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将要开始时,不但的菊香惊恐至极,长生更是极为惴惴不安,如果一直没有机会通知秦王怎么办?或者通知迟了怎么办?她只是个司寝,根本没有资格侍候酒宴,而菊香虽在场,却也没法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任何小动作。

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秦王入厕之时提醒,还好慌乱之中长生想到了这个,赶紧告诉菊香,酒宴开始后,一定要想办法给秦王频频添茶,他若一直喝茶定会半途离席去净房,她才能找到机会提醒,只希望他去净房时没有侍从跟着。

长生提前准备好了一套小太监的衣衫,瞅着时机差不多了,穿戴好躲在去净房必经的假山石后观察情况等待秦王。

果然酒宴正酣时,秦王离席往净房这边来了,还好,他并没要侍从跟着,而那三个人可能深信今晚秦王在劫难逃,又怕派人跟着反让他生疑,也没有派人跟着。

那时已过了亥时正(晚上十点多),大约为了掩人耳目,除了主殿侍宴的亲信太监宫女,其余人都几乎被令回避了,长生因为是司寝,每夜都要等主子就寝之后才能入睡,所以她才有资格留下。

所以那夜,春华宫主殿内灯火通明美酒丝竹十分热闹,殿外却很是空寂,除了偶尔出来检查灯笼蜡烛是否燃尽的太监外,院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人,特别通往净房的青石小路上,两侧都是影影绰绰的树荫,分外的冷清。

李世民常来春华宫讨好宇文昭仪,就熟门熟路地向净房走去,刚转过假山,却看见一个小太监低头站在路边,还以为是守在这里给客人带路的,也就没在意准备继续走。

那个小太监在他经过身旁时,忽然小声说:“秦王留步,切勿出声,奴婢有要事禀报!”

奴婢?太监自称奴婢?秦王疑心大起,小太监抬起头,映着灯笼昏黄的光线,他看到一张年轻美丽的脸,分明是个宫女!这个太监是宫女假扮的,她要做什么?

不等他出声质问,小宫女立即上前小声说:“秦王且勿出声,长话短说,奴婢得到绝密消息,等会要上来一盅山珍雉鸡羹,里面加了毒覃,喝下此羹之后,若没有事先或者在一刻钟内喝下灵芝汤,就再无药可救,两刻钟后毒发即发癫发狂直至抽搐昏迷而死,他们三个已事先喝下灵芝汤解毒,秦王切勿上当!”

秦王大惊,很快选择了相信小宫女的话,没想到今晚竟如此凶险,想到他对宇文昭仪送的重金和亲兄亲弟的毒辣,恨不得冲进去杀了他们,可他很快冷静下来:“多谢,以后定当厚报,你叫什么名字?”

小宫女摇摇头:“秦王勿问,奴婢一为敬佩秦王英明神武,二为自保,若秦王今晚有事,我们这些奴婢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替罪羊。秦王千万小心,奴婢退下!”

秦王一把拉住小宫女,随手扯下玉珮塞进她手里:“我若事成,请凭此珮来寻,定当厚报,多谢!”

接下来的事,就由李世民亲口讲述。他激愤之后很快冷静下来,净过手再回到宴席时,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入席后,不等毒羹上来,先是因净手姗姗来迟称罪自罚三大杯酒,然后再频频举杯敬酒,过了一会,山珍雉鸡羹果然上来,宇文昭仪不仅亲口尝试连称美味,还要亲手给他们兄弟三个盛羹,少见的殷勤周到,他才百分之百确信小宫女所言非假。

于是,他不等宇文昭仪将羹盛好,立即做出已喝得十分难受的样子连连作呕当场失态,一付连一口酒一口羹甚至连一口茶也再喝不下去的样子,遂告失仪罪不管不顾地起身离席,在心腹侍卫的保护下回了秦王府。

失态也罢得罪人也罢,先保住性命再说,而且既然宇文昭仪已加入太子党并枉想害他性命,那就是他的死对头,不存在什么得罪不得罪的问题。

第二天酒醒后,秦王再未踏入春华宫一步,也坚决不许妻子再去讨好那个贱女人,双方既已撕破脸皮,还需要修补关系吗?只希望成就大事之后找到那名宫女好好地谢她,只可惜他登基后,和妻子找遍整个春华宫也未能找到。加上那会因受宇文昭仪牵连,春华宫的奴才人人自危,谁还能再想起已回乡的旧宫女?关系要好的菊香小喜更是怕牵连好不容易才回乡的长生,就更不可能提起她了,就这样,一直找不到长生就成了他们夫妇的心头憾事。

原来如此,听完之后淮安王夫妇先是大惊然后感慨万分,女儿果真与他们血脉相连,就是在宫里未曾相认时,也与他们息息相通,居然知道在关键时刻相助秦王。

众人感慨万分,长孙皇后趁机进言:“皇上一直说要厚报这个救命恩人,今个好不容易找到,皇上打算怎么报?若是胡乱哄过,定当有损皇上英名,也会寒了忠臣良将的心,臣妾可不依呀!”

李世民思量片刻:“长生现在地位尊崇财物不缺,朕还当真不知该赏她什么,要不长生自个说说想要什么,朕若能办到定当不食言。”

长生想,救命这个大恩情一定要让他先欠着,哪能这么轻易就让他报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大的事求他。不如趁这个机会给菊香和小喜讨个赏,再救几个人出来。

正欲上前,却发现纪王妃皱了皱眉头看着她,她一愣,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怕自己不知轻重借机求皇上给明净封官或者调明澈回京任职。

明澈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棵毒刺,能放过他目前已是极限了,以后明澈前途如何全凭李世民自己想通了,自己若是冒然提起,不但会让李世民对自己起了戒心,还会适得其反,让他认为明澈心有不甘,所以,她才不会去犯这个低极的错误。

至于明净的封赏,还用她提吗?她是有封号的郡主,明净还能做光头郡马吗?封赏是迟早的事,何况长生相信,李世民其实是很念着谢父的旧恩的,只是无法对明澈释怀才有意冷落谢家,他本身又很厌恶明清,所以他定会把这个恩情报在明净身上。

她给了母妃一个安慰的微笑,上前说:“当时长生就说过,给皇兄提醒一是敬佩皇兄英明神武,觉得皇兄才是最有资格继成大统的人,二是为了自保,若是皇兄那晚有事,我们这些奴才肯定就是替罪羊,所以长生不敢居功求赏,若不是今天见到皇兄皇嫂,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再提起此事。

而且此事臣妹不敢独自居功,其实那夜相助皇兄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春华宫的大宫女菊香,她曾是宇文昭仪的心腹宫女,一直对皇兄极为景仰,所以才冒死告知我此事,又和我一起说服在宴席上添茶倒酒的宫女小喜,让她频频给皇兄添茶,逼得皇上起身去净房,长生才有机会告知皇兄此事,若要记功,菊香和小喜可比我功劳要大得多。听说菊香和小喜两个人现在和春华宫其他奴才一并被贬到杂役司受罪,长生不敢要求什么,只求皇兄看在她们当日相助之功,赦免了她们的罪过跟长生出宫。”

她敢这么说,是断定这是一件投人所好自己受惠的事。

一来这对李世民来说本身就是小事一桩,绝对会给自己这个面子。二来,李世民为夺得江山杀兄弑弟逼父退位不说,还尽屠建成元吉所有子女六十余人,那可都是他的亲侄子侄女、他父母的亲孙子,实在是太过狠毒血腥,闻者莫不震惊,后来他虽然用雷霆手段堵住悠悠众口,但长生想,他的内心对此事肯定极为忌讳,生怕天下人以为他的帝位是靠强盗般血腥手段抢来的。

当年被李建成勾结宠妃差点送命这件事若传了出去,肯定会让朝臣和天下人知道建成和元吉有多阴险狠毒,明白李世民真的是被逼无奈才动手的,可以大大地消除他弑兄逼父屠侄的不良影响,李世民与其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正名,不如让真正的事实来说话,来让朝臣和大唐子民们知道他当时实属被逼无奈,从而渐渐理解他,真正接受他这个君王,从而消弱玄武门事变的不利影响,李世民太需要这个了。

而自己和菊香小喜三个人不顾落下背主之名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合力救他,岂不正说明他英明神武众望所归?所以,这件事说出来百分之百能救菊香和小喜,李世民只需对几个宫奴小施恩惠,就会换来他处心积虑想要得到的东西,这对他来说太划算了,他定会因此更加欣赏和感激长生。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天子坐拥天下,一时的意动间令一个人的命运如沧海桑田,长生相信自己会得到的更多。

李世民果然龙心大悦,没想到建成和元吉那个毒物如此不得人心,他们虽然买通了宇文昭仪害自己,却没想到自己深得人心、众望所归,就连宇文昭仪的几个心腹宫女都相助自己,更别说天下万民了,这件事就应该大肆褒奖昭告天下。

“嗯,应该的应该的,若非你们三个当日相助,朕焉能侥幸逃脱?说起来是朕对不起她们,放心吧,你们三个的功劳朕不会忘记,朕不但要重赏她们,还要诏告天下。幸亏你告知实情,朕才能报得当日之恩,你一个女子如此心胸宽阔不独自居功,朕等会还要好好奖励。来人,去杂役司找出当年春华宫的两位宫女带过来,一个叫菊香,一个叫小喜。”

长孙皇后则上前进言:“先不急着带她们过来,妹妹与皇上兄妹正式见面,还有许多话要说,依臣妾看,不如找到后让她们好好梳洗更衣歇息,用过午膳后再带过来细细问话,还是让云青去安排吧。”

李世民点头称是,也觉得妻子考虑周到。长生明白长孙皇后是担心她们沦落到杂役司几年,怕已被折磨得憔悴不堪没法见人,所以才如此安排,让她们稍为体面地见人,心里甚为感激,更加放心把姝儿交给她了。

可她却还有一件心事未了,以前没有办法也就算了,此时若是还不能做到定会寝食难安。就上前跪下:“臣妹不要什么奖励,想厚颜求皇兄一件事,臣妹刚入宫时,羸弱多病且年幼无知,幸得一名周司役周嬷嬷怜惜才得以保全,后来就认了她做干娘,两人在宫里相依为命,发誓若有出头之日必侍之如亲娘,臣妹不敢食言,求皇兄成全,臣妹宁愿不要赏赐!”

纪王妃也忍不住说:“这件事长生早和妾身说过,臣妾还准备找机会求皇后娘娘成全。长生在宫中八年,若非这位周嬷嬷相护说不定早就丧命,臣妾到哪里去寻亲生女儿?今个就是长生不说,臣妾也要求皇上卖个人情,这个周嬷嬷可是王爷和臣妾的大恩人!”

李世民却并未发话,只是极为欣赏地看着长生啧啧赞叹着,长孙皇后深知他意,先叹息了一声:“叔王、婶母,上天对你们真是不薄,不但让你们找回了亲生女儿,而且她还如此仁慈宽怀,忠孝两全,有恩必报,为了报答昔日故交宁愿放弃厚赏,真让本宫无比感动,我大唐皇室有女如此,真该成为宗室女子的典范!”

李世民连连点头:“贤妻甚知朕心,长生妹妹更是甚合朕意,真不愧是我大唐皇室的高贵血脉。放心,朕不会亏待长生妹妹的,这些都是小事,就按你说的做吧,那几个人朕各有封赏,至于她们何去何从,全由你做主。”

长久以来的心愿达成,长生是真心地感激这位扬名后世的大唐天子,她不顾身孕要跪下谢恩,却被长孙皇后强拉住怪她生分。

李世民哈哈大笑,挥手招来近侍:“传旨,宗室女周长生,乃淮安王嫡长女,因故一直流落民间至今,即日起更名为李长生,其忠孝双全、信义仁德,且于朕有救命之恩,堪称宗室女子典范,为示褒奖,今封为德孝公主,其夫谢明净封为驸马都尉,着宗正寺择吉日入谱牒正身份,礼部准备册封事宜,择吉日册封!”(未完待续。)

第440章、妻贵夫荣

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大惊喜,别说长生愣住,淮安王夫妇也感激的要下跪谢恩,被李世民强行拉住了。

公主,可比郡主整整高了一规格,待遇地位要高得多,而且郡马只是没有官职的光头郡马,是有待遇没品级的虚衔,不算是官身,而驸马却是要封附马都尉的,那可是真正的正六品武官,明净妻贵夫荣,一下子就晋为官身不说,还是正六品。

这个结果实在出乎长生的意料,她以为说出当年救命之恩,以她郡王嫡女的身份,封郡主已是极限,不过多给些赏赐罢了,却没想到李世民如此大手笔。真不愧是史上有名的太宗皇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难怪当年夺嫡之争,有李渊和大部分宗室朝臣鼎力支持的李建成会惨败。

真心真意谢过恩后,长生心里舒坦极了,今天不但心愿得偿救了周嬷嬷、菊香和小喜她们出来,还意外之喜封了公主,真是天子一念之间,命运如沧海桑田今非昔比。

李世民接着又问淮安王夫妇:“你们曾对朕说过当年被流放到云州走投无路之际,曾被德孝公主的养母周王氏和外祖母王崔氏所救,她们不但淳朴善良,对你们全力相助,还敢冒着弥天大祸把长生妹妹抚养成人,后来又大义无私极力促成你们一家团聚,我们大唐有民如此,实乃家国之福!朕要封赏她们,以示皇恩浩荡,让她们成为天下妇人的楷模。”

“来人,宣朕旨意,德孝公主养母周王氏,及周王氏生母王崔氏,当年大义无私救助宗亲,又不惜以身犯险保护抚养大唐宗室血脉,义莫大焉功莫大焉,实乃我大唐妇人之楷模,为示嘉奖,今封王崔氏为六品寿康太君,赏龙头拐杖一付,封周王氏为六品义安孺人,金帛药材等物由礼部按例赏赐!”

外祖母和娘亲被封为诰命夫人了?这实在是一个更大的惊喜,长生比自己封为公主还要感激欣喜万分。连忙拉着明净跪下谢恩,这一次李世民大概觉得确实做了一件令人称颂的得意事,只是呵呵笑着,并没有拦着他们。

真是太意外了。虽然自己现在有足够的能力让周家和舅舅一家过上好日子,让外祖母安享晚年,纪王妃和淮安王也会对外祖母和舅舅娘亲三个人给予厚赠,这些足以让他们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过上优渥的生活。可是,这些都比不过君王赏下的荣誉和身份,那才是光耀门楣的荣誉。六品诰命夫人,那可是与州官平起平坐,连七品县老爷见了也要下跪磕头的。

娘亲就在京城,封赏倒也容易,给外祖母的恩旨则要一直快马加鞭送到云州山区的舅舅家,想来圣旨到达的那一天,州官县官全部都要陪同,三乡五里人人艳羡称颂,舅舅家一定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外祖母怕是会吓一跳吧,可别吓坏了她老人家!

长生和明净谢过恩对视一眼,忍不住喜上眉梢合不拢嘴,皇上做了施恩的事,就是要看到别人为此惊喜交加感恩戴德的,那就让他看到好了,何况这件事真是的天大的恩情天大的惊喜,他们确实高兴极了。别说长生和明净想都不敢想,淮安王和纪王妃也想都没想过。

看到他们小两口欢天喜地的样子,长孙皇后也呵呵地笑了,笑着又板起脸,佯作不快地说:“皇上位高权重,可真是大手笔,你该赏的都赏了,让臣妾怎么办?当年长生妹妹在春华宫救下你,也是救了臣妾和我们的儿女,救了秦王府上下几百人的性命,她对我们都有救命之恩,皇上倒是谢了救命之恩,难道让我们都做忘恩负义的小人?臣妾不依!”

李世民笑吟吟地说:“皇后意欲如何?说出来朕听听?”

“臣妾不过是一内宅妇人,哪里能象皇上一样给长生妹那么多荣耀和实惠?不过臣妾可以满足长生妹妹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只要她说出来,臣妾就一定要办到,要是实在没那个本事,皇上可要帮帮臣妾,千万不要让臣妾做忘恩负义之人!”

长孙皇后不但如历史传闻那样秀雅端庄贤良仁德,还心思机敏极为聪慧伶俐,难怪如此得李世民的敬重,后宫再佳丽三千,却没人能撼动她的地位分毫。她敢这么说,一是想报答纪王妃这么多年对她无私的疼爱和支持,二是想让自己的丈夫更加高兴,三是因为对长生的感激和好感,也相信长生是个很有分寸的人,绝不会提任何过份的要求。

李世民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看了看长生笑着说:“好好好,朕成全皇后的报恩之心,只要朕能办到就一定帮助皇后达成心愿,免得她怪朕只顾自己做明君,不让她做贤后。长生妹妹,你皇嫂既说了,你就随便提个要求吧,免得朕耳根不得清净。”

长生犹豫起来,今个得到的好处已经太多了,多得让她和家人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好象富贵名利全都有了,她当真想不出还有什么想要的,或者是能在这个场合提出的。

看到纪王妃鼓励的眼神,她也明白,今个若不提出什么既有份量又不过份的要求,不但长孙皇后失望,就连李世民也会觉得扫兴,他可是兴致勃勃地想让爱妻高兴高兴,给长生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让皇帝扫兴。

回眸间看到明净期待的眼神,她很快想到了提什么要求最合适,让大家高兴,让自己如愿以偿。

她用目光示意明净放心,然后跪下说:“谢皇兄和皇嫂恩典,其实长生还有一件心事,想提出又怕不妥,既然皇兄和皇嫂说了,那长生就斗胆提出来,请皇兄和皇嫂予以成全。长生离宫回乡后,却已无法适应家乡的生活,无奈应聘到谢府做教养姑姑,曾在武功郡的郡伯府生活过一段时间,甚是喜爱住的那个小院,更喜欢去城外的小河边游玩,我们还曾去野炊过,现在还时不时追忆那段美好的旧时光。长生喜欢那个地方,斗胆求皇兄和皇嫂把它赏给长生做别院,可得空去小住游玩,皇兄和皇嫂若是去庆善宫追思太穆皇后,亦可方便小憩。”

开始听她提及应聘到谢府做教养姑姑,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李世民的眉头已经皱起,大家都以为她一时忘乎所以要求皇上赦免明澈和谢家的过错,让谢家恢复爵位,纪王妃甚至已经开始思量如何打圆场。

可是长生话锋一转,原来是闺中少妇怀念待嫁的旧日时光,想要回旧居偶尔去小住追忆而已,长孙皇后甚至想,也许就是在那里她和明净才结下情缘成为一对佳偶,难怪她心里念念不忘那个地方,这是再正常不过,也是顶小的一件事,这个德孝公主一点也不贪心,那就成全她吧。

李世民先是愣住,谢明澈和郡伯府一直是他的心头病,心里一直矛盾重重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赦免谢家并恢复爵位他余恨未了心有不甘,揪着不放又不忍,也对不起谢无涯当年对自己全心全意的扶持和尽忠,也有违自己当年答应他的话,且不说几个子女了,谢老夫人毕竟是其遗孀,让其流离失所长住祖坟旁的小宅子里,好象显得自己太没气度了。

可要赐还旧宅就必须恢复爵位,这是李世民万万做不到的,毕竟谢家最后背叛他改投李建成了,这口气是绝对咽不下的,所以他才矛盾重重,一直都不提这件事,却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病。

李世民略一思量眉头一下子就舒展开来,长生的要求刚好搬掉了这块一直压在他心上的石头。把郡伯府赐给长生做别院,应该算是赐还给了谢家,不但落了长生的好,还报了谢无涯当年的恩情和功劳,更能让天下人称颂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却又好象没有还给谢家,因为并未恢复谢家爵位,这宅子是属于长生的,不属于谢家其他人,与谢老夫人无关,与他又爱又恨的明澈无关,更与他讨厌的明清没有半点关系。

至于归还之后谁有资格住,想让什么人住,那是德孝公主自己的事,与他无关,只要赐还给了她,他与谢家的旧恩新怨一笔勾消,一切重新开始。

纪王妃见长生转弯抹角地只为要一个别院,很是不解,她名下十几处别院庄子可都是长生的,用得着讨这么大的人情只要一处别院吗?很快又明白了长生的用意,夫妻俩更加为女儿感到骄傲。

长孙皇后也想通了这个关节,她轻笑一声,嗔怨地说:“本宫好不容易才求得皇上同意,还想帮妹妹办一件顶大的事,没想到她就提了这么一丁点要求,真是辜负了本宫的心意。好啦,事大事小总是妹妹的心愿,本宫也不用求皇上同意啦,本宫就做主把那宅子赐给妹妹做别院吧。”

由皇后出面赐给长生,那不就更与自己无关了?李世民心头更加轻松,轻咳一声说:“如此小事,皇后做主便是。”

该说的事已说完了,想了的心愿也了结了,李世民想起还有几位大臣在御书房等着自己,托皇后代替自己和淮安王一家详谈,午宴时他再过来,然后便要起身离去。

他还未抬脚,另一位宫女来报,说是千金公主并两位伴读小姐来见。长生心里一喜,姝儿也一起来了,虽然明白她入宫做伴读是难得的荣耀,也彻底摆脱了安阳和谢老夫人的控制,可她还是很想念姝儿,生怕她在宫里受到压抑和委屈。

三位差不多大小的盛装小女孩一起进来,走在前面那位神情活泼从容,长相娇憨美丽,应该就是长孙皇后的爱女千金公主了,后面就是精致灵秀的姝儿和清秀温婉的杜家四小姐。三个人一起上前行礼,她们都十分出彩又各有千秋,很是引人注目。

李世民看见爱女面露喜色:“千金,今天不是休沐日,你为何不上课来此,是不是又偷懒了?

千金公主从小被宠惯了,草草行了礼扑上来不依地说:“父皇又冤枉儿臣,儿臣哪有偷懒,是母后让过来见客的,不行,父皇要向儿臣赔不是!”

长孙皇后轻戳一下她的小鼻头,宠溺地说:“真真是惯得不成样子,居然要你父皇向你赔不是,你看看芸瑶姐姐和姝儿妹妹多懂事。”

千金公主倒也不骄纵,娇憨地笑笑:“母后如果觉得父皇给儿臣赔不是不好,那就让父皇赏儿臣一样好东西当做是赔不是好不好?”

李世民毫不掩饰对爱女的宠爱,哈哈大笑着说:“好好好,赏你!赏你!那你跟父皇说说想要什么?可别是朕办不到的,比如又象上次一样说你想要上天的星星。”

千金调皮地歪着头:“那这次就不为难父皇了,儿臣就不要天上的星星了,可儿臣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想要什么,父皇先欠着,等儿臣想起来再要!”

众人都被逗着哈哈大笑,见千金公主不但极得宠又活泼可爱好相处,而姝儿看起来比在郡主府气色还要好些,长生心里很是欣慰,看来她在宫里过得确实很舒心。

李世民笑过之后,这才指着姝儿和杜芸瑶问长孙皇后:“这就是你上次跟朕说找的两位伴读吗?是谁家的千金小姐,果然伶俐可爱。”

长生有些不安,原来姝儿做伴读的事皇上并不知情,又一想,公主伴读又不是皇子伴读,本就是小事一桩,肯定是由长孙皇后做主了。

可是她不知道李世民对明澈的怨恨到底有多深,万一他知道姝儿的身份后流露出不快甚至牵怒长孙皇后怎么办?说不定还会取掉姝儿的伴读身份送回去,那母妃不是白费心机吗?姝儿不是又要落到安阳的手里吗?自己不是又要左右为难吗?特别是吓到了姝儿该如何是好?(未完待续。)

第441章、大恩不谢

长生极为不安的看向长孙皇后,长孙皇后象是猜到了她的心思,给了她一个安慰的微笑,上前说:“来来来,臣妾告诉皇上,这个最有小姐姐风范的就是杜相国的四小姐芸瑶,她最会照顾两个小的,处处让着她们,这个长相最精致的就是安阳郡主的继女谢锦姝小姐,她最乖巧也最爱害羞,她们和千金三个人现在好的几乎形影不离,皇上看看,这两位小姐是不是极有我大唐贵女的风范?”

听到姝儿是“安阳郡主的继女”,李世民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他下意识地瞄了姝儿一眼,微笑着点点头:“是不错,皇后识人的眼光一向都没问题,她们在家也是掌上明珠,着人细心照料,别在宫里受了委屈。千金记着好好与杜小姐谢小姐相处,朕还要去御书房议事,起驾吧!”

长生的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就算李世民不能这么快原谅明澈,起码他接受了明澈的女儿做掌上明珠千金公主的伴读,这真是个好的开端,等时间淡化了旧日恩怨,就是明澈回京的时候了。

而这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母妃苦心谋划、长孙皇后一手促成的,希望时间能慢慢化解李世民对谢明澈的怨气,能助他尽早回到京城来,姝儿没了娘,若再常年见不到爹也太可怜了,她和明净再疼姝儿也取代不了亲生父母的位置。

长孙皇后摸摸千金公主红红的双颊,笑着说:“那是你长生姑姑,你的堂姑母,已被你父皇封为德孝公主,你去给她行个礼。”

千金公主象模象样的行了礼,然后拉着长生的手,再看看姝儿,惊讶地说:“姝儿,你不是说你也有个长生姑姑,那我这个长生姑姑和你的长生姑姑一样吗?”

长生拉住她的小手,笑着说:“当然一样了,你的长生姑姑和姝儿的长生姑姑是一个人,那就是我!”

千金公主大喜,自来熟地偎到长生身边笑着说:“那真是太好了,我们俩叫你长生姑姑,让芸瑶姐姐也叫你长生姑姑吧,姑姑以后可要常来宫里看我们呀!”

长生自然是巴不得,笑着说:“那自然没问题,我以后会常常进宫看你们,给你们带好东西过来。”

长孙皇后宠溺地看着爱女:“放心,德孝公主正式册封后,就会有进宫的腰牌,到时只要她不嫌你们几个烦,什么时候都可进宫看你们!母后现在同大人们说几句话,要不你带长生姑姑去你宫里参观下?免得她下次进宫看你们不认得路,午膳前你们一起过来就行。”

长生对这位贤后感激的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她真是太善解人意了,明着是宠爱女儿,其实是为她考虑,若不亲自看看姝儿住的地方,她如何能放心呢?

长孙皇后掩口笑到:“妹妹去了可别后悔,等千金和你熟识了,会缠着你时时进宫陪她的,到那时驸马可别怪本宫没教好女儿。快去吧妹妹,今个本宫就不宣其他皇子皇女和妃嫔们来见你了,等你入了宗谱正式册封之后,皇上和本宫会在宫里设宴请所有皇室宗亲参加,到那时再正式和大家认亲。本宫猜想,叔王和婶母喜得爱女,也一定会在王府大摆酒宴款待宾客的,到时本宫和皇上一定参加!”

长生感激地看着她:“皇嫂心思细腻考虑周全果真无人能及,臣妹且不说感激的话了,全记在心里就是了。”

“好了,快去吧妹妹,你在宫里那几个旧交,本宫已派李公公去仔细查找了,找到了先交给云青妥善安置,那两个宫女对皇上有救命之恩,皇上和本宫各有封赏,你离宫时直接带她们走就行了,若有什么消息本宫会派人去通知你。”

长生再未说什么客套话,示意明净好好陪皇后和爹娘三个人,就行了礼带着三个小贵女离开,此等恩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谢得了的,即便她以贵为公主,除了真心真意的敬仰,又能拿什么来感谢大唐皇后?大恩不言谢就是如此吧。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去千金公主住的明信宫,其他皇子和公主大概还在上课,路上没有看到。今天不是休沐日,现在又正是上课时间,是长孙皇后为了让她见到姝儿一面,才特意给千金公主上午放了假,并不所有的皇子公主都有这个运气。

可乐和可喜满面喜气地和一众宫女跟在后面,若不是担心当着公主的面失仪,她们早就上来腻着长生了。一路上姝儿都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似乎有许多心里话要说,直到长生悄悄附耳说以后会常常进宫陪伴她们,她才开心地笑了。在随侍宫女的介绍下和千金公主的叽叽喳喳中,长生听明白了她们的日常生活。

大唐的皇子和公主们并不在一起就读,皇子和宗室子弟在宗学里就读,宗学布置简朴庄重,离后宫较远,就是怕他们的母妃们会干扰娇惯,离御书房却比较近,方便皇帝有空过去查看教诲。宗学都是请名师延教,管束比较紧,学习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以及治国安邦之策为主,课程相当重,要求也很严。

公主和伴读则在后宫一禺的兰苑就读,五日一轮回,上五天课休沐一日。听说里面布置和摆设极其舒适雅致,有授课室、琴室、女红室、茶室等,一起就读的共有六名公主和十二名伴读的贵女。

她们每天早上每日卯时正(早上五点)起床,梳洗打扮用完早膳后给长孙皇后请安,卯时末(早上七点)准时上课。

上午共上两个半时辰(从七点到中午十二点)的课,课业结束后用半个时辰回宫更衣休息,午时末(下午一点)用午膳,午膳结束后小憩到未时末(下午三点),如果不上课的话,就是她们最自由自在的嬉戏时间。

她们每天上午只用一个时辰(七点至九点)学习四书五经和《女诫》、《列女传》等,学习结束后御膳房会送来各色点心果子和茶水供她们休息享用(九点至十点),剩下的一个时辰(十点至十二点)轮流学习琴棋书画,每五天只有两个下午用来学习舞蹈、女红、茶艺、治家等等,其余三个下午都自由游玩嬉戏或者聚会。

这些公主和贵女们大都是六岁入学,十三岁学习结束备嫁,这哪里是真的读书,分明是在培养多才多艺善于治家应酬的合格贵妇。大人们从小就给这些贵族女子们划分好了交际应酬的圈子,也规划好了她们将来的生活,能被选做伴读的贵女们,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即便没有适配为皇子宗亲正妃,也会聘于名门豪族为宗妇,个个都没人敢小觑。

但对这些掌上明珠一般的贵女们来说,从小离家生活在深宫做伴读,虽然地位尊崇令人艳羡,还是不比在家里自由自在,只有姝儿是个例外,她在这里生活比跟着嫡祖母或者继母要舒心的多。

进了明信宫后,千金公主似是很喜欢这个新认下的长生姑姑,拉着她看这看那的,十分的热情。公主的寝宫自然是极尽舒适华丽的,但是长生在宫里生活八年,所以并不觉得稀罕,而且隋朝的后宫陈设,可比崇尚节俭的初唐要华丽气派的多。

姝儿很想带长生去看她住的地方,更有许多话想对长生说,却又不好意思打断千金公主。还是懂事的杜芸瑶悄悄拉拉千金公主提醒到:“还是让长生姑姑去看看我和姝儿妹妹住的地方吧,看完了我们还要带她参观兰苑。”

千金公主这才恍然大悟,她调皮地笑笑:“我和姑姑有缘,一见面就缠住了她,却刚才母后传的急,我们都没顾上吃点心,现在都饿了,让人去传点心吧。姝儿带姑姑去后殿看看,可乐和可喜服侍就行,碧桃和红云不用跟着去了,等会点心端来你们再给送过去,我和芸瑶姐姐歇息一会吃些点心再带姑姑去兰苑看看。”

这位小人精看着娇憨,却和她的母后一样心思玲珑善解人意,长生也没说客套的话,嘱咐她不要吃太多点心,小心午膳吃不下,然后就由姝儿带着去后殿了。

一转入后殿,除了几个值守太监宫女再无他人,姝儿和可乐可喜两丫头把长生团团围定,高兴得都不知说什么好,长生怕她们失仪,笑着说:“好了好了,这才离家几天就成这样子,小心失态,咱们还是进去说话吧。”

公主寝宫的后殿自然也是极为华丽雅致的,她们刚过去,一位慈眉善目的嬷嬷自称是后殿管事,带着值守的太监和宫女迎上来,长生都打赏一遍,令他们不必跟着,由姝儿带自己进去就行。

后殿中间为明厅,两边各有寝室,姝儿和芸瑶一人住一间,刚一进自己的寝室,还没来得及细看,姝儿就一把抱住长生:“刚才我听说姑姑是淮安王和王妃的亲生女儿,被皇上封为德孝公主了,是真的吗?你家不是在云州乡下吗?你不是有亲娘吗?纪王妃怎么会是你娘呢?那你以后岂不是再不受郡主的气了?姑姑快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未完待续。)

第442章、诸事遂心

可乐和可喜也是又高兴又不解:“姑姑怎么忽然成了公主,还是王爷的女儿,既然你的出身这么好,为什么是村姑的身份?还要做教养姑姑呢?”

姝儿是个心智比较成熟的孩子,有些事也瞒不过她了,再说又不是什么坏事,长生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她,姝儿惊讶了好大一会方才说:“幸亏那个老婆婆抱着姑姑摔了一跤把姑姑摔哭了,要不我到哪里去找姑姑呀!”

长生忍不住笑了,命运真是一件奇怪的东西,姝儿说的很对,若非是王崔氏摔的那一跤,原主哪里能活过来,那么自己更不可能穿到她身上了。

她拉可乐和可喜过来,细细问了她们三个在宫里生活的细节,姝儿是贵女,自然不用担心,但两个小丫头就一样了,得知她们吃穿用度确实没受什么委屈,方才放下心来,看来长孙皇后不但聪慧贤淑,也很能干,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姝儿和两个丫头确实备受优待,现在她们还小,姝儿也离不开她们,等长大些再打算她们的终身吧。

可乐和可喜很懂事,主动提出去外面守着,让长生和姝儿说说知心话,长生嘱咐她们几句就随她们去了。

只剩下她们俩了,姝儿抱住她有些难过:“你们都有亲娘,唯独我没有娘,我娘再也不会回来了,我爹又离得那么远,就姑姑和三叔对我最好,却不能天天和你们在一起。”

长生抱住她,心里很难受,她是姐姐今世唯一的骨肉,她临终前一定最最放不下她,可是自己却不能天天在身边照顾。还好总算要回了昔日的郡伯府,等入宗谱和册封的事过了,就和明净回去修葺整理,看能不能找到些姐姐的遗物。

想起前世和姐姐相依为命以及今世擦肩而过心里更加难受,幸好在抄家的前一刻冒险留下了姐姐的遗像,让自己能够熟知她今世的容颜,让姝儿不至于慢慢忘记生母的模样,那张肖像还是不要还给明澈了,让他以后安心和安阳郡主过日子吧,把前妻的美好留在心里就行,暂时自己先保管着,等姝儿成年以后就交给她。

姝儿本就敏感细腻,在宫里难免要小心翼翼一些,这里再好总不是自己家,长孙皇后再仁慈和蔼,总比不过在亲爹亲娘身边无拘无束,若是能留在自己和明净身边,哪怕做伴读再有前途她也不会让姝儿来的。可不是任何事都能如愿以偿的,能做到这一步,明澈、明净、母妃和她都已经尽力了。

她从姝儿脖子里掏出姐姐留下的小金猪,摸着她的小脸:“记着一定要戴好这个,这是你娘留下的,她肯定是把你当做心肝宝贝的,也一定希望你一生平安快乐,所以别难过姝儿,你没了娘,但你娘的对疼爱会陪伴你的一生。而且姑姑这一生都会和亲娘一样照顾你,就是我和三叔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仍然是我们最最疼爱的心肝宝贝,你绝不会没人关心,也绝不会孤独的,姑姑册封之后就可随时进宫,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姝儿敏感细腻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只要有姑姑,我就什么都不怕。哎,要是什么时候能回到我们以前住的院子里看看就好了,我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我娘留下的东西。”

“这没问题,皇后娘娘已经把郡伯府赐给我做别院,等有空了我和三叔先去整理收拾好,再派人看管着,我们以后什么时候想去就什么时候去,你还可以请公主和杜小姐一起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姑姑带你们去小河边钓鱼野炊,就象我们那一次一样,好不好?”

那大概是姝儿最美好最开心的记忆了,她拍手雀跃:“好,真好,我先不告诉公主和芸瑶姐姐,到时给她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