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珠的脸颊顿时就红了,他们两个的房中事,自是不用说的,周丞泽又是过来人,对她很是温柔,两人正是如胶似漆柔情蜜意的时候。

顾明珠只点着头小声道:“母亲我知道了…”

李昇是昨儿晚上从静水庵回府,才知道太子妃殁了。他人在京城,自然是第一时间进宫奔丧去的。只不过他是长辈,死了的又是侄媳妇,因此倒也不用他守夜,到了下半夜的时候,便回府了。

等他第二天一早进宫去的时候,才听说去往鞑靼和亲的人选,定下来的是嘉瑞长公主的女儿周怡月。

这让李昇很是奇怪,周怡月原本是两年前太子妃的人选,皇帝就算震怒于当时嘉瑞长公主的所为,没有将她册封为太子妃,也断然不可能让她去鞑靼和亲,能成为太子妃的候选人,必定是皇帝看重的人选。

他昨天一时气愤出宫去了,但今天却是逃不掉了,老实到御书房门口等着觐见。

皇帝还在见齐国公和司礼监的太监,嘱咐操办太子妃的丧事。听说肃王李昇来了,只让他先进来,外头天气炎热,大殿里阴凉很多。

齐国公老泪纵横,像是一夜间老了十岁,鬓边的华发尤为明显。李昇对这个亲舅舅向来没有什么好感,进去之后便侯在了一旁。齐国公抬眸看了李昇一眼,他也是刚刚才知道,李昇求娶了阁老顾翰清的女儿。

他的身体里其实也留着四分之一齐家人的血。如今太子妃殁了,齐家已经没有更多的女儿入主东宫,太子作风向来乖张桀骜,实在让人很不放心,将来齐家要怎样在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实在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齐国公节哀吧,太子妃的丧事,朕一定会让司礼监极尽体面的。”皇帝安抚了齐国公几句,对于他来说,这不过就是再娶一个儿媳妇的事情,但是对于齐国公来说,却是失去了国丈的地位。

但事已至此,谁都没有预料到,皇帝也很想抱上皇太孙,只是那个孩子没有福分罢了。

“多谢皇上恩典,老臣这就告退了。”齐国公收起脸上的悲色,让自己看上去平静一些,从金石地板上站起来的时候,却还是踉跄了一下,幸好有一旁的小太监扶了他一把。

但他很快就重振了精神,脊背笔直的离开了御书房。

“你们也都下去吧!”皇帝命司礼监的太监也退下,他从龙椅上站起来,转过头来同李昇说话,他坐到了窗口的一张罗汉榻上,让李昇坐到他对面去。

“坐下来说话。”

“臣弟不敢。”李昇恭恭敬敬的单膝跪地,朝着皇帝拱了拱手。

皇上的脸上便露出几分不耐烦,但还是道:“朕让你坐下!”

李昇见皇帝似乎有了怒意,便站了起来,在他对面拘谨的坐了下来。

皇帝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这让李昇有些惴惴不安,他忍不住偷偷的扫了一眼龙颜,见他似乎也没有特别动怒的样子,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

“昨儿的事情,是顾阁老求了你来向朕请求赐婚的吧?”

皇帝抬眸看了他一眼,不等李昇回话,却是继续道:“如今去往鞑靼和亲的人选已经定了下来,你若是不喜欢那三姑娘,朕就收回那道圣旨。”

李昇急忙就跪了下来道:“臣弟喜欢!”他这一说出口,才觉得有些失态了,只低着头道:“臣弟之前欺骗了皇兄…”

他实在是一个耿直的性子,即便知道这样说会惹得皇帝动怒,但还是开口道:“臣弟那一年回京的时候,在静水庵的后山救下了顾大人家的三位姑娘,得了其中一位姑娘的帕子,皇兄当时要为臣弟赐婚,臣弟还不想成亲,就用那帕子在皇兄跟前说了一个谎…”

“所以顾翰清就是抓住了你这把柄,逼着你娶他的女儿?那你可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皇帝看了一眼李昇,他这耿直的性子,倒是和太*祖爷很像的,他们身上流的都是一样的骨血。

“因为有人举荐他女儿去鞑靼和亲,他舍不得女儿,所以找了你来向朕求亲。”

李昇心下一惊,居然会有这种事情,难道那日若雅公主说的话是真的,他急忙问道:“是鞑靼使臣提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鞑靼使臣自然是想要一个皇家的姑娘,顾家小姐,他们还看不上。”皇帝垂眸,继续道:“怎么?你现在还想求娶那位顾小姐吗?”

李昇的脸颊慢慢滚烫发红,眉心都拧了起来,但还是用力的点了点头:“皇兄,臣弟是真心喜欢顾小姐的,实不相瞒,就算顾大人不来求臣弟,臣弟也是要去顾家求娶顾小姐的,还请皇兄成全臣弟,臣弟可以带着她远去凉州,永远都不回京城来。”

“那…你不管你母妃了吗?”皇帝看着李昇伏在金石地板上宽厚结实的脊背,缓缓的吐出一句话来。

御书房的金石地板素来冰凉,这时节四下又安置着窖冰。

李昇的肩背陡然一紧,按在地面上的手掌已是指节分明。

皇帝自是看清了他的动作,只是偏过头道:“你也不用急着回凉州,眼下边关安定,等你送了公主和亲归来,朕在京城为你主持婚礼。”他顿了顿,却是继续道:“到时候把你母亲接到肃王府住几日吧。”

李昇险些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只重重的磕头道:“多谢皇兄恩典!”

皇帝又留了他下来商议送亲的事情,鞑靼使臣希望和亲的公主能同他们一起回王庭,因为这个季节正是牧草肥美的时候,若是再耽误下去,等到鞑靼的时候就是冬天了,到时候他们王庭也会迁徙去更远的地方。

李昇同鞑靼军队交手的时候,也曾深入过鞑靼的腹地,但草原地广人稀,其实很多地方他们还是不知道的,所以这次如果能亲自送公主去鞑靼和亲,他还可以对鞑靼有更深入的研究。

中原同草原上游牧民族之间的斗争延续几千年,如果可以知己知彼的话,那将来战事再起,大魏也不会太立于被动。

李昇和皇帝一直商议到了晌午,那人要留他用午膳,被李昇给推辞了,他从御书房出来,看见太子李睿穿了一身素服从抄手游廊上过来。

太子妃殁了,李昇原本想要上前安慰他一番,但一想起昨天他在御书房门外听见的那一席话,他便忍了下来,只是朝他拱了拱手,太子李睿却是淡淡的扫了李昇一眼,眉眼中带着几分淡漠,冷笑道:“还没有恭喜皇叔,求到了顾阁老家的千金。”

李昇还没来得及回话,太子殿下便从他身边擦身而过。

顾明妧已经被周氏拘着要开始绣嫁妆了…

她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说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可谁知道一下子就被提上日程了。顾明妧的女红可真的是有些一言难尽的,除了几个小的花样,她基本上做不出大件来。

顾翰清已经写了信去边关,把顾明妧和肃王李昇定亲的事情告诉了柳氏,不过信走的慢,等柳氏收到大约也要一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三姑娘又不用心,这玫瑰花绣得跟野蔷薇一样…”孙绣娘实在拿顾明妧没办法,但她收了顾家的银子,自然是要好好教授的,况且如今顾明玉也七岁了,周氏让她跟着顾明妧一起学针线。

“你瞧瞧,四小姐都比你学的好呢!”顾明妧凑过去看了一眼顾明玉绣的一朵玫瑰花,还真的有模有样的,看来顾家又要出一个秀外慧中的嫡女了。

“孙妈妈别老说我…”顾明妧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正推脱呢,却见是刘妈妈扶着周氏过来了。

周氏再过一个月就要生了,大夫让她平日里多走动走动,今儿正好天气阴凉,她便走到了她们前院学针线的地方。

“二姑娘没过来吗?”周氏一看这绣房里的两个姑娘,便蹙起了眉心。

“二姑娘今日没来,说是身上不爽利。”孙绣娘毕恭毕敬的回话。

不过顾明烟在绣活上头确实是几个姑娘中最好一些的,毕竟有方姨娘常教她,但周氏还是觉得她太自大了一些。她如今住在了顾明珠原来的院子里,也越发把自己当成一个嫡小姐的模样,但在周氏跟前,却也不过就是应景而已。

刘妈妈闻言就挑了挑眼皮,扶着周氏坐下,又拿了顾明玉的绣活给她瞧,笑着道:“太太快看四姑娘做的针线,这针脚密的,倒是用功学了的。”顾明玉挨到周氏的身上撒娇。

周氏看着时候不早了,便让孙绣娘先回去了,又去检查顾明妧绣的那些东西,只是摇头道:“这可不行,这几样东西到时候还是要重新做的。”她顿了顿,只转头看了一眼坐在靠背椅上一脸郁闷的顾明妧,同她笑道:“这些到时候我都可以请人帮你做,但只那双压箱底的靴子,还是要你亲自做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靴子…

顾明妧一双眼睛都瞪大了,她只会缝袜子和做鞋垫啊…做鞋可真的没做过!

“过两日你父亲会邀了肃王到家里来坐坐,我会让外头的人想法子把他的鞋码弄过来,到时候你也就可以开始做起来了。”周氏嘴角带着笑,他们纵然对肃王不是最满意的,但现在想一想,其实却也未必不是良配。

少夫少妻,没准他们两人也能磨出一些火花来。

况且顾明妧以后去了凉州,那里离边关也近,说不定还能经常见到柳氏。她们也是母女,总归有互相怀念的时候。

“是,母亲。”

对于周氏要怎样把李昇的鞋码弄过来,顾明妧心里觉得有些好奇,但又不好意思问。他过几天要过来?是过来做什么的呢?他们已经有了赐婚,是不是仍要三书六聘?

顾明妧觉得一切都有些懵懂,明明顾明珠才出阁,这些事情刚刚才办过一回,怎么到了自己这边,就又都弄不清起来了呢?

她们这里头正闲聊,却是有一个婆子从垂花门外进来,同周氏回道:“太太,陈家少爷说要去南山书院进学,老爷昨儿已经答应了,说让太太指派个书童给他,再添一些银两让他随身带着。”

这件事情顾翰清昨晚已经跟顾明妧说起过了。

陈伯青有了去意,顾翰清虽然舍不得,但若是强留他住在顾家,只怕对他的学业也未必是件好事,因此还是答应了让他离开。

顾明妧心里对陈伯青有些歉意,她们已经两世没有缘分了,虽然她明白这种事情不能强求,但她知道自己若是嫁给了陈伯青,他必定也会疼惜自己的。

“就让原先跟着他的文海去吧,告诉他月钱每个月都会给他老子娘,让他好好服侍陈公子,将来陈公子要是出息了,少不得他的好处的。”

周氏吩咐下去,转头看了顾明妧一眼,少女低垂着眸子,眉眼中看似没有什么表情,但却让人觉得有些揪心。

“三丫头,你去送送他吧。”周氏素来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于这种男女之间懵懂的情谊,她也是知道的。但如今顾明妧已经有了人家,那么心思纯正、品行高洁的人,就自然会收敛自己的情绪,让他们两个人见一见,也算是弥补一下两人心中的遗憾。

“去吧…”周氏朝顾明妧点点头,她知道他们不会做出逾矩的事情来。

陈伯青正在厢房里整理东西,他来顾家的时候,只背着一个兰花布的包袱,里面放着两套换洗的衣服。如今过去两年,那些衣服早就不能穿,都已经给了小厮们。

他家境贫寒,若不是遇到顾翰清这样的恩师,别说是考顺天府的解元,只怕是连进学的束脩都交不起的。

他是一个无情的人,顾家对他恩重如山,可他现在却还是要走!

他没有办法不走,他只要踏进这宅院一步,就想起那人巧笑倩兮的模样,让他一分一秒都没有办法看进去书!

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小厮在一旁问道:“公子,那墙上还有一把伞没带。”

那把伞就是那日顾明妧给他的,他舍不得用,顶着太阳走去了族学,后来便一直在房中挂着。小厮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将一把伞挂起来。

“那个不用带了,就放这里吧。”

陈伯青叹了一口气,转身出门,却瞧见顾明妧就背对着他,站在了门口的庑廊下。

她是什么时候过来的?他竟然没有发现!

顾明妧听见脚步声,转过身来,她看见陈伯青穿着佛头青的圆领府绸直缀,看上去有些清瘦苍白。

顾明妧已经忘了要对他说些什么,只是觉得心里有些难过,两世了…她前世还不自知,但这一世她是抱过要嫁给他的念想的。

“陈世兄去了那边之后,也记得常回来看看。”顾明妧低着头,不去看他的表情,只是绞动着手中的帕子道:“父亲很器重你,你千万不要让父亲失望。”

陈伯青当然知道这些,这几日他在外头也听了不少传闻的,说是顾翰清和肃王这一门亲事结得很不一般,只怕这里头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他现在只是一个尚未入仕的举人,哪里能知道这些上位者心中所想的事情呢!

“在下知道了。”陈伯青并没有抬头看顾明妧一眼,只是朝她拱了拱手道:“既然三小姐没有别的事情,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顾翰清果然是没有看错他的,他说走就走,当断则断,正是官场上所缺的人才。

“好,你走吧。”顾明妧顿了片刻,偏身让他离去,她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终于消失在了拐弯处。顾明妧叹了一口气,抬起头的时候,却瞧见他房中墙上挂着的那一把油纸伞。

第130章 第 130 章

太子妃的丧事办的非常之体面, 皇帝下令行国丧, 三个月内不准嫁娶。

周氏把手边的一本万年历翻了又翻, 定下了十一月二十八这个日子。但又听说皇帝要让肃王去鞑靼送亲, 这样一来,也不知道十一月初八他能不能赶回来了。

“你父亲正是要同他商量这个事情,原本鞑靼使臣这两日就要走的,但正巧遇上太子妃殁了,他们也就耽误了几日。”周氏这几天也差人去了安国公府打探消息, 听说大长公主自那日接下了圣旨之后,就一直病着,皇帝派了礼部的官员一应安排周怡月和亲的事务,如今已是把人接到了宫里去住了。

周怡月被封为了宁德公主, 代表的是大魏, 嘉瑞长公主性子再扭,如今也是皇命难违了。

顾明妧其实还想见见周怡月, 但现在人已经在宫里了, 却是见不到了。顾明远所抄的《孝经》, 也快满一百遍了, 大约这一两日, 就可以回族学去了。周氏不准家里的下人在他面前提起这件事情,他到如今还是不知道的, 顾明妧心里有些难过。

但他总有一天是会知道的。

“送行的路上慢一些, 回来怎么也得快马加鞭的, 还能错过了自己的大喜日子?”老太太只笑着道。

她们如今在顾明妧的跟前提起李昇也都不避讳了。长辈们好像都是这样, 不是自家人的时候,总是各种挑剔那人身上的缺点,等事情尘埃落定了之后,又开始耐着心思发掘对方的优点,然后觉得其实这个人也不是自己所想的一无是处,其实是有很多优点的,只是先前没发现而已。

“老太太说的是呢,到时候王爷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要赶回来的,他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哪里还能不着急?”秦氏在一旁笑着开口。

顾明妧脸颊有些热,心里却莫名觉得有些心虚,那人真的会对她好吗?他娶自己还是顾翰清去求来的呢…可也应该不会太差吧?他看上去还是一个很懂礼节的人,虽然有时候呆了一点。

顾明妧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可抬起头的时候,却瞧见顾明烟正冷冷的盯着自己,那人迎上她的目光,只冷哼了一声,偏过头去。

她一定是觉得自己越了她的序,让她这个当二姐姐的丢脸了?顾明妧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反正…顾翰清和周氏也不会亏待了顾明烟,总会给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的。

她们这里正闲聊着,外面丫鬟进来回话,说顾翰清带着肃王李昇进府了。

这还是李昇第一次到他们府上来,虽然之前在山西的时候也是常见到的,但那时候和现在却大不相同,那时候他是王爷,她们是朝臣内眷;但现在…李昇一下子就比顾翰清都小了一辈了,成了他的女婿了。

顾明妧想起之前还喊他“表叔”,莫名就觉得有些好笑。

“你们往帘子里头去。”

李昇要过来拜见老太太,姑娘家自然不方便在房里,老太太让她们进去避避嫌。

顾明妧正要起身跟着顾明烟一起进去,却被老太太给喊住了道:“三丫头你走什么,好歹留下来,给人沏杯茶再走。”

顾明妧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的,几个服侍的老妈妈和丫鬟见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周氏只开口道:“你要拘谨,就进去吧,反正以后成了亲,有你们大眼瞪小眼的时候。”

顾明妧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她这里正不好意思,外面却已经传来了顾翰清的声音了。

“王爷里面请。”

门口候着的丫鬟已经帮他们挽起了帘子,顾明妧扭头,看见李昇矮着身子进来。丫鬟身量矮小,他又身量魁梧,帘子上的竹幂子啪一下就打在了他的额头上。

那丫鬟下得脸都白了,正要下跪,李昇却是淡然道:“无妨。”

老太太看他的神色顿时又满意了几分,顾明妧急忙收回了视线,对门口正战战兢兢的丫鬟道:“别杵在这里了,去茶房沏两杯茶来。”

丫鬟知道顾明妧替她解围,感激不尽,忙福了福身去了。

顾翰清请了李昇上座,李昇却是不敢,只还让老太太做在上首,他在老太太一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除了顾翰清,一屋子的女眷,但即使这样,也颇有三堂会审的感觉。李昇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觉得就那么几个女人,竟然比战场上鞑靼的千军万马还让人发怵。

他抬起头来,却是正好迎上了顾明妧的目光,她今天穿了一件丁香色的缠枝花对襟褙子,下面配着白色的挑线裙子,整个人清新怡然、亭亭玉立,就像是一株鲜嫩的丁香花蕊。

顾明妧也觉察到了李昇的视线,原本都已经好些的脸颊又热了起来,她今天带着珍珠耳坠,这时候耳尖上都滚烫的,瞧上去必定是红白分明的样子。

好在沏茶的丫鬟已经回来了,顾明妧躲过了李昇的视线,迎过去从那人手中把茶盏接了过来。

“爹爹请喝茶。”顾明妧先把茶端给了顾翰清。

顾翰清眉心一拧,瞧着她这副害羞的样子,却是佯怒道:“越大越不懂规矩了,茶要先端给客人。”顾翰清朝着李昇的方向看过去。

李昇忽然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一时没忍住竟清了清嗓子。

他这是在抗议自己没先给他端茶递水吗?

顾明妧脸颊更红了,越发不好意思起来,只将递给顾翰清的茶盏放在他身侧的茶几上,又从红漆小茶盘里另拿了一杯,送到李昇的面前。

“王爷请喝茶。”

顾明妧把茶盏递到了他的面前,李昇接了过去,揭开盖碗就喝了一口,抬起头见众人似乎都在看着他,才有些尴尬道:“多谢三小姐。”

周氏见顾明妧臊了,便喊了她进次间去,这才同李昇开口道:“我们原该过去静水庵同太妃娘娘商量一下这婚事的细节的,只是如今我身子也不方便,王爷若是没什么异议,我这里就先把日子定下来,到时候你们王府那边如何操办,你派个人过来接洽一下,也省得到了那时候手忙脚乱。”

李昇已经写了信回凉州,让荀先生把叶妈妈请过来,不过路途遥远,她如今还在路上。但皇帝已经派了一个司礼监的太监到他府上,安排他大婚的事宜,到时候让顾家和刘福顺联系,也是一样的。

“皇上说要让小王在京城成婚,所以派了司礼监的刘公公过来,负责小王的婚事。夫人这边有什么吩咐,尽管和刘公公商议。”他还是忍住了喊周氏岳母…

周氏点了点头,心想既然皇帝接手了要管这档子的事情,那倒也不用他们顾家太操心了。司礼监的太监那都是操办过大事的人,在这上头是不会出错的。

周氏便开口道:“日子是定在了十一月二十八。”

太早了还在国丧里头,太迟了又进了腊月,眨眼就到年关,也实在忙不开来。周氏如今心里只担心一件事情,顾明妧是要过了年节才有十五岁的,况且她又是七月初七的生日,其实原本就比实际年龄小了半岁,嫁过去的时候也就只有十四岁出头些罢了。李昇要是真疼她,该迟一些圆房才是,但这些事情已是小辈们的房中事了,周氏也没法直接开口。

李昇只一味点头说是,让人觉得憨实稳重。

周氏又同他说了几句,顾翰清便请了他往外院去了,他们还要去往鞑靼送亲的事情。

李昇起身离去,仍旧有丫鬟帮他打帘子,他这次刻意更矮了一些身子,跨出门的时候,却瞧见门口的青石板砖上都了一滩水渍。李昇身手矫健,大步一跨,就越了过去。

站在门外的小丫鬟见了,却是一脸惊讶,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