斥当地人,李竺不禁有种感觉:开罗很适合藏身,如果不怎么去NarsCity的话,恐怕在这里住上一整年他们都不会惹什么麻烦。

但不惹麻烦只是最基本的诉求,他们还想回家,李竺对这要求一直保持沉默,不过是因为他们还处在博弈之中——从亚当提议外出吃饭开始,他们就一直在不动声色地试探对方,他们有没有胆量去Felfela,有没有胆量散步回家,有没有胆量直接把他们和国内的联系暴露给他看。这是她看得出的试探,但在她不知道的地方,也许还存在更多交流,李竺知道她是博弈中信息最少,最弱势的第三方,她既不知道亚当凭什么劝他们别去大使馆,也不知道傅展为什么只凭他的几句话就下了决定。

她隐隐有种感觉,这和U盘内容有关。

埃及的高级公寓房租当然不贵,设施水平也就和国内的老公房相当,但如此的基础设施在当地已属难得,八层高度更可傲视吉萨区大部分民居。回到家里,天气已经冷了,亚当泡上一壶酽酽的红茶,拉他们一起坐在阳台上,瞭望灯火黯淡的市区,尼罗河倒还有些色彩,三四艘游轮拖着彩色的尾巴开过去,带去一片波动的多彩的粼粼。

“五年前,现在的河面上应该挤满了游轮,游客来这里吃晚饭,看苏菲舞。但现在埃及已无法维系局面——如果连开罗的旅游业都在衰退,你就知道这世界绝对是出问题了。”他顿了一下,又说,“如果他们没挖出我们的尸体的话,两三天后,连这些游轮也许都开不出来了。”

这和李竺的观点不太一样,她还倾向于自己应该会更加安全:对美国佬来说,U盘肯定是连人一起被炸死了,挖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本可以利用这时间差及时进入大使馆。不过,亚当说得也不无道理,U盘肯定是没法回收的,而安全屋里又没有死人——在她模糊的记忆里,他们所有人都逃出来了,毕竟当导弹落下时,最前头的他们已经跑了很远,即使跑在后头的人有栽在事故里,那也应该是死在地面上,而非安全屋里。

人不见了,U盘也没回收,美国人会干什么?在巴黎和罗马,他们煽动风暴就像是扇动翅膀一样简单,而在民意本来就混乱不堪,国家陷入漩涡的埃及,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李竺抿了一下唇,在这一瞬间,她考虑的甚至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尼罗河上游轮中的舞者,他的大裙子转动起来,像永无休止的彩色大漩涡,把所有人吞没。她感受到一种冰冷的、麻木的愤怒,这不是你习惯了就能视若无睹的社会现实。明知它就是真理,如今这世上一半以上的战争都是代理人战争,但你依然会感到不平与愤怒。

“他们是怎么发现我们的?”但她不想抱怨什么,这是一种很私人的感情,她觉得亚当和傅展都会斥为幼稚,“你们暴露了?”

“CIA一直试图攻陷我们的服务器,也许他们已经成功了,拉取到了开罗的安全屋地址,甚至是直接黑进服务器,根据IP定位到了大概区域。”亚当比了一下屋内的电脑,“如果我能用它的话,可以在两分钟内告诉你们答案——但你们不会答应的,是吗?”

……傅展和李竺都没有说话,但表情已足以回答问题。亚当又笑了,“可以理解,如果是我的话,也会做一样的选择——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进来救人。”

他又否定自己:“不,我会进来撕掉胶带,但反锁上门。这样,最终现场效果会更自然。”

李竺还是第一次想到这一点:人死了还是会被挖出来的,导弹不是核弹,主要还是靠冲击力造成破坏,这毁灭不掉胶带痕迹,即使她没冲进去撕毁胶带,拉亚当一起逃生,CIA依然会发现不对,盗火者自然更可能找到线索,他们一样会重新坠入无止尽的连环追杀,而这一次,还会带上无法磨灭的谋杀指控。

她不禁看了傅展一眼:他想到了吗?所以才没阻止她?

“我进来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她坦白。

“我知道,那时候你心里只容得下直觉的反应。”亚当说,他脸上还挂着玩世不恭的笑意,“这直觉救了我,我欠你一条命。”

李竺摇摇头,有那么一会儿,他们三个人谁也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望着尼罗河上的月色,这条蜿蜒的河似乎有种魔力,把整个国度都扭曲,你明明坐在八楼狭小的阳台上,但却也有一种感觉,自己好像正站在四千年以前,在纸莎草丛里,喝着淡啤酒,眺望着天边的弯月。

“我看过你们的资料,”亚当打破了沉默,他盯着圆月出神地说,“看过关于你们的视频,我对David印象很深刻,我觉得他和我是一样的人。”

傅展抬起眉毛,安静地说:“噢?”

“李小姐进来救我,你却在门口推开所有逃命的人,确保我们是第一批离去的人。”亚当说,“这也会是我的选择——我们是一样的人。”

两个男人的眼神交汇了一秒,又各自分开,亚当继续说,“我们可以很危险,可以变得很坏,我知道这世界运转的规律,我能掀起滔天巨浪,我能在千里之外决定他人的生死,我几乎无所不能,我们对这世界看得太过于透彻清楚,我们很清楚这世界可以有多糟糕。”

他的语气很平静,却自有一股撼动人心的力量,仿佛生动描绘出那一幅幅画面,全是他和傅展能做到的事儿,把良知完全放到一边,他们所能攫取到的利益,伤害到的平民,从血中吮吸出的结晶。李竺屏住呼吸,并非是因为亚当的自大,而是因为他的平静与画面的真实,她现在已经知道这样做有多么容易,甚至你感受不到任何良心的谴责——这本来就是社会运行的规律。

傅展在她身边,连呼吸声都静默,就像是他被陌生人一语道破后应有的反应,不愉快,但就连他也无法否认这其中的真实。

亚当真诚地说,“但李小姐,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加入盗火者吗?”

“嗯?”

“因为你这样的人,”亚当说,他望着她,却又像不止是望着她,而是透过她看着回忆中的面孔,他轻声说,“因为你走过了大半个世界,经历过那么多猜疑、算计、不公与阴谋以后,在那一瞬间依然涌现的本能。”

你把我想得太好了,李竺想说,我杀过那么多人--

但她说不出口,她有点难以言说的激动,亚当的话实属过誉,但这平静的叙述像是点燃了她心中的火,叫她只能紧抿着双唇,用尽一切力气才维系着表面的平静,听亚当继续往下讲。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往前进,能脱离自我毁灭的命运,它不会是因为我们这种人,我们也许坐拥金山,富甲天下,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这些在历史上不过是过眼云烟,文明的发展,依赖的是你的这种本能。”

“正是因为有你这种人,我这样的人才会试着去学会相信,我们心中依然充满了怀疑,充满了负面——我也曾经是很坏的人,我做过的事你甚至无法想象。”亚当说,“但正是因为你这样的人,我才会试着去改变这世界,试着相信,这世界也许有一天的确可以变得好一点。”

这就是他加入盗火者的理由吗?李竺和傅展交换了一个眼神。

“如果你继续从事这个行业,别丢弃它,它很愚蠢,但却非常珍贵。”亚当可能是把她当成特工了,李竺想为自己辩解,但又意识到这会透露许多信息,她闭上嘴,只是简单地摇摇头,但亚当并不以为意。

“电脑可以留给你们,密码在这里,这间公寓的安保密码是下面这串数字——对我来说,资料由谁使用无关紧要,只要能达成目的就好。你救了我的命,我才能继续在这里说话,否则,我早已从这游戏出局。我做人恩怨分明,这局游戏,我不会再继续参与。”

亚当的声音甚至有点港腔,他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李竺,自己走向卧室,透过敞开的门,他们很清楚地看到他的行动——他拿出一个旅行包,显然是亚当一直为自己准备着的应急行李。“U盘的密码你们也已经知道,之后该怎么处置,我不会再关心。只是作为朋友,我给你们一个友好的建议——尽量不要再继续留在开罗。”

“这是基于你们的资料做出的判断?”傅展沉声问。亚当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笑嘻嘻地点了点头,李竺的眼神在两个人中间看来看去,她有种不祥的联想,但没说出来。

“按照我们的资料,我建议你们去埃及的邻国,那里的外交系统对你们而言会更安全。”他说,掏出口袋,打开行囊给他们看看,行囊里除了钱和衣服之外一无所有,亚当身上也没带着通讯器,其实他不必交底李竺也相信他,他看起来像是真的放下了盗火者的任务,就如同他所说的,为了救命之恩,决定退出这游戏。

检查结束,亚当把背包甩到背上,征询地看他们一眼,似乎在等着反对意见,“当然,也欢迎你们和我一起同行,我要去Dahab了,那里的清风明月可以抚慰我受伤的心灵,你们愿意加入吗?”

又是几秒的沉默,他们没阻止他的离去--终究这是愚蠢的做法,他们不可能随身控制亚当,那太过不便,除了放他走以外还能怎么样?总不能甘冒奇险救了他的命,却要在逃出生天后为了保密再把他除去。

亚当也不意外,他会意地一笑,“对,你们有你们必须去做的事儿,那么,就只能祝你们好运了。”

窗外,尼罗河对岸有火光冒起,隐隐的喧闹声就像是背景音乐。亚当举起手,潇洒地挥了挥,走向门口。

“你凭什么相信?”

这一声询问很轻,却让亚当唇边的笑意更浓郁,他停住脚步,和傅展的眼神在门边穿衣镜里相遇。

“什么?”

“你凭什么相信。”傅展重复一遍,他注视着亚当的眼神冰冷,吐露的言辞晦涩,就像是同类与同类间交换的密码,“我们是一样的人,不错,我们都是守住门口、关上大门的人--所以,你凭什么相信?”

他没说出口,但李竺明白那未尽的言语。

我不能相信,你凭什么相信?

亚当凝视他几秒,笑了。

“其实,你也早已相信,你也依然相信。”

他几乎是在附耳低语,“否则,你有那么多选择,又为什么要为我上传那份文件?”

李竺根本听不懂,但傅展脸色瞬间大变,似乎是被说中了软肋,亚当意味深长地凝视他几秒,笑着冲他们都挥了挥手。脚步轻巧地走了出去。

门在他身后合拢,窗外的火光越来越大,李竺看看阳台又看看傅展,半晌,还是决定别在这问太敏感的问题。

“他说的邻国是哪里?”她问。毕竟,埃及可有好几个邻国。

傅展似乎是从沉思中被惊醒,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语气也有点不耐烦。

“还有哪里?埃及周围,中国的地盘,不就是--”

第55章开罗(6)

埃及开罗

死人城的废墟清理进度比人们想象中更快得多——或者说,在人们的想象中,这片废墟甚至不会得到清理,毕竟,这里是埃及,这才是埃及。

“这儿有个地道。”随着机器的轧轧声,操作工人扭头说,人群聚拢在周围看热闹,氛围不凝重,反而像是热闹的聚会,死人城的小孩对这些机器充满敬畏,探头探脑。“也许可以往前挖一下房间。”

半小时后,一个挺宽大的房间被挖了出来,十几台布满了尘土的电脑架在桌上,这在人群中掀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这里的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球形显示器那种电脑,液晶屏对他们来说已很高级。

“地下网吧。”工人很有经验地说,“MBE那些骨干都在这里互相联络,死人城附近至少还开着两家。”

但这家不怎么一样,大部分房间里都有死人,甚至还有些人有微弱的呼吸——在十几米外,有个地下妓院,里面的妓女居然都还活着,而且衣衫不整,这让看客们大饱眼福。但这个地下网吧却空空如也,人们只在地道入口发现了一名肥胖的死者。

继续往前挖掘,这个地下网吧展现出不同了,网管办公室里的服务器机柜不应该出现在地下网吧,还有那高科技味道很浓的多屏幕电脑,一样让人大开眼界。专员站在土堆上往下审视着狭小的空间——空荡荡的,没有一个死人的小房间。他的眉头皱了一下,转过身把手凑到了嘴边,用力地咳嗽了两声。

“继续发掘,但先把硬盘带走。”耳机里传来清晰快速的指示,“送到总部,看看能发现什么。”

“埃及政府会不会阻止?”

“他们根本就不会发觉。”

没有死人,或者说死人不在电脑前,这都说明轰炸信息未能完全保密,地下网吧当时是否只有一个人,傅展和李竺去了哪里,这些问题都未能得到解答,行动尚且不能说是就此结束。专员知道这个空空如也的办公室令主管非常失望,他没有多说,而是转而用阿拉伯语大声地对属下发号施令。

这些来历成谜,用的机械成谜,动机成谜的工人听话地拆卸起电脑主机,几个警察走过来热情地维护秩序,他们也没想到上头会这么快派人来收拾残局。当然,丝毫也没想过要盘问这些工人的来历。

“这些电脑,都要搬到情报局接受调查,是不是?”有人热情地和他搭话,眼神还在不断地溜着废墟中被留下的屏幕,“MBE的证据,是吗?”

“是的,但我们只要主机。”干员很明白他的意图,他冲警察挤挤眼,“剩下的显示器希望有人能帮我们保存。”

这让他们的搬运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在埃及这样的国家,只要你找准方法,办事确实比较容易。干员在烈日下背着双手,监督工人做活,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清扫着主机上的灰尘,唯恐对硬盘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搬迁工作进行到一半时,警察再度返回,他面带难色,要求检验干员的证件,出示上级命令。

“这是上头的要求,兄弟,我也感到非常抱歉。”

命令早已准备好,盖着大红章,干员不动声色地取出,警察连声道歉,走到远处去打电话,干员瞥着他的背影,对手下做了一个手势:来不及搬走全部机器了,现在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

命令和印章都是真的,在一些强盛的国家,美国不至于如此嚣张,但如同埃及这样动荡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军队里如果没有几只应声虫,这属于情报部门工作的失误。盗火者的硬盘,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属于CIA必得之物,动用这般的资源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种中级将领是否有权力干涉开罗市内的恐怖袭击,能否顶住上峰的怒火,这都是未知数。

埃及是军政府国家,军队享有多方面的特权,按理来说,他们不会出事。不过,如果盘查他们的命令来自更高层的将领就不好说了。开罗市内发射了两枚导弹,这对于驻扎在本地的情报机构来说无异于年度狂欢,干员不太清楚在欧洲发生的事,但他知道,特别行动小组肩负沉重压力,这两枚导弹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政治成本,但收获却远远称不上理想。现在,任何人都可能心怀叵测地掺上一脚。

他确实很老道——警察结束多通电话以后,脸色为难地向他踱来,像是要不情愿地传递一个坏消息。干员让工人们上车先走,他自己把手伸进兜里,掏出一个鼓囊囊的皮夹,笑着迎上去。

另一个口袋装的是一柄枪,如果钱能解决问题,干员不会吝惜钱财,如果钱不能的话——枪总是能派上用场的。

#

三枚导弹落在开罗的死人城,传说中MBE的地下网络据点被三发摧毁,这被视为是埃及军政府反恐行动的成功——这是市面上流传的谣言之一。

两枚导弹落在开罗的死人城,这让当局大为恼怒,一名被派去调查现场的警察死在了陋巷里。现场发掘出的硬盘不翼而飞——事实上,整个发掘行动似乎都由境外势力私下主持。

人们都在猜疑何方势力如此嚣张,居然出动机器挖掘现场,甚至动用导弹直接轰击非战争国家的领土,埃及是非洲国家,但并非中非、南非那些积弱积贫的殖民地,这里好歹是非洲第一大国。

猜疑的对象相当明显,一向颟顸无能的当局情报部门这一次出奇的机灵,迅速追查到了一名军方少将身上,是他开出了调查令,而他的家族与美国的密切联系,顿时暴露到了所有有心人的视野之中。

当晚,少将被控制后的数小时内,一场军队小规模叛变爆发,军政府两大巨头反目,MBE浑水摸鱼,刚稳定下来不超过半年的埃及,再度进入动荡之中。开罗城内火光处处,当局的反对者和MBE支持者混杂在一起,涌上街头又砸又抢,市政广场再度成为集会地,大量民众涌入这里,把它挤得水泄不通,军警紧张地在周围维持秩序,有人对他们砸着石头,很难说局势是否会继续恶化,流血冲突是否一触即发。

和巴黎恐袭不同,世界对此当然漠不关心。妻子戏剧性地失去丈夫,全世界的人都会跟着一起哭泣,30个人死于车祸,这根本就不算新闻。

在这样的动乱之下,没人关心当天被没收走的另一半服务器,当晚,它从警察局里失窃。偷走它的盗贼甚至懒得偷点别的来遮人耳目。

“这个人死亡的位置让我感到不祥。”在佛罗伦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上司的声音也像是被风吹过一样扭曲,“我们没有回收到U盘,没有破解开硬盘,这次行动付出了极高的成本——国际间的流言蜚语已经引起局长的关注,埃及军政府因此极为恼怒,为了安抚他们,美国恐怕得在生意上做一定的让步。”

如果在办公室中挖掘出三个人的尸体:傅展、李竺,还有那个盗火者的接头人,U盘也还插在主机上,那么现在,他就是战斗英雄。但行动差强人意的后果就意味着横空飞来的黑锅,K并不想提醒行动前上司对这个计划的赞赏,他紧咬双唇,几乎对即将到来的命运完全麻木: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人们高度怀疑,盗火者又一次提前收到消息,傅、李与那个神秘的接头人带着U盘,在轰炸来临以前绝命逃亡,又一次逃出了死神的掌控。

“从下决定到执行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他喃喃地说。

“我要听的不是理由,而是解决方案!”上司果然勃然大怒,“中国人已经察觉到不对了,他们正在各处煽风点火,有理由怀疑埃及政府罕见的敏捷有他们的暗示在其中,现在已经有记者在过问此事,如果我们非得要送一个人上被告席,K,你以为会是谁?”

“但我们在大使馆内的内线并没有传回异样消息……”

“如果你要执行什么秘密任务,你会告诉大使馆里的傻逼吗?”上司质问。

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系统都会想方设法地往外渗透,K也不会以为自己国家的大使馆就是白纸一片,不过他们在埃及的情报工作的确做得不错,这个国家和中国没有太深的利益牵扯,反而是美国在此地利益甚深,他认为,如果有两个生人躲进大使馆寻求庇护,他们应该能够知道。他说,“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无论如何,他们消失了,开罗不是巴黎,这里没有摄像头,我们——根本无从在这样的都市里寻找他们的下落。”

“那是因为你没想过我们能做到哪一步,”上司余怒未消,冷冰冰地说,他的语调都滴着歹毒,更让人不安的是,这份怒火并非冲着任务目标,倒更像是冲着K本人来的。“我们还会扔进多少筹码。”

“扩大骚乱的范围,如果必要的话,再煽动起一场政变,”他直接发号施令,“让开罗变成一个对旅客而言极为不安全的国家,然后出面清点滞留旅客,护送他们回家。”

“的确,开罗居住的外国人很多,这里又没有摄像头,外国人就像是一滴水,融入以后就很难找出来——但,那也只是因为目标过多。只要我们能把外国面孔从开罗——不,从埃及全部拔除,那么,要找到几个特定的外国人也就会变得简单。我们在监控摄像头被发明出来以前就是这么做的——当然,那时候也没有U盘。”

想到了办法,上司的心情也愉快了不少,他的声音变得明快起来,但K的心却随着每个音节不断地下沉,他的双手无意识地攥成拳头,在掌心甚至留下了血痕:这种规模的政变,是不是会被判处战争罪?每一个OA都是他发起的流程,他走上被告席的时候该怎么为自己辩解?

生平第一次,他开始羡慕起了H,对所有人来说他都已经死了,没了退休金,积蓄被冻结,下半辈子注定只能活得隐姓埋名,但不论如何,H至少已经从这个圈子里出去了,他不用担心自己得站上被告席,亲口承认自己犯下的所有罪行……

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法掠过,K心头稍微一动,但他没有继续往下深思,而是机械地说道,“明白,是的……我会尽快搞明白他们在哪,继续在地下室搜索U盘……”

事实上,干员之前回报,死人城有搜集到居民证言:在轰炸开始前,他们看到很多人冲过人群,大喊着‘快跑’,这里头很可能就有傅展、李竺,而他们当然携带着U盘。但K现在并不想汇报这件事儿,他多少有点自暴自弃——连这样都抓不到傅李,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K有一种感觉,他们现在也许已经离开了开罗。

但他们能去哪里?他槁木死灰的心又是一动,狩猎者的本能死灰复燃,超过了对未来的担忧:埃及全境的旅游城市不多不少就那么几个,飞机场是一定有监控和安检的,也在棱镜的监控范围之中。如果收紧大巴,为安全起见不许卖票给外国人的话,他们就只能选择火车和飞机,那么也就终究都会落入他们的视野里。继续呆在埃及,也只会被他们越收越紧的大网给打捞上来。

想要不惊动CIA离开埃及,他们会怎么走,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去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得考虑他们的想法,还得考虑盗火者提供的资源。盗火者在CIA内部有内应,这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那么,他们会去哪个国家,是会继续依赖盗火者,还是放弃这个已经出过几次纰漏的组织,转而寻求一个更大、更可靠,更不可能背叛他们的组织的帮助……

这和大使馆粗看很像,但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这个可能性让人寝食难安,却也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也带来新的难题:那儿可不是开罗,更不是埃及,该怎么插进手去呢?

他们又是不是真的去了那儿呢?

他们现在在哪儿呢……

#

埃及阿斯旺阿布辛贝神庙

没去过阿布辛贝,你就不算是来过埃及。这国家满是壮观的神庙,丹达拉、阿拜多斯、卢克索、卡纳克、哈索尔、哈特谢普苏特,全是鼎鼎大名,错过会后悔的神庙,就连阿布辛贝周围也有精致的菲莱,但依然,如果你没去过阿布辛贝,看过阳光穿过幽暗狭长的大殿,落在拉姆西斯二世身上的神迹,那你就不算是来过埃及,看过埃及的神庙。阿布辛贝是阿斯旺最大的旅游景点,每年招揽着上百万游客来到这里,这其实也是当地一景:每天一早凌晨三点,前往阿布辛贝的车辆排成一队,在阿斯旺街头等着出发,去往阿布辛贝的机会每天仅此一次,过时不候--没有军警护送,旅游车辆根本不敢往阿布辛贝走,那里再走几十公里就是边境线,过了边境线,就是如今深陷战乱中的--

“准备好了吗?”

傅展在后座转头问,从昨天到现在,他的情绪一直不高,似乎总还陷在深思里,“这一次出来,飞机坐过,车开过,船坐过,假护照用过,假签证造过,这也算是什么都试过--这一次,终于要直接跨越边界,算是十成十的偷渡了。”

“不过,只要能过去,那就好办得多了,毕竟,虽然在国内没什么人在意,但在非洲,没人不知道--”

“北苏丹,可是中国人的地盘。”

第56章路上(12)

苏丹大国的游戏场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荒凉?

撒哈拉沙漠算是荒凉,在彭加木葬身的罗布泊边缘,除了沙土中爬的蚂蚁,你什么生命都感受不到,但沙漠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能让人感受到萧条的还是只有人类本身,苏丹和埃及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国境线,不过这里偷越国境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阿布辛贝到边境线只有一条公路,那儿通向一个关卡——公路以外的地面全是典型的沙漠地貌,吉普车不是不能开,不过大部分人没这个胆量,时不时,你可以看到公路边停放着的废弃坦克,还有现在空无一人的堡垒,阿斯旺人传说在埃及和苏丹关系最紧张的年份里,这里的土地都被埋了地雷。如果你有这个胆量的话,可以开上去试试,炸飞了算自个儿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什么人愿意从埃及去到苏丹,从开罗往南,坐在大巴上你都能发觉生活水平越来越低,整个埃及除了几个旅游城市以外,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城市群沿着尼罗河两侧星罗棋布,到了阿斯旺附近,大巴的时速不会快过20公里,平均半小时就得停一次,很多人带着大麻袋上车搭一段路,麻袋里装的不是小麦就是甘蔗,抹掉他们的五官,换上一张华裔的脸,你会毫无违和感地把他们认成西北地区的农民。——绝没有开罗人的油滑,不论是穿着还是那份木讷老实气质,都差不多。

农民的日子在哪儿都过得很苦,如果你只会种小麦,那就更是要注定受尽这星球上所有的盘剥,你种的小麦里有发达国家砍下来的剪刀差,有当地警察第三个儿子的学费,还有埃及每年开支出的军饷。人们在谈论国外的时候,一般都会自觉把这种地区扣掉不算——不过即使如此,阿斯旺地区的农民也绝没有人想去北苏丹,埃及的日子的确不太好过,但那也比北苏丹强上不少。本地人对邻国还是相当有优越感的:他们知道阿斯旺的传奇索菲特酒店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天堂,毕竟,埃及只是从60年代到现在几乎从未往前发展,但苏丹可是从来就没有发展过,那地界几乎什么都没有。

“在没分裂以前,苏丹每年供应给中国的石油占据我们用量的20%以上,中国和苏丹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你大概也清楚了——美国非常关注达尔富尔的人权问题。”

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倒终于有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这条路除了游客几乎没人会走,除了每天早上以外也几乎都处于关闭状态,警车开道押尾,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至少也能开到100码,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五小时内赶到阿布辛贝。至于到了神庙后什么时候走,这就悉听尊便了。旅游团总是最先离去,包车游的旅客则往往再三流连,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从阿布辛贝出来,人们一般不会再继续往前走,不论去哪里,他们都要往回折返。往回走的时候一般就不会有警车随行了,往回开一段,会经过一个要塞,来的路上他们已经看好,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一路就这么一个盘查点还有人在。

开过这个要塞以后,他们换了手,傅展边开边对李竺解释防卫的松懈,“在他们的大力推动和直接介入下,南苏丹2011年终于独立。这五年来北苏丹太平了一点,只是一点点,但至少,境内不再公开内战了。”

那些要塞和坦克,看来都是几年前苏丹内战频仍时,埃及为保障游客安全做的戒备。李竺抿起唇,注视着傅展轻车熟路地把牧马人开到沙地上,她禁不住问,“你确定关于地雷的传说是假的?”

“从没听说埃及和苏丹的关系紧绷到互埋地雷的程度。”傅展轻松地说,“拜托——看看这里有多贫瘠,这两个国家之间迄今都有一片土地没人认领,太没用了,都不想要,你以为这里是南苏丹,藏有苏丹80%以上的油储量?那儿现在倒是还不太平,比没独立之前更惨一点。两个部族彼此仇视得非常厉害,据说当地的冲突已经到达种族屠杀的程度——如果我们从那里经过,是得小心点,就算没地雷,他们也能变出来。南苏丹的一些冲突地域,对外人来说就像是巴基斯坦的普什图区和俾路支省一样,应该属于绝对的禁止区。”

现在,他们谈论这种打打杀杀的话题,就像是在拉家常一样,已经没有任何不适感。李竺感受着身下的颠簸,咬着唇没有做声。傅展看了她一眼,“你还惦记着开罗?”

“这是我们抛下的第几个骚乱中的城市了?”李竺反问,“有没有觉得我们更像是江户川柯南了?——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