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齐家,大家免不了一番契阔,齐老夫人先是抱着王蘅哭,可知道她有了身孕又笑的合不拢嘴。卫氏则忙着准备周惠和曲卿的房间,大家说说笑笑,互诉别后离情。十分热闹。

齐真的婚期定在了五月初八,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呢,齐真的嫁妆是一早预备齐全的,就只剩下一些琐事,齐夫人和卫氏两个人也忙得过来,让王蘅回来说是让她帮忙,其实也是想留她多住几日。如今她有了身孕,自然不可能让她操劳。因此只让她陪着齐老夫人一处说话解闷。

自打知道王蘅有孕,周旭就给家里写了信,结果他们到了杭州,岳氏的信才送回来。先是高兴,继而就是担忧,各种叮嘱的话写了足足好几张纸,又恨不得叫王蘅立刻回去在她眼皮子底下才觉得安心。

齐老夫人就亲自给岳氏和曹氏写了信,说自己会照顾好王蘅,让她们放心,又说等过了齐真的婚礼,也过了头三个月了,到时候返回京城也不迟。

要说也是巧。这次王蘅回杭州,把常妈妈和赵妈妈都带过来了,想着到时候能帮上忙的。结果她一有身孕,自然都照顾她了,什锦和金玉也跟过来了,珊瑚和琥珀则留在了京城看房子。

王蘅在齐家的日子要比在京城自在多了,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怕被人指责,每天除了吃还是吃。齐老夫人变着法子给她炖补品养身子,不过半个月王蘅的小脸就胖了一圈。脸色也更红润了。

曲卿在齐家也挺受欢迎的,大家都不知道她的身份来历,只把她当成周惠的妻子热情招待,她和卫氏倒是迅速建立了友谊。

周旭和周惠则跟着齐鸣齐咏两个整天到处跑,倒是把杭州城逛了一个遍。

王蘅倒是跟着齐老夫人一起见过两次周方儒。

其实王蘅和周方儒也算是青梅竹马了,杭州的地方就这么大,有名望的也就这几家,因为大人们常来常往的,几个孩子就玩到一块去了。

小时候齐鸣是领头的,后头跟着齐咏,齐真,齐媛和王蘅这一串萝卜头,走哪儿都特别威风,周方儒就不行了,他家三代单传,上头好几个姐姐,周老爷和周夫人就把他看得跟眼珠子一样,导致他性子腼腆,跟小女孩似的,王蘅和齐媛就看不上他这样的,不乐意带他一起玩,齐真性子温柔,把他当弟弟一样照顾,其实周方儒比齐真还要大一岁呢。

后来渐渐大了,周方儒走上了科举之路,大家慢慢的疏远了,不过杭州城的富贵少爷们聚会他倒是一次也没落下,毕竟将来是周家的继承人,谁也不敢小瞧了。

如今他和齐真成亲,大家都说是缘分,周夫人是个泼辣性子,可对温柔的齐真就非常喜欢,觉得她端庄贤惠,是个当家主母的料子,还承诺等齐真一过门就把管家的权力交给她,还道:“我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儿媳妇的福了。”

齐夫人对周夫人也是极熟悉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把女儿嫁过去她也放心。

齐家和周家都是豪富,这婚事办的就极其铺张,几乎整个杭州都知道周家和齐家要联姻的事了。

周惠和曲卿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不像周旭还来过一次,他们对江南嫁女儿的习俗就很是咋舌,曲卿道:“都说十里红妆,也只是在书上看过罢了。”

王蘅笑道:“周方儒的大姐出嫁的时候,那才叫热闹呢,我记得那时候我才十岁,去周家吃喜酒,那些嫁妆足足抬了一个时辰才算是抬出去,远远地一眼望不到头儿,那才叫气派呢。”

眼见着进了五月,齐家上下的喜庆气氛就越发浓烈了,齐真被大家打趣,如今只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肯见,王蘅的肚子也慢慢显怀了,周旭也不往外跑了,只在家陪着她。

过了五月初五端午节,便是齐真的大喜日子,那一日,大红鞭炮从早到晚响彻了整个杭州城,齐家和周家都宾客如云,高朋满座,齐家甚至还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便是齐老爷的那个朋友魏子诚,他就是京城那座巧夺天工的园子的主人,齐老爷之前给他送了喜帖,不过想着他在扬州,也许不会过来,他的贺礼倒是早早送来了,没想到突然来了。

魏子诚今年也是快四十的人了,脸上带着历经风霜的痕迹,不过仍然能看得出来,他年轻时候必定是个美男子,他非常的儒雅随和,谈吐举止也让人如沐春风,如果不知道他是个商人,几乎要以为他是个饱学鸿儒了。

齐老夫人特地见了他一面,向他道谢,又把他当成通家之好,向他引荐王澜和王蘅,周旭,周惠等人。

魏子诚挨个的称赞了,又羡慕齐老夫人子孙满堂,后来和大家闲谈,先恭喜王蘅有了身孕,又和王澜说起最近生意场上的新闻,又跟周惠说起他在京城的时候知道的哪家的酒好,哪家的园子景致好,于是王澜和周惠都很喜欢他,简直有一种一见如故,遇到知音的感觉了。

每次当着人,周旭总是不由自主的就成了隐形人,不太爱说话,也不爱出风头,因此这个时候他也只是握着王蘅的手坐在一旁,看魏子诚左右逢源,迅速的赢得了大家的喜欢。

魏子诚是突然有事来杭州,所以临时决定参加齐真的婚礼的,等喜宴结束了,齐老爷便挽留他在家里住下:“知道你在杭州也有宅子,可冷冷清清的,不如住在我这儿热闹,也有人说话。”魏子诚也只是踟蹰了片刻就欣然应允了。

过了齐真的婚事,齐家的喜庆氛围也没有立刻结束,如今有王蘅夫妇,周惠夫妇,又多了魏子诚,齐家可以说是天天饮宴,天天热闹了。

王澜却已经开始准备回京城的事了,毕竟他是告假来的,虽然在京城也是闲着没有差事,可也要赶在假期结束前回去才好,不然总是一个把柄。

王蘅知道要走了,却是越发的舍不得,觉得日子过得很快,仿佛昨天才回到杭州一样,这一日,她从齐老夫人那儿出来,要回去看着收拾行李,就很不高兴,谁知半路遇到了魏子诚,赶忙行礼问好,魏子诚微微笑着:“现在日头正毒着,你又有了身孕,这是去哪儿啊?”

他的声音很是柔和,就好像长辈关心晚辈一样,王蘅对他很是客气,道:“马上就要回京城了,要收拾收拾行李。”

魏子诚点头:“原来是这样,不过我奉劝你们别这么早启程,等一阵子看看情况再说。”

王蘅有些不解:“魏叔叔,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魏子诚笑道:“我在京城的伙计刚刚赶回来,京城好像有事情发生呢。”

王蘅愣住了,疑惑道:“京城有事,为什么不叫我们回去?我们更应该回去才是啊,是周家出事了么?”

魏子诚无奈的摇摇头,道:“傻丫头,你听我的没错,再等几日,若是仍旧风平浪静你们再回京城也不迟。”

周旭已经接到信儿了。

佟庆云当初拿了银子就来了江南,因为江南的生意好做,如今他已经在杭州,扬州,苏州等七八个地方开了十几家青芜馆了,只经营女子需要的衣料首饰,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因为本小利薄,虽然没挣多少钱,可生意却很不错,佟庆云也按着周旭的吩咐培养了一批忠心可靠的伙计出来,不过短短半年的功夫,能有这样的成绩,足见佟庆云的能力了。

佟庆云早在周旭第一天来杭州就知道消息了,不过没敢惊动,这次亲自过来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周旭惊愕的看着佟庆云:“你的意思是说英王已经开始出兵了?”

第九十八章 应对

佟庆云点头,脸色也不怎么好看:“这个时候消息早就传到京城了,属下本想今年开始在京城开铺子,于是派了几个人去打前站,是他们递回来的消息,今年三月初,英王带着大队兵马离开了漠北,说是要打猎,谁知半路又说遇到了刺客,伤了英王,英王派出人马找寻刺客,于是英王带过来的兵马就四散开来,因为人数不多,所以不怎么引人注意,老百姓也都一无所觉,只怕英王的主意就是如此,等到大家察觉过来的时候,他早就占取了不少地方了。”

周旭急急道:“皇上可知道了,是怎么应对的?”

佟庆云为难道:“属下并不清楚,如今对于京城的消息还不能打听的如此详细,不过永安侯府一直风平浪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出来,对了,何少奶奶还有了身孕呢。”

佟庆云口中的何少奶奶便是周云了。

周旭的脸色并没有缓和多少,反而问佟庆云:“英王的兵马可有到江南这边?”

佟庆云道:“如今还没有发现,不过可能是因为离得远,一时半刻还没到罢了,英王如果真的想造反的话,只怕第一个要夺取的便是江南这块地方了,因为…”

佟庆云没往下说,周旭冷笑道:“因为江南的有钱人多,而他起兵最需要的恰恰便是钱。”

佟庆云道:“依少爷看我们如今该如何应对?”

周旭深吸了一口气。道:“英王有备而来,我们不能以卵击石,你叫你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只是要多加防备,万一英王真的撕破脸直接抢劫,总不能叫他把家底也抢走了。”

佟庆云点头:“少爷放心,我心中有数。”

佟庆云是在外头茶馆悄悄和周旭见面的,周旭回到齐家便看到王蘅心不在焉的,王蘅便把魏子诚的话说了,周旭心里咯噔一下。犹豫片刻,还是把英王可能已经起兵了的事情说了。

王蘅犹如傻了一般。呆了大半天也没反应过来,周旭轻声道:“如果我们现在出发,极有可能在半路和英王的人马遇上,所以魏叔叔才说让我们等一等。”

王蘅喃喃道:“如果真的起兵。岂不是要打仗?如果要打仗,这天下不就乱了…”

都说宁为盛世犬,不做乱世人,如果这世道乱了…王蘅打了个寒噤,真的不敢再往下想,周旭道:“我得把这件事告诉岳父和舅舅去,让他们也通知其他人早作准备。”

王蘅突然道:“如果英王只是想要钱的话,那他可就要空手而归了。”

周旭一愣,王蘅却淡淡笑了:“他以为别人都是傻子么?敞开荷包供他抢劫?别人不知道。可齐家和王家的生意这么多,铺子也这么多,有好几个暗道和密室藏东西呢。只怕他掘地三尺,也不一定能找到银子。”

周旭道:“他为钱而来,若是没有找到钱,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呢。”

周旭把这事和齐老爷及王澜一说,两个人的脸色也都变了,王澜好歹是在京城做官的。私底下对英王和皇上的恩怨也多少了解,一听这话就先信了七八分。立刻就回去召集王家的各位大掌柜来想对策了,齐老爷也没闲着,私底下把这话和杭州的几位朋友一说,他们也都是豪富之家,自然也都开始悄悄地做准备。

不知不觉中,整个杭州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静。

此刻的赵凌正悠闲的躺在船上翻看手中的册子,上面记述了江南有哪些富商,家底如何,齐家和王家的名字赫然列在榜首。

他朝正在一旁钓鱼的姜寒看去:“这份名单可准确么?”

姜寒嘿嘿一笑:“怎么不准?单说那个王家,我在王澜隔壁住过那么长时间,他本人虽然朴素,但他们家可一点都不朴素,连一个扫地的丫头都穿着绸缎,戴着赤金的簪子,要说没钱谁相信啊,他嫁女儿的时候那嫁妆你也瞧见了,嘿嘿,我还听赵一说,过年的时候王澜跟好几个大掌柜盘账,他暗中偷听,那账本上的一长串数字差点没让他晕过去,都是都是以百万计数的,我就说嘛,你之前对王家的那个野蛮姑娘那么上心,原来一早知道她家有钱啊。”

赵凌淡淡一笑,道:“王家的根基在江南呢,京城那边倒是不用查了,这次去江南,你给我收着点,不许干伤天害理的事,只要主动交银子就不许与他们为难。”

姜寒嘀咕道:“那怎么能行,周惠也在杭州呢,我还想着这次趁机报仇呢。”

赵凌眯着眼睛看了看姜寒,姜寒顿时如同被戳破了的气球:“好吧,我答应你,只要有银子就不会做坏事。”

赵凌长长舒了口气,如果不出他的预料,赵七和赵八已经把那封信带给了四川总督丁延广,丁延广带领精兵二十万守在西南,与漠北遥遥相对,是他最大的威胁,若是他从漠北直接发兵,到时候就极有可能被丁延广围困,到时候前后夹击,自己就成了瓮中之鳖。

他现在采取的就是迂回战术,先说服了丁延广,然后取道西南,把兵力转到江南,先把江南这块富庶之地给收服了,再一步步往北逼近,这是最稳妥的法子,即便战事不顺,他也是进可攻,退可守。

江南富庶繁华,富商最多,每年的税赋江南就占了七成,即便不能很快攻下京城,他也不怕坐吃山空,反倒让京城里的皇帝失去了半壁江山!

这个方法虽然好,可最要紧的就是过了丁延广那一关,丁延广这个人不贪财,不好色,身无长物,却有一股子蛮勇,所以皇上才放心让他镇守西南,但赵凌不相信他真的是无欲无求。

因为是人就会有*!

他命人把丁延广调查的仔仔细细,这才知道丁延广小时候家境贫寒,他爹娘给他买了个童养媳,和丁延广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后来丁延广去参军,一去就是十年,再回到家时,爹娘死了,童养媳也不见了踪影,丁延广心如死灰,这才重回军营,心无二用的打仗,最后成了镇守西南的大将。

而丁延广唯一的心病便是那个失去了音讯的童养媳,赵凌派人仔细寻找,终于在去年年底找到了她的下落,原来她在丁家二老去世后,因为无依无靠,就到了县城里的大户人家去做丫头,后来跟着主人几经辗转,如今落户在登州,并且她对丁延广也十分痴心,一直没有再嫁。

赵凌让人把她带去了四川,他相信只要送上这份大礼,不愁丁延广不对他感恩戴德,这个人本就有一身孤胆,目中无人,到时候即便倒戈相向,助他成就大事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即便他不肯,为了还这个人情,也会对他取道西南视而不见,这就够了!

想起前世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悲哀,赵凌心中掀起了一阵滔天恨意,重生一世,他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全部夺回来!

赵凌先去的金陵,在金陵缴取了近一千万两银子,那些富商有钱归有钱,却没有气节,多半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宁愿出银子也不愿意得罪了他这个英王爷,因此银子就收的很利索。

等到了扬州,估计他们已经得到信儿了,这银子就不好收了,可也有将近六百万两的收入。

在扬州停留了四天,赵凌接到了赵七赵八的消息,知道丁延广那边的路子是走通了,于是放心大胆的去了杭州。

原先的杭州知府是蒋明珠的父亲,可自打蒋明珠成了贤妃,又有了身孕,蒋大人就调去了京城,如今接任的官员姓汤,四十出头,有些发胖,动不动就爱流汗,看上去也非常慈祥和蔼,但最是正直不过,他早就听说了英王从金陵扬州一路而来,搜刮敛财的事情了,于是召集了城内富商商议,看看有没有什么对策。

大家一早得了信,都早早的把大部分家产给转移了,因此此刻也都不怕,大多数人都说与其抵抗倒不如主动把银子献出来,汤大人一直蹙着眉头,不住的用帕子擦汗,短短半个时辰,他已经换了两条帕子了。

王澜和齐老爷坐在上首,谁都没有说话,而周老爷作为齐老爷的亲家,坐在齐老爷下首,也没有说话,他们三家算是自成一派,早早商议了对策,因此都没有吭声。

汤大人任由那些人吵了一通,见颇有些尘埃落定的意思,这才看向了王澜:“王大人可有什么话说?”

这些人里头只有王澜既是富商又是官身,因此地位比较超然,汤大人来上任前就把杭州有名有姓的人家都打听了一个遍,对王澜的为人也有几分敬佩,因此十分客气。

王澜道:“事到如今,我们也不要自欺欺人了,英王突如其来,又如此大肆敛财,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大家猜不到,既如此,这个银子出不出就是立场问题了,若是英王拿着这银子起兵作乱,我们这些出银子的不都成了同党?到时候能有什么好下场?我本就是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断断不能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就是从私心上论,我的妻子女儿都在京城,我这边把银子给了英王,京城那边就极有可能杀了她们以儆效尤,我不能冒这个险,所以这次即便英王把我杀了,我也断不会出一个子!”

第九十九章 对抗

王澜掷地有声,大家一时静默,大家都是生意人,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时间久了,他们也觉得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总比大动干戈好,可经王澜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这个银子给不给还是个大问题,给了,就成了英王的同党,等到英王真的成了皇帝,他们未必有功,看一旦英王战败,他们就要面临朝廷的清算了。

齐老爷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周老爷也点头以示附和,汤大人猛地站了起来,激动道:“好!既如此,本官也不用怕什么英王不英王的了,咱们团结一致,绝不会叫他踏进杭州府的城门!”

说着叫来了杭州城的守将聂将军,吩咐他关闭城门,严禁出入,杭州城一时间陷入了戒备森严的状态。

赵凌站在城门外仰视着杭州府高大的城楼,默然不语,姜寒啧啧叹道:“这个汤之毅倒是个角色,还真的把你拒之门外了,看来你英王的名头也不好使了。”

赵凌道:“无妨,也到了该撕破脸皮的时候了,赵七赵八还有几日才能到?”

姜寒道:“一天。”赵凌微微一笑:“你猜猜这次在杭州能收多少银子?”

姜寒摇头,这个他还真不敢说,其实在扬州的时候那银子就没收齐,有个叫魏子诚的,绝不可能只有那点家产,但他第一个派人送来了两百万两银子。态度很好,倒让他不好再说什么。

杭州城里的有钱人只会多不会少,可能不能收到手里就是个大问题了。

赵凌道:“我猜一两银子也收不到。”

姜寒愕然。赵凌又道:“别人我不敢说,但王澜我还是有几分了解的,他的妻子女儿还在京城,王蘅又嫁到了永安侯府,所以即便他想破财免灾也得咬牙挺着,一个铜板都不能出,其他人家到时候纷纷效仿。咱们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姜寒道:“那怎么办?要不然明抢?”

赵凌深吸了一口气,摇摇头:“我晚上进城一趟。你在这儿等着赵七赵八,等大队人马一到先安营扎寨,不要着急,等我的消息。若是汤之毅主动开火,你们也不要客气,进城后不要扰乱民居,也不要烧杀抢掠,只把府衙给占领了,我们以后可能要在杭州待上好长时间呢。”

姜寒点点头:“我知道了,不过就你一个人进城么?”

赵凌点头,他想偷偷去看一眼王蘅。

他先去了王宅,结果黑灯瞎火的。又摸到了齐家,齐家倒是灯火通明,原来王澜一直都住在齐家呢。他很快找到了王蘅的院子,因为是黄昏时分,院子的灯渐次点了起来,屋子里传来丫头问要不要摆饭的话,接着便听到了王蘅的声音:“周旭回来了么?”

赵凌心中一紧,只见一阵脚步声。王蘅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比上次见面时成熟了许多。也美丽了许多,只是面上带着些许愁容,她穿着一件略显肥大的天水碧的衣裳,跨门槛的时候还下意识的扶了扶肚子,旁边的丫头更是小心翼翼搀着。

赵凌如遭雷击,王蘅有身孕了!

他失魂落魄的从齐家出来,茫然失措而又没有目的的走在大街上,杭州城的夜晚比白日里更添了几分繁华和奢靡,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比平日添了些沉重的气氛,但谁都不知道这罪魁祸首就走在他们中间。

赵凌来到西湖边,湖上画舫游船来往不绝,他却坐在柳树下无奈的苦笑,这也许就是命吧。

前世,他多么盼望能和王蘅有一个孩子,哪怕是个女儿也是极好的,可偏偏没有,他独宠王蘅两年,王蘅都没有身孕,而如今她才交给周旭不过几个月就有了,真真是造化弄人。

自打知道王蘅回到了杭州,他的心里就一直在挣扎和犹豫,因为他知道,再次见面,他们就站到了对立面,他不能伤害王蘅,可又不得不伤害她,这让他痛苦,也让他绝望,而今,王蘅又有了身孕…

赵凌长叹一声,活了两辈子,他自认为没有亏欠过谁,可唯独对不起王蘅,是他折断了她的翅膀,让她抑郁而终,也是他夺走了她的快乐,让她在鲜花一样的年纪就早早枯萎了。

所以今生,他要她幸福快乐!谁也不能阻止他弥补王蘅,可他又不能冲到王蘅面前说,我是如此的深爱你,可否再给我一次机会。

赵凌怕把她给吓着。

赵凌一脸郁色出了城,姜寒很是意外,道:“怎么了?城里的情况不好?”姜寒以为他是进城刺探消息的呢。

赵凌摇头,道:“赵七赵八回来了让他们来见我,如何拿下杭州城,我还要考虑考虑。”

姜寒一把把他拽住了:“考虑什么!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我们要在朝廷的兵马打过来前就做好准备,表哥,你不会退缩了吧!”赵凌道:“自然不会!你放心,这事我心中有数。”

第二天下午,杭州城外忽然集结了大队的兵马,少说有好几万人,把整个杭州包围的水泄不通,杭州城一下子就乱了,这几日虽然戒严,但大家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敌人,所以不觉得如何,如今城外黑压压的几万人,一下子把大家的神经给压垮了。

汤之毅也在怀里多揣了几条手绢,找了聂将军问话:“若是打起来,你有几成把握?”聂将军有些为难:“城中将士只有不到一千人,对方却有几万兵马…”

汤之毅一咬牙,道:“征兵!把城里那些武馆,镖局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征召入伍,还有大户人家的家丁,也都叫过来,你去告诉他们,要想守住手里的家财,就要出钱出力,等朝廷的援兵一到,我们就安全了,到时候朝廷也会嘉奖他们。”

聂将军奉命而去,半天的功夫就征集了五百人,都是年轻壮丁,身上还有功夫的,被发了军服和兵器,派到城门上守门去了。

这五百人里有真心来帮忙的,也有的是被威逼恐吓,不情愿的过来了,队伍一时间也是参差不齐,聂将军十分无奈,不过也没有办法,现在兵力悬殊,敌不动我不动,只盼着汤大人求救的信儿早点送到,他们就有救了。

赵凌没有立刻对杭州发起进攻,可对金陵和扬州就没有客气,不过短短两日就将江南的大片地方收入囊中。

赵凌的兵勇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突如其来,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呢,城门就叫人家给破了。

京城离江南有千里之遥,即便是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一来一回也有七八日,再加上皇上和大臣讨论,做决策的功夫,又要耽搁几日,因此赵凌的时间倒也不是特别紧急。

他花了半个月就把长江以南尽收囊中,只余下一个杭州,也被他困成了孤城。

汤之毅倒还真是个硬角色,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坚持着没有投降,倒让赵凌起了几分敬佩之心,于是他下帖子给汤之毅,请他一叙,许诺只要汤之毅主动投降,他绝不会动杭州城的一草一木,到时候只要他把杭州府衙让出来就成了。

汤之毅接帖子的时候简直都要哭了,愁的连头发都快挠光了,思来想去,叫人把王澜叫了来商议,王澜大小也是个官身。

王澜一看帖子就笑了:“英王这是给大人下套呢,大人若是投降,不免清名有损,若是不投降,到时候连累了城中百姓,又显得太过自私,反倒失了这城中百姓的民心。”

汤之毅忙不迭的点头:“正是这个意思,正是这个意思。”

王澜道:“其实不瞒大人,我在京城时曾有一段时间和英王比邻而居,也打过交道,英王这个人并不是那等残暴之人,起兵造反固然是大逆不道,但其中的缘由我隐隐也知晓。”

于是王澜就把赵凌和皇上的恩怨告诉了汤之毅:“…所以说英王造反也在意料之中,究竟如何抉择,大人还是要想清楚,我有着顾虑不能投降,但大人可不一样。”

汤之毅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叫我投降?”王澜道:“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提醒大人一声罢了。”汤之毅叹气:“若是换了我,杀父之仇,我也是不能干休的,可我若是降了,这辈子就谈不起头来了,更是有负圣人教导,我死也不降!”

汤之毅如此气节,倒让王澜万分讶异,也是真心佩服。

汤之毅修书一封告知赵凌自己不会投降,让他哪凉快去哪呆着去,姜寒捧着信哈哈大笑,赵凌却有些恼怒,也不再顾忌,命令赵一带人攻城。

半夜时分,王蘅突然被惊醒,她听着外头隐隐约约的喊叫声,吓得心扑通扑通直跳,周旭比她更加警醒,正在侧耳细听外头的动静,见她醒了不由把人抱住:“别怕,只怕是要攻城了。”

王蘅紧紧搂住了周旭,她的不安不仅来源于要打仗了,还来源于赵凌。

第一百章 交换

之前赵凌对她的好感她也看得出来,可她却拒绝了,如今偏偏赵凌在此,若是他知道自己也在杭州城,会不会做出什么事情?她有了周旭,有了孩子,她好不容易有了终身的依靠,她不能再失去这些了…

有些事与其让周旭从别人那儿听说,倒不如她亲口告诉他。

王蘅看着周旭,轻声道:“周旭,有一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周旭有些走神,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什么事?”

王蘅咬着嘴唇,有些难以启齿,见周旭一直盯着她,这才道:“其实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你第一次来杭州的时候,过年时我跟着表哥去戏园子里听戏,还走水了,你记不记得?就是那次,我见到了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