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顺的确有些想家了,一见了王蘅便扑了过来,紧紧依偎着王蘅,好吧,虽然义父很疼爱他,但他还是更想念爹娘。

赵凌见这样,倒也罢了,只让人把给阿顺准备的东西都给他带上,足足装了两车,一并送去周家。

回去的路上,王蘅也没有问阿顺在宫里如何,有没有闯祸。

看阿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临来前还对赵凌依依不舍,便能说明一切问题了。

回到家后,别人犹可,岳氏倒是抱着心爱的孙儿好生亲热了一会,阿顺在宫里几日,倒是学得嘴甜了,把岳氏逗得哈哈大笑,越发爱极了他。

周旭当着人倒是没说什么,等回到飞云轩,就屏退众人开始了和儿子的谈话:“宫里好玩吗?”阿顺点点头。

周旭道:“你义父对你好吗?”

阿顺继续点头。

周旭又道:“是义父好还是爹爹好?”

阿顺疑惑了,义父也问过这个问题呢,聪明如他,自然道:“爹爹好!”

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旭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又叮嘱道:“你义父送给你许多东西,那是为了讨好你,你可不要上当,他是个坏人!阿顺记得了吗?下次若是再留你在宫中,你就说,阿顺舍不得爹娘,懂了吗?”

阿顺懵懵懂懂的点点头,其实心里别提多纳闷了,在宫里时,义父说爹爹不好,在家里,爹爹又说义父不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疑问一直伴随了阿顺许多年,直到阿顺长大,知道的事情多了,这才隐隐约约有了自己的猜测。

十二月份不光有阿顺的生日,还有王蘅的生日,周旭和往常一样,早早的开始给儿子妻子准备礼物,儿子的礼物好准备,但妻子的礼物就难了,金银首饰,王蘅从来不缺,稀罕玩意儿,也从来没见王蘅上心,再加上王蘅挺着大肚子,想要制造点浪漫夫妻亲热亲热也不能,因此周旭就很发愁。

直到有一日王蘅叹气,说不知道蒋明珠如何了,周旭才灵机一动,想到了该给王蘅准备什么样的礼物。

周旭带王蘅去看望蒋明珠。

蒋明珠如今住在静慈庵,虽然在宫外,却仍然有重重士兵把守,周旭事先免不了上下打点一番,倒是顺顺利利的从运东西的小门进去了,蒋明珠正在庵堂念经呢,见了王蘅不由大吃一惊。

王蘅笑眯眯的看着她:“没想到会是我吧?”

蒋明珠笑道:“可不是。”说着请王蘅去她住的院子去说话。周旭不好跟着,便只坐在院子外喝茶等候。

王蘅见这院子整整齐齐,虽然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也干净雅致,便知道蒋明珠并没有吃苦,这才暗暗放下心来。

蒋明珠笑道:“我们倒是想差了,皇上倒不是那种容不下人的,我虽为先帝嫔妃,但皇上也没有多加责难,反而给了我一个容身之所。说实话,我很感激的。”

王蘅笑道:“你对他就没有一点恨?”

蒋明珠摇摇头:“你我都是念过书的。知道一个英明的君主对于国家有多重要,先帝…他疑心太重,实在不是明君人选。”

王蘅也是默然,如果燕帝当初没有因为疑心毒杀了赵安。也许现在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赵凌真的起了不臣之心,那么不管燕帝如何,他总能找到借口起兵的…

王蘅摇摇头,抛开头脑中的杂想,这时蒋明珠却道:“听说阿顺成了皇上的义子?”

王蘅点头:“当初在杭州,阿顺出生后,我真是担心他的安危。想着若是他成了皇上的义子,那么周家抄家灭族的时候,他总能逃过一劫。谁知皇上竟然如此大度的宽恕了周家,如今倒显得此举有攀龙附凤之嫌。”

蒋明珠淡淡笑道:“只要对孩子有好处,管他什么名声呢,这不过是那些羡慕嫉妒的人说出来的酸话罢了。”

王蘅和蒋明珠同在杭州长大,也是打小一起的情分,同样背井离乡来到京城。可各人的遭遇却天差地别,各不相同。这实在不能不让人觉得感慨,如今蒋明珠把那些争强好胜的心思都歇了,笑道:“只要小公主平安长大,我的心愿足矣!”

王蘅也颇为感慨,以前她们还想着仁义道德,如今有了孩子,只是一心为孩子打算罢了,其余什么都顾不了了。

从静慈庵出来,王蘅的心情好了许多,有许多关于周家的事她一直憋在心里没个人倾诉,如今一股脑说给蒋明珠,听她或为自己得意高兴,或为自己愤懑不平,或为自己遗憾难过,心里就觉得轻松了不少。

周旭见她笑容满面的出来,就知道这份礼物送对了,笑着上前扶住了王蘅:“这下可如意了吧?”

王蘅点点头,道:“如今亲眼看她日子过得不错,我也就放心了,不然总担心她报喜不报忧,她挂念的也只有小公主罢了,这件事咱们帮不上忙,只能将来等小公主长大,出嫁的时候多给些添妆罢了。”

周旭摸了摸王蘅的肚子:“我也盼着我的小公主降生呢。”

王蘅一笑,她也希望是个女儿,但岳氏等人都希望是儿子,不过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她的宝贝!

过了腊八节后,年味一天浓似一天,王蘅的身子也越来越重了,岳氏不肯让她操劳,而海氏也刚出月子没多久,家里的琐事就都压到了曲卿和段婷身上。

段婷的性格十分活泼开朗,并没有因为自己嫁的是庶子就如何,反而十分敬佩周宁的才学,夫妻俩关系很好,对待岳氏和于姨娘这两个婆婆,段婷也处理的非常好,当着人,从来都是对岳氏恭敬有礼,对于姨娘则是客客气气,岳氏全了脸面,自然就不问她私底下如何贴补于姨娘了。

而于姨娘并没有被儿媳妇轻视,反而私下里时常送来不少好东西,相比起对待岳氏,就多了几分亲热,心中自然十分感动,对段婷也越发的怜惜疼爱,觉得这个儿媳妇没娶错,周宁见她善待于姨娘,自然加倍的对她体贴,说起来,段婷的小日子倒是滋润的很。

别看段婷性子大大咧咧,但处理人情世故上却是个人精,单冲这个一点,王蘅就很喜欢这个妯娌,曲卿对她的观感也不错,如今与她一起共事,两个人也没有吵过嘴,都是和和气气的。

只是与段婷的活泼开朗,平易近人相比,曲卿就有些高贵冷艳,不近人情了,大家面上都一样,私底下去说四少奶奶比二少奶奶更宽容和气些。

曲卿不在意这些,可岳氏却很在意,觉得段婷有收拢人心之嫌,又觉得曲卿不争气,若是换了海氏和王蘅,断不会叫段婷给比下去,因此背地里说了曲卿两次。

曲卿不免觉得委屈,仗着她和王蘅关系好,有时候就跑来跟王蘅诉苦。

王蘅听了笑得不行,道:“娘最是要面子了,四哥中了探花的事就一直让她耿耿于怀,觉得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还不如一个庶子来的争气,你如今又比不过四嫂,她自然要生气的。”

曲卿委屈道:“我能有什么法子,难不成为着这个还去跟四弟妹勾心斗角不成?”

王蘅道:“你多哄着些不就好了?如今阿宝还小,大嫂忙着照顾阿宝,也腾不开手,我这边也是天天歪着帮不了你,也只能靠你自己争气了,倒不是叫你跟四嫂一争长短,总要各有所长才对啊。”

曲卿若有所思,回去后就想了几个又能俭省钱对下人又好的法子,说给了岳氏听,岳氏也允了,一时间府里上下都说曲卿面上不好相处,其实心思极软,待人也极好。

岳氏听了就觉得舒服不少,曲卿也暗暗松了口气,想着这件事总算是过去了。

谁知没过两日段婷也跟岳氏说了两个俭省法子,岳氏却没用,反而叫段婷想遵循旧例,不要总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惹得人心浮动。

这个举动让段婷得了好大一个没脸,段婷没说什么,于姨娘知道后就替儿媳妇委屈了,跟周经略抱怨了几句,周经略就说了岳氏两句,让她对段婷客气点。

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把岳氏气的要命,看段婷就越发的不顺眼,还以为是段婷心有不服,这才故意告状诉委屈呢,对段婷就爱理不理的。

岳氏的想法很简单,你是庶子媳妇,本来就不是我的正经儿媳妇,你对我恭敬客气,我也不会管你有没有真的把我当婆婆,两边客客气气的,这不就成了吗?

既然只需要客客气气,那就不需要你对我指手画脚,这也是段婷提出几个俭省法子的事遭了她的忌讳。

段婷那边想的也简单,虽说于姨娘才是她的正经婆婆,但出门做客,岳氏才是被人认可的婆婆,再加上岳氏向来都是端庄高贵,生人勿近的做派,段婷不免心怯,就起了讨好之心,想着曲卿想了两个法儿,她若是这么做说不定也能讨岳氏的欢心呢。

殊不知在岳氏眼里压根就没把周宁跟她当成一家人,想着将来总有分家的一天,段婷是个外人,压根没有对家里的事指手画脚的资格,倒是让段婷一腔好心付诸东流,反倒讨个没趣儿。

段婷也忍了,谁知于姨娘心中不服,和周经略说了,又叫段婷背了黑锅,这几日岳氏见了段婷都没有好脸色,越发的叫段婷觉得委屈。

海氏是个明白人,面上不说,背地里总要宽慰几句:“说句不好听的话,娘的脾气有些护短,你也别放在心上,你先做小伏低一段日子,娘回转过来了,自然觉得对不住你。”

段婷委屈道:“大嫂,我是真心想孝顺娘的,可娘总是不给我机会。”

海氏暗想,周宁又不是婆婆亲生的,哪怕你把心掏出来呢,婆婆也未必相信,这也白搭,可话却不能这么说,只是道:“这是你进门的时候短不知道,说句咱们做媳妇的私心话,哪个做儿媳妇的没受过婆婆的气?”

第一百三十六章

“当初二弟妹进门,也是吃了不少挂落儿,娘还那么疼二哥呢,也一点面子没给,这不都熬不过来了吗?娘是不了解你的脾气,不敢委以重任,等到时间长了,彼此慢慢了解了,你就知道娘的好处了,别的且不说,你可看她管过儿媳妇院子里的事?单这一点就难得。”

这一点海氏说的倒是不错,段婷也赞同,岳氏有再不好,却有一点是好的,就是她从来不管儿子儿媳妇怎么过日子,以前曲卿和周惠手里有一个花一个也不见她说,王蘅和海氏有身孕时,她也没说给周旭和周安抬个妾室,单这一点就难得,相比其他受婆婆磋磨的儿媳妇,她们已经好太多了。

段婷想起自己母亲在乡下老家时也是时不时的被祖母骂两句呢,自己不过是听了两句风凉话,又算得了什么。

她本就气量大,如今更是不管岳氏冷脸,仍旧殷勤亲热的贴上去,时间长了,就是岳氏是个冰人也被暖化了,岂有不感动的道理,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热热闹闹的过了年,周旭问王蘅:“今年还想不想去看花灯?”王蘅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道:“这样怎么出去啊。”

周旭笑道:“要不然我带阿顺去,给你带两盏花灯来,二哥是要带着二嫂去的。”

王蘅道:“你们去就是了,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只是阿顺还小呢。娘能答应吗。”

周旭小声道:“不妨,我只跟娘说阿顺不跟着去,你瞒着就是了。等我们出了门,娘也没法子。”

王蘅不禁无语,道:“既如此,拿你们就去吧,反正这两日我也累得很,想在家里躺一躺。”

周旭不由关切道:“肚子不舒服?”

王蘅点点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初怀阿顺的时候,真的是顺顺利利。一点事情都没有,如今怀了第二胎,按理说该更顺利才是,可是越是临近生产。反而越是觉得不舒服。

周旭顿时没了看花灯的心思:“要不要我请个大夫来瞧瞧。”

王蘅道:“大过节的,请什么大夫啊,没事,等过几天若是仍旧不舒服,再说请大夫的事吧。”

周旭见王蘅面上神色,应该没什么大事,不是强撑,这才放下了心,可却计划着找个妇科圣手来给王蘅瞧一瞧。

周旭带着阿顺与周惠曲卿一起出门去。玩到了快二更天才回来,也万幸岳氏一直在曹氏那边说话,只当阿顺跟着王蘅在飞云轩过节呢。也没过问,倒是逃过了一劫。

阿顺穿着厚厚的棉袄,骑在周旭脖子上,手里提这个大公鸡花灯,那大公鸡绘的栩栩如生,又颜色鲜艳。难怪阿顺爱不释手,曲卿和周惠并跟着去的小厮手里也都是满满的花灯。都是周旭买回来的,他忙着让人把花灯在飞云轩里里外外挂了个遍,笑道:“你不能出去,我只好把灯笼买回来,权当是看了一回花灯了。”

王蘅只是笑,阿顺却格外兴奋,一会提着他的大公鸡灯满院子跑,一会牵着兔子灯满院子跑,一会又非得让周旭抱着去够挂在廊下的花灯,一直闹到三更天才睡。

周旭原想跟王蘅携手看花灯,浪漫一下的,结果光为了照顾阿顺就累的一身汗,等把这个小祖宗给哄睡着了,王蘅和周旭也都困得不行,什么浪漫的心思都没了。

过了几日,周旭果真请了个姓郎的大夫来给王蘅诊脉,郎大夫大约六十多岁,是个白胡子老头,看上去就很慈祥,连带着对他的医术也信任起来,因他上了年纪,倒也没什么避讳的,先是给王蘅诊了脉,又看了面相和舌苔,甚至还在王蘅高高耸起的腹部摸了一圈,最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少奶奶怀的是双生子!”

周旭和王蘅都傻眼了,郎大夫笑道:“哪有这么糊涂的爹娘啊,孩子都快生了,连怀几个都不知道。”

王蘅颇有些不知所措,道:“我怀头一个的时候,也是肚子很大,结果生下来只一个,这次我以为也一样呢。”

郎大夫道:“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少奶奶腹中的确有双生子,只是都比较虚弱,个头也小,不易察觉罢了,少奶奶的肚子跟寻常怀着双生胎的妇人相比,还是小的呢,因此少奶奶之前还不觉得,如今孩子即将临盆,才感觉出吃力来。”

周旭忙道:“孩子虚弱,那生下来有没有妨碍?”

郎大夫捋了捋胡须,道:“只要用心养着,应该没什么大碍。”

周旭又道:“既然是双生子,生的时候会不会很艰难?于大人有没有妨碍?”

郎大夫仿佛觉得周旭很聒噪似的,看了他一眼才道:“自然是有些艰难,但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身体底子好,一点事也没有,有人身子虚弱,也有可能母子具亡呢。”

周旭被这句话吓得手一抖,半天说不出话来。

郎大夫接着又道:“不过我看少奶奶底子就不错,之前又顺顺利利生了一胎,这次应该也没有大碍,只是要多吃点,多走动走动,适当用点补品,不过要牢记过犹不及。”

郎大夫唠唠叨叨说了一车应该注意的话,周旭忙不迭记了下来,又请郎大夫看能不能开个药方。

郎大夫不满的瞪了一眼周旭:“是药三分毒,少奶奶如今吃不得药,只能食补。”

周旭苦笑,他自然知道,只是被郎大夫这番话给吓住了,总觉得手里有个药方才安心似的,不过郎大夫还是开了一副安胎药,叮嘱道:“若是实在不舒服了再喝这药,素日饮食起居多注意倒是真的。”

周旭应了,又奉上诊金,亲自把郎大夫把送了出去。

回来后王蘅笑道:“这个郎大夫是你哪里找来的,怎么这么唠叨啊。”

周旭笑道:“是大掌柜在山东寻到,特意请到京城来的,听说他诊治了不少妇人不能生育的病,也有人难产落下了病根,也都是他给治好的。”

王蘅道:“大老远的请他来,倒也划算,最起码知道肚子里揣着了两个。”

周旭摸了摸她的肚子,以前不知道是双生胎,还觉得王蘅的肚子太大了,如今知道了是双生胎,又觉得这肚子太小了,真是忧愁啊!

之前周旭和王蘅都盼着这胎是个女儿,因此就起了许多女孩子的名字,比如周馨,周月之类的,也起了男孩子的名字,不过只取了一个,大名周鹤,小名阿和。

如今知道了是双生胎,这名字就得再准备一个了。

不出一日,周家上下都知道王蘅肚子里怀着的是双生胎了,岳氏听说了郎大夫的话也是吓了一跳,只叮嘱王蘅先卧床静养,好在离产期还有两个月呢,若是细细将养,也能养的过来。

王澜听说这事后,也特地来了周家一趟,送来了不少补品,王蘅不想让父亲担心,只说自己好多了,王澜却不放心,道:“我认识一个太医院的太医,改日悄悄请他过来给你诊一诊,不然我还真不放心。”

王蘅拗不过,只得答应了。

王澜在户部混得风生水起,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太医院的魏大人就是一个,魏大人的小舅子做药材生意,结果遇到了仙人跳,是王澜伸手帮了一把,免了他破财,魏大人的小舅子特别感激,拍着胸脯说自己姐夫是太医院的一把手,有事帮忙只管开口。

当时王澜还客气了两句,如今就用上了。

魏大人是太医,按说周家现在无爵,是没资格用太医的,但是因着他和王澜的私交,来看一看世侄女就无碍了,他细细替王蘅诊了脉,又听说了郎大夫的话,最后叹道:“真是高手在民间啊,郎大夫此言不错,少奶奶怀的的确是双生胎,若不是我先听了郎大夫的话细细诊脉,只怕也要忽略了,只当是一胎呢。”

周旭倒是没想到郎大夫这么大的能耐,顿时后悔那么轻易的就把人给送走了,该养在府里等王蘅生产才是。

魏大人又看了郎大夫留下的药方,道:“这方子极好,我也用不着开方子了,不过我倒是认识两个好的产婆,到时候世侄女生产,或可相助一二。”

魏大人是不想欠王澜的人情,这才跑了一趟,见没能帮上忙,才推荐了两个产婆,周旭和王澜自然感激,拿着魏大人的帖子去请人。

魏大人次日去太医院衙门,就省去姓名,只把王蘅的脉象说了,和几位同僚商讨研习,不出半日,这件事就被赵凌给知道了。

赵凌一听说因为怀着的是双生子,身体又虚弱,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母子具亡时,简直眼前发晕,立刻就想去瞧瞧王蘅,可还是忍住了,只叫人悄悄盯着这件事。

不过王蘅的身体底子好,周旭照顾的也精心,又不缺好的补品补养身子,到了三月份,王蘅倒是慢慢好起来了,让赵凌也悄悄松了口气。

三月中旬,三年一次的选秀开始了,赵凌自打登基后,就只有顾莲一个皇后,这次可是要光选妃嫔,充实宫廷了,朝中上下对这件事都挺上心,自家有女儿的,也都想把女儿送进去博一门富贵。

没过两日,王蘅就从王澜那儿得知,谢文成也要进宫参选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打两年前因为周惠被姜寒冤枉的事,谢周成没有站出来作证,打那以后,王家和谢家的关系就不如以往亲密,但四时八节的礼物,王澜却从来没有断过,也亲自登门拜见谢老太太,但不如以往亲热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次是王澜来周家看望王蘅,说起谢文成要参选的事,为这事,谢疏放还特地来找王澜,希望能托王澜找点关系,而且王澜还说,谢疏放曾在王家的钱庄借了一万两银子,钱庄的掌柜知道王家和谢家关系颇近,就来告知王澜,王澜一听,若说原来还对谢家存了七分情谊,如今就只剩下三分了。

谢疏放若是缺钱,为什么不来找王澜借?若是对王澜张不开嘴,向别人借也是一样的,不对王澜说,定是顾忌自己的面子,但是京城那么多票号钱庄,他偏偏到王家的钱庄去借钱,不就是打着让王澜知道的主意吗?

到时候王澜看在两家的情分上,这一万两银子说是借,少不得就送给他了,说不准王澜除了把借据送上门,还会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到时候他们就能名正言顺的提要求了…

王澜虽然乐于助人,不吝这点钱财,却对谢家此举不甚喜欢,觉得颇有些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虚伪,因此只装作不知道这事,让钱庄的掌柜该如何便如何。

这就是不把谢家当自家人看的意思了。但王澜还是帮谢文成选秀的事找了点关系,便是礼部郎中吴铨。

礼部主管选秀的事,这阵子吴铨可谓是春风得意。别人的面子他可以不给,但王澜张口了他就很客气的请谢疏放吃饭,说起选秀的细节。

原来是吴铨曾经向户部借银五万两,新帝登基后,盘算户部账本,勒令借银官员还钱,吴铨哪有什么钱啊。只得拖着,后来王澜进了户部。接管这件事。

他知道吴铨借钱是为了修葺祠堂,还给吴家建了个家学,这也是好事,并不是吃喝玩乐花了。于是就想帮吴铨一把,给吴铨的妻弟介绍了一笔大生意,并撺掇着他让吴铨也入伙。

本来这事做的天衣无缝,偏偏吴铨是个精明人,觉得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稍一打听就知道了是王澜给他送钱来的,见王澜施恩不图报,心中也的确感动。

因为本来这事就跟王澜没什么大关系,他帮吴铨的妻弟介绍生意反倒多了一层麻烦呢。吴铨就专门请王澜喝酒,两个人慢慢熟悉了,这次选秀的事一开始。吴铨就问王澜:“咱们家的姑娘有没有想进宫的?提早报了名字来,咱们就悄悄给办了。”

王澜笑道:“我的长女已经出嫁,小女儿不足五岁呢。”

吴铨一听倒也罢了,后来王澜找他,求他伸手帮一把谢家,吴铨还叹道:“你就是太爱管闲事了!”

王澜笑笑。不可置否。

有了吴铨的帮忙,谢文成的名字顺顺利利的就递到了御前。省过了许多复杂的手续,有不少人家想把女儿送进宫,不仅要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还要上下打点,花钱不说,还费事,谢文成就省了这个功夫,吴铨一句话的事,连礼部尚书都不必让知道,直接就把名字给添上了。

王蘅知道这事后颇有些不屑,原先她看着谢家有提携父亲之恩,对谢家也十分客气,对谢文成也十分亲近友好,可自打上次谢周成拒绝出面为周惠作证时,王蘅就对谢家的观感直线下降,这倒不是门缝里看人,而是气节问题!

王澜对王蘅道:“谢家原本的意思是想让你出面,和皇后娘娘说一说,我没答应,就托了吴大人。”

王蘅嗤笑道:“他们倒是敢想,我凭什么为他们奔波走动?且不说我没有这个本事,就是我有,也不会为他们出力尽心。”

王澜道:“谢家那边都是老一辈的情分了,老太太还在呢,总不好翻脸,将来慢慢就淡了,倒也犯不着现在翻脸,倒让人家说咱们家的不是。”

王蘅道:“家里的事有父亲做主,我自然是放心的,不知道芹哥儿和小明珠怎么样了?”

王澜笑道:“芹哥儿倒是越发上进了,一开始还没个头绪呢,后来经大掌柜指点,慢慢的好了,一点一点来吧,总不能一口叫他吃成个大胖子,小明珠也好,如今瘦了一些,许是开始早起晚睡念书的缘故,先生说她极聪明,就是有些懒惰,我也舍不得打骂,就这么着吧,女孩子也不要她考状元。”

王蘅无奈道:“就是父亲严厉一些也没什么,可千万别纵容坏了她,一旦性子养成了,可是极难纠正的。”

王澜点头应允了。

四月中旬,在选秀热热闹闹进行的时候,王蘅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给姐姐取名周馨,小名阿芬,给弟弟取名周煊,小名阿和。

因为是双生胎的缘故,两个孩子都有些瘦小,但相较来说,阿芬还是更强壮些,阿和又瘦又小,几乎连哭声都是嘤嘤两声,几乎听不到,后来奶娘喂奶的时候也喂不进去,因为阿和压根就不会张嘴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