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酸的要死,这样捏着好像确实舒服很多。

“快睡吧,时候不早了。”李昇吹熄了床头柜上的蜡烛,低头道。

顾明妧点了点头,想了想却又问了李昇一句道:“王爷真的不要一个服侍的人吗?”她是当真觉得王爷这样忍的辛苦…

“我说了我只要你服侍。”李昇翻身压住她,在她白嫩的脸颊边低语,“你今晚不是服侍的很好了吗?要不然再来一次?”

“啊…”顾明妧吓了一跳,一时间花容失色,求饶道:“王爷快饶了我,不然明儿我肯定连针线都捏不住了。”

李昇顿时觉得心情大好,在顾明妧的身边躺平了下来,伸手把她搂到怀中,轻抚着她的后背道:“快睡吧。”

朝廷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休朝,背临文华殿的内阁大堂也贴上了封条,至正月十六日再开殿处理政务。

顾翰清难得有空下来的日子,原本是要在府上好好休息一阵子的,但今年正逢三年一次的吏部考核,因此年底前来顾家拜访的人仍是络绎不绝。

顾翰清如今又是阁老,又是吏部尚书,实际上在朝中的声望已经盖过了首辅赵钟海和次辅程德政,但因为入内阁的资历上浅,所以并不在众人中显露头角。

但顾家现在有安国公府这门姻亲,又有肃王这个女婿,实力实在不容小觑。

顾翰清送走了现任应天府尹蔡宏钰,打算回外书房考一考顾明远和陈伯青的功课。因为顾明妧跟着肃王去了凉州,所以这次顾明远邀了陈伯青到顾家来作客,陈伯青本来不想来,但又怕顾翰清以为他还没将那些事情释怀,所以还是跟着顾明远过来了。

不管他心里是怎样想的,他和顾明妧之间注定了没有缘分的,与其让外人担心,不如表现得坦坦荡荡。

他们两人已经在外书房等着顾翰清了,把南山书院老师们的题目带了过来,想请顾翰清分析讲解。

顾翰清从门口进来,便看见顾明远和陈伯青已经在房里了。

他们一个是自己的嫡长子,从小在富贵安乐中长大,养了一副温文尔雅的富家公子的做派,心性其实是好的,就是不曾吃过苦头,性格上太不坚毅果断。

而陈伯青却是寒门出生,为求学受了不少艰辛,一行一步皆来之不易,也更懂得珍惜手里所有的,性格果断沉稳。将来两人若是能在仕途上互相扶持,那就最好不过了。

顾翰清叹了一口气,可惜两人在婚事上都有些曲折,好在大丈夫素来是能屈能伸的,就算等后年春闱之后再张罗婚事,也耽误不了什么。

陈伯青和顾明远起身向他行礼,顾翰清点头让他们坐下,正打算看一看他们交上来的功课,却见外面长随急急忙忙就走了进来,向他回话道:“老爷,王爷那边差人送了信过来。”

顾明远闻言心下一动,正想问问顾明妧一行人走到了哪儿,因见陈伯青也在这里,怕提起了他难过,便忍住了。

顾翰清接过了那随从呈上来的信,信是用火漆封住的,看来因是机密。他点了火折子将上面的火漆融化,从里面将信纸抽了出来,看过之后,面色却渐渐凝重了起来。

李昇虽然写得隐晦,但顾翰清对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却非常明白。他这辈子向来小心谨慎,外面人觉得他刚正耿直,其实他却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很多事情都是进退有度的,和朝臣的关系也是君子之交,所以这件事情能隐瞒这么久。

但现在却已经是多事之秋了,淑妃的事情虽然有皇帝压了下来,可有些大臣却还没有清醒,拉拢示好之人时而有之,他已经很难在这场争端中置身事外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无疑会成为那些人夺嫡路上的绊脚石。

“父亲,王爷的信上写了些什么?”顾明远见他这么长时间没有说话,心中隐隐觉得有些担忧,但他根本不清楚会发生些什么。

顾翰清沉吟了片刻,幽幽叹了一口气之后,才缓缓开口道:“你立刻送从丹回书院去,从今日起,不要再跟他结交。”

顾明远是顾家的儿子,这层关系是撇不开的,但陈伯青和顾家的渊源却还不深,只要现在有个了断,将来的前途也不至于会被牵连。

“恩师这是什么意思?”陈伯青心下一惊,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错觉。

“有些事情瞒不住了,也许要受些牵连,你记住,从今天起,你就不是我的学生了。”顾翰清从红木靠背圈椅上站起来,看着窗外一片白皑皑的雪,那大雪压在枝头上,一片片的往下落,将树枝都压弯了,又缓缓道:“你可以拜在国子祭酒宫皓的门下,他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向来在与世无争,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他向来爱才若渴,若真心看重你,必定会不让你受任何牵连的。”

宦海沉浮这些年,顾翰清也一心想把以前的事情做的干净一些,但有些事情却是怎么抹也抹不去的了。

第169章 第 169 章

顾明妧在精忠侯府住了几日, 眨眼就到了除夕。

这几日李昇跟着萧浩成去了军营,慰劳戍边的将士,顾明妧就跟着柳氏住在府里,母女俩难得有这样在一起的闲暇时光。

武安的日子比起京城来要惬意的多, 这里人口简单、百姓朴实,柳氏流离失所十几年, 如今也总算有了一个安生之处。

只要不打仗,边关的日子其实是很安稳的。

翌哥儿吃过了奶, 由奶娘抱着送过来, 如今白天日子短, 柳氏便不常让他睡觉, 省得他晚上睡不着,闹得大人不得安生。

他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月了,长得很是敦实, 眼眉看着有些像柳氏,但脸型嘴巴却和萧浩成如出一辙。顾明妧把他抱到自己的怀里, 用新作的桂花糕哄着他玩,翌哥儿已经长出了上下四颗门牙, 将一块桂花糕添得又湿又滑的,上面沾满了口水。

柳氏便把他从顾明妧的怀中抱了出来,叹息道:“生他的时候委实受了一些苦,那时候还以为自己过不去这一关了, 可心里一想到你, 这口气才算接了上来, 你虽然也有父母兄弟,但这个也是你的亲兄弟,没准将来你还能指望指望他。”

柳氏说着眼眶就有些红了,翌哥儿玩累了,靠在她怀中昏昏欲睡,顾明妧瞧着实在喜欢,伸手捏捏他的脸颊,笑着道:“慎哥儿也有五个月大了,到时候他们要是见面了,还能玩到一起去。”

顾明妧有些想顾家的人了,她们去年是在山西过的年,正遇上了百年难遇的大雪,一个年都没有过顺当,那时候周氏刚有了身孕,她又大病了一场,顾翰清也不在…本来今年是可以一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的,没想到她和顾明珠却又已经嫁人了。

很多事情快得猝不及防,仿佛眨眼之间,她就已经长大了,尽管她知道她现在的年纪还小呢!

“吃了年夜饭,你也算是满十五岁了,只是离生日还有好几个月…”柳氏看着顾明妧娇嫩如美玉一样的脸颊,缓缓道:“要不然,等三月份的时候,我去凉州为你办及笄的宴会?”

“不用了…”顾明妧撇了撇嘴,她心里倒是不在意这个的,如今她都已经成亲了,有没有这样一个仪式其实也无所谓了,顾明妧想起那日王爷跟她在房里做的事情,脸颊都羞红了,只小声道:“母亲,王爷他不想要通房…”他还说有她的手服侍就够了,顾明妧捏着帕子的指尖都觉得有些僵硬,仿佛还沾在那样东西上一样,火辣辣的烫。

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却有些期待,她喜欢那个人将他按在怀中的感觉。

从那天收了李昇的信之后,顾家就开始闭门谢客了。

年底的时候顾明珠回来了一趟,看过了周氏和老太太之后,就回了安国公府去。她还是头一年在安国公府过年,因是新媳妇,要入祠堂祭祖,周氏想起顾明珠要给去了的纪氏执妾礼,心里就觉得有些难受。

但顾明珠倒是不怎么在意,仍旧高高兴的回去了,邀了周氏初二的时候回安国公府去,他们每年初二都是要回去拜年的。

团圆饭设在了延寿堂,顾家两房人都在,以往都是大房人多热闹,今年倒是两房人一样多。顾明远领着二房的两个兄弟另坐了一席,听二老爷道:“我前几日看见从丹过来了,还以为他要在我们府上过节,怎么后来就又走了呢?”

二老爷并不太知道这里头的关节,倒是二太太秦氏听说了一些,便从桌子下面扯了扯他的袖子,又笑着道:“大过年的,人家肯定也回自己家过年去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陈伯青的老家在琅琊,哪里能回得去过年。

老太太瞧着席面上实在不热闹,只有顾明玉一个姑娘陪着她,顾翰清还没放顾明烟出来,一直就这样关着。但今儿毕竟过年,让她一个人在房里,未免太冷清了些,便开口道:“老大媳妇,要不然把二丫头叫出来陪陪我这老婆子,往年那么多姑娘在一起,多热闹啊…”

周氏看了一眼顾翰清,见他稍稍点了点头,这才开口吩咐下去:“去把二姑娘喊过来吧。”

顾明烟最近过得实在不是很好,哭也哭过闹也闹过,可这次顾翰清铁了心不放她出来,沈家的婚事自然也就作罢了。再过一个月她就要及笄了,顾翰清若是再不把她放出去,她的婚事就真的要被耽误了。

但方姨娘也不敢去求顾翰清,闹出这样的事情,她若是还有脸去求,是要被顾翰清一起骂的,她实在没有这个胆量。也只能悄悄的托付婆子往里头传话,说是等顾翰清消气了之后,就会放顾明烟出来的。

但这一关却是一个多月,连除夕夜,都没有人来喊她出去。

她依稀觉得家里很热闹,好像还和以前过年一样,小丫鬟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忙了一整年,就等着年底的时候主子们开恩,可以多得一些封红。往年老太太都会让管事的老妈妈去金店打很多的金银稞子回来,姑娘们用红绳子编了,戴在手上又好看又喜庆。

但现在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顾明烟忽然感到非常害怕,她现在再回想起顾明妧说的那些话,她分明一句也不想听进去的,可偏偏那样有道理。

她始终是顾家的庶女,一个人的出生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顾明烟趿着鞋子,从房里跑出去,外头地上还有没扫干净的积雪,她一下子滑了一跤,跌坐在地上:“母亲我错了…父亲…父亲…女儿知道错了…”

守门的婆子在外面道:“二小姐还是省些力气吧,这会子老爷太太都在老太太的房里吃团圆饭呢,你喊得再大声也没有人听见。”

顾明烟觉得整个身子都是冷的,她没有想到人一旦绝情起来,会是这样的可怕,现在连最底层的婆子,都可以毫不客气的跟她说话。

“太太已经给二小姐送了年夜饭了,二小姐吃过了就早些睡吧,奴婢们也好早些收工喝暖酒去。”婆子们大过年的还要看着这里,心里也有些怨声载道。

顾明烟背靠着垂花门,哭得嗓子都哑了,外头忽然传来了一个人声。

“你们两老东西别啰嗦了,老太太让二姑娘去延寿堂呢,你们回家歇着去吧,大过年的少说几句罢了。”

两个婆子见是周氏身边的刘妈妈,顿时就笑着迎了上去道:“那就谢谢刘姐姐了,我们这就回去了,我们也不想跟二姑娘说这些,就怕她不肯听劝,这外头多冷啊…”

外面确实天寒地冻的,顾明烟又是娇小姐,在外头站一会儿只怕就要冻坏的。

门房上的锁咔嚓一下打开了,刘妈妈带着两个丫鬟从垂花门进去,看见顾明烟跌坐在地上。

“把二姑娘扶起来,替她梳洗打扮,然后送去延寿堂吧。”

刘妈妈是很不喜欢顾明烟的,她们这种大户人家做惯了管家婆子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好拿捏又听话的人,她可没有周氏那样的好性子,只开口提点道:“二姑娘如今也算得了教训了,你姨娘是那样老实的人,你闹出这样多的事情来,让她以后在府里怎么过日子?”

顾明烟被人虚扶着起来,脚下都是软绵绵的,她伸手擦了擦脸上的泪珠,一口气憋在胸口,却是说也说不出来。

刘妈妈便没有再看她一眼,转身就往门外去了。

日子一就晃到了大年初二,周氏带着顾明玉和顾明慎去安国公府拜年,她问了顾明烟要不要也跟着一起去,顾明烟想起那日景阳宫里蒋氏的眼神,便觉得后背一冷,摇着头说不想去了。

老太太见她出来之后倒是老实了很多,又想起二月初六是她的生日,还让周氏留心预备她的及笄礼。当年顾明珠及笄的时候倒是办得很盛大的,只可惜后来给她插笄的人没有成为她的婆婆。

如今顾明烟还没有婆家,老太太便让二太太秦氏替她插笄。周氏是知道老太太的心意的,她实在是善心的人,到了这把年纪,总想看着家里和和睦睦的,更何况顾明妧嫁得那样远,她倒是想以后顾明烟嫁得近一点,这样也可以和顾明珠一样时时回家走动走动。

周氏一行人才到了安国公府,府上早有人迎到了门口,原本顾明珠肯定是要亲自过来接的,没想到她今儿倒是没来,却是跟着顾明珠一起陪嫁过来的方妈妈亲自来迎了来。

方妈妈瞧见周氏进来,只笑着迎上去道:“太太大喜了…”

周氏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见方妈妈脸上带着笑,往顾明珠住着的院子指了指,方才恍然大悟道:“你是说…明珠她有了吗?”

顾明珠嫁进安国公府也有半年时间了,一直没听说有动静,她这个做母亲的心里也有些着急,没想到到了年关这会子却是有了,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周氏只急忙问道:“她如今觉得怎样?可是有害喜的症状?”

方妈妈只笑着点头,又道:“老太太高兴的什么似的,大年初一让请了杜太医过来,总算是确认了脉象,原本昨儿就要往顾家报喜的,奶奶说你今儿就来,不让跑这一趟了。”

第170章 第 170 章

这是顾明珠的第一个孩子,安国公府上下都紧张的什么似的。老太太知道后直接不让顾明珠下床了, 只让她好好的在床上养几日。

本来顾明珠已经和蒋氏学着管家了, 如今蒋氏也不敢劳动她, 只让她安心养胎。纪氏在的时候,周丞泽的房里就有两个通房的,一开始纪氏没有身孕,两个通房一直是服药的,后来纪氏有了孩子,虽然药是停了, 但周丞泽也很少到她们那里去, 所以也一直没个子嗣。

后来顾明珠嫁进来之后,周丞泽越发就把两个通房丢在了边上,前一阵子还说要赏她们出府嫁人, 蒋氏虽然喜欢顾明珠,但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嘀咕的,毕竟她肚子还没动静呢, 这要是把通房打发了, 将来顾明珠又生不出孩子, 岂不是耽误了周丞泽了。谁知道这事情过去没两日, 顾明珠就怀上了。

顾明珠初为人母, 心里还觉得有些不适应,虽然她觉得自己和过去没什么不同, 但做起事情, 就很难像以前一样利索, 总是有些畏手畏脚,好像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到肚子里这块肉了。

周氏已经进了明熙院,看见顾明珠在房里的榻上歪着,忙上去问道:“你如今觉得怎样?”

顾明珠的气色看上去却是很好的,见了周氏只要起身行礼,被周氏给按住了道:“你躺着吧。”

顾明珠脸颊就慢慢红了起来,小声开口道:“那天从顾家回来还觉得没什么,除夕那天去祠堂供奉的时候,忽然就恶心了起来,老太太就请了太医过来,看过之后才知道是喜脉。”

周氏瞧着顾明珠红扑扑的脸,满心的欢喜,心中也落下了一块大石头,只淡淡道:“你过门也有半年了,也确实该怀个孩子了。”荣哥儿虽好,可到底不是亲的,将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指望上,如今顾明珠有了自己的孩子,周氏也就更放心了。

她在明熙院又坐了好一会儿,拉着方妈妈交待了一番注意事项,蒋氏那边派了人过来请她,周氏便告辞出去了。

蒋氏已经在荣安堂等着她了。周氏才进去,就发现今儿荣安堂的人似乎比往日少了一些,丫鬟婆子也都循规蹈矩的,见了周氏只规规矩矩的行礼。

蒋氏请了周氏落座,丫鬟奉了茶水之后,便侯在了门外。蒋氏站起来,往窗外打量了一眼,见庑廊下的丫鬟们都已经远远的走开了,这才回身在周氏的边上坐了下来。

周氏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了,慢慢道:“嫂子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周氏心里嘀咕,顾明珠才有了身孕,蒋氏应当开心才是,她脸上的喜色没露出半分,倒是瞧出一些不安之色来,分明是有什么事情。

“淑妃那件事情,你是知道的吧?”蒋氏开口,一直端在掌心的茶盏却是动也没动过,只继续道:“明里瞧着皇上似乎是放了淑妃一马,但听说自那以后,皇帝已经没有再去过钟粹宫一次了,可见淑妃想的事情是成不了了。”

安国公府的人一直在等着机会,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原本是想等淑妃把太子咬下来之后,再为六皇子争取的。可没想到这次淑妃棋差一招,而太子又没获罪,这样下去,废储的事情,必定就耽误下来了。

而淑妃失势,必定没有办法再绊倒太子,那么这件事情就必须由他们自己亲自出手了。

周氏虽然是不问世事的后宅女子,可她毕竟是顾翰清的夫人,对这些政事还是有一定的敏感度的,听蒋氏这么一说,心里却已是明白了几分,只拧眉道:“这样的事情,弄不好可是要诛九族的,兄长是当真有了这样的心思吗?”

蒋氏便道:“我何尝没有劝过他,可他说当年齐国公府不就因此成事了吗?要不然哪里来的今上,我们若是一直躲在后面,将来周家不过就是一个落魄的公府,还能有什么建树?”蒋氏顿了顿,继续道:“姑爷如今贵为阁老,在朝中也有声望,只要能把太子废了,那六皇子就很有胜算了,你想一想,除去八皇子,如今那几个成年的皇子中,还有哪个生母的身份能比得过贤妃娘娘的?”

除去八皇子和六皇子,今上膝下也就只剩下四皇子和七皇子了,可都是没什么恩宠的嫔妃生的,外祖家也提不是台面,夺嫡是不可能的了。

但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大胆了!

周氏想了想,还是推诿道:“这种事情我不懂,你们应该去找老爷,他若是觉得可行,那也就罢了。”

蒋氏知道周氏这是推脱,顾翰清瞧着霁月清风一样的人物,其实却圆滑的很,国公爷找了他几次,几乎要表明心意,他却还是打太极一样的打了回来,若不是只在走不通他那条路,蒋氏今天也不会出此下策了。

“你们老爷如今都是正二品的官了,就算不为了自己,也要为家中的几个孩子考虑,三丫头虽然嫁给了肃王,可她的身世毕竟不光彩,将来若是有人寻根问底,你们老爷只怕也要遭殃的。”这话不能当着顾翰清的面说,是要撕破脸的,她也只能在周氏的面前提一提,周氏毕竟是女人,胆子小一些,回去在顾翰清耳边好言相劝几句,没准那人就能意动了。

周氏果然变了脸色,抬起头看了蒋氏一眼,蒋氏这才低下头去,轻啜了一口一直端在掌心的茶水,脸色看上去倒也平静,但托着茶盏的指尖还是忍不住稍稍的颤了颤。

顾明妧的身世,只要有心人去查一下,必定是可以查出一些端倪的。但她实在没有想到,蒋氏竟会用这个来威胁她。她如今可是顾明珠的婆婆啊!明珠才刚刚有了身孕,万一这件事情失败了,那可不止是褫夺爵位这样简单。

“嫂子说的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我还要回去跟我们老爷商量一下。”周氏顿了顿,绞着自己掌心的帕子,缓缓道:“不过我还是希望嫂子和兄长能多为孩子们考虑考虑,荣哥儿还小,明珠也才刚有了身孕,泼天的富贵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还请嫂子和兄长好自为之。”

周氏说完就站了起来,只觉得后背微微有些汗湿,这厅里烧着热热的地龙,她轻轻的吐了一口气,转身对蒋氏道:“我去荣寿堂看老太太。”

荣寿堂里来了不少人,大家伙正一起热闹,和周怡姗定了亲的吴大学士家的嫡长孙吴文杰也来了。周氏看着那孩子倒是不错的样子,容貌清秀,举止文雅,很得老太太的喜欢。

内阁的几位大臣,安国公已经联络了不少了。顾翰清作为安国公府的姻亲,自然是要被划归六皇子一党的。周氏心里实在觉得很乱,在荣寿堂稍稍坐了一会儿,推说家里还有事情,便告辞回府了。

顾翰清却是被老翰林钱亨太拉出去品茗了,正巧那人说他之前要借的《大庸宫志》已经影印出了几套,所以今日便特意带了一套给顾翰清。

两人在问渠茶馆一直聊到了午后才分开,等顾翰清回府的时候,才听外书房门口的婆子,说周氏正在书房里等她。

周氏很少会到顾翰清的书房来,上一次过来还是顾明妧和李昇出城的时候。

顾翰清很快就过去了,看见周氏已经沏了茶,端坐在书房里。那热茶已经没有了一丝热气,看来她已经来了很久了。

周氏并没有注意到顾翰清的脚步,心里却兀自胡思乱想,她跟了顾翰清这么多年,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可现在顾家却还是要陷于劫难中。

周氏忍不住有些有些难受,支着额头偷偷的落泪,她要怎么和顾翰清说那些话呢?顾明妧是他的亲生女儿,他是不可能看着她胜败名列的,肃王又要怎么想呢?明明娶的是当朝阁老家的嫡女,却眨眼间变成了一个连庶女都不如的外室女?

他已经是一个很悲催的藩王了,这种事情闹出去,只怕是要成为别人的笑柄的。

难道除了让顾翰清答应帮安国公府成事,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周氏心里乱极了。

“夫人…”顾翰清已经挑开了帘子站在周氏的面前,他几乎没有看见过周氏这样慌乱的样子,第一次是顾明珠清誉不保,第二次便是今天。

周氏脸上满是泪,她又急忙拿起帕子擦了擦,还站起来迎顾翰清,笑着道:“老爷什么时候回来的,也没个响动。”年节里头是不兴落眼泪的。

顾翰清却是一把牵住了她的手腕,拉着她做到自己的身上,他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这样的姿势实在让人有些尴尬,周氏挣扎着要起来,顾翰清却是抱住了她,问道:“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人跟你说了什么?”

肃王信上的内容他没有给别人瞧见过,但肃王既然知道那件事情,必定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了什么,那个人可以让肃王知道,就可以让周氏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老爷…”周氏看着顾翰清,眼眶都红了起来,低头想了半日,却是开口道:“要不然…老爷等朝廷开衙之后,向皇上请辞吧!”

第171章 第 171 章

周氏在这里坐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一直是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要怎么办…可那样危险的事情, 她怎么好让顾翰清去做呢?若是成了固然是好, 若是没成, 那顾家的将来,安国公府的将来,就都没了。

也许只有这样急流勇退才是对的。

顾翰清的表情渐渐严肃了起来,盯着周氏道:“一定是有人跟你说了什么,是不是?”她今儿才去了安国公府回来,那必定是安国公府的人说的, 顾翰清面色铁青问她:“他们跟你说了什么?”

安国公一直有想要帮六皇子夺嫡的心思, 这是顾翰清一早就知道的,之前他就已经提点过他们了,让他们千万不能冒进。原本他觉得六皇子想要夺嫡, 也并非没有胜算,只要淑妃有办法把太子拉下来,那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说不定六皇子还能捡这现成的便宜。

但自从出了钟粹宫那件案子, 顾翰清的看法就变了。皇帝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废储这件事情, 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 那么钟粹宫的事情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但他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