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仁慢慢走出画面,陈绍聪正看着资料,视频里远远传来了姜守仁剧烈的咳嗽声,紧接着是扑的一声闷响,而电话铃声还在持续响着。

电脑前的陈绍聪觉得不对劲儿,赶紧冲电脑喊道:“姜大爷!姜大爷您能听见吗,姜大爷?”

对方一直没有回应,电话铃停了,视频画面里也再没有人说话。

陈绍聪紧张起来,赶紧到边上的电脑前,调出姜守仁的电子病历,一路往下拉,找到联系方式后马上拿起电话拨打,过了一会儿有个女性接听电话:“…是!是姜守仁的电话!我刚从厨房出来才看到姜叔倒这儿呢…您是大夫?您怎么知道他病了?”

“您别急,老先生的电脑您知道在哪儿吗?”陈绍聪镇定地问。

“知道,在书房呢。”

“您去书房,电脑里能看到我。”

接电话的阿姨赶到书房电脑前,放下电话,对着电脑里的陈绍聪大声道:“大夫大夫,我看到你了!我看到你了!”

“您别慌,这个电脑可以移动吗?…您现在拿着电脑到老先生身边,让我看一下他的情况!”陈绍聪远程指挥。

阿姨抱着笔记本赶到客厅,拿摄像头对着姜守仁。陈绍聪看到姜守仁倒在地上,嘴边、胸前有呕吐物和血迹。他呛咳之后,双手向上伸出,大张着嘴,脸色青紫。

陈绍聪通过视频观察着姜守仁的情况,手下一边拨通了120的电话叫了救护车,沉声道:“我叫了救护车了,阿姨您别慌。现在您听我的,把老先生扶起来,把他翻成脸向下,你坐地上,让他胸口顶着你的腿…”

阿姨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全部照做,在陈绍聪的指挥下,让姜守仁又咳出了几口呕吐物。

“好了,他现在已经吐干净了,您可以把他翻过来了。”陈绍聪道。阿姨听了急忙帮着姜守仁翻过身,只见他脸上的青紫色略浅了些,呼吸比刚才通畅,嘴角沾了一些混合了血的呕吐物,嘴里还在漾血。

“上身抬高,靠在你身上,对就这样,您做得很好。”陈绍聪鼓励道。

“大夫,姜叔怎么还难受啊?”阿姨担心地问。

“他呼吸窘迫缓解了,呕血不算剧烈。救护车五分钟之内就到了,您不要怕啊。”陈绍聪不停为她打气,一直陪着等到了救护人员。

陈绍聪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发现自己紧张得手心里都是汗。他起身去洗了手回来,看到杨帆大步走进急诊,喊着:“老马,老马!…快做准备,120马上要送过来一个重病人!”

“啊?什么情况?您亲自过来了?”马主任愕然。

“应该是食道肿瘤并发食管突然破裂,静脉出血。”杨帆说道。

马主任一愣:“我怎么不知道?白雪,120有电话过来吗?”

值班的白雪回过头:“没有啊。”

“是病人在我们院移动初诊平台咨询的时候突然发病了,陈绍聪利用视频判断可能发生了食道肿瘤破溃,甚至食道破裂,现场指导了家人急救,联系了120。手段很及时啊,你们这个移动初诊平台应用得不错。”杨帆连连感叹。陈绍聪听到了,掀掀眉毛,一笑。

马主任有点意外有点尴尬地干笑:“哦…还行还行。”

正说着,一个中年男人和看样子是他秘书的人从门口跑进来,叫道:“杨院长!我父亲送到了吗?”

“姜总,应该马上就到了。”杨帆回答,来的这位正是先锋公司大中华区的总经理姜裴。杨帆转头对马主任道:“行了,做好准备,我们去门口接病人。”

“哦,好好好!你们跟我来。”马主任带了几个医护推着检测设备、医疗器械,往外赶。

杨帆示意姜裴:“走吧。”

姜裴轻轻拉住他:“杨院长,还得拜托您一个事,得安排一个大夫。”

“我亲自负责还不行吗?”杨帆道,不料姜裴有点为难地说:“…我还是想找…另一个大夫。”

杨帆怔住了:“说吧,你要找谁。”

“陆晨曦。”姜裴开口道。

第35章 劝修认错

陆晨曦正在心胸外科会议室给一些实习大夫和住院医讲小切口手术:“左侧第四肋骨下,是这类小切口手术最常用的入镜处,开口一般是一至一点五厘米…”

一个护士急匆匆跑进来,附到陆晨曦耳边:“陆大夫,急诊那边…”陆晨曦有点莫名其妙,摆了摆手:“讲什么悄悄话,急诊怎么了?”

护士有点尴尬,直接说:“急诊来了个…重症病人,说是一定要您过去。”

陆晨曦一愣:“重症病人?”她立刻收起激光笔,“好了,今天就讲到这,有学习机会,实习医生都来吧。”她说完大步往外走去,三个实习医生赶紧起身跟去。

陆晨曦赶到急诊,姜守仁已经送到医院,进了抢救室。姜裴在门外来回走动,神情焦躁。

陆晨曦推开抢救室门,学生们跟着要进去,姜裴伸手拦住:“等等,你们就不要进了。”

陆晨曦回身解释:“他们是我的实习生。”

“里面的病人情况很严重,陆大夫,实习生就不要进去围观了。”姜裴说道。

学生们看向陆晨曦。陆晨曦诧异地盯着他:“你是谁啊?”

“我是病人家属,是我请您下来的。”

陆晨曦打量着他,淡淡地道:“适不适合让学生观摩,我会根据情况决定。”

姜裴面子有点挂不住:“陆大夫,我父亲在里面,您是不是…”

这时,杨帆从远处走过来,上前道:“陆大夫,这位姜总是我的朋友。”

“哦,您好。”陆晨曦依然淡淡地。

杨帆也有点尴尬,对姜裴说道:“实习生,没关系,让他们在旁边离远点儿就好了。”

姜裴犹豫了一下,终于点点头。

陆晨曦带着学生,快步进入抢救室,杨帆拍了拍姜裴,也跟了进去。

陆晨曦戴上手套、口罩,埋头操作。杨帆站在她边上,关切地问:“怎么样?”

陆晨曦操作完成,抬起头来,看着床上张大口呼吸的老人,监护信息显示各项数据已经稳定,说道:“病人食道肿瘤破溃,食管破裂,小静脉出血。现在已经止血了,做了胸腔引流,状况基本稳定了。”

“哦,处理得很及时。”杨帆舒口气。

陆晨曦压低声音问:“院长,这是什么重要人物?我都来了,您还来亲自关照?”

杨帆有点窘地压低声音说:“呃…先锋公司大中华区的老总,病人是他父亲。”

陆晨曦和杨帆出来,等姜守仁的检查结果。姜裴站在旁边,说道:“我父亲感觉吞咽困难已经有一阵了,他一周前在仁合查出是食道肿瘤。我一直在国外开会考察,昨天才回来,结果今天他就发生了呛咳,呼吸困难…”

“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事业繁忙,可父母年纪都大了,需要照顾,确实矛盾啊。”杨帆道。

姜裴看着陆晨曦,恳求道:“陆大夫,我知道目前食道肿瘤手术最好的大夫就是您了,我父亲的手术,我希望您能全程主刀。”

“好,那按规则,我要向您说明一下,这种手术我习惯用手动吻合,当然,您也可以选择先锋公司的吻合器,需要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个产品吗?”陆晨曦直接开口,带点讽刺地问。

杨帆一脸尴尬,把头扭向一边。

姜裴并不在意,真诚地说:“我请您务必亲自做手动吻合。”

“不用你们的吻合器吗?”陆晨曦再次确认。

“虽然我们公司的食管吻合器是全球知名的产品,可是根据内部数据,陆大夫的手动吻合,食管瘘的发生率是零,所以我对您非常放心。”姜裴诚恳地说。

陆晨曦收了脸上的讽刺神情:“姜总,您过奖了。”

杨帆听到此,赶紧接话:“还是先谈病情吧。”

姜裴却道:“没关系,我不在意。我也听说过,因为我们向医院推销吻合器,用大数据做宣传,引导病患使用,陆大夫对此非常不满。但是现在,我恳请陆大夫体谅我的孝心,尽力完成我父亲的治疗。我会以个人的名义捐出五十万,用于您主持的小切口开胸的研究。”

陆晨曦和杨帆对视一眼。

这时,姜守仁的片子出来了,陆晨曦把片子插在片墙上,仔细看过之后指着几张片子说:“谢谢姜总。您父亲病情非常严重,肿瘤突破了食管壁,突入气管,这是呛咳和呼吸困难发生的原因。这个手术难度很大,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请您相信,我们肯定会以最强的技术团队来负责。”

“谢谢您你陆大夫,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姜裴欠身。

“但是说明一下,这跟您的捐助没有关系,我不想把一次单纯的治疗行为,搞得像交易一样。”陆晨曦皱皱眉说道。

姜裴摆手:“当然不是交易,医药公司支持医学科研项目,本身就是常有的事。而且有关吻合器和手动缝合的争议,我们非常愿意与您继续探讨,先锋公司绝不会强推产品。”

“关于吻合器的使用问题,我们单独讨论吧。”杨帆插话。

陆晨曦看着姜裴,认真地说:“姜总,我从来没有说吻合器不该用。我所反对的,是不分情况地诱导病人、要求大夫使用高价的医疗器械。我知道,你们公司已经重新评估吻合器和手动缝合的效果,我相信这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大夫争取来的结果。我希望你们以后对医疗器械的推广,能够根据手术大夫的水平,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也避免让医院领导和手术大夫发生矛盾,院长您说呢?”

杨帆只能认同:“嗯,说的有道理。”

陈绍聪陪着一个急性肠胃炎的病人出来,边走边嘱咐:“止泻针看来起效了,回家吃点清淡的,消炎药还得吃两到三天,如果肚子还疼,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缓解症状。”

病人道谢后离开,陈绍聪正要进去,马主任拿着一张写了字的纸走到他跟前,叫住他道:“移动初诊平台这个事我有几个建议,想跟你说说,想听不?”

陈绍聪笑了:“当然想听了,您说!”

“走,进去。”马主任和他边走边说,“我想啊,急诊有时候接诊量大,咱们的大夫不一定都有时间,可以建立一个和各科室当班大夫的临时视频会诊机制,在院里推广…”

陈绍聪表示赞同:“对对对,您说的这个有道理…”两人讨论起来,杨羽远远看着,发自内心又是骄傲又是甜蜜地一笑。

杨子轩一心想请庄恕吃午饭,结果是两人各拿一个三明治,在街心花园边吃边聊。杨子轩腿上的小本子上已经记满笔记,庄恕吃着三明治说道:“你也不用一次问那么多,有什么事儿可以随时找我。快吃饭吧。”

杨子轩记完,放下笔,拱拱手:“太感谢了,幸亏您是张默涵大夫的上级大夫,对仁合那几个下级医院和指导化疗的病人情况都清楚,否则我的论文是要生生被拖黄了。”

庄恕笑了:“你这么执着,就算是没有我,也能想出其他办法来。”

杨子轩感慨地说:“中国的事儿太复杂了。我爸以前说我不懂中国,说中国的环境太复杂,不让我回来搞研究…没想到他反而是第一个给我出难题的。庄教授,你回来是不是也对这种复杂的环境不太习惯啊?”

庄恕沉吟了一下问:“子轩,你觉得国外很纯粹吗?”

杨子轩一愣:“从我的经历来看,还不错啊。”

“那是因为你在美国经历的还太少。”庄恕直接说。

“怎么讲?”杨子轩不解。

“你知道吗,我在美国读的是MD和PHD的Program(医学博士和理学博士双学位培养计划)。”

杨子轩感叹:“牛啊,这种Program(培养计划)可太难进了。”

“但是我的PHD论文论题,连续三次被论文委员会否掉,一拖再拖,轮转三年后才拿到学位,你知道为什么吗?”庄恕平静地说。

杨子轩诧异:“你的水平应该不至于吧?是因为你的导师太年轻吗?”

“我的导师本来在业内德高望重,是很优秀的科学家,也是理学院的院长。但就在我进入这个Program的那年,爆出他在新建科研楼的项目上受贿…他引咎辞职了,然后有关他的一切都被质疑,包括他的学生、研究、论题。我跟他做的论文也没逃过这样的结果。”庄恕摇摇头。

杨子轩呼出口长气:“这也太不合理了!怎么还有这样的事儿?”

庄恕沉声说道:“这种事情在哪里都可能出现,没有必要抱怨。我们这些搞医学科学的,必须尽量在不纯粹的环境里,让纯粹的医学科学生存和发展下去。”

杨子轩默默点头。

傅博文坐在院长办公室,看着医院办公室主任送来的几份文件,但他每翻开一份看了,办公室主任都提醒道:“这个杨主任已经签过字了。”

傅博文翻了一下几份文件,面无表情地说:“杨主任都签过字了,你有需要我签字的吗?”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杨主任说,这份抢险救灾表彰先进的名单,一定要请您签字,毕竟这次救灾是您主持大局,还是请您做决定吧。”

傅博文接过名单,见标题写着“抢险救灾表彰先进名单”,第一个表彰的名目是“终身荣誉奖”,得奖人是钟西北。而他的名字被标了黑框。

傅博文神情凝重地看着“钟西北”三个字,从旁边拿过钢笔,拧开,在领导签字一栏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一边签一边说:“按理说我是该走了,不过我在仁合还有些没办完的事情。你放心,等这些事都结束了,我会尽快离开的,你…不要着急。”

办公室主任无法应答地干笑着:“院长,您这是哪的话,不急,我不急。”

傅博文把文件递过去:“嗯,忙去吧。”

办公室主任有点迷茫地走了。

傅博文坐在椅子上,抬头看着墙上那幅“初心”。

傅博文站在一户人家门外,抬手按响门铃。

来开门的是修敏齐,老先生在家里也穿得整整齐齐。进门后可见他家里陈设一般,但十分干净整洁。

修敏齐引着傅博文走过门厅。

傅博文问:“彤彤身体怎么样了?”彤彤是修敏齐的独生女儿,有严重的心脏病。

修敏齐无声地一叹:“老样子,还是不太好。”

两人走进客厅,修敏齐一摆手让傅博文坐在沙发上,自己拿出茶叶、茶杯,给傅博文倒水,寒暄道:“你呢?我听说你去休养了一段时间,好一点儿了没有?”

“好些了,压力小了,自然也就没什么事了。”傅博文点点头。

修敏齐语重心长地说:“还是得注意啊,你这个性格啊,有事情就爱自己钻牛角尖,年纪大了,要往开了想,退了也好。”

“退也没退干净,这段时间还回院里做了些事情。”

“我听说了,救灾期间仁合闹得很厉害,气性坏疽、耐药菌株、HIV阳性患者…排着队都来了,这些事情指望杨帆是不行的,多亏了你在,有好几个老同志都跟我提了,说你退早了,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个辞职的事情再考虑考虑呢?如果需要的话我来说说话…”修敏齐说着,突然被傅博文打断:“小斌回来了。”

修敏齐一愣:“谁?”

傅博文抬起头看着他:“张淑梅的儿子,小斌。”

修敏齐平静地吸了口气:“哦…”

傅博文却有点激动:“利多卡因的致敏性,当时我们确实不了解,即使如实上报,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会算作是一次医学发现。可错就错在我们一念之差,推卸了责任…现在,是挽回的时候了。”

修敏齐不置可否。

“修老,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像一块石头一样,压了我三十年。现在小斌回来,他并没有选择直接公开质疑这件事,他所要求的,仅仅是我们给他一个交代。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再保持沉默了,站出来吧,给张姐一个公道,这也是钟西北临终的愿望。”傅博文多年来心中沉重,近日更是被这桩心事压得辗转反侧,此刻终于在修敏齐面前全部倾诉出来。

修敏齐眯着眼,不说话。

傅博文目光沉郁:“我们都退了,也没有什么名利的纠缠,如果您同意的话,我私下里…去做这件事情…”

修敏齐摇摇头,幽幽地说:“一件简单的医疗事故,已经尘埃落定三十年了,就因为一个当事人家属私下里的质疑,你就跑来跟我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搞得好像我们两个都有什么责任似的,我看你是该退了。不管你,还是那个…叫什么小斌的,如果有什么搞不清的,可以去查查档案嘛,档案里记的,总比你一个生了病的老头子要清楚,你说呢?”他说完后,不再待客,起身走向卧室。

傅博文站起来,定定地看着他。

修敏齐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淡漠地道:“你这段时间待在那个康复中心,是不是病情加重了?还是应该住住院,吃点儿药。疗养什么的,不可靠。”说着进了卧室,关上了门。

傅博文在客厅里茫然地站了一会儿,俯身从沙发上拿起包,缓缓地走向门口。

保姆从厨房出来,讶然道:“傅院长,这就走啊,不吃饭啊?”

傅博文冷冷地回应她:“嗯,走了,没什么事了。”

这时门铃又响,傅博文拉开门,门外赫然站着杨帆。

两个人面对面,都是一愣。

杨帆看着傅博文冷着脸走远,思忖片刻,走了进去。

修敏齐从卧室出来,若无其事地和他打招呼:“来了。”

两人在客厅坐下,杨帆开口道:“这次救灾的抢救工作,仁合医院在嘉林市是挑了重担的,接诊量达到那样的密度,我们也没有往兄弟单位推过病人,还帮传染病医院承担了一部分,死亡率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这是有目共睹的,当然,这主要是傅院长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只是辅助。”

“成绩我是知道的,但是其他的消息我也听到过一些。”修敏齐微眯双眼。

“是啊,毕竟感染还是发生了。但是在密度那样大的情况下,消毒和无菌操作都不可能完备,介入性器材使用量大,感染也是无法避免的。”杨帆说道。

“我听实验室的人说,发现了E COLI的新亚型,这个你为什么不说?”修敏齐看他一眼。

杨帆赶紧道:“我正想和您汇报,这件事啊…其实是有人想拿来做文章,借此去查介入性医疗器材。您知道的,咱们仁合进器材,少一个合格证也不敢啊。不过器材都是在正常条件下做的检测,这次可是极端条件,无菌消毒都不完备,我们已经是为了大局,在挑战极限了,但是院里就是有人不顾事实,在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