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夫:“……”

众人:“……”

脚夫:“……”

一桌人大眼瞪小眼瞪了半晌,李绅莫名道:“然后呢?!怎么不说了?”

“然后?”脚夫挠挠头,“东家让我们回去,我们就回去了啊。”

众人:“………………”

“不、不是,”李绅都让他弄糊涂了,“朱瑙让你们回哪儿去?”

“回阆州啊。后来我们没去进货,就直接回阆州了。”

李坤等人目瞪口呆。他们想知道的就是朱瑙为什么突然回阆州,结果这脚夫控诉官兵霸道无理的废话说了一大堆,真正的重点反倒一句话带过了。什么叫做“反正已经掉头,索性回去算了”??这是人话吗??

李绅急得要挠墙:“他到底为什么让你们回去?!”

脚夫同样一脸纳闷:“我也不知道啊!好端端的,都赶了好几天的路了,眼瞅就要到了,怎么忽然让我们回去?东家莫不是让那些官兵给气糊涂了吧?”

众人:“……”

李绅怀疑这脚夫在装疯卖傻地戏弄他们,气得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那脚夫的鼻子:“你……”

他身边几人忙把他压下去,劝他消消火气。李绅觉得那脚夫是故意的,其他人倒不这么认为。他们都了解朱瑙,这种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事情,的确像是朱瑙做出来的,怨不得脚夫。

朱瑙忽然改变主意,应当和那群官兵有关系。许是发生了什么事,脚夫没注意到。因此如果想弄明白,还得从这些官兵身上下手。张翔想了想,问道:“你知不知道,你们在山谷里遇上的那群官兵,他们是去做什么的?”

脚夫想了一会儿,答道:“我记得他们运货的车上装着许多石块、草垛,还有些工具……像是去修建工事的。”

桌上一位名叫王习的人一愣,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追问道:“你知不知道那队官兵是往哪儿去的?”

脚夫老老实实道:“我好像听说他们是去渝州的。”

听到“渝州”两字,王习眼睛一亮,道:“果然如此!我明白了!”

其他人还茫然着,纷纷将目光投向王习:“你明白什么了?”

王习道:“你们知不知道,开春的时候渝州附近的江堤垮塌了一段?”

席上有人点头,有人摇头。阆州和渝州相距不过数十里,却有群山相阻。有些人消息比较灵通,早知道消息;有些人不关心时事,便没有听说过。

“我家前阵子有个从渝州来的客人,说是今年开春的时候下了一阵暴雨,江水涨潮,把那边的江堤冲垮了一段。后来官府派人补上了。那天朱瑙碰上的,八成就是去渝州修补江堤的官兵。”王习蹙眉思索片刻,道:“难不成,那群官兵和朱瑙说了什么,朱瑙才提前知道了洪水会决堤的事情?”

众人皆以为然。

唯独那脚夫,憨憨地摸了摸头:“如果那些官兵都知道大堤会塌,怎么不把堤修好?”

众人又是一愣。脚夫的话倒是给他们提了个醒,洪水会决堤的事儿,那些个官兵还真不该知道。一来几个月后的事情他们又怎能确定?二来人多口杂,如果真有这种事,按理早该传开了,没道理只有朱瑙一个人知道。

那既然不是官兵说了什么,便是朱瑙自己发现了什么。

片刻后,张翔露出一个苦笑:“真照脚夫说的,那天赶路的时候,他们迎面碰上一队对渝州修补江堤的官兵……只要朱瑙知道这些官兵是去干什么的,我便大概能猜到他是怎么想的了。”

李绅忙问道:“怎么说?”

张翔慢吞吞道:“你们想想,那江堤是去年才修的,按说今年应当是最牢固的时候。可渝州那边春雨涨潮,就把新的大堤冲毁了……春雨再大,能大的过夏雨?春水涨潮,能涨得过夏洪?那大堤既然连春水也挡不住,被夏洪冲垮,又何足为奇?”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咬了咬牙:“那些狗官层层克扣,把江堤修得不堪一击!百里长堤是一次修成的,渝州这段春天就垮了,幸而春天水势不高,才没酿成大祸。其他地方呢?夏洪来后,果然处处垮塌……这不是天灾,这是**!朱瑙怕是早想明白了这一点,才早早开始屯粮的。”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如今这朝廷早已是烂骨生蛆,地方官府胡作非为,横征暴敛。而他们在座众人,无论家境好坏,都是当世的百姓,谁又逃得过?想到这里,他们一个个目光黯淡,垂头丧气。

李绅突然气急败坏地踹了下桌腿。众人还以为他是对世道不满,没想到他一开口,竟还是唾骂朱瑙:“我说那朱瑙怎么晓得囤粮,弄头到来,果然是他走了狗屎运!他出去进个货,竟还能碰上这样的好事……老天真是不开眼!”

众人哑口无言。他们几个家里都是经商的,对忽然发家的朱瑙也是又眼红又嫉恨。平日李绅骂朱瑙,他们都要附和上几句。可是这回,李绅说朱瑙走了狗屎运,他们却很难认同。

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早就知道了春季渝州那里堤坝垮塌的事,可又有几个人因此就想到了夏天的雨季会让洪水决堤?即便想到了,他们之中又有几个能有魄力把自己手里做得正好的生意全卖了,孤注一掷豪赌的?不光他们之中没有,整个阆州城里,也找不出第二个朱瑙来。

想到此处,几人黯然失色,几人忧心忡忡。

“那朱瑙真是……”王习皱着眉道,“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一个异乡人,才来了几年,竟把我们这些世世代代立根于此的人都挤兑了,真是让人看笑话。”

另外几人深以为然地点头。这回的事,固然让他们暗中佩服朱瑙,却也加剧了他们对朱瑙的嫉恨。要是没有朱瑙,他们这些商人势必会大肆囤积物资,趁着天灾**好好赚上一笔。可现在,已经没有他们施展拳脚的余地了。

商人趋利,夺利的便是仇人。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很快就达成了默契的共识:不能再让朱瑙在阆州城肆意妄为下去了!

4、第四章

清早,朱瑙出门去集市。

他在集市漫无目的地闲逛,时不时停下脚步向摊贩问问价钱,闲聊几句。

从前他手里没钱租铺面、雇人手的时候,他便常在市集里逛。一旦碰上物价低于市价的东西便买下来,加点钱转手倒卖出去。一笔买卖赚的钱不多,可日积月累也攒下不少钱。如今他有了钱,却仍爱逛集市。

一切似乎都和往日没什么不同,然而在集市的各个转交暗处,许多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个凉棚后面,两个青年凑在一起,小声交谈。一名青年道:“他在看草药。难不成以后他还打算继续做药材生意?”

另一个青年脸色不大好看。他是李绅家的仆人,打从朱瑙不开药店以后,李家药铺的生意好了许多。假若朱瑙又要回来,他们家的日子必定又要吃紧了。

忽然,他的胳膊突然被人拽了一下。“快低头,朱瑙在看我们!”

青年回过神,只见不远处朱瑙果然对着他们的方向张望。此时他若站着不动,倒也不会惹人起疑。可他一时心虚,竟下意识地往凉棚后面躲。

过了一会儿,他从凉棚后出来,只见朱瑙还在集市里闲逛。

“他没发现我们吧?”

他的同伴盯着朱瑙看了会儿,见朱瑙并无异样,摇头道:“应该没有。”

两人松了口气。

朱瑙在集市逛了一上午,悠哉地离开了。他走了没多远,忽听前方一阵喧闹,拐过街角,只见一堆人围在烧饼摊前看热闹。

一名路人道:“啧啧,又来一个。把这小子的手剁了吧,免得他再去祸害别人。”

另一人道:“就是。什么时候能把咱城门关了,为何放这些人进来?”

朱瑙走进人群里,只见一个骨瘦嶙峋的少年跪在地上,那姿势仿佛一只缩进壳里的乌龟。他身边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是烧饼铺的老板刘春。刘春试图把他少年从地上拉起来,抢夺他怀里的东西。可那少年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刘春胳膊有他三倍粗,竟死活拽他不动。

两人角力了一会儿,刘春未取得上风,不由急眼了,开始对少年拳打脚踢,一边打一边骂骂咧咧:“狗杂碎,我让你抢!看我不打死你!”

刘春力气惊人,可那少年入定般承受着拳腿,竟一声不吭。

朱瑙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少年怀里竟抱着几块烧饼。被他用力挤着,饼屑落得满地都是。

这倒也怪了。一个烧饼不过巴掌大,这少年若饿极了来抢食物,大可抢了就吃,吃了就跑,吃进肚里以后那刘春也奈他无何。何苦抱在怀里?这样子倒不像要自己吃,而是要带走的模样。

再瞧那少年的跪姿,仿佛磕头一般。

刘春继续殴打那少年,地上的泥土已溅了星点黑色,似是人血洇进土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时不时还有人大声叫个好,激得那刘春拳脚愈发密集。那少年逐渐跪不住,趴倒在地。

突然间,落在他背上暴雨般的拳脚停下了。一双素布靴出现在少年的视线中。他微微一怔,抬眼望去,看到一个年轻男子。那男子皮肤白净,眼睛细细长长,唇角微翘,天生便是一张和善带笑的脸。

少年在看朱瑙的时候,朱瑙也在打量少年。这少年的脸庞生得稚嫩,约莫只有十四五岁,手脚十分纤长,因饿了太久,身板过于单薄。他的五官虽未长开,却已见英武之气。尤其是他那双眼睛,竟如狼目般炯炯。

片刻后,少年听见朱瑙温声开口:“他抢的这些烧饼总共多少银子?”这句话是在问烧饼摊老板刘春。

少年一惊,诧异地看着朱瑙。

刘春道:“他抢了五个烧饼,总共一两银子。朱兄,你要替这小子付账?”最近粮食紧缺,烧饼的价格也飞涨了数倍。

朱瑙并没有回答。他蹲下身,和那少年对视。

他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戒备地看着他不做声。

顿了片刻,朱瑙又问:“我若替你出钱,你如何还我?”

少年一怔,不解其意。他身上但凡还有半点值钱的东西,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

朱瑙微微笑道:“我不做亏本生意。你若不打算还,我便走了。”

他的话不仅令少年茫然,围观的众人也都傻眼。他们原以为朱瑙要做善事,哪知钱还没掏,他竟先跟人谈起还债的事。难不成还要算算利息?果然是个重利轻义的商人。

良久,少年终于哑声开口:“我没有钱。”他很久没有吃东西,发出的声音仿佛揉搓枯草团般沙哑。

他的话让朱瑙奇了一奇:“你如今没有钱,难道一辈子都没有钱?”

少年愣住。他似乎不太明白朱瑙的意思,惊疑不定地看着朱瑙,半晌没出声。

朱瑙等了一会儿,问道:“你不愿意?”

少年依旧不开口。

朱瑙站了起来,惋惜地摇摇头:“那就算了。”说罢便不紧不慢地走了。

烧饼摊老板刘春:“???”

他刚发泄了一半的怒火被打断,一口气吊着不上不下,都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殴打这个抢他烧饼的少年。

朱瑙走出没几步,忽听身后一阵悉索响动,有人叫他:“别走。”

声音又哑又虚弱,朱瑙还是听见了。他停下脚步,转过身,只见少年挣扎着站了起来。少年的身量已比同龄人高出许多,骨瘦嶙峋,满身是伤。他双眼泛红,胸膛起伏,喘息片刻方才平静下来,道:“我什么都能做。给我个机会,我一定加倍还你。”

边上围观的众人又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原来朱瑙方才那几句话的意思,是让这少年替他做工还钱?想到这里,众人心情颇为复杂。

洪灾至今已有月余,决堤的江水淹没数十村庄,毁坏千亩良田。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涌入阆州城。然而阆州百姓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官府今年又加了几道新税。大多人家已穷得揭不开锅,谁又有闲心接济难民?

难民缺少生计,便四处偷抢坑骗。短短一个月,城里已出了三起杀人放火的事,据说都是难民所为。如今城里的百姓在街上见了衣衫褴褛的异乡来客,大多绕道而行,甚至有主动上前打骂驱逐的。也因此,方才众人见刘春殴打少年,才纷纷叫好。

一位名叫周福的摊主劝朱瑙:“朱老弟,你可千万别雇他做事。这帮狗东西,没一个好的。你真雇这小子回去,他手脚不干净还是小事,万一杀人放火,你都没处找人说理去!”这几天他摊子上的东西也让难民偷抢了好几回,他看到这帮家伙就恨得牙痒痒。

朱瑙笑了笑:“多谢刘兄提醒。”话是这么说,手却伸进兜里掏银子去。

周福见他不听,又劝:“哎呀,你这人真是。我晓得你爱财,那又何苦来出这个头?只当没看见就是了。你又要赚名声,又舍不得吃亏,想让那小子来替你做工还钱,我看你要吃更大的亏!”

那周福还以为朱瑙出来管这闲事,是想做善事博个好名声。又因为不舍得白给银子,才让那少年为他做事还债。朱瑙也不解释,只冲他笑笑,依旧掏了银子,交给刘春。

周福在他身后嗤道:“怪人!”

少年弯下腰,捡起方才落在地上的烧饼,正小心翼翼地拍去烧饼皮沾的尘土,忽然一袋热腾腾的烧饼出现在他眼前。他诧异地抬头,只听朱瑙道:“那些已经脏了。”

少年想了想,收下朱瑙新买的烧饼。方才被他压烂了的那些他也没扔,照旧全捡起来,拍也懒得拍,狼吞虎咽地吃进肚里。他低声道:“公子,我想先去个地方。”

朱瑙没问他要去哪儿,随意道:“行。走吧。”

少年带着朱瑙往城南的方向走,路上两人又聊了几句。

朱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次少年老老实实答了:“程十八。”

“程十八?你是十月八日生的?”

程十八摇头:“不是。我是正月十八出生的。”

朱瑙了然,又问:“多大年纪?”

“十五。”

“涪州人?”他是听口音猜的。

程十八低声道:“是。”

涪州便是洪灾最严重的地方,听说那里房屋全被洪水冲毁,饿殍遍野,哀鸿千里。

两人穿过几条大街小巷,很快到了城门口,程十八竟是要出城。朱瑙心中已明白他要去往何处,便继续跟着。出城后又走了不多远,前方路上出现一座早已废弃的祭庙。还没走近,便闻到一股冲天的酸臭。自从发水灾,那祭庙便成了过往的难民歇脚的地方。

程十八没有立刻走进去,而是将那袋烧饼交给朱瑙,并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公子到那里等我。”那废庙里有很多无家可归的难民,程十八一来怕污糟的气味朱瑙受不了,二来他也不敢带着食物进去,否则必定遭人哄抢。

朱瑙便去树下站着。

程十八一个人跑进废庙,不一会儿背了个老人出来。他把老人背到树边放下,朱瑙这才发现老人也是瘦骨嶙峋,面如菜色,显然好些天没吃东西了。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老人的右腿已经肿胀溃烂。

程十八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烧饼,掰碎了送到老者嘴边。老者饿得吃东西的力气都没有,颤颤巍巍张开嘴,半晌才将一小块食物吞下。程十八小声道:“爷爷,慢点,不急。”

朱瑙问道:“他是你祖父?”

程十八摇头:“我没有亲人了。”顿了顿,又道,“洪水来的时候我被冲走,他给了我一根树干,把我从水里拉上来。”

朱瑙明白了。

那老者如今虚弱的模样,别说用一根树干把少年从水里拉起来,恐怕让他从树上折一根树枝他也做不到。天灾**,能活着便已不易。

程十八很有耐心地把食物掰成小块喂老者吃下去,朱瑙也很有耐心地不催促。喂到一半,程十八往边上看了一眼。只见朱瑙神色淡淡地望着天,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程十八喂完了老者,起身走到朱瑙面前。忽然双膝跪地,对着朱瑙用力磕了三个响头,一字一顿道:“救命之恩,永世不忘。”

他所谢的,不是朱瑙今日为他付的钱,不是给他爷爷买的烧饼,也不是将他从刘春的拳脚下救出来。如今这年月,一顿饱餐之食,一块落脚之地,都救不了他的命。朱瑙给他的才是真正活命的机会。

朱瑙微微挑眉。

程十八又道:“公子,求你再救我爷爷。”

朱瑙回头瞥了眼奄奄一息的老者。这一身伤病,怕是要花不少银子。

他笑眯眯道:“可以。”

停顿片刻,又轻飘飘补上一句:“一切花销全从你工钱里扣。”

5、第五章

程十八被朱瑙带回后,当天夜里便发起了高烧。他这一个多月的流离失所、忍饥挨饿,早已落下一身伤病。好在少年人恢复能力强,过了七八日,朱瑙再去看他,他居然已在院里扫起地来。

朱瑙问道:“烧退了?”

程十八颔首:“退了。”

朱瑙打量他一番。前几日刚带回来的时候,这小子脸色青黄,如今脸上已有了血色。瘦还是瘦,进补了几日,好赖不至于瘦得那么吓人。照这样下去,过段时日应当能痊愈。

程十八道:“我该做什么?”稍好一些,他便急不可耐要干活了。

朱瑙瞧瞧他那比扫帚柄粗不了多少的胳膊,思索片刻,道:“你陪我出去逛逛吧。”

程十八非常听话,立刻放下扫帚,跟着朱瑙往外走。

出了门,两人又往集市去。

朱瑙在集市闲逛了一阵,问了许多东西的价钱,却什么也没买。程十八忽然靠近他,在他耳边小声道:“公子,很多人在看你。”

朱瑙拿起一个摊上的皮革看了看,又放下,漫不经心道:“是吗?”

程十八以为他不信,又轻声道:“右边推板车的那两个人看你很久了。”

正如程十八所言,此地有许多双眼睛盯着朱瑙,都是城里的商贾们派来的眼线。最近这段时日,朱瑙没有再收粮了,他卖的全是灾前收来的粮食。等货物售罄,他必然还要进货。阆州所有的商人都想知道,朱瑙日后打算做什么生意。

从前人们便知道朱瑙善于经商,经过此次洪灾,人们更佩服朱瑙厉害。于是众人暗中观察他有两个目的,一来怕他日后要抢自己的生意,好早作准备,早早提防;二来看看他有什么新主意,或许能跟着分一杯羹。

然而朱瑙并未往程十八说的方向看。他问程十八:“我很好看吗?”

程十八:“啊?”

朱瑙乐呵呵道:“要不然他们为何整日盯着我看?”

程十八:“……”

他嘴角一抽,不知这话该怎么接。然而他明白朱瑙并非没有察觉那些人的盯梢,便放心许多。

不一会儿,朱瑙走到一个摊前。摆摊的是个年幼的女孩,小脸乌黑,两只手指的指甲缝里全是黑漆漆的泥。她的摊子上摆的是些零碎的草药,一旦有人过来,她就怯生生地看着对方,也不主动开口招揽生意。

朱瑙弯下腰,指着她卖的金银花问道:“这个多少钱?”

女孩小声道:“一捆二十文。”

朱瑙问道:“只有两捆?”

女孩微微点头。

穷苦人家的孩子会去山里挖野菜,有时也能采到一些草药。若是采的量多,便卖给城里的药材铺。采得太少,药铺看不上,他们便到集市上来卖。

朱瑙低头数钱,正欲买下这些草药,忽听边上一个男人高声道:“这些金银花我全要了!”

朱瑙转过头,看向那个出声的男子,微微一笑:“李兄,好巧。”

李绅也在看朱瑙,目光满是敌意与戒备。今日他路过集市附近,恰巧看见朱瑙带着程十八在逛,不知怎么的,他心念一动就跟了过来。朱瑙一路问了好几样东西的价钱,全都没买,偏偏看到这几样药材,竟开始掏钱。李绅最怕朱瑙真要回归药商的行列,来抢他家生意,又不知怎么阻挠,一时情急,就想了这么一出。

他急匆匆摸了两吊钱出来,也没数清楚,就要去抢那把金银花。一来他故意找朱瑙的不痛快,二来他亦想借此警告朱瑙:但凡朱瑙又打起药行的主意,他必会全力阻挠。

就在李绅的手快要碰到金银花的时候,他的手腕忽然被人抓住了

“李兄,你着什么急?”

李绅瞪他:“我钱都给了,你待如何?”

朱瑙慢条斯理道:“做买卖讲究价高者得,我愿出五十文,买这两捆金银花。”

那小姑娘吃了一惊,黑溜溜的眼珠子转动,看看朱瑙,又看看李绅,像只受惊的兔子。

李绅先是一愣,随后恼羞地胀红了脸。朱瑙这是在奚落他没钱?要知道朱瑙最近大赚一笔,他的家产的确比朱瑙不过。可输人不输阵,他也不会轻易认怂。他要叫朱瑙明白,倘若朱瑙敢再与他家抢生意,他必定寸步不让!

于是李绅一咬牙,道:“我出八十文!”

朱瑙没说话,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一锭银子在手里把玩。看那银子大小,约在一两出头。

李绅瞪瞪眼,道:“我出一两半!”

朱瑙伸手进口袋掏了会儿,又摸出一锭碎银。

这回李绅有些犹豫。不过眨眼功夫,价钱已翻了六七倍。二两银子够把勾栏里的头牌花姐叫出来陪一整日了,用来买两把金银花,实在亏得很。可他转念一想,如今他跟朱瑙要争的不是金银花,而是一口气,区区几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

他狠狠心,又道:“二两半!”

朱瑙解开钱袋,把身上带的钱全倒在手里,不紧不慢地清点起来。

李绅在边上伸长了脖子看。那些碎银和铜钱加起来,约莫是四两多的样子。他头脑一热,直接加了一口狠的:“五两!”

朱瑙闻言停下了数钱的动作,眉峰动了动,好似有些惊讶。

李绅生怕他从哪里又摸出点银子来,急忙掏出一锭大银子丢给摆摊的女孩,旋即挑衅似的望向朱瑙:怎么样,你还加得起么?

朱瑙却没看他,对那姑娘道:“李兄说出五两,你秤秤这锭银子分量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