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隆城山一口气收编近百人,这些人若是能安顿好,便为长明寨增添一股强大的力量。若是安顿不好,也可能成为寨中隐患。此事不用朱瑙提醒,他也清楚。因此收编新人之后,他立刻把新人打散,分编进原本的寨民之中,并为他们安排劳作,不让人闲着。经过这段时日,那些山贼已被长明寨中人同化,表现得十分驯顺。

朱瑙夸奖道:“虞兄果然御人有方。”

虞长明摆摆手,不想听他恭维。有了这开场之后,他脸面也抹开了,单刀直入地开口:“朱庄主,我现在很需要钱。”

朱瑙丝毫不意外:“虞兄养活这么一大家人,确实不容易。我愿意借些钱粮给你度过难关,只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长久之计是什么?是改善整顿山寨的经营,使得山寨往后能够收支平衡。

两人僵持片刻,虞长明不情不愿地从怀中掏出一本账册,递给朱瑙。

朱瑙淡定地接过,翻看起来。

长明寨的账本上能看出许多寨中机密,譬如他们究竟有多少男丁,购置过多少武器,修筑了多少工事等。这些都不可轻易让外人知晓。虞长明也并没有那么信任朱瑙,他今日带来的账册是他重新做过的,上面模糊了许多信息,更省去明细,只写个大概收支。

即便如此,朱瑙看完之后也明白得差不多了。他放下账本,道:“你在山上开垦了几十亩田?种些什么?”

虞长明道:“豆类,还有一些果蔬。”

“就这些?”

“就这些。”

“哦。那山上有哪些花草树木?矿产石料?你详尽地告诉我。”

虞长明愣了一愣。山里的情况他的确了如指掌,但他以往只关注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树木可以制造工具。用不上的就没太在意。被朱瑙这么一问,他颇花了一些功夫细细回想。他一边说,朱瑙一边记。

接着,朱瑙又问道:“你们山中人吃的盐从何处来?”

虞长明道:“山中有卤水,我们自用卤水煮盐。”

朱瑙眯了眯眼:“卤水?”

虞长明点头。山上有一道石缝,石缝中有水渗出。他们原先以为那是山中泉水,尝过之后才发现滋味咸苦,竟是天生卤水。后来他们便用那卤水晒盐。量虽不大,足够山中人食用。朱瑙询问卤水的情况,他也就如实告知。

紧接着,朱瑙又问了些山中畜养的禽类等状况。待全部问完之后,他搁下笔,重看了一遍,忍不住边笑边摇头。

虞长明别扭地问道:“你笑什么?”

朱瑙放下纸笔,抿了口茶,一本正经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此富饶之地,虞兄却吃得那么穷,可真是不容易。”

虞长明:“……”

如果不是他确实穷得快吃不起饭了,他大概会马上扭头就走。此刻他却只能继续眼巴巴问道:“你有什么好主意?”

朱瑙什么都没说,直接动笔写了起来。

他写得飞快,虞长明原在边上耐心等着,想等他写完了再看。然而眼见着朱瑙落笔不停,洋洋洒洒写满了一张纸,虞长明有些忍不住了,想凑过去看看他到底在写什么。这时朱瑙将笔搁下,抖了抖纸上未干的墨,然后推到虞长明面前。

纸上列了数条建议,看得虞长明一愣一愣。

“把种豆改为种茶?”虞长明皱了下眉头,本想说什么,想了想,又咽回去了。

当初他带着父老乡亲进山,想的是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因此他所选种的作物皆是日常饮食所需。因为山上谷物难以种植,他才种些豆类和果蔬。然而两年下来,他也发现,想在山中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他所种的豆类收成并不好,只能当做一些贴补,实则大量食物还得从山外进。既然如此,确实不如改种一些更有价值的作物,和山外交换。而高山之上,种茶是最合适的,收益肯定会比种豆高些。

虞长明还在思索孰利孰弊,朱瑙已经掏出算盘给他算了起来。

“虞兄,你种豆类,一亩地能收多少斗?可有十斗?”

虞长明抿了抿唇,道:“十斗不到。”

朱瑙道:“我且算它十斗吧,每石约算两贯钱,每斗便是一贯钱。可若改种茶田,秋季打尾,一亩可产两斤毛茶,茶钱按两算……”

算盘噼里啪啦一通打,推到虞长明面前:“每亩地的利润少说提升三十倍。”

虞长明:“……”

他面上仍是平静的,内心却已山呼海啸。不看数字不知道,一看简直吓一跳。这何止是高一点啊?回去就把地推了,改种茶,谁不让他种茶他跟谁急!

再往下看,朱瑙罗列了几种他提到过的花草植物,那些都有药用价值,可着意培养,采摘卖钱,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再往下,虞长明看到一条,颇为吃惊:“开盐井?”

朱瑙理所当然:“对,开盐井。你山中既有天然卤水,必有齍脉。沿齍脉凿井,采自然盐泉。提盐卤,晒井盐……仅这一笔进项,就足你山上寨民生活。”

虞长明目瞪口呆。

他自然知道盐的价值,也一直很庆幸山里有天然卤水,为他省去了买盐的开支。可是让他去卖盐?这种事他还真是做梦都没想过。

齍脉要怎么找?盐井要怎么开?

朱瑙道:“你们若不懂得如何寻找齍脉,开采井盐,交给我来办。我自能为你们找到能工巧匠。”

虞长明半晌才消化,怔怔问道:“即便炼出了盐,又该怎么出手?”

朱瑙一愣,诧异道:“难道你们种的茶,采的盐,不打算让我为你们经营?”

顿了顿,目光谴责:“虞兄,你不会这么不厚道吧?”

虞长明:“……”

虞长明:“…………”

——他说朱瑙为什么这么热切地要帮他出主意,原来在这儿等着他呢!

贩卖私盐是违法的,不过民间贩卖之人亦有不少。眼下这世道,法纪已成官吏捞钱的工具,只要花钱打点好官吏,没有什么不能做。而长明寨中没有经商之人,更没有本事去打通销路。想要赚这些钱,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跟朱瑙合作。利润自然也是双方分成。

虞长明回想起先前种种,不由失笑:“你那日在我面前打算盘……不,更早之前,你劝我收服隆城山,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朱瑙不置可否,只笑道:“我那日便说过,如今我在此位,所谋之职便是赚更多的钱。有何不对呢?”

他说的这样坦荡,虞长明反倒一点也不生气。说实话,在此之前,他一直都不喜欢商人。他总以为商人利欲熏心,盘剥百姓。可如今三番两次与朱瑙合作,他非但没有被盘剥,却颇有收益。这钱让朱瑙赚,他心甘情愿。

于是他又继续往下看。

其后又有种种举措。朱瑙根据他提供的账本和他方才所述情况,对山中的畜牧、劳力的分配、新地盘隆城山的利用等皆提出改善举措。若按他的方法来行事,虞长明需要担心的已经不是寨中人吃不饱饭该怎么办了,而是赚了那么多钱该怎么花。

当朱瑙一次又一次用算盘拨出他改良后的可能获得的收益,虞长明自己都觉得心跳有些快,竟也有些理解商贾的乐趣了。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尤其是缺钱之后,这样的感受便愈发明显。

不知不觉,虞长明眉间愁云消散,脸上已有了几分笑意,

然而当看到末尾时,他再一次愣住,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无踪。

——朱瑙给他的最后一条建议,只写了两个字,且与钱财无关。

虞长明放下纸,抬起头默默地看着朱瑙。他试图从朱瑙脸上看出些什么,但是朱瑙神色淡淡的,他什么也看不出来。

朱瑙目光投向窗外,手指轻轻敲着着桌面,轻声道:“虞兄,这是乱世啊。”

……

虞长明揣着朱瑙所书条条建议离开房间,向府邸的大门口走去。一路上,他有点心不在焉。

幼时父亲教他读史书,他读到乱世篇章,总是狼烟烽火,生灵涂炭。往往百年乱象之后,方有英雄出世,救万民于水火,重振天下纲纪。彼时他年少轻狂,也曾幻想过若有朝一日天下大乱,自己便是那不世出的豪杰英雄。然而当他成为一寨之主,肩负起一寨老少的吃喝,他才发现所谓英雄,风光之下,有太多的道义与责任。

他也不知道如今这天下是否已是乱世。听说北方战事连年,起义军步步南下,逼近京城。又听说朝堂之中风起云涌,频频政变。而他所处的西南之地,虽无战火,也是流民四起,秩序崩坏。这天下似乎已经乱了,又似乎还没有大乱。

如今,他的心境遭遇当年读史书时截然不同。比起奢想自己成为乱世英豪,他更希望乱世不要到来。又或者,英雄豪杰能早日出世,救大厦之将倾。

可无论乱世与否,日子总还得往下过……

穿过院子的时候,虞长明遇到了正在院子里练棍法的程惊蛰。

程惊蛰见他出来,收棍站直:“虞寨主,你要走了?”

虞长明回神,“嗯”了一声。

程惊蛰与他没有什么好说的,道了一声再会,就进去找朱瑙去了。

惊蛰推门进屋,想问朱瑙打算什么时候出门,却见朱瑙站在窗口,望着外面的天空出神。惊蛰走到他身后,好奇地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一眼。

寒冬的天色有些惨淡,云层蔽日,一片浓雾。

惊蛰道:“公子在看什么?”

朱瑙道:“惊蛰,你说这天什么时候会变?”

惊蛰一愣。天色虽惨淡,但并没有要变的迹象。冬日便是如此,从清晨惨淡到夜晚。直到开春之后,方会有阳光明媚之景象。

然而朱瑙说会变,惊蛰就立刻相信会变。他道:“会变天吗?那我去拿把伞带着?”

朱瑙:“……”

他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揉揉惊蛰的头发。

惊蛰懵懂地看着他。

“走吧!”朱瑙转身向外走去。再不出门,天都快黑了。

惊蛰连忙关好门窗,追了出去。

……

长明寨中。

老弱妇孺们排着队,缓缓向前,领取棉衣。

虞平带着两个人从半山腰上来,队伍还剩下最后几个人。他走过去:“棉衣够发么?”

负责发放的人点了下数量,又抬头看了眼还在排队的人,点头:“够,正好呢。”

虞平弯下腰,从箩筐里捞了一件棉衣出来。

发衣服的人瞬间有些慌神:“二寨主……”

长明寨没有那么多钱,不可能给人人都准备棉衣。虞长明是按照老弱妇孺的人数购置的,年轻力壮的男子们只能捱着。如果虞平要拿走一件,就会有人领不到了。

好在虞平并没有这么无耻,只是看了一眼就又扔回去了。他啧啧摇头,领着跟班大摇大摆地走了。

跟在虞平身后的两人名叫孙大头和冯大嘴。虞长明虽然在寨中素有威望,可山寨之大,也不可能人人都唯他是从。比起虞长明的仁义,这两人更认同虞平的想法,也常常帮他在山寨里做些拉拢和收买人心的事。

走出一段路以后,一股寒风刮过,孙大头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抱怨道:“买那么些件衣服……”

他本想责怪虞长明抠门,衣服买的太少,然而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虞平一声冷笑打断了:“真可笑,寨子里就那么点钱了,他不省着钱买食物,竟去给那些没用的人买衣服。”

孙大头:“……”

虞平冷冷道:“若由我来当家,我才不会把钱浪费在这种地方。不经冻的人冻死得了,山寨里废物太多,正好趁着这机会清理。”

孙大头立刻把嘴闭得严严实实的。

冯大嘴连声附和:“就是,寨子里养了那么多没用的人,害得我们也得饿肚子。”

虞平呵呵冷笑:“等我哥没钱的时候,我看他要怎么办!”

孙大头连忙道:“等寨子里没钱了,大家就会知道,寨主那一套是行不通的,还是二寨主最英明!”

虞平深以为然。

虽然他不清楚寨中账务,但他知道,山寨里很快就要山穷水尽了。最近每日的发放粮食都在减少。他能感觉到,寨中的人最近都有些焦虑。

虞长明有威望又怎样?寨中人服他又怎样?人们愿意服他,无非因为他眼下还能让人吃上东西罢了。一旦供不上粮食,他的威望就会立刻破碎。人们会责怪他豢养废物,责怪他把钱财花在不该花的地方,责怪他心慈手软……责怪他不配当寨主。

想到那一刻马上要到来,虞平嘴角缓缓吊起一抹期待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入v啦!

最近事情很多,今天一下午我又是跟我妈一起泡在机关里办事情。再加上卡文卡得厉害,这几天写了好几千字都删掉了,所以没有稳定更新,对不住大家_(:3∠)_

20、第二十章

“寨主回来啦!”

虞平正幻想虞长明被墙倒众人推的那一天, 忽听山下传来喊声, 顿时眉头一跳。

此番虞长明下山,虞平虽然不清楚他到底去做什么, 但也能猜到大致——虞长明八成是想办法筹钱或者筹食物去了。他下山之前那副愁云惨淡的模样,简直让人不忍多看。然而虞长明此去能否筹到钱和食物,虞平非常不看好。

这年头不是靠抢的,怎么可能弄到那么多东西?

虞平心思转了转, 扭头对孙大头和冯大嘴道:“走,我们过去看看。”

三人便扭头往山下走去。

走到坪地, 只见几乎大半个山寨的人都在这里了,人们叽叽喳喳笑声不绝,大老远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虞平等人颇有些莫名。虞长明是受欢迎不错, 可他也没出去多久, 不至于回来一趟人们就这么高兴吧?

人们兴奋地讨论着, 虞平隐约从人们的话语里听到“粮食”、“银钱”等词,不由一惊,立刻拨开人群钻了进去。

坪地上已经堆了满满一地的货物。虞平吓一跳, 跑过去揭开一个箩筐的盖子,里面装的竟是满满一筐黍米!他看傻了眼, 马上又揭开另一个箩筐的盖子, 更出乎他的意料, 里面装的一条巨大的咸猪腿!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哪里来的?”

“二寨主,这是寨主带回来的。听说山下还有呢。”

话音刚落,一队人马挑着扁担上来, 放下东西立刻又掉头往山下走,去挑下一批货物。

“我哥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

寨民喜滋滋地答道:“听说是山下的朱庄主知道我们过冬缺粮食,感谢我们上次帮他耕地,所以特意送给寨主的。朱庄主真是个大好人。”

虞平:“……”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人??有病吧??

不多时,长明寨的人挑着最后一批货上来,虞长明也跟着回来了。虞平正打算上前问个究竟,众人却瞬间涌上去将虞长明团团围住,让虞平全无落脚之地,只能在外面眼巴巴看着。

虞平没挤进去,陆求雨却挤进去了。他非常灵活地蹿到虞长明身边,问道:“寨主,这些都是朱庄主送的吗?”

虞长明道:“是。”

陆求雨不理解:“朱庄主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么多粮食?”

虞长明道:“我与他谈成了几件交易。从此以后他的商队过路,我们不再收取银钱;再则农忙之际,我会派些人去他的田庄帮忙;另外,往后山中有些开采,我们亦要与他分利。”

陆求雨一脸懵懂。除他以外,周遭许多寨民也稀里糊涂的。他们都是农户出身,没太多见识,不懂得经商的那一套。反正打从上一回朱瑙出钱雇长明寨众人去帮农开始,他们心里便对朱瑙印象极好。这些送来的粮食更让他们相信,朱瑙是个大好人,是个大善人。

虞长明回来的时间本就不早,又被人们围着七嘴八舌说了半天话。眼见着天色将晚。虞长明赶紧嘱咐众人把粮食收进粮仓里,以免天黑之后来不及收拾。

等人群都散了,虞平才找到机会凑到虞长明边上。

“哥……”

他话还没出口,就见虞长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虞长明一脸倦相,“我先回去休息了。”

说完就进了屋,只留下虞平对着满地的粮食傻眼。

……

翌日上午,虞平走到虞长明的门口,推开门一看,里面竟然空空如也。他回头问附近正在织布的女眷:“寨主人呢?”

女眷道:“寨主说,今天要去山下接客人,一大早就出去了。”

虞平一愣:“接客人?什么人?”

女眷摇头:“不知道。”

虞平皱眉。虞长明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孙大头察觉到虞平似乎有些焦躁,忙宽慰道:“二寨主,放宽心。就算寨主管那姓朱的要了点粮食回来,救得了今日,也救不了明日。只要寨主继续养这么多废物,早晚还是会坐吃山空的。”

冯大嘴连声附和:“对对对。救得了今日,救不了明日!”

他二人都是孤家寡人,落草前既无娶妻也未生子。当了山贼之后,再想娶妻更不容易。因此他二人看见寨中其他人家其乐融融,自生妒忌之心。再则寨中粮食短缺,他们自己吃不饱肚子,还得眼睁睁看着食物被分给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自然心气难平。这些心气转化成了对虞长明的不满,又进而变成了对虞平的支持。

虞平没好气地走了。

过了几个时辰,寨中响起集合的鸣钟声。虞平正在午睡,被钟声吵醒,一肚子火地爬起来出门。

坪地上已挤满了人,虞长明站在搭起的高台之上,身边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那老者面生得很,并不是寨中人。

长明寨里很少会有外人来,此刻集合的寨民全都十分茫然,交头接耳地讨论那老者究竟是什么来头。

虞长明环视四周,见人不多到齐了,朗声开口:“今日起,寨中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子,编成两队。一队每日辰时至午时在后山集合;另一队每日午时至申时在后山集合。赵老会带领你们开凿盐井。”

人群瞬间就沸腾了!

虞平也满脸惊愕,不可思议地看着高台之上的虞长明。什么情况??开凿盐井???

开凿盐井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谓盐井,并不似普通水井,而是大号深井,需向下开挖几十丈深,凿穿岩石,方可获得盐卤。取卤水倒在田中晾晒,每天便可析出数斤粗盐。若是盐卤纯正干净,晾晒后便可直接食用。若是盐卤污糟,则还需经过一些工序提纯。如此复杂工序,需要多人合力,因此往往只有官府才有能力组织开采。

蜀中本是产盐之地,早在前朝,蜀中便有不少盐井。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那些盐井逐渐废弛了。由于官府懒怠,弛于管理盐业,懂得识齍水脉、凿盐井之术的人也越来越少。于是盐价高涨,百姓又开始缺盐。

而眼下站在虞长明身边的那位老者,便是如今难得懂得识齍水脉的人、凿盐井之术的人。其实朱瑙早就知道隆城山附近就有一些废弃的古盐井,也怀疑长明寨中应能产盐,所以许久之前便已找到赵老。等虞长明答应之后,他便将赵来送上山来找盐。

上午,虞长明带着赵老去看了山中渗出卤水的石缝,又带着赵老在后山走了一圈。赵老眼光毒辣,一下便找到地方,言明往下开挖必有盐卤。

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所幸长明寨新收编了一大批劳力,而朱瑙又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众人无需为食物发愁,便可集中力量赶紧将盐井凿出来。

有人问道:“寨主,我们为什么要凿盐井?”

“为了取盐、贩盐。”虞长明道,“有了盐,我们就能换取足够的食物。”

没有人不知道盐的宝贵,只是不太敢相信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又有人问道:“寨主,我们后山真能开出盐井吗?”

虞长明道:“赵老说可以,我相信他。”

人群逐渐从震惊之中缓过来,开始兴奋,他们知道后山石缝中会渗出卤水,只是数量很少,勉强够山上人吃。自从山寨人变多以后,大家能分到的盐越来越少,食物也越来越清淡。可现在忽然说能开挖盐井,不仅他们以后都有足够的盐吃了,还能拿出去贩卖。

——那可是盐啊!盐啊!!

又有人担忧道:“寨主,可是贩卖私盐是犯法的。”

虞长明好笑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那人边上立刻有人问他:“犯法?你当山贼不犯法吗?”

提问的人愣了愣,想了一会儿,道:“也是。”

一时间,山上所有人都沉浸在突如其来的喜悦和兴奋之中。甚至连孙大头和冯大嘴都挺高兴。这要真有了钱,吃饱不愁了,他们也能穿上棉衣啊!

整个山头上,唯一不高兴的人大概便是虞平。这要真采出盐井来,够他们吃多少年?又要给虞长明增添多少威望?!难不成往后这长明寨便真要随着虞长明永远仁义下去了?!