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从小宝和晋王口中听到各种太上皇的事迹,她这种惧怕心才渐渐淡了。后来太上皇重病,晋王和小宝为太上皇侍疾,到京中发生叛乱,再到太上皇禅位给晋王。瑶娘的心态再度产生改变,此时的太上皇在她心目中成了一个有些可怜的老人。

父不父子不子,妻子还是别有居心,恨不得将他毒死,现在又重病在身。

如今晋王登基成了晋安帝,她也带着俩孩子迁入宫中,没有正经婆婆让她尽孝,也就只剩这个公公了,瑶娘难免动了想替晋安帝尽孝的心思。可惜有这种想法,却一直不知该怎么做,除了让两个孩子去了乾清宫不要惹太上皇生气,她也不会其他。

如今听说太上皇喜欢自己炖的汤,瑶娘真有些喜出望外。同时不免动了些其他别的心思,也算是病急乱投医吧。

“既然太上皇喜欢,娘这便去再炖一些,待晚膳时送去乾清宫。”

小宝还来不及说阻止的话,瑶娘便兴冲冲的下炕出去了。他不禁有些诧异,难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小宝并没有表现出来,之后他借着由头套了红翡的话,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瑶娘很快就从小厨房回来了,她眉眼带笑,十分高兴。

“娘炖了羊肉汤,这天气喝羊肉汤最是补人。炖了一大锅,刚好咱们晚膳时可以用,再往太上皇那里送一些。你皇爷爷身子不好,身边也没个知冷热的人陪着,咱们就多上上心,老人家长寿,就是小辈儿们的福气。”

小宝看着笨娘,她怎么就会认为皇爷爷身边没知冷知热的人,李德全不是人吗?还有那么多宫女太监。

不过之后他耐着性子陪着二宝玩,瑶娘在一旁和宫女们说话,一面看着他们含笑的样子,让小宝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懂了什么叫做知冷知热。

可不是如此,每次他去乾清宫总是冷冷清清的,大抵就是二宝去了,还会热闹些。他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多带二宝去。

孤单,上一辈子深入骨髓,重生回来后小宝一直刻意去回避。事实上他并不孤单,小时候有娘有春儿秋儿,大了些有二宝这个磨人精,还有琰哥儿瑄哥儿他们,他已经很长时间不知道什么叫做孤单了。

他突然有些明白为何最近这几日,每次皇爷爷总是催着他们走了。他并没有多想,只当皇爷爷精力不济,又或是二宝实在太吵闹,此时却一瞬间明白了。

晚膳的时候,晋安帝从外面回来了。

瑶娘服侍他净面净手,一面吩咐人摆膳,又对他说了今天熬了汤。

在炕上赖了半下午的小宝,突然从炕上跳下来,道:“我去给皇爷爷送汤。”

“让太监们去送就是。”

“还是儿子亲自去。”

晋安帝好奇问道:“送什么汤?”

瑶娘遮掩道:“就是我今儿熬了羊肉汤,不小心熬多了,小宝说父皇他老人家喜欢,就想着往乾清宫那边送一些。”

晋安帝没有说话,却是看了她一眼。瑶娘却已经扭身让红绸给小宝穿衣裳,又吩咐小宝让他快去快回。

事实上直到这边膳都摆上了,小宝还是没回,却是让打发太监来回了话,说是留在乾清宫陪太上皇用晚膳呢。

*

乾清宫

“怎么这时候来了?不是每次都是说要回去陪你娘用膳?”

其实没有每次,就那么一回,然后就让太上皇给记住了。

“我娘熬了汤,让我来给皇爷爷送一些。”小宝说道,他身边的小太监将手里的额食盒,毕恭毕敬交给李德全。

太上皇瞟了那食盒一眼:“今儿已经送了一遍,怎么又送。”

“我娘说冬日天寒,羊肉汤最是补人,多给皇爷爷补补身子。”

“羊肉汤?膻腥味儿太重。”

“我娘熬得没有膻腥味儿,皇爷爷要不要尝尝?”

小宝让李德全帮着把食盒打开,里面放了偌大一个带盖的汤碗。也是瑶娘太实诚,宫里进汤都是用汤盅装,她倒好直接上汤碗了。

其实以前瑶娘不用汤碗的,都是用汤盅来盛,今儿也不知怎么了,竟如此大手笔。

小宝似乎看出李德全的和太上皇的诧异,不禁有些微微发窘,他解释道:“喝羊肉汤就得用大碗,小碗喝了不美。”为了强调,他特意又补充了一句:“是我爹说的。”

这话让二人起疑,晋安帝会说这种话?同时也勾起了太上皇的兴趣,他看了那汤碗一眼:“那朕就试试。”

话音刚落,李德全在旁边说道:“太上皇该用晚膳了。”

“那就摆了罢,你也留下来用。”后面这句是对小宝说的。

小宝只能吩咐身边太监,让他回养心殿传话。

御膳很快就摆了上来。

太上皇患了脑卒中,半边身子不能动,经过刘良医针灸,如今还是行动艰难,却是不如往日那般僵硬了,也能借着外力靠坐起来。

他身后垫着一个大软枕,面前的炕桌已经被收拾干净,两个小太监低着头往上面摆膳。菜并不多,大多以清淡为主,少煎炸,多蒸煮。

刘良医说了,现如今太上皇必须吃清淡些,以素食为主最好。太上皇本就喜荤不喜素,口味也重。因为这个原因,太上皇一直胃口不怎么好,每次用膳都吃不了多少。

小宝在太上皇对面坐好,李德全亲手将汤盛了出来,在两人面前各摆一碗。

奶白色的汤,散发着一种浓浓的香味,倒是没有膻腥味,反倒有些诱人。其实这种羊肉汤是一种很民间的普通炖法,精雕细琢的东西吃多了,偶尔瑶娘也会亲自下厨,做些民间吃食,也是能迎来一大两小的捧场。

太上皇活了这么大把岁数,什么珍馐没吃过,但这羊肉汤还真是第一次喝。他历来不喜羊肉的膻腥味儿,更不用说如此简陋的羊肉汤,里面既没放人参,也没放些其他珍贵药材什么的,除了几颗葱花,便是一块块被炖的半透明的水萝卜。

但看起来好像真得很诱人。太上皇因这段时间每日都要服药,而显得寡淡无味的嘴里不禁生了一些口涎。

“皇爷爷快喝吧,这汤要趁热喝才好。”说着,小宝捧起碗来,喝了一大口。

太上皇也不禁端起碗来,瓷碗一凑近,便有一股冲鼻的辛辣味。是里面放了些许胡椒。

可喝后细品,却并不觉得的辛辣,而是很鲜美。

“我娘炖汤与旁人不大一样,这羊肉汤里放了鱼,两者一起炖十分鲜美。”

说话之间,太上皇已经将一碗汤都喝光了,碗底儿就剩了几块儿水萝卜。他一只手无法灵便使用,便将小瓷碗放在炕桌上,才拿起银箸挑了碗里的萝卜来吃。

萝卜也很好吃,入口即化,十分美味。

“好喝吧,皇爷爷?”因为喝了汤,浑身发暖,再加上殿中烧着地龙,小宝白皙的小脸蛋红扑扑的,眼睛格外亮。

“不错。”太上皇很矜持,却示意李德全又给自己盛了一碗。

一顿膳用罢,不光小宝吃得肚儿圆圆,太上皇也是浑身舒坦。李德全站在旁边都笑眯了眼,连连道今儿太上皇胃口大开。

小宝又陪着太上皇说了一会儿话,直到他面露困倦之态,才回了养心殿。

*

知道太上皇喜欢自己炖的汤,连着多日瑶娘变着花的炖汤送去。

怕和太上皇的药力相冲,她还特意请教了刘良医。因着小宝有时不在,再说了也不能总使着孩子一日三顿往乾清宫跑,她也不避讳了,炖了汤便让玉蝉送去乾清宫。反正养心殿离乾清宫不远,送过去正喝。

外面闹得沸沸扬扬,这边瑶娘还是每日送汤。

这日,听李德全说养心殿又送汤来了,太上皇道:“倒是个笨的,就知道送汤,就不会换点儿别的花样?”

李德全当然知道太上皇在说什么,在旁边笑着接腔:“这位娘娘出身民间,看小殿下平日说话,是个老实本分人。大抵也是求助无门,见太上皇愿意赏脸,才卯着往这边使劲儿。”

太上皇意味不明哼了哼:“朕如今既已退位,自然不理朝政,往朕这儿使劲儿也没什么用。”

李德全没敢说话。

以前太上皇脾气就以阴晴不定著称,这次大病后又连着经历了几场事,脾气就更加怪了起来。到底怎么个怪法,李德全也说不上来,总觉得太上皇的脾气越来越像小孩儿。

老小老小,也许就是这么个说法。

“老五怎么娶了个这么蠢的媳妇,还是我赵家血脉好,幸好小宝二宝俩孩子都没随她。真是个笨的,讨好人都不会,这若是从外面选进宫,就她这样的,大抵也就只能找个角落里待着,永远都冒不出头。”

太上皇气哼哼的让李德全服侍自己躺下了,大炕上很快就没了动静。

李德全失笑暗叹一口,叫了个小太监守着,自己则出了乾清宫,往上书房那里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月底了,月底了,看我小宝式闪亮的大眼睛。

你们懂的→.→

☆、第204章

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说让娘多做些其他吃食送去乾清宫?可太上皇有御膳房, 御厨们手艺那么好, 娘这手艺去了不是徒增笑话?”听完小宝的话,瑶娘有些局促道。

“皇爷爷自打病了后,胃口就不大好,御膳确实美味, 但儿子看皇爷爷进得不香。儿子也是担心皇爷爷,就想着娘每次送去的汤,皇爷爷喝得挺香, 是不是就是娘的手艺对皇爷爷的胃口, 所以才……”

小宝自然不能告诉瑶娘, 李德全专门去找了他,很含蓄的表达了一番太上皇的意思。他虽是还小,但也能心领神会,这不回来后就试着点拨他娘一二。

瑶娘欣慰地摸了摸小宝的脑袋:“小宝是个孝顺的孩子,既然小宝想让娘试试,娘就去试试, 就算太上皇不喜欢也没关系,大不了等晚膳的时候我们自己吃。”

此时她也反应过来这会儿小宝是应该在上书房的, 便问道:“怎么小宝下午没课?”

“师傅让休息一下, 儿子就偷偷跑回来了, 儿子这便走了。”

等小宝走后,瑶娘还摇头感叹小孩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过这恰恰证明了小宝也是有几分童心的。随着小宝越长越大,瑶娘渐渐有一种儿子没有以前可爱的错觉, 可转念一想,长大了,见识多了,学到的东西多了,总会是越来越像大人的。

她没有再多想,反正这会儿没事,便去了小厨房。

养心殿也是有小厨房的,管着晋安帝夜宵汤品之类的小活计。后来瑶娘迁入了宫里,小厨房的人一水换新,都换成了以前荣禧院小厨房的人。

以前在晋王府小厨房当差的薛婆子如今也进宫了,成了掌管养心殿小厨房的嬷嬷。薛婆子手艺好,侍候瑶娘的时间也久,几个主子的口味都是门儿清。她一听瑶娘说想给太上皇进些吃食,就精神一振,给瑶娘出着各种主意。

给太上皇进吃食,自然都要捡精致的弄,所以薛婆子说的都是些大菜,能拿出去见人,哪怕是摆了宴都不会寒碜。起先瑶娘也觉得不错,两人各种商议,可瑶娘总是觉得缺点什么。

最后左思右想,她拒了薛婆子‘她来做让瑶娘看着’的提议,回去换了一身简便的衣裳,才又来了小厨房。

玉蝉帮她围上围裙,瑶娘斟酌了一下,打算做南瓜小米粥和烙玉米饼子当主食,再做几个小菜。她想了又想还是决定不要做那些所谓的大菜了,太上皇吃多了珍馐美味,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既然胃口不好,说明不喜,还是得另辟蹊径。

从小宝口中得知太上皇最近主食吃得少,瑶娘向来认为人是要吃饭的,才能身体康健。这南瓜小米粥是小宝和二宝最喜欢喝的粥之一,做法简单,里面也不用添那么多料,就图一个原滋原味。

如今天寒地冻,新鲜的菜少,宫里倒是不缺洞子货可以吃,可到底不是应季的菜,吃了总是缺点什么滋味。不过各种瓜类的菜倒是不少,尤其是南瓜,打了霜又入了窖的格外香甜,用来煮粥最好不过,连晋安帝这个不爱吃甜口的,也能喝上两碗。

瑶娘把小黄米洗净加水下锅,煮开后用小火慢慢熬,南瓜要晚些时候才放,不然都煮化了。然后是和面烙饼,她灵机一动让人把南瓜切片放蒸屉上蒸了,等会儿可以烙些南瓜玉米饼。又软又酥,香甜可口。

又让人去端了一碗羊/奶/子,这奶/子是宫里惯供的,有的人喝得顺口,有的人喝不顺口,瑶娘倒是挺爱喝。不过羊/奶/子之于她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用来净面沐浴什么的,润肤极好。

她让人把羊/奶/子煮沸了放些杏仁去腥,同时命人把等会儿要用的菜洗好切好。菜的话,她打算做一道小鸡炖蘑菇,这是晋州那边老百姓家最受欢迎的家常菜式,另在清炒两个新鲜洞子货。

另炖一个羊肉锅子,这是她打算晚膳时和晋安帝与两个孩子用的,既然做了,不如一道做齐了,也免得费二茬手。

面和好后,要发酵一下。其实玉米面不发酵也可以烙饼子吃,可是不如发酵过的软绵。因为天气寒冷,瑶娘特意用白布将面团包了,让人弄了一锅温水,放在蒸屉上加温,这样一来一会儿面就能发好。

小厨房里的人被她指挥得团团乱转。无他,皆因瑶娘如今身份不一样了,每次她来小厨房亲自下厨,总能引起一阵阵恐慌。

将一切都准备齐全了,瑶娘问了问时间,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做菜。

小厨房里灶口齐全,她和薛婆子两人一同做四个菜,倒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炖鸡时,瑶娘拿着沾了些油的布在锅的四周蹭了下,就拿起发好的面,开始在锅的四周烙饼子。

“没想到娘娘竟会这种做法,这种烙饼子的法子特别看手艺。”薛婆子感叹道。

“以前在家里,洗衣做饭样样都得自己来,后来进了王府,什么都不用自己做,手艺反倒生疏了。老百姓的家里吃食哪有这么讲究,尤其天气冷,地方也有限,真是一样一样来,等饼子烙好了,饭菜也该凉了。”

瑶娘一面和薛婆子说着,一面将面团揪成一坨坨的,也不用擀成饼子状,直接手上沾了凉水,贴在锅上按平了。

其实这种做法不叫烙饼,而是贴饼。

很快,锅的四周便贴了一圈饼子,瑶娘把锅盖盖上。

过了一会儿,她将锅盖掀开,玉米饼子已经熟了。她便将饼子从锅的四周取下来,继续贴饼子,如此这般来再来两次,整整烙两大盘的玉米饼。

瑶娘拿起一块饼来,被烫得直吹气,她尝了一下加了南瓜的,又尝了一下加了羊□□的,正想让红绸薛婆子等人尝尝,却突然发现四周很安静。

她下意识回头去看,就见晋安帝正站在她的身后。

晋安帝穿一身绛紫色的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龙袍是交领窄袖的,肩覆日月,八团龙纹,腰间系着白玉带,说不出的俊美威严。

而小厨房里其他的人,都退了出去。

“呀?”

瑶娘没有防备,被吓得一惊。

她有些局促,下意识就去摸了摸头发和身上围裙。此时的她,哪里还像一个皇帝的女人,反倒像似个市井出身的小妇人,站在一身龙袍的晋安帝面前,无形就有一种自惭形秽。

像似在掩饰,她笑着问:“陛下怎么来了,今日政务不忙?”

晋安帝依旧是一贯的淡薄,表情也没有什么变化:“没事,就提前回来了。”

瑶娘突然一下子没了局促,笑着道:“我也没什么事,就想下厨做些吃食。小宝说父皇最近胃口不好,喜欢喝我送的汤,我就想着做些吃食送过去。你尝尝看,好吃么?我尝着还不错。”

她将手中的玉米饼拽一块儿下来,就往晋安帝嘴里塞。门外传来一声低讶,却又戛然而止,似乎被人捂了嘴。

晋安帝张开嘴,将玉米饼子纳入口中,咀嚼了几下,咽进去。

“不错。”

“真的?”

“嗯。”

瑶娘顿时笑得更开心了,“吃多了珍馐佳肴,偶尔吃吃这种民间的吃食也是挺不错的。”

晋安帝点点头,抬目四处看了看:“可是都做好了?”

“差不多已经好了,就只等着出锅装盘。”

“那就让下人弄罢。”

瑶娘点点头,把身上的围裙取下,晋安帝就站在一旁等着她。等她将手洗净了,衣裳也整理好了,才牵着她的手离开小厨房。

晚膳的时候,二宝吃得特别香,连晋安帝都比平时多用了些。至于小宝,又带着娘亲手做的吃食去乾清宫了。

乾清宫这边也方才用罢,太上皇有些吃撑了,打了个饱嗝,却在出口时换成了轻咳。

“不错,就是和御膳房的御厨不能比。”

“这是民间吃食,我娘说就图个新鲜。”

大抵太上皇也有感自己有点不要脸,明明吃了不少,偏偏就给人一个不错的评语。他赧然又轻咳了声,才一本正经地道:“民间吃食也有民间吃食的可取之处,以后你娘若是做了,可以拿来给朕尝尝鲜。”

“皇爷爷喜欢就成,我娘还怕您不喜欢。”

太上皇微哂,道:“好了,时候也不早了,朕就不留你了。天冷,早些回去歇着,李德全送小殿下回养心殿。”

“皇爷爷也早先歇着,孙儿告退了。”

*

用罢膳,晋安帝就让人把两个小的领走了。然后也不去看奏折了,而是陪着瑶娘在大炕上看了会儿书。

瑶娘还没看完两页,就被他抓着将书扔了,叫人进来侍候歇息,瑶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明黄色帘帐后,交缠着两个人。

今晚的晋安帝十分热情,一种格外磨人的热情。可能是因为最近晋安帝太忙,偶尔夜里他来了兴致,也都是急匆匆的,犹如暴风骤雨。可今儿他整个人都透露出一股从容不迫来,一下一下,不慌不忙。

他不慌,瑶娘倒是挺慌,可她又没脸求他,只能难耐得将脸埋在被子里,承受这磨死人的温柔。

他不许,硬是将她翻过来亲着她的嘴,汗珠滴了下来,滴在她的肩上和颈子上。汗水浸湿了被褥,瑶娘有一种出不过来气的窒息感。

“你在不安?”

本来都迷糊了,晋安帝突然这么来了一句,瑶娘愣了下。

“我没、没啊……”

“别多想,那些事都和你没关系。”

“我没有多想。”她说得有些心虚,并不坦诚。

晋安帝伸手摸了她的脸一把,那汗水有他的,也有她的。

他往下沉了沉,她咬紧了下唇。

他亲了过去,抵着她的唇,含糊道:“你就是你,不用改变,不用刻意讨好,不用担忧那些无谓之事,一切有朕。”

“唔……”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明天见。

~~~谢谢各位小仙女的雷,群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