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兄弟惊得嘴都合不上。无论田租还是赋税,地主和官府往往都是按均数算的。譬如一亩地年均产粮六斗,十税五就是每亩地需交三斗粮的税。无论当年收成好坏,年年都得照三斗来交。这样能省去每年冗杂的计算统筹。可这样亦有极大弊端。

若是遇上丰年还好,可一旦遇上灾年,田里量产大减,赋税却不减,一样得按每亩三斗来交。于是种了一年地,百姓自己非但没有收获,反要倒欠地主和官府许多粮食,这日子还怎么往下过?而按朱瑙所言,每年实收实算,固然麻烦一些,可至少灾年也有了活路,对农户而言,实在是求之不得。

王仲奇听了此言,已兴奋地忘我,拉着哥哥不断往人群里挤,生怕晚了就抢不上地。王伯仍有些疑虑:“天下怎会有这样的好事?我实在不敢信。”

那难民道:“朱庄主的田庄在仪陇,听说那里有很多山贼——那又如何?我们还能怕那山贼么?”

王伯正这才明白了。难怪田租收的如此便宜,原来是因为受到山贼侵扰。可正如那人所言,他们如今无家无室,一无所有,能有一块落脚之处,还会怕山贼么?何况田租实收实算,若到秋收的时候真遭遇山贼打劫,收成减了,租税也能少交,仍有活路。怎么都比如今的活法好。

王伯正再不犹豫,喜上眉梢,带着弟弟一起往人群中挤去。

……

申时之后,杨老二才悠悠地往城南走。

下午他与众人计划好夜晚的行动,便去了城里的勾栏。然而他一身臭气,打扮又穷酸,也掏不出银子,刚进去就被人赶了出来。他气得在勾栏外痛骂了好一阵,还指着那老鸨的鼻子说,等他有了钱,非但要把勾栏里最漂亮的女子赎回去,也要把老鸨一并买走,让那女人天天跪在地上为他洗脚。

他今年已四十好几,因家中无钱,人又好吃懒做,一直没有娶上媳妇。好在苦了四十几年,今日终于等到转机。

他已全都想好了,等晚上抢完钱,他马上就把钱分了,让难民们赶紧离开阆州。反正灾民滋事不是头一回,谁又会想到牵头人竟是他呢?等他有了钱,他非得娶上十个媳妇,把勾栏里的女子一个个全睡过来不可。

想到这里,他顿觉扬眉吐气,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待他走到朱府附近,天已黑的差不多了,前方仍有一片暖色,是有人点的火把。杨老二略有些担心:是谁点的火把?该不是巡逻的官兵吧?

他小心翼翼贴着墙过去,只见朱瑙家的大门外,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全是熟人。火把也正是他们拿着的。

杨老二不由愣了一下。这些灾民倒是足够守时,这会儿就已经全到了。可胆子也为免太大了些,不说找地方躲起来,就这么堂而皇之站在别人家门口,还点个火照明,就不怕打草惊蛇,顺便把官兵也给引来?

他一时间没想太多,只道这些灾民全是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忙从墙后出来,冲人打手势:“灭了!快把火灭了!”

他一露头,瞬间几十双眼睛都盯到他身上。他对上众人虎视眈眈的目光,这时才觉出不对,下意识后退了两步,转过身,准备逃跑。

可惜已经晚了。几十个人呼啦啦全朝着他冲过来,王伯正年少力强,跑得最快,一把抓住他的后襟。杨老二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没等他爬起来,噗噗噗几声,一大群人叠罗汉似的压上来!

可怜那杨老二在最底下,被人群压得差点把肝吐出来。

在他昏过去之前,只听众人中气十足地齐声道:“庄主!抓住啦!”

12、第十二章

一盆凉水当头泼下,冰凉刺骨不消说,又似一个巴掌拍到脸上,火辣辣地疼。

杨老二猛地惊醒,睁开眼睛。只见自己身处在一个庭院,庭院的中间有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位面皮白净的年轻男子。男子周遭黑压压围着一群人,数道的锐利的目光正盯着他。

男子笑眯眯地开口:“醒了?”

夜色太黑,杨老二不得不眯起眼睛,待借着火光看清此人长相,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不是他就是准备今晚打劫的苦主朱瑙吗?!

朱瑙乐呵呵地问道:“听说你今晚有甚计划?”

杨老二吓出一头冷汗,险些咬了自己的舌头:“我没有!我不是……”

还没等他撇净关系,边上立刻有人拆他的台:“庄主,就是他杨老二想要谋害庄主,夺财害命!”

“是他!”

“就是他!”

“我们都能作证!”

杨老二:“……”

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笼络过来的难民,此刻几乎全都站在朱瑙身后。就在今天中午,他还和这些家伙一起聚在废庙里,他站在祭台上高谈阔论,俯视众生,春风得意。这才过了几个时辰,他就被人捆成死猪似的扔在地上,仰视众人,狼狈落魄。风水轮流转,转得实在快。

难民们义愤填膺,反倒是朱瑙这位苦主不以为意。他翘着二郎腿,饶有兴致地问杨老二:“误会?什么误会?说来听听。”

“我……我……”杨老二憋得脸色紫红,硬是憋不出个屁来。

人到危急关头,往往不是急智,就是病急乱投医。杨老二就是后者。他情知此事已经无法狡赖,为减轻罪责,竟随手指着人群中一青年道:“不是我,是他!一直都是他暗中出谋划策,指使我这么做的!”脸一变,又带着哭腔道,“朱皇子,我也是个可怜人,你就饶了我吧……”

被杨老二指认的青吓了一大跳,霎时慌神,结结巴巴道:“庄主,他、他胡说!不关我的事!”

然而朱瑙并没有看那青年,仍看着杨老二,目光比方才多了几分失望。他问道:“你说的误会就指这个?还有别的么?”

杨老二傻了一会儿,开始磕头求饶:“皇子,皇子饶命啊,这些小人谗言害我啊!”

众人:“……”

朱瑙悠悠叹了口气。

方才难民们出面指认杨老二,杨老二一时情急,竟不惜与众人为敌,想把自己摘干净。这下他彻底犯了众怒,被他诬陷的青年第一个跳出来,对他拳脚相加。被他指为“小人”的人们也跟着一拥而上,将他一顿痛揍。

“你敢谋害我们庄主,老子打死你!”

“你妖言惑众,险些把我们都骗了!”

“混账东西,幸好我们没听你的……”

杨老二被揍得哭爹喊娘地求饶。“别打了别打了,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我给你们当牛做马,放我一马吧……”

程惊蛰看着这出闹剧,忍不住撇嘴。他小声道:“公子,怎么不把他直接送官?”

朱瑙打了个哈欠:“本来想看看他究竟有什么本事……唉。”

惊蛰惊讶不已:“本事?什么本事?难不成公子还打算用他做事?”

朱瑙笑笑,不置可否。这杨老二能纠集众人生事,难说没有点过人的本事。可惜,这一番试探下来,此人空有野心,却无智谋,更连局势都看不明白。说到底,只是个胡搅蛮缠的无赖罢了。

天色已经很晚,朱瑙伸了个懒腰,瞅了眼地上鼻青脸肿的杨老二,摆摆手道:“送官吧。”说完便回屋休息去了。

……

翌日,朱瑙门口又排起长队,都是闻讯赶来应募的佃户。

王家兄弟也排在队伍之中。由于佃户人数较多,昨日登记造册的事务并未完成,因此他们只能今日继续排队。

王仲奇拉着哥哥的胳膊,忐忑道:“哥,我们能募上吗?”

王伯正道:“别担心,我们兄弟都是男子,能吃苦,总比别人募上的机会大些。”

王仲奇用力点头,捏了捏自己细细的胳膊:“我很能干!”顿了顿,又皱起一张苦瓜脸,“可是,我们一点钱都没有了,明天的饭都没着落,怎么熬到明年夏天呢?”

王伯正安慰弟弟:“庄主是个善人,说不定会借我们些粮食。”

王仲奇很相信哥哥的话,眉间愁云立马散去,脸上又有了笑意。

然而王伯正虽然安抚好了弟弟,自己心中却很不安。他并不知道,朱庄主真会愿意借他们粮食吗?借粮的利息又会是多少呢?

需知穷苦人家每到寒冬腊月便没了粮食,为了熬到来年丰收,只能先向地主富户借粮度日。地主富户固然愿意借,利息却很高,有时冬天借去十斗粮,来年就得收回来十五斗,足足五分息钱。于是丰收时节,农户们刚割下来的粮食还没捂热乎,还债就还掉了大半。等到冬日又山穷水尽,只能再去借粮。年复一年,永无出头翻身之日。

然而这还是不是最糟的。一旦遇上收成不好的年月,地主富户自己手里余粮也不多,或是嫌穷户太过穷困,担心借出去还不上,就连借也不肯借了。那时才真的油尽灯枯,走投无路。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王仲奇回头看了眼身后,想看看今日共有多少人来。他一回头,便注意到他们身后不远处站着一名高大的男子。那男子面容冷峻,身材颀长,体型健硕,在人群中颇引人注目。

王仲奇忙拉了拉王伯正的手,小声道:“哥,你看那个人。”

王伯正回过头,也看到了那名男子。这队伍里都是面黄肌瘦的难民,忽然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实在打眼。

那男子似乎察觉了王仲奇与王伯正的目光,亦向他们兄弟看了过来。王仲奇偷看别人被发现,颇有些心虚,立刻低下头去。稍过片刻他再抬头,又对上那男子视线。那男子的相貌虽是难以亲近的模样,性情却颇友善。他对着他们笑了笑。

王仲奇微愣,心中一暖,对那男子的印象好了许多。

不片刻,便轮到王家兄弟登记造册。

管事的详细询问了兄弟俩的姓名、年龄、户籍以及家中人口等信息,道:“两日后你们再来,待我们核查无误,就会把佃约发给你们。”

交代完后正要叫下一位,王伯正忽道:“等等。”

管事的撩起眼皮:“还有什么事?”

王伯正赧然道:“我们是家中受灾才流落至此的。可否向庄主赊些钱粮,让我们兄弟熬过今年寒冬,明年丰收以后归还?”

他们显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要求的,管事的一点不意外,语气平淡地回答:“可以。等签订佃约以后,会有专人负责此事。”

王伯正忙问道:“那利率几分?”

管事道:“庄主宅心仁厚,体恤灾民,只要是庄主的佃户,头年借贷免息。每人可贷七贯钱粮,夏收秋收分两期归还。不过只有头一年可以免息,从次年开始,会依照当年市价重定息钱。”

王家兄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傻站着不动。

管事的等了片刻,催促道:“还有事没有?没事快走吧,后面还排着好多人呢。”

“头、头年免息?!免——息?!意思是不收利钱??一分都不收??”王伯正两眼瞪得似铜铃,再三确认,“管事大哥,千万别跟我开玩笑。这……当真的吗?!”

管事的一脸麻木:“当真,当真,真的当真。”

他今天已经被数不清的人询问了同样的问题,回答了同样的答案,人们给出的反应也都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人敢相信天底下会有这样的好事,一个问题恨不能颠来倒去问他十遍。他从一开始的耐心,到后来被问烦了,再到后来也就麻木了。只恨不能在头上挂块匾额,书上“字字当真”几个大字,可以省去许多口舌。

不过,烦虽烦了些,他也能理解这些惊讶的灾民。一开始朱瑙跟他说规矩的时候,他也被吓得不轻,来回反复确认了好几遍。

王家兄弟还站在桌前不肯走,管事的忍不住再催一遍,刚抬眼却发现王伯正双眼通红,整个人不住打摆。

管事:“……”

这已经是他今天接待的第六个当场痛哭的人了。如果王伯正再激动点,还能成为今天第三个昏过去的人。

好在王伯正并没有那么失态。他迅速抹了下眼睛,哽咽道:“谢谢。”便赶紧牵着弟弟离开,不再打搅后面的人登记。

一离开人群,王伯正便转身紧紧抱住了弟弟。兄弟俩的心情都很激动,难以平复。

沦落到今日的地步,无论王伯正如何故作坚强,安慰弟弟,其实他心里早已绝望。他以为往后的日子就算不是炼狱也是深渊,能活到哪一日实未可知。就在昨天,他还打算带着弟弟一起走上一条不归路,从此亡命天涯。可谁能想到,今日此时,他所担忧的事情竟然全都迎刃而解了!

地也有了,今年的冬粮有着落了,又没有严苛的利息。即使眼下穷苦些,只要他们好好劳作,往后的日子竟是比从前还更有盼头!

王伯正哆嗦道:“我真想立刻去替朱庄主上香,祈求老天保佑他。天下竟有他这样的善人!”

王仲奇赧然道:“我们昨天还说他为富不仁,想起来真惭愧。”

王伯正不由一愣。弟弟的话让他想起,先前他们决意跟随杨老二一起打劫朱瑙,倒不仅仅是因为朱瑙富庶,还因为朱瑙灾时囤积粮食,炒高粮价,使他们都觉得朱瑙为富不仁,死有余辜。可如今看来,朱瑙又分明是个慷慨豪爽,良善大方的富户。

这位朱庄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3、第十三章

兄弟俩好好感慨了一番绝境逢生的喜悦,王仲奇的肚子突然咕噜咕噜叫起来。他赧然道:“哥,我饿了。”

他们其实已经很久没吃过东西,饿习惯了也就忘了饥饿的感觉。如今心中大石落地,久违的感觉又被唤了起来。

然而即便要问朱瑙借粮,也得等两日之后。若是往常,王伯正大约就去偷窃了,可眼下有了盼头,他也不想再做那样的事。

“走吧。”王伯正牵起弟弟的手,“我们去山里找点野菜野果,再熬两天就好了。”

王仲奇用力点点头,准备跟哥哥一起离开,走之前他又看了眼队伍,突然一愣:“哎,刚才那个个子高高的人不见了。”

王伯正扭头一看,方才那个高大的男子果然已经不在了。然而他们兄弟俩并不知那人究竟是谁,也只觉得有些奇怪,并未多想,兀自觅食去了。

……

此时此刻,朱瑙、程惊蛰和刘奇正在前往药铺的路上。今日又进了一批进货,朱瑙要亲自去验看。

一路上,刘奇都在长吁短叹。

他叹气叹得太多,惊蛰终于忍不住问道:“刘掌柜,你怎么了?”

刘奇别扭地看了朱瑙一眼。

朱瑙笑眯眯地问道:“刘掌柜,你手里还有多少麦秸?”

刘奇一惊。

先前朱瑙囤积麦秸的时候,全城商贾都在想办法打探消息,想弄清他这么做的缘由。其实无论谁来问,朱瑙都是一句话——他要买田地养牲畜,麦秸是用来沤肥喂猪的。只是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当真。别说外人,就算是刘奇都不相信。所以刘奇也跟其他商人一样偷偷囤了些麦秸,想等待时机发财,只不过他的财力比不过城中众商,囤的也不多。这件事他没好意思告诉朱瑙,怕朱瑙斥责他有私心。没想到朱瑙虽然不说,其实全都知道。

惊蛰很诧异:“刘掌柜也囤麦秸了?亏了吗?”

如今全城人都知道朱瑙买地募佃的事,麦秸的价格一泻千里,又成了放在路边也无人取用的东西。

刘奇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我早卖了。”

朱瑙问道:“赚了?”

刘奇摸摸耳朵,赧然:“赚了一些的。”

朱瑙笑笑:“那就好。”

刘奇身为朱瑙手下掌柜,虽不能尽知东家心思,但总能比旁人早些知道东家的决定。他私囤麦秸囤得早,得知朱瑙有意购买田庄后卖的也比别人早,非但没亏,其实赚了不少。

刘奇见朱瑙似乎没有因此不高兴,不由松一口气。

朱瑙问道:“刘掌柜为何长吁短叹?”

刘奇有些不好意思:“我……说来惭愧,替东家做事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可跟了东家以后,我常常觉得自己愚笨不堪,从来弄不明白东家想做什么。”

朱瑙挑眉。

刘奇问道:“我不明白,东家为什么偏偏买了那王家庄呢?那里,毕竟,实在,你知道……”

朱瑙想了想,给了个无懈可击的理由:“那里便宜啊。”

刘奇:“……”便宜的确便宜,这么大的田庄,搁从前能要十倍的价钱。可纵使再便宜,敢在隆城山脚下买田庄,也实属艺高人胆大。

这个理由就姑且认了。刘奇又换了个问题:“那,东家为什么把田租定的这么低?还要给佃户借贷,不收息钱。”

朱瑙好笑地看他一眼:“你刚才不是觉得王家庄不好吗,现在又嫌田租定低了?”

刘奇:“……”

他们是商人,掏钱的时候当然要百般挑剔,所以他才嫌那王家庄弊端太多,买得不值当。可到赚钱的时候,他又觉得田庄百般卓越,所以又嫌给佃户定的租金太少。

朱瑙道:“你也知道隆城山险恶,若不把租金定低一些,募不到佃户。”

“不可能!”刘奇想也不想就反驳道,“那王家庄的确山贼多了些。可如今地主哪个不是十抽四五?东家便是抽个二三成,也一定有佃户愿意来。毕竟今年流民那么多,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朱瑙不置可否。

刘奇道:“这田租也好,息钱也好,只消算一笔账就清楚。佃户一年能收多少粮食?养活一户人家一年要吃多少粮食?官府一年要缴多少税?这多出来的,就是地主的。东家未免过于宽厚。”

程惊蛰听了这话,立马双眉紧锁:“刘掌柜,照你这么说,农户辛勤劳作一整年,到头来自己一点余粮也不该剩?”

他就是农户出身,看不惯地主和官府对农户的盘剥。照刘奇方才的算法,俨然是要把佃户榨得干干净净。

刘奇道:“程老弟,这可不是我一人想的。何况,就我这算法,还得是聪明的地主和官吏才能想得到。不聪明的,根本不管佃户死活。要不然哪来那么多流民和山贼呢?”

程惊蛰一时无语。

朱瑙淡淡道:“这几分田租又能有多少,与穷人较这劲,倒不如从有钱的人那里挣还来得快些。”

刘奇一愣。他看看朱瑙,又看看惊蛰,忽然想到什么,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

他诧异道:“东家该不会是想行善积德吧?”

朱瑙还没说什么,惊蛰又不高兴了:“公子行善积德怎么了?”

刘奇:“……”

这还真不能怪他。他跟着朱瑙干了两年,朱瑙在赚钱一道上简直天纵奇才。可俗话说得好,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心太善的人根本赚不到大钱。以前他可没从朱瑙身上看出过心慈手软的特质来。

当然,经商者若能赚取善名,从长远计,于生意亦是有好处的。刘奇便以为朱瑙打的是这个主意。

他仍感不解:“如果东家想要行善积德,先前发洪水的时候,何不索性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呢?”

田庄买来还得打理,还得想办法对付山贼,朱瑙收的租又低,不知多少年能赚回本来。如果直接送钱送粮,更容易博个好名声,省下来的功夫以朱瑙的本事多少钱也赚回来了。

朱瑙道:“开仓放粮?刘掌柜,你若是城里其他的商人,你会怎么做?你若是普通百姓,你会怎么做?你若是没领到粮的灾民,你会怎么想?你若是为官者,你又会如何呢?”

刘奇愣住。

这些事情他倒是没想过,如今朱瑙一说,他才发现若真要实行,简直难关重重。且不说此事需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很难保证粮款能发到灾民手里。他若是其他商贾,他恐怕会派人冒领,并且买通发放钱粮的伙计谋私;他若是普通百姓,也会想法冒领,毕竟老百姓的日子即便没有灾民那么苦,也着实不好过;他若是没领到赈济的灾民,必定会怨声载道……而且,他若是为官者,恐怕会心生嫉恨,趁机为难。

这么想来,此事费力不讨好,能不能赢得善名两说,搞不好还惹一身骚。

低价卖粮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时朱瑙囤粮抬价,背地里被许多人戳着脊梁骨骂他为富不仁,唯利是图。实则刘奇最清楚,朱瑙卖的粮还真不是最贵的,他出售的粮食常常被其他商贾收走,加一道价再转手牟利。朱瑙之所以赚的最多,无非是他囤粮最早。

说到底,开仓放粮也好,赈济灾民也好,这不该是一个商人的事,而是官府的事,是朝廷的事。除非朝廷出面主持,颁布相关法令,不然此事实在难以施行。

刘奇怔怔地看着朱瑙,不知该说什么。连他也开始困惑了。他跟了朱瑙两年,却仍看不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在此时,惊蛰忽然停住脚步,抬起胳膊将朱瑙护到身后。

“谁在那里?!出来!”他对着巷口拐角处厉色道。

刘奇吓了一跳,连退两步。朱瑙向那拐角处望去。

不片刻,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墙后走出来。

惊蛰警惕地瞪着他:“什么人?!”

男子并不出声,平静地看着朱瑙。

朱瑙打量他片刻,忽道:“刘掌柜,你先去吧,我过会儿再来。”

刘奇左右看看。那陌生男子虽看起来不好相与,但似乎也没有恶意。既然朱瑙这么说,他就赶紧走了。

刘奇离开以后,朱瑙才笑眯眯地开口:“阁下,是虞寨主吧?”

14、第十四章

虞长明眯了眯眼,道:“你认得我?”

“以前不认得。”朱瑙悠悠道,“不过现在认得了。”

虞长明眉峰微耸,看朱瑙的目光多了几份寻味。

惊蛰听到“虞寨主”三字颇为吃惊,仍保持戒备姿态。朱瑙道:“惊蛰,虞寨主都不紧张,你紧张什么?”

惊蛰不解。虞长明既是长明寨寨主,应当武艺高强才是,有何必要紧张?然而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朱瑙的意思。虞长明可是官府通缉要犯,只消他们大声喊一嗓子“长明寨寨主在此”,他的处境便十分危险。既然他敢露面,应当是没有恶意的。

想明白这一层,惊蛰收起架势,退到一旁。

朱瑙道:“虞寨主,找个地方坐下说话?”

虞长明欣然同意。

朱瑙便带着二人去了附近的茶馆。

进了茶馆,他要了一间雅座。程惊蛰很自觉地去外面守着,只留朱瑙和虞长明二人说话。

入座后,虞长明免去所有寒暄和试探,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想要跟我谈什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