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下意识收集各种关于孕妇生产所有的信息,变态似的关注好的少,关注坏的多。知道有很多产妇被婆家坑了的,提前做好老公的工作,每天跟他讲我怕疼,顺从剖宫产都一样,各有各的风险和益处,主要还是看孕妇的身体素质。不光催眠他,还催眠我妈。

反正就是各种折腾,等生完了就不折腾了。→.→

~~~~

谢谢各位小仙女的雷,么啾啾

☆、第214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

皇后生了对龙凤胎, 这在皇家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喜事。

前脚宫里放出消息, 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

太上皇龙心大悦,御笔赐了两个名字下来, 一改早先皇孙们都是满了周岁以后才赐名。三宝被赐名钰,而四宝更是还在襁褓就有了封号,长乐公主。

自此四个孩子都有了名字, 小宝名赵琛,二宝名赵稷,三宝名赵钰, 四宝名赵长乐。因为这个赐名, 晋安帝可是不高兴了好一阵儿, 四个孩子都是太上皇赐名,轮到他这个当亲爹的却一个都落不上。

别人不知道,瑶娘可是清楚晋安帝御书房的龙案下有一格抽屉,里面装满了写着各式各样名字的宣纸, 可惜都没用上。

洗三自是不用说,瑶娘本以为这次满月依旧不会摆宴, 毕竟时下讲究替孩子惜福,哪知晋安帝却一改早先态度, 决定摆宴大肆庆贺一番。

到了当日,京中稍微有些权势的人家都入宫拜贺了, 瑶娘只在交泰殿露了一面, 就回了坤宁宫。她这次毫无意外依旧要坐满两个月的月子,自然不适宜长时间待在外面, 众命妇们也都能理解。

宴过一半,肖继柔和乔氏离了席,打算去坤宁宫陪瑶娘说说话,顺道看看小皇子和小公主。方才人多口杂,她们根本没和瑶娘说上话,可还没走出交泰殿的大门,就从身后跟上来个人。

此人正是永王妃。

永王妃身穿王妃冠服,妆容精致,红唇似火,一如往昔的雍容华贵,瑰姿艳逸,仿若去年的那场事对她并无任何影响。

自打永王在逆王叛乱那一夜死了,一夕之间永王府就从人眼前消失了。

按理说这种情况,一名亲王莫名其妙死了,无论是太上皇也好,还是新帝也罢,都要追查到底并进行追封。可上面却表现得好像没有这件事一样,永王的丧事办得悄无声息,除了些许人家知晓,很多人还是事情过去了许久之后才知道。

而永王府也是罕见得沉默,京中稍微有些眼力的人家都知晓事情并不单纯。

逆王之事牵扯甚多,上面不提自是无人敢提,永王府就这样沉寂了下来。这次入宫赴宴还是永王府的人自那事后,第一次在人前走动。

讶异之人众多,可永王妃却长丝毫不以为忤,见到安王妃庆王妃一众等人,依旧是笑盈盈的,嫂子长弟妹短的,哪怕是吴王妃这种嘴巴不饶人的,面对这样一张脸也说不出来什么难听的话。

她想做什么?肖继柔和乔氏都是眼含疑问。

不过并未让她们疑惑太久,永王妃便道出了目的:“七弟妹同世子夫人这是要去探望皇后娘娘?正好我也要去,咱们一同罢。”

闻言,两人面面相觑一番,而永王妃已经走到她们前面,甚至还转头问二人怎么不走了?这种情况下,两人只能跟了上去,气氛有些诡异地一同结伴去了坤宁宫。

瑶娘刚脱下后服,正半靠在大炕上和红绸几个人说话,就听人来报庆王妃、永王妃和镇国公世子夫人来了。她起先还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又问了一句,才确定是永王妃和庆王妃二人一同来了。

“永王妃怎么来了?”连玉蝉都有些诧异。

瑶娘皱眉想了一下,叫人将她们请了进来。

三人被请进来后,自然是要先行礼的。本来瑶娘并不是个计较礼节之人,碰到特别亲近的人都是能免则免,可谁叫今儿多了个不识趣的人,自然要按规矩来。

确实有些不识趣,至少瑶娘和肖继柔二人都是这么想的。,不同于外人,她们可是清楚永王到底怎么死的,死之前又干了什么。说白了就是打算谋逆没成,反倒被人半路拦截丢了性命。像这种情况,识趣的就该怎么低调怎么来,以免引来上位者的猜忌。可永王妃倒好,竟然仗着别人不好当面与她翻脸,自己找上门来了。

她到底想做什么?

瑶娘坐在炕上,看着永王妃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对她行了礼,心情有些复杂。

可能是头几次见面的印象太深刻,一直以来永王妃在瑶娘心目中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人物。她明丽大方,八面玲珑,从面上就能看出几乎没什么事能难倒她。而永王妃身上具备的特质,恰恰是瑶娘身上没有的,她虽是基于某些事厌恶对方,却又暗暗钦羡。

曾经让她仰视的人,如今对她俯首下拜。如果永王妃不愿行礼,她有千般方式将此事略过,可她偏偏行了大礼。

“起来吧,赐座。”

三人分别坐了下,宫女们奉了茶来,一时间有些冷场,都不知该说些什么,还是永王妃率先开了头。

“皇后娘娘真有福气,这龙凤胎寓意龙凤呈祥,乃是天大的好兆头,只有像娘娘这般有福气的人,才能为皇家诞下如此祥瑞。”

瑶娘面上一哂,道:“四嫂夸赞了,你这么说真是让本宫汗颜。”

“皇后娘娘的福气,当得起臣妾如此夸赞。”

瑶娘看了永王妃的脸一眼,她其实一直有意无意地在观察对方。

她自认自己做不到永王妃如此地步,所以特别好奇她的反应。而永王妃不愧是个大能人,不管是她的表情也好,还是语气也罢,都给人感觉她说出来的话是真心诚意的,不搀任何假。

甚至连瑶娘都忍不住被她迷惑了,不过她还保留最后一分清醒,她还没忘记当年她被人骗出府以及小宝被人偷了,还有徐燕茹趁她生产之际对她下手,以及王德芳之事,背后都有眼前这个女人的影子。

瑶娘只是好奇她到底想干什么。

坐了会儿,肖继柔和乔氏对视了一眼,出言告辞。

两人连孩子都没有看,就是想借着离开,好让永王妃不要再打搅瑶娘。可惜的是永王妃并没有想走的意思,肖继柔只能佯装什么也没看出来,道:“四嫂,咱们快走吧,皇后娘娘生产需得静养,咱们杵在这里太久也不好。”

“七弟妹和世子夫人先走,我还有些事想和皇后娘娘说。”

这话算是挑明了,肖继柔和乔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还是瑶娘递给她一个不用担心的眼神,她才和乔氏退下了。

待两人走后,瑶娘开门见山问道:“不知四嫂找本宫有何事?”

永王妃微微一笑,艳光乍现之际,用微微有些沙哑的嗓音,道:“既然皇后娘娘问了,臣妾就不遮遮掩掩了。自打王爷去了,臣妾作为一个未亡人自是要少出府门,虽是守孝当守三年,可璟哥儿和善哥儿却是跟着耽误不起,所以臣妾想求皇后娘准许璟哥儿和善哥儿重回上书房读书。”

就为了这事?

瑶娘忍不住看了对方一眼,永王妃半垂的脸上神情恭敬,也很坦诚。

联想之前此人的行径,瑶娘并不敢答应她:“这事本宫也做不了主,还得禀了陛下。这样吧等陛下回来,本宫与他说说?”

“那臣妾在此就先谢谢皇后娘娘了。”

永王妃并未继续逗留,话说完后就出言告辞了。

等她走后,瑶娘还在想她此举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深意。也实在是永王妃此人劣迹斑斑,瑶娘虽不太爱管外面的事,但从晋安帝口中多多少少知道些永王府的事。认真说来永王称不上是个很有谋略的人,永王府许多手笔其中一大半都有此女的影子。

所以瑶娘才会对她忌惮如斯。

宫宴一直到天黑后才散,晋安帝回了坤宁宫,瑶娘将此事告诉了他。

“陛下,你说她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晋安帝轻哼了一声,有点讥讽的味道:“能有何目的?朕早就说过,此女若是男子,当时大敌,可惜是个女子。你不用多想,她掀不起什么风浪。”

正说着,奶娘将两个三宝四宝抱了过来。

晋安帝虽抱孩子抱得少,可经过了小宝和二宝,也是会抱的。他伸手将四宝接了过来,三宝自然落在了瑶娘怀里。

瑶娘有些不信。

晋安帝见她脸色,想着她以后免不了会和何婉懿有接触,便出言点拨她:“此女深谙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永王一死,永王府缺了顶梁柱,哪怕她有什么野心,终究是失了根的浮萍,百般无用。而她十分清楚太上皇和朕对永王府的观感,所以才会闭门一年多不出,一是为了守孝,二来也是淡化永王曾做下的一切。

“如今借着这个时候出来,恰恰是她洞悉了人心。值此大喜,你素来脸薄,她若是开口,你定不会当场反驳,也免得闹出不愉,损了喜气。而你知晓了,朕自然也知晓了,能把前面这些做成,她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大半,她算准了朕会同意这件事。”

瑶娘听得瞠目结舌,她虽是知道永王妃凡做事背后必然不单纯,却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经过晋安帝一番提点,她也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恰恰是永王妃算准了所有人的反应和心态。哪怕晋安帝再怎么不待见永王府这一脉,可人死恩怨消,永王既死了,她一个妇道人家求上门,再继续斤斤计较下去,反倒显得晋安帝不够大度。

“那她谋算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璟哥儿和善哥儿重回上书房?”

晋安帝微微颔首。

见瑶娘有些迟疑,他道:“你当他们送孩子入宫念书,就真的只是念书?宫外也不是找不到什么大儒,而皇家子弟又不用靠应试来谋取前程,读书好与否并不重要。”

“那是为了?”

“朝廷既已削藩,必然不会再去建藩。在京中,一个空头帽子的王爷,还不如朝中一个三品大员来的有权势。而朕乃是一国之君,天下之主,琛儿是太子,未来的大位继承人。不管是借此在朕面前表现,还是寻求在琛儿身边谋一个位置,这都是一种捷径,总比坐以待毙,碌碌无为的强。”

瑶娘半响合不拢嘴,待消化以后才又道:“那他们甘心?”

这甘心之言自是指的是,本同是皇子皇孙,只因际遇不佳,如今不得不求上同为兄弟的晋安帝,而小宝在一众皇孙中年纪算不得最长,如今倒成了众星捧月的位置。

“由不得他们不甘心。”晋安帝薄唇一勾,说不出的霸气侧漏:“聪明人都会选择甘心,例如何婉懿。至于不聪明的,不用理会。”

这样的晋安帝让瑶娘的心怦怦直跳,她忍不住凑到近前,亲了他脸颊一下。

“陛下,你今天好俊。”

晋安帝睨她,一直把她看蔫了,才道:“又来招惹朕,不长记性!”

这话瑶娘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她窘得脸发红低头去看两个孩子。

“陛下,你有没有发现三宝和四宝长得越来越不像了?”

晋安帝垂眸去看,确实是这样。

三宝吃得胖,倒是看不显长得像谁。倒是四宝,因为在娘胎里就被哥哥抢了不少营养,生下来比哥哥瘦小不少,此时眉眼已经清晰。却是随了瑶娘多了些,白嫩嫩的小脸,一双大杏眼,粉嘟嘟的小嘴巴。

小四儿特别喜欢吃拳头,三宝每每酣睡之际,就见她抱着小拳头啃着,有时候啃着啃着就睡着了。特别乖巧听话,简直让人疼到了心坎里此时小四儿就睁着一双大眼睛,幽幽地看着晋安帝,一面啃着自己的小拳头,也不哭也不闹。

“长乐长得像你,甚好。”

*

而与此同时,永王府中,永王妃也正在同两个孩子说话。

“母妃今日入宫已经求过了皇后娘娘,想必要不了几日,你们就能重返上书房。还记得娘和你们说的话吗?”

璟哥儿和善哥儿都不小了,璟哥儿今年十岁,善哥儿五岁,自然能听懂。哪怕之前不能懂,在经过了永王的死,和这一年的闭门不出及永王妃对他们的教导,也该懂了。

“儿子记得。”

“多讨好太子和你们的皇伯父,但也不要太过,要记得过犹则不及的道理。太上皇如今还住在乾清宫,你们可以多去给太上皇请安,若是能博得太上皇一星半点的宠爱,也足够你们受用了,但是千万记住别越过了几个皇子,尤其是太子。”

两个孩子点点头,“儿子知道。”

看着两个孩子懂事的模样,永王妃眼中隐隐有水光闪烁,旋即化为一抹笑:“其实娘也不想让你们这么早就去懂这些事情,可如今你们父王不在了,娘是个妇道人家,只能困守王府,外面的一切都需你兄弟二人担负起来。

“娘也不愿让你们去趋炎他人,可大丈夫当识时务者为俊杰。身在这皇家,你不争就会被人遗忘,甚至欺辱。其他人都在动,娘若是将你们强护在羽翼下,也许未来你们会怪娘。”

“儿子们一定不会让娘失望。”

“娘也相信你们能做好。”

之后,永王妃让下人将璟哥儿两人领走,才在丫头的服侍下,去了卧房休息。

四周很安静,永王妃惯是不喜睡觉时留灯,所以卧房里一片昏暗。只有靠门口那处留了一盏小小的起夜灯,却是丫头用来起夜时照亮的,照不到里面。

永王妃看着顶上的承尘,明明眼前一片昏暗,依旧睁着眼睛看着。

她想了很多,却又似乎什么也没想,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她徒然疲惫一笑,阖上双目。

作者有话要说:永王府的事算是解决完了,永王妃天性与一般女子不同,哪怕跌入谷底,她也会找办法重新爬起来。她是聪明人,知道以后的路在那里。

吉祥四宝都有名字了,高兴么?求个营养液。

面面争取这两天弄完结了,开始写番外。大家想看谁的番外?

~

谢谢各位小仙女的雷,么啾啾

☆、第215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果然不出永王妃的所料, 没过几日宫里便来了人传话, 叮嘱永王府这边勿要耽误两位公子的学业。

这不过是个场面话,彼此都心知肚明。永王妃也顺时随俗地哭了一番, 哭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命苦,哭晋安帝的宽容大度,然后谢了恩, 自此璟哥儿和善哥儿便开始了像以前那样每日入宫上学的日子。

而永王妃这边则又回归了一片沉寂,似乎心如枯槁,从此便消迹在人们眼前。

这是交换, 晋安帝懂, 永王妃也懂。

不过这条路是她自己选择的, 永王妃心中十分清楚以前将晋安帝给得罪狠了,若是不让其消气,永王府将永无出头之日。永王的死代表着结束了一部分的恩怨,而她的销声匿迹, 更是证明了永王府的态度。

也许多的还是做不了,至少能让晋安帝不至于迁怒两个孩子。

这条路也是如今永王府唯一可走之路。

诚如晋安帝所言, 聪明人都会选择甘心,而皇家历来不缺聪明之人。眼见连素来猫憎狗厌的鲁王, 都借着和庆王打交道,在晋安帝面前显了脸, 接着又是永王府的两个孩子重回上书房。这里面的含义实在太多了, 其他人自是坐不住,开始各施手段出没在人前。

让人们实在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之前还是兄弟,如今却成了君臣,更是成了不得不必须趋炎讨好之人。其中各家心中自是五味杂全,可还是如同晋安帝所言,他们已经掀起不了什么风浪。

又是一年春,玉蝉从外面走进来,就见红绸正凑在皇后娘娘的耳边说着什么。

一见她进来,两人就不说了,望着她的眼带着揶揄的笑意。她的脸不禁有些发红,却还是要佯装无事。

红绸借口有事,退了出去。瑶娘端起茶盏喝茶,眼睛却是有意无意地在玉蝉身上打转。

玉蝉被看得站立难安,便想找借口去做点儿事,可还未等她开口,就听瑶娘道:“你打算让暗十一等到什么时候?”

闻言,玉蝉脸上当即有一种冒火感。

“娘娘,您说什么呢?”她还想装傻。

瑶娘笑着道:“行了,你就别瞒了,那暗十一日日化妆成小太监来找你,你真当本宫不知啊。”

玉蝉呐呐说不出话,同时心里也有些恼暗十一。

都怨他,若不是他总是往坤宁宫来,这种事怎么会让娘娘知道,她可再没有脸见人了。

“你年纪也不小了,我一直想着怎么安排你的终身大事,如今你和暗十一凑成一对倒也好,省得本宫操心了。这两日我便将此事禀了陛下,到时给你和暗十一讨个赏,也能让你安心出嫁。”

“娘娘我……”

“怎么?”

玉蝉扭捏了一下,期期艾艾:“奴婢不想嫁,奴婢想在您身边侍候一辈子。”

瑶娘笑眯眯地放下手里的茶盏,道:“行了,你快别给本宫下**药了。岁月不饶人,你总不能让暗十一一直等着你,这些年你在我身边也辛苦了,本宫可不想做那棒打鸳鸯的恶人。不光你要嫁,红绸她们我都帮她们看着,你们这些最早跟在本宫身边的,本宫可不忍心一直留着你们。”

事情既已说定,扭头瑶娘就把这事和晋安帝说了。

暗十一和玉蝉的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就看这二人什么时候能戳破那层窗户纸,也好终成眷属,如今自是没什么阻拦。

暗十一化暗为明入了做了御前侍卫副统领,玉蝉也算成了统领夫人。到了出嫁那日,排场甚大,也为众人瞩目,大家都在想能娶到皇后娘娘身边的管事姑姑,这人福气可是非同一般的小。

可惜对暗十一此人,许多人根本不认识,都在说此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如今娶了苏皇后身边的人,倒是一举冒出了头。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自打晋安帝登基后,他身边的人也算是鸡犬升天的。各自都有委派,或是在朝堂,或是镇守一方。而暗十一早就该论功行赏,可惜他一直惦着玉蝉,才会继续默默无闻着,就是为了能有个身份多见玉蝉。

且不提这些,就在坤宁宫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喜庆的时候,突然出了件事。

这件事和姚家有关,正确的是和李氏有关。

自打瑶娘封了后,姚苏两家人也算是一朝改了门第。出于不想给瑶娘找麻烦,姚苏两家人一直十分低调。

尤其是苏家,作为如今最招人眼的外戚,苏家在京中可是炙手可热。热到什么地步呢,苏秀才本是还打算继续在学馆里坐馆教书,竟有人把家中符合年纪的子孙送来,专门投到他的门下,就为了能博得一份香火情。

苏秀才起先并不知晓这件事,后来还是其中有个孩子说漏了嘴。回到家中和苏玉成商量,直接得了也不用教什么书了,还是回家含饴弄孙吧。苏秀才这才赋闲在家,闲的没事养养鸟教教三个孙子,倒也怡然和乐。

包括苏玉成也是如此,外面人相邀能挡则挡,能拒则拒,实在不能拒了,也是处事小心。这些他都和姐夫姚成商量过,历来不少外戚惹是生非,给女儿外甥惹祸的,他们可不能一朝富贵就忘了本。

尤其此一时非彼一时,瑶娘如今是皇后,小宝是太子,姚苏两家人惹了祸,那就是皇后的哥哥太子的舅舅惹祸,无事还要起三分浪,更何况是这种关系。

苏玉成和姚成也一直做得比较好,包括兰草和蕙娘,平时也是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实在避不开也是谨言慎行。

可惜她们忘了一个人,那就是李氏。

处在京中这地方,哪怕再低调再深居简出,有些事情也是避不了的。例如各家各府上有个什么喜事,若是旁人给你下帖,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去了怕惹事,不去这是明摆着得罪人。为此蕙娘甚至专门入了趟宫,和瑶娘商量这件事。所以说当人的身份变了,你享受着这个身份带来的富贵,必然也有许多烦心事。

姐妹二人挑挑拣拣,瑶娘甚至还去问过晋安帝,才定出了一个姚苏两家人可交际的范围。当然范围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其中还得自己琢磨。

为此,晋安帝特意派了人去两家,从一旁指点一二,也能让两家人明白当下京中的局势。

可之前也说了人是活的,管得了人去哪儿,难道还能管住人的嘴不成?李氏本就是个欺善怕恶,无事还要生事的性子,这期间去各家各府上,闹出什么笑话就不提了。因为儿子如今成了大官,儿媳的妹妹成了皇后,李氏可是十分张狂。

蕙娘在一旁盯都盯不住,指不定哪会儿李氏就冒出个什么惊人之举。她倒也生了不让李氏出门的心思,可别家府上若是下帖邀女眷上门做客,首先必然邀的就是姚家的老夫人,又哪能次次推脱装病。

再说,李氏也不愿,日日在家闹腾骂姚成和蕙娘不孝顺,竟然关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