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念说:“阿娘太苦了,我希望她好好的。”

赵老沉默很久,说:“以后你就跟着我干吧。”

两年后,赵老的女儿嫁给了他,赵老又给他找了个师傅。乔念习了技艺,夫妻恩爱,有了孩子,后来又有了孙子。

灯笼早就留在了家里。

没有人住的房子,渐渐残旧,渐渐破败,渐渐被青藤覆盖。

他的家没了,整个村庄都没了。

七十三年后,九十三岁的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阿娘。

第33章 人形灯笼(十)

灯光渐弱, 灯笼里的煤油已经没了, 所有幻象也随之消失。

没有了灯火, 夜里的深山晦暗无光,被葱葱郁郁的大树挡尽了光芒。

南星手里还提着那盏灯笼,半人高的灯笼,已经有了几个破洞。灯火再次亮了, 好似漏光的花洒,本该诡异的人形灯笼, 如今已经完全褪去了让人惊怕的色彩。

她解开缠在灯笼上的红线, 灯笼没有走, 悬在半空“看”他们。

邱辞察觉到它没有要逃的想法, 忽然想到了什么, 问:“你为什么留在这里?”

灯笼往前面慢慢飘游, 过了一段距离回头看他们,示意他们跟上。

南星隐约明白过来, 邱辞也明白了。

两人立刻跟了上去。

灯笼继续往深山里飘, 为两人照明开路。似乎是怕两人跟不上,飘得很慢。

它路过一株又一株的参天大树, 秋天已至, 山里的果子成熟了很多,如今的人不像以前那样饥饿, 要进山摘野果果腹,地上烂了不少,整片山林都充满了泛着酒味的果香。

灯笼飘到一处断崖前停下了。

南星往底下看, 断崖并不太深,大概有四米多高。旁边山坡不算太过倾斜,要下去小心些应该没问题。

她往那里看时,察觉到了死魂的气息。

南星心头微僵,和邱辞一起往下面走。

走下断崖,又有一处小山坡,灯笼依旧在往下面走。

下了小山坡,它终于停了下来。

一具白骨以爬行的姿势趴在地上,似乎想离开这里。

灯火映照,白骨凄然。

南星微微合眼。

“是李翠。”

邱辞默然。

手机铃声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南星?你在哪,乔老先生快不行了。”

&&&&&

赶到医院的南星刚好看见医生出来,对守在外面的乔家人摇摇头,让他们进去跟老人做最后的道别。

南星一步上前,拦住他们,对乔浪说:“我找到你的曾祖母了。”

乔浪愣住:“真的?”

“是。”南星说,“让我进去见乔老先生。”

乔浪迟疑片刻,只是她的眼神十分坚定,让他没有办法不相信她。他当即做主,点头说:“你进去吧。”

南星立刻进了里面,躺在病床上的乔念更加虚弱了,隐约有了死魂气息。

“乔念,我找到你阿娘了。”南星将手摊开,一盏人形灯笼蹦了出来。

一直闭着双眼的乔老先生忽然闻到了熟悉的气味,点燃的煤油在空气里挥发着奇异的气味,勾起了他年少时的全部记忆。

他缓缓睁开眼,仍旧浑白,看不见任何东西。

可渐渐的,他看见了光,微弱的光芒在他眼里跳跃,渐渐跳出一个人影。

一个眉目和蔼的妇人,背着竹篓子,对他说:“阿娘上山摘点野果,要晚点回来。”

乔念怔然。

“阿娘…”

“阿娘想回家,可是找不到回来的路。”站在床边的李翠抚摸着他的头,轻声说,“你长大了,成家了,还有孩子,阿娘安心了。”

乔念喉咙哽咽,眼泪滚落。

他多希望阿娘是去过好日子了,虽然他始终不相信阿娘会这么做,最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怎么会在那个时候丢下他。

阿娘遭遇了不测,他一直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不愿相信。

“阿娘不舍得走,现在见了你一面,阿娘可以放心了。”

李翠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向南星点头道谢,她试着去给别人带路来找她,但他们都被吓走了。她想说话解释,却说不出口。等她回到家里,却发现家里已经人去楼空,唯有她当年给儿子做的那盏灯笼还留在家里。

她附身灯笼上,游荡在渠山、村庄,想找到她的儿子。可是怎么都找不到,怎么都找不到…

她不知道这个小姑娘用了什么办法,但是她知道是她让自己开口说了话,还带她来找儿子,跟他道别。

“阿娘。”乔念抓住母亲的手,就像年幼时抓着她的手,蹒跚学步时,“阿娘带我走。”

但母亲的身影渐散,最后还是没有带他一起走。她怎么舍得让儿子跟她一起走,哪怕儿子已经白发苍苍,她也仍希望他一直活着。

“阿娘先走了,你要乖呀。”

“阿娘——”然而无论他怎么喊,他的阿娘都没有回头。他分明看见母亲的眼里,同样有泪水。

“你们很快会再见。”南星说,“你会找到你阿娘的。”

乔念微微点头,气息更弱。

南星从病房里出来,示意乔家人可以进去跟老人道别了。她倚着雪白的墙壁,闻着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沉默了。

邱辞站在一旁看着她,没有问什么。

他看得出来,南星的心里不好受。

病房里传来了哭声,乔念去世了。

一会乔念从门穿出,提着那盏母亲亲手做的人形灯笼,对南星说:“我要去见我阿娘了。”

南星抬头看着他,说:“嗯。”

乔念没有遗憾地走了,去找他的阿娘,他有很多话想跟她说。

足足七十三年的话。

&&&&&

拿了酬劳的冯源心情很好,但他明显看得出南星的心情不好,就连那个邱辞也不说话了。他琢磨了会自己现在说话会不会被南星揍,结论是一定会。

于是他闭了嘴,还主动替她拿东西。等拿过那煤油灯盏,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东西。他看了好几眼,皱眉问:“咦,眼睛呢?”

南星没答。

冯源讶然:“你该不是没有收走乔老的眼睛吧?”

“没有。”

冯源差点跳起来:“那可是你用命换来的东西!”

邱辞微顿,南星瞪了冯源一眼。冯源自觉说错话,这里还有外人,还是个行家,他忘了。他改口说:“我是说,你历经险阻,上刀山下火海舍命完成的任务,竟然不收眼睛。”

话越说越错,越适得其反。南星已经懒得看他了,她要看看陶老板身体恢复了没有,换中介,把冯源这个大嘴巴换走。

邱辞见她要走,说:“你的手不包扎下?”

连自己都忘了手上还有伤的南星看了看他,说:“一会。”

邱辞点点头,这才说:“下次见。”

南星没说再见,也没说下次见,该见的总会再见,她习惯了。

邱辞见她走了,冯源小心跟在背后,不知在碎碎念什么。他回想着刚才冯源说的话,越想,越在意。

他又想起之前南星进入幻境时说过的一句话。

“进去一次,命会少一点,你不怕?”

邱辞拧眉,难道南星偷的并不是古物的命,而是…用她自己的命来换取古董的记忆,以此复活死去的人?

如果是真的…

南星为什么要这么做?

&&&&&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秋天到了,山野的果树渐渐成熟,淡淡果香飘浮在村庄上空。有空的庄稼人都进山摘果子去了,去晚了果子不是被鸟兽吃了,就是被人采了。

李翠也是这样想的,想去山里摘点野果,给儿子守夜的时候吃,至少能压压饥饿感。

她一早就起来了,等儿子回来,就说:“阿娘上山摘点野果,要晚点回来。”

“嗯,阿娘早点回来。”乔念自己摸索着进了屋,睡觉去了。

李翠背着竹篓进了山,临近村里的山已经没有果子了,都被人摘光了,只剩下一些青涩到没法吃的青果子。

李翠平时也会进深山里砍柴,并不陌生害怕。

她继续往山上爬,见了一些果子,但摘的不多。她想摘满一筐,到时候回去分给平时帮忙干农活的同乡。他们对她的好,她也没什么可回报的,几个果子也不值钱,就是费点力气。

力气她是有的。

这么多年磨砺下来,什么农活她都能做了。

如果丈夫回来,指不定她的力气比他的还要大吧。

过了这么多年,她已经不怎么想丈夫了。想了也没有用,平时也累,没空想。

他要是回来,她高兴;他不回来,也没什么。

李翠远远瞧见一棵柿子树,红红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十分显眼可爱。她快步往那边走,柿子树是好东西,红的可以现吃,青的可以拿来晾晒做柿饼。

她心下高兴,走的也快了些。拨开茂盛草丛再迈开一步,突然脚下一空,根本没有踩到什么东西。

她暗惊不好,可整个人已经没入草丛里。

草堆下面,是低矮的断崖。

李翠掉下断崖,又逢陡坡,还没来得及吃痛,就又往下滚去。

石子不断硌着她的身体,削瘦的她被石子硌着骨头,痛得她几乎在中途就晕死过去。

等滚落陡坡,她已经不能动了,试着喊救命,也没人应声。她躺了好一会,身体终于能动了,于是开始往外爬。

往上面爬是不可能了,但她记得这附近有一条河,河流那边还有个小村庄,可以去那求救。

但她显然太乐观了。

她身上的伤实在太重,李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伤得有多重,重伤的身体根本就不能支撑到她去求救。

爬着爬着,李翠觉得很累,很疼。

她想休息一会,眼皮却越来越重。

远处的柿子树挂着红艳艳的小灯笼,在树上轻轻晃着。

一定很甜。

李翠想,儿子一定会喜欢。

小时候她都没有给他买过一块糖。

一会她摘了这些柿子,就放在桌上。等儿子回来,进门就能闻到香甜的果子了。

她要看着儿子吃,听他说话。

“阿娘,柿子真甜。”

李翠缓缓闭上了双眼。

有风拂过,山林萧瑟。秋天到了,开始落叶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卷故事感觉要收不少刀片_(:з」∠)_

-------

下章开启新卷——断喉宝剑

第34章 断喉宝剑(一)

陶家店身处的巷子悠长雅致, 午后的日光照入, 驱散了连日的阴云。

冯源提着公文袋过来的时候, 看见南星正坐在门口晒太阳,旁边的大黄蹲在一旁,抱了根假骨头磨牙。

日光暖暖,人又漂亮, 冯源第一次发现南星其实就是个年轻姑娘,不是冷冰冰的美人冰雕。他快要走近时, 大黄朝他“汪”了一声, 南星也睁开了眼。

黑色的眼睛刺入午后阳光, 一瞬恍惚。她看着脚步匆忙的冯源, 开口问:“有任务?”

冯源最怕她问这句话, 他的业绩年年在中介所里排第一, 是金牌中介人,成功率极高。但在南星面前, 莫名心虚, 所谓对比出渣滓,他就是那个渣滓了。他沮丧说:“没有。”

“哦。”

冯源拍拍心口说:“我会很快去找的。”

“冯经理真忙, 我理解。”南星说, “以前陶老板只负责我一个人,现在的你要负责很多人, 我理解。”

冯源抹了抹汗挪了小凳子坐下,双重肯定,这根本就是否定, 她才不理解。他心中惊悚了一下才想起他是来干嘛的,说:“是乔浪拜托我过来,跟你道谢的。他说他的祖父走的很安详,临终前还说他找到他阿娘了,也见到她了,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