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愕然的看着王蘅,王蘅以为他生气了,急急解释:“我那时候不知道他是英王,因为他一直盯着我看,我一直以为他是个登徒子,表哥还说要去教训他呢,后来在京城,也就是在你家,宴请英王那次,是我第二次见他,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他是英王,直到第三次在街上遇到他,就是我走丢了那次,我是听你说才知道他的身份。”

“后来我们家搬家搬到了英王府的别院隔壁,我爹想着避嫌,也没有多走动,可是英王有一次却问我,愿不愿意嫁给他,那时候我已经和你定亲了,我当然就拒绝了,可是…”

王蘅没往下说。她心里有些难过,不想因为这个和周旭吵架,周旭虽然惊讶。却也不是没想到,美丽大方的王蘅当然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喜欢,英王喜欢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王蘅能拒绝做英王妃而选择嫁给他的举动,却让他很是感动。

他拥住了王蘅,道:“其实在在咱们成亲前,就有一个蒙面人跑到我的房间里。警告我要好好待你,那时候我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如今看来,多半是英王了。”

王蘅愕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周旭却是笑了:“我知道你告诉我是怕我以后知道了生气。我确实也很是羡慕嫉妒,不过我能理解,我也满怀感恩,因为不管有多少人喜欢你,现在拥有你的人是我,我是最幸运的那个。”

王蘅呜咽一声扑到了周旭怀里,周旭笑着,轻轻抚摸她的后背:“我,你。还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分开。”

周旭一边抱着王蘅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一夜未睡到了天明时候,外面反倒是一片寂静,王蘅也朦朦胧胧醒了,却越发的往他怀里拱去,周旭忍不住笑:“还想睡么?”

王蘅摇摇头,却抱着周旭不肯撒手。

周旭温声道:“今天你和二嫂作伴吧。我得和岳父一起出去瞧瞧,看看外头究竟是个什么情形。”

王蘅这才猛地想起昨晚听到的声音。迅速爬了起来:“英王进城了?”周旭摇头:“不知道,现在外头倒是安静极了。”王蘅赶紧让他出去看看,又叮嘱他千万小心,周旭起床后叫上周惠一起跟着王澜和齐老爷出门了。

大街上倒是寂静无人,看上去十分平静,但十分诡异,因为连周旭也知道,若是往日这个时候,大街上早就挤满了来卖菜做生意的人了,此时却是静悄悄一片,不过大街上也没看到将士把守,许多商家都探头探脑的看来看去,见没什么异常才松了口气,但还是不敢开门做生意。

到了府衙所在的那条大街,就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了,齐老爷和王澜都犹豫要不要往前,却有兵士过来道:“可是齐老爷和王老爷?我们王爷说了,但凡来府衙探听消息的,都请进去奉若上宾。”

齐老爷和王澜面面相觑,周旭也是心中一惊,难道只一夜的功夫,这府衙就换了主人?

王澜倒没有犹豫,让齐老爷带着周旭和周惠回去,他一个人进去,齐老爷不肯,王澜就要周旭和周惠回去,周旭和周惠自然也是不肯的,结果只好一起过去。

一进府衙大门,便有人带路,去了素日汤之毅待客的大花厅,王澜一看,已经有几位老爷坐在那儿喝茶了,不由心中稍安。

不多时,又被请进来四五个人,都是王澜认识的,也都是来探听消息却被请进来的,大家免不了一番猜测,窃窃私语,都不知道英王打的什么主意。

过了约半个时辰,赵凌带着姜寒及另外四五个人到了,大家纷纷起身,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场面一时有些静默,赵凌也不在意,示意大家坐下,道:“昨夜让诸位受惊了,从今天起,杭州城就由本王接手了,有什么不到之处还请诸位多多包涵。”

大家依旧是面面相觑,这时却有侍童过来,挨个的一人发了个条子,赵凌笑眯眯道:“本王为追杀刺客到此处,人马皆乏,还请诸位能慷慨解囊,本王要的不多,都写在条子上了,不拘什么时候送来都成,多了本王也不稀罕,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些话虽然是笑着说的,但赵凌的脸色绝对称不上好看,他说完就抬脚走了,留下大家面面相觑,姜寒嬉笑道:“诸位老爷看清了啊,谁要交钱就来找我,我全权负责这件事,交钱的人都可以免费得到一张令牌,以后有事出示令牌就成,可若是不交钱,就没有令牌,那到时候征兵啦,交税啦,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抑或是将士们管不住自己,抢个东西抢个人了之类的,也都不好说,反正是只认牌子不认人,你们自己看着办。”

说完又不怀好意的看向了周惠和周旭:“哟,这不是周家的两位少爷么,需不需要令牌啊?若是求我一声,我可以免费赠送哦。”

周惠没理他,周旭也只是看了他一眼,他们俩都站在王澜身后,倒没有被发条子,不过却看得分明,齐老爷和王澜手中的条子上都写了“五百万两”几个大字。

大家先是面面相觑,继而抱怨连天,垂头丧气的出了衙门,王澜想打听打听汤之毅的下落,可连问了好几个人都只是摇头,王澜心里担心,不住的叹气,又看看手中的条子,忍不住苦笑,这算个什么事啊。

一行人正要离开呢,姜寒却在后头道:“王老爷,王爷要见您。”

王澜有些意外,周旭道:“我陪您一起去。”王澜点点头,姜寒见周旭跟着,倒也没有反对,齐老爷和周惠只好先行回去。

赵凌对王澜还是很客气的,对周旭就视而不见,先是寒暄了几句,说起当初比邻而居的情谊,又道:“我知道王大人是一两银子也不会出的,我也不会为难王大人,我这儿有一个条件是极其划算的,王大人不如掂量掂量,您做我的幕僚,我帮您把妻子女儿从京城接回来,到时候我登基为帝,王大人封侯拜相也指日可待。”

王澜淡淡一笑:“王爷厚爱,只怕王某承担不起。”

赵凌道:“难道王大人不怕死么?”

王澜道:“谁不怕死?可王某更怕遗臭万年,王爷如今起兵作乱,即便他日成为九五之尊,也会留有一个不光彩的过去,又是何必呢?”

赵凌淡淡道:“本王不在乎什么名声,如今和王大人说这一番话,也是看在当日比邻而居的情谊罢了,既然王大人不领情,本王也不会让王大人陷入两难的境地,本王只有一个要求。”

王澜看着他,心中隐隐约约有了答案,周旭也是心里咯噔一下,两个人都想到了王蘅。

赵凌笑道:“我想请王大人的女儿女婿在府衙小住几日,不知王大人可否愿意?”

王澜道:“小女身为女子,只怕多有不便吧?”

赵凌不在意:“不是还有周少爷么?难不成王大人还担心女儿在本王这儿受委屈?你大可以放心,本王不是那等好色之徒,王大人不肯交银子,本王也不能逼着你舍弃妻子女儿,此举不过是让彼此有个台阶下罢了,更何况还有周少爷相陪,王大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么?”

王澜舒了口气,道:“王爷的意思我知道了,我明日便会把人送过来。”

看来赵凌还是念旧情的,他说了不会伤害王蘅,又让周旭相陪,也是怕损了王蘅的名声,这样一来王澜不交银子,女儿女婿被扣在了府衙,大面上也说得过去了,就是传到京城,皇上看他忠心,自然不会亏待他的家人,这是赵凌为他打算,他得领这个情。

周旭也拐过这个弯了,心里有些吃醋嫉妒,看来赵凌还是很喜欢王蘅的,不然不可能为王澜这么一个五品的官儿如此打算,如今王蘅住进府衙的事是定了,看来他要时时刻刻提防着才成啊!

王蘅一听要住到府衙里去也是愕然,半天回不过神来,可齐老爷和齐老夫人都觉得这是王澜幸运,逃过一劫,倒是不知道赵凌对王蘅有意的事,因此也只是叮嘱王蘅和周旭在府衙里要小心谨慎,照顾好自己。

第一百零一章 适应

王蘅很不情愿,可也没办法,第二天就和周旭一起住到了府衙后院的一个小院子,外头有四五个士兵把守,守卫很是森严。

赵妈妈和常妈妈也跟了过来,随身带了不少包袱,那些人一一检查后都给送进来了,常妈妈和赵妈妈就忙着布置王蘅要住的屋子。

其实这府衙虽然看上去气派,但论起摆设装饰自然不比齐家,王蘅这个享受惯了的人看哪儿都觉得不顺眼,心情也很不好,她对于住进府衙也万分抵触。

周旭揽着她坐在廊下晒太阳,轻声安慰,让她忍耐一些时日,王蘅一面是因为要面对赵凌,压力很大,一面也是担心以后,一面也是有了身孕身体不舒服,忍不住哭了起来。

周旭把她抱在怀里,轻轻给她擦眼泪,低声道:“哭什么呀,不是有我陪着你么?嗯?快别哭了,你一哭,孩子在肚子里也跟着难过。”

王蘅流眼泪道:“可我真的不想呆在这儿,这个房间这么简陋,院子里连盆花都没有,丑死了。”

周旭道:“你权当是为了岳父着想了,你想想,若是单单岳父没交银子,岂不成了众矢之的,有咱们在这儿做人质,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王蘅抽抽噎噎的:“我知道,可我就是忍不住。”

周旭笑道:“有身孕都是这样,情绪反复,喜怒无常,没事没事。有我陪着你呢。”

王蘅依偎在周旭怀里,想着自打有了周旭,她好像越来越脆弱了。

赵凌也知道了王蘅心情不好的事情。事实上自打王蘅住到了府衙后院,他就一直忍不住想要过去瞧瞧,可他知道他不能,只能找许多事情来让自己忙忙碌碌,因为他知道王蘅心里没有他,去了看他们夫妻恩恩爱爱,他心里也不好受。

对于王蘅嫌弃府衙的屋子不好的事。赵凌倒是了然。

是了,王蘅最是讲究这个了。于是让人把整个府衙都重新洒扫装饰了一番,王蘅的院子也顺带着按着王蘅的心意给布置了。

等到了第三天,赵凌就带着姜寒去了王蘅和周旭的院子,他说话的语气很是平静:“委屈二位了。只能暂时住在府衙。”

王蘅没说话,周旭道:“不知王爷可否告知京城的近况,我很担心家中长辈。”

姜寒讽刺道:“你倒是敢说啊,要不是看在你是王澜的女婿,早把你给砍了,还敢打听事情呢。”

周旭淡淡道:“我在和王爷说话,和你有什么关系?”

姜寒因为被周旭给打过一次的缘故,对周旭就很是愤恨,顿时跟赵凌道:“表哥。你别告诉他!”

赵凌示意姜寒闭嘴,道:“周少爷,你也知道以我们各自的立场。早晚会成为敌人,不过我不希望那一天的到来,至于为什么,我相信你也清楚,所以你若是识相,最好与周家断绝关系。不然,后果是什么你自己知道。”

周旭神色僵硬。紧紧握住了手,王蘅轻声道:“周家不会有事的,你不用担心。”赵凌看向了她:“你何以这么肯定?”王蘅淡淡道:“除了永安侯府,皇上还有什么人可以依仗么?越是这种关头,越是要善待永安侯府才对。”

赵凌一笑:“你看的倒是明白。”周旭不动声色把王蘅挡在身后,看着赵凌的眼神隐隐有些敌意,赵凌假装没看到,很快和姜寒一起离开了。

自打这日,赵凌就离开了杭州,听说往金陵去了,姜寒却留在了杭州,总管杭州的事,他如今是越发的耀武扬威,洋洋得意了,变着法子的暗示那些富商给他送礼,今天这个请,明天那个请,虽然一直想去齐家找周惠的麻烦,但顾忌赵凌的警告没敢轻举妄动。

不过他倒是经常去周旭和王蘅的院子里去,王蘅烦他烦的不得了,可偏偏不能把人赶出去。

这一日,姜寒又来了,王蘅正看着周旭移栽一株牡丹花,她叫人在院子里砌了个小花坛,把盆里的花都移栽到花坛里去,原本还兴致勃勃的,一听说姜寒来了,脸色就不好看了。

周旭也是皱眉,道:“你先进屋,我把他打发走。”可说话间,姜寒已经进来了。

这就是寄人篱下的不好,若是主人还是个不懂礼貌的,就更讨厌了,连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

姜寒嘻嘻笑道:“哟,这是在干什么呢,这么有兴致啊。”

王蘅没搭理他,周旭也懒得看他一眼,夫妻俩都不说话,姜寒也不觉得尴尬,反而打量着整个院子。

之前他是看过这个院子的,虽然干净整齐,却十分简陋,可如今院子里搭了个花架,高低错落的摆了许多盆景和花卉,廊下和台阶旁也栽种了娇艳欲滴的蔷薇花。

这院子不大,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因为正房的大门敞开的缘故,可以看到里面的摆设,清一色的鸡翅木的家具,正堂挂着一幅花鸟图,高案上一边摆着一个粉彩圆肚瓷瓶,里面插着鲜花,另一边放了个果碟,里面是红艳艳的苹果。

姜寒百无聊赖的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时不时瞅瞅周旭和王蘅,终于觉得无聊了,这时什锦端来了两碗茶,本来是给周旭和王蘅的,可姜寒偏偏劫了一碗过去,什锦很是为难,又不敢阻止姜寒,王蘅道:“我现在还不渴,用不着喝茶,你只记得待会把某些人用过的茶碗给丢掉就成了。”

什锦差点忍不住笑了,赶忙点头,姜寒却恼了,把茶碗重重一放,道:“喂!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么?别以为本少爷对你客气你就敢蹬鼻子上脸!”

王蘅道:“你以为我怕你?你动我一下试试!”姜寒还真不信邪,撸着袖子就往这边走,一副要打架的样子,王蘅才不怕呢,她早就对时不时过来转悠一圈,跟监视犯人似的姜寒烦透了,举着手里的花铲就要冲过去,被周旭给抱住了。

周旭把她手里的花铲夺了下来,低声道:“别跟他一般见识,仔细孩子。”

姜寒也没想到王蘅真的要找他拼命,他可从来没见过女人动手,再加上王蘅还大着肚子呢,一时间怔住了,其实他刚才也是想吓吓王蘅罢了,没想到反被王蘅给吓住了。

王蘅呵斥院子里的两个小丫头:“把他赶出去,以后不许他踏进这个门半步!”姜寒讪讪的,不等那两个小丫头轰,自己就灰溜溜走了。

王蘅自打有了身孕,情绪就有些反复,有时候脾气说来就来,看着一道菜也能生起气来,不过她倒是从来不对周旭发脾气,今天对姜寒如此,也是周旭没想到的,赶忙把人带回了房间。

自打这天以后,姜寒倒是真的不来了,可没过几日,却有个丫头求见,王蘅挺好奇的,就让人带了进来。

那丫头十*岁的模样,长得十分清秀,看上去也十分沉稳,进来后先行行礼,很是恭敬客气,王蘅见她这样知礼倒是十分满意,道:“你是何人?”

那丫头笑道:“奴婢清莹,是老王妃身边的丫头,老王妃担心王爷起居无人照料,特地派遣奴婢过来,奴婢听说周少爷和少奶奶暂居于此,特地前来拜见。”

王蘅道:“你倒是懂规矩,不像有些人,不等通传就往院子里闯,不知道有多讨厌。”

清莹微微一笑,道:“姜少爷是有些不拘小节,但为人豪爽,举止大而化之,倒不是有意为之,若是有什么不周到的,还请少奶奶多多包涵。”

王蘅点头,打赏了她一个红包,清莹道了谢,又道:“老王妃心地善良,听闻周少爷和少奶奶被王爷困居于此,心中很是不忍,特地吩咐奴婢说,如若周少爷周少奶奶稍有不如意,就让奴婢告知王爷,让周少爷少奶奶早些还家呢。”

王蘅道:“老王妃心地慈悲,我在此先谢过了,只是你去说了,王爷能答应么?”

清莹笑道:“王爷最是孝顺,老王妃的话自然管用。”

王蘅心中一动,道:“清莹姑娘不知道,我如今有了身孕,在这儿许多地方确有不便,如果真的能回家,倒是极好的,我在此先谢过姑娘了。”

清莹惊喜道:“原来少奶奶有了身孕啊,恭喜恭喜,既如此,奴婢这就去与姜少爷说,送少奶奶回家,养胎么,还是在自己家比较好。”

清莹这话如此痛快利落,倒让王蘅不敢相信了,只说等着清莹的消息。

清莹去见了姜寒,一见她,姜寒就笑了:“这不是清莹么?听说你来了,我还正想问问你去哪儿了呢。”清莹笑道:“姜少爷,您如今掌管着杭州城,我何时到的,您能不知道么?又何苦说这话。”

姜寒挠挠头:“到底是清莹啊,谁都蒙不了你,姨妈叫你过来是为着什么事啊?”

清莹笑道:“老王妃一听王爷把周少爷和周少奶奶给扣在了府里就着急了,说,即便对周家看不顺眼,把周家兄弟扣起来就罢了,何苦把一个怀着孩子的女人也扣下来?王爷究竟是为了什么?所以赶紧派我来瞧瞧。”

第一百零二章 清莹

姜寒小声道:“老王妃还真是慧眼如炬啊,其实我也一早觉得不对劲了,表哥对王蘅好像很上心似的,刚开始时,王蘅说了一句嫌屋子破旧,表哥就把整个府衙给修缮了一遍,王蘅喜欢花,表哥就搜罗了许多花过来,还都是王蘅喜欢的,要说这里面没猫腻,我可不相信。”

清莹皱眉道:“果然如此,既这样,王爷怎么叫王姑娘嫁给了周少爷呢?”

姜寒道:“嘿,你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也奇怪呢,为什么?你问表哥去,我可不知道。”

清莹道:“老王妃担心的果然不错,还是早些把人给送回去吧,这么着下去可不成体统。”

姜寒连连摆手:“表哥临走前说了,让我看着王蘅,让她顺顺利利的把孩子给生下来,你听听这话,喜欢人也没这么喜欢的呀,爱屋及乌也不过如此了,我就纳闷了,表哥这不是喜欢王蘅,这是想当王蘅的爹呢,你看这操心的。”

清莹道:“你别胡说!王爷行事向来有分寸,既然这么吩咐了,肯定有目的,既如此,倒不好强求了。”

姜寒点头:“可不是么,还是等王蘅把孩子生下来吧,到时候再看表哥的意思。”

清莹只得婉转的向王蘅表达了拒绝之意,虽然王蘅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但也不由得一阵失望,继续把注意力放到这场战乱上来。

和外面的情形一比。杭州城可以算得上是安享太平,处处笙歌了,城内城外皆有大军。老百姓除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出入外,倒是什么事都没有,该吃吃,该喝喝,该做生意的每天还继续做生意,那些想要出远门的只要有姜寒签发的出城文书,也可以出城去。

听这些人说起外面的情形。好像很不好,城内百姓也都十分唏嘘。王蘅和周旭被关在府衙,本来是不通消息的,但常妈妈偶尔回齐家拿东西,就把外头的消息给递进来了。

原来半个月前。赵凌就以金陵天险为依仗,先后攻下了滁州和泰州,然后停步在了高邮。

朝廷也终于做了决定,先后四道加急圣旨,一是责问赵凌为何造反,二是勒令赵凌早早退兵,三是斥责赵凌起兵作乱,罪不可赦,第四道圣旨才令勤王之师举兵南下。

周旭分析道:“刚开始应该是朝廷没有集结好兵马。所以头三道圣旨都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王蘅道:“你觉得这场仗谁能赢?”

因为房间里只有他们二人,王蘅说话也没有掖着藏着,周旭道:“从表面上看。英王来势汹汹,胜券在握的样子,但是他也不过是骑兵突袭罢了,等朝廷那边回过神来,勤王之师一来,英王的优势就不能称之为优势了。再加上朝中不乏猛将智谋,即便英王侥幸胜了。估计也是惨胜。”

王蘅道:“其实我一直觉得挺奇怪的,既然大家一早就知道英王迟早会造反,为何皇上不早做应对呢?还给他起兵造反的机会?”

周旭笑道:“其实说起这事也是老黄历了,当初太祖皇帝和赵家的老祖宗一起并肩打天下,本来要平分天下,可是赵家老祖宗却甘愿为臣,太祖皇帝十分感动,就封了世袭罔替的爵位给赵家,并对赵家格外恩宠,于是这个习惯就沿袭了下来,赵家虽然臣子,但在大臣中总是最特别的那个,皇上的封赏从来是只多不少,久而久之,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乃至于皇帝都把这些当做了理所当然,即便如今人人都知道英王要造反,可只要他一日不起兵,没有确凿的证据,连皇上也不敢轻易做什么,当初祖父提出削弱英王的兵权便是想主动出击的意思,没想到却被英王给化解了,皇上也有点怕英王狗急跳墙的意思,所以行事不免畏缩。”

王蘅气道:“这算是什么道理?既如此,皇上把天下直接拱手让人不好?”

周旭笑道:“官场上的事情是很不好说的,有时候明明是很简单的事,却偏偏要弄得十分复杂,到最后呢,反倒让人啼笑皆非,一句话,谁都不肯吃亏,谁都不想让别人占便宜,都想玩制约平衡那一套,结果不过是损人不利己罢了。”

王蘅叹道:“这比做生意要复杂,最起码做生意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挣钱。”

周旭忍不住一笑,把她揽在了怀里,王蘅的肚子已经四个月大了,已经开始显怀了,而且经过这段日的进补,王蘅的面色也红润了许多,小脸比之前也胖了,圆乎乎的,相比怀孕之前的精明,反倒傻乎乎的让人心疼。

这些日子,姜寒不再时不时的过来,倒是清莹常常来与王蘅聊天,王蘅发现她虽然是个丫头,却是念过书的,很是聪慧灵敏,连琴棋书画都是精通的,不免高看了一眼,虽然她是英王的人,但现在这种时候也只有她能陪着说话解闷了。

今天清莹给王蘅带了两盒胭脂:“都说有了身孕不宜擦粉,这两盒胭脂是桃花汁子拧出来的,又干净,对身体也没有损害,正适合少奶奶用。”

王蘅道了谢,命人接了过来,这是清莹的一番心意,但用不用就是她的事了。

王蘅笑道:“你这么机灵,什么都懂,又是个美人胚子,老王妃一定给你说了好人家吧?我瞧你的年纪也该出嫁了。”

清莹倒没有羞涩的样子,反而大大方方道:“其实奴婢十六岁的时候老王妃就问奴婢,说愿不愿意给王爷做妾,奴婢给拒绝了,之后老王妃就没提过这事。”

王蘅惊讶道:“你为什么不答应?虽然是做妾,可嫁给了你们王爷,又有老王妃撑腰,不是极好的?”

清莹笑道:“正是因为有老王妃撑腰,奴婢才不能给王爷做妾呢,不然将来王妃进了门,第一个收拾的就是奴婢,奴婢越是有老王妃撑腰,就越遭了王妃的忌讳,到时候王爷夹在中间也左右为难,整天吵吵嚷嚷的,这日子也不好过,倒不如寻个贴心可靠的,堂堂正正的做正妻,日子即便贫苦些也是不碍的,不是有句话叫做: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么?”

王蘅忍不住拍手赞道:“你这个丫头想的可真明白,难怪老王妃疼你呢。”

清莹笑道:“当初奴婢刚到老王妃身边的时候,老王妃为了排遣寂寞,就教奴婢几个识字,奴婢是学的最好的,老王妃也夸我有天赋,这才命人细细教导,老王妃是奴婢的大恩人,她老人家最惦记的是王爷,奴婢自然事事为王爷考虑。”

王蘅道:“难得你这么通透,我也不敢拿你当丫头瞧了,你以后也别一口一个奴婢的,我收你做义妹如何?”

清莹捂嘴笑道:“少奶奶的一番好意,奴婢可不敢受,奴婢就是奴婢,哪里能和少奶奶姐妹相称呢,其实奴婢现在就已经很满足了。”

王蘅叹道:“知足常乐,你是个有福气的。”

回头王蘅与周旭说起清莹,周旭笑道:“你倒是很少这么夸奖一个人。”王蘅道:“我欣赏有自知之明的人,这样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很有分寸,自然就很少出错。”

清莹的到来缓解了王蘅的许多愁闷,虽然她是英王的人,但能有个人陪着说说话的确很不错。

和王蘅一比,周旭就比较无聊了,整天被关在这院子里,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弄得周旭抱怨道:“若是再这么被关下去,我都能去考状元了。”

王蘅先是笑,继而叹气:“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这做人质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许是在回答王蘅的问题一般,第二日就传来了消息,说赵凌和朝廷的军队首次碰面便打赢了,狠狠的挫了对方的威风。

王蘅听说,朝廷派来的大将是耿长兴,耿长兴称得上是将门虎子,他的祖辈是跟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的猛将,后来也是封侯加爵,只可惜到了耿长兴的父亲这一辈已经有些衰落了,后来还把爵位给丢了,倒是耿长兴是正正经经凭着自己的实力通过武举考出来的,之前在军营历练,如今算是第一次上战场。

初次上战场的耿长兴遇上常年在漠北对抗鞑子的赵凌,胜负几乎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英王的人都欢呼雀跃,王蘅的心情却很沉重。

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赵凌迟早打到京城去,到时候皇帝是谁做跟她没关系,可赵凌能放过周家么?周家到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眨眼的功夫,中秋节已经到了,王蘅和周旭坐在院子里赏月,说起远在京城的周家诸人,都忍不住有些伤感,前阵子周惠想偷偷回京城呢,结果被姜寒给发现了,把人给拦了回来。

其实要周旭说,他是不希望周惠回去的,一来并不知道京城那边情况,二来也是这一路千里迢迢的太危险了,祖父曾经说过,他早晚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发生,到时候能为周家留住一条根,便是他们的功劳了。

第一百零三章 梦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周旭从来不是怕低头的人,有时候为了家人,为了活下去,他会主动低头,这就是他乖乖留在府衙没有任何动作的原因。

过了中秋节,前方又传来了捷报,可这个捷报却是针对英王的人而言的,据说英王已经带兵到了徐州,只要攻下济南,京城就指日可待,已经有人商议要在京城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