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回去?”苏政雅反问了一声。“为什么?”

冯夫人说道:“陛下的圣旨下到温家了,需要温小姐.回去接旨。”

苏政雅回头,与温婉互看了一眼。沉默半晌,说道:“.我陪你回去。”

“温氏**温婉,.聪敏好学,才气纵横,更难得温恭淑惠,胸怀治国之计。大长公主惜其才,感其身世,收为义女。朕亦感温氏一门忠烈,为国为民,特加封温婉为文昭郡主,钦此。”

温家一门跪接了圣旨,温向东引了传旨的公公去用膳。温婉与苏政雅并肩立了,相对无言。大长公主果然还是一意孤行,棒打鸳鸯。

温婉抬眼看看苏政雅,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倒是苏政雅抬手轻拍她的肩,朝她释然一笑:“我想通了,兄妹便兄妹,只要我不娶,你不嫁,我们还是能够在一起。”温婉点点头,话虽是这样说,但谁又知道大长公主的下一步是不是立马为她配婚呢?

传旨公公离府的时候说大长公主非常器重温婉,想要将她带在身边,好好地栽培她。所以这段时间,温婉留在温家,好好叙叙天伦之乐。一个月后,大长公主会派人接她去左相府居住,亲自教导。

送走传旨公公后,苏政雅也被劝回去了。温向东唤了温婉去书房,却看着她直叹气。不安地来回走动,回身见温婉一直静静那里,不由长叹一声,说道:“婉儿,这事,你怎么看?”

温婉摇摇头,说道:“我只知道,大长公主是绝对不允许我与苏政雅成亲的。”至于是不是真的看中她的才华,要培养她,这就不得而知了。

温向东叹道:“若大长公主真的是要栽培你,那倒还有些盼头。倘若另有深意,那温家就前途堪虞了。你克恭哥哥考了尚书院,成绩优异,却至今待职在家。当初刻意回避左相府的官员,如今都撤的撤,贬的贬。本想借你与苏小侯爷的婚事,主动示好,奈何对方不领这个情……”

温向东忧虑重重,愈来愈往坏处想,温婉不禁劝说道:“温家一门忠烈,世人皆知。而且现在的温家,对于大长公主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想来应该不会轻易向温家动手。爹爹不要过于忧虑,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算一步了。”

温婉在侯府住了大半个月,如今回家,却只住一个月又要离开。柳氏心中很是不舍,本以为温婉进学,还可以在身边多呆几年,却不想圣旨一下,女儿便不是自己的了。温婉见她难过,便劝慰道:“娘亲,我不是出嫁,可以经常回来看看的。”

柳氏叹着气,再不舍,还是无能为力。如今这种形势,只需女儿平平安安,便于愿足矣。入睡前,柳氏又轻轻扣门进来,坐到床沿对温婉说道:“婉儿,我思虑了一番,大长公主此举,约摸是在猜忌你。苏小侯爷心思单纯,不学无术,若是娶个精明过人的妻子,只怕是会受制于人。作为一个母亲,断然是容不得一手养大的儿子被媳妇吃得死死的。作为一个掌权者,她也绝不容许家中有两个发号施令之人。但是,她又确实爱你之才,所以才不对你下手,转而收为义女。”

温婉点点头,同为人母,柳氏的看法,或许能参见几分。

“如今大长公主权势滔天,我们万万不可与她作对。而且她既然心中存了顾忌,你们就算强求勉强在了一起,日子也不会好过。不如主动请大长公主为你配婚,主动臣服于她,打消她的疑忌,或许真能得到重用,得以入朝为官。”

“主动请求配婚……”温婉心中一滞,沉吟半晌,拉着柳氏的手,说道。“娘亲,这事现在不急,等到时候看看情况,再定吧。”

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温婉在床上辗转反侧,反复思忖着柳氏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苏政雅是个极度需要归属感的人,他小的时候,因为父母亲都政务繁忙,都没空理他,所以他到处惹是生非,引人关注他。后来认定了她,便心无旁骛,一切围着她打转,什么事都听她的。大长公主宁愿认她做女儿,不愿她做儿媳,或许真的有这个原因在里面吧。

只是柳氏说的“自请配婚”,她实在无法苟同。他们两情相悦,却成兄妹。互不嫁娶,兄妹到老,这已经是苏政雅所能退到的最后一步了。若是再逼近一步,以他的性子,誓必要起祸端。这两天,看他怏怏不乐,没了往日飞扬的神采,她心中也非常难过。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她思来想去,仍然没个头绪。

第二天,温婉坐车去国。刚进门,便被告知从今天开始,温婉被调往天阁苑,师从帝师祝颂平,与小皇帝一块儿上课。

【第一百四十二章 解惑】

温婉来到天阁苑,却发现小皇帝已经在书阁里看书了。见温婉进来,他便放下书,从书桌后迎出来,微笑地招呼道:“婉儿妹妹来了。”温婉连忙施礼道:“婉儿拜见皇上,请皇上圣安。”

皇帝上前扶她起来,说道:“婉儿现皇御封的郡主,皇姑母的女儿。一家人,不必行此大礼。对了,说起来,皇后还是你的亲姐姐。真是亲上加亲,不能再亲了。”

这小皇帝看似单纯明朗,但小时候在京学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他的行动有些鬼鬼祟祟的。而且观舟那一天,他与大长公主一唱一和,绝不简单。温婉想了想,故作天真地问道:“那今后婉儿见到皇上,是唤表哥呢,还是唤姐夫?”

“这个么……”小皇帝居然费神地思考起来,沉吟了半晌,才认真地说道。“还是叫表哥吧。表哥表妹的,就像是戏文里边唱词似的,极有意思。”

“这什么理由……”温婉暗自无语。站着闲话了几句,祝太傅到了。见两人都到得早,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温婉这位新生,先是训诫了几句,后来又怕她跟不上学习的进度,问了她几个学业上的问题。温婉都一一答上来了,他才放心地开始教学。温婉之前还以为以太傅之尊,当初被她拒师另拜,会心存芥蒂。但从讲课时经常停下来问她一些问题上看来,他还是没有存私心,真真正正地认真地在教她,心下顿时有些肃然起敬。

皇帝听课很认真,身体坐.得直直的,可以保持长时间地一动不动,显然是自幼严格地训练出来的。听到精彩之处,他会做一些笔记。而写字的姿势也是极其端正,像是画出来的人物似的。温婉心中暗想,难怪满朝文武都称赞这位小皇帝勤奋好学,温恭贤明,果然在公众场合,他的一举一动,高贵优雅得无可挑剔。

午休之时,苏政雅跑来找温婉一.起去吃点心。小皇帝兴致勃勃地想要一块去,不待苏政雅拒绝,便有内侍上前禀报道:“皇上,午膳已经备好了,是否现在传膳?”

皇帝脸色顿了顿,迟疑之下,.苏政雅便拉着温婉离开了。一路出了国学府,来到附近的一家酒楼上。刚上得楼梯,等在雅间的水玲珑和柴启瑞便一齐迎了出来。水玲珑拉过温婉的手,忧虑地说道:“你们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大长公主真是太不厚道了,怎么可以这样棒打鸳鸯的,你们有什么打算?”

温婉无奈地说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说着,定了.定神,终于发现不正常的地方了:水玲珑居然挺了个大肚子。当即不由一惊,说道:“玲珑姐姐,你……”

“是呀!”水玲珑抿着嘴乐,摸摸圆滚滚的肚子,说道。“我.快要当娘亲了。你们也要快点,我们好玩指腹为婚!”

温婉心中一滞,他们眼下都已经成兄妹了,还谈.什么成婚生子。

柴启瑞在旁边.搭话说道:“你怎么知道一定会是一男一女?”水玲珑道:“这一胎不是的话,我们就一直生一直生,总能生到的嘛!”柴启瑞忍住笑,无奈地叹着气说道:“那我可就要辛苦喽!”

水玲珑闻言,不由将眼睛一瞪,忿然说道:“你辛苦还是我辛苦!我大了个肚子,这个不能吃,那里不能去,快憋死我了!我都没说什么,你还有意见?!”

“我错,我错,娘子比较辛苦!”柴启瑞连连讨饶。随即瞧见温婉与苏政雅都沉着脸没说话,赶紧提醒说道:“咱们的家事,回家再商量,今天来是帮婉婉他们出出主意的。”

“对,对!”水玲珑的思路这才回到正路上来,拉着温婉坐下,说道。“听小苏子说,你又被调去太傅大人门下,与皇帝陛下一块儿读书了啊?”

温婉点点头,她越来越琢磨不透大长公主的用意了。

苏政雅不悦地斥道:“不要给我起个太监一样的名字!”水玲珑暗自哼了一声,改口说道:“我听你哥哥说,你又被调去……”

这无疑正好戳中苏政雅的痛处,他“砰”地一声拍案而起。温婉连忙拉住苏政雅,柴启瑞也轻责水玲珑道:“好端端地,你戳他短处做什么,好好说话。”

见苏政雅气得黑了个脸,水玲珑知道自己这一脚踩得重,便哼哼了两声,不再说话。苏政雅在京学的时候,横行霸道,怨声载道,她心底可是一直不喜欢他的。若不是看他那么喜欢温婉,温婉似乎也已经认同他了,她才不屑于理他。他居然还敢摆脸色给她看,她当然不客气了。

柴启瑞出面打圆场,说道:“都不说话了,那听我说几句吧。首先,我们把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以时间为顺序,排列出来。”说着,他从桌上翻开四只茶杯,一字排开,然后遂个地用手指点着说道。“先是温家提亲遭到拒绝,接下来是赛舟节对诗认女,再是御封郡主,现在又是师从太傅,与天子同窗,这一步紧接着一步……”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停顿下来,目光在温婉与苏政雅脸上扫过,问道。“看出所以然来了没有?”

温婉与苏政雅两人都没有出声。柴启瑞继续说道:“从温家庶女,到公主义女,御封郡主,再到天子同窗,这很显然是一个逐步提高婉婉身份和地位的过程。所以,依我看来,大长公主之所以不同意你们的婚事,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婉婉,相反地,正是因为十分喜欢。”

“娘亲真的喜欢温婉?”苏政雅难以置信地问道。

水玲珑皱着眉思忖了半晌,忽然眼睛一亮,问道:“难道是因为婉婉的娘亲是妾室,婉婉做不了侯爷的正室夫人。所以先逐步把婉婉的身份提上去,郡主配侯爷,那不是正好门当户对?”

苏政雅闻言,不由大喜。柴启瑞却摇了摇手指,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收为义女怎么解释,不是自断后路么?”

苏政雅一听,神情又迅速地黯淡了下去。

“对哦!”水玲珑恍然之后,又愈发地迷惑。“那大长公主到底是什么意思?”

“认作义女,是要彻底地拆散你们。大长公主不允许你们在一起,这一点是要首先肯定的,不要怀疑。所以基于这一点,她将婉婉从公孙先生那边调走,也即是从你身边调开,那么,调去谁的身边了……”

柴启瑞一步一步地引导,苏政雅终于会意过来,再度豁然起身:“皇帝?!”

水玲珑也不敢置信地反问道:“大长公主想把婉婉嫁给皇上?!”

柴启瑞手指轻扣着桌面,缓声说道:“十有**。”

【第一百四十三章 父母心】

苏政雅将温婉送回天阁苑后,脑海中一直回旋着方才柴启瑞分析的可能性,心乱如麻,坐立不安,完全听不进任何东西。干脆离了学堂,去到左相府。大长公主难得地赋闲在家,瞧见苏政雅来,不由皱起了眉头,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政儿,你又逃课,怎么就没点长进?”

苏政雅却将责骂置若罔闻,沉着脸说道:“娘亲,我要跟妹妹一块儿上课。”

大长公主眉头紧锁:“太傅大人教的是国学精粹,极其深奥,你去了也听不懂,何必浪费这个时间?”说罢,起身缓步走到窗边,顿了顿,叹息着说道。“罢了,我也不指望你学业有成了。从明天开始,你也不必去学堂了。我去与司马将军打声招呼,以后你便跟着他,学些武艺和行军之策吧。”

苏政雅仍然置若罔闻,坚定地重复了一遍:“娘亲,我要跟妹妹一块儿上课。”

见他冥顽不灵,大长公主不由拧了拧眉,不悦地说道:“跟你说了太傅教的内容不是你所能听懂的,为什么还去?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道理你不懂么?再者,你妹妹才学过人,品格端方,乃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你这样无用的人,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不要胡搅蛮缠地,耽误你妹妹的锦绣前程!”

被自己的母亲批判得一无.是处,苏政雅心中有些发寒,眼中也有些涩涩的,但原则上的事情还是不能松口的。“那就让太傅大人尽管出题考我,若是我都答上来了,那就让我跟妹妹一块儿上课!”

大长公主无奈地说道:“都说了人贵自知……”

“我认为我可以答上来,这就是我.的自知。娘亲有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听下别人的意见!”

苏政雅悲愤交加,母子俩对峙.了良久,大长公主终于松口说道:“好,那三日之后,我让太傅大人出题考你。若是答上来了,便许你与妹妹一块儿上课。若是答不上来,你便再去边关砺练两年再回来。”

“好!一言为定!谁若食言,谁就,不,得,好,死!”苏政雅一口.应下,紧盯了大长公主一眼,便毅然转身离去。

温婉有些在意,自中午见过柴启瑞他们之后,苏政.雅便一直沉默不语,不太对劲。好不容易挨到下学,却不见苏政雅在外边等着。寻到公孙先生一问,得知他从中午开始便不见了人影,不由愈发地担心。赶紧去到侯府,府里的人也说没见他回来。温婉顿时慌了神,却又不知还有哪里可以寻找,只得先回了家。

夜,竟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温婉坐在书窗前,.听着落雨打叶的声音,想着苏政雅跑去哪里了,可曾回家,心神不宁地无法看进书,便起身去泡热水澡。舒舒服服地泡好澡出来,却见采青领了淋得如落汤鸡一般的苏政雅进来。

温婉惊了惊,连忙迎上去问道:“你怎么来了?”

“我……”苏政雅与大.长公主大争执了一番,忿然离开左相府后,便在街上漫无目的地乱逛。至于怎么就走到温家了,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是郑嬷嬷在门外发现的。”采青解释说道。“小侯爷淋了雨,得赶紧去去寒意,不然明儿个准要生病了。”

柳氏连忙差采青去准备热水,又命采红到陈氏夫人那边借一套温克恭的衣服过来,自己则去煮去寒的姜汤。为了苏政雅这个“不速之客”,一院子的人忙里忙外。半个时辰后,苏政雅终于换洗干净了。温婉一边用干的布巾帮他绞干头发,一边问道:“你今天又逃课去哪了,还大半夜地不回家,淋成这样?”

他们现在是名义上的兄妹,也不必过于避“孤男寡女”的嫌隙。柳氏进屋来收拾完汤羹便出去了,留得他们两个在一块儿说话。

“我去找娘亲了。”苏政雅说道。“我跟娘亲说,让太傅大人出题考我,如果我答上来了,便让我跟你们一块儿上课。”

温婉暗暗地叹了口气,柔声问道:“那你觉得答得上来么?”

“答不上来。”苏政雅落寞地说道。“但是,我不能让娘亲看轻。”

“什么时候考你?”

“三天后。”

“这么短的时间?”温婉无奈了。才三天,临时抱佛脚都来不及,这可怎么办才好。

“答不上来,我就要去边关了。”

温婉心中一滞,喉中涩涩的,顿时说不出话来。苏政雅回身用力地抱住她的腰,将脸埋到她的胸前,沙哑着声音说道:“娘亲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当自己的母亲,成为自己追求幸福道路上的最大阻力,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感觉到他的身体隐隐颤动,似乎在轻轻地啜泣,温婉连忙回抱他,无声地安慰他。半晌,才轻声劝慰道:“她,或许是想激励你……”

温婉却也是知道这句话并没有说服力的。如若大长公主真的是想用她来激励苏政雅上进的话,在收她为义女这件事情上就不会这样地不留一丝余地,至少会要给他一个可以努力奋斗的目标才是。如今大长公主在不遗余力地抬高她的同时,极力地贬低苏政雅。苏政雅是她的独子,家教严厉可以理解,但这种程度,温婉觉得已经近乎严苛了。

“时间苍促,你来不及准备,但同样的,太傅大人那边出题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时间深虑。依我看,太傅大人八成会在最近讲学的内容里出题。我将这几天他课上讲的内容都记下来,到时候你全部背下来,应该可以过关的。”

这样劝慰着,苏政雅终于稍微有了信心。侯府来人接他回去,他不肯回。温婉便把房间让给苏政雅睡,自己睡去柳氏的房间。自从搬到这个稍大的院子之后,母女俩便很少同床睡了,少不了说一番体已话。说着说着,便说起了苏政雅的事情。

“娘亲,这几天便让苏政雅住在我们这吧。他被大长公主训斥了,眼下极度自卑。娘亲明天早些唤我起来,我将记的笔记份留下,劳烦娘亲盯着他在家好好地背起来。”

柳氏叹了口气,说道:“娘亲知道了。很晚了,快睡吧,当心明天起不来。”

“嗯。”温婉窝在柳氏怀里,感受着隔着衣衫传递过来的阵阵暖意。一边想着苏政雅的事情,忍不住又轻唤了声:“娘亲。”

柳氏应了声:“还不睡?”

“娘亲,对于父母亲来说,即使儿女再不成器,在他们的心里,是不是照样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最宝贵的?”

“是啊。”柳氏说道。“即使儿女有再多的不是,父母也会从中看到唯一的优点,而觉得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好。”

温婉点点头:“譬如我,不谙家务,不懂女工,但爹爹和娘亲看到了我爱看书的优点,仍然视我若珍宝。还有乔姐姐的父母,虽然不喜乔姐姐弹琴跳舞,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她的喜好,让她拜师习舞。所以,我想,在父母的心中,儿女再差也是有值得称赞的优点的。”

“苏政雅虽然不喜读书,不怎么求上进,但是他本性善良,为人真挚,精于骑射,还是有不少优点的。大长公主却将他贬斥得一无是处。而且父母总是希望儿女能长伴膝下,不舍得远离的,大长公主却说这回苏政雅若是答不上太傅出的题来,就又要送他去边关。”

“我还记得,还在京学府上学的时候,苏政雅有一次偷跑来跟二皇子赛马射箭,被二皇子设计跌伤了腿。后来,大长公主来了,不仅一句询问伤势的话都没有,还说他这回是运气好,只跌断腿,下回直接把小命断送了罢。我当时便在想,父母亲会这样说自己受伤的子女么?”

“苏政雅,会不会不是大长公主的亲生儿子……”

柳氏在旁一直默默地听着,当温婉说出她的猜测,蓦地吓了一跳,然后掩住温婉的嘴,轻斥道:“婉儿,这话你心中想想便好,千万别对任何人说。左相不曾纳过妾室,如若不是大长公主的亲生子,便是左相在外的私生子。左相府最重名声,若有此传言出去,他们颜面无存,又岂会轻饶你。”

“我知道。”温婉闷声说道。“我只是觉得,若真是这样的话,苏政雅太可怜了。大长公主总是责骂他,贬低他。他小的时候傻乎乎的,大长公主不理睬他,他便到处惹是生非,想引起关注。母亲来责骂自己了,便以为是一种关心的表现。如今长大了,自是要自尊自强的……”

见温婉越说越难过,柳氏搂过她,轻抚着她的背,柔声说道:“不要多想了,兴许并不是这样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你蒙大长公主收为义女,但是他们的家事,还是不要多管为好。”

温婉低低“嗯”了一声,想着苏政雅的境地,不由心中凄酸,禁不住默默落下泪来。

【第一百四十四章 献计】

第二天下学回家,温婉急于知道这一天来苏政雅有没有好好地在家背书,进了家门便匆匆地往屋里赶。柳氏告诉她说道:“他原是个极聪明的人,一早便将你留下的笔记背熟了。我想到克恭也是从国学府出来的,正好在家,便带他去了你伯母那边,拜托克恭再指点他一番。已经在那边学了一天了,我做了些点心正准备给他送过去。”柳氏看得出温婉急切的心情,便笑着将提在手中的食盒递给她,说道:“你送过去吧。”

温婉笑着接过来,便与采青一道往外走。走到门口,适逢有小厮来传话,说左相大人亲自过府来了,要接苏政雅回去。温婉思忖了片刻,将手中的食盒交与采青,对那小厮说道:“小侯爷暂时不方便离开,我随你去见相爷。”

温婉来到客厅,温向东正陪着左相说话。这两人心中互有嫌隙,表面上却一个恭谨,一个谦逊,各全风度。瞧见只温婉一人进来,温向东不由奇道:“苏小侯爷呢?”

温婉答道:“他在克恭哥哥那边看书。爹爹,我有些话想单独跟左相大人说。”

温向东回头看了左相一眼,轻颔首,与左相说了声“失陪片刻”,便出去了。左相仔细地打量了温婉一番,一直听得大长公主称赞她气度不似常人,今天一见,倒却也与寻常千金小姐不同。“温小姐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相爷知道苏……”温婉迟疑了片.刻,改口说道。“义兄和义母大人之间的约定么?”

“约定?”左相显然是并不知道这回事。

“两天后,将由太傅大人出题考义.兄。兄长若是答上来了,便可调到天阁苑,跟从太傅大人上课。若是答不上来,兄长便须再去边关两年。他今天一天都在我堂兄那边认真读书,相爷若是要接他回去,最好先确定下家中是否有人得空可以全天地监督他、指点他,不然到时候答不上太傅大人的题来,便要去边关了。”

左相心中一顿,如今的边关,可.不比当年的边关。想当年,温明瑞治军严谨,谋略无双,温朝阳武器精湛,率领温家军,勇不可挡。有这两人镇守边关,胡人不敢犯境。如今这两人一死,内部军心未稳,外邦蠢蠢欲动,战事一触即发。这个时候若去边关,战事一起,生死难料。

思至此,左相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难得这混世魔.王肯安下心来念书,这两天便让他留在这里罢。你兄长只是从小放纵惯了,难得他听得进你的话,便多劝劝他。好生读书求上进,他日成就必不会低。”

温婉点头应了,让使女请了温向东进来,自己便告.退回了房。

果不出所料,次日傍晚,左相便悄悄地派人送了.密信过来。展开一看,不是其他,正是他从太傅大人那边探来的考题。温婉与温克恭一起将题目都答好,然后交与苏政雅背起来,基本上便十拿九稳了。

考试当日,温婉.与苏政雅一块儿坐车来到国学府。刚下车,却在门口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之人。由于有过几面之缘,而且当初温家被围之时,他也曾出过力,迎头遇见若不打招呼,有些无礼。便停下脚步,行礼道:“司马公子。”

司马嘉回了一礼,淡淡笑着说道:“两位借一步说话。”

温婉回眸看了苏政雅一眼。看司马嘉之势,今日是特地在这里等他们,有些吃不准他的来意。苏政雅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就说个话怕什么,便牵着温婉的手,跟着司马嘉来到国学府外的大树之下。

司马嘉靠着古树而立,目光在温婉和苏政雅脸上一个周转,开口便说道:“考题换过了。”

温婉大惊,与苏政雅对望了一眼。苏政雅沉着脸,警觉地问道:“这话什么意思?”

“太傅大人今天不是要出题考你么?”司马嘉不置可否地笑笑。“不过,你们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这个问题没有回答的必要。大长公主是何等精明之人,她岂会不提防‘暗探考题’这一招。所以太傅大人前天出的题被临时撤换了,呆会你拿到的就是太傅大人昨夜连夜赶出来的考题。”

“这……”温婉有些无奈,暗叹大长公主有必要做得这么绝么?

“你口说无凭,让我们怎么相信你?”苏政雅却是不相信。

司马嘉无所谓地笑道:“这事本来便与我无关,我不过是想卖个顺水人情,你们若是不相信,我也没办法。”说完,他朝温婉二人轻颔首,启步便要离开。“司马公子。”温婉连忙跟上一步。司马嘉停下步,侧回过头看她。

“司马公子今天特地前来相告,我们万分感激。只是这临时变更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司马公子可有良策相授?我们自当铭记司马公子的恩情,终生不忘。”虽然温家与司马家即将成为姻亲,但是司马嘉与他们少有往来,看他的样子也不太像是个多管闲事的人,所以这次特地跑来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必定是另有所图。

司马嘉心领神会地笑笑:“我倒还真有几句话相劝小侯爷。”说罢,司马嘉转身踱步到苏政雅身前,缓声说道:“观舟那天,我也在场。大长公主的意图很明显,你们现在只能算是负隅顽抗,能坚持多久,只是时间的问题,到头来终究逃不过束手就擒的下场。不如就此退一步,海阔天空。”

“你还让我退一步?”苏政雅紧盯着司马嘉,他已经退到“兄妹”这一步了,居然还让他再退?

司马嘉不以为意,淡然说道:“男儿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方。即使这次让你侥幸通过,你得以终日陪在她身边,又能如何?你母亲一计不成,必有第二计。你没有保护她的能力,只会一直处于被动之地,被人牵着鼻子走,疲于应对。无权无势在手,无论谈什么,结果都只有一个字:空。”

苏政雅被说得脸色一变。自然也是知道大长公主断然不会因为他考过这一次,就会善罢干休。大长公主重权在握,又是他的娘亲,他有反抗的勇气,却没有保护温婉和她家人的周全,所以只能一再地妥协,一再地退步。若有朝一日,退到无路可退,又将如何?

“所以,不如主动放弃这次考试,请求入伍得个一官半职。你是大长公主之子,我祖父那边无论如何都要给七分面子,何愁官路不顺。若有战事出征,立下汗马功劳,拜将挂帅,指日可待。到那时,大权在握,你想做什么,有人想说个‘不’字,也先得拈量拈量。”

温婉听得心中一惊,这家伙,果然是个野心家啊!不由挽上苏政雅的手臂,朝司马嘉致谢道:“司马公子见解独到,我们受益不浅,就此拜谢。”

司马嘉会意地笑笑:“我也不过只是提个建议,怎么做还是看你们的意思,先告辞了。”

温婉拉着苏政雅再次道谢,目送他走后,扯扯苏政雅的衣袖,说道:“他也知道考试之事,看来知道的人必多,临时换试题之事,十有**是真的。那现在怎么办?”

苏政雅沉默了半晌,坚定地说道:“去考。”

温婉点点头,隐约松了口气。她还委实有些担心苏政雅听进了司马嘉那番话,要去争权夺势。

【第一百四十五章 除爵】

祝太傅让温婉与小皇帝在外边看书,自己带了苏政雅进到里厢做题。不多时,大长公主到了,被迎进里厢与太傅大人一同监考,小皇帝也进去作陪。温婉独自在外面坐了一阵,反正也看不进书,便悄悄起身,跟在奉茶的丫环后面偷偷溜进去,悄无声息地站到一旁看着。

皇帝与大长公主坐在上座,太傅大人侍坐在旁,颇有三堂会审的架势。苏政雅坐在堂下,正专心致志地低头写着字。题目临时被换,温婉非常担心苏政雅会什么也答不上来,如今看他似乎很有东西写的样子,不由松了口气。静静旁,一直等他答好题,交到祝太傅那边。

祝太傅看了两眼,便奉与大长公主过目。大长公主看过后不置可否,将答卷置于桌案之上,问道:“太傅大人认为如何?”

祝太傅恭声说道:“小侯爷字迹端方,答题中肯,见解独到,若非亲自监考,实在有些,难以置信。”

大长公主缓缓地点头,转眸望向苏政雅,平声说道:“既然如此,那从明天开始,你便转到这里听课罢。不过,注意不要打搅到皇上和你妹妹。”

“娘亲。”苏政雅正色说道。“我坚.持答完这次题,是想证明给娘亲看,我并不是不学无术之人。但吟诗作赋,研究学问终究不是我的兴致所在。我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大长公主波澜不兴:“那你准备如何?”

“我想投入司马大将军麾下,学习.行军布阵之略。若有战事,也愿上前线,以武报效家国,必不相辞!”

温婉听得一惊,连忙急步上前,.扶上他的手臂,轻声劝道:“不要冲动。”

苏政雅回眸看她,握住她置于他臂上的手,目光坚.定异常。大长公主的目光在他们二人脸上转了一圈,沉默了半晌,说道:“好,难得你有这样的决心,那就除去侯爷爵位,编军入伍,一切听从司马大将军的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