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人朱瑙 作者:钟晓生

拉山贼当军队;捡乞丐当护卫;没人敢接手的烂摊子,只有他收拾。

最开始,全天下都以为朱瑙只是个满口胡话的妄人,却眼睁睁看着他在乱世中攀升,最终一统江山,成就帝王霸业!

一句话简介:乱世争霸基建文,一个小商人白手起家,最终称霸天下的故事

大腿粗的金手指√ 基建文√升级流爽文√

1、第一章

朱瑙刚进城,就在城门口遇上一群玩耍的孩童。那些孩童见了他很是兴奋,追在他的屁股后面喊:“朱皇子!朱皇子!”

朱瑙笑眯眯地从兜里摸出一包酥饼,递给那几个孩子。孩子们高兴地捧着酥饼到边上分吃去了。

赶了一天的路,朱瑙又渴又累。拐过一条长街,前面有家茶馆,他便带着手下伙计们进去,点了一壶茶,顺便歇歇脚。

刚坐下,茶馆里另一桌人便注意到了他。

“哎,”一个名叫张翔的青年敲了敲桌子,示意同伴们往那儿看,“你们瞧,朱瑙回来了。”

众人回头,果然看见朱瑙带着几个伙计坐在茶馆的东南角。

“他就是朱瑙?”另一个名叫李乡的男人颇为兴奋,不住打量朱瑙,“那个说是流落民间的皇子的人,就是他吧?”

“就是他!”

李乡不是阆州本地人,他是来阆州探望自己的堂弟李绅的。李绅也在席上,他听了李乡的话,不由奇道:“堂兄,你也知道朱瑙?”

“知道啊。他去我们那里走过货,我们那里也有人听过他的事。”

李绅不屑地砹艘簧骸笆裁础髀涿窦涞幕首印眯郑忝悄嵌娜瞬换嵴嫘耪馓姿荡前桑磕羌一锞褪歉鐾耍档幕埃桓鲎侄疾荒苄牛

李乡哈哈笑道:“是吗?管他真的假的,他那故事听着有趣就行。”

李乡不在意,李绅却很在意。他一向厌恶朱瑙,容不得别人说他半句好话:“有趣?再有趣也是假的!瞧他那红唇白脸的样子,指不定是哪个勾栏里的女人生出来的没爹的野种,跑到这儿来胡说八道!”

李绅如此讨厌朱瑙是有缘由的。朱瑙年纪轻轻,已经是一位身家殷实的商人了。他这几年做药材生意,在阆州开了几家药铺,由于他擅长经营,把阆州原先一些老店的生意也抢了。而李绅家里从前就是做药材生意的,祖上曾辉煌过,到他这辈已逐渐破落了。打从朱瑙来了以后,他们家里生意更是冷落,入不敷出。如此一来,他自然对朱瑙恨得牙痒痒。

至于朱瑙那所谓流落民间的皇子身份,则要从某场酒会说起。

朱瑙也不是阆州本地人,没人知道他籍贯何方,父母何人。有一天众人喝酒,酒过三巡,同饮的人打听起朱瑙的身世,问他为什么小小年纪一人跑到阆州来做生意。朱瑙喝得有些多了,便向人讲了个离奇的故事。

朱瑙说宫中有一宫女怀上了天家的骨肉,这本来是桩飞黄腾达的好事,但宫里宦官为祸,奸妃妒忌,宫女唯恐遭人暗害,不敢声张。她偷偷产子之后,就将婴儿托付给宫里一位老太监带出宫,从此那老太监便隐姓埋名地在民间将龙子养大了。老太监年纪大之后,也去世了。

朱瑙说这故事的时候有几处说得颇为细致,若这故事是真的,那他必得亲身经历才能知晓那些——也就是说,他的言下之意,他自己便是那个流落民间的龙子!

众人听得瞠目结舌。待次日他酒醒之后,人们再去询问他此事是否属实,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笑不语。

后来这事儿就在城里传开了,不过真信的人倒也不太多——如果眼下是太平年间,冒充皇亲国戚许是杀头的大罪。可如今朝廷**,叛军四起,皇帝都自顾不暇。阆州又是个山高皇帝远的西南城镇,人人都能站在街上大声痛斥狗皇帝,喝多了就说自己是皇帝亲爷爷的人也比比皆是。然而无论人们信或不信朱瑙的话,他的故事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就连城里只会玩泥巴的童子也知道朱瑙是“朱皇子”,甚至连城外的人也渐渐听说了。

李绅生怕堂兄不信他的话,便琢磨着去找朱瑙的麻烦,让堂兄好好看看。他心里一合计,便招呼了几个同伴,起身朝朱瑙走了过去。

“哟,这不是朱‘皇子’吗?”李绅走到朱瑙面前,阴阳怪气道,“我还以为你去京城认亲了,怎么又回来了?该不是你那些‘皇叔’‘皇伯’不肯认你吧?”

他身边几个朋友立刻发出不怀好意的笑声。

朱瑙不以为意地看了他一眼。他天生一张笑脸,加之面皮白净,不笑也带了三分笑意,半点不见恼。

李绅心下愈发不悦,挤眉弄眼道:“朱皇子,什么时候宫里派人来接你,你把我们也带去京城,好让我等小民开开眼啊。”

他的同伴笑得更加放肆。

朱瑙淡淡应道:“好说。”

李绅顿时笑不出来了。他挖苦朱瑙,是想看到朱瑙狼狈窘迫的样子,可朱瑙却弄得真有其事似的,这让他的大戏如何演下去?

他冷冷道:“朱瑙,你倒是给个确切时候。要不然到时候你赖账了,我们去哪儿说理?”

朱瑙撩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李兄不太关注天下大势吧?”

李绅一愣:“什么?”

朱瑙慢悠悠地说:“两个月前宦官软禁了何大将军。何大将军的手下良材众多,怕是已经在蓄势起兵逼宫了。而丰州的起义军也在蓄势南下,战火烧到京城只是时日问题。京里的人现在正焦头烂额,自顾不暇。旁的事,谁还顾得上呢?”

李绅目瞪口呆。不是他不关注天下大势,这些事情他当然知道,可他的本意只是想好好嘲弄一下朱瑙这个假皇子。被朱瑙这么一说,还真有理有据的,仿佛不是宫中不肯认他,而是时局动荡,还不到时候。

朱瑙拿起茶壶往杯里倒,壶口却只淅沥淌下几滴水来。茶水喝完了。他的伙计回头看了眼天色,低声道:“东家,时辰不早了。”

朱瑙点点头,起身朝李绅等人拱了拱手:“我还有事,先走一步,几位兄台慢用。”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留下李绅等人干瞪眼。

待朱瑙走出店门,张翔望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嘀咕道:“这朱瑙,该不会真是落难皇子吧?”

话音未落,立刻被李绅高声否决了:“怎么连你也……绝不可能!”

另一同伴也取笑他:“张翔,你该不是傻了吧?朱瑙的话你也信?你忘了朱瑙刚来阆州时的事了?”

张翔当然没忘。

朱瑙刚来阆州的时候才十五六岁。那一年他衣着华丽,戴着西域人的帽子,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大批仆从,一进城就引众人侧目。人们争先打听他的来历,打听到他是胡商的买办,要代胡商收购大批货物。本地的商贾嗅到有利可图,立刻主动找上门去,对他百般殷勤,又是请客,又是送礼,花了许多功夫才把生意做成。

原本事情到了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可后来有人去找胡商打听,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吓一跳——原来朱瑙那买办的职务竟是骗来的!他向胡商谎称他是某权贵的亲戚,买办之事若交由他操办,可保物美价廉。胡商见他年纪太轻,将信将疑,就派他去试试,若他做得好,便把此事交由他,做不好再换人不迟。结果朱瑙一到阆州就引发轰动,他又颇会吊人胃口,众商贾为了做成生意,不得不再三让价。他把买办一事出色完成,从胡商那里得到了大笔酬劳。

再后来,又有人打听到,朱瑙竟是一孤儿,没人知道他的籍贯出身,从前在邻州混迹,做买卖攒了几个小钱,哄胡商的行头是临时置办的,仆从也是临时雇的。买办的事儿一成,他就把人全遣散了。

一群老奸巨猾的商人竟然让一个少年给唬了,多少人在得知真相后跌足懊恼。可生意已经做成了,人人也都得了好处,终究耐他无何。

张翔随口一句话遭到同伴围攻,只能讪讪陪笑:“是我糊涂了。朱瑙就是个妄人,他的话当然是不能信的。”

李绅望着朱瑙远去的背影,啐道:“他朱瑙要是皇亲国戚,老子就是玉皇大帝!”

众人又轮流贬损了朱瑙几句。然而这并未让他们的心情转好,反倒心里悻悻的,说不上的别扭。

李绅伸手进兜里摸了摸,摸到几锭碎银,道:“今天真晦气。走吧,咱们去赌坊转转去!”

……

朱瑙回到店铺,店里的掌柜刘奇见到他不由一愣,从柜台后面迎出来:“东家不是去邻州进货了?”

朱瑙道:“回来了。”

刘奇见他身后没有车队,不像是进完货的样子,再加上他去进货本该一个月的路程,可这才刚过半个月的时间,不由惊诧道:“东家难道是半道上让山匪劫了?!该死,那些天杀的山匪!”

西南一带向来民风彪悍,近年来吏治混乱,苛捐杂税冗陈,以致山匪肆虐,商旅苦不堪言。每回商队出行,或得向山匪交大笔银钱开路,或得带上百十精壮男子随行护驾,要不然在山路里走一趟,怕被抢的连条裤子都不剩。

朱瑙却摇了摇头,道:“没有遇上山匪。是我自己不去了。”

刘奇茫然:“出什么事了?”

朱瑙并未向他解释,只道:“你把账册拿上,我们去库房清点存余。”

“清点存余?不是应该月底再对账吗?”刘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在就去?这时辰还早,我若走了,一会儿有客人来……”

朱瑙不在意地摆摆手:“把店关了吧。”

刘奇:“……”

他们店里生意很好,一天下来好几两银子的流水,关一天店损失不少钱。可东家说关,又能怎么办?左右都是东家的钱。

刘奇只能大白天关了店门,翻出账本,陪朱瑙一起去库房。

几人忙活了半天,把存余点清,账也都对上了。刘奇还以为朱瑙半路查他的账,是怕他做事不老实或是不周密,这会儿确认没出错,他忙邀起功来:“东家,我做事你还不放心吗?只要这账是从我手里过的,我保证一文铜钱也不让你少赚。”

朱瑙却道:“把这些存货全都低价出清了吧。”

刘奇:“……”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不可思议道:“什么??”

朱瑙笑了笑,转身往外走。

刘奇在朱瑙手下做事有段时日了,他了解自己这位东家的脾性。朱瑙是个天塌下来也不眨眼的人——因为他常常就是那个把天捅塌的人。他说话时张口就来,他做事时恣意妄为,天晓得有多少人被他气得牙痒痒,恨不能揍他一顿出气。但最最气人的是,许多时候明明觉得他胡作非为,早晚要倒大霉,可他非但没有倒霉,反倒是越做越风生水起了!

刘奇虽然知道自己的东家必然有过人之处,但朱瑙方才的决定还是太不讲道理了。因为朱瑙擅长经营,这间药铺开了没两年,把城里许多老店的生意都抢了,药铺每月赚的银子不知羡煞多少人。上个月刘奇还向朱瑙建议多开几家分铺,把店面扩大,他也答应了。可这会儿出门进了趟货,说变就变了?!

刘奇忙追上去,急得一头汗:“东家,库房的存货本来就不多了,别说出货,咱进货还来不及。且咱们手里有不少紧俏货,只要不着急时日,都是能卖好价钱的,何必低价出清?货都出完了,咱店里又卖什么去?”

他正嘀嘀咕咕说个不停,走在他面前的朱瑙忽然停了下来。他差点撞上去,忙刹住脚步。

只见朱瑙盯着前面街角的面摊看。炖了许久的面汤飘香阵阵,令人涎水直流。刘奇也被那香味引诱,头脑空了一空,满肚子话暂且咽了回去。

忽听朱瑙问道:“刘掌柜,你爱吃什么?”

“……啊?”刘奇呆了片刻,讷讷道,“爱、爱吃面食。”

“哦!”朱瑙笑了笑,大手一挥,“那把药材出清以后,店里就卖面食吧!”

刘奇:“……”

刘奇:“???!%……#&¥(”

2、第二章

朱瑙做事雷厉风行,竟真低价清起货来。

正如刘奇所说,他手里有颇多紧俏货,若不着急,必能卖个好价。他却浑不在意,无需人砍价,他便自行将价压倒了最低。不等客人出手,同行转瞬就把他的货买完了。

待把货全兑成现银,朱瑙便开始大肆收购起粮食来。倒也不光收面食,米面粮油,他全部大肆囤积。刘奇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目瞪口呆。

他找到朱瑙,苦口婆心地劝阻:“东家,眼下才开春,粮食都是去年的余粮了。价又高,粮又旧。再过几个月,到了秋收,粮价必然会大跌。到时候旧粮非但价贱,还没人要。除非秋收前能把粮食卖完,要不然这生意可赔大了啊!”

朱瑙正在看账本,闻言漫不经心道:“是吗?”

刘奇:“……”

朱瑙显然没把他的劝告听进去,他只能继续苦口婆心:“若是东家真想做粮食生意,何不再等几个月?今年雨水充足,秋日也必然会有好收成。到时候收粮,也会有个好价格。”

“哦,”朱瑙翻过一页,“是个好主意。”

主意是好主意。然后呢?没有然后。

刘奇那叫一个郁闷。他百般思索,揣摩不出朱瑙这样做的用意。劝又劝不进去,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揣摩朱瑙此举用意的不止是刘奇一个人。阆州城的许多商贾也都注视着朱瑙的一举一动。

打从朱瑙低价清货开始,人们便议论纷纷,不知朱瑙究竟打的什么主意。等他开始收粮,人们更是迫切关注。

这日李绅和朋友约好了晚上去勾栏喝花酒,几人一见面,聊得不是勾栏里的头牌,倒是朱瑙今日的举动。

张翔道:“听说朱瑙今日派人去巴州收粮了。他囤那么多粮食,到底想干什么?”

“谁知道呢?”另一人道,“为了凑钱,他把几家店面都盘出去了,可真是孤注一掷。”

李绅这几天很是神清气爽。朱瑙的药铺关了,他家生意终于回温了些。然而这并没有让他对朱瑙感恩戴德,反倒落井下石:“那家伙就是个疯子。整日说胡话,做疯事。从前能赚钱是他运气好,这一回,我看他不亏得悬梁自尽,哈!”

张翔却有些忧心:“我倒觉得那家伙每回说话做事,看似疯癫,却都有几分道理。我听说这回他原本是出城进货,半道上就回来了,一回来就改换门面。若说他只是一时兴起,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没准他知道些什么……”

“得了吧,他能知道什么?”李绅不屑,“去年是小年,今年必然是丰收大年。除非有天灾,要不然粮价只有跌,绝没有再涨的道理了。”

“天灾?”张翔想了想,也想不明白。

“就算真有天灾,他能提前知道?”李绅振振有词,“他是会观星象还是会算命?真有这本事,他怎么不去赌场算算?还做什么生意?”

张翔隐约觉得不对,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哈哈一笑,想把话题揭过。

李绅却仍不尽兴。他冷笑道:“朱瑙不是去巴州收粮吗?要是他回来的路上,让山贼劫个干净才好呢!”

……

李绅一语成谶,不出两日,朱瑙的运货队竟真让山贼给劫了。

这回进货朱瑙没有亲自前去,消息传回阆州的时候,他正在看最近的账本。一名伙计慌慌张张跑进来汇报:“东家,不好了,咱们的商队在仪陇附近让山匪劫了!”

“哦?”朱瑙不慌不忙地放下账本,“是哪个山寨劫的?”

伙计道:“是长明寨。”

打前朝起,昏君不理朝政,朝廷**,民不聊生。于是群贼尽出,区区一座山头,最多能有十几个贼寨。贼寨少则十数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官府也奈他们无何。

朱瑙问道:“他们劫了多少东西?”

伙计苦着脸道:“十车粮食。”

若是寻常商贾这会儿怕早已暴跳如雷。朱瑙却只似被人挠痒一般,不痛不痒。他淡淡道:“看来长明寨是嫌我们的孝敬银子给得不够了。”

为了能顺利运送货物,商贾们每年都要给几个山头送孝敬钱,让山贼放他们平安过路,朱瑙平日里也没少给长明寨送钱。没想到从他们的地盘路过,却还是出了这样的事。

“东家,那长明寨如此不守信用,我们也不能善罢甘休。”伙计出主意道,“要不我们找屠狼寨去给那长明寨一点教训?”

伙计出的主意也是商贾们常用的法子。这年头官府都治不了山贼,商人们自然也没这本事,唯一能找山贼晦气的,就只有其他更厉害的山寨。那屠狼寨占据七座山头,寨中一千多人,是方圆数百里内最强的山寨。而长明寨则是这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山寨,虽说也收纳了百十来人,却仍和屠狼寨没得比。如果朱瑙要找屠狼寨出手,必然要出银子当做酬劳,反正左右已经破财了,不如索性再多破点,出口恶气,也好让人知道他们不是好欺负的。

然而朱瑙却并不这样打算。他大手一挥,道:“十车粮食怕不够长明寨的兄弟们吃,再给他们送十车去吧。”

伙计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什么?”

朱瑙已经提笔继续统筹账目了。

伙计在边上傻站良久,才明白朱瑙方才说的话不是开玩笑,而是认真的,登时瞠目结舌。他磕磕巴巴道:“不、不找他们算账?还要再、再给他们送十车粮食去?!”说到最后几个字,惊诧得劈了嗓子。

朱瑙笑笑:“就当交个朋友。照我说的去办就是。”

伙计目瞪口呆地出去了。

……

过了立夏以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

这一日,李绅睡到午时才起来,吃点了东西就出门。外面倾盆大雨,等他赶到赌坊的时候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他一进赌坊,就遇到了自己的几个狐朋狗友。

“这见鬼的天,雨下了快半个月了也不见停。”李绅不住抱怨,“我快没一双干的鞋子了。”

张翔也是刚淋着雨过来,浑身湿透了。他一边绞着衣服上的水一边道:“今年的雨水可真多。”

提起这个,李绅的心情忽又明朗起来:“雨水这么充沛,地里的收成一定很不错。再过几个月,等庄稼成熟了,我看朱瑙准备拿他那几仓受潮的粮食怎么办!”

几人嬉笑着正准备进去找快活,忽见外头一群人雨中疾奔,冲向粮铺,疯了一般抢购起粮食来。

李绅等人一惊,面面相觑,终究抵不过好奇心,过去询问。

“出什么事了?”

一名大娘刚抢了几袋大米出来,被李绅等人拦下询问。她眼一瞪,扯着嗓门道:“你们还不知道?洪水把江堤冲垮了!”

李绅等人登时傻眼了。

3、第三章

“洪水怎么会把江堤冲垮?”李绅不敢置信,“不是去年年底才修的新堤吗?!”

大娘扼腕叹息:“今年雨水足,连下了几天暴雨,江水大涨,就把新堤冲毁了!”

“雨是大了点,”李绅差点咬了舌头,“可哪至于……”夏季是雨季,每年一入夏就连日大雨。可今年的雨水也不是最多的一年,尤其去年新修了江堤,怎么说也不应该。

大娘摆摆手,不欲跟他多说,抱着几袋米回家,准备放下东西再来抢购渡灾的粮食。

刚才嘲笑朱瑙的纨绔子弟们全都不知所措。

到了这个时候,李绅还要嘴硬:“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是不是那朱瑙为了把粮价炒高,故意在城里散布谣言?”

众人面面相觑,不接他的话。

片刻后,张翔先开口:“我想起家里还有些事,先走一步!”不等众人询问,他埋头冲进雨里,朝回家的方向跑去。

其他几人也先后反应过来。阆州城离河道较远,洪水是不会冲进城里来的。可一旦夏洪爆发,必然会有千亩良田被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过不了几天,阆州城也会受到波及,粮食紧缺,物资匮乏。等到了那时候,可不是花多少钱能买到粮食的问题,而是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粮食了。

“我家里也有点事,我先回去了。”

“啊,我肚子好痛!我先回去歇歇。”

狐朋狗友们接二连三地开溜,转瞬就走完了。大雨里,只剩下李绅一人傻站在原地,眼睁睁看着城里的人们疯也似的冲向集市抢购物资。

不多时,他终于也扛不住,冲进人群一起抢粮食去了。

正如那大娘所言,连日大雨导致江水暴涨,江口决堤,洪水冲进平原,冲垮了千亩良田。这阆州城离江口岸有数十里远,洪水虽没冲进阆州城,阆州城里的物价也是一日日飞涨。

清早开市,米价每斗六十文;到了黄昏收市,米价已涨到了每斗三百文;翌日早市再开,米价已隔空跳到了每斗六百文,一开市就被人哄抢而空。

原本天灾**往往是商贾们发财的好机会。他们手中有大笔银钱,可趁机囤积物资,炒高物价。可这时候他们再想屯粮,却都傻了眼:城里的余粮早让朱瑙屯完了,哪还有轮得到他们?

于是朱瑙再次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茶馆里,一名纨绔子弟悻悻道:“那朱瑙该不会能未卜先知吧?要不然他怎么回回都算得那么准?连江口决堤的事他也能提前几月算到……”

“呸!”李绅啐道,“什么未卜先知,他就是撞了狗屎运罢了!”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狗屎运?”另一人嗤道,“那怎么不叫你碰上?”

他们正聊着,忽见张翔带着一个年轻男人走进茶馆。众人见了张翔,忙招呼他过来。

“你怎么才来?等你半天了。”李绅一边抱怨,一边打量张翔带来的男人。只见那男子穿着短打的麻衣,个子矮小却十分健硕。看这打扮,像是替人做脚夫的。李绅露出嫌弃的表情,问道,“这人是谁?”

张翔故作神秘道:“你们猜猜?我找到他,可费了不少功夫。”

李绅不屑:“你领个花姑娘来,我们还有兴致陪你玩猜谜游戏。你领个大老爷们儿来,叫我们猜什么?猜你和他谁的鸡儿更长么?”

他的下流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张翔又羞又恼,把脸一垮,道:“看来你们是不想知道朱瑙的事了。”

众人一惊,纷纷止住笑。张翔作势甩手要走,被人拦住,好话孬话一通哄,总算哄得他消了气。

一人陪笑道:“好哥哥,别拿乔了,你就赶紧说吧。这人到底是谁?他知道什么?”

张翔这才悠悠开口:“你们可记得前段时日朱瑙出城进货,本该去一个月,可他半月就回来了的事儿?”

“记得!他回来以后,就关了药铺,开始囤粮。”一人忙道,“现在想来,必定是那次路上他遇上了什么事,让他提前知道了江堤会垮的事!”

“这人便是那回随朱瑙出行的脚夫。”张翔得意洋洋道,“我可是花了许多功夫才把他找来的。你们有什么问题问他便是。”

众人大惊,连忙让出一把椅子给那脚夫坐下,又给他端茶,又为他扇风,询问他那次跟随朱瑙出城的经历。

那脚夫已从张翔那里得到好处,喝了两口茶,就老老实实地交代起来。

“那天我们已经赶了七八天的路,走的是娄山里的一条山路。那条路又陡又狭,一次只容一辆车马通行,还得走得万分小心。我们走了大半个时辰,眼瞅着要把那段山路走完,忽然迎面过来一队官兵,也带着车马。我们两队人堵在那儿了,我们过不去,他们也过不来。按理说,我们走得更远,总该是他们回头让我们,偏偏那队官兵霸道得很,非要我们让回头……”说到此处,那脚夫满腔愤慨,“你们说,那些官兵是不是太不讲理?他们回头出去,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我们掉头再回来,一个时辰都不够!那山路那么难走,我们一路过去实在不容易。耽误工夫不说,拉车的牲畜也走不动……”

那些个纨绔子弟们听他喋喋不休地废话,却始终没说到正题,简直心急如焚,又不好意思催促。还是李绅听不下去,忍不住道:“行了行了,跟一帮兵匪有什么道理可讲?你赶紧往下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脚夫被他打断,顿了一顿,道:“我们本想与那些官兵理论,东家大抵是怕得罪官兵,还是叫我们回头了——”才说没两句,又忍不住抱怨起来,“那些兵匪只会跟我们老百姓逞威风,一旦遇上山贼,他们跑得比谁都快!——没办法,我们只能原路退回山下,让官兵通行。等官兵都走了,我们打算继续赶路。当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若不抓紧,天黑之前我们就来不及赶到下一个城镇。可是东家却说,让我们别再走了,反正已经掉头,索性回去算了。”

他把自己说渴了,端起茶杯又咕嘟喝了一大口。放下杯子的时候,只见桌上的人全都眼巴巴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