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李氏在外面闹得越来越不像话,蕙娘和姚成商量将她禁足在家中,可关于姚老夫人在外面张扬跋扈的名声还是已经传了出去。且李氏也是嘴把不住门的,别看她厉害泼辣,又哪里是那些浸淫在后宅多年的官夫人们的对手,人家只需略微哄一哄她,再捧上一捧,她便被人捧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这其中有一件事连姚成和蕙娘都不知道,李氏竟然被人怂恿着在外头放印子钱。

其实这个时候姚成和蕙娘已经将李氏关在家中了,宁愿拼着不要脸面不孝让外面人议论,也不让李氏出门。本想待事情慢慢过去就罢,谁曾想会闹出这种事来。

事情的起源是某户人家因为家中急用银子,便借了印子钱。本想就算是驴打滚的利,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哪知对方竟不按章程办事,不过几月之久,竟滚到这家没办法承受的境地。

而下面收债的人也是手段太过,这家人说理不成竟被打死了一个人。这可是皇城根下,再没有如此猖狂的事,于是这家人便告到顺天府去了。

之后顺藤摸瓜查到某伯府家的三房太太头上,这位太太也是实在胆小怕事,被吓了几下,便把李氏给拱了出来。说这放印子钱是她和姚老夫人合伙赚些脂粉钱的小买卖,谁知道事情竟会闹出这样,也是下面人太不会办事。

其实放印子钱在京中算不得什么罕见的事,许多人家都有涉足,其中有大有小。大的自然是男人们往外放的,至于小的不过是些妇道人家小打小闹,大多都是挣些脂粉银子零花什么的。自己也不出头露面,让下人出面操作。像这种出了人命的案子极少,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倒霉。

直到顺天府的人找上门来,蕙娘和姚成才知道这事。

两人去问了李氏,确实有这么一件事,不过对方说了让她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用等着拿银子就好,李氏也就没过问过。做了这大半年时间,红利是一文钱都没少李氏的,断断续续总共也得了近五百两银子。

怪不得蕙娘觉得李氏最近大半年特别阔绰,时不时总能见她身上多件新首饰。她只当是男人背地里孝敬,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万万没想到竟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姚成在家中大发雷霆,可事情还是得解决。本来按姚成的意思是他出去活动一二,不管如何总要把这件事给压下来。这一年多来,姚成也是大变样,他本就善于钻营,为人处事八面玲珑,如今在外面三教九流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就这么件事,花些大力气也不是办不了。

可事情到了蕙娘这里,她却是没有同意。

蕙娘有史以来第二次和姚成如此大吵,上一次还是瑶娘出事那回。

“你还想护着你娘是不是?你去办?花大力气?还不是打着瑶瑶的名头,做以势压人之事!我告诉你姚成,你娘不是一次两次了,不光是你,我跟在她后面给她收拾了多少烂摊子你是知晓的。就她这种死都不改的性子,总有一日祸害咱们全家,还连累了瑶瑶!”

“有你说得这么严重?”姚成支吾着,见蕙娘瞪眼睛,才又道:“那你说怎么办?如今这事闹成这样,总不能放任不管。”

“反正这事我是不会瞒着瑶瑶,我这便进宫去一趟。”

姚成拉着她:“真要给瑶娘知道?她知道陛下必然也知道了,咱家的脸……”

蕙娘冷笑,一把扔开他的手:“你还有脸?!”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

蕙娘到的时候,瑶娘正在和三宝四宝玩耍。

两个孩子正是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胖嘟嘟的小身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像只小鸭子。

三宝倒还好,是个男娃娃,性子虽然不像二宝那样是个小魔王,但也是个调皮蛋。整个坤宁宫到处钻,身后跟着好几个宫女太监生怕他摔了。

至于四宝倒是随了瑶娘的性子,一看就是个文静的,就是胆子小,人也娇气,一点儿不如意的地方就能让她哭半天。

关键一家人除过瑶娘,拢共就这么一个娇气的小女娃,还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连二宝那种鲁莽的性子,见到这个妹妹也都不禁放轻了手脚,生怕将妹妹惹哭了,被父皇瞪不说,还要被大哥揍。

以前二宝觉得大哥挺疼自己的,甚至是宠爱。可自打妹妹出生后,他的待遇就降低了许多个档次。距离上次被大哥揍,便是二宝不懂事抢了四宝的玩具,害得小四儿哭了好半天,那一次他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如寒冬般的酷寒。

此时小四宝正抱着娘的腿哭,哭得别提多伤心了。关键这丫头哭闹也不像有些小孩儿们那样扯着嗓门,嚎得昏天地暗,例如二宝小时候哭就是魔音穿耳。而四宝人长得可爱,哭起来嗓门也是细细的,像似小猫崽喵喵呜咽,嗓音都是含在嗓子里。

可就是这样才格外显得委屈!

四宝哭是因为三宝抢了她的猫。就像瑶娘的待遇那般,可能几只小猫都随了亲娘花花,颇为不待见这家子中的女性。花花最是不待见瑶娘,而几个小的除了不待见瑶娘,还不待见四宝。

寻常见到晋安帝及小宝二宝三宝,几只猫都是狗腿子,要多软绵就多软绵,撸毛、挠痒、拽尾巴、扯耳朵都行,简直是躺平了任调戏。可换做是瑶娘和四宝,就成了‘喵很高傲’,‘喵不稀得搭理尔等刁民’之类的面孔。

这不,四宝又稀罕这种毛茸茸的动物,总想跟它们玩。本来四宝正让宫女护着拿着特制小鱼干勾引大花来着,三宝不过来面前走了一圈,大花一溜烟就跟着跑了。

你说,让四宝怎么不生气不委屈不气恼!

“花……”矮豆丁四宝穿着一身嫩粉色的花衣裳,还未留头,只是脑心里儿像哥哥们那样留了些头发,扎了个小揪揪,胖嘟嘟的小脸蛋,带着樱粉色的光泽,翘翘的鼻头,粉粉嫩嫩的小嘴儿。哭起来也软绵绵的,简直让人恨不得将心掏给她。

她抱着瑶娘的膝盖,小胖手指着早就不见影的大花和三宝,嘴里不停地咛喃着‘花、要’之类的短语。

四宝现在就会说几个字,例如娘、爹、哥哥、花花之类的。

瑶娘哄她:“你乖,娘这就让人给把大花抓过来。”

正说着,宫女将蕙娘领了进来。

蕙娘一走进来,就将四宝抱进了怀里,道:“怎么了,小四宝谁欺负你了?跟姨姨说,姨姨给你做主。”

四宝是认识蕙娘的,也不拒让她抱,可她现在不会说,就是拉着蕙娘说花花。

“还不是那猫又招了祸,跟着三宝走了,小四儿就闹了起来。”瑶娘无奈道。

蕙娘心疼地拿出帕子给四宝擦眼泪,一面哄道:“小四宝乖,改明儿姨姨从宫外给你捉两只小奶猫,咱们左手抱一只,右手抱一只,不跟他们抢。”

四宝还没说话,倒是瑶娘说上了,“你快别了,坤宁宫现在猫都快成灾了,大花二花都是母猫,若不是刘良医的药管用,指不定现在成什么样。”

这边小四儿似乎听懂了,嘟着小嘴儿,又泫然欲泣起来。将哭还没哭出声之时,紫苏将大花抱了过来,当即四宝也顾不上哭了,便推着蕙娘要从她膝上下来。

蕙娘将四宝放在地上,她便颠颠地走了过去,这会儿眼里哪还有娘和姨姨,只剩大花了。

紫苏带着人陪着四宝在外面廊下玩着,瑶娘则坐下同蕙娘说话:“姐,怎么这时候进宫了,可是有什么事?”

瑶娘给过蕙娘一个牌子,可以随时入宫,不用先递牌子等宫里安排,蕙娘寻常出入宫闱是挺方便的。不过她极少会在下午入宫,一般都会选在上午,所以瑶娘才会如此说。

“还别说,真有事。”蕙娘苦笑道:“这次可能给你惹祸了。”

作者有话要说:玉蝉和暗十一就不细写了,免得占了篇幅,若是可以的话,以后放在番外写一章。

~~~~~

谢谢各位小仙女的雷,么啾啾

☆、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送走蕙娘后, 瑶娘思索良久, 依旧柳眉不展。

她倒不是怕给自己生了什么麻烦,反正如今她在宫外的名声也不怎么好。晋安帝一直不置后宫, 虽是没有提及原因,可早就有人将根源归咎在她的身上,‘妒后’之名流传许久, 再多一桩也没什么。

她思索的是如何处置李氏这个人。

毫无疑问李氏个惹祸的根,她倒是能把这事抹平了,可下次再出这种事该如何办?打了老鼠伤了玉瓶, 李氏她可以不顾, 姐夫也可以不管, 可唯独姐姐蕙娘她不得不为之考虑。

之前姐姐与她说话,瑶娘可以明显感觉到了姐姐姐夫之间恐是生了嫌隙,想必入宫之前,定是有过争吵。

李氏毕竟是姐姐的婆婆, 可不处置又不行。

见皇后娘娘独坐沉思,红绸等人都未敢出言打搅, 直到四宝闹着找娘,宫人们才将之领了过来。

“又怎么了?”

四宝也不会说话, 就是拽着瑶娘的衣襟不丢。现如今瑶娘想穿一身平整的衣裳几乎是不可能,除非离三宝四宝远远的, 不然一个不留神就被两个调皮蛋给祸害了。

外面响起阵阵请安声, 是晋安帝来了。

他一身常服,紫底儿团龙袍, 头戴乌纱翼善冠。如今晋安帝的威仪越来越浓烈了,早先年气质清俊冰冷,如今倒是多了几分稳重和威严。

四宝一见晋安帝眼睛就亮了,挣着要下地。瑶娘将她放下来,她就跌跌撞撞就往晋安帝走去,边走嘴里还喊着爹,声音特别响亮。当然比不上二宝三宝嗓门响亮,可对于向来细声细气的四宝来说,已是极为难得。

瑶娘有些吃醋,酸酸地看着女儿扑到他面前,一把抱住他的龙腿。

晋安帝罕见的没有将女儿抱起来,而是半弯下腰牵着四宝的小手,往这边走来。瑶娘有些疑惑地眨了眨眼,要知道这父女二人平时可是最亲热了。

到了炕前,四宝仰首去看晋安帝,似乎也很好奇爹怎么不抱自己。这时,福成笑眯眯地走上来将她抱起放在炕上,晋安帝则在瑶娘对面坐下。

晋安帝将手微微抬起放在炕桌上,瑶娘正好奇他想干什么,就见他袖子动了动,似乎有什么东西从他袖子里爬了出来。

只是瑶娘还不及看,就见晋安帝大掌一翻,将那物纳在掌心里。而后摊开,母女二人才看清楚是什么东西。

是一只小狗崽,浑身雪白,眼睛和鼻子黝黑而湿润,十分可爱。它半躺在晋安帝掌心里似乎有些不舒服,小身子一扭一扭地挣扎着,好艰难才爬了起来。

“哦?”

四宝大眼圆睁,小嘴合不拢,手指着小狗,似乎在问晋安帝这是什么。

晋安帝眼神软了下来,道:“给长乐的。”

他虽是疼爱女儿,到底是男子,还是做不出一欢喜起来,就将女儿抱起来亲小脸蛋的行径。

“这是小狗崽,小四儿喜不喜欢?”绝世好娘亲在旁边问道。

“四、四的……”

四宝想摸却又不敢去摸,连连拿眼神去看娘。

“小四儿可以摸一摸它。”

瑶娘拿着她的小手慢慢靠近,期间四宝想缩回手,瑶娘也没阻止,只是在她又想去摸的时候,用自己的手护着那只小手一同触上小狗的身上。

小狗只长了一身短短的绒毛,摸起来很软绵。

在四宝闹着要和大花它们玩的时候,瑶娘就教过她,只能摸不能捏,所以她只是小心的拿手指触着。期间瑶娘收回自己的手,被敏感的四宝发现了,她当即收回手。

到底这个年岁的奶娃娃好奇心还是比较重的,四宝自己又摸了过去,她抚上去摸了一下又摸了一下,发出一阵阵咯咯的笑声,似乎很高兴自己不怕了。

四宝的注意力成功被小狗吸引走了,自己玩得不亦乐乎,瑶娘这才将之前蕙娘入宫的事告知晋安帝。

“你是怎么打算?”晋安帝问。

现如今每逢碰到这种瑶娘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晋安帝就一改早先大包大揽的态度,而是先问她的意思。

瑶娘也习惯了,道:“我想能不能借着顺天府吓一吓她,给她一个教训,让她以后长了记性再不敢犯。”

说着,她看了看晋安帝,似乎也在询问他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既然你觉得可以,那就去做。”

意思也就是说可行了?

瑶娘叫来红绸,吩咐她下去把这件事办了。

*

“苏慧娘你这个不孝的,老娘非让成儿休了你不可……”

李氏终于骂累了,气喘吁吁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她已经很久没有自称过老娘了,别看李氏泼,她也很要脸面的。寻常走在外面,总是有意无意地学着那些大官夫人们的做派,虽是东施效颦惹了不少笑话,到底不若以往的粗鄙。

这次李氏会如此激动,也是被蕙娘给气的。

这个小娘皮竟然怂恿儿子将她关起来。

李氏并不觉得放印子钱有什么,顺天府的人上门了又怎么样,若是要抓她早就抓走了,用得着还专门跑上门来询问此事。只要那苏瑶娘还是皇后,那些官差们就不敢动她,她儿子可是皇后的姐夫,他们姚家如今可是皇亲国戚。

不得不说,那苏瑶娘真是福气好!

每每李氏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感叹的同时自是不禁想起来自己女儿燕姐儿。

李氏虽不知燕姐儿到底下落如何,可如今在她心里,她已经把燕姐儿当做是死了。感叹苏瑶娘运气好的同时,她自然没少骂她,若不是她从中阻拦,今日坐在皇帝丈母娘位置的应该是她。

都是苏家和苏瑶娘,抢走了她和她女儿的福气!

李氏想得咬牙切齿,也幸好这屋里如今就她一人,不然还不知会将那些丫头婆子们吓成什么样。

李氏正胡思乱想着,门外突然响起开锁的声音,她当即站起来做出叉腰的姿态,打算苏蕙娘进来就喷骂她一脸。

可惜进来的不是苏蕙娘,而是几个丫头。

“老夫人,老爷请您去一趟。”

“是不是她苏蕙娘打算跟老娘道歉认错了?”李氏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想象,等会儿怎么好好教训一番苏蕙娘了,定是要她对自己伏低做小,百般讨好,才会原谅她。别看方才李氏叫骂的厉害,那不过是说说而已,她心中也清楚家中如今能有这般富贵是看了谁的面子。

包括对瑶娘,这个李氏从来不屑的人,她也能在面对其时各种伏低做小。之前年节入宫朝贺,李氏看见瑶娘的时候,脸上差点没笑出花来,所以说欺软怕硬的人就是如此,市侩的让人齿冷。

在见识过京城的各种后,李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当着晋王面还能各种没眼色的李氏了。

李氏特意拿乔让丫头服侍她换了身衣裳,还重新梳妆打扮了一番,才走出房门。此时她身上哪里还有以前在晋州时的样子,与京中那些富贵人家的老太太般无二致。她脸上带着矜持而眼高于顶的表情,浑然没发现丫头们领她去的地方是前院。

姚成的脸上带着不忍的表情,没有去看李氏,而是对他面前的一位大人道:“这就是家母。还望大人能手下留情,家母出身微寒,入京尚短,对人情世故并不是太懂。此事也是被人所蒙蔽,才会铸下如此大错。”

“好说好说,咱们也是奉命办事,若是贵府的老夫人确实不知内情,只是被人蛊惑,我们定会秉公办理的。”

两人寒暄了两句,这位大人就命手下将李氏给拿下了。

这群面相凶狠的衙役涌上来,虽是没锁李氏,也足以让她吓得目瞪口呆为之腿软。直到她被人推出了门外,她才反应过来,凄厉惨叫:“你们干什么,干什么……成儿,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成儿,你这个不孝子……”

姚成遥遥往这边一拜道:“娘,实在不是孩儿不孝,而是娘铸成大错,儿实在无能为力……”

此时李氏哪里还有贵夫人的模样,发髻散乱,头上的金饰也掉落在地,哭得满脸都是鼻涕眼泪:“找苏瑶娘,找苏瑶娘,快去……”

“噤声!皇后娘娘的名讳能是你叫的?”

见那衙役怒目圆睁,李氏当即吓得不敢吱声了。

不过她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她被人带走后,就被关押在顺天府大牢里。

这顺天府大牢可不是一般地方,作为京畿重地的牢狱,能被关押在里面的俱都是些江洋大盗以及人命案的要犯。这里常年不见光,牢房逼仄狭小,即使已经给李氏选了间最好的,可还是让她苦不堪言。

这样就罢,最让李氏害怕的这里总是会响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有时是铁链子砸牢门,有时是哈哈大笑,有时则又是悲伤呜咽,经常把李氏吓得蜷缩成一团,彻夜无法安眠。

吃的也差,每顿只有稀粥和硬得可以噎死人的面饼子吃,据说这已经算好的了,其他犯人都是吃馊了的饭菜,还每天只有一顿,管着饿不死算了。

李氏被折腾得苦不堪言,见到狱卒便或是哀求或是威胁地说些什么,可这些狱卒就好像石头人一样,从来不理会她,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何会听到那些奇怪的声音了,合则这些人都是被折磨疯了。

同时顺天府这边也没忘派人审她,李氏哪里还敢隐瞒,一五一十都说了,恨不得将自己老底儿都给倒出来。

她不光和伯府家的太太一同合伙放印子钱,和另外两户人家的太太也有合作。不过就如同那位伯府家的三太太所言那样,李氏是不管事的,甚至可能根本不清楚里面具体情况。只知道是合伙做生意,不用她掏本钱,只管坐等着红利就好。

这些人故意给李氏下套,李氏也不是不知道,她只需要知道两件事就好,她可以得到银子,这些人是有求于她才会主动给自己送银子。至于会造成什么后果,一律不在李氏的考虑范围内,在她来想,天是不会塌掉的。

这些所谓的口供一式两份,一份被送进了宫,一份被送到姚家。

姚成看完这些他娘的‘心里话’,陷入沉默。

蕙娘一改早先态度,并未说什么,甚至避了出去,留给他独处思考的空间。如同以往,姚成并没有让她失望,在李氏被送回来后,就开始着手去办送她回晋州乡下的老家事宜。

李氏自然是不愿,唯一撑着她从那大牢里走出来的就是,她只要撑过这一阵就没事了的念想。可惜这次无论她怎么哀求、哭泣、痛骂,都无法阻止姚成要将她送回乡下的决定。

终于将李氏送走后,姚成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对蕙娘道:“你说的对,继续将她留在京城,会害死咱们一家人。”

蕙娘安慰他道:“也不要这么说,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若是咱们不在京里,她就在那小地方也折腾不出什么来。可这是京里,天子脚下,时时刻刻都能招来大祸。我倒是曾想过和你一同归家,侍候娘终老,可一来妹妹爹娘大哥都在这里,我不舍;二来,明哥儿他们在京中,日后的前途肯定会比在晋州好,尤其三个孩子读书都是紧要关头,我自是就着孩子们的。”

“你说的都对。”

*

而就在姚家这边将李氏送走的同时,晋安帝去了一趟乾清宫。

没人知道他和太上皇说了什么,不过次日太上皇就将赵祚叫进了宫。

赵祚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过太上皇了,距离上一次还是年节,平时无论他怎么求见,太上皇都以龙体不适、修养等借口,将他拒在殿门外。

其实赵祚知道太上皇并没有龙体不适,不过是不想见他罢了。那殿中孩子的笑声、吵闹声及鼓板三弦声,他站在殿外都能隐约听见,说白了就是他如今已经不再是太上皇最宠爱的孙儿了。

就看你们能得宠多久!许多时候,赵祚都是如此不甘而又妒忌的想着。

今日太上皇突然破天荒的召他入宫,赵祚很是吃惊,他不由心虚地想起某件事。转瞬他又觉得不可能是那件事,他做的隐秘,不会有人发现。

种种心绪在见到炕上盘坐的太上皇时,都化为满脸的孺慕之情。太上皇气色很好,甚至比他以前他未大病之前都好。眉间舒散,面色红润,一看就是身心舒畅下的结果。

“皇祖父……”声音中包含着悲怆、委屈、甚至不解、哀怨,等等等等。

太上皇在听到这个声音,也不免有些感叹,这大抵是他活了这么大年纪,听到的含义最多的声音之一。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当然这个‘不是好东西’是相对太上皇而言。

“起来吧。李德全,赐座。”

不知什么时候,祖孙二人相处的情形就变了,以往赵祚来到乾清宫从不将自己当外人,现如今却是有礼而拘谨。

太上皇恍惚回忆,似乎就是在太子被废那时,到底他变了,还是对方变了,谁也不知。

“最近可有读过什么书?吴氏可是有好消息?你和吴氏成婚的日子也不短了,万事当以子嗣为重。”

赵祚一一回答:“孙儿最近闲来无事,正在看《论语注疏》,翻开那册书才想起,这本书当年是孙儿刚读四书时,祖父您老人家赏给孙儿的,上面还有许多皇祖父写的注释,让孙儿如获至宝,再读一遍感慨良多。

“至于吴氏——”

他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抹厌恶,口气却是依旧恭敬:“孙儿自是希望吴氏能早日诞下麟儿,可惜至今尚无喜讯。”话到尾端,音调黯淡了下来。

太上皇没有说话,赵祚不禁抬头看了对方一眼,瞳孔一阵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